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是脱稿讲话的“润滑剂”
在脱稿讲话中,幽默是轰动全场的不二法门。这个世界原本沉重枯燥,如果我们再听到单调乏味的长篇大论,更是一种精神折磨。因此,幽默轻松的讲话可以让听众获得一种心灵上的休息,他们自然会大加赞赏和支持。哪怕是严肃认真的学术讲座,你一样可以不时地夹杂一些幽默言论,正如机械器件中的润滑油一样,让你的脱稿讲话变得顺畅和贴心。
这个道理很好理解,脱稿讲话运用幽默技巧,就像苦药外面包裹一层糖衣,自然更容易下肚。正因如此,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演讲大师,除了渊博的知识、英明的见识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身份——那就是幽默大师。民国文学家林语堂符合这几点要求。他曾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说:“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安装有美国的水电煤气等管子,有个中国厨子,有个日本太太,再有个法国的情妇。”此话一出,顿时引起现场哄然大笑。每个人都被他的幽默讲话所折服。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也是一个幽默大师。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下他的一则故事:
有一次,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从苏联访问回来,他对朋友们讲了这次访问的感想。他说:“有一天我在街头遇见一个苏联小姑娘,那小姑娘聪明活泼,逗人喜爱,便同她玩了很久,临别的时候,我对他说:‘你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作家萧伯纳。’而小姑娘听了我的话,竟然学着我的口吻说: ‘你回去也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啊!”朋友们听了,都禁不住大笑起来。“一个人不论有多大的成就,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要永远谦虚。”萧伯纳深有感触地说。
为了告诉大家无论如何要谦虚这一观点,萧伯纳并没有强行说服大家接受,而是幽默地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就这样,大家在笑声中不知不觉受到他的感染。在脱稿讲话中,如果我们能够像萧伯纳这样,把幽默作为讲话的润滑剂,以一种幽默诙谐的语言来沟通交流,则会达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效果。
如果你拥有一颗幽默的心,则幽默无处不见。在一辆公交车上,由于司机急刹车,一位年轻小伙子不小心踩了一位姑娘的脚,姑娘气愤地说道:“瞧你这德行,眼睛长哪了?”小伙子并没有为此生气,而是笑着应道:“姑娘,这不是德性,是惯性!”听到这话,姑娘紧绷的脸笑了。一种尴尬、不愉快的氛围瞬间被化解。
著名加拿大幽默作家斯蒂芬·李科克说:“幽默的本质是通情达理,是对一切存在事物的热忱而温存的同情,它的本质是爱,而不是蔑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幽默是一种友好和爱的艺术。和他人相处如此,脱稿讲话亦是如此。一个人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讲话者,就一定要学会把幽默融入其中。
1971年,为了促进中美外交关系,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在与中国正式谈判之前,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博士突然对周恩来总理提出一个不情之请。他说:“很荣幸能够来到中国,并且结识周恩来总理。对于中国广袤的物资,鄙人很是感兴趣,尤其是中国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成果,那可是令全世界震惊!其中有一具女尸,可谓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宝藏品!本人受美国科学界人士委托,想用一种地球上未曾发现的物质,来换取女尸周围的木炭,不知周恩来总理能否愿意呢?”
周恩来总理听了之后,饶有兴趣地问道:“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博士,不知贵国想用什么来作为交换物品呢?”基辛格博士回答:“一种十分罕见的月土!那可是我国宇宙航天员从月球带到地球的特殊物质,这可算得上是独一无二的东西吧?”
周恩来笑道:“我还以为是什么罕见之物呢,原来是我们祖宗脚下的玩意儿啊!”基辛格吃惊地问道:“什么?中国人是什么时候登上月球的?那你们为什么不对世界公布这个消息呢?”
