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中的做人道理-事无难易,事在人为,唯心坚忍可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古人云:“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任何想有所成就的人,都要经历人生风雨的历练。水温够了茶自香,工夫到了自然成。勇于挑战困难和挫折,在失败中奋起努力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上收获更多丰硕的果实。

    1在顺境中修行,是永远不会成佛的

    在顺境中修行,无法激发出人的智慧和勇气,会让人平庸沉沦。只有在逆境中奋起,才能搏击出辉煌的人生。

    鉴真和尚刚刚剃度遁入空门时,寺里的住持让他做了谁都不愿做的行脚僧。

    有一天,已经日上三竿了,鉴真依旧大睡不起。住持很奇怪,推开鉴真的房门,见床边堆了一大堆破破烂烂的芒鞋。住持叫醒鉴真问:“你今天不外出化缘,堆这么一堆破芒鞋做什么?”

    鉴真打了个哈欠说:“别人一年一双芒鞋都穿不破,我刚剃度一年多,就穿烂了这么多的鞋子,我是不是该为庙里节省些鞋子了?”

    住持一听就明白了,微微一笑说:“昨天夜里下了一场雨,你随我到寺前的路上走走吧。”

    寺前是一座黄土坡,由于刚下过雨,路面泥泞不堪。

    住持拍着鉴真的肩膀说:“你是愿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是想做一个能光大佛法的名僧?”

    鉴真说:“我当然希望能光大佛法,做一代名僧。”

    住持捻须一笑:“你昨天是否在这条路上走过?”

    鉴真说:“当然。”

    住持问:“你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吗?”

    鉴真十分不解地说:“昨天这路又坦又硬,小僧哪能找到自己的脚印?”

    住持又笑笑说:“今天我俩在这路上走一遭,你能找到你的脚印吗?”

    鉴真说:“当然能了。”

    住持听了,微笑着拍拍鉴真的肩说:“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世上芸芸众生莫不如此啊。那些一生碌碌无为的人,不经风不沐雨,没有起也没有伏,就像一双脚踩在又坦又硬的大路上,脚步抬起,什么也没有留下。而那些经风沐雨的人,他们在苦难中跋涉不停,就像一双脚行走在泥泞里,他们走远了,但脚印却印证着他们行走的价值。”

    鉴真惭愧地低下了头。

    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美国总统林肯的一生充分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

    1832年,林肯失业了,这显然使他很伤心,但他下决心要当政治家,当州议员。糟糕的是,他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接着,林肯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就倒闭了。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到处奔波,历尽磨难。

    随后,林肯再一次决定参加竞选州议员,这次他成功了。他内心萌发了一丝希望,认为自己的生活有了转机:“可能我可以成功了!”

    1835年,他订婚了。但离结婚还差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不幸去世。这对他精神上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数月卧床不起。1836年,他得了神经衰弱症。

    1838年,林肯觉得身体状况良好,于是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可他失败了。1843年,他又参加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但这次仍然没有成功。

    林肯虽然一次次地尝试,但却是一次次地遭受失败:企业倒闭、未婚妻去世、竞选败北。要是你碰到这一切,你会不会放弃——放弃这些对你来说重要的事情?

    林肯没有放弃,他也没有说:“要是失败会怎样?”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最后终于当选了。

    两年任期很快过去了,他决定要争取连任。他认为自己作为国会议员表现是出色的,相信选民会继续选举他。但结果很遗憾,他落选了。

    因为这次竞选他赔了一大笔钱,林肯申请当本州的土地官员。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请退了回来,上面指出:“作本州的土地官员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请未能满足这些要求。”

    接连又是两次失败。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坚持继续努力吗?你会不会说“我失败了”?

