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英文名称是: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是联合国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是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卫生组织,现有160多个成员国。1946年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世界卫生日
1946年7月22日,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在纽约举行了一次国际卫生大会,60多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为纪念组织宪章通过日,1948年6月,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正式成立世界卫生组织,并决定将每年的7月22日定为“世界卫生日”,倡议各国举行各种纪念活动。
次年,第二届世界卫生大会考虑到每年7月份大部分国家的学校已放暑假,无法参加这一庆祝活动,便规定从1950年起将4月7日作为全球性的“世界卫生日”。
国际红十字会的由来
19世纪中叶,在意大利的北部,法、意、奥三国军队发生了激战。战后,战场上尸横遍野,伤员躺倒在地上痛苦地呻吟着,无人过问。瑞士人亨利·杜南见此情景立即开始了民间伤员救护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呼吁各国成立救护团体。经过他的努力,1863年在瑞士成立“救护伤兵国际委员会”组织,这就是国际红十字会的前身。
中国红十字会
中国红十字会于1904年在上海创立,起初叫“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1907年,“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改名为“大清红十字会”。1912年,“大清红十字会”改名为中国红十字会。1952年7月,第18届国际红十字大会承认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国唯一合法的全国性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因而成为新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第一个恢复合法席位的团体。
“卫生”一词的由来
卫生,即卫护人的生命,维护人的健康。医学史研究认为“卫生”是个医学名词,意为“养生”。这个词最早出现于《灵柩》中,《庄子·庚桑楚》里也有“卫生”一词。“南荣曰:殊愿闻卫生之经而已矣。”
医院
“医院”一词来自拉丁文,原意为“客人”,因为最初设立时,是用来供人避难的,还备有娱乐节目,使来者舒适,有招待意图。后来,才逐渐成为收容和治疗病人的专门机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设置医院的国家,在西汉年间,黄河一带瘟疫流行,汉武帝刘彻就在各地设置医治场所,配备医生、药物,免费给百姓治病。
大夫
大夫,指医生。宋徽宗政和年间重订官阶时,在医官中设置“大夫”以下官阶,故至今依然称医生为大夫。
护士
“护士”一词来自1914年钟茂芳在第一次中华护士会议中提出将英文“nurse”译为“护士”,大会通过,因此沿用至今。
国务院《护士条例》中所称护士,是指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依照本条例规定从事护理活动,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
郎中
古代南方对医生的一种称谓,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宋以前,对医生的称呼较为复杂,一般根据其专科进行称呼,如食医、疾医、金疮医等。宋代始,南方习惯称医生为郎中,北方则称医生为大夫。
中医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中医”这个词语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中国所有民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如“藏医”、“蒙医”,等等;狭义上是指中国以汉民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
十大名医
1.黄帝,针灸之祖。黄帝是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现存《内经》即系托名黄帝与岐伯、雷公等讨论医学的著作。此书治疗方法多用针刺,故对针刺的记载和论述亦特别详细。
2.扁鹊,脉学介导者,姓秦,名越人,战国渤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史记·战国策》载有他的传记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
3.华佗,外科之祖,又名敷,字元化,东汉末沛国(今安徽亳州)人。华佗精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他所使用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华佗采用酒服“麻沸散”施行腹部手术,开创了全身麻醉手术的先例。
4.张仲景,医圣,汉末向阳郡(今河南南阳)人。相传,他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很多。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5.葛洪,预防医学的介导者,晋朝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葛洪著有《时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征候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
6.孙思邈,药王,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辉县)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他写的《千金要方》三十卷,分二百三十二门,已接近现代临床医学的分类方法。全书合方、论五千三百首,内容丰富,是我国唐代医学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巨著,《千金要方》在食疗、养生、养老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7.钱乙,儿科之祖,北宋郓州(今山东东平)人。钱乙著有《小儿药证直诀》,共三卷,以脏腑病理学说立论,根据其虚实寒热而立法处方,比较系统地做出了辨证诊治的范例。
8.宋慈,法医之祖,宋朝福建人。1247年,他总结宋代法医方面的经验及他本人四任法官的心得,写成《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文著。
9.李时珍,药圣,明朝蕲州(今湖北蕲春)人。他长期上山采药,深入民间,参考历代医书800余种,经27年的艰苦努力,著成《本草纲目》,所载药物共1758种,被译为日、法、德、俄等国文字。
10.吴谦,《医宗金鉴》总修官,清朝安徽歙县人,乾隆时为太医院院判。《医宗金鉴》是清代御制钦定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90卷;它是我国综合性中医医书最完善又最简要的一种。
中国四大药都
1.安徽亳州
亳州自商汤建都到今,已有3700年的文明史,是汉代著名医学家华佗的故乡,由于一代名医的影响,带动了亳州医药的发展。现在,亳州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药材集散地,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近年来,药材已成为亳州四大经济支柱之一,成为“中国药材第一市”。
2.江西樟树
樟树的药业源远流长,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药材集散地之一,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誉。除因其地理条件优越、水路交通发达之外,与其盛产药材,精于药材的种植、炮制、经销和保管,更是密不可分的。
3.河南禹州
素有“中华药城”之称的河南禹州,也是我国医药发祥地之一。禹州具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历史,以加工精良、遵古炮制著称于世。历史上就有“药不到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妙”之说。1996年,禹州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定为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河南省唯一的国家定点药材专业市场。
4.湖北蕲春
蕲春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大别山南麓,境内低山丘陵交错,气候冬冷夏热,雨量充沛,适宜于多种中药材生长,《本草纲目》记载的1892种药物中,见诸于蕲春的就有700多种。“千门万户悬菖艾,出门十里闻药香”,蕲春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种药的习惯。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25.6万亩,以杜仲、银杏、厚朴、黄柏、白术、桔梗、蕲艾、生地、丹皮、杭菊、莘荑花、丹参、玄参、紫苏、茯苓、天麻等“四木十草两菌”为主体的主导品种发展到33个,去年全县药材总产量达到9715吨,药材总产值达1.5亿元。
