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传:我有一杯酒,足以慰风尘-义气·怪才·特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看皂角虚名,蝇头微利,付诸一笑】

    财富一物,在不同的人们眼中,便有不同的价值,有人视金钱如粪土,有人却是锱铢必较。

    ——古龙《护花铃》

    功名利禄过眼,终究归于浮尘。

    金钱,大约每个人都不会讨厌的。但是当它和一些东西起了矛盾的时候,不同的人,自然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就像古龙说的,财富一物,在不同的人们眼中,便有不同的价值,有人视金钱如粪土,有人却是锱铢必较。

    对于古龙来说,钱的确是好东西。所以他在《湘妃剑》中曾这样说,世上有许多方法可以使人对自己生出好感,但毫无疑问的,金钱总是最容易生出效力的一种。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如果用这两点来衡量古龙的话,那么只怕古大侠要与“君子”二字无缘了。但是他是当之无愧的侠者,是武林至尊的人物。既然一个侠者,又怎么会把金钱看成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呢?又怎么会对金钱锱铢必较呢?

    少年时代,古龙曾经饱受饥寒。那时他“一个破口袋里通常是连一文钱都不会留下来的,为了要吃饭、喝酒、坐车、交女友、看电影、住房子,只要能写出一点东西来,就要马不停蹄的拿去换钱;要预支稿费,谈也不要谈。”曾经困苦的日子,曾经被钱逼得东奔西走的时光,在古龙的记忆中沉淀,流转。

    成名后的古龙对自己曾经的经历直言不讳:为了等钱吃饭而写稿,虽然不是作家们共有的悲哀,但却是我的悲哀。

    一般人如果有这样的经历,就算在大富大贵之后也会忍不住节俭。就像经历过饥荒年月的老人,在看到今天的孩子们不知节俭地胡乱花钱,或者故意把好好的衣服戳成蜂窝煤般的“乞丐服”,总会气得直骂。

    但是古龙向来是不拘小节的人。那些酸苦的记忆留给他的不是节俭的性格,而是创作上的灵感。因为那些经历,所以他写得出酸苦的故事,写得出主人公受苦时逼真的情态。

    古龙用心在创作,所以他能取得成功。对于武侠小说的创作,古龙投注了自己所有的热爱与热情。他说,创作是一种快乐,是一种生命孕育后的再生,是一种经历千辛万苦后的突破,可是在创作的过程中,那种挣扎的痛苦,那种求全求美的泪痕,也不是其他任何人可以想象的。

    其实成功,本来就是痛苦着并快乐着的过程。如果追求成功,那么你将得到功名与利禄,如果追求金钱,那么你得到的只有金钱。

    古龙虽然经常戏谑自己是为钱而写作,但实际上,他所追求的是一种成功。

    这个过程总是痛苦的,如同古龙的那句话,痛苦与快乐,本来就像是一对双生子,一胎双生,互为因果,有时候你中有我,有时候我中有你,有时候苦中有快乐,有时候快乐中有痛苦。

    宝剑有双锋。吃得了这世界上最大的苦,才能成为最成功的人。

    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往往都是在青少年时代形成的,如果在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那段时间里,这个人经历了一些畸形的变故,那么他看待世界的观点也很容易出现畸形。比如贪污之王和珅。

    和珅也曾经历过困苦的生活。他在三岁时候母亲因为难产去世,九岁时父亲又因病去世。一个九岁的孩子,差一点就成了家中遗产之争的牺牲品,幸好老家丁向他伸出了温暖的双手。从那时候起,对于金钱的渴望就已经在和珅的心底扎了根,直到他青云直上,成为皇帝的宠臣,对金钱的欲望也日益强烈。当他已经拥有了大量的金钱,还会继续渴望拥有更多。那种欲壑难填的感觉,让他一步步走上了不归路。

    贪污就像喝盐水,总是会让人越喝越渴。直到乾隆皇帝驾崩,和珅的罪状才被嘉庆皇帝一条条摆出来。

    等待和珅的是白绫赐死的结局。临死前,这个才华横溢的老臣这样说:五十来年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记取香烟是后身。

    荣华富贵,毕竟只是过眼云烟。

    所幸,少年时代也曾历经苦难的古龙,并没有形成和珅那样几近变态的价值观。他爱钱,但是更爱生活,更爱那些患难与共的好兄弟们。

    古龙的工作是武侠小说的创作。工作都是有报酬的,写作这条生财之道,本来也是很正当的。但是到了古龙这里,却出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这个风流浪子是个不会存钱的人,钱一到手,很快就花光了。在他接稿子的时候,往往早已是囊中羞涩,于是他便要求出版商预付稿酬。出版商当然会想尽办法留住这棵摇钱树,对古龙的要求也满口答应。

    然而古龙一拿到钱,马上又跑去胡天胡地地玩去了。对于写稿子的承诺,也抛到了九霄云外。

    这样“生财”,当然不是古龙的本意。他本来就是个浪子,就像一只在蓝天里翱翔的苍鹰一般,有了钱,就像被人打开樊笼一般,一眨眼就要窜进万里晴空之中,谁还能拦得住呢?出版商就像放走这只苍鹰的猎人,满怀希望地等着鹰猎到猎物给自己衔回来,结果不仅没有等到猎物,连鹰都没有了影子。

    后来,武林至尊的光环笼罩在古龙的周身,随之而来的还有巨大的财富。面对这些财富,古龙花起来更是连眼睛都不眨一下的。他先是在台北买下两层华厦,也就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三福公寓”。房间布置得异常豪华,种种时髦的家电、家具,在古龙的家中可谓是应有尽有。

    除了这些,古龙还要花很多钱在买酒上。不管多么名贵的酒,只要是能用钱换来的,古龙都会毫不犹豫地买过来,或珍藏,或喝掉。

    古龙离不开美酒,同样也离不开美女。

    在女人身上,古龙花钱更是如同流水一般。

    爱钱的男人不少,爱钱的女人也是很多的。最重要的是,很多女人会误以为一个男人肯为她花钱就是爱她了,花得越多,就会很“幸福”地觉得这个男人越爱她。

    这样的想法是很危险的。像古龙这样的浪荡侠客,不仅仅是不在乎在女人身上花的钱,不管是在谁身上花钱,他都是不在乎的。所以很多女人为古龙而伤心,觉得这个男人辜负了她们的一片真心。其实,如果没有承诺过什么,也就无所谓辜负。

    当然,古龙承诺过的也的确不少,但最后总是不能兑现曾经的海誓山盟。女人想的总是很多很细,而男人却经常是粗枝大叶的。古龙在写小说的时候心里是细腻的,但是平时却是豪放不羁的。一个人能编绘出各种神奇故事的本领来,但是这些本领往往是他不具备的。就像古龙写得出种种奇绝的武功,但是自己却不会什么拳脚。否则,也不会在“吟松阁风波”(详见后文)中受伤了。

    在酒和女人身上,古龙花掉的钱是最多的,在朋友身上,也委实不少。

    古龙的朋友很多,无论是大学教授,还是贩夫走卒,只要是有一些默契的,无论是在酒觞的默契,还是在心灵上的默契,古龙都能与他们结成好友。

    在离婚后,古龙曾一度萎靡,终日与酒为伴,朋友们便轮番来劝,或是在饭馆里,或是在古龙家中。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光棍汉古龙便要从四面八方邀请朋友到家里来,盛情款待他们。只要不寂寞,古龙花多少钱都不在乎。

    没有了婚姻这座围城的约束,古龙更是天天都要光顾一些餐厅、舞厅、吃宵夜的地方。那时候台北的豪华场所还并不多,只有自由之家、小绿谷和丽池饭店等几家。古龙当然是那些地方的常客,经常要在那里以酒会友。每当他一到灯红酒绿的地方,便总是这桌忙着敬酒,那桌又忙着拼杯,一副“相识满天下”的样子。

    除了平时应酬上的花钱,古龙还拿出一部分来做慈善。曾经,他虽然是有父母的孩子,但是却如同孤儿一般生活。不是孤儿,却深感作为孤儿的痛苦。少年时代的经历始终镂刻在他的心底,虽然他不说,但他从未忘记。

