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故事-老和尚治怪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观察和经验和谐地应用到生活上,就是智慧;最大的决心会产生最高的智慧。

    有个小伙子,长得眉目清秀,画得一手好画,去年经人介绍,到省城一家私人画苑打工,专门画画出售。他的画得到了许多人的喜欢,所以老板也很欣赏他。但不幸的是,半年后他竟得了一种怪病,满脸肌肉横生,好好的面孔一下子变得疙疙瘩瘩,出现了七条沟八道梁,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小伙子对着镜子一照,自己也吓了一大跳,急忙丢下画笔四处寻医问药。他跑遍了大大小小的医院,去过许多家像模像样的美容院,还拜访过各式各样的医生,无论是中草药还是西药,该吃的吃,该敷的敷,可统统没用,不但不见好转,反而越治越严重。

    好端端一个英俊小伙子,转眼变成个丑八怪,同事见了摇头避开,小孩见了哭喊着逃走,连女朋友也因怕见他而只得忍痛割爱。为此,他非常伤心,一气之下回了家,砸碎了镜子,痛哭了三天,从此闭门不出,谢绝见客。

    这一来急坏了他的父母,定要儿子到青龙山寺庙里去求菩萨保佑,以解脱这一灾难。小伙子经不住父母的再三劝说,只好同意去走一趟。

    那天,小伙子在父亲的陪同下去了青龙山。可当他一跨进庙门,就引起了一阵骚动,许多人被吓得四处逃窜,有的竟慌不择路钻到了供桌下边。

    这时,从里边出来一个童颜鹤发的老和尚,他先朝小伙子看看,然后拉起他走进旁边的客房。双双落座后,老和尚问道:“你能告诉我你的脸是怎么回事吗?”小伙子说:“是一种病吧。”“多长时间了?”“有半年了。”“怎么引起的呢?”“不知道。”老和尚笑笑:“你这病也许能治好,我倒很想知道你半年来的经过,你能告诉我吗?”小伙子不觉眼睛一亮,便把自己这半年来的生活和画画情况,详详细细告诉了老和尚。老和尚听得很仔细,最后说:“要治好你的病并不难,只是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听老和尚这么一说,小伙子乐坏了:“大师,只要您能治好我的病,要多少钱开口就是。”老和尚摆了摆手:“不,钱乃身外之物,出家人从不言钱。我只是想请你画几张画,不知行不行?”小伙子手一挥,说:“行!大师要我画什么,尽管吩咐。”

    老和尚随即拿出一轴画得十分精细的弥勒佛工笔画,展开后说:“请你照此样画100张。”

    小伙子一看,倒吸了一口冷气,脱口问道:“不知大师要那么多弥勒佛画像何用?”老和尚告诉他,寺里正筹划塑一尊弥勒佛,为了便于化缘,以弥勒佛画像赠送给施主是最好不过的了。他讲完这些之后,又捋了捋胡须,说:“在我们这里讲究心诚,心诚则灵。你要是信得过我,那就到我们庙里来住,专心画画,到时候你交画,我给药;若信不过我,那就另请高明。”小伙子忙说:“大师如此好心,我一切听您安排!”

    就这样,小伙子第二天就扛起铺盖,带了画具,住进了庙里,开始一心一意画画。他坚持一天画一张,除了老和尚来看他以外,他不与任何人接触。

    经过100个日日夜夜的奋战,小伙子终于将100张画像画好。老和尚看了以后,不住地点头称赞:“好,画得不错,画得不错呀!”但奇怪的是,他只顾连声夸奖,却只字不提治病的事。记得当初他曾说过“你交画我给药”的话,难道他忘啦?可小伙子又不便多问,只得耐心等待。

    等到第二天,老和尚照样乐呵呵的,还是不提治病的事。小伙子便说:“大师,画像已经完工,我打算今天回家了,可以吗?”老和尚像是猛然记起似的说:“噢,你离家已经三个多月,是该回去了,免得父母牵挂。那我就不送了,以后有空常来走走。”

    这下小伙子急了,忙说:“大师,您还没给我药呢?”老和尚像是一脸疑惑:“药,什么药?”这不,老和尚压根就把这事忘得精光,小伙子不得不挑明:“您不是说,等我画好100张弥勒佛像,您就帮我治好脸上的病吗?”

    一听这话,老和尚哈哈大笑起来,笑完后,拿来一面镜子,对小伙子说:“你自己照照,看还要不要用药。”

    小伙子对着镜子一照,不觉大吃一惊,满脸疙瘩早已不翼而飞,七沟八梁也不见了踪影,丑八怪又变得眉清目秀了。他一时高兴得没法形容,紧紧握着老和尚的手说:“大师,谢谢您,真是太谢谢您了!”

    老和尚摇摇头:“你不必谢我,其实是你自己治好了你自己的病呀!”

    小伙子哪敢相信:“不,这不可能,绝不可能!”

    老和尚这才笑着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小伙子进城打工,除了画钟馗还是画钟馗,整天面对那吓人的模样,病从“眼”入,脸上的肌肉随之就发生了变化。对这种病,药物是不起作用的,所以老和尚叫他画弥勒佛。因为弥勒佛笑口常开,给人以善良、美好、欢乐的感受。小伙子在画弥勒佛时,也就必然跟着笑,跟着乐,时间一长,脸上的病自然就好了。这就叫做“暗示疗法”。

    听了老和尚这番话,小伙子又对着镜子摸摸自己的脸,转身跪倒在老和尚跟前,一边磕头一边说:“谢谢大师,您不仅治好了我的病,还让我懂得应该怎样画画,我真感谢不尽呀……”

    格言启示:

    孔夫子曾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人的嗅觉何以有此一变?孔子的解释是“与之化矣”,即环境改造了人的意思。据此可知,老和尚还是很懂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的。当然,人对环境还是有能动性的,故此,我们也能见到“出淤泥而不染”的人。而正因为此,“不染者”才更值得我们尊敬。

    在一切创造物中间,没有比人的心灵更美、更好的东西。

    (谢元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