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开缓缓归:古诗词中的田园之风-做一夜无忧村夫(陈与义)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洞庭微雨后,凉气入纶巾。

    水底归云乱,芦丛返照新。

    遥汀横薄暮,独鸟度长津。

    兵甲无归日,江湖送老身。

    悠悠只倚杖,悄悄自伤神。

    天意苍茫里,村醪亦醉人。

    《晚晴野望》

    陈与义是两宋更替时候的诗人,他诗名早盛,“少在洛下,已称诗俊”。他写诗深受“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的影响,“天分既高,用心亦苦,务一洗旧常畦径,意不拔俗,语不惊人,不轻出也”。元代诗人方回将他与杜甫、黄庭坚和陈师道视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杜甫为祖,其余三人为宗。靖康之变后,他避难湖北一带,又流落潇湘,目睹家国之难,但“国家不幸诗家幸”,他的眼界因此大为开阔,诗歌境界也日渐深刻。南宋诗人刘克庄说他,“避地湖峤,行路万里,诗益奇壮”,诗人杨万里也说他“诗风已上少陵坛”。

    这首《晚晴野望》是诗人在一次雨后放晴时节,观看山村野景,心有戚戚而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家国境遇的感伤,也能看到诗人无可奈何归隐乡野的情怀。

    “洞庭微雨后,凉气入纶巾。”俗语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从第二联中我们可以判断出时间为秋季,所以如此说。虽然是一场小雨,但在湖边的人更能体会那种秋雨新晴之后的清爽之气。本来雨后天气就会凉爽一些,而诗人由于心绪惆怅,所以更加能够感受那种凉气。“纶巾”即头巾,也叫“诸葛巾”。明代王圻《三才图会》说:“诸葛巾,此名纶巾,诸葛武侯尝服纶巾,执羽扇,指挥军事,正此巾也。因其人而名之。”也有人认为,纶巾是诸葛亮发明的,所以将此视为儒将的代名词。不过,陈与义所谓“纶巾”,可能就是一般的头巾,用来防寒。天气如此寒凉,以至于诗人虽然特别加戴了头巾,还是感到一股凉气侵上头来。一个“入”字,让凉气变得格外生动可见,仿佛活物一样直奔诗人而来。

    接下来的四句,写诗人眼前所见的水景。“水底归云乱,芦丛返照新。遥汀横薄暮,独鸟度长津。”因为是在湖边观景,又是雨后新晴,所以诗人首先就看见近处水中的倒影。云彩在水中的倒影看上去就像是在水底一样,因为洞庭湖波澜不断所以那云彩随水波动,仿佛是乱云了。水边的芦苇在秋季逐渐枯黄萎落,但是影射在碧绿的水中,反而看上去犹如新绿的植物一样。从水中看现实,有如看镜中花一样,虽然美妙却不尽真实。当诗人极目远望,才真正体会到秋意。在远处的沙汀上,水天一色,在余晖的笼罩下,一层层的白云和水波仿佛融为一体,看上去就像是薄暮横铺在那沙汀之上。渡口在雨后看起来格外清新,加上视线变清晰,看上去也显得更长阔一些,可偏偏有一只鸟孤零零地飞过去,让这场景显得太过孤寂。诗人此时的心情,愈发沉重起来,心思也不由得从风景转向人事。

    “兵甲无归日,江湖送老身。悠悠只倚杖,悄悄自伤神。”这两句是写他触景生情,想到国事,但是自己已经无可奈何,又不能尽力,只能暗自伤神。宋朝将士和金国士兵在前线作战,但是国土还是沦丧敌手。回头看看自己,已经是老迈多病,不能再上疆场了,注定要在这江河湖海之间慢慢老去直到死亡。如今他逃难南方,只能拄着手杖,站在这湖边,看着那浩淼的湖水,想着悠悠的往事,突然神伤。诗人因为不能为国家尽力,便觉得自己仿佛被世界遗弃了一样,只能在这荒山野村度过余年了。

    “天意苍茫里,村醪亦醉人。”最后两句是聊自慰藉,但充满了伤感之情。雨后新晴带来的寥廓和明爽很快就因为暮色四合而消失了,诗人看着整个村落和洞庭湖都在苍茫夜色的笼罩下逐渐消失不见,自己也只得无奈地返回家中。回到家中,又不能安然入眠,白天思考过的问题,回忆过的事情,都在始终缠绕着他老弱的身体和脆弱的心灵。于是,他决定喝一点村中酿造的酒,虽然浑浊,虽然不是那么香醇,但毕竟可以醉倒一时,让自己忘却那些烦忧,做一夜的无忧村夫。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