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理智放弃,升华人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在做选择时相对容易,而要做到理智放弃则很难。人生是选择题,除了向前,有时还包括向后。放弃也是一种选择,是一种更高境界的选择。

    人生路上,往往有太多次需要选择放弃,否则,“重担在肩”,会让人步履沉重,无法轻松前行。

    放下“包袱”,才能轻装上路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很多东西是需要舍弃的。背着“包袱”赶路的人,要么步履维艰,要么被甩在后面。人只有放下“包袱”,轻装上路,才能充分领略旅途中的美景。

    有些人认为,“包袱”是他们一辈子的成果,舍不得丢弃。实际上,人生短暂,人在追求仕途的过程中,如果舍弃对权力的追逐,会让自己的心态更平和、更淡定;在不断追求挣钱的过程中,如果舍弃对金钱无止境的拿、夺、取,得到的是安心和快乐;在春风得意的忘我过程中,如果舍弃对地位的虚荣,得到的是家庭的温馨及和睦。

    一青年背着一个大包袱千里迢迢地跑来找大师,他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和寂寞,我从没享受到快乐、幸福,上天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平呢?”

    大师问:“你背上的大包袱里装的是什么?”

    青年说:“它对我可重要了。它承载了我每一次跌倒时的痛苦、每一次受伤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背着它,我才能走到您这儿来。”

    大师带着青年来到河边,坐船过了河。上岸后,大师说:“你扛着船赶路吧!”

    “什么,扛着船赶路?”青年很惊讶,“它那么沉,我扛得动吗?”

    “是的,孩子,你扛不动它。”大师微微一笑,说,“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了河,我们就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就会变成我们的包袱。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它们能使你懂得生命的存在不易,但你如果总是念念不忘,它们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背负太重。”

    青年听从了大师的话,放弃了“包袱”,忘记了从前的种种。他发觉,忘掉此前一切,自己的心情变得轻松而愉悦,他能看到路两旁的美景,听到更多的鸟鸣,他比以前快乐了许多。他终于知道,原来生命是不能背负太重的。

    背着“包袱”行路,会使一个人不堪重负,放慢行进的脚步。然而,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活在“不堪重负”的心境中,他们无法放下“过去”对他们的影响,正如无法放下肩上不必要的“包袱”一样。

    人的“包袱”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重,“包袱”里面装满了过去发生的一切:过去的伤害让他们耿耿于怀,过去的烦恼让他们念念不忘,过去的怨恨让他们无法解脱……总之,“过去”的一切严重影响了他们现在的幸福,他们始终无法做到对“过去”释怀。“过去”的经历在他们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无论如何都抹不掉。于是他们背着“包袱”,一路前行,尽管步履蹒跚,但他们仍不肯丢弃一些。

    人要学会放弃,在人生旅途中,时时停下,整理一下背上的“包袱”,看看该添加什么,该舍弃什么,该保留什么。年轻时“包袱”重些,还不要紧,中年、老年时“包袱”一定要轻,因为当生命“不堪重负”之时,背上“包袱”中许多已是无用的东西,是阻碍人前行的巨大“绊脚石”。

    人的“包袱”中主要应有责任、忠诚、进取、担当等优良美德,而痛苦、忧愁、烦恼、怨恨等不良情绪不能天天背负在身上,它们无益于人的前进,相反,还会“拖人后腿”,使人失去前行的动力。同时,人对痛苦等不良情绪的放大,还会影响身心健康,进而影响人思考的方式。所以,时时整理“行装”,扔掉该扔掉的东西,忘记该忘记的人、事,人才能轻装前行。

    学会理智地放弃

    当人遇到困境时,保存实力、保全自身是首要的事。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虽说富有勇气、极力摆脱困境是人在困难面前的常态,但明知前方无路,却硬要去闯去冲,不知“止损”,往往会陷自己于更糟糕的绝境,最终难以自救。

