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智慧书2:做一个灵魂有香气的女人-最美的气质,出自修养的剪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为什么要把时光留住

    我愿意接受一切岁月的恩赐,年轻时的轻狂无知,中年后的成熟睿智,就连岁月赐予的皱纹与白发,我也会欣喜地接受。生生息息,生命的本来面目就是如此。

    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妇人,脸上皱纹纵横,头发白掉一半,牙齿也掉了好多颗。揽镜自照,悲从中来,勇气也来了。她要借现代的高科技与时光搏一回,把它从她身上掠走的再一一找回来。前前后后受了数十次皮肉之苦,老人真的把自己弄成另外一个模样:脸上的皱纹没了,多余的赘肉削了去,白头发染成自己想要的颜色,耷拉下来的眼皮又被粘上去,好看的双眼皮又回来了。从美容医院出来,她与先前那个老太判若两人——哪里是六旬老太,分明一个青春美少女,一如她十八岁时的样子。

    就那样满怀着一腔自信与激动,去见那个几十年未见的初恋情人。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那个她心心念念惦记了几十年的男人,看到她时眼里只有惊没有喜,甚至有一份看怪物似的厌,他说:你怎么把自己弄成这个样子。

    几十载相思,数不清的刀刻斧凿之苦,一下子就被那句话给击中了。匆匆忙忙地相聚,匆匆忙忙地别离。转身的那一刻,两行不再清澈的泪终于从她的眼里流出来。她到底还是败给了时光。连同她珍藏了几十年的爱情。

    看到那样一个镜头时,心里忽然狠狠地为那位老人疼了一下,又有一份深深的遗憾。如果她没有那般刻意地去挽留,去与时光抗衡,又会是怎样的一个场景?几十年未见,夕阳余照里,再次相逢,无语凝视,你已经不是当年的如花少女,我也非当年的翩翩少年,可那对眸子还在,老了浊了,那份真还在。彼此老去的模样,让人心生叹惋,也在心里越发地珍惜对方。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自传体小说《情人》被拍成电影,那个深沉又无望的爱情故事让多少银幕前的男女泪湿。我觉得,最直抵人心的还是那一句,在女主人年老的某一天,与旧情人相遇,那个男人走上前对她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的你比年轻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时光可以摧残人的面容,却会败给一份深沉的爱。

    曾经读到过关于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的文字,说安东尼奥有时候也使用一次性成像照相机,在乌兹别克的一个区中心,在一部长期未能完成的电影拍摄现场,他决定赠送给三位穆斯林老人记录他们形象的照片。当把照片递给老人时,他对他们说照片可以把他们的时光留住。三位老人中最年长的那位飞快地扫了一眼照片,便把照片还给这位大导演,说:“为什么要把时光留住?”

    老人的回答让安东尼奥目瞪口呆。

    也许,那位老人才是时光里的智者,知道时光是留不住的,用任何一种艺术手段、科技手段都不可能。

    与分别已久的老同学在线上聊天,谈到不久之后将到的中年老年,她充满了一种莫名的恐惧。她说现在不行了,要隔两天就去一次美容院,要时刻注意眼角的皱纹,开心时不敢纵情大笑,伤心时不敢肆意流泪,怕笑多了皱纹丛生,怕流泪把皮肤搞差。我取笑她:那还活个什么劲?

    玩笑归玩笑,其实,怀有这种心态的人应该不在少数。人未老,心先老,却极是不服气、不甘心,就想尽办法来抓住渐行渐远的青春。所以,眼下的美容院整形师才越做越火吧。可那些高档的化妆品、高端的美容术,真的能把时光留住吗?就算真的把它留住了,一份不敢自由自在地大哭、不敢纵情欢笑的时光,留它又有何乐趣?

    与其苦心与时光抗衡,倒不如平静接受,踏踏实实享受每一个当下。

    人生是条河,从幼年的涓涓细流,慢慢汇成大江大河。每一个时段,都有每一个时段的风景。而每一个时段的美丽都是不可替代的。童稚无知的幼年,天真活泼的少年,意气风发的青年,成熟稳重的中年,然后是风平浪静的老年……这一切,没有谁能够逆转。所以,我愿意接受一切岁月的恩赐,年轻时的轻狂无知,中年后的成熟睿智,就连岁月赐予的皱纹与白发,我也会欣喜地接受。生生息息,生命的本来面目就是如此。

    我不是时光里的智者,却也知道时光是留不住的,我不愿意用种种违背自然的方式,企图把时光留住。在每一段时光走过的时候,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该开花的时候就开花,该孕育的时候就孕育,该成熟的时候就成熟,等到哪天老得再也不能挂在枝上,就静静地扑向生养我的大地。万水千山走过,年华也已老去,再回首,无悔亦无憾,便是我想要的人生。

    理直气和

    有一颗宽容之心,得饶人处且饶人;有一种自律自我控制的修养,记着有理不在声高;相信时间是最公正的评判师,终究会让一些误解真相大白。

    还是在读大学的时候,暑假里闲来无事,我就跑到朋友开的茶馆里去帮忙,也算体验生活。

    某天,店里来了位顾客点了杯红茶,就坐在靠窗的那个位置。茶室里很静,若有若无的钢琴曲水波一样地荡漾,有三五顾客在悠然地品茶,低声细语地聊天。所以他那一声断喝就显得特别刺耳,他忽然粗声大气地将我喝至跟前:“服务员,你来看!”他指着面前的杯子,满脸怒气地说,“看看!你们给顾客喝劣质的牛奶,看把这杯红茶都糟蹋了!你说怎么办吧!”我低头一看差点没气死,他把柠檬和牛奶一股脑儿地加进红茶,不结块才怪。

    “先生,您搞错了……”我正要好好奚落他一番,朋友走过来了:“什么事?有什么不对吗?”那位顾客又理直气壮地将他的意见陈述了一遍。最后还用力地把右手狠狠地拍到了桌子上:“你们这样子做生意是要砸自己的牌子的,懂不懂?”引得周围的眼睛都转向了这一边。

