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开缓缓归:古诗词中的田园之风-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踏莎行·郴州旅舍》

    这首词是秦观于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贬谪郴州时在旅舍所写,通过山水描写,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含糊朦胧,然而又异常浓烈的去国怀乡愁绪。郴州,即今天的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词的大意是写羁旅之愁,词人哀怨欲绝,心情极为凄厉。上阕写旅途景色,已有归路茫茫之感。下阕写和友人互通讯问,但是反而更加增添了心中的愁情。结尾引“郴江”“郴山”,用自然风景比喻人的分别,自然之极,沉痛已极。据说苏东坡当年读到这首词,大为赞赏,爱不释手。

    “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这句词可以有双重理解。第一种,桃花源是陶渊明在《后搜神记》中记载的避世隐居之地,后来也被视为是理想的神仙境界。秦观此时仕途不顺,这是有隐居的意图。第二种理解,桃花源在湖南武陵,即今天的常德附近,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从郴州看桃源,是从南向北,也是秦观怀乡或者怀念京城师友的意思。所谓“月迷津渡”也就可以看作是前路迷茫,没有办法传递问候的意思。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两句是秦观有名的写景词句。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秦观的风格是“凄婉”,而这一首词已经是“凄厉”,也就是更加哀愁、更加伤悲。孤馆闭春寒最是凄厉,因为一个人独处“孤馆”本来就已经够寂寞的了,偏偏还是春寒时候,一个“闭”字让这寒意更加增添十分。其实“孤馆”未必是说他住的旅舍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而是因为人太孤独,所以移情化地认为那旅舍也是“孤馆”了。“杜鹃声里斜阳暮”,用向来代表凄楚的鸟和残阳相互叠加,也是反复书写凄楚的情绪。“斜阳”和“暮”表达的是同一种感觉,即傍晚时分的寒冷清凉。秦观好友黄庭坚一度以为这两个字语义重复想要改正,但始终找不到更合适的字眼。其实,唐人诗句中类似的用法就很常见,如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明清不少诗人也都为秦观而变化,认为此处写得“高绝”。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前面两句都是用典。三国时有一个叫陆凯的人,给朋友写了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秦观和陆凯一样,都是因为思念亲朋好友,所以想要传递消息给对方。“鱼传尺素”则是借用汉朝的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远方来信,期待已久的家人自然相当开心。这两个典故,一个写寄信,一个写收信,一来一往,表明秦观在和友人的声讯来往中,反而愈发愁苦,以至于哀愁层层累积,也不知道有多少。“砌”字是形象化的说法,这哀愁就犹如建筑城墙一样,一层层地往上叠加,终于高到数也数不过来。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郴江是郴州的一条河,向北流入湘江。前人认为,这两句词可能是从唐诗“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戴叔伦《湘南即事》)演化而来。秦观这两句的意思,也就可以理解为,郴江绕着郴山徘徊不去,两情愉悦,不也是很好么?你为什么偏偏要一路向北,流入湘江呢?你是为谁流去的呢?不过,和前人的诗句相比,秦观在句法方面相当有创新,让不会说话的山水有了人的特质。据说苏轼对此非常欣赏,还特地将这两句词写成扇面。

    这两句看起来很简单,其实理解起来也非常不确定。第一种理解:秦观是以郴江做自己的比喻,不如在此安于恬淡生活,不要再去想往仕途生活;第二种理解:虽然这里过着远离党争的生活,安贫乐道也很好,但是秦观无法忘怀北方的师友,所以还是愿意为了他们重新回去。当他能够见到他们的时候,也就犹如郴江汇入更为广阔的湘江一样,会有无穷的动力和更好的生活。

    秦观,字少游,一生仕途多舛,造成他的诗词也大多凄厉伤悲。他中进士之后,在苏轼的推荐下做了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但在绍圣初年因为朝廷党争而被贬。此后,他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从郴州到横州,又到雷州,越来越偏远,越来越艰辛,终于盛年而卒,死的时候年仅51岁。无论是写诗还是作词,秦观都在文字上很下功夫,朋友们说他“铢两不差”,简直如同是从秤盘、算盘上找字汇一样。因此之故,他的诗词往往太过纤巧,以至于金人批评他“妇人语”“女郎诗”。南宋有人说他,“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