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经典战例-辽沈战役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交战时间】1948年9月12日~11月2日

    【交战双方】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3至第12纵队,第2纵队第5师,炮兵纵队主力,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4、第6、第8师、骑兵师,独立第2、第5师,独立第7至第11师,内蒙古军区骑兵第1、第2师等部;国民党军第9师第25、第26、第27团

    【指挥将领】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卫立煌、郑洞国、范汉杰

    【战果】歼敌47.2万余人

    先打长春,还是南下攻锦州,林彪一时犹豫不决

    1948年秋,在东北战场上,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民解放军已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并取得战场主动权。

    经过1947年夏、秋、冬季三次大规模攻势作战,东北人民解放军共歼国民党军38.8万余人,扩大解放区30.7万平方公里,总兵力达103万人,其中野战军有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共54个师70万人,另有地方部队33万人。各部队开展了大练兵和新式整军运动,军事和政治素质大为提高。

    与此同时,东北地区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已获得解放,土地改革已基本完成,解放区得到进一步巩固,工农业生产尤其是军工生产有了较快发展,人力物力比较充足。

    东北国民党军屡战屡败,处境困难。行辕主任陈诚眼见东北战局江河日下,焦头烂额,无计可施,干脆来个装病辞职。

    无耐之下,蒋介石只得环顾自己的嫡系将领,寻找一位能拼会打的勇将接替陈诚,力挽东北之狂澜。最后,蒋介石把目光锁定在正在国外考察的卫立煌身上。

    卫立煌,字俊如,国民党军陆军二级上将。1912年,年仅15岁的卫立煌投革命军当兵。1915年赴广州转投粤军,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北伐、镇压广州商团叛乱和东征陈炯明的作战,因战功卓著由排长递升至旅长。北伐战争时,入闽作战,升任师长。

    作为一员剽悍的勇将,在十年内战期间,卫立煌为蒋介石“围剿”苏区立下了汗马功劳,屠杀过不少共产党人。

    1932年,时任国民党军第14军军长的卫立煌亲率1个师攻占了鄂豫皖苏区军政中心——金家寨。蒋介石喜出望外,亲自前去表彰,同时为鼓励其他“剿共”部队的士气,特地下令将金家寨改名为“立煌县”。

    要知道在国民政府时期以人名作县名的,只有以孙中山命名的广东中山县。一时间,卫立煌名声大噪,成为蒋介石手中一张“剿共”王牌。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卫立煌历任第14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河南省政府主席冀察战区总司令等职。期间,他逐渐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一致对外”的抗日主张,曾访问延安,盛赞八路军“是复兴民族的最精锐的部队”。所部与八路军友好相处,相互支援,共同抗日。

    1943年,卫立煌出任中国远征军代司令长官,指挥所部重创日军,并收复滇西、打通中印公路。1945年4月升任同盟国中国战区中国陆军副总司令。美国《时代周刊》曾在封面刊登卫立煌策马扬鞭的照片,赞誉他为“常胜将军”。

    1946年,不愿卷入内战漩涡的卫立煌偕夫人出游欧美。1947年底,卫立煌奉蒋介石之命回国,飞赴沈阳出任国民党军东北“剿总”总司令。

    大大出乎卫立煌的意料,陈诚留给他的是一副烂摊子。国民党军在东北地区的总兵力虽有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旅),加上地方保安团队共约55万人,但被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由于北宁铁路若干段及营口为人民解放军所控制,长春、沈阳通向山海关内的陆上交通已被切断,补给全靠空运,物资供应匮乏。

    早在1948年3月,驻华美军顾问团团长巴大维就向蒋介石建议利用东北人民解放军冬季攻势后期,沈阳、锦州周围兵力较少的机会,撤出东北。

    国民党军统帅部为保存实力,也曾考虑放弃长春、沈阳,打通北宁铁路,将主力撤往锦州,以便伺机转用于华北、华中战场。但蒋介石强调“必须守住几个重要据点——如长春、沈阳和锦州——以象征国家力量的所在”,“东北之战略要求在于固守目前态势,使不再失一城一兵,即有利于关内作战”,因此坚持要固守东北。

    至于如何固守,国民党军内部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主张把沈阳国军主力撤至锦州,以便与华北傅作义集团配合,进可以夺回东北,退可以撤往关内。有的则力主固守沈阳、长春、锦州三大战略要点,保全东北,待变而起。

    就在国民党军统帅部围绕东北撤守问题争执不休之际,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却把握住这个有利战机,做出了在东北同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的重大决策。

    早在1948年2月7日,毛泽东还在陕北时即电示东北野战军,提出“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设想,指出“应准备对付敌军由东北向华北撤退之形势”,以主力南下北宁铁路锦州至唐山段。

    锦州,古称“山海要冲”,是东北通向关内的咽喉要道。攻占锦州,可以封闭东北国民党军,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同时也就打开了通往沈阳的大门。

    国民党军统帅部对撤出东北还是固守东北,举棋不定。同样,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对北上打长春还是南下攻锦州,一时也犹豫不决。

    显然,毛泽东主张先打锦州。但林彪对主力从北满远道南下攻打敌人重兵设防、周围又有若干据点支援的锦州,顾虑重重,担心如果久攻不下,华北傅作义集团会由关内北上或从海上增援,东北野战军将陷于被动。因此,徘徊于打长春或南下作战之间。

    5月下旬,被困多日的长春守军出城抢粮,遭到东北野战军坚决打击。林彪随即决定乘虚而入,以2个纵队的兵力试攻长春。由于投入兵力有限,加之敌军防御工事坚固,东北野战军进攻受挫。为避免过大的伤亡,遂停止攻城。

    6月中旬,中共东北局和东北军区决定对长春采取慎重的“长困久围”的方针。

    7月20日,林彪电告中央军委,表示“我军仍以南下作战为好,不宜勉强和被动的攻长春”。

    毛泽东复电同意,并明确指出:“我们觉得你们应当首先考虑对锦州、唐山作战,只要有可能就应攻取锦州、唐山,全部或大部歼灭范汉杰集团。”

    但直到8月,林彪仍以北宁路附近敌情严重、“大批粮食的需要无法解决”等原因,未做出南下作战的部署。

    中央军委一再电示东北野战军执行南下作战任务。

    8月12日,毛泽东致电林彪和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等人,严厉指出:“对于北宁线上敌情的判断,根据最近你们几次电报看来,亦显得甚为轻率”,“希望你们务必抓住这批敌人,如敌人从东北大量向华中转移,则对华中作战仍为不利。”

