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你的声音
脱稿讲话和写作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是演讲者需要凭借声音魅力来征服观众。所以,脱稿讲话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善于控制自己的声音。
听到这样说,可能会有不少人好奇,声音这东西不是与生俱来的么,怎么还需要控制?其实,这里所谓的控制声音,并非改变讲话者与生俱来的音色,而是通过发音技巧来“美化”声音,让你一张口就抑扬顿挫、铿锵有力,与众不同。
的确如此,经过专业训练的播音主持人一旦开口讲话,我们就能感到那深入人心的磁性魅力,而普通人的声音则大都平淡乏味,听上去缺乏黏合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大多数人任自己的声音随波逐流,没有学习专业控制声音的技巧。如果你有志成为一名专业的演说家,或者想让自己的脱稿讲话更具影响力,就需要切实学习控制声音的方法。
那么,脱稿讲话过程中,究竟需要掌握哪些控制声音的技巧呢?
第一,控制重音,让重音准确无误地落在你想强调的字词上。重音,简单来讲,就是演讲者想要强调的内容。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说:“夜空中有一颗明亮的星星。”把重音放在“夜空中”,就是强调星星所在的位置,而放在“一颗”上,很明显在强调星星的数量,放在“星星”上,就是在强调星星这个物体本身。所以,脱稿讲话时,重音位置一定要放在重点强调的字眼上,从而通过重音来让听众明白你讲话的中心思想。如何来强调讲话内容的重音呢?其方法包括提高音量与降低音量两种,不过最常用的则是通过提高音量的方法来控制重音。
第二,控制音量,做一个收放自如的扩音器。如果你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学习或是工作,很明显不希望耳机里音乐的声音太过于杂乱,这时候你会把声音调得很轻柔;反之,如果你在一个很嘈杂的环境里听耳机里的音乐,要想听得清晰就需要适当把音量调高。其实,脱稿讲话也是如此,对讲话者而言,判断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样子的音量是个必备技巧,这里大概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根据场合控制音量。如果你是在容纳几百人的大会议室讲话,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提高音量,以便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够听清你讲话的内容;而如果你在面对三五个人进行发言,这时就没有必要用十足的音量去“播放”了,只需以平时聊天时的音量说话即可。
2根据环境控制音量。当在公开场合讲话时,由于开放式场合,讲话环境相对比较嘈杂,这时就需要适当提高讲话音量。反之,如果你是在封闭场合进行讲话,讲话环境相对安静,这个时候则可以适当降低音量。
第三,运用高低起伏的音调来创造韵律,使你的声音更富层次感。除控制重音和调节音量外,适当调节音调也是控制声音的重要技巧之一。比如,当你在公众场合发言时,可以通过高低起伏的音调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正如我们不喜欢看没有矛盾冲突的小说一样,很少会有人对没有频率变化的声音感兴趣。所以,讲话者要想吸引听众,就要善于根据讲话内容演讲来调节音调。
总之,以上提到的三点,是讲话者有效控制声音的基本策略方法。然而,讲话者要想使自己的声音更悦耳,还需要避免以下几种最常见的错误发音方式:
1避免用鼻音说话。所谓鼻音,即嘴巴紧闭,从鼻腔发出的声音。比如,当一个人感冒时,其说话声音中就带有明显的鼻音。其主要特点是声音含糊不清,甚至给人一种有气无力、缺少生机的感觉。
