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智慧书2:做一个灵魂有香气的女人-在尘世里低眉,在淡然中芬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学会安详

    安详是一种禅意修为,是一份从内到外的从容与强大,它带给你的不仅是你自己生命里的静美,世界也会因为你的这份安详而添一抹温馨之色。

    似乎从来没有如此细心又耐心地剥着这一颗颗花生。从老家不远千里带回来的,放微波炉里烤好放凉,一粒一粒地剥,剥好放进那只可爱的卡通小铁盒里,等着上班上学归来的人。我并不太喜欢吃它们,却极喜欢那样一个过程。那一会儿,你可以什么都不想,眼睛只盯着手里一颗又一颗的花生。静静的空气里,只听见“噼啪啪”的脆响和自己的呼吸。

    屋外,雨淅沥着,有多久未停,竟然记不起。一场秋雨一层寒了,却喜极秋雨的味道。窗外的桂花,怕是要开疯了,隔了厚厚的玻璃窗,香气还是从细细的缝隙里钻进来。深深地吸一口气,人已微醺。

    桌上的杂志,积攒了厚厚的一摞,有一搭没一搭地看。喜欢的,可以反反复复读上几遍,不喜欢的,眼眸轻轻一跳就过了。电脑里没改完的文稿,暂且放着呢。我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慢慢修改,细细思量。我不逼自己。慢慢地,也不再有人来逼我。知道,有些事情不是逼迫就能做到。按部就班,踏踏实实往前走,力求把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每一件事都做好。

    曾经很羡慕那些优雅从容的女子,等到有一天,身边的朋友也对着我说:羡慕你,可以这么优雅地生活。是吗?我没发现。但我知道我是慢下来了。慢下来驻足凝望脚下一棵小草,慢下来耐心地与书里的大师交流,慢下来静静地倾听自己的内心,慢下来找一个静静的角落,远看这纷纷扰扰的红尘。自己能够做到的,毫不吝惜心底的善良;倾尽心力无法完成的,也不再难为自己。懂得放手,也是一种进步。内心的丰盈强大才是一个人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如果这些,可以视为优雅,那么,我可以自豪地对自己说:优雅原是这样简单的事。优雅原本就与贫富无关,但有时候会与岁月有关。岁月掠走你青春的容颜,给你留下优雅的背影。

    “与友交往,不是想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眷顾,与书交往,不是为了把它变成自己脚下的阶梯。做不成参天巨树做一棵小草也没什么不好,春雨里,它绿,骄阳下,它也绿,有人观,它绿,无人赏,它也绿……”跟一位挚友聊天,东一句,西一句,漫无目的话题,散落在热气氤氲的茶香里,一个周末的下午就那么过去。没有急着看腕上的表,没向她发生活里大大小小的牢骚。已经学会安静安然地接受,命运,生活,赐予的一切苦与乐。

    “你终于学会安详。”临别,她竟送我这样一句。

    安详这个词,词典里的解释为稳重、从容不迫,读上去则容易让人联想到冬日里的暖阳,懒洋洋,漫不经心地洒下来,洒在静静的阳台上,有金色的藤编摇椅,满头华发的人,躺在摇椅上,一下又一下地摇……旁边的老唱机里,是咿咿呀呀的老京戏。老人的脸上,便该是那样的安详。那是一份经历了岁月的风雨磨洗之后的淡定无欲,从容不迫。

    所以,有好长一段时间,我以为安详只属于黄昏夕照里的老人,想不到有一天自己也会静静地与它相遇。其实,相较于这种解读,我倒更欣赏那份禅意的解读:安详是摩诃般若的发露,是禅的生命,是法的现量,是至真至善至美的体现,是法界的慧日、幸福的泉源、众生的希望。

    安详那么美,它与年龄无关,却与人的心态修养紧紧相连。那位说我学会安详的女友,年纪其实比我还轻。年纪轻轻的她一路艰辛地打拼之后,如今已经是一家外贸公司的财务总监。紧张的工作节奏,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家里还有一个读小学的儿子,她是独生女,跟父母住在一起,他们的身体状况都那样不容人乐观……我想象不出,在那样大浪催小浪赶的生活的流里,一个职场女子该如何从容安详。可她做到了。她的工作很出色,儿子教育得很好,她对父母很孝顺,老公也支持她的事业,整个家庭的气氛那样和美。问她秘诀,她淡然地回:无他,不过是一份心安,心安则吉祥呵。她说这些时,语调是那样平静舒缓,脸上的神情也是那样美丽舒展。像高高的莲花宝座上,手持杨柳玉净瓶的观世音菩萨。

    心安则吉祥。朋友说得真好。心安是因为她爱她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她的家人她的事业。心里有了爱,再来做一切事情的时候就会稳重有条理,有了条理,再难理的乱麻也能理清楚,日子也便这么一天天静水流深地过下来。

    细想,人世间有多少慌乱无序的痛苦,其起源不过是一个心无所寄目无所倚,心似飘蓬行色匆匆,却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往哪里去,想要的是什么,哪里还有一分安详置于内心、脸上。我曾在那样的浪涛里痛苦地浮沉挣扎过,为失去的懊恼,为没抓住的担心,唯独忘记该如何安安稳稳地置好当下。好在,岁月是一本太过强大的教科书,走着走着,它便慢慢教会你如何与生活和谐相处。朋友才会送我那样一句:你终于学会安详。

    安详是一种禅意修为,是一份从内到外的从容与强大,它带给你的不仅是你自己生命里的静美,世界也会因为你的这份安详而添一抹温馨之色。

    留白

    花开半朵,酒至微醺,恰到好处,才有悠长余味。留白,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修为,还是人生的一种智慧,更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熟谙国画艺术的朋友都知道,国画最讲究留白艺术。顾名思义,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以来表现画面要表现的水、云、雾、风等景象,从而给欣赏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一幅《寒江独钓图》,一只小舟,一个渔翁,一根细细的钓竿,就那么多,整幅画上,你找不到江,找不到水,可你细细看去,却是满眼的烟波浩渺,满纸都是淋淋的江南水意。这就是留白的艺术魅力。自古至今,那些好的艺术大师无不是上佳的留白大师,他们能于方寸之间尽显天地之阔。