    因为曾经的经历与感情,所以成名后的古龙对孤儿抱有深深的同情。所以他默默地给孤儿院捐款,默默地支持着那些可怜的孩子们,给他们鼓励,给他们生活下去的勇气。

    古龙的财富得到的容易,花掉更容易。

    金山银山,也经不起这样大手大脚地挥霍。所以阔绰如古龙,也会有拮据的时候。有一次,古龙一个朋友要去泰国,急需一笔钱来作为活动费用,便找到古龙来帮忙。手里的钱差不多已经花空的古龙,此时自然拿不出那么多钱来。但是他眼珠一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让朋友拿着他的一部分手稿的卷首,去找某出版社,要求其预付20万元。这位朋友当然将信将疑,但最后还是带着古龙的手稿前往了,出乎他所料的是,出版社的老板一见到古龙的手稿,立即像见到绝世珍宝一般,赶紧预付了20万元现金,还生怕对方反悔般将这些手稿锁进了保险箱。

    这件事让古龙的这位朋友惊喜万分,但是却不知这对于古龙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虽然古龙经常拿了预付的稿酬而不完成任务,但是出版商们还是愿意上他的当,哪怕只是顶着古龙的名字出上一本书,其销量也是相当可观的。

    在古龙实在穷困的时候,光靠卖文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求,后来他干脆开始卖名。不管是哪家出版社的书,只要署上了古龙的大名,必然销量大增。也正是这个原因,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书署着古龙的名字,内容却是伪作。这固然有出版商们出于经济收入的目的而伪造的,同时古龙本身也承担着很大的责任。古龙的浪子性情,本就不善于打理这些细致的东西,加上他忙于醇酒美人之间,就更无暇去管版权的事了。

    古大侠是绝不会在金钱上锱铢必较的,他笔下的侠客们更不会。

    曾经有人质疑,为什么那些行走江湖的人没有工作,没有什么生活来源,为什么他们的怀里、袖子里、腰带里却总是能摸出银子来呢?他们的衣服就像是一个会生钱的机器,银子从来没有枯竭的时候。

    毕竟,武侠小说中所写的并非完完全全就是我们现实中的生活。小说之所以是小说,还是有着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地方的。

    作者写出来的,只是小说主人公的一面。就像我们看到的新闻,都是由记者写出来的,但是记者也只是能写出事情的一个或者几个方面,一些不需要表现出来的东西,就没有必要写出来了。

    武侠小说当然也是这样。故事中着重表述的不是他们怎样赚钱怎样吃饭,而是一种侠的精神,一种武的风度。

    我们不必去细究武侠小说中的侠客们挥金似土时从哪里来的银子,只需要在他们身上看清一种侠客的精神;我们也不会舞刀弄剑学他们游走江湖,去做一个侠客,但是我们要学习怎样做一个人,一个好人,一个受人敬仰的人,一个成功的人。

    在古龙的《碧血洗银枪》中,马如龙面对死亡的时候从容不迫。他在交代后事的时候,把先人的遗物——一件银狐裘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并委托别人将它送回无马堂。还有他的那柄剑光夺目的长剑,也委托别人送回玄真观。对东西如此看重,但是他对金钱却不看重。他从身上取出一叠银票子和金叶,交给冯超凡后却没有说要他给谁。冯超凡问他的时候,他只是淡然说道,钱财本是无主之物,交给谁都无妨。

    这是马如龙对待金钱的观点,大概也是古龙对待金钱的观点吧。金钱本来就是无主之物,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所以古龙从不会在花钱上吝惜,既是千金散尽还复来,不如人生得意须尽欢。

    郭大路更是不惜金钱的典型。在《欢乐英雄》中,他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英雄。本来,他应该是一个有钱人,不能说是腰缠万贯,至少,也是吃穿不愁,但是他偏偏不愿过那种平淡安逸的生活,偏偏要跑到江湖上闯一闯。

    在他父母过世后,就把家里的财产卖的卖,送人的送人了。他不是个精明的生意人,也从来不想做个精明的生意人,所以就算自己吃了亏,也不在乎。本来应该值三百两一亩的田,他只卖了一百七。另外,还有很多东西直接送给了穷亲戚朋友。

    对于郭大路来说,金钱远没有感情重要。

    他是一个比较爱花钱的人,他的性格,与古龙也很多相似的地方。古龙说他“要哭的时候就大哭,要笑的时候就大笑,朋友对不起他时,他会指着这个人的鼻子大骂,但一分钟之后,他又会当掉裤子请这个人喝酒”。读着《欢乐英雄》,我们仿佛能感觉到郭大路这样可爱的一个人跃然纸上,那种活灵活现的感觉,仿佛比看电影还要直观。

    古龙是个喜欢享受又喜欢花钱的人。但凡把这两种喜欢集合在一个人身上,那他基本上是攒不下钱的。郭大路也有这个特点,花起钱来如同流水一般。

    一般人花钱了都会见到东西,或者享受到什么。但是郭大路花了钱,很多时候得到的只是别人的感激涕零。

    在郭大路押镖的时候,遇见了一群强盗。他对任何人,都总是怀着一颗善心的,就算是强盗,也给予理解和同情,所以在制伏了他们之后,郭大路非但没有伤害他们,反而给了他们一人一百两银子,让他们去做生意。

    这样的人,简直就是活菩萨,尤其是在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的年代里。

    世界上能做出这样事情的人实在是很少很少的。有人觉得只有在小说里才会有这样的人,但是现实中,偏偏就真的有这样的人存在,比如古龙。

    郭大路为了朋友可以一掷千金,可以仗义疏财,古龙也是一样。很多虚构的人物,古龙经常会把自己当成模子,所以古龙的性格,古龙身上发生的事情,在他的笔下总会若隐若现。

    钱总有花光的时候。当郭大路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穷光蛋,经常饿得肚子叮当作响,他也没有沮丧、没有烦恼,他依然快乐着,钱虽然花光了,但是快乐是永远花不光的。

    如果一直有钱,可能就不会觉得多么不寻常了,但是如果从没有钱突然之间有了钱,那就不一样了。

    大概是“好人必有好报”,郭大路挨过饿,但从来不会饿死。总是在他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忽然之间又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秋天快到的时候,“富贵山庄”后院里的树上,忽然结出了满树又甜又大的梨子。郭大路也没有想到,竟然有人就来问价钱,然后梨子理所当然地就变成了银子。

    这样的好事竟然就让郭大路赶上了,也许有人会觉得眼红。郭大路明明什么都没有做,银子就飞到了他的手中,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但明明这又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金钱,得来容易,花掉也容易。不管郭大路曾经窘迫到什么程度,一旦有了钱,他还是会去享受。他不会考虑以后的日子怎么过,也不会精打细算地把一两银子掰成好几半儿去花。既然是今宵有酒,那就今宵醉。明日若有忧愁,那是明天的事。何必让明天的烦恼搅扰了今天的开心呢?

    这是郭大路的人生哲学,也是古龙的人生哲学。金钱只是干巴巴的东西,既然不能吃,不能喝,就不如换成好吃的好喝的。如果花点儿钱就能享受人生,就能得到快乐,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这种观点的。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消极又不计后果的想法,但是对于江湖侠客们来说,每天过着刀尖上舔血、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日子,也许今天还在开怀痛饮,明天就身首异处了。对于他们来说,只有珍惜眼前,活在当下,明天的烦恼,不如等到明天再说,万一没有了明天,本该快乐的今天却也过得烦恼备至,那岂不是亏了?