2避免声音突然增高。这和我们上面所述让声音富有韵律感是吻合的,所谓音律感即富有节奏的音量的变化,而音量的忽然增高却是一种不悦耳的声音。甚至这种突然增高的声音会给听众一种被压迫、被威胁的感觉,自然就会对你产生防备心理。所以,在当众讲话时,要想让听众接受你、支持你,你一定要避免声音突然增高的情况发生。
3尽量不要带口音。有些讲话者认为口音是一个人讲话的特色所在,所以总喜欢以方言讲话。这种带有口音的讲话在朋友、亲人等小范围的聊天使用,可以令你的讲话更淳朴、更真实。但是,在脱稿讲话时,一定要提防口音,因为台下的听众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很难听懂你的方言,甚至因为你过重的口音而对你的讲话产生厌恶情绪。这样一来,你的讲话自然就很难赢得众人的认可。
控制你的语速
如果你希望给人留下干净、明快的印象,就必须控制好说话的语速,塑造自己的讲话风格。语速变化可以让我们很好地表情达意,在脱稿讲话中,这是非常有效的。
那么,什么是语速呢?语速就是讲话时声音的快慢,一个人在单位时间内吐出音节的多少。一般来说,按照讲话的速率,一般可分为快速、中速、慢速三种。
快速——一分钟200个音节以上。表示激动、紧张、兴奋、欢快的心情。
中速——一分钟200个音节左右。表示心情平静,没有什么起伏。一般来说,正常的谈话都是这个语速。
慢速——一分钟100个音节左右。表示心情非常悲伤、沮丧时。
日常讲话时,讲话速度属于中速,一分钟200个音节左右。如果一个人的讲话速度太快,超过200个音节,就会给人焦虑的感觉,对方也会因为你说得太快而听不清你说得是什么,更别提听懂了。相应的,如果讲话太慢,小于200个音节,就会给人以拖沓迟钝的印象。
语速可以给听众以不同的心理感受,所以,在脱稿讲话时,我们可以通过对语速的调整,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第一,以延长音来加深对方的印象。演讲中巧妙控制语速,在这一点上林肯做的相当到位。比如,作者华尔德·史蒂文斯在著作《记者眼中的林肯》一书中,对林肯的讲话特点进行了如此描述:
“他(指林肯)会以很快的速度说出几个字,当说到他希望强调的那个单词或句子时,他会让他的声音拖长,并一字一句说得很重,然后就像闪电一般,迅速把句子说完……他会把他所要强调的单词或句子的时间尽量拖长,几乎和他说其余五、六句不重要的句子的时间一样长。”
林肯在讲话时,在不重要的地方快速讲话,而重要的地方拖长音。显然,这样的对比突出了自己讲话的重点,从而引起听众对重要内容的重视。同样,在脱稿讲话中,讲话者要想让自己的某句话得到对方的重视,不妨也把这句话延长声音来说,对方因为听觉的“变化”而会特别注意到。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延长音的运用不要过于频繁,因为当一个人的讲话内容具有过多的重点时,就等于没有重点。
第二,善用不同频率的语速,会让你的魅力爆棚。在脱稿讲话中,切忌长时间用同一频率讲话,尽可能使讲话语速起伏有致、抑扬顿挫,做到慢而不拖、快而不乱。
比如,在“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我们公司的这款商品”这句话中,你可以选择某个词来拖长音。“公司的”用平缓略低而且延长的声音,而后到了“这款商品”可以热情大声快速一些。那么,听到的人就会把注意力立刻集中到“公司”和“这款产品”上来。
一般来说,不同的频率要根据说话的内容来确定,而且,语速还要与句式相称。当然,不同场景下,语速上也要随机应变。比如情绪低沉的场景可以适当放慢一些,而喜宴欢迎宴会上语速可以欢快明亮一些。
当然,语速急缓有致并不是一两天就能达到的目标,而需要我们长时间的练习。比如,在平时的讲话中,你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语速,将语言的清晰感和节奏感慢慢凸显出来,从而提升自己的语言魅力。