    听一首曲子,曲子里不着一字,却尽得风流,是音乐国度里的留白。

    一首小令: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短短的几十个字,其间天地却是我们后人几千字甚至几万字都不能包容得下的。

    “不要试图去填满生命的空白,因为,音乐就来自那空白深处。”闲散的午后,捧读泰戈尔的诗,不经意间就与这一句相遇。整个人就如同被施了定身法,被静静地定在那里。不要再往下读了,至少今天不再读下去。只这一句,已胜过与数本书的相遇。大师当初写下这句话时,或许正陶醉在他喜欢的一段音乐里,或许正静静地享受一段安静的时光,让自己的心灵在弹奏一首舒缓的曲子。他可能不会想到,这句话,会让几十年后的一位后生瞬间天马行空一路顺着他的思绪跑下去。

    是的,我斗胆来填大师留下的这片空白:不要试图去填满生命的空白,因为,多少无可言说的妙意都来自那空白的深处。

    爱了一个人,你得给爱情留白。学会忍受分离,没有分离,你就无从体味重聚的欢悦。古人相爱,山长水阔,相思无寄,写一首绝句表白心情,仍然写得半遮半掩: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热烈的情,裹在清凉的诗里,如雾里的花、月下的人儿。那份美却从旧时一路摇曳到今天,那样的相思滋味那样的爱情,让人心向往之。给爱情留白,还在于学会给对方足够的自由空间。朝夕厮守,亲密无间,往往是爱情世界里最危险的隐形杀手。多少曾经的佳偶最终反目成仇,不是因为离得太远,而是因为隔得太近。

    与人相交往,你得给友情留白。不该去探知的不要轻易去探知,不该随便倾吐的秘密不要轻易就把它不负责任地泄露。曾在生活中遇到过不少这样的朋友,一回生,二回熟,三回相见,就不知道自己该身处何地,掏心挖肝地把自己的经历掏给你,也试图翻箱倒柜把你的经历翻出来挖了去。那样的朋友,我最终多会远远地躲开去。承担一份别人的秘密与把一份秘密托付于人,一样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交浅不言深,近生隙,远生疏,不远不近,不弃不离,是朋友间最合适也最安全的距离。

    喜欢一份事业,你得给事业留白。生命如此短暂,你不能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安排得日程满满,而不给自己的心灵留一片空白之地。在那片空地上,你修篱种菊、赏云看月,你疲惫不堪的灵魂在此处得到最好的休息,它才能继续携带你的红尘肉体去做那些它要做的事。一位在新闻界工作的朋友,被人问及他常年要面对的都是那些让人心情沉重的新闻事件,为何一转身却能写下那一篇篇诗意的散文随笔。他笑笑说:我每天下午下班,走出单位的电梯门口就把工作留在身后那栋楼上,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就是一个寻常的百姓,坐在车上跟出租车司机聊天气、聊油价,去菜市场跟卖菜的小商小贩讨价还价,回到家里跟家人看电视、做游戏,晚上睡前摸起枕头边上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来读……这就是平衡,唯这种平衡才能让我在这个世界上从容地走下去。这份平衡,其实也是一份对事业的留白。

    追求快乐,给快乐留白,以防乐极生悲。

    追求成功,给成功留白,小心水满则溢。

    ……

    佛家曰:知人不必言尽,留些口德;责人不必苛尽,留些肚量;才能不必傲尽,留些内涵;锋芒不必露尽,留些深敛;富贵不必享尽,留些福泽;凡事不必做尽,留些余德。

    明代文学家高景逸则一语道破留余妙处: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留余,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一种留白。

    花开半朵,酒至微醺,恰到好处,才有悠长余味。留白,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修为,还是人生的一种智慧,更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安静的力量

    静,不是消弭声音,而是身处喧嚣,心,依然可以如同春日里花洲深处的那一眼幽泉,拥有独属于自己的清澈和安宁。

    看电影,读爱情小说,常看到读到这样的桥段,失恋的女子,或者在酒吧里喝得烂醉如泥,或者用疯狂的方式去捉弄另一个无辜的男人,而那个男人偏偏又是好脾气,由着她作弄。故事的中间,女子忽然良心发现,流着泪告诉那个被他捉弄又爱她爱得死去活来的男人:对不起,我不爱你,你明知道的……热热闹闹,不停歇地折腾,片刻不给人安宁,故事的最后,金石为开,有情人终成眷属。每每看到这样的桥段,我就来气,若以这样的爱情为蓝本儿,多少失恋的女子将会被教唆坏,多少优秀的男子都得被吓跑。现实不会这么好脾气,由着你欺负。

    气归气,静下心来细细想,年轻的岁月里,谁不曾有过那样的荒唐时光啊。年轻,与青春激情相伴,也与躁动不安为邻,她让安静走开,欢乐痛苦都藏不住,要闹哄哄地大白于天下。她常常急于向前赶路,而忘记停下来关注一下自己的内心与灵魂。可也因为年轻,所有的过错与错过都来得及修正,所有的轻狂都易被人宽容。人到中年,若再似青春年少时那般张扬,不但会引路人侧目,恐怕连自己也会为此难为情。

    一个人,像受伤的小猫儿,悄悄躲到一个无人的角落,静静地舔舐自己的伤口,直到那份伤,在光阴的帮助下慢慢愈合,伤口上再次开出新的花。现实中的失意人,选择这样的方式。这是我欣赏的一种疗伤方式。

