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宝从小有个嗜好,就是爱养鸟,从名贵的画眉,到喳喳叫的麻雀,他都喜欢。后来鸟笼子挂多了,常宝索性把它们集中起来,放到一个大屋子里,夏天怕热着,泼上冰凉的井水,冬天怕冻着,放上三四盆炭火。可鸟儿们却不知人意,成天乱飞瞎叫,常宝伤透了脑筋,也没招。
常宝的鸟越养越多,渐渐地便在这一带有了点小名气,周围十里八村的人,趁赶集时都来看常宝养的鸟,评头论足,说好说孬的都有。
有一天中午,常宝刚喂罢鸟,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老人。
常宝迎上去问:“老大爷,您来看鸟?”
老人笑着点点头。
常宝便陪老人来到养鸟的大房子前,隔着窗子介绍起来。
老人看着满屋子在笼中扑腾的鸟,说:“小伙子,你有兴趣去看看我的鸟吗?真正的鸟!”
真正的鸟?难道我这不算真正的鸟?常宝不明白老人这话是什么意思,便将信将疑地跟着他走去。
不出三袋烟工夫,过了一条小溪,走进一片杂树林,树林里有座瓦房,老人说,那就是他的家。
常宝一进院子就左顾右盼,可是连一只鸟笼也没有看见。
“老大爷,笼子呢?”常宝奇怪地问。
老人朝常宝眨眨眼,笑着指指周围这一片杂树林,说:“这不就是个大鸟笼?”
常宝摇摇头,不解地说:“那哪成啊,鸟不全飞跑了?”
老人拍拍常宝的肩,说:“孩子,你等着。”
他两手往嘴上一按,“——”吹了一声响亮的口哨,只见房前的树枝一颠,传出一声好听的鸟叫。
老人随即又吹了三声口哨:“——”立刻,鸟儿的鸣叫声由疏到密,响成一片。
一会儿,从林子里飞出上百只鸟,叽叽喳喳地落在老人院前的空地上,争先恐后地啄着老人撒下的鸟食。
常宝看呆了,也听傻了,连鸟儿停在他的肩上也不知道。
直到过了好一阵子,老人拍了拍地上放着的竹篓,那些鸟儿们才“呼啦呼啦”地飞走。
常宝回过神来,羡慕地看着老人,说:“老大爷,为什么鸟儿都这么听您的话呢?”
“哈哈!”老人拈须笑道,“不是鸟儿听我的话,是我懂它们的心啊!其实,世上有些东西,还是纯真自然的好呀!孩子,现在你该明白,什么是真正的鸟了吧?”
格言启示:
养鸟有各种养法,常宝之法为“笼养”,而老人的养法则为“天养”。两人之法相较,前者效果差了些,但却是大多数人的做法,也是世俗的经验之道;后者更接近自然,但操作起来,简单里含着风险,往往难以掌握。古人云:心,性也。老人能摸透鸟的规律,顺乎鸟的天性,让鸟回归自然,里面也含有他多年的教训。由此,很自然地便想起我们的儿童教育。我们看到,有不少父母、教师在教育儿童时,采取的就是“笼养法”,叫他们“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动”。虽然孩子们乖巧、驯服了许多,但他们创造的天性、游戏的天性,却被抹杀殆尽。类似这样的“笼子”,在现实生活中是经常碰到的,只不过有时不在意罢了。
人心不同,耳目的聪明也因人而异。
(刘彬)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