控制你的语调、节奏
只要在高速公路上开过车的朋友,大都会有这样一种体会:如果行驶的道路长时间是笔直的,驾车司机的注意力就会下降,感觉疲劳、乏味,甚至会进入半梦半醒的睡眠状态。据科学调查发现,这种笔直的路况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同样,在讲话或演讲过程中,如果讲话者在语调上总是一成不变,就会让听众的耳朵“很瞌睡”,其讲话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一个人要想使自己的讲话更具吸引力,不仅要在讲话内容上下足功夫,更要在语调、节奏上多多琢磨。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场语调抑扬顿挫、节奏迟缓有度的演讲,要比语调平直、节奏单调的演讲更具感染力。
难道语调、节奏对人的听觉真的具有如此明显的影响吗?看看下面一个小故事,你就会发现语调和节奏的“惊奇”魅力。
一位法国著名的悲剧大师应邀来中国访问。在欢迎宴会上,慕名而来的嘉宾纷纷要求他来段即兴表演。盛情难却,这位大师就用法文开始表演。表演过程中,他讲得非常悲痛,虽然在场人士都不懂法文,但听到大师的讲述,都觉得故事一定是十分凄婉动人。于是,全场一片肃静,甚至许多太太小姐们都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大师讲完后,全场一片静默的悲痛,不过,随行的法国人却哈哈大笑起来。众人质疑道:“这样悲惨的故事,他们怎么会笑起来?”随行人员答道:“大家都被他骗了!哪有什么凄惨的故事呀?他表演过程中,一直在念刀子、盘子、叉子、碟子……只不过他在语调上表现的比较悲痛而已。”
在这场即兴表演中,宴会上的听众显然不懂法语,他们只是被演讲者的声音感动了。而声音之所以有如此之强的感染力,关键就在于讲话者对于语调和节奏的把握,而讲话的吸引力也在于此。
对于脱稿讲话来说,语调就是语言的生命,没有了语调,说出的话自然死气沉沉,不能感染人。相反,同样一句话,如何配合上恰当的语调和节奏,就会变得生动起来。所以,在讲话时候,对于语调和节奏,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语调高低来表达感情。所谓语调高低,就是在说话时,高音和低音相互区分。高音就是升调,在句末时要达到最高音,一般疑问句用高音;低音就是降调,在句末时候,达到最低音,一般陈述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中使用。
如果你想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在说话时候,语言就要表现出高低抑扬的变化来。
不过,一定要避免扯破嗓子似的一味地求高声,也不能一味低沉,显得有气无力。只有在讲话时,将高低语调根据内容、感情进行搭配,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讲话效果。
第二,通过语调的快慢变化来传情达意。语调是有快慢之分的。只有快慢有致,我们的讲话才能被别人有效地接听。如果语速不当,别人可能听不清,也就感受不到你的心跳。
一般来说,在表达平静心态时,可以语速适中,不快不慢。而表达热烈、兴奋、激动、愤怒、紧急、呼唤等等情绪时,发言就要势如破竹、快速直接;相应的,如果表达思念、悲伤、沉寂、失落、失望的情绪,就可以放慢些,娓娓道来。
当然,对于有些人来说,本身语速就比较快,即使他们觉得自己说得很慢时,他们的语速也要比一般人快一些。这样的情况下,就要更加注意语速慢下来。因为语速太快,会给人以紧张、不自信的感受,自然听众也就忽视了讲话的本身内容。
第三,通过语调的停顿来增加语言魅力。脱稿讲话中,有效的停顿要比密密麻麻的语言更有冲击力。因为适当的停顿,可以让自己的语言有序,让听众感受到语言的节奏美。具体来说,在脱稿发言中,停顿一般有三种。
文法停顿:段、句之后的较长一点儿的停顿。