    发现安静拥有着一份巨大的能量与力量,它可以医治你心灵的伤口,可以给你重新起飞的翅膀,是在踏遍万水千山,尝尽人生种种苦辣酸甜滋味之后。

    朋友人到中年,忽然遭遇人生寒霜,受人排挤,事业停滞。年轻的岁月里,遇到这样的阴霾,或还能去放手一搏以图东山再起,可到中年,茫然四顾,体力精力皆不容许,身后却有一家老小殷切关注的眼睛与沉沉的责任压在肩膀上。那样的痛,何处去说?何处排解?恐不是一杯两杯杜康酒就能了事。欣慰的是,一年之后,我又看到曾经的自信与从容,重新回到了朋友的脸上。他重新去找了一份工作,尽管那个新环境、新领域对他是全然陌生的,他还是信心满怀地投入了全新的生活。那一年,他把自己藏起来了,藏到山水之间,藏到书阁里。他不急着诉说,我们也不去安慰。走到这个年纪,彼此都太明白,面对强大的生活压力,有些安慰不过是画梅止渴,起不了任何实质性的作用。有些关口,注定要自己迈过去。也唯有自己迈过去,方是真正迈过去。

    一只迷失在层层草芥之下的钟表,表的主人几乎调动了所有的力量来寻找,乱哄哄的现场除了人声就是人声,钟表却是踪影不见。好在其中有一个聪明人,他忽然想起什么,把所有的人都赶离现场之后,他安静地蹲下来,侧耳细听,钟表的嘀嗒声清晰地从角落里传来。人在迷途中,亦是如此,越慌张越找不到路,只有安静下来,才会看清方向。

    “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我非常欣赏周国平这两句话,他告诉了我们如何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丰富而安静,是我一直想要的生活。日日为功名利禄追逐驱赶的人是无法让自己安静下来的,内心空虚无所寄托的人也无法让自己真正安静下来。丰富与安静,像两棵相亲相依的树,根在地下相握,叶在云里致意,互相关爱,又共同消长。我庆幸自己有一方独立的精神家园,这片家园让我变得安静,安静中我又可以更加细致耐心地经营这片家园。

    “静,不是消弭声音,而是身处喧嚣,心,依然可以如同春日里花洲深处的那一眼幽泉,拥有独属于自己的清澈和安宁。”寒冷的冬季,室外是阴沉的天空,室内的人却仍可以坐拥书城,安静地耽于让人迷醉的阅读中。那个同样迷恋安静的梅子浅笑姐姐,又把那份无言的安静,给了我。

    安静是一种美德,一种可以彼此传染的正能量。很多个无法让自己静心的时刻,我会悄悄潜入那片梅园,读读那里的文字,听听那里的音乐,就像与那位素未谋面的朋友面对面缓缓地品了一次下午茶。梅园归来,满心的恬适与舒畅。安静的人,有一颗安静的心;安静的心,流淌出的是无尽的诗意。

    世事纷扰,能耽于安静的人越来越少了。可不管世事如何喧嚣,总还是有那么一些人,如我一样,独守一隅灵魂家园,丽日晴天,我们在;风狂雨骤,我们在。这便是安静给我们的力量。

    在尘世里低眉

    一个人的外表可以平庸,内心却不可以不丰富华丽。一个拥有着华丽内心的人,即便你在尘世里低眉行走,也会在人群中形成一个独属于自己的强大气场。

    京剧舞台,流派纷呈,各大流派中,我对程派情有独钟,而所有的程派青衣里头,我最喜欢的又数青年京剧艺术家张火丁。从小到大从不追星的我,对她的喜欢近乎到了膜拜的程度,每天听一段她的唱段几乎成了我的一个生活习惯。

    《锁麟囊》里的大家闺秀薛湘灵婉转娇嗔,《白蛇传》里的白娘子柔肠百转,《梁祝》中的祝英台哭坟一场让人肝肠寸断……穿了戏服、化了戏妆的张火丁,走上舞台,入了戏,便让人无法分清她在戏里还是戏外,她是在用自己的心灵与生命演绎那一个个角色。她的身上有一股天然的大青衣的气质,高贵典雅,宁静端庄。

    张火丁的戏好,这却不是我喜欢她的唯一理由,我更喜欢她戏外的为人处世。大红的绣花戏服,素白的水袖,头略低,眉低敛,红唇轻抿,水袖半遮,说不出的华丽,又说不出的低调安然。第一次看她这张照片,就被她深深地迷住。觉得这张照片正是她为人处世的一种写照——华丽而低调。看过她的一些访谈节目,没有浓墨重彩,万般铅华洗尽,她淡然地坐在镜头前面,不肯随意多说一句也不随意苟且一笑,却句句都离不开她视为生命的戏。多少她的戏迷都为她的戏倾倒,她却在自己的演唱事业最是红火鼎盛的时刻来了一个悄然转身,到戏曲学校做了一名台后默默无闻的教师。这是多少戏迷心间的遗憾,却也越发让人喜欢了她。

    张爱玲有一张经典照片,被用在后来几乎有关她的所有的文章与书中。一件桃红色的收身短旗袍上装,高而紧的领儿,上衬着一张青春光洁的脸庞,下巴微抬,目光里,带着满满的不在乎,俯视红尘人间。拍这张照片的时候,张爱玲正在上海的文坛上红得发紫。华丽的盛放,骤然成名所带来的快乐,那份喜悦与傲然,挡也挡不住。很多读者都喜欢她的那张照片,有些读者甚至就从那张照片来认识张爱玲,认为那就是她的样子——才华漫顶,心比天高,目下无尘。

