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智慧书2:做一个灵魂有香气的女人-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爱在前,管教在后

    孩子开心时你陪他一起开心,孩子失意时你及时向他敞开温暖的怀抱,爱在前,教在后,你的教诲才可能点点滴滴落到孩子的心里去。

    “这个孩子,真的是没救了。他被网络游戏给彻底毁了……”站在我面前,那位妈妈说起那些过往,怎么也忍不住决堤的泪水,“读小学时,他真的是一个很乖的孩子,那时我们一家在一起,多幸福啊。可自从他迷上了网络游戏,他就完全变成了另一个孩子。成绩直线下降,对家人动不动就发脾气。他爸爸性格软弱,就只能让我来出面当这个恶人,我让他少玩游戏,努力学习,我一开口,他就挥着拳头来了……我脸上这块伤疤就是他给我留下的……”妈妈哭得说不下去,一边的少年却两眼望天,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

    少年14岁,瘦瘦的,比妈妈高出半头了,一直阴着脸,没有半丝笑。

    那对母子是我到那个山区县城中学做报告时遇到的。妈妈听完报告特意拉了儿子来找我寻求帮助。

    “孩子,你听着妈妈这样说,心里怎么想?”我问少年。

    “我打她都是因为她自己有错。”少年满不在乎地回答。

    “如果你在外面遇上别人打你妈妈,你会上前保护她吗?”

    “那也要看人家是因为什么打她,看打她的是谁。”

    “是的,我在他的眼里,连一个外人都不如……”听着儿子冷冰冰的回答,妈妈再次痛哭失声。

    听少年如此说我也不由得顿生凉意。我见过不听话的、叛逆的少年,他们同妈妈对抗,可一旦妈妈遭遇外来的袭击时,他们还是会勇敢地冲上前,保护妈妈。这个14岁的少年,真的把妈妈视若仇敌了。

    妈妈认定是网络游戏害了他。“他有心事,宁愿跟网上的陌生人说也不跟我们说,他每天吃了饭就挂在网上,打打杀杀,他……”妈妈还想再说下去,我轻轻制止了她:“这位妈妈,我可以单独跟您的儿子聊一下吗?这位同学,你愿意敞开心扉跟老师说说心里话吗?”

    我将征求的眼神投向那对母子,他们两个不约而同地回答:“愿意。”

    “我现在特别怀念小学那段时间,那时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多幸福啊。”少年的开场白几乎同妈妈如出一辙,“可我上了初中,爸爸妈妈就将我放在老家,他们在广州那边做生意。妈妈每月回来一次,也只待一天。可您知道,她回来最关心的是什么事么?就是我的学习。她只关注我试卷上的分数,关注我将来能不能考上重点中学。在她回来的那一天里,恨不得把我身上所有的缺点问题都挑出来,让我一下子改掉。我跟她说,妈妈,我长高了三厘米了。您猜她说什么?她说,长再高有什么用,考大学也不靠身高。这就是冷场。老师,您懂冷场吧?我就再也不想跟她说什么了。后来,我看着她就烦,她一说话我就想发脾气。读到初二,我有些科目明显跟不上了,心里很烦,很怕,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可我没有人可以倾诉。妈妈永远一副急匆匆、高高在上的样子。她总说是她在挣钱养着这个家,我就得听从她的……可她爱过我吗?她除了会跟我唠叨还对我做了些什吗?6月25日是我的生日,我是在网上过的,我的网上朋友都给我发了生日祝福,可我没有等到妈妈的生日祝福,她根本不记得……你们大人都说网络多可怕,你们不知道网络上也有温暖,那里现在才是我的家……”少年一口气跟我讲了这么多,直讲得我的心里泛起浓浓的酸涩。

    少年的眼眶儿红了。

    等我回头把少年的一番话说给孩子的妈妈听时,妈妈哭得更厉害:“我一直以为是网络害了他,没想到……我太要强了,面对我的家人,我从来不会示弱,也不会示爱,我总觉得他们是我的亲人,没必要。可我心里在意他们啊……我以后一定注意,只要孩子肯给我机会……”

    我又把妈妈的这一番话传给了少年,少年低下了头,他没说什么,只上前轻轻地抱了抱妈妈。

    那应该是冰冻融化的开始吧。

    半月后,妈妈打来电话:“王老师,谢谢您。我现在已经重新调整了自己的生活重心,我把更多的注意力给了家和孩子。我儿子跟我的关系缓和多了……”

    隔几天,我打开邮箱,少年一封简短的信赫然闯入我的眼帘:“老师,谢谢您。我现在正在努力从虚拟世界里退身出来。妈妈也很不容易,以后,我要帮她努力承担起她肩膀上的担子。”

    这应该是一个我期待的完美结局。尽管这对母子以后的人生路也许并不就因此风调雨顺。

    猫狗喜怜惜,你时不时关注它,逗弄它,它便像个小尾巴一样绕在你左右不肯离开。小孩儿也如此,有着猫狗一样的天性,他们更喜怜惜。面对有思想的孩子,你可以用自己的言行来管教他们,这也是为人父母的责任,但在此之前,一定要先让孩子知道你是爱他的。那样的爱不需要轰轰烈烈,也不需要深刻地掩藏,一餐一饮,一蔬一饭,孩子开心时你陪他一起开心,孩子失意时你及时向他敞开温暖的怀抱,爱在前,教在后,你的教诲才可能点点滴滴落到孩子的心里去。不然,那些苦心教诲只能变成孩子反击你的理由,让他的心离你越来越远。

    孩子的心,伤不起

    成人对孩子,一份不经意的伤害,有时你付出一生的代价可能都修补不起。孩子的心,伤不起。

    男孩11岁,读小学五年级。

    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一道孩子写过很多次的题目,他还是不会写。央求妈妈坐下来帮他。妈妈果真放下手头的活儿,坐在他的书桌旁边。

    妈妈开始教他写,如何审题,如何开头,如何围绕中心来组织材料。妈妈说得口干舌燥,孩子还是待着不动。没办法,妈妈只好先给他开一个头。这下,孩子开始动笔了,妈妈说一句,他写一句,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肯动脑筋去想。孩子的心思,分明不在那里。

    妈妈终于火了:“这作文到底是你写还是我写?”

    孩子的火气更大,“腾”一下从桌子前站起来,双目圆睁,不说一句话,只气咻咻地瞪着妈妈。那天的作文就那样搁浅。

    第二天早起,孩子照常去学校上学,妈妈同往常一样给孩子收拾房间。孩子书桌上,那张打满大红叉的纸张一下子就把妈妈的眼睛灼伤。那是一张写满了妈妈名字的纸,每一个名字下面都画着一个粗重的大红叉号。那些粗重的红叉号,如血淋淋的匕首,直刺妈妈的心脏。多大的仇恨,要孩子用那样的方式来宣判妈妈的死刑?

    妈妈在痛苦中煎熬等待,等孩子放学回来。她原本想跟孩子好好谈一谈的,她想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她早出晚归,辛苦上班挣钱养家,她那么爱他疼他。可就因为写作文那么一件小小的事,他竟然对她发出如此的诅咒。

    母子的交谈并没有出现妈妈渴望出现的结果,孩子闭口不说。

    “你告诉我,到底是为什么?”妈妈指着那张写满了她的名字又画满了红叉号的纸,尽力把自己的火气压下去。

    “我为什么要告诉你?”男孩昂首侧目。

    “因为我想知道原因。”

    “我凭什么要告诉你?”