    “真对不起!我立刻给您换一杯!”朋友看了一眼那杯糟蹋掉的红茶,不急不缓地对顾客说。我狠狠转身,以为朋友的脑子进了水,明明不是我们的错,白白搭上一杯红茶,还落个埋怨。

    新红茶很快就端来了。茶杯跟前仍放着新鲜的牛奶和柠檬。朋友把红茶轻轻地放在那位顾客的面前,又轻声说:“我是不是能向您建议,如果在茶里放柠檬,就不要加牛奶。因为有时候柠檬会造成牛奶的结块。”顾客的脸一下子红了,照朋友说的喝完红茶匆匆地走了。

    那位顾客走后,我满腹的不解:“明明是他的无知造成的过失,你为什么不直说呢?他态度那么恶劣,你还不给他点颜色看看。”朋友笑了:“正因为他粗鲁,所以更要用婉转的方式来对待;正因为道理正确,一说就明白,所以用不着大声。理不直的人,常用‘气壮’来压人,理直就不必‘气壮’了,理直而‘气和’,以‘和’来结交朋友,不是强过以‘壮’来压过他吗?”

    朋友说得我无言以对。从小到大,我的词典里,只牢牢记着“理直气壮”,有理的时候就要据理力争。朋友却给我做出了另一番生动的解释:理直气和。

    毛泽东也曾讲,“有理、有利、有节”,却也是看对象而定的。对待敌人,对待那些居心叵测的小人,应该是“理直气壮”。可现实人际交往中,这样深仇大恨似的对立毕竟很少,我们完全可以像朋友那样“理直气和”地来待人。“理直气和”,我从朋友那儿看到一个最直观的效果,就是那位曾态度粗鲁的顾客后来成了朋友茶馆里的常客,隔三岔五地到茶馆来喝茶,还不断地介绍朋友同事来。一传十,十传百,朋友茶馆的生意越做越好。

    看朋友不慌不忙地穿梭于客人中间,满面春风地招呼着他们,我也深受感染。

    如今,离那一段岁月已经很远了。回首,越发理解了朋友当初的那一席话。柔能克刚,静能制动,很多时候,退就是最好的守。

    早起去菜市场买菜,常常会遇到两个激动得脸红脖子粗的女人在那里吵,一个双手叉腰,一个一蹦三尺高,不知道缘由何起,也不知道理在哪一个。两个人的声浪却是一浪高过一浪,把清晨的菜市搅动得热闹非凡。我匆匆从她们身边走过去,扭头看看她们被愤怒扭曲的脸,心里就起了一层淡淡的同情:什么样的问题一定要用这样的方式来解决呢?她们不知道,愤怒能让一个女人的脸变得多么丑陋可怕。

    写作数年,在网上也认识了很多朋友。有一些朋友,却是通过一些极不让人愉快的方式结识的。比如,有一位姐妹,忽然有天气呼呼到我的博客里留言,大意是作为一个自由撰稿人,应该像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一样爱惜自己的名声。我抄袭了——她认定是如此。可她说的那篇文章我连读都没读过。看到这样的留言,当时就气蒙了。好在有很多支持我的朋友,他们相信我,亦为我打抱不平,让她拿出确切的证据来。我最终还是没再那样咄咄逼人地去追究。只给她发一个纸条告诉她,也许她是误会了,我真的没有读过她那文章。她再次发纸条来,誓要把那件事情弄清楚。后来的事实证明,果真是一场误会,是一位推荐稿子的朋友错把她的文章当成我的给推荐出去了。后来,我们两个也成了朋友。

    理直不必气壮。其实,要做到这一点,也不难,有一颗宽容之心,得饶人处且饶人;有一种自律自我控制的修养,记着有理不在声高;相信时间是最公正的评判师,终究会让一些误解真相大白,而在真相揭开之前,静静地等待有时比急赤白脸地表白更有力量。懂得这些,理直气和应该也不难做到了。

    有弹性且有灵性的女人最美丽

    有一些美,是持久永恒的:优良的品质、渊博的知识、宽阔的心胸、坚强的意志、豁达的性情、柔软的善良……这一切,才构成一个女人美丽的底蕴。

    有位女友失恋了,她的日子天天被愁云惨雾笼罩,见人就想说说那个负心汉。朋友们便成了她临时的避风港。她每天跟朋友们抱怨那个负心的人便成了她那段时间的主要工作。都是一些平时在一起玩得不错的好友,第一次听,朋友很为她鸣不平,陪着她一起狠狠地指责那个人。第二次听,朋友还有些同情,温言软语安慰她。第三次,她又坐下来数落,听的人便已有了不耐烦,心不在焉地听着,却找不到任何可以安慰的词。

    也许对方岁月静好,因为你,云淡风轻的日子无端被乌云笼罩,人家招谁惹谁了?如果赶上听抱怨的人也正在情绪的低谷,那份诉说就把人家的心情弄得更坏。结果人家一样厌烦你。我在听了N遍她的哭诉后,终于忍不住,把心底埋藏已久的想法告诉给她。她果真没再来找我诉说,且永远也不再找我诉说。我的那番话,也彻底把我们几年的友情给中断了。

    抱怨失去的恋情,最终连她身边的友情也悄然离去。

    你找了一份工作,但工作中总有那么多的不如意。领导为难你,同事挤对你,你觉得整个世界都在跟你作对,便无端地羡慕起别人的风景。为何别人的工作总能那么一帆风顺,为何别人的人际关系处理得如鱼得水?思来想去,一些上不得台面的想法就产生。妒忌,猜疑,成了你心上的毒瘤,毒害自己,也危害他人。

    一个有智慧的女子,在面对这一系列的不快时,是不会选择抱怨的。因为她明白,每一段感情,从开始到结束,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能用对与错来界分。爱过了,错过了,重新来吧。有力气抱怨,不如省力气行动。她亦明白,一个优秀的员工,或者一个成功的领导,都不是从最初就是那个样子的。是日积月累的岁月积淀,是循序渐进的学习与积累。有力气琢磨人,不如省点力气琢磨如何做好手中的事。社会的不公平,自古有之,无法改变身处的这个大环境时,就努力去改变自己。