这时,周恩来指着茶几上的一尊嫦娥奔月的牙雕,对基辛格博士解释道:“那你可是孤陋寡闻了吧!五千多年以前,中国有一位非常伟大的女性叫嫦娥,她便是飞上了月亮的第一人,并且在月亮上建起了广寒宫,永远的住下了!这件事儿,可是妇孺皆知。难道,你这个中国通没听过吗?”
听了周恩来总理机智而又幽默的回答,基辛格博士笑了!从此再也不提以“月土”换“木炭”的事情了。
由此可见,脱稿讲话中,如果一个人能够适时地运用幽默,不仅能逗大家开心,且能提升个人形象。然而,幽默并不是随意、低俗的玩笑话,而是一种机智、灵活的讲话技巧。一个人只有真正掌握了这种技巧,才能够把幽默运用得恰到好处。下面是几个幽默讲话技巧。
第一,信、达、雅。清朝年间,曾流行一段和珅拍马屁的佳话。一日,乾隆皇帝问和珅道:“众人都说你是我的走狗,你怎么看呢?”和珅听罢笑着说道:“如此可好,臣要多谢各位王公大臣赞美!殊不知狗有五德:见主而摇尾,礼也;见贼而扑咬,勇也;见险而护主,忠也;猎物以报主,义也;嗅味而寻踪,智也!说臣是陛下的狗,这可真是无上的赞美!”
抛开人品不论,但从语言和机智上来说,和珅可算是一个幽默智慧之人。在面对众臣的讽刺、贬低时,和珅并没有恼羞成怒,也没有在乾隆面前流露出羞愧、尴尬之情,而是以一种幽默风趣的语言对“狗”进行了正面形象的诠释。
可以说,和珅对“狗”这种风趣幽默的解释,便符合“信、达、雅”的标准。如此一来,
和珅不仅巧妙地摆脱被他人羞辱的尴尬之局,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乾隆皇上的衷心,真可谓“化险为夷”、“因祸得福”也。
第二,快、准、狠。所谓快、准、狠,即说话者在运用幽默时,一定要做到快速戳中要点,正确传达意思,准确击中要害。比如,大家都熟知的童话作家安徒生先生,他一生简朴,经常戴着破旧的帽子走在大街上。有一次,一位路人嘲讽安徒生道:“你脑袋上面的那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帽子吗?”这时,安徒生十分不客气地回应道:“你帽子下面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脑袋吗?”在应对他人的讽刺、挑衅时,安徒生就做到了快、准、狠这三大特点,从而使对方鸦雀无声、无言以对。
第三,学习、借鉴并结合实践。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在说话、交流时,也并不是所有人天生就擅长幽默。所以,一个人要想运用幽默,就一定要善于发现幽默元素。比如,可以多看多读一些幽默故事,多和具有幽默感的人交往。总之,只要多学习、多借鉴,然后结合现实场景进行实践,日积月累你就会成为一个幽默、风趣之人。
脱稿讲话不可不知的8大幽默技巧
幽默不仅是一种语言智慧,更是一种精神减压的方法。关于幽默,俄国著名文学家契诃夫说:“不懂得开玩笑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尤其在脱稿讲话中,要想使自己的讲话更精彩,就一定要让自己多一点幽默感,并熟练掌握以下幽默技巧。
第一,词义误解式幽默。即有意或无意误解对方话题中一词多义的句子。在这里,我们不妨先看一则有关误解的幽默故事:
清晨,两个贵妇一起在公园里遛狗。其中贵妇甲问贵妇乙:“你家的狗生跳蚤吗?”贵妇乙回答:“不,它只生小狗!”