    “因为我是你妈妈,你却用这样的方式来诅咒你的妈妈。你告诉我,为什么?”妈妈的火气再也压不住,声音提高了很多个分贝。

    “你自己知道!”

    那天的谈话,以妈妈的眼泪和孩子一脸的不服而告终。谈话进行不下去,那一份母子亲情也迷失了方向。

    镜头再一转,是在某心理咨询师的办公室里。

    妈妈泪流满面,在向心理咨询师倾诉:“……我恨他,我恨……是他让我的今天变成这个样子……这些年,我过的什么日子,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在人前强装笑颜,伪装坚强,我的泪水都在我自己的心里。他打我……每次喝完酒回来就往死里打……”随着心理咨询师的引导,妈妈的倾诉最后变成了血泪控诉。那真的是一个弱女子的血泪史。她遇上了一位爱醉酒施暴的男人,她跟那个男人过了数年提心吊胆的日子,生下孩子,孩子又陪着她一起过那些让人恐惧的岁月。好在,他们最后离了。她带着孩子远远地离开那个曾经让他伤心绝望的家。可她却无法忘却曾经的伤痛,因为孩子的存在。孩子还要在爸爸妈妈之间来回穿梭,那份争吵与伤害也便还在持续。

    她时时在孩子面前提醒,不要像他那个混账父亲。有时是笑着说,有时是哭着骂。孩子的爸爸也在提醒,那个无情无义离他而去的坏女人不是什么好东西。孩子从来不说什么,直到那天的纸条出现。妈妈觉得一下子失去了活着的意义。她盼着孩子长大,长大的孩子却是前夫的翻版。

    “你真的恨你妈妈吗?”

    “也不是。我知道妈妈受了很多苦。”

    “那你为什么要那样咒妈妈?”

    “不知道,一下子忍不住就爆发了,尤其看到妈妈冲我发脾气的时候,我的火气比她还大。”

    “那你最想对妈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我想说,你们别再在我面前吵来吵去,我真不想看到这样子,你们吵的时候,我特别伤心……”那是孩子那天第一次在镜头前低下头。打了马赛克的脸部,看不清他的眼神,却能看到滑落到孩子嘴角的泪。

    这是我某天打开电视时看到的一档访谈节目,节目的最后,如很多类似的节目那样,心理咨询师帮助、调解,当事人现场拥抱言和。妈妈说以后一定要注意不乱在孩子面前发脾气,儿子腼腆地低头笑着答应了妈妈的一切请求。一切皆大欢喜。

    这对母子的生活,会不会顺着这个平静的轨道一直幸福地持续下去?笼罩在孩子心头近十年的阴影,会不会在一朝一夕间轻轻挥去?都是一个谜。

    修补伤害,莫如避开伤害。我小时候的记忆中,父母似乎从来不曾吵过架,我便以为他们是天下少有的恩爱夫妻。长大了,问及母亲,母亲笑说,天下哪有不吵的夫妻,只是从来不让你们知道,你们进家门,我们吵得再凶也得叫停,这是家里的规矩。她的心目中,家永远是最温暖祥和的地方。我记住了这句话,成家生子,因偶尔的摩擦跟孩子的爸爸争吵发脾气,也尽力避开孩子。

    婚姻的围城里,一对俗世的男女搭伙过日子,难免会遇到鸡零狗碎的烦心事,难免勺子碰锅沿儿有时甚至吵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吵归吵,闹归闹,当有一双稚嫩的眼睛在一边恐惧又无助地注视时,请把那扇愤怒的门轻轻关上,千万莫让夫妻间的战火伤到无辜的孩子。成人对孩子,一份不经意的伤害,有时你付出一生的代价可能都修补不起。

    孩子的心,伤不起。

    跟谁也不比,每一个都独一无二

    每一个孩子,在这个世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缺点,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优点,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作为独立个体的他们,首先要得到的应该是我们成人的尊重。

    女孩的爸爸妈妈都是商界强人,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他们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继承他们的优点,在各方面都能出人头地。可女孩的表现却平平,让他们大失所望。为了提高女儿的成绩,那对父母可谓煞费苦心,手把手地辅导还不够,给她每科都报了辅导班。对于父母给她做的那些安排,女孩慢慢有了排斥心理。她每个周末忙忙碌碌奔波在各个辅导班之间,可效果依旧不明显。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得让孩子从思想上引起重视。爸爸妈妈私下里一商量,想起一个好主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孩子的身边树立起一个好的榜样来,她前行的劲头自然就足了。机会刚刚好,有个乡下亲戚的孩子刚好与那女孩在一所中学读书,读的还是一个年级。那孩子家里很穷却很懂事,学习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让那孩子搬到家里来,可以随时帮助激励自家女儿,也能帮那个孩子解决一些生活困难,多好的事啊。夫妻一商量,那女孩就搬到家里来了,跟家里的女儿同吃同住,像姐妹一样。乡下亲戚对他们这种举动可谓感激涕零。

    可那样的举动似乎并没有给两个女孩带来快乐。对家里突然降临的不速之客,城里女孩尤其不适应,她无法理解父母的做法。乡下女孩在那里也生活得谨小慎微,每天要看城里女孩的脸色行事。认认真真地帮她复习功课,认认真真地将自己做好的笔记给城里女孩看。一个月之后,学校一次小考,城里女孩的成绩还真有了很大提高。爸爸妈妈高兴了,带着两个孩子到商场,一人一身名牌运动服,又回头叮嘱自家女儿:“以后好好跟着你表妹学,你看看人家年纪比你小,成绩却比你好这么多,你跟她还有很大差距呢。”

    孩子点头应着,脸色却慢慢沉下来。

    从小到大,她是家里的太阳、公主,何曾有谁来分享父母的爱。可自从那个土里土气的乡下表妹来家里,家里的气氛就完全变了。爸爸妈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看看你妹妹……不可否认,乡下表妹在学习方面是比她强很多。为了重新赢得爸爸妈妈的赏识,城里女孩也在私下里悄悄努力了。不然,那十几分的进步不会来得这么快。第二次考试,城里女孩又进步了几分,可那份进步已经没有先前那么明显,第三次考试,没进步,倒后退了。后退了,爸爸妈妈的数落自然也就跟着来了:为了你,我们花这么大的代价,等于是在供两个学生读书,你能不能给我们争点气?话说到这份儿上,两个女孩都红着眼圈儿低下了头。

    怨恨,自卑,可能就是在那个时候在两个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的。

    爸爸妈妈真的不再爱我了,他们眼里只有那个成绩好的表妹,不再有我。城里女孩这么想。

    姑姑姑父让我来帮表姐提高成绩,我吃他们的用他们的却没有达到他们想要的效果,一定是我做得太差了。乡下女孩这么想。

    想来想去,原本关系就不怎么好的女孩又开始互相怨恨。城里女孩埋怨乡下女孩抢了她的爱,乡下女孩觉得城里女孩有点仗势欺人。那个年龄的孩子,本就容易钻牛角尖,再加上大人没有及时发现那些思想苗头,没能及时教育引导,悲剧就那么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城里女孩为报复爸爸妈妈的偏心,某天放学后,在自己屋里将手腕割了。好在,发现及时,孩子被及时送到医院,没什么生命危险。那个乡下女孩却再也不愿意在那里住下去了,她觉得那一切的发生都是因为自己的出现。

    两个孩子重新回到学校,性情都大变。这一次,成绩一落千丈的不仅仅是那个城里女孩子,还有那个乡下女孩。她不愿意再在学校里待下去,初中没读完就辍学回家了。

    这样的结果,是两家家长都不曾预料到的。

    你看看人家……孩子写作业不专心了,找一个写作业认真的孩子给他做榜样。

    你看看人家……孩子考试不好,找班上成绩最好的孩子刺激他一下。

    “你看看人家……”多少父母挂在嘴边的教子口头禅,张嘴就来。可你想过这句话的杀伤力吗?