    有智慧的女子,是坚强又柔韧的,她在自己的心里设有一个坏情绪的回收站,人前人后从不抱怨。苦闷,彷徨,心事无处可诉时,女子可能会选择一次远行,将自己的心彻底放逐于美丽的山水之间,也可能会静静地埋下头,在泛黄的线装书里与古今圣贤交流对话,或者什么也不做,只静静地,对从前的得失进行一番深切的反思,然后,继续昂起头,前行。有智慧的女子,在困难面前可以流泪,却不会让泪水迷住眼前的路。这也正是她的魅力之所在。

    有位著名作家曾在一文中谈到他对女性美的认识,他说他欣赏有弹性且有灵性的女人,“弹性是性格的张力。有弹性的女人,性格柔韧,伸缩自如。她善于妥协,也善于在妥协中巧妙地坚持。她不固执己见,但在不固执中自有一种主见。”“灵性是心灵的理解力。有灵性的女人天生慧质,善解人意,善悟事物的真谛。她极其单纯,在单纯中却有一种惊人的深刻。”一弹性,一灵性,女人若同时拥有了这两种品质,即便她没有倾国倾城的容貌,也会迷倒一大片,男人或者女人。

    没有女人不爱美丽,俊美的容颜、入时的服饰、悦耳的声音、动听的语言,这一切,都会让人刮目相看。然而,这一切的美,皆如挂在枝头的紫罗兰,终有一天会被岁月的风雨腐蚀得千疮百孔。有一些美,却是持久永恒的:优良的品质、渊博的知识、宽阔的心胸、坚强的意志、豁达的性情、柔软的善良……这一切,才构成一个女人美丽的底蕴。

    女人的美丽源于底蕴,有底蕴的女人才算得上真正的魅力女人。行走尘世多年,这样的美丽女性一直是我心目中的榜样。

    嫣然一笑

    含蓄之美,是比美丽的外表更高层次的美,是意象之美。这样的美,耐人寻味,让人回味无穷,是外在的形式之美远远无法企及的。

    美的定义内涵是什么?无限地敞开与暴露是美吗?不然,为什么走在大街上的年轻女孩子,身上穿得越来越薄、越来越透?

    每每与如此装束的女孩走个对面,我都忍不住想,如此青春的一张脸,为何不配以一袭清纯的衣衫却白白浪费那份大好的年华呢?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里描画的这位千古美女,美在她恰如其分的美貌,更美在她那不胜娇羞的“嫣然一笑”。

    宫廷乐师李延年在宫里轻启歌喉唱起自己的妹妹:“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不见佳人貌,已为佳人迷。汉武帝只听歌,已为歌里面那倾城又倾国的佳人迷住,急急忙忙向李延年打听佳人在何处。李延年很聪明,不动声色地将自己的妹妹送到皇帝身边。他没有直接对皇帝说那位佳人长得如何美,却用佳人的一顾再顾将那份摄人心魄的美传递给皇帝。这位北方佳人美也,美在她的轻轻一顾。这样的羞涩之美,与暴露与热烈均无关系,却如一枝常开不败的花,在历史的烟雨中摇曳了千百年,芬芳了千百年。

    外在的衣着打扮,各有各的审美观,各有各的喜好,喜欢什么穿什么上街,也许不关别人的事。那份千百年来被人吟唱不已的爱情之美,为何也渐渐在现实里变得直露,变得那样不堪入目?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一颗红豆,婉转唱尽相思心曲;“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一轮淡黄月,几棵月下柳,摹尽恋人相约的幸福与娇羞;“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相爱的人,不必你侬我侬,所有的爱恋与热烈都织进了心中的千千结。古诗词里的爱情,从来都是如此柔肠百转,如此让人心动难忘。那是一份含蓄之美啊。

    而今,这样的美丽爱情是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赤裸裸的表白,在嘴边,来得像吃饭喝水一样容易,也可以去得像风吹云散那般自然。直奔目的地,一张婚书可以来得迅如闪电,也可去得疾如大海退潮。曾被多少文人喻为风花雪月的爱情,在这个时代里有了越来越多不堪担负的负担,房子、车子、票子……林中月下美人来,那样如梦似幻的爱情境界,大约只在梦里了。

    当然,时代在发展,我们不可能再以古人的标准来要求我们的女子笑不露齿,更不能要求我们的青春男女授受不亲。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当今社会是一个万花筒般瞬息万变的社会,你可以自由地、尽情地向世界展示你的美丽,追求你的爱情。但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如果女子懂得一点点害羞,如果相爱的人懂得一点点含蓄,那么我想,这样的女子一定会像美丽的珍珠一样大放异彩,这样的爱情会让人加倍珍惜。

    含蓄之美,是比美丽的外表更高层次的美,是意象之美。这样的美,耐人寻味,让人回味无穷,是外在的形式之美远远无法企及的。这是一种大美无言的境界,含羞意象之美所表现的无言的妙韵,最是那充盈动人之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这是一幅绝美的画,挂在多少与之相遇的人的心上。

    取悦自己

    适当地取悦自己,理智又不失活泼地生活。让自己活成人世间一道美的风景,不必刻意,也便悦了别人的眼睛。

    女孩恋爱了,很美好的事情。恋爱的女孩却在朋友们的眼里换成另一个人。一向喜欢素颜朝天的人,忽然把自己一张素净的脸当成化妆品厂家的广告牌,红的、黑的、紫的、蓝的,一股脑儿往上涂。穿衣打扮的风格大变。单纯的黑白世界变成五彩的,刺目的黄、绚烂的紫、红配绿的恶俗搭配,竟然也敢大摇大摆穿出去。可怜一个清水出芙蓉的美人儿,不到半年时间就被她的艺术家男友给活脱脱毁了。

    他说这是艺术。女孩并没觉得自己的生活有何不好,她快乐得很。男友是时尚界大名鼎鼎的设计师,他把女孩子的身体当成他的艺术舞台。女孩偏就那么乐意。也难怪,不过红尘中一介渴望爱情的小女子。女孩天生的虚荣心在男友一次次故作惊艳的目光中得到无限满足。哪怕从此失了自己,她也愿意。