    9月3日,林彪最终确定了南下作战的方针,并上报中央军委大体部署:拟以靠近北宁线的各部,突然包围北宁线各城,然后待北面主力陆续到达后,逐一歼灭敌人;以北线主力控制于沈阳以西及西南地区,监视沈阳敌人,并准备歼灭由沈阳向锦州增援之敌,或歼灭由长春突围南下之敌;以现有围城兵力继续包围长春,并准备乘敌突围时歼灭该敌。

    5日,毛泽东复电同意这一部署。7日,又以中央军委名义发出《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明确指示东北野战军:“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如长、沈之敌敢于增援,“则你们便可以不离开锦(州)、榆(山海关)、唐(山)线连线大举歼灭援敌,争取将卫立煌全军就地歼灭。”

    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林彪决定留下部分兵力继续围困长春,主力南下,兵锋直指锦州。具体部署为:

    以第12纵队和6个独立师执行继续围困长春的任务,并以1个纵队在开原地区准备阻击长春之敌突围和沈阳之敌北援;以6个纵队、3个独立师、1个骑兵师和炮兵纵队的主力,长途奔袭,分别包围锦州及北宁线上各点;以4个纵队及1个骑兵师位于锦州以北的新民县西北,监视沈阳之敌;另以少数部队担负战略佯动,大造声势向长春前进,并公开提出“练好兵,打长春”的口号,以迷惑敌人。

    在此期间,国民党空军已经发现辽西地区铁路夜间运输繁忙,白天也有大量人员运动。国民党军统帅部判断东北野战军主力可能入关作战,故决定对东北采取“暂取守势”,“北宁路暂不打通”,集中兵力确保辽东、热河,牵制东北野战军不能迅速入关,以利巩固华北,支撑全国战局的方针。

    据此,卫立煌决心采取“集中兵力,重点守备,确保沈阳、锦州、长春,相机打通北宁路”的方针,具体部署是:

    以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1兵团司令官郑洞国率新编第7军、第60军的6个师,及非正规军共10万人,驻守长春孤城,牵制东北野战军部分主力不能向南机动;

    以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指挥卢浚泉第6兵团(辖第93军)和新编第5、第8军及第54军计14个师,连同非正规军共15万人,驻守山海关、绥中、兴城、锦西、锦州、义县等北宁铁路沿线城镇及秦皇岛、葫芦岛两海港,主力驻守锦州、锦西地区,维护东北与关内陆上及海上联系;

    卫立煌直接指挥周福成第8兵团(辖第53军)、廖耀湘第9兵团(辖新编第3、第6军)、新编第1军和第49、第52、第71军及青年军第207师等,共24个师(旅)30万人驻守沈阳及铁岭、抚顺、本溪、辽阳、辽中、新民等外围据点,作为东北地区的防御中枢,以确保沈阳,并准备随时支援锦州,策应长春。

    另有驻沈阳的空军第1军区2个大队45架飞机参加作战。此外,华北“剿总”所属第13军2个师防守承德地区,第62军等4个师位于唐山至昌黎一线,与锦州地区范汉杰部衔接,相互支援。驻北平的空军第2军区也有支援东北作战的任务。

    9月10日,林彪、罗荣桓根据中央军委、毛泽东制定的作战方针和东北国民党军的态势,拟定作战计划:第一步以奔袭动作歼灭北宁铁路除山海关、锦州、锦西以外各点之敌,切断关内外国民党军的联系;第二步集中兵力攻取锦州和打增援之敌。

    具体部署为:以第3、第4、第7、第8、第9、第11纵队及炮兵纵队主力、第2纵队第5师、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4、第6、第8师及骑兵师出击北宁铁路锦州至唐山段,攻占锦州,切断东北国民党军与关内的联系;以第12纵队和独立第5、第7、第8、第9、第10、第11师及炮兵纵队1个团、内蒙古军区骑兵第2师继续围困长春,阻止守军撤逃沈阳;以第1、第5、第10、第6纵队和独立第2师、内蒙古军区骑兵第1师分别集结于沈阳、长春之间和彰武、新立屯地区,准备截击由长春突围或由沈阳出援的国民党军。

    就这样,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率先在东北的黑土地上拉开了帷幕。

    林彪终于下定决心:首攻锦州,关门打狗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首先在北宁线打响。

    9月12日,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政治委员黄克诚指挥第11纵队、冀察热辽军区3个独立师、骑兵师由建昌营等地出发,奔袭山海关至滦县之敌。至17日先后攻克昌黎、北戴河等要点,切断了国民党军自华北增援东北的陆上通道。28日攻克绥中,包围兴城,吸引了锦西国民党军第54军向南增援。

    13日,东北野战军第4、第9纵队由台安、北镇地区隐蔽南下,插入锦州、义县之间,于16日包围义县,切断了义县敌军逃跑退路。第3纵队和第2纵队第5师以及炮兵纵队一部由西安(今辽源)、四平等地经铁路输送于20日前后到达义县附近,接替第4、第9纵队对义县的包围任务。

    24日夜,第9纵队发起突然袭击,攻下锦州东北帽儿屯,并占领了锦州北部的亮甲山、白老虎屯等地。

    见东北野战军大举进攻锦州外围,范汉杰紧急调动第184师配合暂编第20师实施疯狂反扑。双方激战终日,国民党军无功而返。

    范汉杰立即电告蒋介石求援。此时的蒋介石正全力应付华东野战军发起的济南战役,忙得焦头烂额,无暇顾及东北,只得令卫立煌部经沈锦路出辽西,直解锦州之围。

    卫立煌拒不接受,认为应由关内出兵直接解决锦州之围,解围后与锦州部队会合,出大凌河向大虎山攻击前进。

    无奈之下,蒋介石一面严令卫立煌将第49军空运到锦州增援,一面派参谋总长顾祝同飞赴沈阳督战,敦促卫立煌立即出兵沿沈锦路解锦州之围。

    然而,卫立煌坚持认为这样做无疑自投罗网,将有全军覆灭之危险,拒不出兵。顾祝同拿卫立煌毫无办法,只得悻悻地飞回南京向蒋介石复命。

    25日,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配合自四平以西南下的第8纵队攻占了锦州以北的葛文碑、帽儿山等要地,歼第93军暂编第22师2个团大部。

    林彪得悉沈阳国民党军正在空运第49军增援锦州,立即命令用炮火控制、封锁锦州机场。27日,自四平地区南下的第7纵队,在第9纵队一部配合下,攻占了锦州以南高桥和西海口;第4纵队第12师进占塔山,将锦州与锦西守军割裂。28日,炮兵纵队以炮火封锁了锦州飞机场,切断了国民党军的空运。

    29日,第4纵队绕过锦州攻克兴城。

    30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谭政率东北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有关人员组成的前线指挥所,自双城乘火车迂回前往锦州前线。