    那天跟我家的淼淼一起聊天,问她最讨厌爸爸妈妈说的话是什么,这一句竟然被她排在首位。可见孩子们对大人们之间的这种对比有多烦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榜样利用不好,有时候却会带来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发生在那个家庭里的故事就很有警示意义。

    教育孩子时,我们可以让他们以优秀者、以强者为榜样,却万不可做糊涂爸妈,一开口就是“你看看人家”。可以教孩子博采众长,却不拿他们跟任何一个比。跟谁也不比,因为每一个孩子,在这个世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缺点,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优点,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作为独立个体的他们,首先要得到的应该是我们成人的尊重。

    走,老妈陪你追星去

    做家长的要把握好两个度——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你才能理解,才能尊重;站在家长的高度,你才能教育,才能引导。教育过程中,二者缺一不可。

    那天下午放学回家,拉拉很纠结地来找妈妈:“妈,明天我们就要数学竞赛了……”

    “好啊,精心准备考就是啦,我相信我们家拉拉能在这次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妈妈听到那个消息,眼睛放亮。

    “准备得倒是没问题了。只是,明天,我们考试的时间跟周董的演唱会时间冲突了……”

    拉拉是周董的超级粉丝,家中房间里除了满堆满坑的高三复习资料,就是周董的各种唱片与巨幅照片。家里的车载CD,放的全是周董的歌。

    那都没什么,只要不影响她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拉拉妈妈自己就是一位老师,她相信自己对孩子是有足够的耐心与爱心的,在这么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什么样的孩子她都见识过,什么样的棘手问题也都遇到过,可当她听完拉拉平静的诉说与要求之后,她还是一下子炸了:“什么?你说要放弃明天的数学竞赛去看周杰伦的演唱会?你脑子没出什么问题吧。还是我的耳朵出了问题?”

    她一急,就把跟拉拉的约定给忘记了,直呼了周杰伦的大名。周董这个称呼,是拉拉教她叫的,以示对她的偶像的尊重。至于周杰伦为何就成了周董,她倒没去细想过。现在拉拉要放弃那么重要的数学竞赛,去看周杰伦的演唱会,那样的追星热度已经不是一般的狂热了。

    “妈,我的脑子没进水,你的耳朵也没有任何问题。你听我给你解释啊,你想,周董来通城开音乐会,也许是百年不遇的吧,作为他的铁杆粉丝,如果我错过了这次机会,也许会终生遗憾吧。你总不能让你的女儿带着一种终生的遗憾走上考场吧,再说了,就那种情况下,我去参加考试又能考出什么成绩呢?人在考场心在周董。这样子做的最终结果就是,我试也没考好,偶像也没见着。你和我的理想就双双落空了。如此权衡利弊,倒不如舍鱼而得熊掌也。让我去参加他的演唱会吧,数学竞赛的机会以后多的是呢。等我安安心心听完他的演唱会,回来我就安安心心地学习。一定把欠下的那场考试在别处给你找回来。你看如何?”

    拉拉自小有一个理想,长大了当一名思维敏捷、口才出色的人民法官,妈妈发现,她在这方面的天赋是越来越突显了。自己准备了一肚子大道理,还没来得及给拉拉讲,就被她一番和言细语的劝解给消融掉了。拉拉妈妈竟然也陪着拉拉“疯”了:“好吧,你让妈妈再考虑一下。”

    那个晚上,对拉拉妈妈而言真是一个痛苦的长夜。那次数学竞赛是难得的一次机会,如果在那次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可以直接给她后面的高考加分。可孩子说的又似乎不无道理。

    她一会儿翻箱倒柜去找那些教育心理书来读,一会儿坐在电脑前点开有关周杰伦的相关资料来看,一会儿又忍着浑身的鸡皮疙瘩戴着耳机听她怎么用力也听不清的周杰伦的歌……天亮,拉拉妈顶着两只黑眼圈儿去敲拉拉的房门:“早起收拾下,我们去看周董的演唱会。学校那边,我想办法帮你请假。”

    “哇哦,老妈?”拉拉高兴地从床上跳起来,“周董的粉丝好像没你这么大的哦。”

    “怎么啦,只兴你们这帮子90后追星,就不许你妈妈与时俱进啦。告诉你吧,我也是个追星族,想当年,我追张瑜、刘晓庆、王心刚,那劲头一点也不比你们差。”

    那天,拉拉妈也彻底跟着那帮子少男少女疯狂了一回。尽管她只能对着台上的大字幕才能听清周杰伦唱的是什么,尽管周杰伦头上那丛火红色的头发在她眼里就是一丛火鸡毛,尽管周杰伦在台上又蹦又跳的样子一次次冲击着她的心脏,她还是跟着那帮年轻的孩子一起疯狂为他鼓掌、为他叫好、为他拼命地挥舞手中的荧光棒。

    “妈,亲爱的老妈,我爱死你了。想不到你追起星来也这样疯狂。”演唱会结束了,拉拉的嗓子都喊叫得嘶哑了,不过,她还是尽自己最大的音量向世界宣布,“从今天以后,我又多了一个偶像,就是我的老妈,为她的年轻,为她的激情飞扬!”

    “好啦,我陪着你来一起实现了你的梦想,你也坐下来,听听妈妈的想法?好不好。”回家,拉拉还沉浸在演唱会中没回过神来。妈妈却拿着一大摞打印好的资料一脸平静了。那一摞资料,是头一夜她从网上各处搜罗到的关于周杰伦的文章。也正是那些文章,让她下定决心陪拉拉一起去追一回“星”。

    “我不反对你追星的,你一直知道。但我更想让你知道,你为什么要崇拜他。是因为他出色的外表、闪耀的星光,还是因为他特立独行的性格、与众不同的歌声?每一个明星,之所以能走上星光闪闪的明星大道,自然有他们的优点与可取之处,也有他们不同寻常的成星之路。在你欣赏他的表演才华时,我更希望你能看到他星光背后那些超乎常人的付出,他的品格、他的精神。对这个周董,我以前也不太了解,昨天晚上找了很多他的资料来看,我也开始深深地佩服他。一个很小就生长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却懂事、孝顺、内心充满阳光、自强自立,硬是在音乐这条路上走出了自己的阳关大道。这些,才更值得你去关注。是不是?如果你能从他身上学到这些,我们今天的追星就值了……”

    那番话,不疾不徐,缓缓入了拉拉的心。她哪有不服的理?