    一年恋爱,两年拍拖,男友的热情被耗尽了,她自己也三迷五道找不到自己。分手时痛快淋漓地大哭了一场,洗尽层层铅华,找出自己先前的素衣长裙,一切从头来过。

    隔一年再见,又是另一人间绝色。女孩爱上旅游,学了茶艺,一年时间不见,古筝弹得颇见成色。人比先前开朗许多,脸上的苍白不见,青春的红润再度回转。

    以前与他恋爱时,她拼了命地想取悦他,化他喜欢的妆,穿他喜欢的衣,读他喜欢的书,说他喜欢听的话。一样没把他留住。可见,极力取悦于人,是多么不靠谱的事。这丫头还算聪明,伤心断肠处没选择让自己凋零枯萎去,倒学会了在生活中取悦自己。

    去琴馆练琴,正遇上一位四十多岁的大姐在那里。她也是去练琴的。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女人,一辈子做了一天公主,是结婚那天;接下来,又做了十个月皇后,是怀胎到分娩的那段时间;之后,就做一辈子的保姆,为男人,为孩子。她不想做一辈子保姆,索性自己宠爱自己一回,人到中年,研习起琴艺。是玩笑话,可笑中也多多少少有些酸涩不是。多少女子,一辈子可不就这么走过?

    其实细想,完全可以不那么活。活出自我,活出精彩的女人,大有人在。那样的女人,多是会取悦自己的女人。

    取悦自己,以美的身体,去爬山,去晨跑,去体育馆酣畅淋漓地打一场球……年轻、健康的感觉,只有投身其中才会感觉得如此淋漓尽致,最大的受惠者当然也是自己。

    取悦自己,以美的思想,读书、思考、品茗、观棋,去看一场艺术展览,白色宣纸上挥毫泼墨……日积月累的素养积淀成女人睿智美丽的思想。有美的思想的女人,如泉水有源,花树有根,才会有绿水长流、青翠常在的资本。

    取悦自己,以美的心情,周末或者假期,邀约一二知己好友,静静的茶吧里共坐小饮,若有若无的音乐中,随意地聊聊,工作的烦恼、生活的烦恼,都暂且抛诸脑后。那是给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在充电呢。

    女人不可以活得太自恋,那样容易让人故步自封只活在一个小我的世界里。女人又万万不可完全不懂自恋,那样的女人就如一株不会开花的树,失了生活的色彩情趣。适当地取悦自己,理智又不失活泼地生活。让自己活成人世间一道美的风景,不必刻意,也便悦了别人的眼睛。

    优雅地老去

    优雅地老去,不只是努力与光阴争夺着容颜上的美丽,那是大半生思智沉淀而成的一份宠辱不惊的从容与大度,是独立人生寒秋仍能热情不熄地向前奔走追逐。

    黄昏夕照,独立寒秋,落叶飘零,瑟瑟秋风掀动迟暮人的白发。回首,满目怅然,身后已是红消翠减,前望,茫然一片,前方是白雪纷纷的冬。人生走到这个季节,多少热烈的眸子就此黯淡下来。一句“老了”多少无奈与凄凉尽含其中。

    这样的老,一直是大多数人害怕的、拒绝的、排斥的。可它却不会因为我们的拒绝就绕道而行。老,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你的生命,任谁都无法抵挡它的到来。

    可你见过这样一些人吗?她们都很老了,老的却只是她们的年龄,从她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你真的无法捕捉到一丝老态。

    每个周末,我都带着孩子去中心广场玩。每次都能遇上她。银白的发,黑色的休闲长风衣,皱纹纵横的脸上,却是一脸的安详。她去喂鸽子,每个周末都去。她也是去观察那些鸽子,在她不大的画室里,摆放着她这些年来的画作。她不是一位画家,但她从画画中找到黄昏的乐趣。那些画,让她拥有了一方无比强大的精神家园,让她远离了寂寞与孤独的侵袭。

    她说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世界,我们老人也不能坐以待毙。

    这样子的老,让人敬慕,也让人觉得温暖。

    还有一位老人,她六十多岁了,穿大红的礼服,手持麦克,走在舞台中央,或歌或舞,台下掌声喝彩声不断,有叫好的,也有喝倒彩的。那是一场真人秀,参赛者多是貌美如花的90后青春少女。她竟然挤到了她们的中间,欲与她们争锋。

    你都是她们的奶奶了。台下有刻薄的人,半是认真半是调侃地质疑她。

    是的,我知道我是她们的奶奶。我也想问你一句:我曾经年轻过,我也老过,你现在正年轻,但你敢保证等你像我这么老的时候,你有勇气与一群孙女辈的孩子站在一起比美吗?

    那是一位饱经生活磨难的老人,一生经历了三次婚姻,全都因种种原因解体,晚年又经历了丧女之痛。可她仍然笑着面对这一切:我余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找到一个与我真心相爱的人,即便找不到,我也要优雅地老去。我的女儿若泉下有知,她也希望我这样活……不叹韶华已逝,不叹老之将至,更不愿以自己的苦难与老态来博众生同情。何等隐忍,又是何等从容地蔑视命运对她的击打。那一刻,坐在电视机前的我忍不住为她鼓掌,含泪亦含笑。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的生命越来越精神化了。”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一生都孜孜不倦地行走着、书写着,即便到82岁高龄,也不肯向命运妥协。他离家出走,最终病逝在一个小站上。只为去寻求自己渴望的简朴的平民生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老去,便是有尊严的优雅。

    眼下的中国正在慢慢进入一个老龄社会,如何度过自己的黄昏时光已经是摆在很多人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想起这样一个题目,缘自身边太多的老人,有上面我说的那种优雅地老着的,也有很仓皇很颓唐地老着的。有位朋友曾经在线上给我讲过一件让她很尴尬也很气愤的事,某天她去挤公交车,竟然遇上一位老人对一位没让座的年轻人破口大骂,后来,那位年轻人只得红着脸站起来了,大家才发现他的右胳膊上打了厚厚的石膏、上着夹板。那位老人也发现了,还是理直气壮地走到座位旁边坐下去……那不是个别现象,倚老卖老是很多老年人的心态。那样的老人,让人怕让人烦,却没了敬与爱。

    也有一些人,半生光阴走过,走到后半段,所有的热情与锐意似乎都被挥霍光了,他们了无心事,也成了没有任何寄托的一具空空躯壳,一日日,漫无目的地往前混日子。假日里我们回老家,看到七十多岁的公公一天从早睡到晚,我心里特别难过。劝他起来出去转转,他说活一天赚一天了,有什么好转的?那样的老,让人怜,又让人叹。

    优雅、从容地老去,真的这么难吗?老,真的那样可怕吗?