    同日,蒋介石带着空军司令周至柔、海军司令桂永清飞抵北平,要求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立即抽兵增援锦州。

    10月1日,第3纵队、第2纵队第5师在炮兵纵队主力协同下,对锦州外围要点——义县发起进攻。

    义县位于锦州以北约45公里,是锦州北方安全及掩护北宁路侧的屏障。第93军暂编第2师1万余人在此驻守。激战4小时,东北野战军全歼守敌,生擒师长王世高,攻克义县。

    至此,国民党军东北、华北两大战略集团的陆上联系被切断,战略要地锦州成为一座孤城,所需补给全部依靠空投。

    与此同时,监视沈阳、长春守军的东北野战军第1、第5、第6、第10纵队和第2纵队主力,分别自九台、四平、清原、开原等地隐蔽南下,于9月中旬相继进至新民西北、锦州以北地区待机。第12纵队和6个独立师及内蒙古军区骑兵第2师由第1兵团司令员萧劲光、政治委员萧华指挥,继续包围长春。

    蒋介石深感形势严重,为解锦州之危,于10月2日飞赴沈阳督战,做出如下部署:

    从关内急调第17兵团指挥第62军、第39军2个师、第92军1个师及独立第95师,分别从塘沽、烟台渡海北上至葫芦岛,连同原驻此地的第54军等部4个师,共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由第17兵团司令官侯镜如指挥,在海军和空军的配合下增援锦州;以沈阳地区新编第1、第3、第6军和第71、第49军主力共11个师另3个骑兵旅组成“西进兵团”,由第9兵团司令官廖耀湘指挥,先向彰武及以南新立屯攻击,截断东北野战军的后方补给线,然后经阜新趋义县,协同“东进兵团”对进攻锦州的东北野战军主力进行夹击;范汉杰集团继续固守锦州,长春郑洞国集团伺机向沈阳突围。

    当晚,林彪收到中央军委关于国民党军增兵锦西、葫芦岛的急电通报。

    这是林彪最为顾虑和担心的事情。锦州一时难以攻克,而又受到来自沈阳、葫芦岛援敌的东西夹击,必将陷入危局。考虑再三,林彪又想以主力回攻长春,就给中央军委发去特急电报:

    在战斗未解决之前,敌必在锦西葫芦岛地区留下一两个师守备,抽出五十四军、九十五师等五六个师的兵力,采取集团行动向锦州推进。我阻援部队不一定能堵住该敌,则该敌可能与守敌会合。在两锦间敌阵地间隙不过五六十里,无隙可图。锦州如能迅速攻下,则仍以攻锦州为好,省得部队往返拖延时间。长春之敌数月来经我围困,我已收容逃兵1.8万人左右,外围战斗歼敌5000余。估计长春守敌现约8万人,士气必甚低。……目前如攻长春,则较6月间准备攻长春时的把握大为增加。但需多迟延半月到20天时间。以上两个行动方案,我们正在考虑中,并请军委同时考虑与指示。

    电报发出后,已是3日凌晨,罗荣桓考虑到这毕竟是一次关系全东北的大决战,攻锦计划已经中央军委批准,南线攻势也已全面展开,如临时改变作战计划,不仅违背中央军委意图,而且大部队回返,必将造成混乱局面。于是就和刘亚楼一起找林彪商议。

    在罗荣桓和刘亚楼的极力劝说下,林彪决定继续攻打锦州,立即重新起草并于上午9时给中央军委再次发报,重申了攻打锦州的决心和部署:

    (一)我们拟仍攻锦州。只要我们经过充分准备,然后发起总攻,仍有歼灭锦敌之可能,至少能歼敌一部或大部。目前如回头攻长春,则太费时间……

    (二)我们拟采取如下布置:以四纵和十一纵全部及热河两个独立师对付锦西葫芦岛方面之敌;以一、二、三、七、八、九共六个纵队攻锦州;以五、六、十、十二共四个纵队对付沈阳增援之敌……

    4日,中央军委复电指出:“你们决心攻锦州,甚好甚慰……在此之前我们与你们之间的一切不同意见,现在都没有了,希望按照你们3日9时电的部署,大胆放手和坚决地实施,争取首先攻克锦州,然后再攻锦西。”

    锦州是山海关内外陆上交通的咽喉,四周环山,南傍小凌河、女儿河,地势险要。

    国民党军凭借市郊高地,以钢筋混凝土工事为骨干,构成若干支撑点式的独立坚守据点,作为外围阵地;依托小凌河、女儿河和城垣构成主阵地;以城内建筑物构成核心据点。其防御部署是:

    第6兵团部及所辖特种部队位于锦州城内;第93军暂编第22师防守城垣以西小凌河北岸地区,暂编第18师防守锦州以北地区;新编第8军第88师防守西郊飞机场一带,暂编第55师防守锦州城西南,暂编第54师配置于城东南;第184师防守东关及紫荆山;由沈阳空运锦州的第49军第79师2个团接替市郊部分高地的防守任务。

    4日晚,东北野战军攻锦部队编成三个突击集团,具体部署是:

    以第2、第3纵队和第6纵队第17师、炮兵纵队主力并配属坦克15辆,组成北突击集团,由第3纵队司令员韩先楚指挥,从城北和西北向南实施主要突击;以第7、第9纵队和炮兵纵队一部,组成南突击集团,由第7纵队司令员邓华指挥,从城南向北突击;以第8纵队附第1纵队炮兵,组成东突击集团,由第8纵队司令员段苏权指挥,从城东向西实施辅助突击。

    另外,由第2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指挥第4、第11纵队和冀察热辽军区2个独立师扼守塔山一带阵地,控制锦州至锦西的濒海走廊,阻击“东进兵团”;第1纵队主力进至高桥地区为战役总预备队;第5纵队和第6纵队主力、第1纵队第3师、独立第2师、内蒙古军区骑兵第1师位于彰武东南地区,诱“西进兵团”北进,并配合第10纵队在新立屯以东地区阻击“西进兵团”,使其不能直接救援锦州;将长春方向的第12纵队南调开原以西通江口,视机转用于南线;增调5个独立师到长春方向,连同原围城的6个师及内蒙古军区骑兵第2师共12个师,由第1兵团指挥,继续围困长春。

    “告诉程子华,我只要塔山,不要伤亡数字!”