    接下来的日子里,她也信守对妈妈的承诺:排除一切干扰,专心学习备考。

    学习累了的时候,她还会去听听周杰伦的歌。偶尔,妈妈也会陪她听一会儿。

    拉拉妈妈跟我说这段“追星”经历时,拉拉已经是中国政法大学一年级的新生。

    “你太纵容孩子,要我,在那样的节骨眼上我是做不了那样的选择的。”这是我的心里话。

    “不是纵容,是理解。我始终坚持,做家长的要把握好两个度——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你才能理解,才能尊重;站在家长的高度,你才能教育,才能引导。教育过程中,二者缺一不可。”拉拉妈妈一席话,说得我心悦诚服。

    不是所有勇敢都值得喝彩

    每个孩子成长的路上,都要经过一个又一个的人生十字路口,他们没有能力辨清方向,不晓得自己该往哪里迈步时,走在他们前面的父母师长,便该耐心地担起向导的责任。

    这是朋友讲的一个故事:

    周一下午,我才忙完坐下来,桌上的电话就疯狂地响起来。接起,是儿子的班主任打来的:“您是王晨的家长吗?王晨出了点小状况,请您马上到学校来一下。”

    我连问也没敢往下问,忙不迭地应着:“好好,我就去。”就挂了电话。飞奔出去打车。

    王晨今年读高二,16岁了。这个从小就不让人省心的家伙,从小学到高中,没少给我添乱。打碎学校的花盆、往女生书包里塞活物、上课跟老师抢话、不遵守纪律……因为这些事被老师请到学校去,对我而言是家常便饭。这一次,我的心头却莫名地慌乱。他已经“改邪归正”好久了——自进入高中以来,他就一直很安分,说是要“重整河山”,让我静观其变。

    看来,终是绷不住了。可我实在想象不出,一个16岁的男孩子,在那所学校里还能整出什么轰动的事情来。那些小儿科的把戏,难道他还爱玩?

    直等他的班主任老师把那一彩色一黑白的纸张摊开在我面前。我傻了。

    彩色的,是一张照片。照片上的红衣男生,他高高昂起头,双手做喇叭状,向楼上望,或者在喊什么,他的四周是黑压压的小脑袋,楼前空地上是,楼上一层又一层的教室走廊上也是。我的心跳到喉咙口了,那个红衣男生正是王晨。

    “贺老师,您别给我绕弯子了,王晨他到底犯了什么错?他这是在干什么?”

    “干什么?您再看看这个就明白了。”王晨的班主任贺老师,从见着我的那一刻起,他的脸就一直阴沉着。

    黑白的是这张纸:白纸,黑字,一行加粗加重的标题。针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

    《关于高二七班王晨同学的处分通知》

    高二七班王晨同学,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言语、方式不当,在全校师生中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鉴于此,学校给予以下处分……我的眼睛开始发花,那张薄薄的处分通知在我手上抖个不停。他给我惹了多少祸我记不清了,但这样白纸黑字以书面通知的形式摆在我面前的,还是头一回。

    如果不是有那张照片为证,打死我都不相信,那件事会是王晨做出来的。

    上午第二课课后,王晨跑到教学楼前的空地上,冲着三楼一间教室的方向大声喊:“余小然同学,我爱你,请你接受我的爱!”课间的教学楼里一片吵嚷,他的那一声叫喊,那位余小然同学并没有听到,他只好再提高自己的声音分贝:“余——小——然,我——爱——你——”这下效果出来了,东、西、北三座教学楼上的同学都听到了,他们“呼啦”一下从教室里涌出来,趴在楼前的栏杆上看稀奇。男生王晨的勇敢彻底被唤醒了,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将早已背得滚瓜烂熟的一首情诗声情并茂地朗诵起来: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

    我不知道那个叫余小然的同学听后会是何种反应,但我知道我的反应是被气笑了。心里却是揪起的疼。

    很显然,王晨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种行为有何不妥。在他的教室外见着我的时候,他一脸的无所畏惧:“你消息挺灵的啊,准备来认领肇事者回家吗?我告诉你,我没做错什么。我不过是勇敢地表达了我的爱。”

    老师交代的公开检讨,他拒不接受,哪怕被学校开除。这又是我不曾想到的。但我很清楚那个当口上,我不能再继续往前推他,哪怕稍稍一下,也许就把他推到与我们对立的位置上了。我先替王晨向学校老师悄悄道歉:“贺老师,给我一段时间,我会处理好这件事,让王晨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可好?”

    老师答应了我。

    王晨一如往常上下学。

    我则闭口不提那件事,除了对王晨日常生活里的关爱,与往日没有任何不同的爱。

    最后是王晨忍不住了,某天放学后,他跑来找我:“老妈,你悬在我头上的大刀何时砍下来啊?天天让我这么等?”

    “哈,我没准备砍你啊,你多心了。”我继续忙着手上的事。

    “算了算了,我坦白吧,搁我心里压死我了这事儿……”王晨开始主动向我坦承。他说他暗恋那个叫余小然的同学好久了,为了向她表达自己的心意,他也费了很多小心思,比如借书传情、飞鸽传书之类的,最终都被自己一一否定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王晨不知怎么就想起了自己曾看过的那部电影《有话好好说》。“安红,额想你。”头戴草帽,手持小小的扩音筒踩着三轮收破烂的客串名导张艺谋当年在电影中喊这一嗓子的时候,男生王晨还闭着眼睛在我的怀里猛力吮吸。想不到,他竟拜这个爷爷级的人为自己的恋爱军师。

    “我知道妈妈跟不上你的时代潮流了。问题是,勇敢的儿子,你现在用你的勇敢征服了你想捕获的那颗芳心了吗?”我早从贺老师那里知道,那位女生因为他的这一“勇敢”行为恼火得都要考虑转学了。

    真点到他的死穴上了,他低下头,脸红脖子粗,半天不语。

    “那就听听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好吧,儿子?”以我对他的了解,在那个时候,可以给他讲一些他不爱听的道理了,“第一,你的这一行为不能叫勇敢,充其量就也是鲁莽与幼稚。它是违背你的成长规律的,这不是你这个年龄段应该做的事。第二,即便是你将来有权利来做这件事了,你所采取的这种方式也是不理智的,说得好听点可以叫它个人英雄主义,说得严重点这就是自私。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只考虑了自己的感受,却不曾为别人考虑过——那个你爱着的女生,还有对周围人的影响——若我是一个女生,我决不会爱上这样一个自私的男生,须知,爱情是一件很神圣很美好也很私密的事情。第三,若我们对你的这种行为坐视不管,若你意识不到自己的不妥,未来走向社会的也会是一个不受社会欢迎的人——谁愿意与一个没有集体意识没有社会观念,做事又如此冲动的人打交道呢?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

    王晨低着头,不回话。那便证明那些话正在往他的心里滋长。我见好就收,只给他点了那几点就把话题收住了。

    “现在,摆在你面前的路有两条,何去何从由你自己选择。是公开检讨还是对抗到底,你说了算。”

    “反正掉价儿都掉到这份儿上了,也不在乎再掉一点。那就检讨呗。”王晨抬起头。我看到他眼里那两点晶莹的泪光。他不说什么,我亦知道,那些天,他平静的外表下其实埋着怎样一番痛苦的挣扎。

    “不,儿子,那不是掉价儿。做错了事,勇于承认,勇于担当,那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应该做的事,那是真正的勇敢。我相信,你的老师和同学,谁都不会因为你道歉而轻视你。我和你爸爸,更不会!”