    优雅地老去,不只是努力与光阴争夺着容颜上的美丽,那是大半生思智沉淀而成的一份宠辱不惊的从容与大度,是独立人生寒秋仍能热情不熄地向前奔走追逐。无论光阴如何流转,无论贫贱还是富贵,疾病还是健康,爱美的心不死,希望的目光不浊,头发白了,还有在发间插一朵红玫瑰的勇敢,牙床空了,还能给这个世界留下一抹菊花一样灿烂的笑。

    我希望,自己可以那样优雅地老去。

    讲究

    讲究,其实就是一种生活姿态。往往与财富无关,与一个人的出身亦无关。富贵不失清雅,清贫不失热情,都是讲究。

    奶奶年轻守寡,只身一人将家中的两儿两女养大,给他们成家立业,日子的艰辛自是不必说。可她老人家过日子却极是讲究,一生中从不潦草。

    身上的衣,可以旧,但不能脏。下地一天,回来累得浑身酸痛,有一件事却是一定要做的。当天的脏衣服,一定要到村头的小河里洗出来。奶奶身上的衣服,旧得打了补丁,洗得褪了颜色,上面却找不到一点灰星油渍。

    吃饭也讲究。除了困难时期家家都动不了烟火的那几年,奶奶一生做饭从不偷懒。热菜凉碟、无鱼无肉的清贫日子里,奶奶的饭桌上从来都少不了几盘小菜。一日三餐,按部就班,从不马虎。

    她的规矩也多。吃不言,睡不语,再热的天气里,她也不会当众松开自己的绑腿,那样没有礼数。衣服是自己亲手缝制的,扣子,不用市场上的那种现成的塑料扣儿,是自己戴着老花镜,缠缠绕绕做的盘花扣儿,一直扣到脖颈下。

    早起梳洗不齐整不开门。每天定要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人前讲话不能大声大气。不吉利的话不能乱说……年少的记忆里,奶奶给我的印象只有严苛。规矩太多,条条框框让我只想远远地逃离。觉得她是来自旧时代的老顽固。其实,那时讨厌她的不只有我,还有村上那些大婶大妈。农家人,泥一把,土一把,每天都跟泥巴土坷垃打交道,穷讲究个啥。在外人的眼里,奶奶就是一个不会过日子,只知“穷讲究”的女人。

    可这个“穷讲究”的女人,日子并没有因为她的讲究而落在别人家的后面。人家儿子盖房,她家儿子亦盖房,人家儿子娶亲,她家儿子也没打了光棍。女儿也嫁了好人家。她讲究到80岁,依旧不肯马虎。那些花团锦簇的老年衣,是她最后的讲究。全是自己平时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买来的布料,彩色丝线,自己亲手裁剪缝制。艳丽的牡丹,清芬的莲,奶奶手巧,戴着老花镜坐在屋门前的阳光底下一针一线往衣上绣,绣得那般用心,又那般从容。

    彼时我已年长,终于认同了她的讲究。深秋的阳光底下,那个鸡皮鹤发的老人,周身洋溢着一份高贵之气。那份高贵感动了我亦感染了我。我才知道,奶奶一生清贫,却给我们留下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我也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变成一个爱“穷讲究”的女人。昔年住在终年阴暗的一栋旧楼里,桌上必有花花草草相伴。奢侈的时候买一束鲜花,日子窘迫时用塑料假花代替。菜市上买回的水果,洗净削皮,细细切成一块块的小丁,装在白瓷盘里,拿细细的牙签,一块块慢慢品尝……家里的旧桌,舍不得扔,放在屋里又与其他家具格格不入,便扯一块漂亮的台布,轻轻一展,上摆一盆便宜的绿萝,屋里便是一种新气象……活着,就把每天活得精致精彩一点。

    我亦喜欢那些爱讲究的人,无论穷人还是富人。富人有钱,把家里装饰得富丽堂皇,若少了一份书香,在我眼里便不是真正的讲究。穷人无钱,居无华屋,食无美味,却活得一丝不苟清清爽爽,在我眼里又成了懂得讲究的人。

    在富足里讲究,不难;把清贫的日子过得山花一样美而灿烂,也不难。

    讲究,其实就是一种生活姿态。往往与财富无关,与一个人的出身亦无关。

    富贵不失清雅,清贫不失热情,都是讲究。

    我曾认识家有万千资产的朋友,平日里却是布衣布鞋骑辆自行车上下班,也曾认识家住出租屋的女友,将菜市场过季的蒜头花以极低的价钱买回来,养在碗里盘里,美其名曰:不开花的水仙。在我的眼里心里,他们都是极讲究极会生活的人,都曾带给我柔软的感动。

    当然,事实往往也会与我们的渴望有出入,一财大便气粗在精神上走向低俗,一贫贱便百事哀自行把脊梁塌下去,这样的也大有人在。人一旦完全沦为物质的奴隶了,也往往失了讲究的心。过日子,怎么过都无法过得有滋有味儿。反之,则完全是另一种气象。

    如果生活没有赐我足够的财力供我讲究,那么,让我做一个像奶奶那样一生清贫的贵族女子,亦是我喜欢的。

    提高自己的幸福力

    一个人、一本书、一件事,甚至一花一木、一虫一鸟,都可以给我们幸福的启示。而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笨孩子,只要自己愿意,很快就能习得幸福的能力。