自然停顿:词语或句子间的自然间隙。
修辞停顿,即由于某种修辞效果的需要而做的停顿。
在脱稿讲话中,可以综合运用这三种停顿。比如,讲到十分悲痛的内容时,可以稍作长时间的停顿,而在一般讲述中,给听众大脑以“思考”,也可以做简短的停顿,这种情况多出现在一个意思表达完毕之后。
令你声如洪钟的腹式呼吸发音法
当你亲自讲话亦或听别人讲话时,总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讲话者声如洪钟,只凭借声音就深深吸引了听众;而有的讲话者却“声”如游丝,尽管他已经用尽最大的力气发言,但声音依然很小,就好像喉咙被什么东西卡住了似的。
暂且先不说两个人的讲话内容如何,单从声音上后者就已经输给了前者。那么,讲话者如何在声音上取胜呢?这就需要脱稿讲话者巧妙掌握腹式呼吸发音法的技巧。
一般而言,我们呼吸有两种方式:即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呼吸时大都是胸式呼吸。比起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只需要胸部附近的肋骨运动,空气走的距离短,呼吸一次所需要的时间短,比较省力。不过,如果在演讲或歌唱时也用胸式呼吸来发音,则容易导致颈部的喉外肌紧张,影响音域的扩大和声区的统一,最终导致讲话者说话声音低而不稳。所以,为了脱稿讲话更加成功,不建议采用胸式呼吸,而要尽量采用腹式呼吸。
什么是腹式呼吸呢?如果你在呼吸时感到自己的小腹收紧,新鲜空气被深深地吸入腹内,则为腹式呼吸。如果细分的话,腹式呼吸又分为两种,分别是顺呼吸和逆呼吸。顺呼吸是这样的:当我们吸气时,腹肌微微扩张,身体尽量放轻松,新鲜空气就会缓缓送进肚子里。在这一呼吸过程中,能吸多深就吸多深,从而让空气到达身体的每一个细胞,然后肌肉收紧。另外,逆呼吸则恰恰相反,即吸气时收缩腹部,而呼气时扩张腹部。由于呼吸深入、丹田气足,你在脱稿讲话中就能做到底气充沛,斩钉截铁。
那么,脱稿讲话者应该如何来训练腹式呼吸的发音技能呢?其具体练习方法如下:
脱稿讲话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先进行练习。你可以将身体平躺床上或地毯上,也可以采取盘腿打坐姿势,让全身尽最大可能放松。这个时候,你可以把自己的背部挺直,在想象中牵引自己的头颈。集中你的注意力,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呼吸上,随着一呼一吸,让自己的心安定下来。下一步骤以右手轻放在腹部,左手轻放在胸部上,感受慢慢吸入的气流,腹部就像气球一样慢慢鼓大起来。要点是鼻孔呼吸,一直到不能吸入为止。停顿片刻,就要把腹内的气体呼出来。呼气时注意用口,感受自己的腹部缓缓瘪缩下来。在整个过程中,胸部都要保持静止,不要做剧烈运动。这样反复百次,有节奏地控制自己的呼吸。
为让大家更快地掌握腹式呼吸技巧,在这里,我把腹式呼吸的要领总结如下:
第一,采用鼻吸口呼的方式。因为吸气时鼻子的口径比较小,更容易深呼吸,而且可以慢慢地抵达腹内深处;而呼气时,由于呼出的是体内的废气,所以不宜在体内停留太久,所以要用口呼,这样可以迅速地完成一个呼吸循环。
第二,腹式呼吸的训练时间。腹式呼吸过程中的一呼一吸时间,再加上中间屏息停顿时间,大约共计12秒。具体计算方法是这样:当我们把新鲜空气吸入腹内,整个吸气过程在3~5秒即可;随后,屏息停顿时间大概为1秒;按照阴阳理论,呼气时间(把废气从腹内吐出鼻孔的过程)应该与吸气对称相同,3~5秒即可。在呼气过程完毕后,随后屏息停顿1秒。每一轮呼吸训练时间建议不低于5分钟。
当然,这只是参考时间,实际上根据体质不同,训练时间也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只要尽力而为,达到自己的极限就好。体格健壮的人,屏息时间可以长一点,而体格虚弱的人,则可以不屏息,但要注意的是,吸气要足。无论是哪种体质的人,练到微热微汗即可。
