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结语 能深化思考的“思维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用这个就能解决!”像这样的便利性会剥夺我们思考的能力。我从研究“不便益”的角度来看,这种“只需一个方法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便利性应该被禁止。

    “仅此一个方法”,也就意味着是“对任何事物都100%有效的解决对策”。这样一来,我们的思考就会陷入“止步”的境地。并且,不管在什么领域,作为科学家来说,在使用像“100%”这种表述时,应该慎之又慎。

    即便是在本书中大力宣扬的“与物的约定”——如万有引力等,也不是完全绝对的。万有引力会影响到纳米量级的微观世界,这一点是确定的。

    但是,在微观的层级中,分子间的斥力,即相互间排斥的力往往起到支配的作用,而万有引力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否则,我们身边可能到处都出现“黑洞”了。

    假如由万有引力支配所有层级中的事物,那么相距较近的原子之间就会互相结合,变得越来越重。随着质量的增加,就会产生更强的引力,将周边其他的原子吸引过来,最终形成了“黑洞”。如果真是这样,我们这个世界或许早就不存在了吧。

    这个世界上,唯一能确定的就是“物之原理”。

    而像“100%”“所有的……”这种表述,对于我们这些研究者来说,就像是众人皆仰慕的美女一样,既想靠近对方,又因为害怕而躲得远远的。虽然说“今天我们已能用科学解释很多事物”,但是我们还不能说“世界上50%的事情,都能用科学来加以解释”。因为作为分母的100,范围到底多大,我们都不知道。

    此外,还有一些人认为“科学依据=100%确定的事情”。

    所谓“依据”,就意味着我们了解事物的一种“根据”。在学术研究中,“依据”或者说“证据”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对于我们这样的研究者来说是很熟悉的一个概念。几年前市面上开始大量冒出“基于科学依据的健康食品”“科学减肥法”等宣传概念非常受消费者的欢迎,好像对于这样的“科学依据”,大家都不加思考就相信了。

    “想知道这不是骗人的花招,而是想让自己更安心”——正因为抓住了消费者的这种需求,才出现了这么多“科学依据”。人们不再通过深度思考判断这些宣传到底是不是“虚假的”,而是基于“有科学依据就都是对的”这样的想法,就盲目相信了。

    可是,这些所谓“科学依据”很多都是虚假的。分母哪怕只有“1”,厂家也敢写成“100%”,这就是一种虚假宣传了。

    例如,哪怕只偶尔成功过1次的实验,也会被拿来大肆宣扬,而失败了的实验就视为无,表面上看就是“100%”的成功率(如果是正规学术杂志,这样的论文是会被退回的)。

    我认为“科学依据”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最好理解的,即“准确的、定量化的数据”。如“血流量增加了百分之多少”,这就是将所有的数据都数值化的“科学表述”,使用起来非常便利,而且也很容易理解。不仅是我,相信大家看到这样的数据后,应该也都能有“啊,原来如此!”的感觉吧。

    第二种是被学术杂志接受的研究成果,即那些被杂志“刊登”了的科学依据。不过,这也许会让人感觉有些不够科学严谨吧,毕竟这种被“刊登”的内容到底能不能相信,依然属于“与人的约定”的范畴。

    因为是学术研究的杂志,所以就是可信的。但是,偶尔也会出“岔子”,曾经被学术杂志刊登过的论文也会被撤回。

    第三种是“经验性的依据”。虽然不能用数值表示,但是因为具有实感,让人感觉“啊!确实是那样的”,所以被当作一种依据。本书中所提到的“风险平衡机制”就是这个道理,即“当人感到安全时,往往会更容易做出危险的事情”。恐怕大多数人看到这句话时,会产生“嗯,确实如此”这样的实感吧。不过,这样的“依据”却不能被数值化。

    因此,如果我们要将其运用到学术研究中,就得写成用数字来表示的形式,如“100名实验对象在驾驶安全的车辆时,有70人的开车时速会比平时快20%”。

    这么想来,几乎所有的“依据”中,都有“与人的约定”的成分,所以我们才会觉得,不存在所谓的“绝对”或“100%”。因此,我们对“铅笔越用越短”的实感是可靠的。

    我们在头脑中经过深度思考,想出的“就是这个!”这种要点才是可靠的。

    我们无法用眼睛看到“物体之间相互吸引”,但是,因为相信了这句话,才能正确地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道,也正因为相信了这句话,才能成功地将火箭发射升空。

    手握铅笔,产生对“物之原理”的实感,然后进行深入的思考——这些说法也许都不够科学严谨。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说这不是事物的“本质”,正因为没有“答案”,才会促使我们“思考”。

    各位读者在看完本书后,如果能开始留意“正在思考”这样的“过程”,并且愿意投入哪怕一点点的时间进行深度思考,都会让我感到欣慰。

    在思考的过程中,只要能够意识到“啊,我现在正在思考”,就是你迈向深度思考的第一步,这也是在AI时代能够让我们人类不输给机器的重要技能。

    请在你的头脑中迈出“思考”这小小的一步吧!

    当你从未来回看现在时,一定会发现这其实是“一大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