    第一次看到她的微博,就被她那份五彩缤纷的生活给吸引住了。

    一个喜欢晒心情、晒生活的小女子,读书、旅游、工作、育儿、养花种草……生活中那些点点滴滴的小片断、小感悟,微博里一百多字,简单又仔细地记录着,文不长却一点不显空洞,字不多却句句都是活色生香。她读书,读到一本心仪的书,三言两语记录着她的读书感悟,字里行间全是相遇的惊喜。她看画,遇到一幅简素的小画,她用笔来解读描述那画,让人在她的字里读出与画不一样的意境。上班的路上,她遇到一对相互扶持着走过的白发老人,遇到一朵在晨雾里羞答答半开的小野花,回头都兴致勃勃地将它们一一记下来。她的日子,看上去那样平凡,却又处处都是花开;那样琐碎,琐碎里又处处洋溢着温暖。

    我成了她的粉丝,每天忙碌的工作之后,总是忍不住跑了去,静静地分享她那份红尘中的幸福。

    读得看得多了,自己慢慢也受她影响,开始留意她推荐的那些好书,开始如她一样用欣赏的目光来打量这个世界。日子悄悄发生着改变,连我自己都不曾注意。我发现,天上的云原是那样洁白,夜晚倾泻到阳台上的月光还是那样富有诗意,我在晨风中迎着晨曦跑,向每个经过我的路人点头微笑,在电脑前敲敲打打的工作原是那样有意思……哦,幸福原来如此简单啊,它就像一只温顺的小狗,时时绕在我们的膝前。我们只消一低头,就看见了它。

    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对于幸福的定义,向来是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却基本是被大家一致认可的,那就是,幸福只是一种感觉,幸福不幸福,只有心说了算。我们向来都是宠爱自己的,也因此就很容易纵容自己的内心。就轻易让那些小苦恼、小忧伤、小抱怨、小自卑等种种消极的情绪入住。然后,再用那一条模糊的幸福定义给这些消极情绪找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我们都被“幸福”欺骗了。它其实没有那么玄妙那样缥缈不可触及,幸福有时候其实很简单的,就像你们小时候跟着妈妈学走路学说话,长大了跟着老师学写字、学读书一样,它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如果你先天不具备,就努力在后天补上。

    杨澜是中国女人眼里的成功楷模、幸福楷模,一个女人,能做到她这样,也便是人生的极致了。她在自己的著作《幸福要回答》里给广大的女性朋友提供着种种幸福的答案。其中有一段她记录的海蓝博士的话,给我的触动尤其深。海蓝博士说:人生只涨不跌的投资就是提高自己的幸福力,这种幸福力包括三种能力:一是放下过去的能力,不再为过去所受的伤痛感到怨恨、内疚、悲伤、悔恨;二是面对现实的能力,包括面对挫折时的抗挫能力;三是享受当下的能力,其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绝对是通往幸福的捷径。

    放下过去,面对现实,享受当下。简简单单十几个字,瞬间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我们的不开心不幸福,很多时候可不就是在这几个字上纠结吗?放不下过去,看不清现实,匆匆忙忙为明天操着无尽的心,又把该享受的当下错过去了。

    好书如良师,那个静静的夜晚,我坐在沙发上静读这本有关幸福的书,感觉自己在那个夜晚又成长了很多。

    那位在微博上记录琐碎快乐的朋友,是我的老师。她是一位细心又温存的老师,不厌其烦、点点滴滴地教我如何从平凡的生活里捡拾幸福的谷穗,撷取快乐的小浪花。那一本关于幸福的书,也是我的老师,她是一位充满了智慧与理性的老师,教我从过去现在未来这个纵深的方向来考量幸福。而我也慢慢发现,有关幸福的教科书,遍布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一个人、一本书、一件事,甚至一花一木、一虫一鸟,都可以给我们幸福的启示。而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笨孩子,只要自己愿意,很快就能习得幸福的能力。而今,我把这份正能量源源不断地转化成自己的幸福与快乐,又传递给身边更多的亲朋好友,他们也慢慢明白:哦,幸福原来是如此简单的一种能力。

    不要活得太用力

    世间最好的化妆品也无法让一个美丽的女人永远保有青春,如果你不能放下心里的一些东西,你的脸上就不会有真正快乐的笑容。

    相恋了八年的男友抽身而去,是他先变心,被路上另外的风景吸引。其实,在此之前,分分合合,一颗心上已经结满旧伤新痂。望着他决然远去的背影,心里已没有那么痛,只是一层木木的感觉,有一点透不上气。

    转身,来活一个精彩的自己。去理发店,刀起剪落,留了数年的长发,轻飘飘落了一地。满头青丝为君留,如今人已去、情已逝,那头水藻一样的乌发,也一并随之飘逝了。去服装店,挑最新款最时尚的衣服,往镜前一站,里面的女人越发显得气质不凡。一张机票,去远方,山山水水间徜徉,心间再无牵挂,头一回做了自己最喜欢的事而不必在意另外一个人的目光……书店的书吧里,点一杯浓浓的红茶,靠在临街的窗前,静静地低头看书,或者抬头看街上熙来攘往的人群,一个下午的时光便在那份散漫中悄悄地滑过去了,没有等待恋人时的度日如年。

    故人远去,大度放手,淡然转身,日子并没有因为那个人的离去而失去精彩。

    一个人,也可以熬出许多美好的时光的。一个人,脚步反而显得越从容,生命反而更充实。离开你,我不会死去,亦不会凋零,我只会绽放得越发汪洋恣肆。这就是转身之后她一直要努力去做到的。她甚至,不曾为他的离去流一滴眼泪。她讨厌女人用眼泪做武器。那种武器,挽不回去意已决的心。

    如此生活了一两年,她的日子,看上去繁花似锦。可她在某天的镜前,还是悲哀地发现,她老了。那张用了多少高级化妆品来小心呵护的脸上,还是出现了一些皱纹。眼角细细的,是几丝鱼尾纹,眉心淡淡的,是一个隐隐约约的“川”字。她慌了,起身奔向那个城市最好的美容院。破天荒,那里的美容师朋友第一次没有给她自信,却送她这样一番话:世间最好的化妆品也无法让一个美丽的女人永远保有青春,如果你不能放下心里的一些东西,你的脸上就不会有真正快乐的笑容,一条皱纹的形成,要千万次的纠结。别再跟自己较劲了,活回那个最本真自然的自己,把一切都交给时间来打理。