    一名红木商人来到一个村子,向村民收购红木,出价很高。此时正值冬季,山上的温度已经降到了零下几十摄氏度,上山伐木十分危险,因此许多村民都放弃了。

    有父子三人决定冒一次险,因为商人出的价格实在是太诱人了。他们不顾天正下雪,毅然上了山,准备伐木。谁知,他们到了山上才发觉,山上下起了暴风雪,气温骤降,年事已高的父亲立刻被严重冻伤,无法行走了。他倒在冰冷的雪地上,明白自己无论如何也下不了山了,便果断地对两个儿子说:“别伐木了,你们快离开这儿,我不行了,你们把我的大衣脱下来穿上,设法下山。”

    两个儿子不肯丢下父亲,更不愿从父亲身上脱下大衣,坚持要背父亲走。

    父亲不断斥责他们的这种行为,却无法阻止他们。可是,他们背着父亲只走了一小段路,就迷失了方向,父亲也冻得昏过去了。

    儿子们泪流满面,一声声喊着“父亲”。大儿子脱下自己身上的大衣盖在父亲身上,试图把父亲救过来。过了许久,父亲已经没有一丝气息,大儿子也被冻伤了。他对弟弟说:“看来我要在这里陪父亲了。小弟,你把我和父亲的大衣全脱下来穿上,设法走下山去,家里还有母亲、奶奶在等着我们。”

    弟弟悲痛万分,他摸摸父亲,再看看哥哥,父亲的身体已经僵硬,哥哥的身体还有一丝余温。他脱下自己的大衣,盖在哥哥的身上,企图救活哥哥。

    第二天,暴风雪过去了,父子三人倒在一起:父亲盖着大儿子的大衣,大儿子盖着小儿子的大衣,而小儿子只穿着一件薄薄的棉衣。

    后来,村民们把他们抬下山,边走边暗叹可惜。他们说:“应该有两个人可以活下来,但他们错过了。”

    的确,如果两个儿子穿上父亲的大衣和棉衣,赶快下山,是可以回到家的,但他们舍不得父亲。

    一年后,他们的母亲也在痛苦中郁郁而终。

    如果当年舍得一个人的生命,就可以保住三个人的生命,但他们在爱的面前,却丧失了必要的理智。放弃,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无论放弃什么,大至理想,小至零碎的东西,放弃时往往都很难割舍。因为放弃便意味着永远不再拥有。但是,不想放弃、想拥有一切,一定要看环境条件和自身状况是否允许自己这样做。

    放弃,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无奈的选择,但无奈中要理智对待,该放弃时要毫不犹豫地放弃,哪怕放弃的是金山银山。

    生活给我们每个人的都是一处丰富的宝库,因此,我们必须学会适时放弃,给自己重新选择的机会,选择适合自己拥有的,否则,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无限沉重的负累。

    苦苦地挽留白天的人是不存在的,久久地感伤怒放的鲜花会凋零的人也是不存在的,因为白天黑夜、怒放的鲜花会凋零都是自然界无法抗拒的现象。既然知道白天终会被黑夜替代,怒放的鲜花总会有凋零的一天,人也应该懂得,放弃正是拥有的再次开始。

    什么都舍不得放弃的人,实际上是不明智的人。放弃表面上看是“失去”,但实际上由此获得的比失去的会更多。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人生谋略,也是再次选择拥有的一种智慧。

    放下是一种快乐

    莎士比亚曾说:“倘若没有理智,感情就会把我们弄得精疲力竭。为了制止感情的泛滥,我们要学会理性对待。”

    追求是人的一种进取的本能,人无论是追求事业、追求财富,还是追求地位等诸多方面,都是正常的。但任何事,切忌走极端,一旦发现不能实现,放下、放手、放弃就是明智的选择。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有一位漂亮的公主。国王非常疼爱小公主,把她视如掌上明珠,从不舍得训斥半句。凡是公主想要的东西,无论多么稀罕,国王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弄来。

