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开缓缓归:古诗词中的田园之风-身病心未止(黄庭坚)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

    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

    《病起荆江亭即事》

    《病起荆江亭即事》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在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初写的一组诗歌,当时他疾病初愈。组诗一共有十首,这里选取了其中一首。黄庭坚与苏轼并称“苏黄”,为有宋一代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他的诗歌很多是写个人生活,在艺术上讲究“无一字无来历”,用典故特别多。所以,我们看这一首诗,明明觉得是一首田园诗,但也可能觉得比较干巴,和以往所见的田园诗风趣相当不同。但是,它写的却的确是家园中的事情。

    第一句,“翰墨场中老伏波”,这是诗人自况,将自己比为是文坛上的老将。“翰墨”二字其实就是“笔墨”的意思,泛指文章、书法、绘画等,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文坛。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宋史·米芾传》记载,书法家米芾这个人“特妙于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黄庭坚自己是书法、诗歌精绝,书法方面与苏轼、米芾和蔡襄并称为“北宋四大家”,诗歌则有“苏黄”之称。到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他已经56岁了,所以自称“老伏波”。“伏波”指的是汉代伏波将军马援,此人在62的时候还能够上战场为汉武帝开疆拓土,非常厉害。黄庭坚这样写,一方面是根据年纪比较客观地形容了自己在文坛上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是表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依然怀有旺盛的创作欲望,不会因为这次生病而衰颓。

    第二句“菩提坊里病维摩”是用佛经里的典故来比喻自己。钱锺书解释这一条说,“佛经里说如来佛在菩提道场得道,又讲起维摩诘害病。黄庭坚参禅信佛,做过戒绝女色和荤酒的《发愿文》,作诗时年纪五十六岁,生了个疽刚好”。大意就是说,自己是生病的老和尚。其实,这句话还有别的理解方式。维摩即维摩诘,是佛教早期的著名居士,本意是“洁净、无尘垢”。“病维摩”首先就与维摩本身意思相对,强调这不是正常状态的自己。在佛教历史记载中,维摩诘有一次号称生病了,但是如来佛知道他是装病,就特别指派智慧菩萨文殊菩萨去探望,结果两个人见面之后辩论起佛教义理,妙见迭出,精彩绝伦,令在场罗汉无不惊呆。黄庭坚把自己比作“病维摩”,或许也有暗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又有了精进的意思。

    以上两句其实也可以互文性地理解,即黄庭坚说,我的病刚好,如今就像是文坛上的老将军一样,又像是寺庙里的老和尚。年龄是大了一点,但是还愿意写东西,还能够参禅。后面两句是他写了一点风景,但是钱锺书却说他写得很逼仄,不是风景。

    第三句,“近人积水无鸥鹭”。这句话是说,诗人从眼前的窗子望出去,看到附近的水池子,里面很平静,没有鸥鹭一类的鸟儿飞过。这让人感到此地生活相当无聊。只有一潭所谓“积水”,称不上湖泊,更不要说江湖了。水太浅,太小,所以招引不来鸥鹭这样的鸟。

    第四句,“时有归牛浮鼻过”。这句话写的很有意思,就是说有从田里归来的牛在“积水”即池塘里穿过。这或许告诉我们,刚好有耕牛下水洗澡,所以只看得见牛鼻子,看不见身子。因为牛已经下田了,所以只会是傍晚时分。我们从这一个小细节里,能够体会得到暮色四合时分,一个身体刚刚恢复的诗人,看到农民们从田地里回家,大家都在奔向温暖的小家庭,等待着晚饭时分的到来,还是比较温馨的一幕。这简单的一件事情,仍然用典了。唐朝诗人陈咏有“隔岸水牛浮鼻渡,傍溪沙鸟点头行”的句子,但是和黄庭坚此句相比,意思就要差一点。

    这四句诗每一句分开看,似乎都很有意味,但是拼贴起来,会让人觉得有些莫名所以。其实,这与当时的政治气候有关系。诗歌也并非简单的田园诗,而是带有一定的政治含义。先前,黄庭坚等人和另一派官员因为政见不同,闹得难解难分,这一派当政就贬黜另一派,那一派重新回到朝廷就立即贬黜这一派。此时,宋徽宗登基不久,有意调和两派的矛盾,所以决定重新启用黄庭坚这一批人。因此,黄庭坚正是在湖北江陵得到征召消息时写下这首诗。“病起”既是说自己当时身体康复,也含有政治上要东山再起的意思。老伏波将军,则意味着自己仍然能够为朝廷做事,表达了自己的抱负。病维摩,则是说自己虽然生病,但其实能力还是很高超,能够承担责任。后面的两句,则是写眼前景,说此地荒凉,只适合农耕之人,不适合自己这样的“鸥鹭”潜居。“归牛”才在这样的积水中生活,而自己需要更大的水面才能挥洒才能、自由飞翔。

    读完这首田园诗,读者一定会感叹很辛苦,不像读其他田园诗那么快乐。然而,在某种程度上说,黄庭坚却几乎是宋朝以来最重要的诗人,因为从他开始,形成一个以他为鼻祖的“江西诗派”,在后世的数百年中影响非常大。这一派诗人强调对杜甫的学习,而其学习的关键在于“无一字无来处”,即强调以学问为诗。所以,他们的诗歌中充满了典故。黄庭坚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胡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这段话被江西诗派的后辈奉为圭臬,认真地执行。但是这种做法也很有弊端,钱锺书就指出来,读书多的人或许能够看得出来他把“古人陈言”点铁成金了,知道他在说些什么;但是读书少的人,可能就“只觉得碰头绊脚无非古典成语,仿佛眼睛里搁了金沙铁屑,张都张不开,别想看东西了”。这样一来,后世的人注释黄庭坚的诗歌总是疑神疑鬼,担心在寻常字句里有什么典故藏着。钱锺书用了两个很形象的成语来形容这种现象,说是“草木皆兵、你张我望”。不过,和晚唐一些喜欢用典的诗人如李商隐相比,黄庭坚的诗歌不会让人感到朦胧难懂,而是都有着实在的意思。只要读者能够弄明白他用的典故,就一定能够看出来诗歌的确切意思,明了他的心思,所以钱锺书说他的诗歌是“生硬晦涩”,“仿佛冬天的玻璃蒙上一层水汽、冻成一片冰花”。黄庭坚自己曾经批评一种道听途说的艺术言论是“隔帘听琵琶”,意思是说,咫尺千里,弄得大家听得见声音却看不明白,但其实这也可以形容他自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