    她怔在那里,继而有泪,轻轻地沿着她的眼角滑下来。他走之后,那是她第一次在人前流泪。那天,她没让朋友为她做美容,而是拉朋友到某茶吧,对她倾诉了一个够,眼泪也流了一个够。

    要乐观,谨防用力过猛。那天临别,朋友握着她的手这样对她说。

    是的,朋友看得没错。她活得太用力了。用力地让自己的生活看上去精彩,用力地让人明白没有了他的爱情,她的太阳照常升起,她每天都用这样的心理暗示来提醒自己,也用强大的外在来伪装自己。她不知道,一个人的脸,是最诚实无欺的,内心安然祥和,还是慌乱郁结,全在那细细的纹路里,任是再高档的化妆品也掩饰不了。

    她终究没有放下,不是放不下那份飘逝的爱情,是没有放下自己。她心有不甘,急于证明。

    “什么叫局限,有局才有限。人生就是要不断地突破自己为自己设下的障碍,思想上的,行动上的,才能打破藩篱,一步步走向心灵的真正解放,在不较劲的状态中,延展生活的快乐。”那夜坐在灯下读朋友推荐给她的于丹的新书,看到这一段,她忽然觉得于丹就坐在她对面。

    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生活?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有值得高兴的事儿就纵情地笑,心里有悲伤化成泪水流出来,能忘记的让它自然飘散在风里,忘不掉的交给时间……不刻意,不强求,最美的生活,就是一个平常。怀平常心,做平常事,自由自在,如潮涨潮落,花谢花开。

    谢谢你的挑剔

    我也感谢那些对我百般挑剔,毫不客气地批评我、指正我的人,在我自信张扬到有些许迷失时,那些人,如疾风秋雨,横扫而过,提醒我,脚下还有更远的路,我的目光应该伸向更远方。

    在这个世界上,在你的身边,总会遇到那么三两个喜欢与你对着干的人。他们似乎是上天派来成心与你作对的人一样,你说东,他偏偏说西,你高兴得冒泡儿,他一盆冷水浇你到没脾气。

    我很“不幸”地与这样的人遭遇了。

    写了一篇自以为还不错的文章,发给朋友看。他看完,把嘴撇到天上去了(一个QQ表情):切,无病呻吟的东西,有这些时间我宁愿什么也不做去玩儿。一团热火被一盆冰水浇熄了。你能想象我当时的愤怒吗?如果当时他在我面前,我想我可能会把手里的鼠标拿下来扔到他脸上去。他当然看不到,我因羞愤涨红的脸。如果不是他接下来的那句话,我估计盛怒之下的我可能就把他从QQ里拉黑了。

    写点大气的东西,别天天盯着自己那点小悲喜做文章。这行字,他加粗加黑,给我发过来。

    我被这句话定在那里,他也因这句话幸运地被我留在了朋友的行列里。但我还是有好几天不愿意理他。直到我自己彻底想明白,那样一句话,对行走在写作路上的我有多么重要。

    他说的是事实。有很长时间,我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写着那些琐琐碎碎的痛苦与快乐,一派自说自话又自得其乐的样子。这当然没什么不好,但于一个要把文字付诸纸张,要与万千读者见面的人来说就不太好了。你总要在你的文章里给读者传递点有用的东西,而不是那一地鸡毛似的琐屑还有你自以为是的痛苦与快乐。

    某一天,我在博客里读到一位陌生读者发来的纸条,纸条里说她自己一直在关注着我,让她欣喜的是她发现我近年来的文字正渐趋沉稳、大气。我忍不住,把这句话发给那位爱挑我刺儿的朋友看。

    他只回了四个字:这就对了。

    写长篇人物传记《张爱玲传》时,我差一点和我的责任编辑吵起来了。对那本书的文字,他苛刻得让人无法忍受了。从初稿到最后的定稿,反反复复,他让我改了十几遍之多,有时连一个标点他也要让我推敲斟酌。我发誓那会是与他的最后一次合作。

    自然,那也是赌气的话。走过那一段路,回过头来。对那个挑剔的编辑只有满心的感激。

    他说:希望你珍惜自己的文字就像一只鸟儿珍惜自己的羽毛。

    不能不说,这些年,我在写作上的一点进步,与这些朋友的“挑剔”与严苛是分不开的。

    爱挑剔我的,自然不止他们两个,还有一些人,我身边的亲人、朋友,也常常对我毫不留情。某天我穿着拖鞋就到学校门口去接女儿,她盯着我的光脚丫子看半天,说:下次再穿拖鞋出来的话就别来接我了。我当时气得翻白眼,却再也没有衣衫不整地就往外面跑过。我无端郁闷找朋友发泄,她听完没安慰我却硬硬地说:别随便欺负生活,惹急了它会反扑,到时你哭也找不着地方。在她眼里,我是典型的没事找抽型。也确实是这么回事。她一句话把我点醒了。心怀感恩,珍惜当下,才是一个人快乐的源泉。

    人说好话一句三春暖,恶言一句三冬寒。人还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事实上,人人都更喜欢这些话的前半句,人人也都从这些话的前半句里获取过温暖与能量。一句鼓励,一份欣赏,常常在不经意之间浇开一朵妖娆的小花。一句打击,一份否定,常常让人郁闷半天,有时甚至会让人一蹶不振。不是人心太小,花爱美,人爱俏,是一份人之常情。但凡事没有绝对,糖衣里有时也会裹着毒药,难于下咽的苦涩有时却能清除你体内的毒素。关键在于甄别,然后取舍。