    可惜的是,古龙写侠客,写着写着自己就也成了侠客。他入书太深,本应该在江湖中才合适的哲学,却被他搬到了现实生活中。虽然这成就了古龙,但是也毁了古龙。

    古语说“入乡随俗”,也就是说,不管你生活在哪里,都要学着适应那里的环境。古龙适应了武侠生活的环境,但是却忽略了自己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里。享受人生是好事,但是如果一味地不计后果地享受下去,那就不好了。

    还是那句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古龙取财,除了他曾经拿了稿酬却不交稿的方式外,还算是有道的,但是“度”对于他来说,基本上就少得可以忽略了。

    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大大咧咧的古龙也是。还好,古龙的才华给他带来了足够的财富让他挥霍。金钱过眼,转瞬云烟。快乐是最宝贵的,比金钱不知重要了多少倍。只不过,有人攒钱感到快乐,有人则是花钱才感到快乐。

    其实无论对金钱采取怎样的态度,快乐就好。

    【人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

    “天涯远不远?”

    “不远!”

    “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

    ——古龙《天涯·明月·刀》

    江湖是所有人的江湖,天涯只是一个人的天涯。

    一个人的天涯是一壶酒,醉里乾坤,喜怒悲欢都融成一樽美酒,就着微凉的月光一饮而下。从此没有欢喜,没有悲伤。因为悲伤在泪水中顿悟,因为喜乐在岁月中弥散。

    如果一个人心在天涯,那么就算是身处荣华富贵中,也会感到萧索,感到寂然。

    古龙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总是能用这世界上最简单的句子,把这世界上最深刻的道理、最复杂的感情阐释出来,让人读起来深有感触,就像那句子是从自己的心里蹦出来的一样。

    古龙有很多非常经典的短句为人们所熟知,比如说“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比如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等等。品读古龙的武侠小说,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这些经典的句子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那些参透了人生的顿悟,那些忘穿了红尘的目光,在狂乱的剑花中穿梭飞驰。空洞的寂寞,无奈的人生,迷茫的岁月,就算是赢得了天下的大英雄,也总是有着不为人知的痛与孤独。

    《天涯·明月·刀》的开篇,古龙的妙语就如同珍珠一般一颗颗崩落而来。

    “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这并非什么豪言壮语,但是在我们听来,却又觉得语句之间隐露的豪气颇可凌云。这也不是什么痛哭流涕的诉苦之话,但是在我们听来,明明又是那么无奈,无奈之中,明明又镌刻着深深的寂寞。

    这话说得潇洒,说得从容,说得笃定。这样的话,金庸说不出,梁羽生说不出,司马翎说不出,诸葛青云说不出,唯有洒脱如同天上仙人的古龙才说得出。

    若不是迫于无奈,谁又愿意有家不回,像浮萍一样在湖上漂来漂去的呢!其实漂泊的,不仅是江湖侠客们,还有古龙的心,那颗寂寞孤独的心。

    寂寞,无奈,这本来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古龙却偏偏能把它们写得那么美,甚至让人忍不住想尝一尝那是一种什么滋味。人在天涯,纵使是一种无奈,但是我们也在简短的四个字中看到了一位遗世独立的侠者,那样英姿飒爽,剑眉入鬓,眼若寒星,虽然一脸的落寞,但是这却赋予了他一种别样的魅力。

    这也是古龙的魅力。

    所以古龙的弟子丁情说,古大侠吸引众多女人的原因,正是他的寂寞。

    有时候寂寞也是一种魅力,令人叹息,又令人着迷。

    寂寞是花瓣,当它如潮袭来时,漫天就下起了一场花雨。在这花雨中的人感到悲伤,感到无处可逃的无奈,但是花雨外面的人却惊叹这场面的美丽,不知不觉地,就爱上了花雨中的那个人,不知不觉地,也爱上了寂寞。

    “明月是什么颜色?”

    “是蓝的,就像海一样蓝,一样深,一样忧郁。”

    “明月在哪?”

    “就在他的心,他的心就是明月。”

    我们总是说明月是玉盘,就连大诗人李白也曾说“儿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如果再引经据典,有人也会把明月唤作“蟾宫”或者“玉兔”。但是古龙偏偏不要落在窠臼之中,他要另辟一个蹊径,旧曲新唱,也别是一番滋味。

    明月是蓝色的,而不是白色。因为白色象征的是纤尘不染的纯洁,而蓝色,则是未为人知的忧郁与寂寞。

    我们经常会在一些文学作品中见到“蓝色忧郁”的字样,但是从来不会见到“红色忧郁”或者“白色忧郁”。色彩,在人们千千万万年的生活中已经形成了特定含义。

    古龙的明月,只能是蓝色的。那样沉静而忧伤的蓝,如同一片汪洋大海,沉淀着全世界的喜怒悲欢。这样的明月,不在天上,不在地上,而是在心里。与其说是在李寻欢的心里,不如说是在古龙的心里。

    寂寞是古龙心中永远的一个结,从始至终,都不曾解开。所以他不厌其烦地写着寂寞,一遍又一遍。本以为寂寞会随着文字从他的心里走出来,却没有想到心中疯长的寂寞远远比走出去的更多。

    “何处是归程?”

    “归程就在他眼前。”

    “他看不见?”

    “他没有去看。”

    这一段的对话更加精彩,其中蕴含的哲理也更深刻。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路都在眼前,只是有人看得到,有人看不到。所以有人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不过做什么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但是有人却浑浑噩噩,整天喊着“迷茫”,喊着“没有出路”。如果他们肯把高昂的头低下来,看一眼脚下,就会蓦然发现,原来路就在眼前,正被自己踩在脚下。

    这有点像一首老歌中的歌词,“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古龙从来都知道,他的路就在自己的脚下。所以他总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以后的烦恼,自有路子去解,既然是船到桥头自然直,又何必苦苦地寻寻觅觅呢?

    《天涯·明月·刀》是古龙在1974年创作的作品,并在《中国时报》副刊连载。

    那些唯美的短句、精彩的对话,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其说《天涯·明月·刀》是一部武侠小说,不如说这是一部武侠小说式的散文诗。纵览全书,这样的特点几乎随处可见。那些唯美的句子,都是古龙字字句句凝练出来,每一句话,经过深思熟虑。所以古龙也坦然承认,这是他写得最累的一部书。

    作者写得累,其实当我们读起来的时候,也同样会有“累”的感觉。

    只不过很多人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只有那些满怀憧憬着将全书都读完的,才是最累的。他们觉得这个叱咤风云的古大侠绝不会写出一部失败的作品的,一定会在故事的某个部位出现一个巨大的转折,将故事的全局都推上风头浪尖。只是最终,他们还是失望了。

    这部书在1974年4月到6月在《中国时报》上连载了1到45集,就因为不被大家所接受而被终止连载了,很多人都反映说“看不懂”,后来又辗转到香港的《武侠春秋》上进行连载。据说在当时,不仅读者不喜欢这部书,就连众多武侠小说评论家都给予了大量的批评、指责。

    在古龙在这份报纸上连载之前,有一位已经连载了十多年的作者一直在为其写稿,但是因为有人反映他的书不够精彩,《中国时报》便做出了换人的决定。当时的主编桑品载得知后,就推荐了古龙。

    桑品载和古龙见过之后,约定了稿件的名字、连载时间等诸事宜,双方都还是很满意的。古龙在这之前,一直都是一本本地出书,还没有在报纸上连载过,所以对这次机会格外珍惜。他很认真地酝酿着这部书,很用心地去描绘那些故事,用诗歌一样的语言,诗歌一样的意境。

    那时,桑品载是很欣赏他的作品的,没想到没多久就得到上级的指示:换人。因为很多读者说看不懂。

    桑品载建议再连载三个月,如果效果还不好,那就再换稿或者换人。结果上级不同意,《天涯·明月·刀》便在《中国时报》上被腰斩了。这是古龙的遗憾,也是《中国时报》的遗憾,更是《天涯·明月·刀》的遗憾。

    上级觉得是桑品载推荐的人不够好,也是因为这件事,后来桑品载退出了《中国时报》的副刊。

    他对古龙的《天涯·明月·刀》是这样评价的:

    我反复思考,发觉古龙的武侠小说不是写得不好,而是不适合连载,因为连载每日约五百字,他的小说情节跳跃性大,对话多,被分日切割,不用心读,就会“看不懂”。

    能够像桑品载这样理解古龙的人,毕竟只是少数中的少数;对于读者来说,虽然看过之后会发一些牢骚,但是顶多也就是不再看下去了,时间一久,也就忘了;对于作者古龙来说,这样的打击是很大的。

    失败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古龙在创作的初期,有几部可以说是比较失败的作品,比如《苍穹神剑》、《月异星邪》、《游侠录》、《失魂引》和《飘香剑雨》这五部书,在结构上安排不合理,给人感觉很乱,在人物的刻画上又没有凸显出人物的性格来,形象很不分明。

    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理解。因为那时候的古龙还年轻,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剑僮,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1974年,古龙的写作技巧已经很成熟了,无论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还是人物形象的刻画上,这位久经战场的老将都能游刃有余,将读者引向一个又一个精神的圣地。

    那么,古龙又何以在这个时候,推出了一部失败的作品呢?