    相较于她的那张照片,我倒更喜欢她中年时的一张小照。那是她远离上海,再赴香港之后拍的一张照片,一张黑白小照,黑的衣,白的脸,背向读者,头微低,眉低敛,已经跟年轻时候判若两人。情感的波折、写作事业上的低迷、远离故土的凄惶,此时的张爱玲已远非当年上海滩上那个盛名女作家。生活教会她低眉,她却丝毫不曾放弃心中的华丽情结。身在他乡,依然努力地写,努力地生活。陌生的土地上,她失了自己写作的根,辛苦写出的东西频频遭,受冷遇拿不到维持生计的稿费;与赖雅相守的十年,是她与贫困和疾病抗争的十年,她一边照顾病榻上的男人一边为生计奔波。却是不抱怨,不诉说,所有的苦都留给自己,留给世界的是华丽孤傲的背影。

    或许与自己的性格有关,我一直喜欢那样一种低调而安静的生活:安静做事,低调为人。安静做事,与风风火火无关,与雷厉风行无关,与高调张扬无关,而是面对一份需要你做的或者你自喜欢的事,安安稳稳,踏踏实实,按部就班地去做,没什么不好。惯于安静做事的人,会有一种优于常人的细腻与耐心,这也是他们最大的优势。惯于安静做事的人,不会急于追逐成功,却常常是清风自来。脚踏实地的付出之后,收获是水到渠成的事。

    在尘世中低眉,是某天在我的博客纸条箱里收到的一张小纸条上写着的话,一位多日不曾联系的女友发给我的。那个冬天,一向忙忙碌碌奔波在自己事业中的她忽然在我的视线里消失了。再出现时,她忽然变得小女人:把手里工作放下,在尘世里低眉,陪家人孩子,在一日三餐中体味尘世里的小幸福。一直视事业为生命、一直强势地高抬着骄傲的头颅的她,也终于肯为爱低眉了。这样子的她,倒是让我觉得更加美丽可爱。

    在尘世里低眉,不让光芒灼伤别人的眼睛,也不会让自卑的黑暗侵袭到自己的内心。低眉,却有一颗高贵无比的心。一个人的外表可以平庸,内心却不可以不丰富华丽。一个拥有着华丽内心的人,即便你在尘世里低眉行走,也会在人群中形成一个独属于自己的强大气场。

    偶然那么美

    我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我少些负担和承诺。我不多说无谓的闲言,这使我觉得清畅。我尽可能不去缅怀往事,因为来时的路不可能回头。我当心地去爱别人,因为比较不会泛滥。

    登录博客,有一纸条红红地跳出来:阴冷的天,读着你的文字取暖。不常来,你却一直都在。朋友就是,无论走过多久,总会在一个瞬间,心会为你柔软,偶然想起你来。

    纸条是一位久不联系的北国女友发来的。一字一句读着那些满含温度的文字,我仿佛又看到女友温婉和煦的笑容,那么安静地在自己的柴米油盐里忙碌着。僵硬了太久的心忽然柔软得一塌糊涂。多么好的“偶然想起你来”。

    我喜欢这样的偶然。

    很多友谊的开始,都缘自一份偶然。忘记了什么机缘,也忘记了最初相识的时间,茫茫人海里,两个人就那么相遇了。“嗨,你好。”一声淡淡的招呼,拉开一段友情的大幕。淡淡地聊,言语不多,彼此之间却总是能心领神会。友情的种子就那么悄悄地种下去了。没有承诺,各自来去,如天际两片随心所欲的云。会在某一个时刻,忽然起了思念。俏皮地告诉他,我想你了,你还好吗?或者什么也不说,只在他常去的地方,默默地驻足流连。知道他安好,心里便也安然。

    也许会有人不赞同我的观点,他们无法容忍这样淡如轻风的友情。朋友是什么?朋友就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朋友就是你想哭的时候第一个跑到你面前来为你送上肩膀的那个人,是你快乐得浑身冒泡儿时陪着你一起疯狂的那个人,是与你一起分享你的私密的那个人……总之,朋友,彼此要坦诚相待,要肝胆相照,这是第一要则。我也曾有过那样的朋友,后来,那样的朋友大都离我而去了。他们弃了我,或者我弃了他们。我越来越发现自己无法经营好那样一份友情。有一方家园,那里只盛开着我自己的心事,任是谁都不能试图前来分享。最亲的人,最好的朋友,都不成。谁不甘心,要固执地打开那方园子,结果便只能是彼此间的疏离,或者友谊结束。

    “我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我少些负担和承诺。我不多说无谓的闲言,这使我觉得清畅。我尽可能不去缅怀往事,因为来时的路不可能回头。我当心地去爱别人,因为比较不会泛滥。我爱哭的时候便哭,想笑的时候便笑,只要这一切出于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三毛”。在一好友的微博里读到她录下的这一段话,三毛的。我再转载到我的心里。写这段话的人,录这段话的人,转这段话的人,其实有着共同的心性。不用多说什么,只这一段话,便将远在山南水北的两颗心轻轻连在一起。

    我们是在文字世界里偶然相遇的朋友,也在彼此的文字里彼此欣赏着温暖着,已经好多年。

    亲密有间,最美是一个度,最难也是一个度。

    很庆幸,在纷扰忙碌的红尘里,我还有三五个这样的“偶然好友”。他们与我的相遇来自偶然,平日的联系也仅仅限于“偶然”,可这份偶然,却是那么美丽又那么有韧性。风风雨雨走过数年,多少人事都在光阴里流失,他们还在。

    快乐的成本

    女人,最好是有自己的事业做,如果没有自己的事业,就一定要有自己的事情做,如果没有自己的事情,那这个女人的生活就要出事情了。

    乘车去参加一位朋友的婚宴,座位旁边坐着一位多日不见的女邻居。

    大半个小时的车程,她说了多少句“烦死了”,我都数不清了。而我所知道的让她烦透顶的生活却应该是多少人羡慕也羡慕不来的:老公有一份稳定且收入不错的工作,对她也好,她根本没有生活之忧,读中学的儿子懂事,成绩也不错,基本不用她操心,住在单位上分给的公寓房里,她不用风里雨里去上班挣钱养家,每天只消在家做做饭洗洗衣收拾下家务就好。