    在国王的呵护下,公主渐渐地长大了,她懂得了许多,尤其爱美。一个雨后初晴的下午,公主带着婢女在宫中的花园游玩。只见树枝上的花朵经过雨水的润泽,越发迷人;院中茂盛的树木,翠绿欲滴。忽然,公主的目光被荷花池中的奇观吸引住了。原来池水热气经过蒸发,正冒出一颗颗状如珍珠的水泡,浑圆晶莹,闪耀夺目。公主完全被这美丽的景致迷住了,她突发奇想:“如果把这些水泡串成花环,戴在头上,一定美丽极了!”

    打定主意后,公主便叫婢女把水泡捞上来,但是婢女的手一触及水泡,水泡便破了。折腾了半天,公主在池边等得愤愤不悦,婢女在池里捞得心急如焚。公主终于气愤难忍,一怒之下,跑回宫中,把国王拉到池边,对着一池闪闪发光的水泡说:

    “父王!你一向是最疼爱我的,我要什么东西,你都依着我。女儿想要把池里的水泡串成花环,作为发饰,你说好不好?”

    “傻孩子!水泡虽然好看,终究是不实的东西,怎么可能做成花环呢?父王另外给你找珍珠、水晶,一定比水泡还要美丽!”国王对女儿说。

    “不要!不要!我只要水泡花环,我不要什么珍珠、水晶。如果你不给我,我就不活了!”公主撒娇地哭闹着。

    束手无策的国王只好把朝中的大臣们召集来,忧心忡忡地说道:“各位大臣!你们号称是本国的奇工巧匠,你们之中如果有人能够将池中的水泡捞起,为公主编织成花环,我便重重奖赏他。”

    “报告陛下!水泡刹那生来,触摸即破,怎么能够拿来做花环呢?”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哼!这么简单的事,你们都无法办到!我平日是怎么对待你们的?如果无法满足我女儿的心愿,你们统统提头来见!”国王怒喝道。

    “国王请息怒,我有办法替公主做成花环。只是老臣我老眼昏花,实在分不清楚水池中的水泡哪一颗比较均匀圆满,能否请公主下到池中亲自挑选,交给我来编串?”一位须发斑白的大臣神情笃定地说。

    公主听了,兴高采烈地拿起瓢子,跳进水池,认真地选择自己中意的水泡。但本来光彩闪烁的水泡,经公主轻轻一摸,霎时破灭,化为泡影。捞了半天,公主一颗水泡也捞不起来。公主终于明白了水泡捞不起来的事实,于是把捞水泡的事放下了。

    这个故事中的公主似乎有些不通情理,但其实也是生活中一些人的缩影。有些人对待明明不可能做到的事,却偏不放弃或不“放下”,直到耗尽精力、财力,有时还要搭上生命,才最后清醒过来,这样的人实在可悲要叹。

    人生有无数的岔路口,无论愿不愿意,人都要走到岔路口去面临诸多选择。有选择就有放弃,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要我们迎难而上、努力拼搏才能取得最后成功的。但如果目标不对,一味地坚持,只能走上相反的道路。

    有人说:我勤奋,我努力,我再笨,经过二十年、三十年,钻研一件事还不能成功吗!是的,有可能成功,但也有可能不成功,因为如果这条路不适合你,没有很多成功的条件,那么,即便是二十年、三十年,也只会是你人生经历中一次次失败的过程。

    学会放弃、放下,是一种对自我态度的重新审视,是对人生目标的再次确立。学会放弃、放下,不是不求进取,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对不能实现的目标,放弃、放下是最明智的一种选择,有的东西在你想要得到又得不到时,一味地追求只会给自己带来压力、痛苦和焦虑。这时,放弃、放下、放手,就是一种智慧。

    适时放弃的智慧

    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被称为“酸葡萄定律”。这个定律说明,本想拥有却无法拥有时,不如干脆放弃。

    适时放弃有时是一种谋略。虽然放弃已有的东西会让人难受,但永远抓在手中,如果不能用,就会成为“鸡肋”,弃之可惜,甚至会被其所累。

    有这样一则寓言:

    从前,有位樵夫上山砍柴,不经意地看见一只从未见过的动物。于是,他上前问道:“你是谁?”