    最大的原因,是古龙一心渴求的“求新、求变”思想。

    古龙曾经慨叹武侠小说落入了一些固定的形式,并表示希望可以通过求新、求变来恢复其艺术魅力。他希望武侠小说能够吸收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精华,博采众长之后来创造一种新的风格。古龙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让武侠小说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不仅让爱看武侠小说的人更加手不释卷,也吸引那些不看武侠小说的人来看武侠小说。

    古龙的这个愿望,其实也是20世纪中一大批有远见卓识的武侠小说家的共同追求。无论是在武侠小说发展上,还是在人们平时生活中,这样的追求是很可贵的。只是,很多人这样追求着,却始终逃不脱已有的武侠模式。只有古龙,冲出了模式樊笼,开创了自己的一个新天地,也引领着无数武侠小说家和读者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

    无论是什么追求、什么梦想,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哲学上说,一切事物都在曲折中迂回前进,梦想,当然也是。

    武侠小说之所以是武侠小说,必然是有与一般小说不同的地方,比如必须有武,必须有侠。不管怎么写,故事的情节还是那样,所以要在情节上求突破,是很难的。既然情节上找不到出口,那就只能把目光放在故事的结构、文体上。

    古龙很大胆地在《天涯·明月·刀》中将武侠小说进行了改革,这可谓是一个大刀阔斧的改革,也正是因为改的力度过大,导致这部书成了一部不伦不类的书。

    变革,就像中国古代的变法,如果变得好,那就能流芳百世,若是变不好,不说是遗臭万年,至少也要落得个丢官舍命的悲惨下场。

    在写《天涯·明月·刀》的时候,古龙还略带憧憬地说,《天涯·明月·刀》,是我最新的一篇稿子,我自己也不知道它是不是能给读者一点“新”的感受,我只知道我是在尽力朝这个方向走!

    这是在刚开始的时候,就像刚刚埋进土壤中的种子,让人满怀希望,满怀憧憬。只是谁又能想到,这颗种子竟然长成一株畸形的花,虽然色彩艳丽,但是形状异常古怪,让人见了怪不舒服的。这时的古龙,带着许多失望、许多苍凉的感觉说,在我这一生中使我觉得最痛苦,受到的挫折最大的便是《天涯·明月·刀》。

    两句话,两种心情,两种态度,两种背景。

    为了能自成一体,古龙大胆地求新、求变,希望能杀出一条新的路子来。这种心情,古龙早就存在了,而且在《欢乐英雄》和《七种武器》中都实验了一番,效果还是不错的。

    然而这世界上不管是什么,都应该是在合理的范围以内的,一旦超出了这个范围,反而过犹不及。古龙大概是忽略了这一点,所以在《天涯·明月·刀》中干脆狠狠地来了一场天翻地覆的大变化,将通俗文学武侠小说当成散文诗来写。

    热爱纯文学作品的人大概会比较喜欢这部书的。但是,武侠小说与散文诗毕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如果把写作武侠小说比作是做一道菜的话,那么散文诗可以充作调料,能让菜更可口一些,但是如果半盘子菜加上半盘子的油盐酱醋,那就非但不能让菜更可口,反而会让人难以下咽。

    所以《天涯·明月·刀》虽然写得文采飞扬,到处都是精彩唯美的句子,但是放在整体一看的时候,就会发现整部书的神已经散了。就像一副非常精致的五官,全被安放在错误的地方,让人看了就觉得怪怪的。

    武侠小说是通俗文学,如果写得太玄奥,反而让人觉得是在故意卖弄,无法表现出武侠的宗旨。这部书给了古龙很大的教训,在以后的创作中,他依然会“求新、求变”,但是再也没有把武侠的宗旨丢掉。

    其实,任何人在追求梦想的路上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谁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难题。最重要的,是在这些挫折中汲取教训,在以后追梦的路上,不要被同一块石头所绊倒。

    《天涯·明月·刀》虽然在整体上是一部失败的武侠作品,但是在细节上,却是一部成功的文艺作品。那些唯美的短句也是大爱古龙经典语句的所必须抄录的,比如“天涯路,未归人,人在天涯断魂处,未到天涯已断魂……”。

    在小说的结尾,古龙意蕴深长地说:

    明月何处有?

    只要你的心还未死,明月就在你的心里。

    那些词采斐然的句子,有时候也会让人乍一看不懂,仔细一思量才明白其中深意。明月是古龙的心,是古龙上下求索的精神,是他在武侠小说创作上的动力源泉。武侠小说,从最开始用来吃饭的饭碗,到后来一个不懈追求的理想,这期间,要经过多少精神上的转变?

    当古龙扎扎实实地爱上了武侠小说,爱上了手中这支笔,也爱上了江湖,爱上了天涯,爱上了明月一样的寂寞。所以为了武侠小说的发展,他可以挖空心思去想办法,去努力。武侠世界里,我们能看到古大侠曾经留下的一串串足迹,人间没有了古龙,但是古龙的影子,古龙的音容笑貌,却在每一个有武侠小说的地方存在着。

    古龙曾经说过的经典句子,在《天涯·明月·刀》中体现出来当然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他的连珠妙语,在每一部书中都点缀了不少,就像点点繁星,将武侠的天空装饰得璀璨夺目。

    在古龙众多的经典句子中,有很多是关于女人和爱情的。那些句子也被很多多愁善感的小女孩们奉若至宝,就连历经沧桑的成年人,也是深为折服的。

    “女人有时就好像是个核桃。你只要能击碎她外面的那层硬壳,就会发现她内心是多么柔软脆弱。”

    这是古龙对女人的诠释。很多女子也的确如是,在外面总是能表现出一副很坚强很干练的样子,当她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却总是难过得想哭。就算是看起来很刁钻很飞扬跋扈的女孩子,也总会在不为人知的雨夜里悄然流泪,或是为了一个人,或是为了一段感情。

    在中国古代,那些柳腰娥眉如同一抔泉水,柔顺多情,澄澈透明。今天的女孩子依然是水,只不过,时代的风太冷,太硬,将她们的外表冻出了一层坚硬的冰。在这个男女平等的社会中,女子要承担的任务远比古代重得多。她们既要相夫教子,又要为家中的经济来源而四处奔波。权利与义务是等同的。女人们迎来了自由的春天,获得了更多的权利,但是也必须承担更多的义务,这是义不容辞的。

    古龙笔下的故事虽然是古代的时空,但是很多东西却是现实生活的内容。所以像核桃一样的女人,更多的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而不是古代社会中。

    然而就是这样像核桃一样刚强的女人,在爱情来临的时候也会不知不觉地陷入疯狂之中,这正如古龙的另一句话:

    “当一个女子深深陷入爱中的时候,她将会蔑视人世间一切礼教、规范,甚至道德,因为她除了对方的爱之外,人世间的其他任何事物,都是无足轻重的。”

    很多女人对感情总是非常看重的。为了一份爱情,她们可以跋山涉水,只为见上情人一面,可以轰轰烈烈地与家人发生矛盾,只为与心上人在一起。为了一个心爱人,她们甚至可以背叛整个世界。