    那样的日子竟然让她崩溃得几乎疯掉。

    没事研究一下美食,把家收拾好等着老公孩子回来不是挺好吗?我说。

    不想收拾。烦。没劲。

    看看电视上上网,在网上玩玩小游戏也可打发时间。

    不想看,也不会玩小游戏。

    听听音乐,织织毛衣,或者养花种草。

    养什么花草啊,一盆仙人掌也让我养死了。一件毛衣织了两年了才织了不到一半。

    抱怨完了,她又开始羡慕。羡慕东家女人,有钱,一年里大人孩子到国外去游山逛水好几趟;羡慕西家女人,会打扮,一年化妆品就能花好几千;也顺带着羡慕了一下我,能读会写,坐在家里就把钱挣来了……我终于词穷。也终于明白她为什么会在那样恬静安稳的日子里崩溃得几欲死掉。不疯才怪,整日里无所事事也就罢了,眼睛偏偏还不肯闲着,东瞅西瞧,看见的全是别人的光鲜。她的快乐观也有问题,成本太高,所有的快乐在她那里都离不开钱。

    快乐是什么?快乐跟人人都在追寻的幸福一样,只是一种来自内心的感觉。当我们的日子不再局限于一日三餐的温饱时,便有了更多更高的追求与欲望——渴望幸福,渴望快乐,渴望过一份有质量的生活。这很健康,也很正常。可快乐的成本到底有多高?真的像那位女邻居眼里那样,片刻也离不开金钱的支撑吗?

    诚然,将身心放逐于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间,在行走中赏人赏景赏风月,那是一种快乐。那种快乐的成本却是昂贵的,一要有充裕的时间,二要有足够丰盈的钱包,如果没有这两个有力的支柱,想要轻易获得这份快乐恐非易事。常年出入于高档的健身所美容院,每天把自己的那张脸化得像个精致的瓷娃娃,走到哪里都引起一片高回头率,自然也会让女人内心充满快乐。那样的快乐,却是那样虚无易碎。人无常少年,花无百日红。再好的化妆品也难以抵挡岁月的侵袭。

    关于对快乐的诠释,我倒看到过另外一些全然不同的版本。那才是我们俗世里最有温度也最触手可及的快乐吧。

    朋友韩,年轻时曾经是一名风风火火的物业领导,随军后在家待业十年,最大的爱好是研究厨艺。做饭做菜讲究色香味俱全,还讲究一个营养搭配。买菜,做饭,看养生堂,研究食谱,乐此不疲。看她每天出门进门,脸上都洋溢着一种恬静知足。她的幸福很简单,就是老公孩子吃得美,吃得健康。

    朋友刘,最大的业余爱好是做女红。早些年织毛衣,近年来迷上十字绣。两米长、一米宽的富贵牡丹图,每天下班回家,坐下来,沏一杯热茶,点一盘印度檀香,净手,在袅袅的檀香气里,一针一针,不急不躁地绣。进度不快,每天或多或少地绣,却不肯让无聊浸进自己的生活里半点。

    也有不甘寂寞与清静的中年朋友,自己走出家门,去家具城做推销员,去超市做收银员,每月的薪水并不高,心里却充满一种满足感,一种自食其力的幸福感。

    口味高雅一些的也有,忙碌之余去报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戴了义甲有板有眼地跟着老师学古筝、净手静心跟老师学茶艺,再不然,什么也不做,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书房里沉浸书香中。这又是一种快乐。一种让自己变得从容强大、内蕴深厚的快乐。

    当年看央视的《半边天》栏目,主持人张越曾有一番话,让我今天还记忆犹新:女人,最好是有自己的事业做,如果没有自己的事业,就一定要有自己的事情做,如果没有自己的事情,那这个女人的生活就要出事情了。说得极是。无事生非。多少烦恼苦痛皆缘于一个让人心慌的“闲”字。

    而另一位在国外生活多年归来的女友,她的观点更是新鲜,她说要做一个低成本的快乐女人。她眼里的快乐与豪华游、高档化妆品都无关系,在她眼里,美丽与快乐是那样简单:健康的身体,美丽的笑容、深厚的底蕴,再无其他。健康的身体是一切快乐的源泉,所以她宁愿舍弃去健身房而每天坚持奔跑在阳光下;美丽的微笑是女人最好的化妆品,一张涂抹得精致却无笑容的脸远远没有一张面带微笑的脸更让人喜欢,所以她坚持每天面带微笑,当然那份微笑是从她内心散出来的;有内涵的女人,一举手一投足都会透出一种别样的美,这个谁都知道,有内涵的女人吸引的不光是男人的目光,她们是这个世界上的一道好风景。

    瞧,这种种俗世的快乐,成本其实是如此低,离我们是那样近,为何还会有那么多人在苦苦寻觅?

    做自己的朋友

    人生在世都离不开朋友,但是,最忠实的朋友还是自己,就看你是否善于做自己的朋友了。要能够做自己的朋友,你就必须比那个外在的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而能够从人生的全景出发给他以提醒、鼓励和指导。

    人在异乡,身陷困境,亲人不在身边,又不敢把那份苦楚通过电波传递给远方的亲人,便渴望有一二知心朋友倾心相诉。无奈,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放眼打量,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寄托心事的朋友。好在,这个时候,还有另一个自己来陪伴。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累了、委屈了、后悔了,不再寻找,不再等待,不再那样莫名地渴望身边会有温暖的手及时伸向自己。而是习惯了依靠自己。依靠自己,竟然也发现自己、体内其实蕴藏着一股无形又巨大的力量。一个人在远方,竟也做好了许多自己先前从未做过的事情。卫生间的灯坏掉,自己修好;厨房里的煤气用完,自己去换,搬着煤气罐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挪上来;门上的锁坏掉,琢磨半天看出修好它的门道……做好这一切时,会很骄傲地拍拍双手表扬自己:嘿,亲爱的,你真能干!完了,兀自傻笑。