在这段对话中,甲所谓的“生跳蚤”,即“寄生”或“共同生活”的意思。而乙所说的“生小狗”即繁衍后代的意思。可以说,贵妇乙这种答非所问的对话方式,不仅让平淡的对话增加了幽默感,同时也给对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谐音误解式幽默。即无意或有意曲解对方话语中具有谐音的词句。可以说,这一幽默方式在相声、小品等段子中最为常见。比如,在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白云说黑土年轻的时候总喜欢给自己“暗送秋波”,黑土问“秋波是啥玩意?”白云答道:“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
我们都知道,“秋波”的“波”和“菠菜”的“菠”是同音字。所以,在这则小品中,白云故意把“暗送秋波”解释为暗地里送菠菜,从而增加了小品的幽默、风趣感。
第三,歪曲事实式幽默。在语言沟通时,歪曲事实往往会达到令人发笑的效果,而且这也是一种最为常用的幽默方式。在这里,我们不妨讲一段林肯总统的逸闻趣事。
林肯虽为美国总统,但他做事喜欢亲力亲为。某日,一外交官去林肯的府邸拜访,无意间看到林肯在擦鞋,十分惊讶地问:“哎呀,伟大的林肯先生,您常擦自己的鞋吗?”林肯为人中肯,并不觉得这是很丢脸的事情。他笑着回应道:“没错,难道您常常擦别人的鞋吗?”
在这个案例中,外交官的真实意思是说:“作为总统,难道还需要亲自擦鞋子?让别人帮你擦不就行了吗?”而幽默风趣的林肯故意拿“擦自己的鞋子”这句话做文章,于是问外交官,你不给自己擦鞋子,难道给别人擦鞋子?显而易见,林肯并不是不明白对方的话,而是故意在曲解事实。在脱稿讲话中,故意歪曲事实往往会营造出一种幽默效果。
第四,正话反说式幽默。这并不是让你在说话的时候不好好说,而是以一种“正话反说”的方式来制造幽默感,从而博得听众们开怀大笑。而正话反说又包含两种方式,其中一种是意思与字面相反,另外一种是与事实相反。
在生活中,与事实相反的幽默例子,更是多不胜数,在这里我们不妨以一则戒烟广告为例。在这则戒烟广告中,不但没有提及吸烟有害健康,相反的却说出了吸烟的四大好处:
好处一:省布钱。长期吸烟易患肺癌,导致身体萎缩,所以做衣服时会省去不少布料;
好处二:防小偷。老烟枪往往都患有支气管炎,导致他昼夜咳嗽不止。当小偷听见后,以为主人没睡,自然不敢进屋偷盗;
好处三:防虫咬。抽烟者身上浓烈的烟味,熏得蚊子受不了,自然就跑得远远的;
好处四:永葆青春。长期吸烟者大都患有肺癌,还没等到年老就死了。
这样正话反说的劝说方式,比生硬直接的说教更加有效,而且消抵了听众内心的排斥对抗情绪,从而更容易引起共鸣,得到大家的接受。
第五,解释式幽默。即对讲话内容进行非同常规的解释,从而让对方产生一种出其不意的感觉。关键点就是解释的时候不能按常理出牌。
英国有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名为法拉第,他的老师戴维是一名化学家。在法拉第还是学生的时候,对于法拉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戴维一直都支持。当然,戴维也取得了科学的三大重要成就——电解法分离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确定氯是元素、发明安全灯。当人们夸赞他的发现时,他却十分幽默地解释道:“不不不!我一生最大的发现是法拉第!”
这则故事中,戴维因为三大发明而被众人称赞。当听众让戴维谈一谈自己对三大发明的感想时,他并没有在“三大发明上做文章,而是巧妙地回答道:“我一生最大的发现是法拉第”!在这里,戴维就巧妙地运用了解释式幽默。从表面上看,戴维是在对自己的成就做解释,而其真正意图是在赞美自己的学生法拉第。
第六点,模仿式幽默。即模仿他人的语言、语气、动作来创造一种新的语言,并最终达到幽默诙谐的表达效果。
意大利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和音乐家阿图尔·托斯卡尼是合作的好搭档。贾科莫和阿图尔约定,每年的圣诞节都会送他一块蛋糕。一年的圣诞节前夕,两个老朋友竟然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了起来。回去之后,贾科莫决定取消送蛋糕的计划,可是预定的蛋糕在那个时候已经送出去了。第二天,贾科莫便匆忙给阿图尔发了电报,声称:“蛋糕送错了。”阿图尔看了之后哈哈大笑,也回了一封:“蛋糕吃错了!”
