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经典战例-宿北战役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交战时间】1947年12月15~19日

    【交战双方】山东野战军第1、第2纵队和第8、第7师(欠第19旅)及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等部;国民党军整编第69、第11师

    【指挥将领】陈毅、粟裕;戴之奇、胡琏

    【战果】歼敌2.1万余人

    全国内战爆发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凭借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的优势,采取全面进攻、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调集193个旅约160万人的兵力,配以航空兵、炮兵、坦克兵,按照先关内后关外的战略步骤,企图用3~6个月的时间,占领各解放区,消灭共产党。

    华东地区包括山东和苏皖两大解放区,是国民党军进攻的重点方向,也是国共双方投入兵力最多、仗打得最激烈、规模最大的战场。

    蒋介石在华东战场上共投入了25个整编师(军)68个旅(师)的兵力,由他的心腹爱将、国民党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统一指挥。至1946年11月,国民党军以损失10万余人为代价,占领了苏中、淮南、淮北地区和鲁南解放区的部分地区,打通了胶济铁路,对苏北和鲁南形成了一个由苏中东台到鲁南峄县(今属枣庄),长达1000余里的弧形半包围态势。

    在这个弧形战线上,薛岳部署了4个作战集团共计12个整编师(军)28个旅(师)20余万兵力。其中,盐阜兵团,司令官欧震,下辖整编第83师和第44、第25、第70师,位于东台地区;淮涟兵团,司令官李延年,下辖整编第28、第74师和第7军第171师,位于淮阴、淮安地区;峄临兵团,司令官冯治安,下辖整编第77师和第26师、第1快速纵队,位于峄县地区;宿新兵团,司令官胡琏,下辖第69师、第41旅、预备第3旅,位于宿迁地区。

    此时,山东、华中两大野战军分别在淮北和苏中战场上歼灭敌军有生力量后,逐步收缩后撤,会师于淮阴以北,休整补充,准备再战。

    11月中旬,国民党政府召开“国民大会”。为壮声势,蒋介石从后方抽调5个军约16个旅到内战前线,继续维持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进攻重点仍然放在华东战场。为此从郑州“绥靖”公署的序列中,抽调精锐主力整编第11师划归徐州“绥靖”公署,由薛岳统一指挥,立即组织一次对苏北地区的大规模攻势作战,并限定在攻势发起后半个月内“结束苏北战事”。

    对蒋委员长的命令,薛岳自然不敢怠慢,立即拟制出一个以25个半旅约20万人,从东台、淮阴、宿迁、枣庄和峄县分四路会攻苏北的作战计划:

    以盐阜兵团的5个旅由东台地区向盐城、阜宁进攻;以淮涟兵团的5个旅,其中包括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74师,由淮阴地区向涟水进攻;以峄临兵团的9个旅,其中包括第1快速纵队,由峄县地区进犯临沂;以宿新兵团的6个半旅,其中包括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11师,受“绥靖”公署副主任吴奇伟指挥,由宿迁地区向沭阳、新安镇进攻。

    四路大军中,又以从宿迁和淮阴出犯的两路为主力,企图先占苏北,消灭分别集结于峄县以东和盐城、涟水地区的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主力,或迫使其北撤,然后与其在山东境内决战。

    12月初,徐州“绥靖”公署发布作战命令:以迅速击溃共军主力于陇东(指陇海铁路东段)以南地区,再向鲁南追击之目的,决定先攻占阜宁、南新安镇(今灌南县)、涟水、沭阳、北新安镇(今新沂市)、兰陵、傅山口、向城各要点,以利尔后之进剿。并规定进攻时间为12月13日。

    山东、华中两大野战军会师后,主力分别集结于鲁南和苏北盐城、涟水一带,共有近10万人的兵力,为下一步打较大规模的歼灭战准备了必要的条件。然而,无论从兵力和态势上,山东、华中野战军都处于相对劣势和被动局面。毕竟从三面向他们扑来的是包括国民党军“五大主力”的整编第74师和整编第11师在内的20万敌军,且已形成半包围态势。要化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必须迅速找到突破口。

    摆在他们面前的最重要的问题是:选择哪一路敌军作为首先打击的对象。

    12月6日,新四军军长、山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得到整编第11师正向宿迁开进,准备会同整编第69师进攻沭阳,以及其他各路敌军将同时配合行动的情况后,立即向中央军委提出“以集中主力确保沭阳,歼击十一师之一路为最好”的作战构想。

    7日,陈毅又电示华中野战军:“集中兵力首先歼击由两淮进犯涟水之敌,尔后集中山野、华野全力夹击进犯沭阳之敌。”

    正在盐城以南指挥作战的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接到电报后,认为在四路敌军中以由宿迁东犯沭阳、新安镇的一路威胁最大。只有集中力量歼灭这一路敌人,才能化被动为主动。