按照上述方法坚持训练,每天一到两次,相信不久之后,你就可以轻松地控制自己的呼吸;长期坚持腹式呼吸(古称吐纳)练习,我们能够让自己的声音变得平稳、洪亮。当你在脱稿讲话时,你能够拥有磁性十足的声音魅力,从而赢得众多听众的心。
令你字正腔圆的耳语练声法
如何让自己的脱稿演讲字正腔圆?这是每一个脱稿讲话者都在追求的发音效果。然而,字正腔圆的演讲并不是单单靠声带震动就能够实现的,它需要讲话者掌握丹田吐气的技巧。讲话者要想自然而然地使声音从丹田里酝酿出来,需要长时间的刻苦练习,而在所有声音练习方法中,最简单易学的就是耳语练声法。
与传统的练声方法相比,耳语练声法具有“不吵、不哑”两大特点。所谓不哑,即你每天进行疯狂的声音练习,但你的声音不会变得沙哑;而所谓的不吵,即不会吵闹、影响他人。因为耳语练声就好像在说悄悄话,任你如何练习,都不会干扰到旁边的人。
接下来,我们重点讲解耳语练声法的具体训练步骤,以帮助脱稿讲话者尽快地掌握发言技巧。耳语训练法一般分为四大部,即耳语、小虚声、小实声、中实声。
第一,耳语。即用耳语进行说话,声音极小,近乎没有声音。这个阶段看似简单,却是耳语训练法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里面,练习者需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用耳语说话时,尽量让气从你的丹田涌出,而不是你的胸腔。很多演讲者不知道如何进行判断,其实判断方法很简单,就是重复练习几次后,感觉小腹肌肉很酸,很紧张,那就证明你的练习方法是对的。因为你在运气的时候,是你的丹田在运动。
2声带放松,让从丹田进来的气流缓缓地流过你的声带,不要引起震动。也就是说,在练习过程中,根本没有声音,从你嘴角流过的,只有温暖的来自丹田的气流。
第二,小虚声。即从无声到有声,声带开始微有震动,而且能够听到微弱的声音。但要注意,气流依然从丹田流出,练习者会感觉温暖的气流贯穿了从小腹到口腔的整个气管通道。
第三,小实声。这一阶段的声音又稍微变大一些,而且声音由虚变实。具体来说,你耳语的对象,能够听清楚你在说什么。
第四,中实声。脱稿讲话时,讲话者毕竟需要依靠实声来打动听众,所以耳语练习法的第四个阶段,就是让声音真实地发出来。不过,由于这个阶段练习者需要大声发音,所以要选择僻静的地方进行练习。
令你抑扬顿挫的重音停顿法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脱稿讲话的时候,声音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这样一来,你的讲话不仅能够令听众感到轻松、愉悦,而且不容易产生语言上的误解或歧义。然而,在具体的脱稿讲话中,很多人却常因声音轻重不分、语音停顿错误,而让听众大失所望。
在这里,我们不妨听听一位数学老师与调皮学生的对话,从中明白重音、停顿对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一位数学老师看到一位学生听课不认真,就把他叫到黑板前。
“华明,现在桌子上有四颗樱桃,你姐姐吃了其中的一颗,现在,桌子上还剩几颗呢?”
“几个姐姐?老师。”
“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题目。现在,桌子上放着四颗樱桃……”
“这是不可能的,老师!现在是冬天,早就没有樱桃了。”
“华明!是假设,听好了!四颗樱桃放在桌子上,你的姐姐来了……”
“哪个姐姐?”
“什么哪个?当然是你姐姐!”
“那我有两个姐姐,华丽和华奇。”
“不管是哪个,注意,只有一个姐姐拿了一颗樱桃……”
“但是,她们不可能只拿走一颗樱桃,而会把所有的樱桃都拿光。”
“你爸爸只许她拿一颗!”
“这不可能啊,老师。”
“为什么?”
“我爸爸出差了,要两个星期之后才能回家呢。”
“好,注意!现在,我再讲一遍题目,你不许再插话,否则就站在这里听课。桌子上放着三颗,不,是四颗樱桃,你姐姐从中拿了一颗,现在桌子上还剩几颗?”
“没了。”
“什么?你怎么得到的答案?”