    然而,林肯没有服输。1854年,他竞选参议员,但失败了;两年后他竞选美国副总统提名,结果被对手击败;又过了两年,他再一次竞选参议员,还是失败了。

    林肯尝试了11次,可只成功了2次,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

    走过泥泞的路,方能留下你的脚印。人活着就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自己的后代,为社会甚至为所生存的时代留下点什么。而这价值就需要你付出相当的努力,忍受相当的煎熬。人们都是在逆境中找到生存的价值的,所以,不要逃避艰辛,当你从风风雨雨中走过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佛”不过如此。人生就是这样,任何一个伟人都会有相当长的一段磨砺期,那些整日躲在温室里的花朵,最终只能在无情的时光里悄悄地凋零。

    2修行要有耐性,坚持才能成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修行的人,必须要持之以恒,只有以坚定的信念一路走到底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佛陀和他的侍者走在路上,阳光格外强烈。到中午时,佛陀饥渴难耐,便对侍者说:“刚才我们不是经过一条小河吗?你去弄些水回来。”

    侍者于是拿着盛水的容器去了,路并不很远,他很快就找到了。但是他刚到那里,就有一对商人骑着马从那条小溪经过,溪水被他们弄得混浊不堪,哪里还能喝!于是他就转身回去了,告诉佛陀说:“溪水被商人弄脏了,不能喝了,还是另外找条小溪吧!我知道前面就有一条小溪,而且溪水非常清澈,离这里也不远,大概就两个时辰的路程。”

    佛陀说:“我们离这条小溪近,而且我现在口渴难耐,为什么还要再走两个时辰的路去找前面的那个小溪呢?你还是再去一趟刚才的那个小溪看看吧。”

    侍者满脸不悦地拿着容器又去了,心里想:“刚才不是看了吗!水那么脏,怎么能喝呢?现在又让我去,不是浪费时间白跑一趟吗?”

    他中途决定不去了,于是就转身走回来对佛陀说:“我都告诉你了,溪水已经被弄脏了,你为什么还要我白跑一趟呢?”

    佛陀什么也没有向他解释,说道:“等一会儿你就知道了,你现在要做的只是顺从,你肯定不会白跑的!”

    侍者只好又去了,当他再次来到那条小溪旁的时候,看到溪水是那么地清澈、纯净,泥沙早已不见了。

    世间事就是如此,只要你坚持一下,就能品尝到甘甜、清澈的溪水,而你一旦选择放弃,则会被失败的阴影所笼罩。

    1950年,弗洛伦丝·查德威克因为成为第一个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而闻名天下。

    两年后,她从卡德林那岛出发游向加利福尼亚海滩,想再创造一项前无古人的奇迹。那天,海面浓雾弥漫,海水冰冷刺骨。在游了十六个小时后,她的嘴唇已冻得发紫,全身筋疲力尽。她抬头望了望远方,前面雾霭茫茫。

    “看来我无法游完全程了。”想到这儿,她的身子立刻疲软下来,甚至连再划一下水的力气都没有了。当她被拖上小艇,得知距离目标只有一英里时,仰天长叹,懊悔自己没有咬咬牙再坚持一下。

    行百里路半九十。其实生命中有很多次的坎坷,前边的只要慢慢积累就可以了,然而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也是最痛苦、最艰难的时候,有些人咬咬牙过去了,于是他看到了另一番风景,而那些承受不住压力而选择放弃的人,只能在失败的阴影中徘徊。任何人在向理想目标前进的过程中,都难免会遭遇到各种阻力和重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持之以恒则是最难能可贵的。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替代恒心。才干不能,有才干的失败者多如过江之鲫;天才不能,“天才无报偿”已成为一句俗语;教育不能,被遗弃的教养之士到处充斥着。唯有恒心才能征服一切。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但真正做到坚持到底并不容易。宋朝诗人杨万里有诗曰:“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人在奋斗的过程中,由于条件有限,必然困难重重,也会存在种种干扰;这些困难干扰就像一座座山横亘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是望山而止,还是拾级而上呢?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成功很简单,全部秘诀只有两句话:坚韧不屈,坚持到底。

    一个人在人生低谷中徘徊,感觉自己支持不下去的时候,其实就是黎明前的黑暗,只要你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前面肯定是一轮升起的朝阳。坚持不懈是成功者的品质,没有坚持,便很难有成功的人生。

    3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智者自度,机会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如果自己不帮自己,菩萨也无法帮你。

    有一个信徒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撑伞走过,于是就喊道:“禅师,佛法不是讲求普度众生吗,度我一程怎么样?”

    禅师道:“你躲在屋檐下,我走在雨里;这里有雨,而檐下无雨,何必需要我度你呢?”

    信徒听禅师这样一说,立刻走出屋檐,站在雨中:“现在我在雨中了,这样你应该可以度我了吧?”