    那动物说:“我叫‘聪明’。”

    樵夫心想:“家里人总说我有些笨,缺少‘聪明’,干脆把它捉回去算了!”

    樵夫正想着,“聪明”突然说:“你现在想捉我,是吗?”

    樵夫吓了一跳:“我心里想的事它都知道!它真的‘聪明’啊!那么,我不妨装出一副不在意的模样,趁它不注意时捉住它。”

    结果,“聪明”又对他说:“你现在又想假装成不在意的模样来骗我,等我不注意时把我捉住带回去,是吗?”

    樵夫的心事总被“聪明”看穿,很生气,心想为什么它总能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呢?

    谁知,这种想法马上又被“聪明”知道了。它又开口道:“你在为没有捉住我而生气吧!”

    于是,樵夫开始从内心检讨:“我心中所想的事好像全反映在镜子里一般,完全被它看穿。我应该把它放弃,专心砍柴。它聪不聪明本来与我无关,理它干吗呢?”

    樵夫想到这里,没有搭话,而是挥起斧头,继续专心地砍起柴来。一不小心,斧头掉下来,却意外地压在“聪明”的身上,“聪明”立刻被樵夫捉住了。

    适时放弃是一种智慧,它会让人更加清醒地审视自身内在的潜力和外界的因素,会让人本来充满纠结的身心得到调整。英国诗人弥尔顿说:“心,是你活动的天地,你可以把它从天堂变成地狱,也可以把它从地狱变成天堂。”

    任何事情,首先靠自己,其次才是借力,想靠他人一举成功或弥补自己的欠缺是一种“懒人懒办法”,往往靠不住,有时还会迷失自我。每个人能力有大有小,聪不聪明,智不智慧,不是成不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生活中懂得适时放弃,不仅能拨云见日,更能因为新的选择而使自己走上一条光明之路。

    有时候,生活真的如“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栽柳柳成荫”那样,太在意了的事物,这件事物反而不属于你;太想干成什么事,事情反而干不成。这种情况下,关注应该关注的事,不去想自己控制不了的事,适时放弃就可以了。

    机遇与风险并存

    世上的机遇均与风险并存。如果怕行船有危险,就会永远看不到大海的真实面目;如果怕刺扎手,就永远不会拥抱玫瑰。成事要有机遇,机遇往往使人事半功倍;但机遇蕴有风险,挑战风险才能收获成果。

    机遇与奋斗,谁更重要?应该是同等重要。没有奋斗,机遇来了也把握不住;反之,碰不上机遇,有时苦苦奋斗也不见得能够成功。而好的机遇,可以让人节约多年的奋斗时间。

    有一位登山队员去登珠穆朗玛峰。经过奋力拼搏,攀爬到7800米的高度时,他感到体力不支,于是断然决定停了下来。当他下山后,讲起这段经历时,朋友们都替他惋惜:“你稍作歇息,也许就能顺利登到顶呢?”