    男生王晨制造的“公开示爱”风波就那么过去了,他向那位女生道歉,也向他的老师同学们道歉。日子又复归宁静。

    听完,我的心却好久不能静下来。我在想,在我们的身边,还会有多少如男生王晨这样的“勇敢无畏”的孩子,他们错把冲动当勇敢,错把轻狂当魄力,做出多少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每个孩子成长的路上,都要经过一个又一个的人生十字路口,他们没有能力辨清方向,不晓得自己该往哪里迈步时,走在他们前面的父母师长,便该耐心地担起向导的责任。

    励志老妈遇上小刺猬

    孩子的青春期来临,莫急莫惊慌,那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绕不过去的一段路,父母与孩子之间倾心交流与沟通就是帮孩子平安走过那段路的最好桥梁。

    从什么时候起,她开始变了?我竟然无从发觉。曾经最喜欢的粉色白雪公主书包,从精品店买回来的,才背了不到半年,说什么也不再背。定要那黑灰系列的。我劝她,白雪公主的那个包不还好好的吗?她立马冲我瞪眼睛:都多大了还背白雪公主的包,幼稚死了。我曾出出进进如入无人之境的她的房间,不知何时就落了锁。一张黑白分明的小牌子,威风凛凛地挂在门把手上,上写:闲人免进。就将我迟疑的脚步一下子定格在门外。周末晚上,她不再如以往那样腻在我的怀里缠我,而是坐在电脑前,各种QQ头像在电脑的右下方闪闪烁烁。我借送水的机会,瞟了一眼电脑里的聊天框,她立马不客气地对我说:拜托,请尊重我的隐私权。她心里有话,宁愿说给同学或者网上那些虚拟的人物听,也不愿意说给爸爸妈妈。

    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成了一只浑身带刺的小刺猬了。那样的变化,多少让我有些无所适从。我的脾气也开始莫名地变坏。我力图劝说她继续使用那些被她淘汰掉的卡通文具,以勤俭节约的名义;我站在门外很不满地大声要求她,把门打开,以她的监护人的名义;我告诉她,在这个世界上,最可信任的人是爸爸妈妈,她给我的是满眼的怀疑。那种眼神,让我忧伤。

    “你可曾遇见我家宝贝吗?她聪明乖巧,在家听爸妈的话,在校听老师的话。没事的时候,她喜欢缠着爸爸妈妈给她讲故事,跟爸爸妈妈有说不完的话。她是我心里最爱的宝贝,现在,她却走失迷路了。”那张被冠以“寻人启事”的小字条,是某天我灵感突发想起写下来的,在她睡后的某个晚上,我悄悄将它贴在她房间的门上。

    第二天,她如往常一样背起书包去上学,临走时很神秘地向她的房门上瞟了一眼:“妈,我上学去了。”

    “你可曾遇见我家妈妈吗?她曾那么知书达理,那么富有耐心,那样的好脾气。可现在,那个她却丢了,我家只有一个动不动就犯急发脾气的‘唠叨婆’。”那张小字条,我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笑了。

    原来,这个小刺猬一样的女孩,还不讨厌妈妈写在纸上的字。那两张偶然兴起写下的小纸条给了我更深的启发,有事情,有问题,何不在那里交流解决?白纸黑字,字短情长,避免了自己的唠叨,也避免了母女之间正面的交锋冲突。

    “亲爱的孩子:从现在起,你应该学会跟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交流沟通,这是你将来走上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天生俱来的,是在生活中日复一日学习、积累起来的。让你的沟通从我们的家开始,从你和妈妈的信纸上开始。有什么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有什么困惑或者委屈,你都可以在这里说给妈妈听。妈妈也不再动辄唠叨,尽量平心静气地跟你交流……爱,是从相互的了解与理解开始的……哪一朵花的绽放里,不包含着园丁的辛苦付出?哪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离得了父母的细心呵护?相信我们所做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爱你……”我们的母女通信集就那样建立起来。

    有了这个交流平台,我们的生活果真发生了很大变化。妈妈不再动不动就发脾气犯急,孩子也不再跟妈妈胡搅蛮缠。我们都信奉一条:想要达到你的目的吗?请来说服我。为了寻找到说服对方的理由,我们母女遇到问题时,开始学着让自己坐下来冷静地思考。想要说服对方,先要说服自己才好。

    有段时间,她迷上了动漫。每天晚上熄灯上床后,她都要躲在被窝里偷偷看一集下载到MP5里的《名侦探柯南》,白天精神萎靡,听课都心不在焉。在她的枕头底下发现这个小秘密时,我愣在那里好半天。那段时间,我们的关系刚刚缓和了些。新的状况竟然又来了。没像以往那样把她拉到眼前来责问一番。那天,我坐在电脑桌前,给她写了一封长信。信的题目是《妈妈也曾13岁》,在信中,我不惜自曝家丑,把自己13岁时躲着大人通宵看小说的往事给抖搂出来。那是事实,我并无半点欺骗于她。

    “妈妈13岁时,是不是比你还滑头?可妈妈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惨重的。今天,妈妈不惜自曝家丑,只想让你明白,任何时候都不要试图用蒙骗的方式来待人待自己。我和你爸爸不反对你有正常的娱乐休闲,只希望你能分清主次,该学时学,该玩的时候尽情玩,该休息时就好好休息。如此一来,我们就真正地放心了。”信的最后,我署名为“苦恼的妈妈”。

    那一次,她没有回信给我。只是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哇哦,原来我的励志老妈小时候也当过坏小孩啊。”笑归笑,那些话,那些理儿,却是说到她的心里去了。她主动把MP5交给我,让我帮她保管,怕自己管不住自己。

    在一年多的通信过程中,妈妈发挥她唠叨的特长,写得比较多,女儿一如既往地惜墨如金,难得给妈妈回复几行字。我也认可了这一点。她的学习任务本来就很重,不想再给她增添一些额外的负担。只要妈妈讲给她的那些话,丝丝滴滴入了她的心,妈妈的目的就达到了。

    青春期,就像一片阴晴不定、风雨不定的天空,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无法避开。告别了童年的稚嫩,他们像一只羽翼未丰的小小鸟,跌跌撞撞飞离了父母为他们搭起的温暖舒适的巢,一头扎进外面的世界里。风来袭,雨来袭,云飘过,花开过,在那片天空里,他们时而惶恐,时而惊喜,时而低沉,时崦激昂,情绪忽起忽落,亦如那多变的天空。那个曾为着一部小手机而深夜里窝在被子里哭泣的小女孩,那个为着汹涌而来的初潮躲在老师家的卫生间里惶恐不安的小女孩,那个为着一次考试成绩的不如意躺在地板上跟妈妈倾诉的小女孩,那个为着跟同学间一次不愉快的小摩擦而回头跟妈妈发牢骚的小女孩,那个面对来自异性男孩子的热情而惊慌失措的小女孩,那个面对社会上一些不平事满腹不解的小女孩……这些问题来袭,她满怀委屈又满怀期待地带着这些天大事来找妈妈解决。我庆幸自己没有因为手上正忙着的事而将她赶开,而是放下手头一切,耐心地倾听,然后将她要的答案化成信笺上涓涓的文字,慢慢滋润到她的心里去。

    当然,用书信方式跟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进行交流,并不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唯一好的沟通方式。家长朋友如果遇到类似的苦恼,当然可以直接借鉴。也可以采用其他更适合自己也更容易被自己的孩子接受的方式。时下的通信条件便利,可供我们家长与子女交流的平台比以前多了很多。QQ、电子邮件、博客、空间……记下这个故事,只想让所有的父母与孩子明白,青春期来临,莫急莫惊慌,那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绕不过去的一段路,父母与孩子之间倾心交流与沟通就是帮孩子平安走过那段路的最好桥梁。

    当凤凰变成小麻雀

    每天有所收获,每天成长一点点,不问未来的她是展翅高飞的华丽凤凰,还是檐下普普通通的小麻雀,我们都安然接受。敢于正视自己,正视脚下的路,也是一种成长。

    在进入那所市级重点高中之前,女儿一直是众人眼中优秀的小凤凰,成绩出色,是老师们关注的优等生,且很从容自信,从小学到初中,不必费太多力气就轻轻松松地把功课学得很棒。