“因为我把剩下的都吃了——我最喜欢吃樱桃了。”
在这则师生对话中,这位叫华明的孩子要么根本不知道老师说的是什么意思,要么就是故意胡搅蛮缠捣乱。虽然这个例子有些夸张,但是这种歧义在生活中非常常见。而这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讲话者对自己话语的重音和停顿把握不佳,造成了对方的理解失误。习惯发短信的人,发现自己发出的短信总会被对方误解。其原因就在于,书面的文字很难像口语那样能够通过语言强调出自己的意思。那么,在脱稿讲话中,讲话者如何准确无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呢?现在,我们不妨从如何正确把握重音和停顿谈起。
第一,重音。《演员的自我修养》作者、前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经说:“重音就好像人的食指,指示着节奏中或句子中最主要的词。”同样是一句话,当你用重音强调不同的词语时,传达出的意思是完全不一样的。在这里我们不妨举例证明:
张明坐飞机去丽江旅游。(强调是张明不是别人)
张明坐飞机去丽江旅游。(强调乘的是飞机,而不是别的交通工具)
张明坐飞机去丽江旅游。(强调是去丽江,而不是别的地方)
张明坐飞机去丽江旅游。(强调是去旅游,而不是去做别的事情)
由此可见,在脱稿讲话中,重音在不同的词上,则意味着我们强调不同的意思,就能向对方表达出自己的本意,这就是重音的表达。不过,当我们选定了重音,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准确地表达出来,就像我们知道单词的读音,但具体怎么读,还需要一些技巧。现在我们来具体说说,如何让自己的重音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
1强弱法。所谓重音,并不只是以加大声音、加高声音的方式来强调。在一句话中,强中见弱、高中显低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在脱稿讲话中,我们可以通过声音的轻重、高低变化,来达到我们想要强调的重音。比如,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除了“更猛烈”之外,其他的词要相应地弱些)
2快慢法。即用声音的长短、急缓、顿连等变化来强调重音的一种方法。
3虚实法。通过声音的虚实变化来强调重音。突出的重音用实声,在其他的地方,可以加一些轻虚声。比如,我忍着笑,轻轻地走过去。
当然,不管怎样运用重音,都要保持语句本身的流畅性,做到轻重适度、变化自然,避免由于自己呆板、夸张的发音,导致听众听觉上的不适感。
第二,停顿。喜欢听评书的人都知道,当说书人讲到最激动人心的时候,经常突然停住了,其目的就是想通过这种“戛然而止”的停顿来集中听众的注意力。在语言表达中,停顿本身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从表面上看,讲话者的表达停止了,但他的感情和语义是在延展和继续的,而不是语义和感情的中断。比如,我们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就是这个意思。
具体来说,说话的停顿,通常分为语法停顿、逻辑停顿、感情停顿和心理停顿四种。
1语法停顿。语法停顿是按照标点符号来进行。在即兴说话时,显性的标点并不存在,但是,却有隐性的标点存在。我们假设自己的话本身就在演讲稿上,停顿时间顺序从长到短依次如下:段落,句群,句子。接下来就是标点符号间的停顿:句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章节停顿。
2逻辑停顿。在脱稿讲话时,如果你想要突出某一语意,就可以做一定时间的停顿。
英国政治家赖白斯,曾经针对劳工情况在伦敦参事会发表演讲,当讲话进行到一半时,他停顿了1分12秒。之后,赖白斯向听众解释说“这个时间就是工人们垒一块砖的时间。”
在演讲过程中,赖白斯正是运用语言停顿法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从而让大家真正体会到工人们工作的艰辛。这种停顿是逻辑设计中原本就存在的,属于脱稿讲话中的重要组成。
3感情停顿。在讲话时,如果讲话者想表达某种感情,也可以稍作停顿,从而让自己的讲话听起来感情更饱满丰富,最终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比如,一个失去亲人而痛苦万分的人,当他的话说到一半时突然停下来,这样别人一下就能体会到他内心巨大的悲痛之情。
4生理停顿。在讲话时,经常会遇到一些长句子。如果一口气讲下来,不但讲话的人感觉累,听众也会感觉吃力。这个时候,就要找个合适的地方停顿,在换一口气之后继续下面的讲话内容。
令你悦耳动听的音色修正法
在脱稿讲话中,如果你的嗓音太尖锐,别人总想捂住耳朵;如果你的声音很小,别人需要像兔子一样支起耳朵才能听清;如果声音沙哑,别人以为你嗓子有问题;如果音调枯燥单一,别人会以为在和机器人说话……对大多数人来说,声音都可能会有一些小瑕疵,使得自己的声音显得不那么优美、清晰、流畅,甚至个人的气质形象也因此受影响。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脱稿讲话的时刻,为了让自己的讲话更具魅力,所以我们应该学会适当地为自己的声音修正音色,让自己的声音听上去更圆润、丰满。下面这些实用的小方法,可以帮我们消除声音的小瑕疵。
第一,尖音修正。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刺耳的尖音。比如,一个女人提高嗓门唤小孩子发出的刺耳的声音。当一个人用尖音讲话时,其脖子会因为紧张而变得粗大,血管和肌腱也会像绳索一样凸起,这个时候发出的声音就像海鸥的叫声一样尖厉。在交流、沟通过程中,尖音会让女性显得刻薄犀利,会让男性显得缺乏阳刚之气。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克服尖音呢?