    古龙对女人的了解可谓深刻而独到,大概也是这个原因,所以只要他喜欢上哪个女人,就一定可以得到她。如果用兵法上的话来说,也算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

    除了对女人与爱情的解读,古龙还说过很多关于人性的经典妙句。比如:

    “宽恕,对于一个自知犯错的人来说,是一种最大的惩罚。”

    很多人在别人犯错误后想到的都是批评、指责,以为这样就能减少自己的心头之恨。殊不知,这样反而加深了犯错者心中的逆反情绪,他还来不及愧疚,就已经被劈头盖脸的指责淹没了,这样一来,“惩罚”的效果也自然适得其反。

    宽恕却能让犯错者真心诚意地面对事情的真相,他的感情世界里才会有愧疚的空间。当他自己已经意识了错误的时候,也就没有必要再去来一个落井下石了,因为愧疚,就已经足以惩罚他的心灵。

    每个人心中都会或多或少地隐藏一些不为人知的伤口,他们以为那样隐藏起来,掩饰起来,不被别人知道,就可以慢慢愈合了。殊不知,这样却让曾经的痛与日俱增,正如古龙的话:

    “人心里的痛苦,有时正像是腐烂的伤口一样,你越不去动它,它烂得越深,你若狠狠给它一刀,让它流脓流血,它反而说不定会收口。”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如果你不及时去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只有拿出来晒一晒,将发霉的心情都铺在金黄色的阳光下面,你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只有面对,才能解决问题。如果一味地逃避,总有一天你会撞上那个已经长得很大很大的问题。

    逃避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南唐后主李煜因为一再退让,一再求和,还是没能避免国破家亡的下场。当他垂泪写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时候,也许他知道逃避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

    历史总是有那么多相似的地方,只能怪一些人忽略了历史吧。如果人人都能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样以史为鉴,历史上那么多相似的悲剧,大概就不会发生了吧。

    宋徽宗也是一个喜欢求和的人。民间有一个传说,说宋徽宗就是南唐后主李煜转世。我们姑且不论灵魂存在与否,姑且不论有无投胎转世之事,但说李后主与宋徽宗两个人,的确是有很多很多相似的地方的。他们两个人都是阴错阳差地当上了皇帝,本来就对治国大事没有什么兴趣的,他们只是想写写字、填填词,看歌姬浅吟低唱,轻歌曼舞,水袖轻扬,拥着心爱的人安安静静地过一辈子。历史却总是那么讽刺,阴错阳差地将他们推上了皇帝的位置,然后接踵而来的,是国家的战乱,是内心世界的纷争。

    就像当年李后主的求和一样,在面对敌国的入侵时,宋徽宗同样是选择逃避。求和并没有给他带来幻想中的天下太平,而是山河破碎的惨象。国破身辱的宋徽宗,只能在悲愤中客死他乡。这样两段惊人相似的历史,真是让人咋舌不已。如果这两位皇帝都能选择面对,他们最终的结局也许不至于那么悲惨。

    古龙曾借李寻欢之口说,你若不能了解人性,武功也就永远无法达到巅峰,因为无论什么事,都是和人性息息相关的,武功也不例外。

    武侠世界中的侠客们要了解人性,才能成为真正的侠者。现实中的古龙,当然也要了解人性,才能成为人尽皆知的古大侠。

    古龙对人性的揣测也是很深刻的,他写武侠小说的技术有多精湛,他对人性的参透就有多深刻。所以他才能说出那些经典的话来,让每个人读起来,都像是从自己的心里蹦出来的一般。

    因为人性,就在每个人的心里。

    古龙那么多经典的句子,一面是他对生活的感悟,一面也是他经年累月的阅读的缘故。他的知识覆盖面之广,是一般人达不到的。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文学历史,都在古龙阅读的范围之内。只有心中沉淀了那么多知识的精华,他才能口吐珠玉,妙笔生花。

    “人们所真正惧怕的,通常都不是事物的本身,而只不过是他对那件事的想象而已。人们畏惧死亡,也只是因为没有人了解死之神秘,所以才会对‘死亡’这件事生出许多可怕的想象。”

    这也是古龙的经典句子之一。很多人畏惧死亡,只是因为活着的人不了解死亡的神秘。“死亡”是人们忌讳的一个话题,许多人避犹不及,但是古龙偏偏要去探讨、要去剖析。他说,“死”的本身并不痛苦,痛苦的只是临死前那一段等待的时候。

    那一段等待,就算只有几秒钟,对于一个濒死的人来说,也必然是痛苦至极的。让他们痛苦的,倒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亡所带来的恐惧。

    很多事情其实都是这样,越是不了解,往往就越是令人害怕。

    世界上有很多未解之谜,有很多尚不能用科学现象来解释的事情。一些神奇的区域经常发生种种离奇的事情,人们的恐惧也越来越强大。有些时候,有人陷入其中,最后逼死他们的往往不是外界的某些力量,而是来自于他们心灵深处的恐惧。

    神奇的百慕大三角,不知道有多少船只、多少人在那里神秘消失,就连飞机飞过百慕大上空也时有失事或消失。有人用黑洞来解释,也有人用时空重叠来解释,更有人用外星人或鬼神来解释。不管怎么解释的,大家的意见越是不同,我们对这个神奇的区域也越是迷惑。

    于是飞机、船只纷纷绕行,百慕大的整个区域,从云端到海底,哪里都弥漫了一股离奇的色彩。那色彩越是浓重,人们的恐惧也越是浓重。

    因为没有人知道那到底是怎么回事,没有人能用一种完全令人信服的说法来驱散这层厚厚的阴影。时间越久,这种恐惧就会越来越严重,其间还会夹杂着人们的各种可怕的猜疑。

    在古龙的笔下,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都非常清晰地呈现在武侠的版图中。我们看着那些异彩纷呈的故事,就像是在看一张人性的目录。在这里你能找到张三,能找到李四,当然,也能找到你自己。

    如果说恐惧、疑惑是人们天生的情感,那么饮酒则是由情感衍生出来的一种习惯。

    古龙好酒。无论是豪饮,还是小酌,对于古龙来说,都是别有一番情趣。酒是好东西,也必须是在一定范围以内,超出了这个范围,好东西就变成了坏东西。

    其实这么简单的道理,古龙不是不明白,只是无法把自己的寂寞排遣掉,他需要借助一种东西来消遣悲伤,打发难过,只有在酩酊大醉时,他才能将所有的烦恼都忘得一干二净。关于饮酒,古龙曾经有过一段很精彩的论述:

    唯一能要自己不喝醉的法子,就是根本不喝。

    这法子虽不算妙,但却很有效。

    只可惜很多人都不肯用这法子,所以喝醉酒的人每天都很多。

    劝人喝酒固然不好,劝人不喝也不好,因为你越劝他不喝,他往往会喝得越多。

    每个人的酒量都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好。

    古龙也知道唯一不醉的法子就是不喝,但是他却总忍不住。酒,在古龙的世界里早已超出了酒本身的含义,酒更像是一个老朋友,一个坦诚相交的知己,一个最忠实可靠、不离不弃的伴侣。

    古龙的很多朋友都劝古龙少喝点,结果去劝的人往往不比古龙喝得少。久而久之,也没有人敢再深劝。对于朋友的劝,古龙还是很开心的。但是我们要知道,古大侠不开心的时候要喝很多酒来解闷,开心的时候,还要喝很多酒来庆祝。古龙一见到朋友,一开心,反而喝得比平时还要多。

    古龙在健康的时候是很清楚自己的酒量的,那时的古龙饮酒海量,根本不算什么。但是后来,古龙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他还总是把自己的酒量看成以前的样子。结果酒入愁肠愁更愁,身体也越来越糟糕。曾经体壮如牛的古龙,竟然有一天也会慨叹自己的酒量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这是一种怎样的心酸呢?