    由于当时华中野战军主力正在盐南作战,已无力阻击东犯沭阳、新安镇之敌,粟裕和华中野战军政治委员谭震林商议后决定联名致电陈毅:建议山东野战军主力迅速南下,至少进至陇海路边,以便能在两日内赶到宿迁、沭阳地区参战。

    9日,陈毅复电同意,率领山东野战军主力连夜转移至苏鲁交界处的码头、沂河北岸机动位置。

    11日,刚刚指挥完盐南反击战的粟裕昼夜兼程赶到位于涟水、沭阳交界处的华中军区驻地张集,同从鲁南南下的陈毅会合。

    12日,在陈毅的主持下,召开了山东、华中野战军主要领导人参加的作战会议,专题研究行动方案。

    会议认为:敌军虽是四路进攻,但进攻正面宽达600多里,间隙大,应援不便,难以协同。其中东台、两淮、峄枣三路敌军曾遭我军打击,行动谨慎,唯有宿迁一路敌军以为我军主力尚在鲁南、苏北地区,乘虚冒进,孤立突出,且处于山东、华中两野战军之间,便于就近机动兵力实施围歼。据此决定集中山东野战军第1、第2纵队和第8、第7师(欠第19旅)及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等部共24个团,迎击由宿迁出动之敌。

    13日,整编第69、第11师由宿迁出动,兵分两路,向北、向东发起进攻。其中,整编第69师师部率第60旅及第92旅1个团,并指挥整编第57师预备第3旅、整编第26师第41旅等部共3个半旅为左翼,向新安镇进攻,一部占领宿新公路上的晓店子、峰山、嶂山镇各要点,一部进占路东之罗庄、傅家湖、邵店、人和圩地区;整编第11师为右翼,向沭阳进攻。

    面对敌军咄咄逼人的攻势,陈毅、粟裕等分析认为,在这一路敌军中,右翼整编第11师装备精良,兵多将骄,又刚从中原战场调来,对淮北地形、气候、民情不熟;左翼整编第69师是由三个不同建制的旅合编而成的,内部矛盾较多,战斗力一般,且师长戴之奇军事指挥无能,政治上却极端反动,是三青团中央委员,加之新晋升中将,必会贪功冒进。于是决定出其不意,集中兵力,先打弱敌,首先围歼整编第69师于宿迁、沭阳、新安镇三角地区,同时分割、阻击整编第11师,尔后再视情转兵歼灭整编第11师。具体部署为:

    第9纵队沿宿新、宿沭路进行运动防御,迟滞国民党军的行动;第1纵队、第8师由新安镇附近,以急行军赶在15日拂晓前隐蔽开进至嶂山镇、晓店子西北地区;第7师第5旅由西鲍圩南渡沭河,配合第1纵队、第8师围歼宿新路上及其东侧各点之国民党军;第2纵队及第1纵队一部东西对进,揳入整编第11师与整编第69师的接合部,切断该两师的联系,而后会同各参战部队分割歼灭被围之整编第69师。

    在这个作战命令中,第一次使用了“华东野战军”的名义,署名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参谋长陈士榘”。

    14日,陈毅、粟裕把作战部署电告中央军委。作战命令下达后,陈毅、粟裕将前线指挥所设在宿迁东北阴平西面的叶庄。这是一个独立家屋,三间坐北朝南的草房,前面是土墙围绕的小院子。

    时任淮海区第三中心县委和第三支队负责人章维仁曾经奉命到前线指挥所,亲眼看见了陈毅、粟裕指挥宿北战役的情景。《粟裕传》中是这样描写的:

    12月15日清晨,章维仁走进草房,只见墙上挂满了地图,粟裕副司令员站在一条板凳上,一手按着地图,一手拿着话筒,正在与前线指挥员通话。他有时对站在左边的陈毅司令员讲几句话,陈毅点点头,又继续与前线通话。大约过了半小时,才与前线通话完毕。

    陈毅司令员转过身来,对章维仁说:“这次我们布了一个口袋阵,六十九师已经被我军完全包围。”他哈哈大笑,用右手指指军服上的口袋说:“这一仗是瓮中捉鳖,我们完全有把握在一周之内消灭它!”

    15日黄昏,宿北战役打响了。

    从陇海铁路北以强行军赶至作战地区的第1纵队和第8师由西北向东南突然攻击,打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第1纵队一部插至整编第11师师部所在地曹家集附近,经一小时激战,歼其工兵营和骑兵营大部,攻占了曹家集。第8师首先集中兵力,攻击位于嶂山镇与晓店子之间的关系战役全局的制高点峰山。

    峰山高约500余米,山脚筑有能相互支援的独立集团工事,山顶构筑围寨,四周挖宽6米、深3米的外壕,壕外设置鹿砦、铁丝网等防御工事。守敌为预备第3旅的1个加强营。

    山东野战军第8师是一支擅长攻坚的部队。为了不误战机,第8师经过连续6天急行军,于15日赶到战场。当晚,第23、第24团从西南、西北两面会攻峰山。

    自西南进攻的第23团第1营,连续组织3次强攻,一度突入山顶之外壕。由于沟深壕宽,在敌人密集火力下受到重大杀伤,进攻受阻。

    此时,天将拂晓,第1营副政治教导员张明重考虑到峰山能否及时攻克,将直接影响整个战役的进程,立即组织全营仅存的40余名干部战士,冒着炽烈的敌火,重新选择突击路线,组织第4次冲击。第23团也集中全部轻重机枪进行火力掩护。

