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导演,只有真正懂得正确选择的人,才能创造出精彩的人生,才能看到天地间最美的风景。
把“不”抛到脑后
有些人对他人坚持自己梦想的做法总是持一种鄙夷、不屑的态度,但实际上每个人从童年到老年,谁都无法放弃对梦想的追求。
如今,多数人喜欢谈论梦想,却没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对追求梦想坚持不懈、全力以赴。很多人说了一辈子自己的梦想,却因为迟于行动或不行动,结果到老都未实现自身的梦想,只能“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有个小孩无意间发现一颗老鹰蛋,他一时兴起,将这颗蛋带回家中,放在母鸡的窝里,看能不能孵出小鹰来。
果然如小孩期望的那样,那颗蛋孵出了一只小鹰。小鹰跟着它同窝的小鸡一起长大,每天在院子里追逐主人饲喂的谷粒,一直以为自己也是只小鸡。
有一天,一只雄伟的老鹰俯冲而下,母鸡焦急地咯咯大叫,召唤小鸡们赶紧躲回鸡舍。慌乱之际,小鹰也和小鸡一样,躲进鸡舍。
经过这次事件后,小鹰每次看见远处天空中盘旋的老鹰的身影,总是不禁喃喃自语:“我若是能像老鹰那样,自由地在天上翱翔,不知该有多好。”
而一旁的小鸡听到后会提醒它:“别傻了,你只不过是只鸡,长得有点特殊的鸡,你是不可能高飞的,别做那种白日梦了吧。”
小鹰想想也对,自己不过是只小鸡,也就不再去想,仍和其他小鸡一样每天做着日常之事。
直到有一天,小孩的家人看到长大的小鹰和鸡不一样,便兴致勃勃要教会小鹰飞翔。小孩认为小鹰的翅膀已经退化,劝父亲打消这个念头。
父亲却不这么想,他将小鹰带到自家的屋顶上,认为从高处将小鹰掷下,它自然会展翅高飞。不料,小鹰只是轻拍了几下翅膀,便落到鸡群当中,又和小鸡们一起四处找寻食物。
父亲仍不死心,再次带着小鹰爬到村内最高的树上,扔下小鹰。小鹰害怕之余,本能地张开翅膀,飞了一段。它看见地上的小鸡们正忙着找寻谷粒,便立时飞了下来,又加入鸡群中争食,再也不肯飞了。
在大家的嘲笑声中,父亲再次将小鹰带上高处的悬崖。父亲手一松开,小鹰居然展开宽阔的翅膀,飞了起来,翱翔于天际。
每个人都有梦想,但往往在周围人一句句“怎么可能”“不可能”的声音中,放弃了梦想,甚至连搏一下都不敢搏,更不要说坚持不懈去行动了。
“不”字很容易从人们嘴里说出来,像“我不行”“我不能”“做不了”“不敢做”等等,都是人们惯常的心理活动反映到嘴上的表现。的确,人不能冲动、冒进、莽撞地做事,也确实不能自不量力去做事。
但是一个人如果思维方式总固守在“不”“不行”“不能够”“不敢”等上面,希图安于现状,就是眼光不够长远,也做不成大事。
有些人自身条件不好,或遭遇坎坷,或因其他不如意的条件促成自己境遇不佳,这些都是人生常态,如果此时再说什么“不”,那就真的改变不了境况,改变不了人生了。
因此,一个人如果想脱离“不”字的影响,或期望“不如意”的情况和得到改善,那就把“不”字抛到脑后吧,把“努力去做”放到第一位,这样才能不断地向前。
或许在我们的人生中有无数的困难、障碍,它们都是必然存在或不容忽视的阻力,但只要你拥有真正的自信,你就能够勇敢、坚强地面对不如意的境况或棘手的难局。“不”字像一条捆住你的绳索,越说“不”,绳索就会越多绕,你就越挣脱不开。把“不”字从心里扔掉吧,你会发现少了束缚,你的力量就会多了几分。
成功靠自己
人生路上,阻碍成功的主要障碍不是那些“绊脚石”,像自身能力低、水平有限、没有“贵人”帮扶、不“幸运”等等,而是没有足够的信心,不敢去做。
人一定要依靠自身去取得成功,即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依赖他人,把希望寄托在他人的帮助上,或者依附他人生活,难以取得真正的成功。况且,任何人也不可能长期去帮助一个人成功,或者给一个人提供各种条件助其成功。短暂的、偶尔的、适度的外界帮助是正常的,但长期依赖他人的人,只能收获转瞬即逝的惊喜和侥幸的快乐,他们永远体会不到自立者成功时的喜悦和其身上焕发出的生机和热情。
琼斯的工厂破产了,他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无产者”。他穷困潦倒、衣着脏乱,到处找工作,然而人们看到他,都避而远之。面对残酷的现实,琼斯沮丧极了,甚至想以自杀结束自己所有的痛苦和烦恼。
一天,琼斯去见牧师,流着泪讲述自己的悲惨遭遇,他诚恳地说:“牧师,你能为我指点迷津吗?我真的很想东山再起啊!”