尖音其实就是语音纯正的对立面。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尖音现象程度有深有浅,不过应该努力克服,矫正音色中尖锐刺耳的部分。对于克服尖音,以下几种方法对你会有所帮助。
1学会放松下巴。当一个人用尖音发声时,其下巴通常都处于紧张状态,而且其下巴越紧,尖音就越明显。所以,如果一个人有尖音习惯,说话时一定要放松下巴,这样舌头就会自然地平放在口腔中,上下齿之间会有一定的间隙,舌尖轻触到下齿背上,尖音就不容易发出了。
2通过语音学修正尖音。讲话者想要从根本上消除尖音,就要从语音学入手,找到正确发舌面音的方法。一般来说,舌面音的发音部位大都位于舌面的硬腭前部。不过不同的舌面音,其发音方法会有所不同。比如,当一个人发‘j’音时,要先使舌面向前向上;然后向硬腭前部贴紧,同时舌尖下垂,接着将舌面突然放松;最后,气流由舌和口腔组成的窄缝中微弱穿出来。
3保持平稳的语调。有些人在平时沟通中声音还好,然而一旦需要在公众场合中脱稿讲话时,往往就提高嗓门而发出尖音。对于这一类人,说话时要尽可能使声音保持平稳。
第二,厚重的音色修正。有的人说话含糊不清,不管说什么,都像黏在一块似的,甚至别人听不出具体的字词,这种咬字不清、发音低浊的现象叫做嗫嚅。如果想要改变这个现象,首先要打开嘴唇,让口腔扩张开来。这样一来,声音才能顺畅吐出。为了修正音色,我们可以在日常中生活中多加训练。比如,平时多朗读诗歌、散文,把嘴巴尽量张开,让声音没有阻碍地发出来。朗读时要放慢速度,尽量把每个字都咬清。时间一长,嗫嚅的现象就会有所好转。
另外,有的人讲话时鼻音很重。要想避免这种现象,就要把嘴巴张开,上下齿张开到半厘米左右,然后口腔、胸腔同时运用发音,从而使鼻发音消失。
第三,纠正低语说话。有人说话声音又细又小,不浑厚响亮。如果将手指放在其喉咙部位,根本触摸不到其发音时的颤动感。当一个人用低语讲话时,很多音节将会被省略掉,语调上也不会有明显的变化,最终导致听众们昏昏欲睡。
一个人要想改变低语,最好的方法就是打开自己的胸腔,让声音在口腔中产生共鸣,使喉咙有颤动感。这样一来,其声音听起来就会响亮有力起来。
第四,纠正语音单调。通常情况下,声音由12~20个音符的音节组成,但是有的人说话音符很单调,根本不超过5个。这样的声音听上去枯燥、无味,很难引发听众共鸣。
总之,如果你能做到上述这些要点,经过反复的刻苦训练,你的音色就能逐渐丰厚饱满,从而在脱稿讲话中能够做到该上扬时上扬,该下降时下降,该重读时重读,该轻声时轻声。如此抑扬顿挫、圆润纯正的音色,必能感染越来越多的听众。
声音训练核心:语音、语调和节奏
什么样的演讲才叫好演讲?其实,真正出色的演讲,不仅讲话内容要精彩,而且讲话者还要具有优美、动听的嗓音。然而,现实生活中,虽然并不是每个讲话者都具有演唱家那种天籁般的嗓音。但通过各种声音训练,讲话者却可以改善、修正声音,使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更悦耳、动听。那么,让我们具体介绍一下声音训练过程中的三大核心内容:
第一,语音训练。所谓语音,即讲话时发出的声音。讲话者通过发音器官的不同运动,使其喉咙发出音长、音量、音高不同的声音。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每当听收音机或在线听书的时候,感觉主播的声音格外动听。其实,不只因为这些专业播音人员具有天生的好嗓子,更重要的是他们接受过专业的语音训练。其具体训练内容包括:发音方法训练、声调准确度训练、口齿灵活度的训练。
1正确的发音训练。我们都知道,声音是人的发音器官运动所产生的结果。当声音从声带产生后,其口、鼻、喉、咽、胸会产生共鸣并传出声音,此时唇和舌会通过对气流控制产生各种不同的话音。不过,由于每个音素具有自己固定的发音方法,所以在进行正确的发音训练时,讲话者要牢记每个音素的发音特点。尤其那些经常以方言讲话的人,最好准确区分方言发音与普通话发音的区别所在。
2 声调准确度训练。中文里,每个字都有不少同音词,这时,我们只有通过音调来区分每个词的正确发音。脱稿讲话中,如果讲话者没有准确把握每个词的声调,常常会导致听众误解,甚至会闹出各种笑话。比如拼音:bei zi,我们可以根据声调不同写出杯子、被子等不同的词,而且其意思也相差千里。
3口齿灵活度训练。在讲话过程中,每一段话都由多个音节组成,讲话者要想自然流畅地说好每一句话,就需要进行口舌灵活度的练习。平时,可以高声朗读一些文章或者进行绕口令练习。比如,“坡上立着一只鹅,坡下就是一条河。宽宽的河,肥肥的鹅,鹅要过河,河要渡鹅,不知是鹅过河,还是河渡鹅?”这就是有效训练口齿灵活度的绕口令。
第二,语调训练。我们平时在讲话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会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而这些感情色彩表现在声音上,就是语调。具体来说,语调大致分为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升调:情绪高昂时多用升调,主要特点是句尾语调扬起,整句话声调由低到高,多用于疑问、意外、惶恐、兴奋等情绪的表达。
降调:声音由高到低,句尾的时候会把音调压下去。在语言的表达上,降调多用于陈述句、感叹句或祈使句中。
平调:声音平稳,没有什么明显的起伏变化,从头到尾都基本是一个语调。在一些特定的场所,平调的正确运用会对内容有着极强的增益效果,比如,在沉思、回想、追悼时,平调是最得体的语调表达方式。
曲调:随着感情的变化,如同海浪一般时起时落,变化异常,多在情绪变化较多的场所出现。比如,在讽刺、夸张或表达意外惊喜时,常常运用曲调进行表达。
第三,节奏训练。语言的节奏,有的欢快,有的庄重,有的缓慢,有的低沉,具体演讲的时候选用什么样的节奏,要视演讲内容决定,在一定程度上也和演讲稿有关系。
比如,如果演讲内容欢快而活泼,那么,就比较适合选用活泼欢快的节奏,怎么表现出来呢,可以利用演讲稿中的短句排列,或长短句跳跃,让句子如同小溪一般活泼地流淌;而如果演讲的内容庄重,就要求演讲者选用缓慢的节奏进行演讲,这时演讲者则可以选用一些比较长的句子进行演讲,并且适当放慢语速,使音调的节奏变化不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