    塔山,位于锦州、锦西之间的北宁铁路线上,距锦西10余公里,距锦州30公里。虽名为塔山,但实际不是山,而是一片狭长起伏的丘陵地带,因附近有一叫塔山的小村庄而得名。

    很显然,没有险要地势依托的塔山,易攻难守,并不是一个打防御作战的理想战场。然而,塔山却是国民党军“东进兵团”由锦西增援锦州的必经之地。只要突破塔山,不出两个小时,大批援军即可抵达锦州城下,对攻城的解放军施行反包围。

    10月5日,第4纵司令员吴克华、政治委员莫文骅率纵队3个师启程,星夜行军,于次日晨抵达塔山,立即在打渔山、塔山桥、塔山堡、白台山、北山一线抢修野战工事,构筑各式掩体2600多个,挖掘交通壕9500多米,防坦克壕6000米,形成比较完整的阵地防御体系。

    具体部署为:以第12师和第11师第32团为第一梯队,担任正面防御任务;以第10师和第11师主力为预备队;纵队炮兵编为2个炮兵群,集中使用。

    当时,谁都没有想到:围绕这个小小的塔山,国共两军竟然展开了一场震惊中外的血战。

    林彪十分清楚塔山是关系整个战局的生死之地,锦州能不能攻克,关键在能否守住塔山。于是电示程子华、吴克华:

    我军绝对不能采取运动防御方法,而必须采取在塔山、高桥及其以西以北布置顽强勇敢的工事防御,以4纵一两师的兵力,构筑工事,加强防御的军政训练,准备在此线死守不退,在阵地前大量消耗敌人有生力量,准备抵抗敌人数十次猛烈进攻,待敌消耗疲劳进退两难之时,再集中11纵全部及4纵一两个师的兵力组织反突击,将敌人大量歼灭于我阵地之外。

    电文中,向来爱打巧仗的林彪一反常态,提出:不能以本身伤亡与缴获来计算胜利,要坚决阻住敌人。

    蒋介石也自然知道塔山的重要性,“东进兵团”能否解救锦州之围全系于此。他乘坐“重庆”号巡洋舰赶到葫芦岛,督促“东进兵团”尽快启程。同时指定海军司令桂永清及第3舰队司令马纪庄指挥海军以舰炮击毁塔山阵地,协助攻击。

    一脸杀气的蒋介石对众将训示:“这一次战役关系重大,等华北两个军及烟台一个军运到后,协同沈阳西进兵团包围锦州的共匪,然后接应我沈阳主力到锦州。各将领的任务重大,几十万人的生命,都交给你们负责。你们要以‘杀身成仁’的决心,击灭共匪……”

    自10日起,“东进兵团”以3~5个师的兵力,在飞机、舰炮和地面火炮配合下,先后采取全线攻击、中间突破两翼牵制、两翼突破中间牵制、以“敢死队”为前锋突进及偷袭等战法,向塔山实施连续猛攻,企图打通增援锦州的通道。

    暂编第62师一度袭占打渔山阵地,主力向塔山桥及其以东地区攻击;第8师全力攻击塔山;第151师以一部兵力进攻北山南侧阵地,主力向白台山阵地进攻。

    阻击部队在第4纵队炮兵支持下,顽强抗击,并组织强有力的阵前反击,夺回了打渔山阵地。激战终日,“东进兵团”各个攻击方向均未能突破第4纵队的防线,损失千余人。

    锦州城内的范汉杰,听到塔山方向炮声震天,心中略安,日夜企盼着援军到来。但他哪里想得到,就是这小小塔山竟然会阻挡住侯镜如的10万援军,并因此断绝了锦州城10万守军的生路。

    11日,激战再起。国民党军第8师在炽烈炮火的掩护下,以整营整团猛攻第12师第34团坚守的塔山阵地。短短半个小时之内,敌人就向塔山阵地上发射各种炮弹3000余发,平均不到两秒钟三发。

    塔山上的工事被炸得支离破碎,到处弥漫着硝烟和烈火。第34团官兵高呼“誓与塔山共存亡”的口号,在我军炮火的支援下,一次次打退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国民党军第54军第8师副师长兼参谋长施有仁回忆道:

    由于解放军集中优势炮兵火力,实行奇袭阻击,我方炮兵受到很大威胁与压制,其炮火之猛烈,是我们部队对共产党部队作战以来所仅见。我们作战,从来都是靠空军压制敌人,以绝对优势炮火开辟前进道路。而现在,初次遇到我方炮火处于劣势状态,部队士气受到极大震动。我方第一日的攻击,可以说是毫无寸进。第二日,由于有海空军助战,我们的攻击部队才在自己炮兵火幕的掩护下,缓慢前移。当海空军活动稍一中止,步兵攻击即行顿挫。我们的炮兵也变成了哑巴。尤其是前进到距敌阵一千公尺以内,共产党部队的坚强抗击和英勇出击,更使我攻击部队无法前进。对付共产党小部队的阵地出击方面,也完全依赖浓密炮兵火力的阻击掩护,如果炮火运用稍不及时,就会动摇溃败。

    激战两天却毫无进展,大大出乎“东进兵团”司令官侯镜如的预料。于是,他决定采取稳扎稳打的方针,主力沿锦葫铁路、公路正面推进,以战斗力较强的独立第95师主攻塔山,以第62军攻击白台山,以第8师攻击铁路桥头堡。各部休整一天,于13日拂晓发起全线攻击。

    吴克华、莫文骅也在调整部署:以第10师第28团接替第34团塔山以东防御阵地;第11师第31团第一线阵地移交第11纵队后,转移至第12师侧后,加强纵深配置;第32团撤出一线,转移至王善屯附近为纵队预备队。

    13日,天刚刚亮,从北平机场起飞的B-24型轰炸机将一颗颗重磅炸弹扔向塔山,“东进兵团”数十门重炮和“重庆号”巡洋舰152毫米口径主炮也进行轰击。

    一时间,塔山阵地上落下的炮弹密如蝗群,几乎把这个小小的弹丸之地夷为平地。

    独立第95师和第8师分别向塔山、铁路桥头堡猛攻,第151、第157师向白台山东南阵地进攻。刚刚从华北调来的独立第95师,号称“赵子龙师”,战斗力颇强。华北战地督查组组长罗奇亲自率领全师连长以上军官侦察塔山地形,并对排长以上军官训话鼓气。

    这位罗组长可是大有来头,人称“罗千岁”。

    原来,当年孟良崮一役,国军“五大主力”之一,号称“国军模范”、“御林军”的整编第74师全军覆灭。蒋介石痛定思痛,发现前线传来的战报严重失实,于是从总统府参谋处挑选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军官为督察官,携带密码奔赴各大战场督战。督察官以上是督察组长。罗奇正是以这种“钦差大臣”的身份出现在辽沈战场上的。