    慢慢地,我们也习惯了她的优秀,觉得她就应该那么优秀,且会一直那样优秀下去。

    由初中到高中,其间却有了一道分水岭。进入高中后,坐在课堂里的她,再没有了往日的从容,一堂课下来,手忙脚乱,又常常听得云里雾里。一个月后,第一次月考成绩出来,她的眼泪也出来了:“爸,妈,我的成绩跑到银河系外头去了……”

    全校近700名学生,她排在第305名,在她来说已经是无法接受的数字。

    “还不错嘛,中偏上,继续加油。”我在电话里大声鼓励她,心里却是掠过一阵凉丝丝的风。这个数字,我一时也不太容易接受。她以往在学校里的成绩排名从没出过前十。

    可这是事实,事实就是我们眼里那只骄傲无比的小凤凰正在一日日滑向平庸平凡。平平的成绩却不是我们最担心的,我们担心的是她对学习兴趣的下降,还有斗志的消失。

    她很努力地去学习,可接连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接二连三的打击面前,她开始为自己找借口了。不是说题目出得怪就是说老师没讲到。这在她以往的学习生活中是不曾有过的事。

    她也开始讨厌学校。每次周末去送她,还在去学校的路上,她就开始了一路的唠叨:我不想去学校,我不想去学校……她的不快乐在延续,发展到最严重的时候,她产生了厌学情绪,回来吵着要休学。

    真的要接受这份现实吗?曾经的荣光、骄傲、赞美,她那满满的自信、从容、快乐,真的从此离我们远去了?无法抑制地,在她看不见的角落里,我这位一直以她为骄傲的母亲也陷入一场空前的焦灼烦躁中。

    “她现在正处在一个艰难的转变期,我们要给她的应该是支持,是如何帮助她,而不是陪着她一起焦躁。”爸爸还不失理智。面对孩子方方面面的滑坡,他并没表现出太大的情绪波动,一如既往地接送、关爱、呵护她。

    看到她满脸的忧伤,我终于彻底把自己说服了:在她的快乐与成功之间,我最先想要的就是她的快乐。

    那么,我们目前最要紧的事,就是如何让她快乐起来。

    “孩子,咱可不可以先把自己的期望值放低一点,不要再去想着两年之后的重新分班?”我知道,从入学以来,她其实一直在心里憋着一股子劲,渴望高二时能东山再起,重新杀入重点班。“按部就班,顺其自然,跟谁也不用比,只跟自己比,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就好。”这话,不仅仅是说出来安慰她的了。其时,我已把对她的期望值降低了几个档,什么尖子班、清华、北大都暂且不去想。她初中时就把北大校园的未名湖设置成自己的手机屏幕。那些对于当前的她来说过高的期望,反倒成了她的绊脚石,让她越慌越乱了。

    那是一个新的转折点。她终于听取了我们的建议,也尝试着来重新审视自己:“好吧,那就不去想那么多了。其实,重点班的学生也未必就都那么优秀,我们普通班的孩子也未必就一直不优秀。关键在个人。”

    心态转变了,她对那个集体的观念也开始慢慢转变。再加上我们在一边有意无意地提醒暗示,她开始喜欢上那个“乱成一锅粥”的高一八班了:“其实,我们班,总体来说还不错啦,气氛很活泼,有几个人比较闹,大部分同学是好的,也还有集体荣誉感……”

    她不再拒绝与我们交流学习上的事情。因为每一次交流,她从我们这里得到的都是真诚的鼓励与肯定。因为对她的期望值不再那样高,她的每一次考试成绩在我们看来都会有一些惊喜,哪怕那次她的分数不理想,我们也多能从她的试卷上找到她进步的地方。简单的题目不丢分,那是她变得比以前细心了;难一点的题目做对了,说明她学习的程度加深了;语文试卷卷面比以前工整清晰了,我也认真表扬了她一番。她越发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写字课了。

    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读书学习只是其中一部分,她能不能愉快地融入自己所处的环境,与周围的人愉快地交往,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关于她与老师、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交往,我们更多的是通过她每次与我们见面时的交谈中得知的。那时候,我们不是高高在上的家长,而是她的朋友,她所讲的那些同学间的糗事,我们陪着她一起乐,她与同学间的那些小矛盾,我们耐心帮她化解。

    其间,我们也常跟她的班主任老师电话沟通,老师在电话里很欣慰地告诉我们:“孩子很优秀,识大体,顾大局,是个大气的孩子。”

    “我这个小小的舍长,还是可以的啦,我们宿舍被评为全年级最和谐宿舍。”

    “我在宿舍里挂了一面小镜子,告诉我们宿舍的人,每天早上都要到镜子前告诉自己:我很棒,我能行!大家真的这么做了。我们果真都在进步……”

    ……

    不知何时,她又恢复了曾经的快乐与自信,还成了一个小小的鼓动家。在她的带动下,她那个小宿舍成了全年级最活跃也最和谐的宿舍。

    她已经进入新学校一年了,正在慢慢适应繁重的高中生活,各方面的成长进步还是蛮明显的。这只从枝头跌落下来的小鸟,在经历了从娇凤凰到小麻雀的心理落差之后,正一点点恢复着昔日的自信与快乐。成绩也在稳步前进,在学校成绩排名由最初的305到187到101再到现在的58名。成绩虽然不是最重要的,但她却从自己成绩的变化中重新找到了自信,尤其是暑假的北京之行,她再次找到清晰的目标:争取高二上学期冲进年级前五十,高三进前十,两年后冲击清华。不光有了目标,每一科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分数水平也做了详细的规划。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是一条更加艰辛的路。但她的这种状态已经很让我们欣慰。

    每天有所收获,每天成长一点点,不论未来的她是展翅高飞的华丽凤凰,还是檐下普普通通的小麻雀,我们都安然接受。因为,在我们看来,敢于正视自己,正视脚下的路,也是一种成长。

    成绩全优的危机

    我为她的优秀担心,不仅仅是担心她的受挫能力,我还担心孩子不明白,大家喜欢她、爱她,与她成绩单上的成绩没有任何关系。大家喜欢她,是因为她的勤奋、善良、热情、正直,因为她的好品德。

    朋友L举家迁居国外,几年后再次归来,身上已是洋气十足,一举手一投足都带着一股浓郁的西方味道。

    春节前夕,两家人在一起小聚。席间,两个年龄相仿的孩子在一起叽叽喳喳玩得高兴,我们大人也东扯西聊,话题却始终绕不开孩子的成长与教育。L说,她去美国之前就一直听说那里的教育理念与我们中国有很大不同,却没想到会有那么大的差距。那件小事,在那位大卫老师的教学生涯中,也许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小个案,她可能都没有放在心上。可在朋友L那里,却是刻骨铭心。原原本本把L的故事搬到这里来,是因为我相信,这段小故事对我们绝大多数的中国家长来说,可能都是极生动有意义的一课:

    美国大多数的中小学,也像我们内地一样,每个学期都有一个家长老师见面会。只与我们这里的家长会不同,他们学校是单独安排老师与家长见面的。每位家长与老师有三十分钟的单独会面。那时,我们刚去不久,女儿还在读小学五年级。她的成绩却是顶呱呱的,几乎门门功课都是优。坐在大卫老师的办公桌对面,我心里是一种说不出的惬意与放松。孩子的成绩无可挑剔,做家长的脸上也有光彩。这应该是我们国内众家长最普遍的心态。大卫老师在翻看女儿的成绩册,脸上的表情风云变幻,她时而点头微笑,时而凝神静思,时而又轻轻地摇头叹息。那份满含赞赏的微笑我能理解,那声声叹息倒让我有些糊涂了。

    “Mary(孩子的英文名字)是一个很优秀很能干的孩子,你们看,她的成绩单上全是A,我替她高兴。”大卫老师站起来,把手上的成绩册指给我看,看着那一连串的大红A,我的骄傲终是有点掩饰不住地挂在了脸上:“嗯,我们也打算回头好好奖励她一番呢。”大卫老师听完我的话,却把话锋一偏,说出几句我无论如何也意想不到的话来:“不不,请收回你的奖励。我现在有一点担心,这样下去会对她的成长不利。我为她的优秀担心!”