牧师看了看落魄的琼斯,沉默了一会儿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帮助你……”
琼斯激动地问:“他是谁?他在哪儿?”
“跟我来!”牧师带着琼斯来到一面大镜子前,然后用手指着镜子里的琼斯说:“就是这个人,只有他能帮助你东山再起!你先好好认识认识这个人吧!”
琼斯呆呆地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一张没有精神、没有笑容、僵硬的脸,浑身上下脏、旧、破的衣裳。
“这是我吗?”琼斯不由自主地捂住脸,走开了。
几年后,琼斯又来见牧师,这次他步伐轻快有力,双目坚定有神,衣着简朴但干净整洁。他对牧师说:“当年是您教我认识到,只有依靠自己和相信自己才能找到出路。我借钱洗了澡,买了简单便宜干净的衣服,找到了一份做苦力的工作,后来我又用三年积攒的钱开了一家公司,现在我的事业比最初发展得还要好。”
“自助者,天助也。”一个完全丧失自信的人,没有人能帮得了他。人只有扬起自信的风帆,咬紧牙关,努力再努力,才能拯救自己于危难之中。
生活中,许多经历过大大小小失败的人总喜欢为自己找寻理由和借口,他们把自己的失意、失败全都归于命运不好、时机不适、没有“贵人”相帮、没有显赫背景等等。他们认为那些成功者都命运奇佳,“运气”奇好,有“贵人”帮扶,成功就像天下的“馅饼”,“准确无误”掉落到那些人头上。
还有些失意者、失败者为了摆脱困境采取“试试看”的态度,他们东做一下,西做一下,好像也尽了一些努力,但实质上这种怀疑自己能力的心理,必然会引出各种理由来使得他们不相信自己能摆脱困境。怀疑、不相信、潜意识里的失败的倾向,往往是最终未能改变他们失意、失败境遇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生活上和事业中,很多恐惧、担心、“不可能”之类的事都是由人的内心想象出来的。很多时候,人之所以害怕自己没有能力完成一件想做的事,仅仅是因为不敢去尝试,或在尝试路上受了挫折。
人一定要依靠自己去取得成功,要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天下不会掉馅饼”,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始终与其付出的心血成正比。一分劳动,一分收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奇迹就会被创造出来。说得再多,想得再好,都不如付诸行动。成功是人实干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想出来”“靠出来”的。
勇敢接受每一次挑战
对于每一个不甘心碌碌而为的人而言,在安逸与挑战之间,他们往往选择后者。他们知道挑战会有风险,但他们更相信挑战会带来机遇,会改变生活。而有些人惧怕挑战,不敢去面对挑战,这是因为他们自信心不足,害怕失去现有的一切。
其实,勇敢是人的一种好品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它区别于盲目、冲动、不计后果等行为。勇敢是指有理性的、有目的的、有信心的果敢行为。勇敢地接受挑战是强者改变处境、奋发向上的方式。
摩洛在19岁时,随家人移居到纽约。他做过多种工作,到了20岁时,决定自主创业,从事创意开发工作。他的工作主要是说服各大百货公司通过CBS电视公司成为纽约交响乐节日共同赞助人。当时许多人并不看好他,尽管如此,摩洛仍然十分卖力地奔波于各地进行说服工作。
结果,在说服工作上摩洛做得相当成功。一方面,他的创意大受欢迎,与多家百货公司签成合约。另一方面,他向CBS电台提出的策划方案也被顺利接受。此后,他干劲十足地与电视台经理一同展开一连串的系列广告活动。当然,这段时间内他没有任何收入。
