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开缓缓归:古诗词中的田园之风-七月在野(诗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豣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七月》

    《七月》是如今最广为人知的《诗经》作品之一,也是《诗经·豳风》中最长的一首诗歌。诗歌描绘出一幅古代民众耕田劳作的生动场景,详细记述了当时人们为衣服饮食而尽力劳动的情况。根据时序的变化,或是耕稼,或是蚕桑,或是纺织,或是田猎,当农闲季节到来的时候则聚餐饮酒。

    “豳风”就是“豳”这个地方的民歌的意思。豳在今天陕西旬邑县一带,是周朝的发祥地。公刘是周人部落首领,其祖皆为夏朝贵族,从事后稷(农耕总管)职务,世代为夏朝廷负责种植五谷棉麻、秋收冬藏之类的农事。公刘建立豳国后,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前后三百余年,为周室的兴起积聚了实力。亶父时周人迁往周原,最后成就王业。豳国是周族由一个小部族变成问鼎中原强邦的关键时期,古人因此说豳为“周家立国之本”。诗歌中的时间标志错杂使用了夏商周的纪年方式,和如今不太一样。首句中的七月,为夏历纪年的农历七月,大致相当于如今的公历八月份。后面的月份以此类推,九月就是十月份,已经不得不换装了。诗歌作者仿佛是一个采风的记者,记录下春秋时代人们一年的耕作程序,又分寒暑两季对照描绘了人们劳作的不同。

    七月过去,酷暑季节就慢慢结束了,天气也开始逐渐转凉。“流火”是指火星自南方高处向偏西方向下行。到了九月,霜降节气就到了,家家户户开始着手准备冬天穿的衣服。十月开始刮起寒风,十一月的天气就非常严寒了。没有过冬穿的衣服,怎么熬得过这寒冷的年底呢?因此,一般人家从八月份就开始动手,抽丝纺织,准备冬衣。

    一年之计在于春。好不容易熬过最严寒的日子,也就又到了下一年的耕作期了。正月里每家每户都要提前收拾好农具,到下个月就一起下田。男子在田地中挥汗如雨,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而努力,妻子和孩子到了中午就带着饭食汤茶来送饭,坐在田间地头儿,大家相见,言笑晏晏,特别开心。大家都盼着今年风调雨顺,能够有个好收成。

    说起制作冬衣,其实都要辛苦家里的女人们,她们可算是一年到头都在操心这件事情。当春气上升天气略微转暖的时候,春鸟开始活跃起来,女子们也开始拎着深深的竹筐和背篓,到处去采摘柔嫩新鲜的桑叶,带回家里养蚕。劳作如此辛苦,养蚕的人又这么多,大家都竞相采摘,而女子们就未免感到日子过得太慢。东汉张衡在《西京赋》中说,“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人在春天就会觉得四肢舒坦,而白天也慢慢地变长,仿佛太阳走得特别慢。女子感受到季节的变化,难免有所感触,往往生发出嫁人的心思。

    当八月天气逐渐转凉的时候,芦苇也就长成了,人们竞相收割存储,以备养蚕使用。养蚕的事情告一段落,大家就开始纺织布料。等到布料纺好,又要逐一染色。有的染成黑色,有的染成黄色。我的这一匹红色布料是给公子做衣服用的,因此染得特别用心,看上去鲜艳之极。

    四月种下的禾苗到了八月就要收割,五月时候小虫尚且唧唧鸣叫,到了十月,无边落木萧萧下,天气越来越寒冷。等到了大寒的十二月,人们不得不穿上皮衣才能御寒。因此,不论是君臣还是百姓都要出去打猎。百姓打到了大野物,就交给王侯之家做衣服用,打到了小野物就留下来自己用。女人们在家里缝制衣服,男人们在外面打猎,互相配合,一起度过寒冬。

    斗转星移,天气逐渐变得冷起来。小虫子们在五六月间到处翻飞鸣叫,到了后来就安静下来。蟋蟀六月住在墙壁里,七月跑到野地里,八月在走廊厅堂里,九月在房间里,十月就跑到床下了。这样就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候,却也是寒气即将到头,春阳将要到来的时节,人们都不再出门耕作,纷纷回到家中避寒求暖,享受天伦之乐。

    说起吃食来,人们也是按照季节不同获取不同的饮食。六月吃郁李和野葡萄,七月煮滑菜和豆子,八月打枣。十月收获稻谷,并酿成春酒。人们相信,喝了这些美酒就可以延年益寿。七月的瓜、八月的瓠、九月的麻,农夫们都按季节收获,储存起来,在平时和冬天烹煮享用。农夫们无不勤劳耕作,九月整理场圃,十月把各种粮食收纳归仓。看到颗粒归仓的农夫们,终于可以喘一口气,可还是闲不下来,大家要收拾好养蚕用的东西,为春天的农事做准备。略微闲暇的时候,还要修理房屋。

    冬天要来的时候,人们忙着储备粮食,收拾衣服和房屋,那夏天要来的时候怎么办呢?十二月的时候就要大量凿冰,制造冰室存储起来。等到仲春季节,天子就要行祭祀之节,献祭羔羊,开仓取冰。等到暑热过去,九月霜降,十月农事忙完的时候,大家没有饥寒之忧,人们便大摆酒宴聚餐欢庆。《礼记·月令》说,“天子诸侯与群臣饮酒于大学,以正齿位,谓之大饮”。可以想象,升斗小民也会在自家设下酒席,邀请亲朋好友小酌一番。当此时,窗外白雪纷飞,屋内暖气暄腾,妻子在厨房忙碌,小孩子在酒席间窜来窜去,真可谓喜气洋洋过大年。

    《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大家所熟知,这首诗则将“赋”的功能发挥到极致。除了对农事的季节性描绘之外,《七月》还巧妙地实现了“诗言志”的功能,将农夫的辛苦和公子王孙的安逸呈现在对比性的刻画中,如大小野兽的分配等。“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这两句诗歌既描画当时女子的劳动常态,同时也细微地刻画出人们的心理状况,颇有社会学的观察视野。不过,这首诗给普通读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恐怕是描绘时序变迁的句子。“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已经成为文学中的经典名句,借用蟋蟀生活场景的变迁形象地叙述了气温的逐渐降低,表现出时间与空间融合的高超技巧,也给古今读者留下了特别的记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