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主疼爱多福,常常给他两吊钱让他进城开开心,可是每次回来时,多福总是把拿去的这两吊钱原封不动地提着回来。
财主很奇怪,便问:“多福,这两吊钱是让你在城里随便花的,为什么你一个子儿也没动呢?”
多福总是老老实实地回答:“我不知道怎么花啊,我什么也不想买。”
财主说:“你可以用这钱看戏,或者买东西吃。”
可是多福下次进城还是提两吊钱去,提两吊钱回来。
财主疼惜地想:多福莫不是有点笨了?连钱也不会花,会给别人笑话的;再说我挣下了这份家业,这样岂不是白费工夫啦?于是他宣布:“谁能教会多福花钱,我就给他一百两银子。”
教别人花钱,谁不知道这是份美差?况且还有一百两银子的赚头,所以立即就有人自告奋勇来给多福当师傅。
这天,师傅带着多福进城,仆人带着银子跟在后边。
他们来到当地一家最有名的妓院,多福按照师傅教的那样,把一锭银子往鸨母面前的桌上重重一放,大模大样地说:“我们今天要包下这里!”鸨母看出这是个大主顾,服侍好了今后就会财源滚滚,于是笑得脸上开了花,立即唤来了全妓院十多个花枝招展的漂亮女子,一齐来陪多福师徒;同时从最好的酒楼要来了最贵的酒菜,又叫烟馆送来上好的大烟,还请来了唱戏的、说书的。师傅给多福挑了一个最漂亮的姑娘,让她为多福弹琴、唱歌、跳舞,多福觉得好玩极了。
师傅早让仆人把大锭银子换成了小锭和碎银,在师傅的指点下,多福看一阵、听一曲,就赏一回银子给那姑娘。就这样,多福在花天酒地的妓院里整整玩了一天,他玩兴大发,本来还想到更好玩的地方去,可手头已经没钱了。
师傅觉得花钱这门课一点也不难教,瞧,他只用一天时间,就给多福上完啦。
财主虽然觉得这样花钱似乎有点过分,但毕竟儿子学会花钱啦,这说明儿子不笨,所以财主很高兴,按照约定,他给了多福的师傅一百两银子。
从那以后,多福喜欢进城了,当然啦,每次都带着好多好多的银子。他最爱去的是酒楼、茶肆、烟馆、妓院、赌场和戏园。到酒楼,他一定要点最好的酒茶,一直喝到酩酊大醉;到妓院,他一定要最漂亮的女子陪着,并且包下整个妓院,不让别人打扰;进赌场,他一定要输得精光才出来。每次进城,多福的现银都不够花,最后不是把玉佩抵押在妓院,就是把马当在酒楼,或者把金银首饰押在赌场。多福渐渐出名啦,人们钱少不够花的时候,就爱说这样一句俏皮话:“多福进城——多少银子也不够花。”
这天,多福进城听妓女弹琴唱歌,忽然觉得这声音也不怎么好听,他想起木匠用刨子刨木头时发出的声音蛮好听的,于是回家后立即让仆人买来一批木材,又请了几个木匠,吩咐他们道:“你们给我刨这些木头。”木匠问:“刨什么样呀?”多福想也不想:“刨成圆的吧。”
木匠在一边挥汗如雨地刨呀刨,多福就躺在睡椅上惬意地听,听着那刨子发出的声音“嚓——嚓嚓”,他觉得有趣极了。
一会儿,木匠停了下来,告诉多福:“都刨成圆的啦!”多福想都没想,接着吩咐:“那再刨成扁的吧。”木匠虽然迷惑不解,但反正供应伙食,工钱照算,他们巴不得多点活干呢,所以也不再多问,又刨了起来。
老半天,一堆木头都刨成扁的了,多福又说:“再给我刨成方的吧!”木匠一声不吭,照着多福的吩咐再刨。
又是老半天,木匠终于把木头都刨成了四方的,一根根原本粗大的木头,现在只剩下火柴盒那么大了。多福听过了瘾,给木匠付了工钱,指着那些小木块说:“带回家烧饭吧。”
这事很快就传开了,遇到谁没事找事,吃饱了撑的,人们就说这样一句俏皮话:“多福请木匠——刨圆刨扁刨四方。”
多福还会请人捉蟋蟀来斗,或者让人学鸡叫给他听,总之斗鸡走狗、跑马赶驴,只要他高兴,什么都玩,当然,这可都是要花银子的。
多福成了方圆百里知名的人物,到了这时,财主才想到要管束多福,但一点用也没有。财主觉得这样下去,哪怕家里有金山银山也会败光,就宣布道:“谁能教会多福别乱花钱,我就给他一千两银子!”
可这回却没人愿来当师傅,因为这门功课实在太难教了……
格言启示: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话包含了深刻的生活哲理,而故事中的财主恰恰不懂得这个道理,殊不知一旦儿子学会了花钱的“本事”,养成了奢侈的恶习,再想“弃奢入俭”,那就难乎其难了。推而广之,生活中这种现象是极为普遍的,“由勤入懒易,由懒入勤难”,“由廉入贪易,由贪入廉难”,“由善入恶易,由恶入善难”,诸如此类,都是一个道理。所以,从小培养好习惯、好品质,这是至关重要的。
金钱可以是许多东西的外壳,却不是里面的果实。
(陈居忠 陈显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