眼看着计划就要步入最后的成功阶段,没有料到的事发生了,计划由于合约内某些细节未能达成而终告流产,摩洛的梦想也随之破灭。此事结束之后,CBS公司却聘请摩洛为纽约办事处销售业务部门的负责人,他们认为摩洛在没有任何收入的前提下敢于挑战从来没做过的事,这种精神值得赞扬,他们支付给他高出以往3倍的薪水,激励摩洛的潜力得以继续发挥。
在CBS服务了几年之后,摩洛回到广告业界工作,还担任了承包华纳影片公司业务的汤普生智囊公司的副总经理。
在那个时代,电视尚未普及,但摩洛非常看好它的远景,认为电视必将快速发展,大有可为。于是,他专心致力于这种传播媒体的推广,最后为CBS公司带来空前的巨大成功。
人应该勇敢地接受生命中的每一次挑战,积极把握命运带来的机遇。
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风险。经受住了考验,人就能大踏步前行;经受不住考验,人有时就会跌入深谷,甚至爬不上来。人生路上的风险是在所难免的,人想干一番事业,勇气是十分重要的。不敢接受风险,不敢挑战,或遇风险全身而退,是不自信的表现,而敢于尝试风险,敢于重新开始,不仅会激发人内在的潜力,磨炼人的意志、性情和耐力,还能教会人重新认识自己,认识生活。
许多人之所以成就伟业,与他们敢于接受挑战、勇于超越命运所带来的困境有很大关系。俗话说,危机就是转机。生命中有太多勇于挑战的事,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挑战是新的开始,也是旧的延续,勇敢地接受挑战会使生命焕发新的生机。勇敢不是鲁莽,不是不动脑筋地“傻冲傻干”;勇敢是集勇气、信心、智慧于一身,是事业成功的坚强保证。
告诉自己一定能赢
心理学家艾琳卡曾说:“如果一个人有很强的自信心的话,那么,坚持下去,他一定能成功。”以下是艾琳卡总结的建立自信的6个步骤。她认为,不论你现有的自信度如何,只要按此步骤去做,你就会增加自信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每次挑战,你就能告诉自己一定会赢。
第一步:告诉自己,一定要实现目标!
大多数人即使确立了目标,却由于做事不能坚持,遇困难便随意放弃,所以也就缺乏实现目标的耐心,再加上经常给自己找借口,像嘴上经常挂这么一句“我做不到”等,所以他们不能成功。
人想要拥有自信,必须时刻牢记实现目标的信念,抱着半途而废的心理的人绝不可能产生自信,也不会是能实现目标的人。
第二步:要有做就做到最好的准备。
有句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人做事一定要有做到最好的心理。如果凡事得过且过,求稳,求无所谓,那么事业就不会有长足的发展,人生也就不会有辉煌的时刻。做到最好,不仅仅是提升自己各方面的才华,同时还能唤醒自身“沉睡”的“潜能”,提高自己做事的效率。
第三步:把重心放在自己的长处上。
有成就的人都知道把精力放在自己最擅长的地方。经营长处,不仅使自己免于探索的过程,同时还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学会专心致志地对待事情。
当一个人集中精力去做事情时,他的自信心也会增强。林肯本可以成为一名一流的律师,但他选择了做政治家。他认为他能在历史上写下新的一章,他认为他有政治的天赋,因此他决心以毕生的精力来完成这个使命,他确实也做到了。这就是正确认识自己、经营自己长处的范例。
第四步:要从错误和失败中汲取教训。
“我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一位年轻的助手对爱迪生说,“我们已经试验了2万次了,但仍然没找到可以做白炽灯丝的物质!”
