四月十一日,秀吉率领六万大军,分成十七队前后布阵,摆出一副大决战的架势。他相信,家康面对如此具有压迫感的挑衅,一定会出兵作战。
这种没有根据的自信是完全不靠谱的:整整一天,德川家阵地上依然毫无动静,秀吉也只能结束了自己的武装游行打道回府。
双方就这么又过了俩星期。二十一日早上,秀吉正在吃早饭,手下家臣进来报告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德川家出兵了。
家康倾巢出动,带领一万多自家大军开到了秀吉的阵地前,耀武扬威了好一阵子。
出人意料的是,在此之前天天拜天拜地求祖宗想拉家康出来决一死战的秀吉,此时却没了声音。前方的蒲生氏乡三番五次地催促发兵,他就是不动。
其实秀吉的想法很简单也很合乎常理:以前拉你你都不来,现在不请你你倒自己来了?其中必定有诈。
既然有诈,那就不能上当。对付圈套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鸟他,见怪不怪,圈套自败。
其实,家康倒也没有使诈,实在是形势所逼:秀吉天天上门骂阵挑衅,如果自己连个回应都没有的话,那多半会给家臣留下一个胆小鬼主君的形象。
这场游行仅仅持续了两个小时不到,心虚不已的家康就开始收兵了,将队伍撤回了小牧山城,于是整个战场又恢复了原来的平静。
在整个撤军过程中,为了防止秀吉突然扑出来咬一口,家康对于殿后的人选进行了缜密的筛选,最后挑中了石川数正,由他来担当这个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
数正的军队充满气势,在队形上又富有弹性,这让瞭望台上的秀吉惊叹不已,情不自禁地称赞了起来:“看看这军队,多好啊!”接着,又将目光转向了马标,同样也是赞不绝口,“这马标真够漂亮的!”
在周围一群家臣的附和声中,秀吉接着说道:“这个马标我好想要啊。”
还没等大家因惊讶而张大的嘴巴合上,秀吉立刻就派遣了长束正家作为使者,去问数正讨马标。
长束正家,近江出身,擅长内政,擅长察言观色,同时也擅长忽悠人,所以算得上是此次外交使者的不二人选。
正家直接来到了数正的军营中,开门见山地说道:“我家主公非常喜欢伯耆守大人的马标,是否能给个面子呢?”
数正自然大吃一惊,生怕自己听错了,便确认了一句:“你说秀吉殿下想要我的马标?”
正家点头表示肯定。
数正露出了怀疑的表情,他很想知道秀吉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事实证明,数正虽然是三河第一忽悠王,但是跟久处上方、见过大世面的长束正家比起来,还是有着相当的差距的。
正家先是咬牙切齿地发了一通誓,表示秀吉要马标是真心诚意,绝非骗人,接着说道:“伯耆大人应该见过我家主公吧?”
数正想了想,没错,是见过,上次送初花茶壶的时候见过,于是便点了点头。
“正如您所看见的那样,我家主公是个心胸宽广的人,他从不计较对方是敌是友,只要是英雄豪杰,都会钦佩不已。”
数正又想了想,然后又点了点头。
于是正家继续道:“几天前,我家主公看到了伯耆大人在马上的雄姿,竟如三岁小孩一般对您赞叹不已,说您是天下第一流的战将,所以急着催我来问您讨要您那引以为荣的马标,说是想要在战场上效仿您的英勇……”
经过这么一忽悠,石川数正打消了疑虑,并且立刻面露喜色,心里想着天下的霸主居然看上了自己的马标,实在是祖宗积德啊。
当下他便对正家表示:兄弟你先喝口茶润润嗓子,我这就给你拿马标来。
如此重大的决定,居然没有告之家康,可见人一高兴起来,是很容易昏头的。
次日清晨,秀吉的使者又拜访了石川的营帐,这次是来答礼的。
数正收下了一个沉甸甸的黑盒子,等使者告辞之后打开一看,发现里面赫然放着数十枚分量足、成色好的大判(大金币)——自己活了大半辈子,还真没见过那么多金子。
看着这些金光闪闪的宝贝,石川数正突然暗叫一声不好,随之便惊出了一身冷汗。
从敌军大将这里私自接受了如此多的财物,这是掉脑袋的罪名啊。
事到如今,必须要告诉家康了,然而,数正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又犯了一个错误。