    这位登山队员却从容地说:“不,我最清楚自己了。7800米的海拔是我登山能力的极限,再往上,我会搭上性命,所以即便没登上山顶,如今我也一点儿不感到遗憾。”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在抓住机遇的过程中,放弃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并不丢人。因为机遇与风险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没有能力成功或借势不成功时,再遇风险会让自己陷入更加失败的窘境,因此,即使是有机遇,但当你驾驭不了机遇中的风险时,做出放弃的选择是正确的。

    一个理智的人,在不断前行时,尽管看重机遇,但当遇到机遇时,在抓住不松手时,也要考虑自己能否担当得起,是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要分析机遇中的风险对自己的影响。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贵人”,每个人都是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抓住机遇、借力成功是每个人都会做的,但权衡风险,评估自己能力,也是需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人不能因为玫瑰有刺就不去摘,只是摘玫瑰时要尽量不让刺扎着自己;人不能因为怕大海上的波涛就不行船,只要熟悉海上行船常识,不在大风大浪中掌不住舵就可以了。

    正确地认识机遇与风险,正确地认识自我,不盲目、不自卑、不自大,人就能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懂得及时抽身

    一个明智的人,既要懂得适时选择,又要知道该舍弃的时候就舍弃,做出另一种有意义的选择,来摆脱生活中的困境、窘境。

    古代荆地有猎鹿脐的风俗。鹿被猎人追得急了,就会把身上的脐挤出来,扔到地上。

    猎人猎到鹿脐,也就不再追了。鹿因此得到机会脱离了危险,而猎人也得到了猎物。

    鹿以这种丢弃鹿脐及时抽身、保住性命的做法,是其生存的一项本能本领。

    动物在遇到生命危险时尚且能做出“保命”行为,人也一样。当遇到困境、窘境时,及时抽身、保全自己十分重要。

    生活中,人时常要面对各种选择。在选择的同时,也就意味着要舍弃。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是极其需要勇气的,因为习惯了一种做法,逼迫自己必须放弃在心理承受上是很难的。

    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情景:你走在路上,眼看就要到达目的地了,这时前方突然出现一块警示牌,上书四个大字:“此路不通!”这时你会怎么做?

    有些人选择仍走这条路过去,大有“不撞南墙不回头”之势。结果可想而知,是在碰了“钉子”后灰溜溜地调转头返回。这种人常常因自身性格“一根筋”多次碰壁,既消耗了时间和体能,又做了许多“无用功”。

    有些人选择驻足观望,看看别人是怎样做的。这种人常常因性格优柔寡断而丧失机会。

    还有一些人,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调转头,去寻找另外一条路。也许会再次碰壁,但他们仍会不断地尝试,直到找到一条可以到达目的地的路。这种人是真正的勇者与智者,他们懂得变通,懂得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往往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

    “此路不通”就换条路,“这个方法不行”就换个方法,在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及早抽身,应该成为每个人的生活理念。很多人不愿意放弃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习惯了“就这样吧”“这些东西给我带来过快乐”“这些东西令我有成就感”或“这些东西令我有自豪感产生”。但实际上,这些“东西”已经禁锢了你的生活,禁锢了你的事业,对你的双脚设了限制,你再前行会觉得“磕磕绊绊”。所以你必须甩掉它们,重新寻找另外的让你顺畅前行的目标。人不能总握着手心里原有的一把沙,换一把沙,也许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

    放弃有时候是为自己打开了另一条通途的大门。忘记过去,并不代表你的历史结束,也许就会是新的生活、新生命的开始。

    过去了的要尽量“忘记”,现在的要及时“把握”。“把握”原则最通用的最核心的部分是:灵活变通,即“此路不通”换条路,“这个方法不行”换个方法,学会及时抽身。

    不要在“死胡同”内“转圈”

    在南美洲有一种飞草,这是一种非常奇异的小草,别看它非常小,却有着一种非凡的本领。每当到了天气干旱的季节,飞草就会把自己的根从土里“拔”出来,卷成一个小球,在天空中随风飘荡,飘到湿润的地方就停下来,重新扎根生长。

    有一棵大飞草和一棵小飞草同时生活在一个地方。有一年夏天,这里一连三个多月没有下一滴雨水,火球似的太阳烤得大地裂开了很多口子。许多花草树木都干死了,只有一些稍微耐旱的树木勉强活了下来。