如果换做其他人,当看到贾科莫“蛋糕送错了”这个几个字,就会认为贾科莫准备与自己绝交,内心自然也会产生“老死不相往来”的消极念头。而智慧的阿图尔不但没有因为朋友的电报生气,反而故意模仿贾科莫的语气回了一封信。如此一来,达到了“一笑泯恩仇”的幽默效果,从而使两个老朋友和好如初。
第七点,自嘲式幽默。即以一种自我嘲讽、自我贬低的方式来达到幽默的效果,从而使听众捧腹大笑。在脱稿讲话中,采取这种方法需要心理素质超级强大。
美国总统林肯在还是国会议员的时候,曾与道格拉斯针对在美国是否要废除奴隶制这一问题上出现了意见分歧,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辩论期间,道格拉斯因为沉不住气,开始对林肯进行攻击,大骂林肯是不折不扣的“两面人”。面对道格拉斯的愤怒,林肯显得极其平静,他走上台,平和地对观众说道:“假如我真的有另外一张脸的话,那么大家认为我还会带着现在这张脸来参加辩论会吗?”林肯的话音未落,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可以说,林肯相貌丑陋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林肯并没有因为自己容貌不佳而丧失信心。相反,他却巧妙地借助自己“相貌丑陋”的特点摆明了自己并非“两面派”的政治观点,此可谓自我嘲讽的最高境界了。
第八点,自相矛盾式幽默。顾名思义,即用矛盾来把幽默呈现出来。具体来说,就是表达者借助自己语言或行动的前后不一致,来达到自己最终的表达目的。
有一次,美国国会通过了一则荒谬不堪的法案,马克吐温看到法案之后心生愤怒。于是在报纸上刊登了这样一则告示:“国会议员一半是混蛋!”
此告示刊登后,很多国会议员打电话质问马克吐温,凭什么说他们是混蛋,并强行他修改告示。第二天,马克吐温在报纸上又刊登到:“国会议员一半不是混蛋!”
这看似前后矛盾的两句话,给听众一种滑稽搞笑的感觉,甚至使众人误认为马克吐温是一位自相矛盾的人。而实际上,马克吐温在运用自相矛盾的方式来表达对国会议员的不满。
幽默是门技术活1——脱稿讲话中的幽默时机
在脱稿讲话中,讲话者如果能够合理地运用幽默,不仅可以使讲话内容别开生面,而且能够让听众快乐地投入到你的讲话内容中来。然而,却有不少人误以为幽默就是逗人发笑,所以很多讲话者不惜扮演小丑角色来逗人发笑。殊不知,幽默是一门技术活儿,讲话者只有真正掌握了幽默讲话的技巧,抓住了幽默的时机,才可以使幽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不但文采好,而且幽默风趣,在讲话、作报告时总喜欢融入一些幽默元素。有一次,老舍先生外出作报告,在讲话开始时,老舍一本正经地说,我今天和大家探讨六大问题,并按照顺序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的往下讲。当老舍把第五个问题讲完后,发现离散会的时间仅有一分钟。这时,他提高嗓门向听众说道:“第六、散会!”