    禅师说道:“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没有淋雨是因为我带伞了,而你淋雨是因为没有带伞。准确地说,不是我度你,而是伞度我。如果要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吧!”

    那信徒站在雨中被淋得浑身湿透,他说:“不愿意度我就早说,何必绕这么大的圈子,我看佛法讲的不是‘普度众生’而是‘专度自己’!”

    禅师听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心平气和地说:“想要不淋雨,就要自己找伞。真正悟道的人是不会被外物干扰的。雨天不带伞,一心只想着别人肯定会带伞,肯定会有人帮助自己的,这种想法最是害人。总想着依赖别人,自己不肯努力,到头来必定是什么也得不到。”

    车夫驾着一辆满载干草的车子走在乡间的路上,没想到却陷进了泥坑里。

    陷入泥坑里的车夫肝火正旺,骂泥坑,骂马,又骂车子和自己。无奈之中,他只得向无所不能的神求救。

    车夫恳求道:“神啊!请你帮帮忙,把我的车从泥坑中推出来,这对你来说应该是举手之劳。”

    刚祈祷完,神就发话了:“我要人们自己先动脑筋想办法,然后才会给予帮助。你不自己尝试一下怎么行呢?”

    过了一会儿,神问车夫:“你干完了吗?”

    “是的,干完了。”车夫说。

    这时神又发话说:“你瞧,你的马车很容易地就离开了泥坑!遇到困难,要先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我才会助你一把的。”

    做人就要自我承担,只有勇于承担,才是合于佛法的态度。只有自己去努力,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有的人只想依靠别人,不肯利用自己潜在的资源,只把眼光放在别人身上,这样又怎么能够取得成功呢?成功者不是别人照顾自己,而是自己利用自己潜在的资源去做事。

    在美国,有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即使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也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他的父亲是一个赌徒,母亲是一个酒鬼,他从小在家庭暴力中长大,学业一无所成,成了街头的混混,直到他20岁的时候,一件偶然的事情刺激了他,使他下定决心走一条与父母迥然不同的路,活出个人样来。他想做演员,拍电影,当明星。“一定要成功”的驱动力促使他认为,这也许是他今生今世唯一可以出头的机会,一定要成功。

    20世纪70年代,好莱坞共有500家电影公司,他逐一数过,并且不止一遍。后来,他根据自己认真划定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自己写好的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剧本前去拜访。但第一遍下来,没有一家电影公司愿意聘用他。

    面对百分之百的拒绝,年轻人没有灰心,他相信每一次拒绝都是一次学习,一次进步。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他又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与自我推荐。

    在第二轮的拜访中,500家电影公司依然拒绝了他。

    第三轮的拜访结果仍与第二轮相同。年轻人咬牙开始他的第四轮拜访,当拜访完第349家后,第350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应愿意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

    几天后,年轻人得到通知,请他前去详细商谈,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年轻人担任自己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为了那一刻,他已经做了足够的准备,终于可以一试身手,完全有信心做好一切。机会来之不易,他自然拼尽全力,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这部电影名叫《洛奇》。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就叫席维斯·史泰龙。现在翻开电影史,这部叫《洛奇》的电影与这个日后红遍全世界的巨星皆榜上有名。

    史泰龙的健身教练哥伦布医生这样评价他:“史泰龙每做一件事都是百分之百地投入。他的意志、恒心与持久力都是令人惊叹的。他是一个行动家。他从来不待坐着让事情发生——他主动地令事情发生。”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遇到困难时,只有靠自己努力,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只有自己才能帮助自己,什么都不做,一心寄希望于别人,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生活中,我们还是少些依赖,多些独立,做一个行动家,主动积极地去迎接和解决问题,这样自有“菩萨保佑你”。

    4创造机会的人

    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机会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创造的。坐以待毙的人只会让机会与自己擦肩而过,因为机会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有一位信徒不小心跌入了水流湍急的河里,但他并不着急,因为他相信佛祖一定会救他的。

    这时,信徒看到有人从岸边经过,他心想:“我这么虔诚,佛祖一定会救我的。”于是没有大声呼救。

    等过了一会儿,河水把他冲到了河中心,他发现前面有一根浮木。但他仍然坚定地抱着这样的念头:“佛祖一定会救我的,我根本不用着急。”于是他也不去抓住那根浮木,而是独自在水中扑腾,一会儿浮一会儿沉。最后他被淹死了。

    信徒死后,他的魂魄飘到西天,见了佛祖愤愤不平地问:“我是一位如此虔诚的佛教信徒,您为什么不救我呢?”