    由于这些督察官权力很大,在战地可以先斩后奏,直接向蒋介石汇报战况,因此常常狐假虎威,发号施令,颐指气使,专横跋扈。前线将领敢怒不敢言,把他们看成和明朝的太监出来监军一样,背地里称他们为“千岁”。

    国民党秦(皇岛)葫(芦岛)港口司令部副司令惠德安回忆道:

    罗奇这次从北平来葫芦岛,据北平联勤总部第五补给区副司令谭南光对我说:“并非蒋介石想派他,而是罗奇自告奋勇要求来的。”因为集结在葫芦岛的独立第九十五师以前是罗奇带过的队伍,第六十二军是广东部队,罗和军长林伟俦是同乡。林在天津时更以黄埔前期同学看待罗奇,遇事常关照。罗认为这次集中陆海空三军打通锦州,不成什么问题,很可以利用他和独立第九十五师、第六十二军的关系表现一下,好在蒋介石面前邀功。

    战斗打响后,独立第95师采取“波浪式”的冲击战法,以团为单位分成三波,一营为一波,轻、重机枪集中使用,掩护步兵连攻击前进。团长、营长亲自带队冲向塔山阵地。

    罗奇以为凭独立第95师的战力,攻下小小的塔山应不在话下。谁承想,塔山阵地竟如钢铁铸就般坚固,一波波的攻击均告失利,伤亡惨重。

    战后,据师长朱致一报告:侦察地形时,看到塔山没有什么动静,以为塔山的共军兵力不多,阵地构筑也简陋。开始攻击前,我军炮兵集中对塔山猛轰,也没有发现目标。但当炮兵延伸射击,步兵前进到共军的有效射程内,共军突然集中火力向我攻击部队射击,这是在华北战场所没有遭遇过的。打得部队抬不起头,共军的障碍物破坏不了,我军无法前进,只有白白地牺牲。

    面对敌人疯狂的集团进攻,接替第34团守塔山的第28团顽强抗击,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第1连100余人战至最后只剩下30来人,而且全部挂了彩,但仍死死守住阵地。

    血战一天,双方均损失惨重。第4纵队伤亡1000余人,“东进兵团”伤亡1200余人。程子华向东北野战军总指挥部报告:塔山阵地多次易手,部队伤亡很大。

    此时,东北野战军攻打锦州主力部队的外围战斗已经结束,但总攻锦州的命令尚未下达。如果在攻城战斗发起后塔山失守,“东进兵团”将像潮水般直逼锦州,攻城部队腹背受敌,不但整个辽沈战役的总计划被打乱,东北野战军主力也将受到极端严峻的威胁。

    形势危急万分,林彪让刘亚楼电话通知各攻锦部队:攻城准备就绪,明天上午总攻锦州。随后又补充道:“告诉程子华,我只要塔山,不要伤亡数字!”

    锦州城岌岌可危,蒋介石气急败坏,怎么也想不通“东进兵团”10万大军在小小的塔山面前竟毫无办法。13日晚,致电侯镜如,称:该军挟陆海空之绝对优势,攻击数日不能拿下塔山,诚我革命军人之奇耻大辱,并规定“拂晓攻下塔山,12时占高桥,黄昏到达锦州”,否则以军法从事。

    14日凌晨6时,侯镜如以4个师的兵力,向塔山发起轮番攻击。一时间,弹如雨下,硝烟泥土四处飞扬,整个塔山阵地几乎被炮火犁了个遍。

    国民党军攻得猛烈,东北野战军守得顽强。是矛尖还是盾固,双方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在塔山形成了反复拉锯战。国民党军刚刚攻上来,东北野战军立即组织反击,将其打回去;再攻上来,再打回去……塔山阵地前遗尸累累,战斗进入了白热化程度。

    15日,随着锦州城里的枪炮声渐渐零落下来,侯镜如心知锦州必失无疑,如果再在塔山与共军这样打下去,“东进兵团”难以全身而退,随即下令停止攻击,退回锦西、葫芦岛。

    在这场惨烈的塔山争夺战中,第4纵队在第11纵队和独立第4、第6师的密切配合下,依托野战阵地,与“东进兵团”鏖战六昼夜,顽强抗击了敌军陆海空立体进攻,以伤亡3000余人的代价,歼敌6000余人,有力地保障了主力部队的侧后安全,为攻克锦州赢得了时间。

    第4纵队第12师第34团被授予“塔山英雄团”称号,第36团被授予“白台山守备英雄团”称号,第10师第28团被授予“守备英雄团”称号,第4纵队炮兵团被授予“威震敌胆”锦旗。

    曾泽生率部起义,长春和平解放

    就在塔山阻击战打得惊天动地之际,10月14日10时,刘亚楼下达了总攻锦州的命令。

    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集中500门大炮向锦州城内预定目标猛烈轰击,锦州城顿时变成一片火海。城墙、碉堡纷纷崩塌,野战军特种兵15辆坦克冲过了城墙。攻城各纵队主力沿着早已挖好的交通沟奔向敌军阵地。

    11时左右,南北两个突击集团在炮火的掩护和坦克的支援下,发起猛烈冲击,迅速突入城内,与敌展开激烈的巷战,打退了敌军步兵、坦克的多次联合反扑。接着,后续部队源源跟进,向纵深发展进攻。随后,东突击集团也突破了城垣。各部队采取穿插分割、迂回包围等战术手段,将守军插乱、割裂,然后在炮火、坦克的掩护下,以火力、爆破、突击相结合,对固守据点的守军实施攻击。

    范汉杰回忆道:

    我鉴于形势不利,难以维持下去,廖、侯两兵团的援锦又无望,乃于十四日下午四时许与参谋长李汝和到卢浚泉指挥所与卢及第九十三军军长盛家兴、炮兵指挥官黄永安等开会研究:侯镜如、廖耀湘兵团毫无进展,分别被阻于塔山和新立屯地区,共军现已集中全力来歼我锦州守军,然后才去同侯、廖两兵团决战。而我锦州守军连日战斗伤亡过大,市区无坚固阵地可守,外援无望,只有待毙。……我征求卢、盛等人的意见,他们一致主张当晚向锦西突围。

    黄昏时分,范汉杰、卢浚泉、李汝和等人带着特务团一部,从兵团司令部北面的坑道向东门突围,企图渡过小凌河,经南山农场附近向高桥、塔山与陈家屯之间突击,与从锦西向塔山攻击的部队会合。但他们刚刚离开司令部就被突入南市区的解放军发现。

    一场混战后,范汉杰侥幸跑出了城,而卢浚泉、李汝和等人却不见踪影。此时天已大黑,锦州城内火光冲天,爆炸声不绝于耳,四面到处都是解放军的部队。范汉杰索性藏身在松山东面一间小小的窝棚里,准备昼伏夜行。