    “为她的优秀担心?”

    “是的。你看,她的成绩单上全是A,连一个B都没有。我是担心,随着功课的不断加深,她的压力会越来越大。等有一天,她的成绩单上出现了B甚至是更差的C,到那时,孩子是否能承受得了。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和家长的心愿是一样的,就是希望孩子的身心都能健康地成长。这么说,不知您是否能理解。”正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大卫老师的一番话一下子唤醒了沾沾自喜的我。“我这么打算,以后要有意增加一下她的学习和考试难度,让她的试卷上出现几次B或者C,再慢慢观察孩子的反应。我知道你们中国家长一向很重视孩子的分数,很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是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如果说之前大卫老师说的为孩子的优秀而担心只是让我吃惊的话,接下来她的那番计划给我的就不仅仅是吃惊,而是满满的感动了。拳拳师者心,她想的做的比我们都更周到更妥帖啊。

    L的故事到此打住,我们几个也陷入一片沉思。

    是的,我们向来只会为孩子的优秀而骄傲,何曾为她的优秀担心过?大卫老师给出的理由却让我们心悦诚服:“我为她的优秀担心,不仅仅是担心她的受挫能力,我还担心孩子不明白,大家喜欢她、爱她,与她成绩单上的成绩没有任何关系。大家喜欢她,是因为她的勤奋、善良、热情、正直,因为她的好品德。”很朴实无华的语言,很简单的道理,可这些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恰恰也是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最易忽略的问题。

    给受伤的孩子留一扇回家的门

    成人的世界,尚难求完美,孩子的成长路上,又怎能杜绝他们犯错?错了、伤了、跌倒了,不怕,孩子,回家,让我跟你一起勇敢面对。

    “阿姨快来救我!”那天早上刚到办公室,包里的手机就急促地响起。接起来,是一个小女孩惊恐无比的声音。我呆愣了片刻,终于回过神来。是她。

    “别急,跟阿姨慢慢说,我马上就过去。”电话里安慰着她,人已冲出办公室。透过她惊恐无比的声音,我能猜想到她那刻的表情。

    她的家,离我的办公室并不算远,十几分钟后,我已置身在她生活的那个小院里。

    一进屋门,一股浓烈的汽油味扑面而来,屋子里的地上,一片狼藉,倒地的椅子、被撕得乱长八糟的书本,脏乱的水泥地板上,一只白色的塑料桶非常醒目地倒在那里,清亮的汽油正从那里汩汩地流出来,已经流了大半个地板。

    “阿姨,你快来,救我……妈妈,她要烧死我……”

    她蹲在屋子一角,缩成一团,头发散乱,眼睛红肿,嗓子已经有些沙哑。

    “你怎么可以这样?”我回头,去找孩子的妈妈。才发现屋子的另一墙角处,妈妈正披头散发坐在地上,两眼木呆呆,嘴里还在念念有词:“没法过了,这日子,索性一起死了……”

    屋里的阵势着实把我吓住了,那满地流淌的汽油如果真的被点燃了,后果不堪设想。

    她们母女又吵了。因为电视。孩子已经在家里待了整整四个月了,不摸书本,不去学校,手里握着电视遥控器,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去,吃饭时眼睛都不会离开电视机。妈妈急,劝她,哄她,没有丝毫用处,妈妈气,上前不由分说就把电视关掉了,孩子的火气立马上来,梗着脖子跟妈妈对抗。

    吵来吵去,母女二人已形同水火。孩子凛冽决然的眼神,成为压倒妈妈的最后一根稻草,她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拎出家里的汽油桶想和孩子同归于尽……“我不知道我还要怎么做。看着她这样子,我急啊,我希望她好,可她为什么就不能理解我的心?”妈妈在我面前捶胸大哭。

    孩子也哭,很压抑地低声抽泣。

    我一时不知如何安慰她们,不由得想起她们一个月前去找我的情形。

    那天,我也刚刚上班,这对母女就敲响了我办公室的门。母女两个在我办公桌旁边的沙发上坐下来。那天,基本都是妈妈在讲,孩子一直低着头,看也不看我一眼。

    “我真的没脸说,她做的那等事……”妈妈有些难为情,最终还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跟我讲了,“我们并不缺她什么的……那天,她回家,我看到她书包里有一款红色的小手机,也没在意,以为她借同学的……谁知道那是她偷的。她竟然在学校当小偷……小偷的下场,你们能想到的,她被学校开除了。那也不怕,只要她还有上进心,在家里一样可以学到知识……可她回家两三个月,没摸过书本……天天就看电视……”

    妈妈那天哭得厉害。她是来寻求我的帮助的,她说她听人说我曾帮助过很多问题孩子。

    我答应了:“这位妈妈,跟孩子谈话前,我先纠正你一个错误的表达,小偷这两个字不好随意乱用的。孩子不过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而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犯错误的。您得为这话向孩子道歉!”那一番话成了我打开孩子心灵的一把钥匙。听我说完,女孩的头低得更厉害,肩膀一耸一耸哭出了声:“我就是小偷,阿姨,她天天在家里这么提醒我……”

    那天,我跟孩子聊了很久,送她们出门时,孩子的脸上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她答应我回去会好好复习,过段时间再回学校去的。

    “孩子,你不是已经答应阿姨,会理解妈妈,不再沉溺于电视了吗?”看着蹲在墙角哭得无助的孩子,我的心头一阵刺痛,上前轻轻将她搂在怀里。我也是妈妈,我的女儿与这个孩子同龄。

    “我想的,阿姨,可我回不去了……你知道吗,现在不敢出门,出门人家就对着我指指点点。我出这事之后,连原来跟我最要好的同学也不来找我了……我先前没跟你说的,我这辈子都不愿意再回学校去了……他们都鄙视我,老师不让班上的同学跟我讲话,我的桌洞里总是被他们塞上垃圾……我回家,妈妈对我没有安慰,只有责怪只有埋怨……我只有在看电视时,能暂时把这些烦恼忘记……”

    一部小小的手机,改变了一位14岁青春少女的命运,这到底是怎样沉重的一部手机?

    “我拿它,不是因为喜欢,是因为我太想要它了……爸爸外出打工,已经三年没回家了……我想听听他……妈妈不给我买手机……怕我用了手机学坏……”孩子把自己当初拿手机的动机告诉给我们时,连妈妈也大吃一惊。

    妈妈无言,眼泪流成河。

    我的胸口更是堵得厉害。一场南辕北辙的爱啊!