    佛祖奇怪地问:“我还奇怪呢?我给了你两次机会,曾派过一个人和一根浮木去救你,为什么你都没有抓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人埋怨自己运气不好,他们怨天尤人,怪罪父母没有给自己创造好条件,责备社会没有给自己提供好机会,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感慨成功者恰好赶上了好时候、好地方……然而,除了抱怨和暗自心酸以外,他们没有做任何切合实际的事情。他们不会创造机会,只会消极等待。岂不知,机会永远不会在他们的等待中出现。

    机会从来就不是偶然得来的,而是在一步一步的主动追求中全力以赴捕捉到的。要想获得机会,你就必须主动伸出你的手去抓,那就需要自己积极行动起来,为机遇的到来做准备。人生中许多机会是自己创造的,如果一个人既会利用外界的机会,又能自己创造机会,那么他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而且成功的程度也会更高。

    有两位女孩儿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这两位女孩一个是张小姐,一个是王小姐。张小姐的家庭背景非常好,她的父亲是有名的整形外科医生,母亲是一所著名大学的教授。家庭对她的帮助很大,她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以她的家庭和自身条件完全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因为她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和她交谈,愿意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她时常对别人说:“只要有人给我一次机会,让我上电视,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大学毕业以后,张小姐等待了一年多的时间,一直没有人给她提供一个上电视的机会。于是她变得焦急、苦闷,始终心情烦躁,她不断地企求上天能赐给她一个上电视的机会。可是,机会始终没有光临。

    王小姐的情况和张小姐的截然不同。王小姐的家庭条件很差,父母都是极普通的人,他们每天为生活奔波,根本顾不上王小姐。王小姐读书也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于是她白天打工,晚上去读夜校。她们俩唯一的共同点就是拥有相同的理想,王小姐也很想成为一名节目主持人。毕业以后,王小姐不像张小姐那样无休止地等待,为了谋得一份符合自己愿望的职业,她跑遍了每一个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是,所有的地方都给她一个令人沮丧的答复:“我们只雇用有工作经验的人。”可是,这个要求是多么的不合理,不给机会,怎么能获得经验呢?王小姐和每一位接见她的人辩论。

    虽然这时王小姐得到了和张小姐一样的结果,但她却没有像张小姐那样只是不切实际地等待。她开始为自己创造机会。一连几个月,她都仔细浏览广播电视方面的报刊杂志,并且托人去打探各种可能的工作机会。

    终于有一天,她在报缝中发现了一个令她激动不已的广告:某北方城市有一家很小的电视台,正在招聘一名预报天气的节目主持人。这个北方小城市的冬天非常寒冷,经常下雪。王小姐是很不喜欢雪的。可是,她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她急切地需要到那里去。当时她心里在想:只要能和电视沾上边儿,让我干什么都行,别说下雪,就是刮飓风也没有关系。

    在这个寒冷的北方城市工作了两年以后,王小姐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当她再次到某著名电视台应聘的时候,几乎是轻而易举就找到了一个职位。又过了几年,工作出色的王小姐得到提升,成为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从王小姐和张小姐身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成功者和失败者不同的生活轨迹。王小姐不断地实践,不断积累经验,为自己创造一切可能成功的机会。张小姐却一直停留在幻想中,她坐等机会,不去努力奋斗,一心期望天上掉下个大馅饼。然而,时间溜走之后,她却什么也没做成。和王小姐相比,张小姐显然是生活中的弱者。

    当机会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一定要善于抓住。优秀的人不会去抱怨机会不来临,或是等待机会的来临,而是主动把握、抓住机会。

    其实机会就在日常生活中,关键在于你有没有慧眼判断。在你叫喊着机会为什么不降临的时候,其实已经错过了许多。

    生活中有很多机会,如果你没发现,就是你缺少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如果你没有抓住,就是你没做好去抓住的准备。更多的时候,机会是自己争取,自己创造来的。有勇气的人总会设法前进,步步为营,不怨天尤人,不自叹自艾,去努力创造机会和运气。只有那些愚蠢的人,才不断地埋怨:老天不给我机会啊。