    有远方的友人,线上发来温暖的问候:一人在他乡,多结识几个朋友为好,须知总是远亲不如近邻。我淡然一笑,回道:有朋友相伴自然是好,可孤单有时也是一种财富。

    是的,人只有在孤单与静寂中才肯俯下身来倾听内心的声音,才会发现滚滚红尘深处那个最真实的自己,他其实远比自己想象中更加强大、更加坚韧。

    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我懒洋洋地斜倚在电脑椅上,开一段视频,张火丁的《锁麟囊》。听张幽咽婉转的唱腔,于无限的柔美之中听出一份人生的刚劲之力:“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一个曾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娇宠刁蛮的大家小姐,一夕间却要面对一场家破人亡、寄人篱下的惨淡光景,这一份人生的苍凉,热闹的青春年华里哪能读懂?青春是一条充满激情的河,携带着一路的热情与梦想向前奔流不息。那时,与自己相伴的是那些清冽又浅白的甜蜜与忧伤。死心塌地地爱,痛彻心扉地恨,说一不二,总是试图把是是非非分得一青二白。后来,渐渐长大,那条人生长河也慢慢由千山万壑间转入一片广阔的平原,所有奔腾的激情,在岁月的安抚下静了下来,沉淀成一份静水流深。那份五味杂陈的人生滋味也慢慢积聚沉淀下来,变为一种与你相伴的智慧。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一个又一个与自己相守、与一场百听不厌的京戏相守的午后,我找到一个以前从未找到的自己。忧伤又清醒,孤单却坚定。

    寒冷的冬日长夜,寂寥,漫长,捧一本书与自己对话。一杯热气袅袅的玫瑰花茶,一本散着墨香的书,墙上的石英钟在滴滴答答唱着不变的光阴歌谣。所有的喧嚣与苦恼,顷刻远去。

    “人生在世都离不开朋友,但是,最忠实的朋友还是自己,就看你是否善于做自己的朋友了。要能够做自己的朋友,你就必须比那个外在的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而能够从人生的全景出发给他以提醒、鼓励和指导。”

    贴心贴肺的一段话,来自作家周国平的散文集,让冬夜夜读的人如沐春阳。那些话,可能早就在我的心里藏了好久了,只是我没能以这样妥帖的方式把它们说出来。遇到,除了眼前的灿然一亮,便是由内到外的一份舒畅,犹似他乡遇故知。

    远离了世俗功利的阅读,是一场没有预约的旅行,谁也不知道,在哪一个拐角就会遇上一片美丽的风景;更是一种自我的精神探寻,你顺着别人开辟出来的幽径,一路去寻找自己。所以,很多个孤单无助的时刻,我不倾诉,只把自己交给阅读。不得不承认,在这片越来越葳蕤茂盛的阅读森林里,曾经孱弱稚嫩的心灵,慢慢变得丰盈强大。一个人的成长,与内心有关,与年龄无关。我庆幸自己在那一段又一段漫长又寂静的阅读时光里,慢慢成长。

    我深深赞同周国平老师说的这段话,不是因为这一段文字的清畅。是因为它的清醒。不是我们自视太高拒绝友情,是现实有时真的非常残酷。你渴望的友情,并不总能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在你的身边。即便能及时出现,能帮上你一些忙,也还是会有一些事情,再好的朋友也伸不上手。那时,还是要靠自己。

    做自己的朋友,做自己的心灵导师,做一个比现实里的自己更高的自我,却不是说做到就做到。要岁月的磨洗,要人生的积淀,要读好书,常思量,消沉中自勉,得意时自敛,要在琐碎的凡俗红尘中开辟出自己独有的精神家园,孤单寂寞时方可自娱自乐,这样的一个自己方配做自己的朋友。

    隔帘看世界

    与这个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隔层帘来看这个世界,距离会让你对这个世界有一个更加客观的考量——它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好,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般糟糕。

    一根网线,一方小小的荧光屏,手中的鼠标拖拖点点,通往世界的窗,刹那洞开。那是一个怎样五彩纷呈的世界啊,大到国家国际大事,小到街头巷尾的民间奇闻,只要你想看,坐在电脑前,鼠标一点,那些信息便如潮水一样涌来。真个是足不出户,世界尽收眼前。

    每天上线,QQ、MSN先登录,看看是否有朋友留言;博客、微博、论坛,进去转一圈,看是否来了新的粉丝,热情地回帖顶帖。邮箱也要进去看的,虽然常常一周也收不到几封信。

    那只是一个开始。

    接下来的一天,基本还是在电脑前度过。一个网站一个网站地浏览,寻找自己可用的信息。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数个小时过去,眼睛发涩、大脑发涨,自电脑前站起来,腰酸背痛,心里却忽然空得要命。转来转去,没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又一天就那么悄然溜过去了。

    发狠要疏离网络,离这个热闹的世界远一点。想得挺好,第二天一起床,什么都忘记。新的一天,又在重复旧的过去……这是一种病,自制力不强的年轻人中,此病蔓延得尤其厉害。我也曾是此病的受害者之一。几年网络生活过下来,除了在网上发表一些文章,结交了一些蛮不错的朋友,再有就是一身的不适——颈椎腰椎有了麻烦,脾胃不肯好好配合工作,恬静的睡眠越来越难找,气血不足外加肝郁……给我号脉的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中医,头发银白,却是面色红润、精神抖擞。她是退休之后又被返聘回医院的。“丫头,你可得好好注意你的身体了,这么年轻,就把自己弄了这一身的病。”老人边给我开药边开导我,“生命在于运动,你这些病,典型的运动缺乏又思虑过多引起。你看我,七十多了,现在每天还坚持去游泳,一口气游个一千米没问题……”