    有时候我们可以把生活也看成一杯淡酒,细细地品,美美地饮。如果暴饮,那就无法品味出生活的本色了。古龙暴饮,只是因为他已经看清了生活中的悲苦,如果再细细地饮,那么品味出来的,只有更深更彻骨的痛。

    古龙心中的痛楚总是隐藏得很深很深,人们眼中的古大侠总是谈笑风生的,总是幽默快乐的,殊不知,他心中隐藏的伤与痛往往比别人要多很多,只是他不抱怨,也不诉苦,宁愿就那样嘻嘻哈哈地活着,给别人带来无尽的快乐。

    就像薛兴国所说,在喝酒时他从来不提自己悲伤的事,只谈他如何豪放、如何开心,古龙就是这样的人,他总是把欢乐带给别人,把悲伤埋在心底。

    “父亲”这个词是古龙心中藏了多年的隐痛。当年,他的父亲没有好好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当他做了父亲以后,竟然也扮演了当年自己父亲的角色。

    古龙说:

    一个人若想成为天下无双的剑客,就最好不要生养儿女,因为最好的剑客,必定是最坏的父亲。

    这是一种很无奈的情节。古龙是武侠世界中最好的“剑客”,但绝不是最好的父亲。他的几个孩子长大以后都没有姓他的姓,这大概也是古龙永远的隐痛。

    总有人赢得了天下,却输了一个温暖的家。古龙是武林至尊,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传奇的人物,家的概念在他身上总是显得那么模糊。

    古龙笔下精彩的句子实在多得很,我想,如果单独为那些句子写一本书,也是写不完的。

    光阴易逝,青丝转瞬变白发,虽然生命有时尽,但是如果能用这短暂的生命创造一些永恒的东西留在这个世界上,那么也算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形式了。在那些永恒的妙句中,古龙是永生的。

    【天上地下,谁也不知飞刀在哪里】

    天上地下,从来也没有人知道他的“飞刀”在哪里,也没有人知道刀是怎么发出来的。

    刀未出手前,谁也想象不到它的速度和力量。

    大家只知道一件事——刀一定在它应该在的地方。

    ——古龙《九月鹰飞》

    古龙的写作艺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磨砺,到后来几乎达到了小李飞刀对刀法的精湛程度——天上地下,谁也不知他的飞刀在哪里。

    能够达到这样的程度,必然是要经过一番苦练的。

    古龙在出道初期所写的几部小说的价值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是肤浅的,虽然在当时也有不少读者喜欢,但是却经不起时间的推敲,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内涵,而且在行文结构上,也经常会有不协调的地方。那时的古龙还在为生计苦苦奔波着,是纯粹地为了赚钱而写书,为了生活而为文。这样的文章,这样的故事,含金量往往是很低的。为了等钱吃饭,古龙只好拼命地写,快速地写。

    那些作品被列在古龙的“早期作品”之中,包括《苍穹神剑》(古龙的武侠处女作)、《剑毒梅香》(曾由上官鼎代笔)、《残金缺玉》(第一部在报纸上连载的作品)、《剑气书香》(曾由墨余生代笔)、《月异星邪》、《游侠录》、《失魂引》、《剑客行》、《孤星传》(曾改名《历劫江湖》、《风云男儿》)、《湘妃剑》、《彩环曲》、《护花铃》、《飘香剑雨》、《神君别传》、《情人箭》(后改名《怒剑》)。

    古龙早期的作品里,其实有着很大水分的。很多顶着古龙名字的作品,其实并非古龙本人所作,包括我列在此处的一些作品(这些作品有古龙完成一部分的,也有完全是古龙自己完成的,至于完全代写的,甚至伪作则不列入)。这些作品有着明显的模仿痕迹,模仿金庸的,模仿卧龙生、诸葛青云、司马翎等人的。这种刻意的模仿限制了古龙自己风格的发挥——当然,那时候的古龙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尽管如此,这些故事已经让古龙风格崭露头角,或多或少的,我们能读出一种即将一飞冲天的韵味。

    其实很多武侠小说在文坛上没有地位,主要就是因为武侠小说缺乏内涵,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群街头的小混混打架,又暴力,又血腥。所以很多人对武侠小说持有偏见,甚至在那时的大书店里,武侠小说都是找不到的,只在那些比较低级的小地摊才有的卖。金庸的15部武侠小说之所以成为经典,甚至有专门的“金庸学会”来研究这些著作,也正是因为书中包括的知识太广、太深刻了。就像《红楼梦》,被人们称为文学界的“百科全书”,也正是因为其中包涵的博大精深的文化。

    古龙一直在努力求新、求变,他对最初的几部武侠小说也并不满意,所以他在隐居瑞芳镇的时候就在进行着深刻的思考。他要让自己的作品更有内涵,更有文化情调。

    有两件事情,给了古龙很大的触动,让他情不自禁地思考其武侠小说在文学界的地位来。

    古龙有一个搞文艺的朋友,在一次社交场合中,那个朋友知道古龙是写武侠小说的,便对古龙说:“我从来没有看过武侠小说,几时送一本你认为最得意的给我,让我看看武侠小说里究竟是些什么。”

    简单的一句话,本是无心的,但是在古龙听来却是格外不舒服。那时候他忽然意识到,原来自己如此熟悉的武侠小说在文坛中的地位并不高,很多人看待武侠小说,就像看待小孩子们爱看的故事书一样,他们觉得武侠小说是难登大雅之堂的。

    在那个年代的台湾,写武侠小说的作家与写文艺作品的作家相比,在层次上总是感觉低了一等。所以有时候古龙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写武侠小说的,但是非要说出来的时候,又绝不会说谎,尤其是在漂亮的女孩子面前。也许正是因为他的坦诚,所以他身边的女孩子们都那么疯狂地迷恋他。古龙不愿意说谎,是因为“世上绝没有一个人的记忆力能好到始终能记得自己的谎言,我若喜欢她,就难免要时常和她相处,谎言就一定会被拆穿。”

    那时候写武侠小说的古龙在被人知道是个作家后,就经常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作家?你是写什么的(一脸崇拜的表情)?然而当古龙老老实实回答是“武侠小说”后,对方便一下子失望下来,有时候还会加一句“我没看过武侠小说”或“我从来不看武侠小说”这样的话。

    对于古龙来说,这当然是受打击的事,但是时间久了,也就麻木了。这种表现,在女孩子身上出现的是最多的,正如古龙所说:

    如果你是一个写武侠小说的人,如果你也曾遇到过一些又可爱又聪明的女孩子,用一种又甜蜜又温柔又同情的态度告诉你,她是从来不看武侠小说的,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我不知道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我只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我心里连一点滋味都没有,甜的咸的酸的苦的辣的,什么样的滋味都没有。

    因为经常受到这样的待遇,古龙已经习惯了,“如果有一天我没有听到这一类的话,那一定是因为那天我根本没有遇到过一个女孩子。”

    对于女孩子们这样的反应,古龙虽然表面上说“习惯了”,但是心里还是很不舒服的,他想知道,为什么女孩子们不看武侠小说呢?有一次,他问一个和他比较熟悉的女孩,你为什么从来不看武侠小说?

    女孩的回答很干脆:我看不懂。

    这句话已经很让古龙不舒服了,一个连离骚、史记、文心雕龙都能看得懂的大学中文系女生,怎么会看不懂最通俗的武侠小说?紧接着,女孩又补了一句更让古龙不舒服的话:我完全看不懂。

    古龙简直奇怪极了,那么通俗的语言,那么简单的段子,能有什么看不懂的呢?