    5荒地上也能开出鲜花,努力总会有收获

    无论多荒芜的土地,只要你肯用勤奋和努力去开垦,去洒水,去施肥,去播种,那么总有收获的一天。

    寺门前有一片荒地,什么都不长,年年那么荒着。没有谁把它当一回事,没有人会想到它有什么用,更不相信它有朝一日会成为一片风景。

    但双目失明的心明大师没有把荒地当成荒地,剃度之后,在别人诵读经书时,他却摸着锄头垦荒,播下一粒粒花种。

    日复一日,心明大师一有空就去地里忙碌,那些耳聪目明的人以为他有病。然而,就在别人的讥笑声中,心明大师撒播的花种发了芽,长了茎,绿了叶。

    一夜春风,花蕾全部绽开,和尚们走出寺门,在美丽的花朵面前,全都呆了。

    这世上,许多看上去长不出希望的荒地,只要用心开垦,播种,都会有所收获。不要迷失在世俗的眼光中,只要自己努力,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美国印第安纳州,有一个人叫哈伦德·山德士。他5岁丧父,14岁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涯。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一年后服役期满,回地方开了个铁匠铺,不久便倒闭了。以后他干过铁路上的机车司炉工,卖过保险,卖过轮胎,经营过渡船,开过加油站,都失败了。转眼间到了退休的年纪。他却一无所有。18岁时娶了个媳妇也跑了,他成了茕茕孑立的孤独老人。政府每月寄给他105美元的退休金支票。

    拿到这份退休金,他很伤感,觉得幸福怎么这样无情,不去垂青他,命运怎么这样对他不公。伤感之余,他“呸”的一声,吐出郁闷,振作起来:我就不信我这辈子真的完了!我绝不放弃,要干出点什么来!他用105美元做本钱,终于做出了扬名世界的大事,那就是如今遍布世界的肯德基餐馆。这个时候,他已88岁了,成了白胡子老头,每个肯德基餐馆都能见到他笑眯眯的样子——山姆大叔的形象。

    他真是笑在了最后。生命行将就木时,他却成功了。

    人与人不一样。有慧门早开的,有不早不晚成功的,也有大器晚成的。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放弃,哪怕是一片荒地也要试着种上种子。莫扎特3岁时,便能弹奏古钢琴,并且能记住只听过一遍的乐段。鲍比·费希尔15岁时,就获得“最年轻的国际象棋大师”称号。冰心19岁就发表《斯人独憔悴》小说,从此崭露头角,成为文坛新星。贝多芬24岁创作了著名的《英雄交响曲》。这些是早有成就的范例。至于中年登上顶峰的,就更多了。如牛顿45岁创作问世《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玛格丽特·撒切尔53岁成为英国第一任女首相、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出版时,时年58岁。年老出成果扬名的,哈伦德·山德士便是一个。还有王秀瑛75岁时,荣获第29届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南丁格尔奖章,大提琴家帕布罗·卡萨尔斯,88岁时照样举行音乐会。

    成功不在于年龄大小,不在于或早或晚,而在于你能否跨越“苦海”、攀登“高山”。自强自立的人,从不止步,终能驽马夺标。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荒地上也能开出艳丽的花朵。

    6只要有足够的韧性,便没有难成之事

    最容易做的事情,如果不认认真真地去做,就会成为最难做的事。事实上,人生的过程中没有难做的事情,只是看你有没有足够的韧性去坚持下来。

    弟子们问禅师:“师父,如何才能早日领悟佛法的真谛?”

    禅师说:“今天你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

    禅师示范了一遍,说道:“从今天开始,每天做三百次。大家能做到吗?”

    弟子们十分疑惑:“这和领悟佛法有何关系?”

    禅师说:“做完了这件事,一年之后你们就知道如何才能早日领悟佛法的精义了!”

    弟子们说:“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

    禅师听后只是笑了一下,没有多说。

    一个月之后,禅师问弟子们:“我让你们做的事,有谁坚持做了?”

    大部分的人都回答:“我做了!”禅师满意地点点头说:“好!”