坐堂医
坐堂医是在中药店中为患者诊脉看病的中医大夫。坐堂医源于汉代。相传汉代名医张仲景曾作过长沙太守,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他坐堂行医,并分文不取。为了纪念张仲景崇高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后来许多中药店都冠以某某堂,并把坐在药铺里诊病的医师称为“坐堂医”。
“流感”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
“非典”
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在未查明病因前,被叫做“非典型性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简称SARS,是一种因感染SARS相关冠状病毒而导致的以发热、干咳、胸闷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出现快速进展的呼吸系统衰竭,是一种新的呼吸道传染病,极强的传染性与病情的快速进展是此病的主要特点。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又称为A(H1N1)型流感、人感染猪流感。2009年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宣布,一致同意使用A(H1N1)型流感指代当时疫情,不再使用“猪流感”一词。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携带有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核糖核酸基因片断,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
甲型H1N1流感的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有的患者病情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在预防方面,主要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睡眠要充足、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营养均衡;勤洗手,尤其是接触过公共物品后要先洗手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打喷嚏和咳嗽的时候应该用纸巾捂住口鼻;室内保持通风等。
病历
病历,亦叫病史、病案,是医务人员对病人患病经过和治疗情况所作的文字记录。病历是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是医学科学研究的很有价值的资料。汉初著名的内科医生淳于意,是我国最早发明和使用病历的医生。
血型的种类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1940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
尿常规
尿常规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一旦发现尿异常,常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第一个征兆,亦常是提供病理过程本质的重要线索。
尿常规的检查意义:对泌尿道感染、结石、胆道阻塞、急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变症状群等疾病有预报性作用。
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
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最常见的血液检查,目前大部分医院都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验。
正常血液为红色、黏稠、不透明的液体,由45%的血细胞和55%的血浆组成。血细胞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组成。血常规检查是临床最常见的血液检查。
心电图
心电图指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简称ECG)。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
心电图的检查意义在于:用于对各种心律失常、心室心房肥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病症检查。
CT
CT的全称:Computed Tomography。CT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它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简称。CT诊断由于它的特殊诊断价值,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CT设备比较昂贵,检查费用偏高,某些部位的检查,诊断价值,尤其是定性诊断,还有一定限度,所以不宜将CT检查视为常规诊断手段,应在了解其优势的基础上,合理地选择应用。
维生素
维生素又名维他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897年,艾克曼在爪哇发现只吃精磨的白米即可患脚气病,未经碾磨的糙米能治疗这种病,并发现可治脚气病的物质能用水或酒精提取,当时称这种物质为“水溶性B”。
1906年,艾克曼发现食物中含有除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水以外的“辅助因素”,其量很小,但为动物生长所必需的。1911年艾克曼鉴定出在糙米中能对抗脚气病的物质是胺类(一类含氮的化合物),它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所以建议命名为“Vitamine”。即Vital(生命的)amine(胺),中文意思为“生命胺”。
人体一共需要13种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5、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B13、维生素B1、维生素B17、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
凡士林
凡士林是一种石化制胶状物的通用商标,同时亦为联合利华所生产的清洁用品、除臭用品、润肤霜、润滑剂的品牌。
1859年,凡士林是由发明家罗伯特·切斯堡在石油中提炼出来的副产品。凡士林的学名叫石油脂,它的主要原料是从原油经过常压和减压蒸馏后留下的渣油中脱出的蜡膏,同时还需按照要求掺和不同量的高、中黏度润滑油。按其使用要求的不同,可分为普通凡士林、医药凡士林、化妆用凡士林、工业凡士林和电容器凡士林等。
下列几种情况不宜使用凡士林。
第一,刚刚烧伤时最好不用,否则热量散不出去,反而会影响伤口愈合。
第二,鼻子阻塞时不要使用,因为凡士林会影响鼻毛对脏空气的清洁能力。
青霉素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青霉素又被称为盘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但其青霉素类抗生素常见的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发生率最高可达5%~10%,为皮肤反应,表现皮疹、血管性水肿,最严重者为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数分钟内发生,症状为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昏迷、肢体强直,最后惊厥,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
使用本品必须先做皮内试验。青霉素过敏试验包括皮肤试验方法(简称青霉素皮试)及体外试验方法,其中以皮内注射较准确。皮试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险性,约有25%的过敏性休克死亡的病人死于皮试。
云南白药
云南白药是著名的中成药,由云南民间医生曲焕章于1902年研制成功。它以云南特产三七为主要成分,对于止血愈伤、活血散淤、消炎去肿、排脓驱毒等具有显著疗效,特别对内脏出血更有其神奇功效。
关于云南白药有这样一个故事。1938年3月,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在中方军队的阵营里,一支来自云南的部队让人惊讶。他们头戴法式钢盔、脚踏剪刀口布鞋,作战十分骁勇。他们身上还带有一小瓶白色的粉末。这些战士受了伤,不管伤势如何,只要还能动,就不打绷带、不坐担架,只把这白色的粉末,吃一点,外敷一点,又上阵拼杀。
滇军将士们所用的白色粉末,究竟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呢?这就是被称作疗伤圣药的曲焕章万应百宝丹,后来人们又把它叫做云南白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