    一天,小飞草对大飞草说:“姐姐,我们俩赶快离开这里吧,这里太热了,又没有水,我实在受不了了。”大飞草摇晃着干巴巴的身子,说:“我们飞草就这么软弱吗?我们一定要在这里坚持下去。你看人家仙人掌从来不离开沙漠,沙漠比这里不知要干热多少倍呢。”

    小飞草说:“仙人掌没有飞和走的本领,怎么能离开那里呢?它们为了活下去,只好把根拼命地往地下钻,一直钻到很深的地方,靠吸地下水生活。但是,我们没有那个本事,可是我们会飞呀。姐姐,我们还是赶快离开这里吧,不要在这里傻乎乎地等死了。”

    大飞草生气了:“这么一点苦你就受不了了,就想逃避艰苦的环境!”小飞草听了姐姐的话,就对大飞草说:“那好吧,既然你不离开这里,那我要自己走了。”说着,小飞草从土里“拔”出根来,身子一卷,随着风晃晃悠悠地飞上了天空。

    小飞草飞呀飞,在一条溪流旁,它伸展开身体,露出根,扎进了土壤。小飞草吸到了足够的水分,不久后,黄绿色的身体重新变成了葱绿色。

    而大飞草呢,一直在老地方忍受着干旱的折磨,最后终于被干旱夺去了生命。

    如果在某一天,你走进一条“死胡同”,就应该赶快放弃前进,及时回头,这样才可以找到出路。

    有个年轻人失恋后痛苦万分,他一时想不开吃了一瓶安眠药。幸亏医院抢救及时,保住了他的生命。

    但是这个人不但没有感激救他的人,反而满腹怨恨:“为什么不让我死?我死了就不会承受失恋之苦了!”他依旧十分痛苦,并且十分憎恨离开他的女友。

    与年轻人住在同一间病房里的病友是一个老人,他的老伴刚刚因癌症过世,如今他也患上了癌症。

    老人问年轻人:“你为什么吃安眠药?”

    “为了解除所有的痛苦!”

    “难道仅仅为了短暂的爱情,就要选择死吗?”老人问他。

    “可是她带走了我的全部……人生和希望!”

    老人一听,笑了,“年轻人,既然爱情是你的全部,那么生命呢?你的生命仅仅是爱情的牺牲品?你的人生呢?你的人生仅仅是为了一个不喜欢你的女孩吗?”

    “可是我……我是那么喜欢她,她却背叛了我!”

    “这不应该是一种背叛,而是她没有做出和你相同的选择。既然她不喜欢你,为什么你还要强求呢?爱不是一种憎恨,而是一种延续……或许我解释得过于复杂了,你之所以会感到痛苦,是因为你的那种爱还没有转化!”

    “但是因爱生恨是许多人都经历的啊!”

    老人笑着说:“时间久了,这种恨也会化成乌有。爱与恨之间,爱是有压倒优势的,而且她是你的初恋,给你带来了人生最深刻、最美好的一段记忆,你为什么还要恨呢?”

    年轻人想了想,似乎悟出一点道理。

    “可是你不也像我一样,因为爱情得了绝症,这不也是一种自杀吗?”年轻人反问道。

    “在她死之前,我就已经得了癌症!如果不是她,或许我早就死了!”老人说道。

    年轻人怔住了。

    老人接着说:“一个人到了无所顾忌的年龄,回忆就是生活下去的希望!现在我还能够坐在这里跟你谈话,我要感谢我的老伴,是她让我坚强起来!”