    第1营选择较隐蔽的接敌地形,迅速排除鹿砦、铁丝网,跳进外壕,搭人梯爬上沟崖,在由西北方向进攻的第24团配合下,终于在拂晓前攻占峰山主阵地,全歼守军。

    为挽回不利态势,国民党军第60旅、预备第3旅等部,在飞机、炮火掩护下多次猛烈反扑峰山,均未成功。

    第8师牢牢控制了峰山制高点,不仅割裂了据守宿新公路上嶂山镇、晓店子各部国民党军的联系,而且直接威胁路东各点国民党军的侧翼,为战役的顺利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时,第1纵队已占领高家洼、三台山等地,切断了整编第69师向宿迁的退路和同整编第11师的联系;第2纵队、第9纵队第7师主力也分别由北向南,由东北向西南、由东向西发起攻击,协同第1纵队等构成了对整编第11师的阻击正面,并完成了对整编第69师主力的分割包围。

    随后,第1纵队第3旅在宿沭公路北侧的高家洼、蔡林一线构成对整编第11师的阻击正面;第1纵队主力与第2、第9纵队等部将整编第69师师部及第41、第60旅和预备第3旅分割包围于宿迁以东以北之人和圩、苗庄、罗庄、晓店子等地。

    陷入重重包围之中的整编第69师惊惶失措,师长戴之奇连电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吴奇伟、整编第11师师长胡琏,哀求支援,“拉兄弟一把”。

    吴奇伟一面令戴之奇收缩兵力,固守各村落;一面令胡琏北援策应,“请你强渡六塘河,向戴先生靠拢!”

    胡琏先后以1~2个团的兵力向北增援,遭到第1纵队第3旅的顽强抗击。在增援不成的情况下,紧邻整编第69师师部人和圩南侧的整编第11师第18旅悄然后撤。胡琏哀叹道:“戴先生不堪设想了!”

    战后,国民党政府国防部评述:此次整编第11师撤退,未能适时通报,以致影响整编第69师蒙受到重大损失。

    为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山东、华中野战军参战各部密切协同配合,以迅速勇猛的动作,对被包围在人和圩、苗庄、罗庄等村落的整编第69师展开逐点攻歼。

    17日下午2时,陈毅、粟裕命令第9纵队归第2纵队指挥,并于今日集中全力解决人和圩之敌。

    第2、第9纵队迅速调整部署,运动接敌,但直到18日零时仍未展开攻击。陈、粟下令:务限于18日拂晓前坚决攻下人和圩!

    各部奉命发起攻击。但由于准备不足,加之残敌凭借工事,以猛烈火力负隅顽抗,进攻多次均未成功。后来,粟裕曾多次谈起,他在解放战争的战役指挥中有三个最紧张的战役,宿北战役便是其中之一。他回忆道:

    我协助陈毅同志指挥宿北战役,深感责任重大,心情紧张。这一仗是山野和华野会合后第一次协同作战,也是华东战场上化被动为主动的关键一仗。直接参战的部队大部分属于山东野战军,指挥机关也是山东野战军司令部,我对指挥机关和参战部队不熟悉,感到心中无底。中央军委早有要求,“两军会合第一仗必须打胜”。如何完成中央军委交给的战役指挥任务,又处理好上下左右的关系,是一个棘手的不得不认真考虑的问题。但是,考虑到战争全局的利益,考虑到中央军委的重托,决心打消一切顾虑,把这一仗打好。

    18日黄昏,经过充分准备后,各部发起总攻。

    眼见援军无望,为摆脱全军覆没的命运,戴之奇命令所属部队“速设法相机突围”。但为时已晚。激战至19日,山东、华中野战军全歼整编第69师师部和3个半旅,中将师长戴之奇自杀,中将副师长饶守伟、少将参谋长张东彝被俘。

    此役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69师,并给整编第11师以沉重打击,共计歼敌7个步兵团、1个工兵团2.1万人。这是解放战争以来一次作战歼敌人数最多的战役,也是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会师后的第一个胜仗,初步取得了大兵团协同作战的经验。

    粟裕在回忆录中写道:

    宿北战役是两支野战军会师后的初次协同作战。这仗打胜了,有助于增强兄弟部队间的彼此信任;也有助于两支野战军合并后的新的领导机构与所属部队间的相互信任;有利于为华中野战军由苏北撤向山东转好思想弯子,并为打大规模歼灭战积累了经验。因此,宿北战役是华东战场的一个重大转折。

    捷报传来,毛泽东致电表示祝贺:“此战胜利,整个苏鲁战局好转。”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