    又过了一个月,禅师又问:“我让你们做的事现在有多少人还在坚持?”

    结果只有一半的人说:“我做了!”

    一年之后,禅师再次问大家:“请告诉我,你们有几个人坚持下来了?”

    这时,只有一个弟子骄傲地说:“老师,我还在做!”

    禅师把众弟子都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我曾经说过,做完这件事,你们就能知道如何早日领悟佛法的精义。这件事看起来似乎十分容易,然而世间最容易的事常常也是最难做的事,最难的事也是最容易的事。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做,人人都能做到;说它难,是因为真正能做到并持之以恒的,终究只是极少数人。所以杰出的人总是少数。”

    后来那个一直坚持做的弟子成了禅师的衣钵传人,因为在所有的弟子中,只有他更能钻研并领悟佛法的精义!

    如果真的很想做一件事,就要坚持去做,不要给自己找任何借口。坚持下去,世界上便没有一件难事。

    然而,有一些人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崇尚“塞翁哲学”,总是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来自我安慰。我们并不否认这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可是你如果真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振作起来。这就像一首诗中写的那样:需要一点儿勇气,也需要一点儿自我克制,还需要有几分严峻的决心。你必定要接受打击,你必须冒险,也必须付出,勇敢地去迎接战斗。

    不管身在何种处境,都要学习这种坚韧的精神,将“不能”、“不行”、“不愿”等词语,从你的字典中删去,多用“继续努力”、“永不放弃”的精神来勉励自己吧!

    人生的真谛就在于坚持到底。成功需要的是一种坚持到底的毅力,只要我们不放弃,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会到达生命的高度。记住自己的梦,一步步向它靠近,相信吧,只要再坚持一下,它就属于你。

    7众生皆有佛性,我们要相信自己

    “佛在心中莫外求”,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佛。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学会认识自己,相信自己,就一定能超越自己,把握人生。

    在《法华经》的第三品中,佛陀说舍利弗将成为一位圆满觉悟的佛。此时与会大众都踊跃欢喜,他们把僧衣抛向空中。在这之前佛陀的弟子们从来没有意识到,他们之中也有人能够成为圆满觉悟的佛。当大家知道舍利弗将成为一位圆满觉悟的佛之后,每个人都感到非常自信,后来佛陀的其他弟子们也都得到了佛陀的授记,都将成为圆满觉悟的佛。

    《法华经》的第一个教义就是告诉大家,所有人都可以成为一位圆满觉悟的佛。既然万事万物都有佛性,每个人身上都有佛性,那么我们就要相信自己。

    常常听到有的人唉声叹气,他们常常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的地位低,收入少,赚不到大钱,难以成就事业。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经过磨砺的人,想登上更高的人生境界,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之后,农夫的各种努力都毫无效果,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

    最后,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

    农夫的邻居们每个人都拿着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非常伤心地叫。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

    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地,这驴子便得意地到了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

    驴子的故事就是我们人生中某些处境的一种写照,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各式各样的“泥沙”会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

    人的一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恰恰是我们自己。只有超越自我,才能懂得怎样去衡量别人的价值;只有超越自我,才明白如何接纳自己以外的一切;只有超越自我,才能使自己的一生更加丰富多彩;只有超越自我,才能展望到生命的全貌,绘画出没有断点的人生轨道。

    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必自暴自弃。如果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抛开自己的顾虑,解脱束缚的思想,一切困难就能够化解的。

    没有人生下来就注定成功或是失败,人都要从积累与磨炼中逐渐成长。工作中遇到了问题,勇敢地说出你的看法,就算你说得不很流畅,或者有点儿偏激,只要你能够勇敢地站起来,距离成功就近了一步。失败是人生必然要经历的事情,不必因为失败的存在而停下自己前进的步伐,即使失败了也不必退缩,还要努力面对,相信自己的能力。超越失败,超越自我,当你成功的那一天,你会发现自己原先担心的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

    佛经上说,每个人的身上都是有佛性的。只是每个人身上的佛性体现了多少和被隐藏了多少的区别。佛性可以被唤醒。这个世界上没有差的人,只有没有顿悟的人。所以,我们本应该多一些自信。