    几周之后,老人死了,年轻人却获得了重生。他积极投身到新的“爱”的建设中,他不但不再恨他的女友,相反开始默默祝福她,希望她拥有美好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

    既然两人已经分手,就不要在情感的“死胡同”中转来转去了,选择从头再来、重新开始爱的旅途才是正确的选择。

    思路决定出路。任何成功都源于人的思路,任何失败也都源于人的思路。

    思路对,人生就会柳暗花明;思路不对,人生就会老是在“死胡同”里打转。

    放弃不是失去

    懂得放弃的人,会用乐观、豁达的心态去看待没有得到的东西;而不懂得放弃的人,只会焦头烂额地盲目地乱冲乱撞去追求,最后不仅未能达到目标,而且总因陷于“得失”之中而苦恼不断。

    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

    一天,狼发现山脚下有个洞,各种动物由此通过。狼非常高兴,心想,守住洞口就可以捕获到猎物。于是,它堵上洞的另一端,单等动物们来送死。

    第一天,来了一只羊,狼追上前去,羊找到一个可以逃生的小偏洞仓皇而逃。

    第二天,来了一只兔子,狼奋力追捕,结果,兔子从洞侧面一个更小一点的洞里逃走了。

    气急败坏的狼找寻了洞中大大小小的偏洞并全都堵上,心想,这下万无一失了。

    第三天,来了一只老虎,狼在山洞里窜来窜去,由于没有出口,无法逃脱,最终,这只狼被老虎吃掉了。

    生活中,许多人在为人处世时容易走向极端,比如:不吃一点亏,遇到有利可图之事就“削尖了脑袋”往里钻,拼命占“便宜”。但有“贪”必有“失”,就像寓言中的那只狼,总想吃掉所有进洞的动物,谁知自己最后逃无可逃,被老虎吃掉。

    在一处旷野上,一群狼突然向一群鹿冲去,引起鹿群的恐慌,鹿群纷纷逃窜。这时,狼群中一条凶猛的狼冲到鹿群中,抓伤一头鹿的腿,随后将这头鹿放回归队了。

    此后,狼群耐心地等待机会,它们定期更换角色,由不同的狼去攻击那头受伤的鹿,那头可怜的鹿旧伤未愈又添新伤。最后,当那头鹿极为虚弱,再也不会对狼构成严重威胁时,狼群开始全体出击并最终捕获那头受伤的鹿。

    实际上,此时的狼也已经饥肠辘辘。有人问,为什么狼群不直接进攻那头鹿呢?因为像鹿这类体型较大的动物,如果踢得准,一蹄子就能把比它小得多的狼踢倒在地,非死即伤。狼群对鹿的攻击适时放弃眼前的小利,为的是谋求更长远的胜利。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了一件事情的成功,努力了很久,期待了很久,也奋斗了很久,却仍是一无所获。到了那个时候,人应当问一下自己,是否还要继续下去?继续下去有没有什么用?如果继续下去,仍是一无所获,那么,还有必要继续吗?这个时候,是应该选择适时放弃还是选择继续前行?

    上文的两个故事,一个是不懂得放弃,导致自己无逃生之路;一个是懂得放弃,结果顺利地得到了猎物。

    放弃在开始时是痛苦的,甚至是无奈的选择。但是,若干时日后,回首那段往事时,你会为当时正确地选择放弃感到自豪。因为,放弃并不等于失去!

    “急流勇退”也是一种智慧

    生活中,进和退是一个问题的两面,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进有退的。

    如果说“逆水行舟”是一种“进”的艺术,那么“急流勇退”就是一种“退”的智慧。有些人因“退”得及时,故常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个人对自己的事业前景应有着清醒的认识,该放弃的时候要敢于放弃,该执着的时候要坚持执着,这样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有人说人生是复杂的,但透过复杂的表面,我们看到的其实是简单得只有“取得”和“放弃”的两个层面。人在“取得”时容易欣喜若狂、得意张扬;而在“放弃”时往往千般不愿,万般不想,需要巨大勇气。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它们本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但人们常常陷入要舍鱼而取熊掌还是舍熊掌而取鱼的困惑之中。其实,如果我们懂得果断放弃,这种困惑是不难消除的。