    但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古龙就明白了,其实她所说的“看不懂”,是不能接受。

    因为武侠世界离人们现实的生活太遥远,哪些打打杀杀的场面更是让女孩子们心悸。何况,许多粗制滥造的武侠小说在叙述故事的时候本就不合情理、不合逻辑,就算是一粒老鼠屎,也能糟蹋一锅粥,何况在利益的驱使下,武侠小说中已经出现了大量的“老鼠屎”。

    这样的现象已经很可怕了,更可怕的是,连真正的侠之大家也在武侠小说的创造上出现了问题。他们一成不变地描写着武侠世界里的故事,给人的感觉和那些封建社会中就已经流传的武侠小说没什么两样。夺宝、寻仇、争夺武林盟主,和寻找武功秘笈这一些充满血腥打斗以及千篇一律的诡奇变化的故事差不多已经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随便去拣一篇武侠小说,就能找到这些类似的情节。

    搞文艺的人不喜欢武侠小说,天真的女孩子也不接受武侠小说,这就是在台湾四五十年代时期武侠小说的尴尬局面。

    古龙开始了深刻的剖析,开始寻找这其中的原因。原来是武侠小说中一味的打打杀杀,让喜好和平的人们感到厌倦,而且,女孩子看不懂武侠小说,主要是因为武侠小说脱离了身边的实际,与现实生活离得太远。许多武侠小说又缺乏深刻的内涵,这也使得人们对武侠小说产生了一种鄙夷的心理。

    古龙说,只要有人,就有人性。

    对于人性的思考,古龙曾经有过很多至理名言。因为这一份思考,他的作品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贪婪、懦弱、嫉妒、恐惧,这些都是人性中最原始的弱点。另外,光明、可爱、善良等好的方面也是人性中非常重要的特点,这也是工业社会容易遗忘的忽视的特点。

    所幸,古龙没有忽视这些特点,而是恰到好处地将其穿梭在自己笔下的故事中,让那些人物更加鲜活地跃然纸上。古龙意识到侠气、义气、勇气、血气,和一种“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的精神,一种奋战到底,永不屈服、永不妥协的精神固然是很好的,但是对于一个温温柔柔文文静静的女孩子来说却是难以接受的。她们的心里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和憧憬,对于武侠小说中刚硬的“侠者精神”是很难接受的,因为她们的心是柔软的、宁静的。

    女孩子们会比较喜欢王子和公主那样浪漫温婉的爱情,却很难接受一个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甚至满脸胡碴又大男子主义的江湖汉子和一个美丽贤淑得有些唯唯诺诺的夫在从夫、夫死从子的女人的爱情,这不仅是女孩子们不接受,很多男人其实也是不太接受的。

    古龙意识到,现在的女性也变了,已经变得更坚强,更独立,更明朗,更勇于面对现实,所以,对于那些传统的写法、传统的故事,她们会不接受,不喜欢。

    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打破了这种状态,但是因为当时港台之间政治上的影响,两个地方虽然都有武侠小说,但是基本是各自都在闭门造车。当金庸武侠小说在台湾风靡的时候,距离其在香港风靡的时间已经迟了几个年头。所幸,古龙很敏锐地抓住了金庸武侠小说风靡的原因,那就是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与深刻的文化内涵。

    古龙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点,这在他重出江湖后写的《铁血传奇》和《绝代双骄》中已经有所展示,而且效果颇好。他很好地在故事中融入了“人性”这个主题,而且永远崇尚和平安宁。对于一些打斗的场面,古龙也很少再去描绘。一方面是因为他不善于这方面的描写,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是因为他觉得没必要进行描写。

    武侠小说也是一种艺术,而且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无论是大学教授,还是贩夫走卒,甚至少年儿童,都可以品读。古龙在沉淀之后,已经能够很好地把握武侠小说的宗旨与内涵,以一种“武戏文唱”的手法来创作,虽是武侠,但更多的却是情侠。

    古龙在金庸小说中悟出了武侠小说的真谛,虽然也曾极力模仿,但是时间长了,就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套路。就像一个人学习写字,最开始对着字帖临摹,但是练成以后,往往会有自己的一种风格。

    结束了在瑞芳镇的隐居生活后,古龙开始了他第二阶段的创作。这些作品被列入古龙的中期作品之列,包括《大旗英雄传》(修订本改为《铁血大旗》,是古龙作品进入中期阶段的标志)、《浣花洗剑录》(修订本改为《浣花洗剑》)、《龙吟曲》(与萧逸合著)、《名剑风流》(结尾由乔奇补写)、《武林外史》、《绝代双骄》、《铁血传奇》(后改为《楚留香传奇》,包括《血海飘香》、《大沙漠》、《画眉鸟》)、《多情剑客无情剑》(后改名《风云第一刀》)、《蝙蝠传奇》(即《楚留香传奇续集》,起初包括《鬼恋情侠》,即《借尸还魂》,后又分开)、《萧十一郎》、《欢乐英雄》、《大人物》、《桃花传奇》(即楚留香系列之六)、《流星·蝴蝶·剑》、《边城浪子》、《陆小凤传奇》、《九月鹰飞》、《火并萧十一郎》(《萧十一郎》续集)、《七杀手》、《绝不低头》、《长生剑》、《孔雀翎》、《碧玉刀》、《多情环》、《霸王枪》、《血鹦鹉》、《剑·花·烟雨江南》、《天涯·明月·刀》、《拳头》、《三少爷的剑》、《白玉老虎》、《圆月弯刀》(曾由司马紫烟代笔)、《碧血洗银枪》、《大地飞鹰》、《七星龙王》、《离别钩》、《凤舞九天》、《新月传奇》、《英雄无泪》。

    古龙的惊世之作,基本都在这个创作阶段之中诞生。这些作品,已经完全摆脱了武侠界现成的模式,而是形成了一套古龙自己专有的套路与风格。在故事结构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完善,虽然偶有欠缺,但是瑕不掩瑜。在情节安排上,很多诡谲的故事更加引人入胜,尤其是与神魔小说的结合,先是让人疑惑不解,读到后来才忽然柳暗花明。让人误以为是鬼神出现,然后又逐步揭秘,原来所谓鬼神,也只是人们心里有鬼而已。这样的写法是武侠界前所未有的,古龙开创了这个先河,也只有这个奔放自由的古龙,才能天马行空地想出这个巧妙的写法。

    倪匡曾经赞许古龙的武侠小说,“在古龙武侠小说出现之前,金庸是众人模仿的对象,但只有古龙能突破金庸的模式而另创一种新风格。”这是古龙的专属荣耀,因为只有他,能够在日趋成熟的笔锋下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自己别具一格的特色来。在他创作的早期,很多时候只是为了稿酬而写作,所以稿子质量也都一般。等到古龙衣食无忧的时候,他的写作态度也渐渐认真、严肃起来。从最初的为钱写稿,到后来为文写稿,甚至为读者写稿,古龙笔下的故事也越来越精彩,其中蕴藏的内涵与人生哲理也越来越丰富。

    香港的影视界人士赞许古龙在武侠小说领域的创作是武侠小说史上的一个大突破。能够得到这样高的评价与赞许,是很不容易的。

    古龙曾经给自己提出过一个武侠小说创作的宗旨,“要对社会负点责任。”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下,古龙写下了一部又一部脍炙人口的佳作,社会的责任,他的确担当起来,没有让众多的读者、观众失望。

    古龙在事业上的追求,在初期还只是和平常人一样,为了赚钱而工作。但是到了后来,他的侠者风范就渐渐显露出来了,在事业上,他追求的是成功,只要成功了,就算不赚钱,他也是开心的。

    这是一种心态,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一种心态。追求金钱,远远没有追求成功重要。其实当你真正获得成功的时候,就会忽然发现,金钱也随之而来了,而且远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多。

    金庸的武侠小说风靡一时,开创了武侠世界的新局面。遗憾的是,他仅仅写了15部就封笔退出江湖了。很多武侠小说也是在极力模仿着金庸,导致武侠小说又出现了一个停滞。很多故事,开头越是诡谲,越是离奇,读者往往越是能猜到结局。因为武侠小说看得太多,武侠故事中的种种伎俩,读者知道的,可能比作者还要多,所以要想让读者上钩,是很不容易的。就像古龙所说,易容、毒药、诈死、最善良的女人就是女魔头——这些圈套,都已很难令读者上钩了。

    在仔细研究之后,古龙发现故事情节的诡奇变化,已不能再算是武侠小说中最大的吸引力了。既然外在的打打杀杀不能再吸引读者,那么能够吸引读者的,就是内在的人性冲突了。

    所以古龙开始更加注重对情的描写,那些唯美的爱情,那些凄凉的爱情,那些无奈的爱情,无一不在古龙笔下一一浮现。恰恰是种种感情的矛盾,吸引了更多的读者,让古龙的名字也越来越响亮。