“不!”爱迪生回答说,“我们已知有2万种不能当白炽灯丝的物质。”
从错误和失败中汲取教训,能更快地探索到成功的捷径。爱迪生不怕失败的精神使得他终于找到了钨丝,发明了电灯,改变了历史。
有些错误本身很可能致命,或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但如果只盯着错误本身,那就大错特错了。能从错误中获得教训的人,才是智慧的人。
第五步:放弃、逃避不能产生信念。
逃避做事或逃避解决问题都是缺乏自信的表现。有句话说:“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逃避不仅不能解决问题,相反会激化矛盾,使问题升级。人产生逃避或躲避现象大多是因为心里害怕,或者恐怖导致。
放弃、逃避的行为,说穿了,只是人内心不自信、不强大的表现。
所以,人只要勇敢面对,不但可以消除恐怖的阴影,而且能够产生强强的自信心。
第六步:要牢记对自己的要求。
这是增强自信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所有步骤中最简单且最具效果的。
这种“自我要求”不仅仅是在头脑中约束自己,还可以试试在纸上写下来,比方说:“从今天起一周之内,我每天早晨要起来慢跑”或者“从今天起一周之内,我要比平常早30分钟出门上班”等,这些都可以写在纸上,并填上日期,签上姓名。
自我要求的内容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它写在纸上后,不论发生什么样的问题,都务必要确实遵守。记住: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不懈的恒心。
当你对自己有了某种程度的自我要求后,在遵守这种自我要求时,你会发现自己由于自我要求而产生了自我约束,即你已开始坦然面对自我。此时,自信就根深蒂固地成为你的勇气与力量。
大多数人在实施这种自我要求时,刚开始,会有优柔寡断、迟疑不决的心态,即使实施了,一旦遭遇到挫折又会随即住手,然而,若是用这种写在纸上的方法,可能就不大容易半途而废了。因为,不管多么小的事,一旦有“只要下决心去做就一定会成功”的信念,自我约束便会油然而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习惯往往深入人的潜意识中。因此,好习惯越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告诉自己一定能赢,不仅仅是在嘴上说说而已,而是要自己养成“能赢”的习惯,而自信是“能赢”最主要的因素。万事开头难。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对自己进行严格的训练,尤其是在遇到困难、坎坷时具有坚持的毅力和强烈的自信。
人生路上要经得起诱惑
人的一生是一步步走的,这一生不仅要自己走,有时还必须借助他人的帮助行走;走的过程中不仅要搬开行路过程中的“绊脚石”,同时还要经得起“路上”的各种诱惑,抵制错误的东西,凭借着顽强的信念,在每一步的行走中,借助选择的力量,创造生命的奇迹。
公元前100年,苏武受汉武帝之命,以中郎将的身份为特使,拿着汉武帝亲手交给他的“旄节”,与副使张胜以及助手常惠和百余名士兵,携带着送给单于的礼物,护送以前扣留下来的全部匈奴使者回匈奴去。
当苏武在匈奴完成任务准备返回时,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前些时候投降匈奴的汉使卫律有个部下叫虞常,想要谋杀卫律归汉。这个虞常在汉朝时与张胜私交甚好,就把整个计划跟张胜说了,张胜赠送钱物以示支持,没想到虞常的计划还没实施就泄露了。苏武因张胜而受牵连,他怕公堂受审给汉朝丢脸,想拔刀自杀,被张胜、虞常制止。虞常受审,经受不住酷刑供出了张胜,因为张胜是苏武的副使,单于便命令卫律去叫苏武来受审。苏武不愿受辱,又一次拔刀自杀,却被卫律抱住夺下刀来,但苏武已受重伤晕死过去。
苏武视死如归,单于佩服他的勇气,希望苏武能够投降为自己效力,早晚派人来问候,企图软化苏武,但苏武始终不肯屈服。
苏武恢复健康后,单于命令卫律提审虞常和张胜,让苏武旁听。在审讯过程中,卫律当场杀死虞常以此威胁张胜。张胜跪下投降,卫律又威胁苏武并举起宝剑向苏武砍来,苏武却面不改色地迎上前去。卫律看软化、威胁都不能使苏武屈服,就报告了单于。
单于听说苏武这样顽强,更加希望苏武投降。他下令把苏武囚禁在一个大窖里,不给一点吃喝。此时天上正下着大雪,苏武就躺在那里,嚼着雪团和毡毛一起咽到肚里,几天以后,仍顽强地活着。