    15日拂晓前,各路攻城部队在锦州城内会师,歼灭了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和第6兵团部,守军仅剩约1万人固守锦州老城。

    中午,第7纵队和第2纵队一部向老城发起最后的攻击。至18时战斗结束,全歼锦州守军10万余人,击落飞机15架,完全封闭了东北国民党军从陆上撤向关内的道路。范汉杰、卢浚泉、盛家兴等高级将领没有逃出解放军的天罗地网——被俘。

    19日,中央军委致电东北野战军领导人,指出:锦州之战“部队精神好,战术好,你们指挥得当,极为欣慰,望传令嘉奖”。

    锦州被攻克后,东北国民党军队进出的大门被彻底关上了。林彪的下一个目标直指被围半年之久的长春。

    自1948年3月,东北人民解放军收复永吉(今吉林市)、攻克四平后,长春便成为一座孤城。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及地方部队16万人在萧劲光、萧华的指挥下,连营数百里,形成严密的围困和封锁线。

    新编第7军、第60军及地方保安部队共约10万人困守城中,饥饿动摇,军心涣散,厌战情绪和逃亡、投诚现象与日俱增。至10月中旬,围城部队共瓦解守军1.8万人,歼灭试图突围的守军4300余人。

    郑洞国回忆道:

    在围城中最使我头痛的是粮食问题。因为解放军的封锁,四乡粮食来源断绝。唯靠飞机空投,不仅数量少,而且因为空军在长春驻防时,曾与新编第七军发生过摩擦,现在要他们来空投粮食,他们就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既飞得高,又不按规定办法投掷,把许多粮食误投到城外解放军的阵地上。官兵们看了非常恼火。市内存粮日益减少,加以市场投机倒把,粮价一日数涨,市场混乱,人心不安。甚至有新编第七军的军官也参加投机倒把。……最初高粱米只几元一斤,后来竟涨到一亿元一斤。由飞机运来一万元一张的钞票(空投)已无用处。不得不由中央银行长春分行发行本票,票面数字最初是几十万元一张,后来提高到几十亿元,甚至几百亿元一张。……城内饿死的人越来越多,有的在路上走着就倒下去了。有些街道,死尸横陈,无人埋葬。甚至曾发生卖人肉的惨事,……此外因吃豆饼、树皮、草根等而生病的人就更多了。悲惨情景,目不忍睹,长春市变成了阴森森的世界。

    进入10月中旬,东北的天气越来越冷。长春城内的燃料也成了问题,竟发生砍树木、拆房屋、挖马路(取沥青作燃料)以取暖过冬的情形。

    15日,锦州失陷的当天,蒋介石派飞机到长春空投手令,严令郑洞国率部突围向沈阳撤退。郑洞国召集军、师长开会研究。各将均表示反对,认为官兵体力甚弱,斗志全无,很难突破解放军的层层堵击。如果勉强突围,必招致全军覆没;不如坚守下去,以观时变。

    16日上午,蒋介石再次电令郑洞国率部突围,称“现匪各纵队均被我吸引于辽西方面,该部应遵令即行开始行动。现机油两缺,而后即令守军全成饿殍,亦无再有转进之机会。如再迟延,坐失机宜,致陷全般战局于不利,该副总司令军长等即以违抗命令论罪,应受最严厉之军法制裁。”

    大厦将倾之际,将领们人心思变,纷纷寻求生路。国民党第1兵团副司令官兼第60军军长曾泽生派人出城与东北野战军洽谈起义事宜。

    17日,曾泽生率第60军军部及第182师和暂编第21、第52师共2.6万余人起义。当晚,东北野战军独立第6、第8师悄然接管长春东半城第60军防区。

    起义后,曾泽生给郑洞国和新编第7军军长李鸿各写了一封信,劝说他们一同起义。其中,给郑洞国的信原文是:

    桂庭司令钧鉴:

    长春被围,环境日趋艰苦,士兵饥寒交迫,人民死亡载道,内战之残酷,目击伤心。今日时局,政府腐败无能,官僚之贪污横暴,史无前例,豪门凭借权势垄断经济,极尽压榨之能事,国民经济崩溃,民不聊生。此皆蒋介石政府祸国殃民之罪恶,有志之士莫不痛心疾首。察军队为人民之武力,非为满足个人私欲之工具,理应救民倒悬。今本军官兵一致同意,以军事行动,反对内战,打倒蒋氏政权,以图挽救国家于危亡,向人民赎罪,拔自身于泥淖。公乃长春军政首长,身系全城安危。为使长市军民不作无谓牺牲,长市地方不因战火而糜烂,望即反躬自省,断然起义,同襄义举,则国家幸甚,地方幸甚。竭诚奉达,敬候赐复,并祝戎绥!

    曾泽生敬启

    19日,李鸿率新编第7军军部及新编第38师和暂编第56、第61师投诚,长春遂告解放。21日晨,郑洞国率第1兵团部也放下武器。

    长春围困战历时5个月,粉碎了蒋介石以长春守军牵制东北野战军主力,使其不能向南机动的企图,开创了人民解放军战史上经过长久围困、瓦解守军、解放大城市的先例。许多年后,新中国的电影工作者将此段历史改编拍摄了一部脍炙人口的电影——《兵临城下》。

    辽西大会战,“西进兵团”全军覆没

    锦州、长春相继解放后,东北国民党军只剩下锦西、葫芦岛和沈阳三个主要据点。

    10月18日,被东北战局搞得焦头烂额的蒋介石第三次飞抵沈阳,坐镇指挥。不过,这次蒋委员长是来部署总退却的。

    蒋介石错误地判断东北野战军攻打锦州伤亡惨重,需要经过一个月以上休整补充才能再战,遂令“西进兵团”由彰武等地经黑山、大虎山向南,在“东进兵团”策应下夺回锦州,然后掩护沈阳守军经北宁铁路撤入关内;并将第207师第3旅及在沈阳的重炮、装甲部队均调给“西进兵团”,以增强其进攻实力;第8兵团继续防守沈阳。另以第52军(辖第2、第25师)由辽阳南下,抢占营口,以备“西进兵团”前进受阻时改经营口会同沈阳守军从海上撤退。

    为防止卫立煌不执行命令,蒋介石令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出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冀热辽边区司令官,指挥撤退行动。

    就在蒋介石飞赴沈阳督战的当日,林彪、罗荣桓获悉“西进兵团”一部已占新立屯并继续南进,判断沈阳之敌有可能经锦州实行总退却,遂致电中央军委,建议采取诱敌深入、打大歼灭战的方针,在辽西新立屯、黑山、沟帮子(锦州东北)地区打大歼灭战,各个歼灭总退却的国民党军。