本来,像这种大事、麻烦事,应该由当事者本人跑去跟家康汇报,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好好解释一遍,以彻底消除误会。可数正因为上了岁数,而且又确实算得上是当时德川家的第一重臣,所以难免有些倚老卖老,因此只是打发了一个使者前去报告情况。
不过家康倒也没什么特别的反应,只是点了点头,然后说道:“黄金嘛,收下倒也无妨。”
他心里很明白,秀吉这招玩的是反间计:第一步是收买,第二步是挑拨。既然看穿,则完全没必要去上那个当。
但石川数正却有些急了。
去年自己替家康给秀吉送茶壶,现在秀吉派遣使者来还礼,当着众多德川家家臣的面,使者唯独对数正问寒问暖,问长问短,搞得三河愤青们非常怀疑数正是否在跟秀吉搞私通。
接着,就在前不久,家康亲自带兵在长久山打仗的那会儿,本多忠胜提出要趁秀吉出兵歼灭家康的当儿搞袭击,数正听完后当场就表示反对,尽管他是为全局考虑,可之后仍然传出了“伯耆跟秀吉有一腿”的谣言。
这些谣言越传越广以至于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现在尽管得到了家康的默许,可若真的堂而皇之地收下了这笔黄金,那么估计自己走在路上都会被那伙愤青们活活砍死。
想到这里,数正只能叫来一个仆人,让他把黄金原原本本地还给秀吉。
都是那群愤青,害得自己平白错过了一次发横财的机会。此刻的数正,对于传统的小心眼三河愤青,已是充满了怨念。
不靠谱的信雄
秀吉,也终于想出了办法,打破了这个僵局。
虽然自己奈何不了家康,但这世界上,并非大家都跟家康一样又硬又强,也存在着又软又弱可以随便捏着玩儿的柿子人,比如织田信雄。
话说信雄自从联合上家康之后,着实过了几天好日子:打仗不用他去,军功章就有一半;粮草不用他多给,谁的军队谁负责;就连本多忠胜出去铤而走险摸秀吉屁股,家康心悬在喉咙口玩命挑衅,他都没派过几个人,现在,也该他出点血了。
秀吉派出多路大军,向尾张西北方、美浓一带,以及整个伊势地区发起了攻击。而他自己,则在发布命令之后,便回大阪了。
大军在蒲生氏乡等人的率领下,仅用了天正十二年(1584年)五月这一个月,就攻陷了信雄几乎百分之六十的土地。
信雄心痛得都快哭了。看着自己的存活之本被人一个个地夺走,心里苦不堪言,但也没有其他办法,只能找到家康求救。
家康首先对于信雄的不幸遭遇感到深深的惋惜和痛心,同时对于秀吉这种柿子专挑软的捏的无耻行径感到愤慨,最后对于信雄的要求家康明确表示:爱莫能助。
这也没办法,以家康现有的兵力最多也就能保住小牧山阵地,或者自己不被秀吉打败,要想不自量力地救这救那,普度众生,恐怕最终的结果就是自己把自己给度了。
当年八月,过完了暑假的秀吉再次回到了战场,然后又跟家康两人大眼瞪小眼地对看了一个多月,到了十月,终于开始正式行动了。
他首先叫来了富田左近和津田右马两人,举行了一个三人的小型茶话会。
这两人原本是信长的近侍,跟信雄关系颇铁。
喝了几杯茶,吃了几块点心后,秀吉突然眼泪就流了下来,呜咽着说道:“最近,我总是想起那段跟随总见院(信长戒名)的日子,真是让人怀念啊。”
两位老人家听秀吉这么一说,不免也跟着一起伤感起来。
秀吉满脸眼泪继续说道:“三介(信雄)不知受了何人的挑衅,居然将我视为敌人,这真是让人想起来就无比寒心呐。说真的,我做梦都梦见和他握手言和,不知你们二位能否帮我完成这个心愿呢?”
两人连连点头,表示保证完成任务。
接着秀吉提出了和谈条件:
一、从同意和谈起两家恢复和平,不动干戈。
二、让信雄之女给秀吉做养女(其实是人质)。
三、除尾张的犬山城、伊势的铃鹿岭等几处领地外,秀吉将之前侵占的大部分信雄领地如数归还。
四、信雄手下重臣需向秀吉送交人质。
总的来讲,条件不算苛刻,所以在两位使者的劝说之下,信雄基本表示了同意。只是唯独有一点还觉得需要斟酌,那就是,该不该和家康说一下,自己跟秀吉和谈了。
正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跳出来一人,说道:“殿下万万不能跟德川殿下说起啊,这说得好也就罢了,万一说差了,德川殿下一个不同意,和谈就全部泡汤了啊,好不容易才到手的太平日子岂不是又要鸡飞蛋打了?”