单于一计不成,又命人把苏武迁移到北海没有人烟的地方,让他独自放牧公羊,说是等公羊生子才让他归汉。在荒无人烟的北海,苏武白天拿着汉朝的旄节放羊,晚上握着它睡觉。没有口粮,他就挖掘野鼠洞里藏的草籽充饥。单于又派人劝降,并告知他母亲已死,兄弟自杀,妻子改嫁,儿女下落不明、死活不知的消息,想以此达到动摇他的信念的目的,但又一次被苏武斩钉截铁地拒绝了。
苏武在荒凉酷寒的北海边上,忍饥挨饿,受尽苦难,但仍以坚强的毅力,度过了漫长的艰苦岁月。
一直到公元前81年的春天,汉朝与匈奴几度交涉,苏武、常惠等9人才终于回到了久别的首都长安。
苏武出使的时候是个40岁左右的壮汉,他在匈奴度过了19年非人的生活,归汉时已是个须发皆白的老人。
后来,苏武坚强不屈、不怕磨难、永不失节的事迹轰动了朝野,“苏武牧羊”的故事也被编成歌曲在百姓中间广为流传。
苏武从自杀到顽强地活下来,所作所为都是在“诱惑”中向敌人显示大汉朝人的一种尊严。
生活中处处充满诱惑,诱惑包含金钱、美色、权势、浮名等等,如果人不能分辨这些,不能够战胜自己对诱惑的欲望,往往就会成为诱惑的“俘虏”。有时候,许多人在坚持信念快走到成功的边缘时,不慎“中枪”,最终跌落到人生谷底。
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次选择,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导演,只有真正懂得正确选择的人,才能创造出精彩的人生,才能看到天地间更美的风景。欲望、诱惑都是生活中的附属品,人只要守住节操,坚守底线,就能克服私心杂念,就不会被欲望、诱惑“套牢”。
社会是个大舞台,人想要演出“真实的自我”,就要拒绝诱惑,“出淤泥而不染”。尤其是在掌握权力和拥有金钱时,能保持清醒、淡泊的高尚人格更值得称道。
成功是实干出来的
人的一生犹如航行在大海中的船,而生活就像不平静的大海。大海有风平浪静的时候,也有波涛起伏的时候,更有巨浪滔天的时候。因此,走好人生每一步,很不容易。然而,有志者事竟成,实干的人终究会谱写出辉煌的人生。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出生在一个世代行医的家庭,他父亲是当地很有名望的医生。李时珍14岁就考上了秀才,但他对科考并无兴趣,后来三次科考均未考中。从此,李时珍不再把心思放在自己并不喜欢的科举考试上,而是沉下心来钻研医学,决心在医学上有所建树。
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李时珍医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积累了大量的诊治经验,30岁即已远近闻名。33岁时,李时珍曾被楚王请去掌管王府的良医所,后又被推荐到京城太医院任职,但终因看不惯官场污秽,不久便托病辞官回家。
回到家乡后,李时珍觉得自己所读的大量医药著作均有瑕疵,有的分类杂乱,有的内容不全,还有不少药物根本就没有记载。由此他突发奇想,觉得有必要对药物书籍进行整理和补充。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再也压不下去,后来成为李时珍为之奋斗终生的目标。经过反复思量,他决心在宋代唐慎微编的《证类本草》的基础上,重新编著一本完善的药物学著作。
编著完善的药物学著作,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为了编著这本药物学著作,李时珍不辞劳苦,饱尝艰辛,足迹踏遍了河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每到一处,他都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虚心向当地的药农和其他人请教。为了采集药物标本,收集民间药方,他有时钻进深山老林,有时亲临乡村草舍,每得到一味新药都如获至宝。为了弄清一些药物的性能和效用,他甚至不顾危险亲自品尝。李时珍的执着和为了医药事业的发展而献身的精神感动了许多人,大家都伸出热情的手,帮他收集药方,有的人甚至把家里祖传的秘方也拿出来交给了他。
经过如此艰辛的亲身实践,李时珍获得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得到了很多药物标本和民间药方,为丰富《本草纲目》一书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35岁开始,李时珍动手编写《本草纲目》。在编写过程中,他参考了800多种书籍,经过三次大规模的修改,终于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写成,这期间整整经过了27年。李时珍也从一个35岁的中年人成了60多岁的老汉。