    回首这些年走过的路,我感谢那些给过我温暖与鼓励的人,在我人生的低谷或者下坡段上,那些人,如我生命中的春风细雨,滋润过我,给我希望与力量。我也感谢那些对我百般挑剔,毫不客气地批评我、指正我的人,在我自信张扬到有些许迷失时,那些人,如疾风秋雨横扫而过,提醒我,脚下还有更远的路,我的目光应该伸向更远方。

    那些人,都是我万分珍惜的良师益友。我的生命,因为他们,而日趋丰盈饱满。随着年纪的增长、岁月的流逝,我发现自己越发珍惜后一种朋友,也就是那些常常挑剔我、批评我的诤友。有时候,给予人一份坦诚的直言规劝,要比给一份鼓励与赞美艰难,那需要冒险,需要勇气,而留住一个诤友比留住一个能彼此温暖鼓励的朋友更难,那需要双方彼此之间深刻的理解与爱护,还有,时间与世态的考验。

    心怀良善,面若莲花

    相由心生,我越来越佩服这句话里所包含的人生智慧。只有那些心怀良善的人,才会有份面若莲花的静美与安然。

    形容一个女人美,有个被用滥了的词——“面若桃花”,桃花美,美在那份妖艳,也美在那份易凋零,从开到落,不过短短几日,满树云锦便成残红一地。让人叹,也让人越发怜惜。世人眼里,美人的容颜,大约就像那满枝的桃花罢。

    我喜欢桃花,却极不喜欢用桃花来形容一个女人的美,尤不喜欢用它来形容那些有着大善大美的女人。一朵桃花,如何能承载得动那份动人心魄的美?

    常年在网上逛,某天顺着一位朋友的链接到了另一位朋友的园子里,进去就被吸引住了。一位潜心向佛的女子,很年轻,也就三十几岁的样子,布衣长袍,手持长串的念珠,面色祥和,头发剃光了,仍是遮挡不住她的眉清目秀。我先是被她满园的莲花吸引的。想必她定是一位爱莲成痴的人,在她修行的庵堂后院,就有满池的白荷。初夏一场蒙蒙细雨洒过,她在莲池边上徜徉,荷叶田田,翠色欲滴,荷叶之上,一株株白荷亭亭绽放,上面还顶着晶莹剔透的水珠。她将那一朵又一朵的莲采集进她的相机镜头里,又给它们一一配了诗文与音乐。出水芙蓉,配以清雅无比的文,以悠远的佛乐为背景,那是她奉献给读者的一场视听盛宴。然而,我还是不得不让自己的思路稍稍转一个弯,我爱那池莲花,更爱莲池边上那个心怀大善的女子。读她笔下那些温婉安静的文字,我知道,这么多年,她一直走在发现善、引导善又传播善的路上。

    我敢肯定,我从来没有见过那样一张安静美丽的脸,在那张脸上,你找不到半丝的焦灼与纠结,她那样光洁、白皙,又那样安然、娴静。那轻微上扬的嘴角、微微弯起的眼睛、清澈如水的双眸,让我的视线久久地停驻在她的脸上。忽然就发现自己的心一下子静了。对,那是一张能让你在瞬间安静下来的脸,就如她身边那一池静静开着的莲花。从此,有一个词,就在我的私人词典里长久驻足:面若莲花。那是一份大美,是一份由内到外自然而然透出来的美,强求不得,刻意不来,是任何高级的化妆品都换不回的一份美。

    为着那一份痴迷,曾有好长一段时间,每每揽镜自照,我会努力去做一个表情:嘴角轻微上扬,眼睛略略弯起,然后将面部的肌肉全部放松。我喜欢那样的娴静与安详。可我发现,那样的表情跟随我的时候太少。放下镜子,一地鸡毛的琐碎让我立马变得表情丰富,投入到滚滚红尘的日子里。

    我做不到面若莲花,遂放弃,去做最初的自己。

    某天,又遇上她,让我对“面若莲花”这一美丽的词汇有了新的理解。一位普普通通的职高老师,某天去食堂吃饭,看到一瘦小的男生躲在角落里啃馒头就咸菜,她于心不忍了,便上前去问,把自己满盘子的菜推到男生面前。她的生命就是从那天被彻底改变的,她跟着男生去了他的家,发现他家里竟是那样惨,父母皆已病逝,男生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过,吃穿用都是问题。竟然还有这么困难的孩子……从男生家回来,她难过了好久。遂决定从自己的工资里每月抽一百块出来,给男生当生活费。那是她的慈善之路的开始,她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学校里那些家境困难的孩子,再到后来,她的慈善路越走越宽,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她建立了一个阳光QQ群,在那里,她带动着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去帮助着越来越多的人……是在某天一档访谈节目上看到她的故事的。坐在电视机前,我被她和志愿者们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也被她的眼泪打动。谈起自己在那条路上遇到的那些温暖的人温暖的事,她总是忍不住擦眼泪。说实在话,从世俗的角度来评价,她绝对算不上一位美女的。我还是被她深深地迷住了,觉得她美。笑容,眼泪,甚至她并不太标准的普通话,都那么美。看她那张年轻而表情丰富的脸,不知为何,我又一下子想到了那个词:面若莲花。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从年轻到老,一直是观众眼里优雅美丽的代名词。与她年轻时的貌若春花相比,我更喜欢年老的她。满头银白的发,略松弛下垂的皮肤,在任何场合下都保持的精致妆容。我喜欢年老的她,自然不是因为年老的她比年轻时更漂亮,是因为我知道她一生命运多舛却从未抱怨,她无怨无悔地照顾着病榻之上的丈夫和因病致傻的儿子,几十年如一日,从未放弃。她爱的人,一个个都离开了她,她也老了,又把自己的爱分给更多的人。汶川大地震,她捐了二十万,让很多人都湿了眼睛。那是她留着养老的钱,是她这大半辈子几乎所有的积蓄。你再来细细打量老人的容颜,又一个面若莲花的女子。

    是的,面若莲花,原是与年龄、光阴、一个人的文化修养高低甚至职业都没有多大关系的。但它却与一个人的心灵有着密切的关系。相由心生,我越来越佩服这句话里所包含的人生智慧。只有那些心怀良善的人,才会有份面若莲花的静美与安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