    医生说得没错,我几乎天天都能在网上找到让自己不开心的事。可我的不开心于那些事的解决于事无补。

    我听了老中医的话,果断与那个缤纷的世界保持距离。我不想自己的健康与快乐被网络绑架吞噬。

    著名学者熊培云曾经在文章中如此写:我现在要做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若非必要,以后一定少上网。我热爱生活,并且喜欢安静。我更想坐在阳台上读几本书,懒洋洋地过一个上午,而不是坐在电脑前,与世界抱成一团。

    我把这段话记下来了,记在心里。我觉得这一段话一定道出了不少“与世界抱成一团”的人的心声。

    不再“与世界抱成一团”,忽然发现自己成了一富翁——时间的富翁。日子里凭空多出了大把的时间,可以安静地读书了。书香中,一颗躁动不安的心终于静下来,听书画大师谈我国的书画之美,在唐宋八大家的诗文山水里忘情徜徉,厚厚的宋词元曲鉴赏辞典,不再急着一口气读下去,一天一首,用心抚遍。才发现,不带任何功利心地读书,是一种怎样的生命享受。

    工作之余,找点空闲,走出家门,走向郊外。暮春江南,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稻田里灌足了水,等待绿色的秧苗,白色的水鸟,翩翩舞于水田上空,像天空里散落的快乐音符,黑色的水牛在田边啃草,甩尾扬头,悠然从容……风斜斜地刮过来,携着细细的雨丝,扑面,却不寒凉。撑一把素色的雨伞,走过郊外的沙土小径,眼帘被这个季节染成了绿的,心欢快得像解冻的小河。这种欢乐,太过久违了。

    红尘纷扰,大家都在忙着过有意义的生活,殊不知那些漫无目的的美好里有一份真正的大自在。

    不再与这个世界抱成一团,你阻止不了核危机扩散、华尔街金融风暴,就把它们交给能掌控它们的人,也不会有谁来怪你。你擦不干那些灾难中亲人的眼睛,就悄悄地来做好自己手头的事,他们需要你时你才会有力量伸出手去。多少人世不平事,光靠愤怒解决不得,学会理智的爱恨也许更有利于这个世界的和谐……总之,别再时刻与这个世界抱成一团,与这个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隔层帘来看这个世界,距离会让你对这个世界有一个更加客观的考量——它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好,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般糟糕。大大小小的烦恼自然而然也就少了。隔帘看世界,世界并没有因此而发生半点改变,自己的生活却是天上人间。运动多了,身体健了,心情好了,思路活了,待人接物,都不再似以前那样满腹怨气。忙忙碌碌的生活里,人人各司其职守,站好自己的岗,调剂好自己的日子,我们眼里的世界也便好了。

    以优雅的姿态告别

    喜新不厌旧,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也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包容。

    嫁作军人妇,跟着他东南西北,漂泊是常态,频繁地搬家也便成了家常便饭。什么样的房子都跟着住过,库房、招待所、单位公寓房……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那些老旧的房子,你走了,我来,房间里重重叠叠,是前任房主留下的气息。墙壁上还贴着孩子的五彩贴画,地板上丢弃的旧物,厨房里用了一半的酱油醋,卫生间的换气扇拆走留下一个黑洞洞的窟窿……旧房主走了,搬空了的旧房子,那一地狼藉一般都留给后任主人来收拾。习惯了,也便安然收拾。将前任的旧物统统清扫,再一点一点,用自己的气息将那间屋子填满。

    我却极不喜欢那样的告别方式,更不愿以那样的方式与曾经同我朝夕相伴的旧屋旧物告别。哪怕,它们只在我的生命旅程中陪伴我短短的一程。

    一件穿旧了的衣,生活中再也找不到它的用武之地,它的归宿只有进垃圾箱。我却不愿草草地将它扔掉,依然如平时一样,将它洗得干干净净,晾干,叠好,装进一只干净的塑料袋,才肯让它去它该去的地方。他笑我矫情了,我却觉得,那旧衣,亦是有灵性的,因为它曾陪我走过一段美好的旧时光,它的身上也曾沾染了太多主人的气息。

    单位新建了公寓楼,与先前的旧房相比,可谓天堂人间。搬家日期却是紧迫,两周之内必须全部搬完——旧楼里也还有人急着入住。三口之家,大的物什没有多少,零零碎碎的收拾起来却极费力气。衣服、家具、书柜、书籍、锅碗瓢盆油盐酱醋,一趟一趟楼上楼下地搬腾,像一只不停歇的小蚂蚁。几天下来,人快累得喘不上气。东西总算全搬进新家里了,里里外外摊了一地。却来不及喘口气收拾一下,便先去收拾已经腾空的旧房。废资料、废电器,该销毁的销毁,该回收的回收。空空的房间,再细细打扫一遍,厨房的灶台擦洗得光洁一新,卫生间里没用完的洗浴液整整齐齐摆在架上……房子是空了,可它还保持着它的主人居住时的风格做派。将来入住的无论是哪一位,无论这屋子的装修风格他是不是喜欢,屋子的前任主人是哪一位,也许都不重要。但我相信他推门进来的时候,一定会先对这幢房子产生一种家的亲切感,而非像曾经的我那样,推门迎接我的就是一片兵荒马乱。而这一切,对于那幢房子的旧主人来说,也不过是举手之劳。

    曾见过一位职场老人,来来往往曾调过几家单位。她有一个习惯,每一次从旧单位离开前,她都把有关原单位的一些珍贵资料和自己的一些相关工作经验毫不吝啬地留给她原单位的一些年轻同事,是谓职场上的优雅转身。有人也许会觉得她傻,她的职场路却是越走越顺。那个优雅的告别,会一传十十传百,传到她新公司、新领导、新同事那里,那样的员工同事走到哪里都会有人欢迎。