    当一个人有了自信之后,他就已经有一只脚踏在成功的路上了。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无论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告诉自己:我一定行,我并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也能做到。

    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价值,我们最需要的就是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相信自己,塑造自己。多一些自信,多一些自我肯定。要相信自己是命运的主人,可以驾驭自己的人生,那么,即便遇到再多的艰难险阻,我们也能“抖落身上的泥土”,走出生活的“枯井”,成就完美的人生。

    8快乐需要开发

    生活中有很多种快乐,很多事情都暗藏和孕肓着快乐,这就需要你不仅要有一双慧眼,还要有一双会开发宝藏的手和一颗善良的心。

    佛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位天人来到了佛祖面前,问道:“你们这些修行的人,住在树林当中,每天穷得只能吃一顿饭,为何还能这样的快乐呢?”

    佛陀回答说:“我们不会因为过去的事情而伤悲,不会畏惧还没有发生的任何事情,只是一心一意地进行当下的修行,所以能够感到安详和快乐。”

    是的,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情,蔚蓝的天空,缥缈的白云,郁郁葱葱的园林,千姿百态的鲜花,真心的问候,还有关爱我们的亲人、友人。我们可以自由自在地旅游、开开心心地聊天、快快乐乐地聚会……拥有这么多让我们珍惜、让我们感恩的美好事物,我们又怎能感觉不到快乐呢?

    不论生活是困苦的,还是美满的,热爱它的人总会有所收获。不论我们处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把它看做自己的福地。顺利的时候,尽情地享受快乐,坎坷的时候,为拥有未来的希望而快乐。

    几个分别了多年的同学相约去拜访大学的老师。老师很高兴,问大家生活得怎么样。不料,一句话就勾出了学生们的满腹牢骚,大家纷纷诉说着生活的不如意:工作压力大呀,生活烦恼多呀,做生意的商战失利呀,当官的仕途受阻呀……仿佛个个都是时代的弃儿。

    老师只是微笑着听大家讨论,却并不插话。不一会儿,从厨房拿出一大堆杯子,摆在茶几上。这些杯子形态各异,各式各样,有瓷器的,也有陶器的,有玻璃的,有塑料的,还有纸杯,有的杯子看起来豪华而高贵,有的则显得普通而简陋……

    老师说:“大家都是我的学生,我就不把你们当客人看了。谁要是渴了,就自己倒水喝吧。”说了好多话,大家都觉得口干舌燥了,便纷纷拿了自己看中的杯子倒水喝。等每个人手里都端了一杯水时,老师说话了。他指着茶几上剩下的杯子说:“你们有没有发现,你们手里的杯子是最好看最别致的杯子,而像这些塑料杯没有人选中它。”

    是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拿着的是一只好看的杯子。老师说:“这就是你们烦恼的根源。”大家需要的是水,而非杯子,但我们有意无意地会去选择漂亮的杯子。这就好比我们的生活,假如生活是水的话,那么,工作、金钱、地位等就是杯子,它们只是我们盛起生活之水的工具。其实,杯子的好坏,并不会影响水的质量。如果将心思花在杯子上,大家就没有心情去品尝水的苦甜,这不是自寻烦恼。

    古人曾说,贫贱是苦事,能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意思就是快乐人人都有,它并不是某些人的专利。那么,人生的快乐在哪里呢?人生的快乐需要开发。

    人生的快乐可以从痛苦中开发。痛苦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与生俱来,伴随终生的。所谓万事如意,只能是一种美好的祝愿而已。那么,人生在世,就不应该回避痛苦,应该面对痛苦,品尝痛苦。病痛缠身之时,你不要惊慌,既来之,则安之。年老退休的时候,来探望的人少了,也许会有一些心灵的失落,但也可以从钩心斗角的官场角逐中得到解脱,从琴棋书画和花草树木中寻找到修身养性的乐趣。

    人生的快乐需要在不知足中开发。在当今社会,信息层出不穷,知识不断更新,人们更应该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学习既是为了适应生存,也是为了修炼人生,为了精神生活的需要,为了保持一种年轻心态的需要。要不断学习,要永远感到不满足。我们曾经听说过老年大学生的故事,他们就是为了使自己永远得到精神上的充实。所以,我们要善于从不知足中去开发快乐。