    19日,中央军委批准了这一建议,并指出:必须以有力兵团部署于营口及其以西、以北地区,堵塞敌人海上退路。

    20日10时,林彪、罗荣桓做出了举行辽西会战,以拦住先头、拖住后尾、夹击中间、分割包围的战法歼灭“西进兵团”的部署:

    以锦州地区的第2、第3、第7、第8、第9纵队和第1纵队主力、第6纵队第17师及炮兵纵队立即隐蔽地向新立屯、大虎山、黑山方向急进,从两侧迂回包围“西进兵团”;第5纵队由彰武西南移至阜新东北地区,第6纵队主力仍位于彰武东北地区;第10纵队和第1纵队第3师、内蒙古军区骑兵第1师由新立屯东北后撤至黑山、大虎山一线,组织坚守防御,阻止“西进兵团”向西南前进,以争取时间待主力赶到予以围歼;第4、第11纵队等部继续在塔山地区阻击“东进兵团”;第11纵队一部和独立第4、第6师向山海关方向佯动,制造东北野战军主力入关的声势;第1兵团指挥第12纵队和5个独立师及内蒙古军区骑兵第2师,由长春南下铁岭、通江口地区,牵制沈阳守军;独立第2师由辽阳赶到营口,切断国民党军海上退路。

    林彪、罗荣桓下达了全歼东北国民党军的政治动员令,号召全体指战员乘敌在总撤退中的恐慌混乱,克服连续作战中的种种困难,与敌决战,全歼该敌。

    黑山、大虎山地处彰武以南、沈阳以西,是北宁、彰武两条铁路的交汇处,又有公路交错。“西进兵团”不管是西进锦州还是向南逃往营口,此处为必经之地。

    驻守黑山、大虎山的是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接到总部命令后,司令员梁兴初、政治委员周赤萍立即召集各师领导开会,部署作战任务,提出“死守黑山,抗击敌人,与阵地共存亡”的口号,要求各部采取紧急行动,构筑防御工事。

    果然,廖耀湘决定率“西进兵团”向营口撤退。当时,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由巨流山再渡辽河,经辽中退往营口;另一条是由新立屯经黑山、大虎山以东和以南地区向大洼、营口撤退。走第一条路途中要渡过四条河,需要较长的时间,容易暴露行动企图;走第二条路虽不经过大河流,距离也短,只需两天半急行军就可到达营口,但道路狭窄且要“侧敌行军”。廖耀湘经反复权衡利害得失,最后选择走第二条路,直接退营口。

    但蒋介石却坚持要廖耀湘西进攻打锦州后再与沈阳守军一道撤退。杜聿明则主张迅速出北票地区,再绕义县、锦州以西向葫芦岛撤退。廖耀湘认为这是危险而不可能成功的行动,路线过长,全程都是在锦州共军主力的外线行动,而且是侧敌主力行进,极易被共军分割包围。卫立煌也不同意蒋介石和杜聿明的方案,倾向于廖耀湘的计划。

    就这样,国民党高层就“西进兵团”的下一步行动争执不休。廖耀湘决定独断专行,“只要能救出兵团主力,我就决定干,个人的罪责,出去以后再说。”他回忆道:

    在争吵五天之后,蒋介石才被迫放弃自己的方案,因为负责东北军队直接指挥的三个人(卫、杜、廖)没有一个人同意他的方案,最后才采取上述直退营口的决策。历史证明:时间已经太迟了。

    21日拂晓,“西进兵团”第71军军长向凤武率部向黑山发起攻击。其中,第207师许万寿旅在兵团直属重炮掩护下,从胡家窝棚(黑山以东通往沈阳公路上的一个小村庄)由东向西从正面攻击;军主力由北向南从黑山以北侧击并包围黑山。

    廖耀湘回忆道:

    我初以为黑山守军兵力不大,攻击容易得手。但二十一日的攻击,受到黑山守军顽强的抵抗,攻击无大进展。我决定增强黑山攻击部队的火力,命位于第七十一军以北不远的新一军(位于芳山镇地区),即以它所属的重炮,交给向凤武指挥,以重炮火力支援明日(二十二日)对黑山继续攻击,并命新一军整饬战备,待命参加对黑山之攻击……

    二十二日上午之攻击虽激烈进行,但受到黑山解放军守军的最强烈的抵抗与反击,使我攻击仍不得手。下午,潘裕昆来兵团报告第七十一军前线攻击情况,我即改命新一军军长潘裕昆为黑山攻击指挥官,指挥他的新一军和第七十一军及第二〇七师之许旅,于二十三日继续进攻黑山,并希于当日占领黑山……

    新一军二十二日黄昏以后进入战斗准备位置,于二十三日拂晓参加对黑山的攻击。这天的战斗十分激烈,好多地方尤其是第二〇七师许旅正面的阵地数易其手。守军不仅顽强抵抗,而且发动猛烈的反击,直至黄昏,攻击仍无多大成就。

    一连几天,黑山也没有攻下来,廖耀湘心知不妙,共军在此死守的目的无疑是要拖住“西进兵团”,以待攻打锦州的主力回师。

    24日,廖耀湘亲自指挥第71军、新1军和新6军的4个师另1个旅的兵力,在200多门重炮和200多架次飞机支援下猛攻黑山、大虎山阵地,企图夺取南逃通道。其主攻方向为黑山以东高家屯、石头山一线第10纵队第28师防守的阵地。

    林彪电令第10纵队:“务使敌人在我阵地前尸横遍野而不得前进。只要你们坚守三天,廖耀湘西进兵团必遭全歼!”

    梁兴初命令各师:“死守三天,不让敌人前进一步!”