    学校、老师、同学、邻居,女孩所处的大环境,这张世俗的大网,铺天盖地罩下来,已不是一位14岁的青春少女所能承载的重量,妈妈的定论,终把孩子一步步逼至悬崖的边上。

    这世间,有形的裂隙可以修复,无形的心灵伤害最难忘记。伤害已成,我只能告诉那位妈妈,爱造成的伤,爱来修补。自省、包容、理解,默默为孩子竖起一道保护她心灵的屏障,陪她勇敢面对。除此之外,没有良方。对女孩,我也只愿她能尽力放下过去,一切从头来过。但我不敢保证,那样的伤害不会再次出现在她今后的生活里。毕竟,生命是一场太漫长的马拉松,一路上什么样的风雨都有可能遇上。何况,她面对的是那样一位妈妈。妈妈能先于女儿放下一切,从头来过吗?

    理解是宽容的前提,宽容是爱的最好注解。成人的世界,尚难求完美,孩子的成长路上,又怎能杜绝他们犯错?错了、伤了、跌倒了,不怕,孩子,回家,让我跟你一起勇敢面对。

    家是每一个人的港湾,家不仅仅给人提供一个温暖的住所,也是每一颗灵魂最安然的栖息地。留一扇回家的门、一盏温暖的灯,迎接一颗伤痕累累或至绝望的心。这个世间,会少许多悲剧。

    做个优雅从容的家长

    父母和孩子,是彼此的镜子。父母在孩子的身上照见自己的年少,孩子在父母的身上照见自己的未来。

    她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好,她没有工作,一家三口的吃穿用度,全落在老公一个人身上。她能做的,就是从自己身上抠钱。一年到头,两件洗得发白的旧工作服套在身上,风风火火,去菜市穿它,去吃酒席也穿它。菜市场买一斤鸡蛋,她能蹲在地上挑挑拣拣半小时,挑个儿大些的。

    她给孩子花钱却是毫不吝啬的,几万块钱的钢琴,咬咬牙就买了。又给女儿报了英语班、吉他班、唱歌班、舞蹈班。每次来去,她全程陪同护送。孩子将来拼的是综合素质,我们现在就应该舍得为她投资。这是她一向的观点。

    孩子读了初三之后,因为学校离家较远,她怕孩子来回跑太辛苦,索性把家里一切丢开,到学校边儿上租了房子去陪读了。从此后,她生活的所有重心便全部落到女儿身上。

    给孩子洗衣服做饭,去菜市场跟人讨价还价,每天研究营养菜谱……这世上,没有不渴望回报的爱。父母对孩子的爱虽无私,所要的回报不过是换一种形式。希望将来的她生活得高贵优雅,能歌善舞,有份好工作,嫁个好人家,从从容容过一生。是母亲,都会对自己的女儿寄予如此厚望的。不过,她的那份愿望来得尤其迫切,所以,失望也才会如此大吧。

    “我把心掏了挖了给她吃了,她还这样子待我……”那天,她坐在我面前哭得眼睛都肿了,为着那份让她越来越失望的现实。她给女儿收拾房间,忍不住好奇打开了女儿的日记。在那里,她看到了让自己完全想不到的一些东西:

    妈妈每天都穿着一身睡衣,跑到学校门口去接我,像个村妇,让我觉得好难堪。可我跟她说了多少次,她都听不进去……我越来越觉得这个家让人窒息难过,妈妈的爱,像一面密不透风的墙,让人喘不过气来。我不知道,除了给我们做饭洗衣,妈妈还能做些什么。我喜欢他……女儿早恋了,随之而来的是成绩的大滑坡。中考眼看就在眼前,那样的状况,几乎让她崩溃。

    拿着那本记满女儿心事的日记本,她又气又急,又手足无措。来找我诉苦:“你告诉我一下,我该如何做。你是怎样教育你家女儿的。”在她眼里,我是一个标准的“懒”妈妈,可我的女儿在她的眼里又是如此让人省心的孩子。

    我能怎样告诉她?不过还是那些老生常谈。我告诉她,从孩子小学到初中,我们不曾给她报过任何培优班,但我们从来没有放松过对她学习上的关注,跟学校老师一直保持密切联系;在家里,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我们绝不插手,交由孩子自己去做,那是孩子成长的权利;孩子在学校,我们没有陪在她身边,心却一直不曾跟她远离,我们时刻关注她的思想情绪变化,一直在努力做她最知心的朋友。

    她睁大眼睛,左一个“哦”,右一个“哦”。等听到我最后一条建议时,她几乎从沙发上弹起来:“这些我真的全没想到,想不到,也没人教我啊!谢谢你,拜你为师!”她说她每天除了关心女儿的饮食起居,其他的全然不了解。孩子的成绩,她只能从试卷上了解一些,孩子的心理变化,她是现在才从那本日记本上看到的。这样的“陪读”与不陪又有何差别?

    在谈到女儿对她不修边幅的抱怨时,我告诉她这样一条建议是:适当给自己投资,做个优雅妈妈,如孩子渴望的那样。

    中国目前大多数的家长,给孩子的爱多是一厢情愿的,因为他们不知道孩子要什么样的爱。我也曾迷茫,后来慢慢学得聪明些。去开家长会,回来,孩子搂着我亲,高兴得眉开眼笑。竟是因为那天家长会后同学们的一番夸奖:“你妈妈好年轻、好有气质啊!”为着孩子的那一份小小的骄傲,以后每次出现在她的老师同学面前,我都会精心装扮一番。众人面前,对孩子的尊重就是给她的最好的爱。

    陪孩子学了五年古筝,她弹到九级曲子了,我还是个严厉的陪练,可再说出一些建议,她慢慢就不服气了。“你来弹。”成了她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我便真的坐下来弹了。认认真真找了老师,每周风雨无阻去上课,每天认认真真坐在筝前练习一个小时。在那个过程里,发现自己收获的不仅仅是琴艺渐长、心境渐佳,还有一份来自孩子对自己的尊重。她没想到妈妈到这等年纪还能如此认真地坚持做这些。不再偷懒,妈妈练完琴,她会主动坐下来弹一小会儿。母女间的关系,也因为彼此有了共同语言而更显融洽和谐。

    很多朋友好奇,一个失业的家庭主妇,竟至慢慢走上自由撰稿之路,也慢慢出版了自己的文集专著。我的回答向来简单:“是我的孩子引我走上这条路。”我希望我的孩子是个腹有诗书的孩子,将来可以从从容容、有尊严地生活着。我便这样去要求自己。不用多说什么,孩子自会对自己有一个相应的要求。

    有朋友也许会讲,做个优雅的家长是要有条件的,天天为生活奔波忙碌的人,哪里有时间与精力去优雅?这就不得不讲到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优雅,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与贫富没有多大关系。它要的是一份对生活的热情,一份来自内心的祥和与从容。贫穷而洁净,困苦而乐观,有多少生活在生活底层的人一样把日子过得有条不紊、有声有色。记得曾与一位生活相当贫苦的母亲聊天,她说有一年他们家穷得连鞭炮也买不起,新衣服自然更买不起。但她把每个孩子的旧衣服都洗得干干净净,又花几毛钱给女儿扯了两尺红纱扎到头上,年三十那天,她率领家中三个小儿女,敲着锅碗瓢盆,就当放鞭炮了,孩子们开心得不得了,一家人过了一个穷而欢乐的年。后来,她的那三个儿女全都考上了不错的大学。

    父母和孩子,是彼此的镜子。父母在孩子的身上照见自己的年少,孩子在父母的身上照见自己的未来。你想让未来的孩子做一个怎样的成年人,那么,今天的你,便努力去做。投资给孩子,是对孩子的爱,适当投资自己,也是对孩子的爱,是双赢的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