    人生的快乐也可以从大自然中开发。在那月光明媚的夜晚,举杯望月,闲品香茗,也可以漫步林间小路,可以在竹林轻韵中穿行。春暖花开之时,与朋友一道到郊外踏青,涉足于青山绿水之中。秋高气爽时,邀几位伙伴,登高远眺,徜徉于深山红叶之间。所谓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大自然中有取之不尽的快乐。

    生命中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东西让我们快乐,学会开发快乐,积极发现快乐,主动制造快乐,就一定能够拥有快乐。

    9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佛陀说,没有我度人,都是人度我。改变自己,便是度己,也是度人。改变自己,就是在“改变”世界。

    月有阴晴圆缺,这是自然规律,为何要改变它?改变的应是自己:如果没有残月的缺憾,也就不会有满月的动人。

    玫瑰的花刺,是上天赋予它的防身武器,为何要改变它?改变的应是自己:如果没有花刺的护身,我们就有可能见不到动人的玫瑰,花儿也许早已被伤害得体无完肤。

    人生免不了会有悲欢离合,这是一种必然经历,为何要改变它?改变的应是自己:如果没有离别的悲哀,怎么能衬出友情的可贵,亲情的无价,又怎么能感受得到相聚的快乐呢?

    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他人。

    有一只乌鸦打算飞往南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它们就一起停栖在树上休息。鸽子问乌鸦:“你这么辛苦地飞,到底要飞向何方呢?为什么要离开这里呢?”

    乌鸦气恼地说:“其实,我并不愿意离开,可是这里的人都不喜欢我的叫声。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

    鸽子说:“飞到别处并不是根本的解决方法。如果你不改变自己的声音,飞到哪儿都不会受欢迎的。”

    鸽子说得对,如果不改变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只是白费。就好像是不改变自己,而是寄希望于佛和菩萨保佑,是没有用的。

    所以,如果我们要改变我们所居住的世界,首先要改变我们自己的内心,那就要改掉自己的缺点,让自己更完美一些。只有先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现代人常常因为生活紧张,工作繁重,竞争激烈而引起心理失衡。“活得很累”,是人们通常挂在嘴边的话。要有好心情,首先要有好心态,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是你在驾驭生命呢,还是生命驾驭你?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在财富地位面前不可能人人平等,但在快乐面前,却是人人平等的。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生活乐趣。只有保持心理平衡,生理才能稳定;有好心情,才能有好身体。环境不易改变,但我们却可以改变自身的心态。

    也许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改变人生,甚至从而改变世界。

    曾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人类都还赤着双脚走路。有一位国王到某个偏远的乡间旅行,因为路面崎岖不平,有很多碎石头,刺得他的脚又痛又麻。回到王宫后,他下了一道命令,要将国内的所有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国王以为这样做,不只是为了他自己,还可造福国家的所有民众,让大家走路时不再受刺痛之苦。

    但即使杀尽国内所有的牛,也筹措不到足够的皮革,而所花费的金钱、动用的人力更不知多少。百姓们也都知道这个愚蠢的命令根本不能实现,但因为是国王的命令,大家也只能摇头叹息。

    一位聪明的仆人大胆向国王提出谏言:“国王啊!我知道您牺牲那么多头牛,花费那么多金钱是为了百姓好,只是您何不只用两小片牛皮包住您的脚呢?”国王听了很惊讶,但也当下领悟,于是立刻收回成命,采纳这个建议。据说,这就是“皮鞋”的由来。

    这个故事让我们懂得,想改变世界是很难的,要改变自己,则较为容易。

    与其费力地去改变世界,不如先改变自己,“将自己的双脚包起来”。改变自己的某些观念和做法,以抵御外来的侵袭。当自己改变后,你眼中的世界自然也就跟着改变了。

    心灵如果改变了,生活态度就会改变;生活态度一改变,习惯也就会改变;习惯改变,人生就会改变。请别忙着改变世界,先尝试着改变自己吧。有些时候,你改变了自己,就是改变了世界。

    客观世界是不会因为你的不适应而改变的,所谓适者生存,我们只能改变自己来适应社会。改变自己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当你换一种方式去看待原来看不顺的事物时,你会发现,因为你的改变,它也变得顺眼了。有时候,改变自己,你所期望的世界就出现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