    漫长的人生,其实是充满选择的人生,充满放弃的人生,选择什么和放弃什么同等重要,选择和放弃都需要勇气。因为选择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事业有更大的发展;放弃也不是失败,而是寻找成功的最佳契机。很多时候,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的得到;没有放弃,便不会有日后的收获。任何获得都要付出,什么都想要的人往往会顾此失彼,什么都得不到;而选择失当,也会坐失良机,变利为害,或是走上放弃之路,或是走上困境之途;如若必须放弃,又不愿放弃,更会走进“死胡同”,失去对美好生活及事业的向往和追求。

    当一只狐狸被猎人用套子套住了一只爪子,它会毫不迟疑地咬断那只爪子,然后逃命。当生活强迫我们必须付出惨痛的代价时,主动放弃局部利益,保全整体利益是最明智的选择。俗话说:“两害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趋利避害,正是放弃的本质。

    人的一生,需要放弃的东西很多,几十年的人生旅途,会有阳光鲜花,也会有风霜雨雪;有所得,也会有所失。只有我们学会了放弃,人生才会笑比哭多,生活才会轻松多于沉重。

    适时“出手”,及时“收手”

    很多人往往喜欢“出手”,而不愿“收手”。尽管有时“出手”并不能得到什么,然而越是得不到,他们越是一再“出手”。而“收手”就难了,因为“收手”在人们的心里等同于“放弃”。其实,“收手”既是一种放弃,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选择。

    人生的路上,该“出手”时要“出手”,该“收手”时要“收手”。

    有个人炒股,看着人家买的股票直往高处走,自己的几只股票却被套牢,心里十分懊丧。想当初刚买下时也是一路上涨,本打算到一个价位就出货,看看势头那么好,就又捂了几天,谁想后面就开始跌,随即,就跌回了买时的价格。想到原本是可以赚到一笔的,此时“出手”实在不甘,于是再等等,就这样“套”了下去。他不停地按股市专家的教导在低位补货,直至资金全部用尽,仍被深深“套牢”。

    这个人有时也想将手中的股票抛出去,但总觉得亏损太多,心有不甘,只好每每望“股”兴叹。其实,这人如果适时放弃手中的股票,在别的股票上重新投资,以盈补亏,未必不是一个补救的办法,何必要一直死守着这几只股票呢?特别是,眼看着大势已去,如果能及时回头,像他当初买股票时,该“出手”时就“出手”一样,该“收手”时就“收手”,也许早就赚回来了,或者亏损得少一些。

    不止炒股,生活也是如此。

    把钱投出去是投资,停止投资也是一种投资,而且是更高层次的投资。

    承认失败,及时“收手”,才可以再展开新一轮的“进攻”。

    当年的福特车,那黑色宽大的T型福特车曾是那么风光,占据了几乎全部的美国市场,但在几年的供不应求之后却不可避免地走了下坡路。

    这是为什么?原来,由于福特公司没有及时更新换代,开发新产品,以致将市场拱手让给了打进美国市场的通用的新车型;而通用最终也因同样的错误将市场让给了节能的日本小型车。这成了管理学上的经典案例。可见,在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应懂得适时“出手”,及时“收手”。

    众所周知,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越王勾践在经历了亡国之痛后,及时“收手”,放下身段,亲自到吴国侍奉吴王夫差,同时暗中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终于在十年后打败吴国。

    很多人认为“收手”就是承认自己无能、失败,这是错误的观点。如同“出手”一样,“收手”也是思想行动的一种选择。“为什么收手”“何时收手”“收回一半继续出手”还是“全部收手”,这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之,“出手”虽具有豪气冲天之态,“收手”也不是丢人现眼之举。“收手”与“出手”在人生中同等重要,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孰优孰劣没有定论。“出手”是一种智慧,“收手”同样是一种智慧。“出手”出得好,值得称道,“收手”收得漂亮,同样值得赞扬。“出手”不容易,“收手”同样不容易。人要学会适时“出手”,及时“收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