    古龙最喜欢的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称赞其文字洗练准确、有力。因为喜欢,所以不知不觉中古龙的作品也形成了这样的风格。他的文笔简练,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辞藻,简单的几句话,就能将人生的哲理道尽,真是让人佩服不已,所以有人赞叹古龙的文笔“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的文字,有着一种返璞归真的美,不拖沓冗杂,总是具有极大的魅力。

    古龙的风格,可以说是既有中国古典小说的特点,又饱含了西方文学的特色。这样恰到好处的融合,再加上古龙才华的发挥,一个崭新的武侠世界就这样诞生了。

    经过长时期的积累后,古龙笔下的故事在结构上也越来越严谨,遣词造句也都有了成熟的痕迹。古龙的作品越是靠近后期,其人物个性也更加鲜明,字里行间,无一不在向读者展示着瑰丽奇美的古龙风格。

    古龙有意开创武侠世界的新局面,有意建立一种与众不同的江湖。

    在古龙后期的作品中,最大的特点是真实,是一种人性的回归。其实写武侠小说也要经历这样三个阶段:起初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到最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当古龙的武侠小说写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更倾向于从身边的现实出发,虽是写古代的武侠故事,但事实上就是现代人披着古装演绎着现代的故事。正如古龙所说,“武侠小说中不该再写神、写魔头,已应该开始写人,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人!”

    如果与古龙早期的作品比较起来,我们也会发现他后期的作品基本上已经脱离了历史背景。毕竟,在他创作的早期曾经一度以金庸为榜样,因为金庸的小说都有着现实的历史背景,所以古龙也把这一点学了一二。但是放浪形骸的古龙,是绝不会长期被历史背景所束缚住的,所以到后来,他就基本上摒弃了历史背景,完全由自己的想象力来发挥创作了。这样一来,古龙的风格也越来越凸显出来。

    除了这个特点,古龙在中后期的作品中还融入了蒙太奇的写作手法。因为他在中后期接触到了很多电影的拍摄技巧,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观众的口味,所以拍摄电影的技巧也被古龙搬到小说创作上来。所以我们读古龙中后期的作品,总会有很真实的画面感,就像是在欣赏一部电影,那种享受的感觉让人流连不已。

    古龙早期曾经写过新诗、散文等文体,虽然后来转向了武侠小说,但是诗的灵魂依然在古龙的笔端游走浮现。加上那些蒙太奇等手法的应用,使得古龙的作品有着一种别样的韵味。

    假若古龙不是那么早就离开人世,相信他的作品会越来越精彩。所有的遗憾,只能留给读者,留给后世人了。与中期作品相比,古龙后期的作品在数量上少了很多,主要就是因为他的英年早逝。后期作品包括《午夜兰花》、《飞刀又见飞刀》、《剑神一笑》、《风铃中的刀声》、《大武侠时代》(又名《短刀集》、《猎鹰·赌局》)、《菊花的刺》(古龙写了开头,后由楚烈代笔)、《财神与短刀》(后因古龙病重、去世断稿,由风中白续写)。

    古龙总是“希望能创造一种武侠小说的新意境”,希望改变一下,写人类的感情、人性的冲突,由情感的冲突中,制造高潮和动作。

    故事虽然是虚幻的,但是其中的感情,却是真实的。因为那些矛盾与冲突,是每个人都有可能遇见的。很多人对一些事情感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对这些事物有个一知半解的,但又不能系统地掌握,所以他们会感到好奇,会有一种求知欲,渴望把不知道的那部分补充上来。然而在这个世界上,当我们知道的东西越多的时候,才惊讶地发现,原来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也就越多。所以好奇心是一种欲壑难填的东西,有好奇心,有求知欲,人们才能活到老,学到老。也恰恰是这个原因,古龙的武侠小说经久不息,始终那么受人欢迎。因为当你读了这一部,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要知道另一部是什么。

    古龙说,“我写的事件也很平常,例如夫妻吵架等家常琐事,打了耳光会感到辣痛等永恒的经验,是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但却不一定会遇到!”人们对自己的生活一定是比较了解的,所以当他们在武侠小说中看到与自己类似的生活,甚至看到那些似曾相识的情节,心里自然会有很大的起伏。

    总有人把武侠小说和小说对等起来,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武侠小说只是小说的一种,它是千千万万小说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文化的载体。虽然书中的主人公与一般的小说相比,在穿着上、时代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但是他们的语言,他们的行为,他们的感情,却与其他小说中的主人公没有多大差别。所以古龙说:“你们认为古龙是写武侠小说的,我却认为古龙是个写小说的!”

    古龙的小说,经常是在叙述中加以说理,将人生中的许多哲理以短句的形式出现,比如最为人们熟知的那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那些蕴含着深刻哲理的话,成了读者们的最爱,甚至纷纷抄录下来,整理到一个小本子上,自命名为“古龙语录”。

    古龙认为小说不仅仅是个艺术品,它还应该负起一些教化的社会功能。所以他把关于人生的一些哲理也都写进去。一字字,一句句,就像是在漆黑的小巷中点起了一盏盏明灯,照亮着人们脚下的路,也照亮着人们迷茫的心,尤其是年轻人的心。

    有一次,古龙去花莲。在那里他遇见一个人,对古龙热情得不得了,非要请他客。后来古龙才知道,原来这个人本来是想自杀的,但是在看了古龙的小说后,才坚持着活下去。

    古龙说,“这是我的写作生涯中最值得欣慰称道的一件事。”那件事给了古龙很大的触动,他的作品里总是洋溢着一种人生现实的无奈,但是同时也洋溢着一种乐观、积极的情调。他喜欢让书中的主人公历尽千辛万苦后终于达到自己的理想,无论是武功,还是爱情。仿佛在冥冥之中也警告着世人,只有经历千辛万苦,才能取得成功。

    品读武侠小说,金庸笔下的故事总是在一个严格限定的大时空框架下,而古龙笔下的故事,几乎让我们看不出故事发生的时代。读金庸的小说,我们更像是读一段活生生的历史,就连人物的姓名,也都是有史可查的。但是古龙的就不一样了,他的小说,每一个情节,每一个故事,都是凭着他超强的想象力编织出来的。没有历史背景,更像是我们身边的现实生活。只不过,人们穿上了古装衣服,心中的刀剑也被实体化了。

    古龙的写作技术,几乎就是小李飞刀的刀技了。故事的情节总是像放电影一般从古龙脑海中飞纵,因为写得多了,古龙越来越擅长编绘故事情节,不仅仅是在书刊里,甚至挪到了银幕上。

    很多制片商因为拍古龙小说里的故事而大赚了一笔,古龙忍不住心里痒痒的。古龙曾经很坦白地说自己拍电影就是为了赚钱,坦率的态度让人钦佩。不像很多大商家,明明就是为了自己赚钱,却偏偏说是为了报答广大群众。然而古龙虽然这么说,但是我们从他的言行上还是能看出,拍电影,古龙不仅仅是为了钱,还有,就是为了成功。

    其实,古龙很早就注意到小说和电影的关系了,所以他在写作时就会利用电影“蒙太奇”和“场次”的观念,以简短、紧密,且矛盾冲突性极高的语言分割片断,一组一组地跳动连接。古龙的小说和电影很近,比如语言、场景的描述,都是很容易改编成电影的,甚至在拍摄的过程中,有些制片人根本不必先将其改成剧本,而是直接拿着小说拍。

    古龙的作品,基本全都被改编成影视作品过,有的甚至拍了好几遍。

    这是古龙作品的魅力所在,那些璀璨的华年,在银幕上演绎着多少人曾经做过的侠客梦。染指记忆,岁月幻化几匝情丝,将昔日的恋人牢牢地绑在了自己的心里,只是那个人,终究还是没能缚住。所以人生中的许多无奈,都化作了古龙笔下一点悠然的墨水,画着世态炎凉,画着浮世人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