    与人方便,其实也是与己方便。

    与一物,与一人,与一岗位,与一个地方,优雅地告别转身,也许都不是太困难的事。最难的优雅告别,是与一段情的彻底厘清。曾经心心相印的两个人,因缘际会,情到尽头。伤心与恨总是难免的,美好的过往不愿重提,眼里心里只余下了对方的不堪,咬牙切齿中再把那份不堪放大。来日相见,要么视如陌路,要么怒目相向。哪里还有半点当初恩爱的影子。在这一点上,我倒十分欣赏一位在爱情场上走过千山万水的港台女星,在某次情感节目的访谈中,她带了许多可爱的小礼物,也带了许多可爱的小话题上场。那些小礼物、小话题都是她的历任男友留给她的。时隔多年,她还一一收着。美其名曰“爱情博物馆”。在她的爱情博物馆里,她小心翼翼收藏的那些小东西,全是那些男人留给她的美好回忆。她说,每一份爱情都曾经让她成长,所以她珍惜珍藏。

    尽管历经爱情的山山水水,那个女子身上还是保留着一份让人着迷的魅力。她再去面对一份新的爱情时,旧男友都成了她得力的亲友团。与旧情旧爱告别、相处如这般,实属不易。

    人的一生,没走过的路会心怀憧憬,走过去的则成了回忆。没有憧憬的人活得迷茫,没有回忆的人却活得苍白贫乏。与曾经的旧事旧物甚至是旧友优雅作别,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怀旧情结,还有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喜新不厌旧,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也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包容。

    借别人的眼睛看人生

    跳出自我的藩篱,时不时借别人的眼睛来看看自己的人生,想必每个人都会看到一幅同以往完全不同的画卷。

    这世上的叫卖行当真是越来越奇怪,居然有人在堂而皇之地叫卖丈夫,而且价格极为低廉。

    登出那则广告的是一位40岁的美国妇女,与丈夫已有二十多年的婚龄,可她越来越感觉到那段婚姻于她是一种折磨。原因是那位丈夫的眼里似乎越来越没有她。每年四月,爱好旅游的丈夫就收拾起行头外出旅游或者钓鱼,直到十月份才回到家里来。丈夫喜欢常年在外游荡,她自己却不太喜欢运动。常年的孤独感终于让她对丈夫心生埋怨,便决定廉价将他卖掉。

    广告中她如实写上丈夫的年龄、身高、爱好以及被拍卖的原因,最后还附加上几项优惠条件——收购我丈夫的人,还可以免费得到他平时喜欢使用的全套打猎和钓鱼的装备,外加丈夫送她的牛仔裤一条、长筒靴一双、T恤衫两件、里布拉杜尔种的狼狗一只以及他自制的晒干野味50磅!

    广告发出去,她原本以为那样糟糕的男人不会有人前来问津,让她想不到的是,在广告登出去的当天,家里的电话就被打爆了,居然有六十几位太太小姐对此感兴趣,其中有二十多位态度相当诚恳,想约见广告中的男人。在她们的眼里,那个被廉价拍卖的男人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年富力强,年纪正好;他喜欢旅游冒险,说明他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的男人,这样的男人值得依靠;他热爱大自然,是个懂得生活的男人,同那样的男人在一起生活一定不会乏味……最后,连那位妻子在广告里的附加项目也引起了他人的注意:他送了她那么多可爱的礼物,说明这个男人是个对家庭、对妻子有爱心的男人,这样的好男人错过了,实在是一件让人遗憾的事。

    听着那些欲购买者说出的购买理由时,那位妻子的心都快要跳出喉咙口。幸好还来得及,她赶紧再拟定第二条小广告发出去:“廉价出售丈夫事宜,因种种原因取消!”

    当外出归来的丈夫得知自己差点被妻子廉价出售时,忍俊不禁,问她为何又不卖了时,妻子幸福得满脸流光溢彩:“这么好的男人,卖了上哪里去再找?”

    这不是喜剧世界里看来的幽默笑话,却是发生在美国马里兰州的一则真实故事,那个被拍卖又很抢手的丈夫叫查理·亨勒尔,而那位幽默的太太叫露易丝·亨勒尔。

    想起自己刚来这个城市的那几年,我日日与烦闷苦恼纠结。某日在网上同朋友闲聊时,朋友忽然打过来的一串字让我一时呆在那里:“昨天还跟朋友说你呢,真是羡慕你哦,生活在那么美丽的城市,出门就是风景,不必朝九晚五地去赶点上班,有足够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坐在家里就可以轻轻松松挣回一份工资来……”天哪,要是我把自己内心那些天天纠结在一起的苦恼倒出来给她听,她一定会吓一大跳:来这个城市几年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天天闷在家里,洗衣服做饭,看看书、写点小稿、挣点外快,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事情,日子无聊得紧,有时真想逃跑了之……同一份生活,在两个女人的眼中,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境界。

    她说的那个女人是我吗?宛若另一个与我完全不相干的女人。

    可她描述的那份生活还是吸引了我,顺着她指的那片风景走过去,嘿,果然是别有洞天。桂林山水甲天下——小时候的语文教科书里读到的最美的一篇文章。到桂林一游也曾经是我整个少年甚至是青年时期的梦想。可真的有一日身处这片美丽的山水间时,眼睛与心灵竟然都变得麻木迟钝。直到那位朋友说出那番话。的确,风景就在身边,走出家门即是,满院的绿树繁花,满树的小鸟啾啾,林间轻轻走一趟,衣襟都沾露带香……回头,静静地打理家务,读书写作,养花种草。

    换一种眼光,换一种心情,同一份日子便过出了不一样的色彩。

    跳出自我的藩篱,时不时借别人的眼睛来看看自己的人生,想必每个人都会看到一幅同以往完全不同的画卷。你眼里自己那份“平装本”人生,在别人眼里,说不定就是精装本也未可知。尽管,别人的眼睛看你的人生,看到的仍然只是冰山的一角,可那个新鲜的视角,还是会让你看到许多平素被你忽略的风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