李时珍倾其一生的精力,编写了连西方人都赞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本草纲目》,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医学财富。他以坚毅执着、矢志不移的精神,用心专一,锲而不舍,朝着心中既定的目标孜孜以求,做成了自己最想做的大事。他的名字也像《本草纲目》一样在人们心中代代流传。
无论是谁,只要确定了自己要做某一件事情,就应该执着、坚定地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进发。成功都是实干出来的。每个人都有梦想,都会因梦想设定目标。但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上楼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在做事的过程中,毫无疑问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人假如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肯定将一事无成。那种凡事谨慎,为了避免不犯错误或少受挫折与损失,一遇困难就后退的人,最终会被自己的懦弱心理击垮。
有把握的事要去做,没有把握的事也要尝试去做。目标的实现源于坚持。俗话说:水滴石穿。一个人的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越是在艰苦环境中,往往越能磨练一个人的毅力,培养一个人高尚的情操。
远离浮躁,专注自己的选择
浮躁,在心理学上指因内在心理冲突而引起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有时表现为急躁或着急。偶尔有这种心态不要紧,但如果长期这样,人就会迷茫、惴惴不安,丧失自信心,迷失人生方向,失去快乐心境,体味不到生活的乐趣。
《庄子·达生》里有一个“佝偻者承蜩”的故事:
孔子前往楚国,走在一片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人在粘知了,一粘一个准,简直神了。
孔子上前问道:“您真行啊!有什么诀窍吗?”
驼背人答道:“有诀窍啊。粘知了时我的身子站定在那儿,就像木桩子;我的手臂就像枯树枝;虽然天地很大,容有万物,但此时我只知道有蝉翼。我心无旁骛,这样还有什么得不到呢?”
于是,孔子对弟子们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意思是说,人专心致志地去做一件事,不分心,就能达到一种神奇的境界。
专注就是要心有定力,要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要有一种排除干扰、战胜自我、远离浮躁的坚毅。一个人如果整日心浮气躁,为环境所左右,就不可能集中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就不可能专注于要做的事,他干什么事情都只能是虎头蛇尾,难有善终。缺乏专注精神的人,即使定下凌云壮志,也不会有所收获,因为“欲动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不达也”。
美国苹果公司掌门人史蒂夫·保罗·乔布斯27岁就事业有成,跻身亿万富翁行列。有一年,有位著名摄影师给他拍照,发现其家居极为简单,不禁大为惊讶。
乔布斯淡然说道:“我所需要的也就是一杯茶、一盏灯和一个音乐播放器而已。”苹果公司倡导的简约设计就源于这位掌门人的简单的生活方式。
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办人马克·扎克伯格是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他和女友在加州小城租一所小房子,陈设从简,自己开车,没有请司机和厨师。扎克伯格虽已是富豪,但与刚入大学时没两样;他的女友也常穿T恤、牛仔裤。
