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开缓缓归:古诗词中的田园之风-一曲挽歌归田(陆游)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也有人认为他是南宋第一诗人。陆游少年天才,十二岁就能诗能文,几次拔擢考试他都位居前列。《宋史》称他“才气超逸,尤长于诗”。他一生笔耕不辍,是如今存留诗歌最多的古代诗人,几乎将近万首,而其中大多数都水准很高。

    这首《临安春雨初霁》是陆游晚年写的一首诗歌。当时,陆游已经62岁,此前在家乡赋闲五年,就在这年春天得到诏令新任命了一个官职。不过,新职务也不过是一个普通岗位,根本不能帮助他实现自己收复河山的抱负。所以,诗人通过写自己客居都城时的生活情境,笔墨细致、情感温润地表达了思乡之情,暗中则寄予了个人希望离开这炎凉官场回到家乡的隐居情怀。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首联以平实语气写出诗人客居京华的前提,即“世态炎凉”,以至于人情味淡薄,连那轻薄的细纱都不如。诗人自己质问自己,既然你明知道这世态炎凉,官场黑暗,你又何必来趟这浑水,是谁让你来到这都城做客呢?你岂不是庸人自扰?在这种反思之中,诗人开始对自己的处境作了深深的思考。

    颔联是陆游诗歌中的名句,据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曾经传入宫中,深得当时皇帝赞扬。因为在都城过得不如意,诗人已经起了归隐故乡的念头,所以一夜不能入睡,即便躺在床上也辗转反侧,以至于听了一夜的春雨。到了第二天早上,他依然没有睡意,此时已经听见有人在小巷深处喊叫着“卖杏花”的声音。那杏花开得正好,经过一夜春雨,肯定更加鲜艳欲滴,但是自己却愁情苦绪集于一身,两相对比,春雨是愁,杏花也是愁。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客居京城,官职令自己毫无期待,而人情冷暖又让自己觉得无可奈何。于是,诗人住在这里,就觉得愈发百无聊赖。他只好拿出纸张,在上面胡乱地写些草书。“闲作草”有一个典故。汉代书法家张芝擅长草书,但是他平常却是写楷书较多。人们问他为什么这样?他回答说:“匆匆不暇草书。”张芝是忙得顾不上写草书,而陆游如今是无事可做,百无聊赖,于是写草书就成了有空闲的代名词。写草书还不够打发时间,于是他又开始品茶。“晴窗”是雨后云开雾散,阳光明亮,窗明几净。“细乳”是沏茶时茶杯泛出的白沫。“分茶”是南宋时的茶道艺术,在这里是品茶的意思。“细”字看来不起眼,但在此处却意蕴无穷。诗人慢慢地冲茶,慢慢地倒水,慢慢地品尝,看起来极为闲适舒服,其实内心却实在是了无生趣,需要靠着这些缓慢的动作来打发时间。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晋朝陆机在《为顾彦先赠妇》诗中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陆游借用这个典故,说明京城实在不适合自己,与其在这里白白染上官场恶习,不如回家去。他盘算着时间,如果尽快出发,还能够赶在清明时节就回去。这两句诗也可以理解为,自己不要在这里徒然叹息了,等到公事忙完才能回去,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不过好在清明时候就能办完公事,仍旧可以及时回家。由于京城对自己的吸引力实在有限,此时家园就成了他唯一的心理期待和心灵慰藉。

    陆游一向被视为是爱国诗人,这与他收复河山的抱负密不可分。在其作品中,有大量是要求“扫胡尘”“复河山”的,而他的名作名句也大都与之有关。宋代有人说,“前辈评宋南渡后诗,以陆务观拟杜,意在寤寐不忘中原”。与其他诗人关于战争的诗歌不同,他不是“慰问”,希望别人来收复河山,兴兵灭敌,而是愿意自己出来打仗,上马灭贼,如《秋声》诗云“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闻秋声。快鹰下鞲爪觜健,壮士抚剑精神生。我亦奋迅起衰病,唾手便有擒胡兴,弦开雁落诗亦成,笔力未饶弓力劲。五原草枯苜蓿空,青海萧萧风卷蓬,草罢捷书重上马,却从銮驾下辽东。”豪迈之情溢于言表,征伐之意几乎喷薄而出。正是因为这种抱负的存在,陆游不能亲临战场,却只能在后方做一个技术性的官僚,让他很是不满意,但又无可奈何。写《临安春雨初霁》之时,他又已经垂垂老矣,因此更加惆怅莫名。所以,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他诗中那种“莫如归去”的感觉,这看上去温润美丽的诗篇,其实是诗人对自己经国济世生涯的一曲“挽歌”,从此便要归隐田家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