    第10纵队将士以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进行黑山阻击战,顽强抗击,打退国民党军整营、整团的多次猛烈冲击。经三昼夜激战,终于守住了阵地,为野战军主力从锦州东移争取了时间。

    见黑山、大虎山久攻不下,廖耀湘准备经台安渡过辽河向营口撤退。东北野战军立即以第7、第8纵队迂回其右侧后,与第5、第6纵队对其实施钳形突击;以第1、第2、第3、第10纵队从正面突击,采取边合围、边分割的手段,求歼“西进兵团”;以独立第2师由营口以北向台安地区急进,断其退路。

    25日,当“西进兵团”先头部队第49军一部到达台安西北时,遭到由盘山快速北上的独立第2师截击。同时第7、第8纵队也先后插入大虎山、台安之间,堵住了“西进兵团”南逃的通路。

    廖耀湘见向营口撤退无望,又急令各军向沈阳撤退。

    但为时已晚。第6、第5纵队从彰武、阜新地区南下,于25、26日分别插到新民、沈阳以西,切断了“西进兵团”向新民、沈阳的退路;其余各纵队由黑山、大虎山地区多路向东急进,终将“西进兵团”主力9个师合围于黑山以东沿公路两侧地区,将另3个师合围于大虎山以东地区。

    至此,“西进兵团”10万人马全部陷入东北野战军数十万大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廖耀湘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26日,东北野战军在黑山、大虎山以东,饶阳河以西约120平方公里地域内,对“西进兵团”展开向心突击,采取边合围、边分割、边歼灭的战法,直捣其指挥中心。

    韩先楚的第3纵队仅用3个小时,便一举端掉了廖耀湘的兵团指挥部和新1军、新6军、新3军军部。“西进兵团”群龙无首,兵团和军、师、团的联络都已中断,各自为战,溃乱不堪。

    林彪命令:哪里有敌人就往哪里打,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追。各纵队向敌纵深猛烈穿插,大胆渗透,分割围歼。于是,国共几十万大军搅在一起,双方的建制都被打乱了。

    “西进兵团”兵败如山倒,毫无目标地四处乱窜瞎跑。只要有人让投降,他们就坚决不反抗。第5纵队的一个侦察科长只身俘虏了新6军第169师的一个炮营,在几个侦察员的协助下,押回来400多名俘虏。

    此时,廖耀湘对“西进兵团”完全失去了控制,和新6军军长李涛、第9兵团参谋长杨焜混在惊慌失措的散兵群中,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乱碰。杨焜回忆道:

    那是在一个相当大的开阔地上,被围在开阔地的人,至少有三千人以上。还夹杂有辎重、行李、骡马、大车、汽车等。东边枪响,人群向西跑;西边枪响,人群又向东逃。我们几个人,先是站在汽车门的两边,命开着汽车跑,后来颠颠簸簸,又下来跟着跑。跑来跑去,只听得四面八方枪响,却未看见解放军人员逼近。于是我们几个人分别向跑的人群中大喊大嚷:“你们不要跑,组织起来吧!帮我们突围出去,要官有官,要钱有钱啊!”“司令官、军长都在这里,你们保护着出去,保证你们升官受赏!”我们喊得声嘶力竭,这些人还是不睬不理,奔逃如故。我们认不出他们是什么官阶、职务,更叫不出他们的姓名,弄得无可奈何。后来,人群渐渐跑散了,渐渐稀少了,只剩下我们少数人蒙头转向,不知如何是好。最后我说:“我们三个人,都带着随从,同在一起跑,目标太大,还是分散开来各跑各的好,免得大家同归于尽。”他们两人都同意,于是就分散开了,各走一方。

    激战至28日晨,辽西大会战结束。

    东北野战军全歼“西进兵团”1个兵团部、5个军部、12个师(旅)共10万余人,其中包括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的新1军主力和新6军全部,生俘新6军军长李涛、第49军军长郑庭笈、第71军军长向凤武。廖耀湘化装潜逃到北镇,最终还是没有逃出解放军的天罗地网。新1军军长潘裕昆和新3军军长龙天武只身逃回沈阳。

    “西进兵团”被歼后,卫立煌遂将据守沈阳外围据点的新1军第53师和青年军第207师第1、第2旅调进沈阳,加强城防。由第8兵团司令官周福成统一指挥第53军2个师、第207师2个旅、新1军1个师及4个守备总队(相当于师)、3个骑兵旅残部和地方保安部队约14万人,企图继续顽抗,或伺机经营口从海上撤逃。

    为全歼卫立煌集团余部,中央军委于27日电示东北野战军:以有力兵团(不少于3个纵队)星夜兼程东进,渡辽河,歼灭营口、海城一带之敌,阻塞敌人向海上的逃路。

    林彪、罗荣桓遂令刚到铁岭附近的第12纵队,在歼灭铁岭第53军第116师后,绕至沈阳西南攻占苏家屯;在开原地区的5个独立师、内蒙古军区骑兵第2师向沈阳东郊、北郊逼进;独立第14师攻克本溪后,向沈阳南郊挺进;第1、第2纵队经新民、辽中东进沈阳西郊。

    30日,感到大势已去的卫立煌匆忙乘飞机从沈阳逃走。当晚,周福成召开紧急会议,商量防御问题。此时沈阳守军早已军心动摇、一片恐慌。会议刚散,各级将领就纷纷自寻门路,与解放军接洽起义之事去了。

    31日,东北野战军对沈阳构成了四面包围。第9纵队经海城以西直插营口;第7、第8纵队和独立第2师经辽中攻占辽阳、鞍山,切断沈阳到营口的通路,尔后向营口挺进。

    11月1日凌晨,东北野战军向沈阳市区国民党军发起总攻。第1、第2纵队从正西和西北方向攻击;第12纵队从南向北攻击;第1兵团指挥各独立师从正东和东北方向攻击。

    拂晓,各部队突破守军第一道阵地。守军呈现出兵败如山倒的大败局,争先竖起降旗。除第207师顽固抵抗、被彻底消灭外,其余部队在军事压力和政治争取下纷纷放下武器投诚。

    2日,东北野战军占领东北最大工业城市沈阳,歼灭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及1个兵团部、2个军部、6个师、3个骑兵旅、4个守备总队等共13.4万人,俘周福成。

    3日,中共中央电贺东北野战军:

    热烈庆贺你们解放沈阳,全歼守敌,并从而完成解放东北全境的伟大胜利。……在3年奋战中歼灭敌人100余万,终于解放了东北9省的全部土地和3700万同胞,……奠定了数年内解放全中国,然后将中国逐步建设为工业国家的巩固基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谨向全东北军民表示感谢和敬意……

    在解放沈阳的同时,第9纵队和独立第2师东渡辽河,日夜兼程向营口疾进,于10月31日进抵营口外围,构成半圆形包围。

    11月1日,国民党军第52军一部为掩护其主力从海上撤走,对第9纵队发起疯狂反扑,有2个团一度突入第9纵队阵地,均被击退。

    2日晨,第9纵队在独立第2师协同下发起攻击。经3小时激战,攻占营口,歼守军1.4万余人,摧毁运输舰1艘、军用商船22只。第52军军部及第25师共1万余人乘船撤走。

    锦西、葫芦岛地区的国民党军,在“西进兵团”被围歼时,未敢北援,沈阳失守后,也于9日从海上撤走。

    10日,东北野战军占领锦西、葫芦岛,12日收复承德。至此,东北全境解放。

    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和东北军区部队经52天激战,在关内各战场人民解放军有力配合下,歼灭和争取起义、投诚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和所属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6个师及地方保安团队共47.2万余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