现今,很多人在浮躁面前,选择平淡,这是一种难得的清醒。现代社会,物质生活十分诱人,充裕的钱财、华丽的别墅、高级私家车、丰盛的饭菜、夺目的衣裳和珠宝……就像是在人们眼前动来动去的“苹果”,令很多人垂涎欲滴。
于是,有些人为了追逐奢侈而逐渐失去平淡、快乐和幸福。对奢侈的物质生活的种种向往,变成了束缚他们心灵的沉重负担。这种负担越积越多,变成了“枷锁”,让他们时刻生活在压抑烦躁的状态之中,再也找不回专注做事、平淡生活的心境。
平和的心态是消除浮躁最有力的武器。人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种远离浮躁、持之以恒的韧劲,要有执着认真的钻劲,要有淡定从容、泰山崩于前不为所动的平和,只有这样,才能达成自己的目标。
苏轼在《晁错论》中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成大事者不在于自身力量的大小,而在于做事专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世界上什么最长?时间。世界上什么最短?时间!人是时间长河中的匆匆过客。有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万物贵在自然,人同样贵在平和。只有平和才是最本质的,也是最有味道的。因此,人要远离浮躁,专注自己的选择。
选对“池塘”钓“大鱼”
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既要有捕捉机会的眼光,也要有把握机会的能力。
有些人具有发现机会的眼光,却缺乏把握机会的能力,于是迎来机会又送走机会;有些人具有把握机会的能力,却没有发现机会的眼光,于是任机会在眼前来去却抓不住。
数十年前,美国人达比和他的叔叔到遥远的西部去淘金,他们手握鹤嘴镐和铁锹不停地挖,几个星期后终于惊喜地发现了金灿灿的矿石。于是,他们悄悄将矿井掩盖起来,回到家乡马里兰州的威廉堡,准备筹集大笔资金购买采矿设备。
不久,他们的淘金事业便如火如荼地开始了。当采掘的首批矿石被运往冶炼厂时,专家们断定他们遇到的可能是美国西部地区蕴藏量最大的金矿之一。达比仅仅用了几车矿石,便很快将所有的投资收回。
然而,达比万万没有料到,正当他们的希望在不断上升的时候,金矿脉突然消失了!尽管他们继续拼命地钻探,试图重新找到矿脉,但一切都是徒劳,好像上天有意要和达比开一个巨大的玩笑,让他的美梦从此成为泡影。万般无奈之下,达比不得不忍痛放弃了几乎要使他成为一代富豪的矿井。
接着,他们将全套机器设备卖给了当地的一个废品收购商,带着无奈、遗憾和失望离开了。
废品收购商看着全套设备,决定放弃自己的本行,在掘开的地方再试一试。家人对他的选择直摇头,认为他是痴心妄想,认为他是被利益冲昏了头脑。废品收购商请来一名专业采矿工程师考察矿井,经过一番测算,工程师指出前一轮工程失败,是由于达比他们不熟悉金矿的断层线。考察结果表明,更大的矿脉其实就距达比停止钻探三英寸的地方。
世上的事情离奇得往往就像这个精彩故事一样。作为怀着梦想的有心人,达比虽然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但他获得的却是西部地区最大金矿的一个小小支脉;而废品收购商虽然只花费了很小的代价,却通过一口“废弃”的矿井而成功地拥有了西部最大金矿的全部。
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废品收购商确实很“幸运”,无论其动机是什么,他能够对收购到的东西产生另一种想法,就说明他着实有着不一般的头脑。
这个废品收购商具有捕捉机会的眼光,具有把握机会的能力,这两方面结合最终促使他成功。
在生活中,因为遭受失败、挫折而急于选择放弃的人,往往看不到更美的风景。生活和金矿的矿脉一样,有时会出现“断层”,此时,千万不要轻言放弃,不能轻易选择离开。
人面对挫折、失败,一定要以正确、谨慎的态度去对待,不能轻易放弃,在坚持不下去时,一定要再坚持一下,即使做事越来越困难,越来越没有希望,坚持也许会成为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当然,坚持一段时间后仍没有起色、回转迹象,放弃也是明智的选择。宋朝大诗人陆游曾经写诗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绝处逢生的感觉出现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感叹命运的神奇。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