这人前面出场过,就是信长他弟、信雄他叔——织田长益。
长益在本能寺事变中钻墙开溜之后,一度成为了全国人民的笑柄,甚至还有小孩子将他的逃跑事迹编成了儿歌传唱于市井之间。此后,长益投靠了信雄,然后,将自己的兴趣爱好——茶道,给发扬光大了。
一直专心于泡茶艺术的长益,在小牧山战端大开后,却也不得不收拾起了茶碗跟着信雄上了战场。不想这离开茶碗的日子一过就是大半年,别提有多难受了。现在眼看着马上就要休战,自己又能泡茶了,长益生怕万一让家康得知自己家跟人单方面和谈之后不同意又要接着打。为了打仗耽搁泡茶,那就太不值当了。
为了自己能好好泡茶,长益很坚决地提议将家康给卖了。为了自己能好好过日子,还能留下几块像样的土地传给子孙后代,信雄也同意将家康卖了。
于是,家康就这么被卖了。
狠心的爸爸
当知道自己这么折腾了大半年,等于是白白自讨了一场没趣之后,家康很愤怒。
在此之前,他甚至还曾想着分兵伊势去救下几座信雄被包围的城池,盘算着怎么把秀吉给活活拖垮了,现在这么一闹,什么都没了。
最要命的还不在这里。要知道,现在家康之所以能名正言顺地跟秀吉在这里对着干了大半年,关键就是因为他打着信雄的旗号——帮助自己老盟友的儿子打倒黑恶势力羽柴秀吉。现在,老盟友的儿子退出了,自己连个开战的名分都没有,只能乖乖地卷铺盖回家。
而作为秀吉来说,是不可能让家康这么平平安安地走人的,他一定会重新调集大军,甚至会联合之前的战友织田信雄,对家康发起侵攻战。以现在的实力,孤身一人的德川家若和羽柴家开战,只能是死路一条。
看来,只能跟秀吉讲和了。
于是家康找到了石川数正,让他作为使者去一趟羽柴家。
数正显得非常为难:之前秀吉几次示好自家连鸟都没鸟,现在都打上了,处劣势了,反而跑去和谈,这能成吗?
家康反问道,谁让你去和谈了?我是让你去祝贺,祝贺秀吉和信雄重归于好,这就够了。
领命而去的数正,受到了秀吉的热情招待。
当他将家康嘱咐的祝贺词说完之后,秀吉的脸上露出了惊喜万分的表情,并且不住地问道:“真的吗?德川大人真的这么祝贺我?”
在得到肯定答复之后,秀吉高兴地说道:“好,好,好,刚刚收了一个漂亮的女儿(指信雄的女儿),现在又碰到了这样的好事,不如,让德川大人也送个养子吧?”
所谓“送个养子”,就是“送个人质”的比较客气、充满亲情的一种说法。对于这一点,数正完全没有心理准备,自然,也没可能事先征询过家康的意见。
但是他非常自信地以德川家的全权外交大使的身份,接受了这个请求,并且表示:“那就送於义丸过来吧。”
於义丸是家康的次子,也就是后来的结城秀康。
不管根据中国的、日本的,还是其他别的国家的惯例,单方面把自己儿子当人质给亲自抵押出去了,那就说明你臣服于他。
所以,当这个消息一传到三河,可谓是厕所里丢炸弹——分量十足。一时间骂声鹊起,三河愤青们人人恨不得将石川数正砍死而后快,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砍死你丫这个狗汉奸!”
接着,大家又纷纷上书要求家康拒绝送出人质,和秀吉决战到底。
倒是家康比较冷静,他仔细地想了想之后,对数正说道:“他们不是要人质吗?那就送一个过去呗。”
数正算是松了一口气。
“但是,仅仅是给人质,其他的条件,你一律不要答应。”家康补充道。
说是说送了人质就代表臣服,可这也就是说说,虽说从古自今都有这个惯例,可从古自今还真没这个明文规定,说送了人质就一定要签下臣服条约。家康这仅仅就是为了送人质而送人质,说白了,他就是将於义丸给抛弃了。
但石川数正并不这样认为。他单纯地觉得,送人质就是表示服从,至于家康的那句其他条件一律别答应,指的一定是什么割地赔款之类,那些不用家康说,就算是自己,也不会答应的。
所以,当他带着当年正好十岁的於义丸以及作为陪臣的、数正自己的儿子胜千代来到大阪见到秀吉后,说了句:“德川家将人质於义丸送到,谨在此表示臣服。”
秀吉大喜。
而三河愤青们,则再一次地被震怒了。
在这愤青和汉(三河)奸的对峙中,迎来了新的一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