在这则故事中,老舍先生就巧妙地运用了“平地起波澜”的幽默艺术。他不仅借用幽默使自己摆脱了“拖堂”的尴尬,而且他这种别具一格的结束语,为自己的讲话添色不少,从而给听众留下了与众不同的印象。
那么,究竟如何使自己的讲话达到“平地起波澜”的效果呢?在这里,我们不妨再看这样一个例子:
美国康乃狄克州警政厅长李昌钰也是一个幽默之人。有一次,他给中国大学生做报告,在讲话开始时李昌钰发现会议室里的灯光太亮,于是说道:“请把顶上的两个灯熄掉,这样图片可以看得清晰一点。要是在美国,我就砰砰两下用枪把灯打灭了。”还有一次,同样是给大学生做报告,李昌钰问道:“图片上两个年轻人,大家认出谁是我?”有一个同学说是比较帅的那一个,李昌钰一听就激动了,立马回应:“谁说我比较帅?我奖励你一个警徽。”于是,将一枚警徽扔向举手的同学。
在脱稿讲话中,无论是文学家老舍,还是警政厅长李昌钰,都因为其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使自己的演讲更受听众欢迎,并让自己的每一次讲话都成为经典。当然,在脱稿讲话中,讲话者要想真正达到幽默效果,不仅要具有幽默细胞,更要善于握好幽默时机,做到该幽默时幽默,该严肃时严肃。
那么,在脱稿讲话时,究竟有哪需要运用幽默的时机呢?
在这里,我不妨给大家介绍脱稿讲话中的五大幽默时机:
第一,根据不同听众对象来运用时机。无论你肚子里装了多少幽默段子和俏皮话,切不可为了显示自己的幽默风趣,而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地往外倒。而要根据讲话场合和听众对象,来确定自己是否需要运用幽默,究竟讲哪些幽默内容。反之,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会为自己找来麻烦。
第二,在叙述过程中运用幽默。当讲述一件有趣的事情时,讲话者一定要沉得住气,不要急于向听众泄露结果,然后借助戏剧性的语言来设置悬念,使听众对你的讲话欲罢不能。反之,解开答案的时机还未到,你就迫不及待地向听众泄露秘密,这就好比煮破了的饺子,令听众扫兴,甚至对后面的讲话失去兴趣。
第三,配合态势语言运用幽默。在脱稿讲话时,讲话者的肢体语言非常重要,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讲话的整体效果,所以讲话者一定要善于借助肢体语言来传递自己的幽默感。比如,一些哑剧表演,台上的人没有说一句话,只是运用肢体语言就可以让观众捧腹大笑,这就是肢体幽默的魅力所在。
第四,有节制地运用幽默。在艰苦岁月时期,人们吃不饱饭、穿不暖衣,如果哪天来一顿大鱼大肉,那将会使人兴奋好几天。然而,在丰衣足食的今天,别说是大鱼大肉了,就是山珍海味也很难激起人们的食欲。为什么呢?这一现象刚好符合了心理学上的稀缺效应,也就是说一件物品越稀缺,它的价值就越高,而且越会被众人珍惜。所以,在脱稿讲话中,要想达到好的幽默效果,就一定要有节制地运用幽默。
第五,在讲话结束时运用幽默。聪明的讲话者,总能在关键时刻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究竟什么时刻最关键呢?一般来说,开场白和结束语是一场讲话的两大关键。不用说,大家对开场白都有着足够的重视,但结束语却常常被人忽略。所以,讲话者要想给听众创造下次“再见”的机会,不妨用幽默来加深听众对你的印象。比如,可以用一则风趣的故事或几句俏皮话来结束讲话,给听众营造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使他对你的下一次演讲充满期待。
幽默是门技术活2——脱稿讲话中的幽默尺度
脱稿讲话中,幽默是一个演讲者必备的素养,它能够使一个人的讲话妙趣横生。然而,幽默又和世界上很多东西一样,要运用有度。反之,如果讲话者总是不分场合、不分对象、不分雅俗地运用幽默,不但不能有效地吸引听众,反而会使听众对你的讲话排斥、反感,甚至厌恶至极。
在脱稿讲话中,幽默本来是用来调节气氛、化解尴尬的,但如果讲话者运用不当,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脱稿讲话者在运用幽默时,一定要注意场合、对象,更要掌握好幽默的分寸与尺度。在这里,我们不妨讲一下著名主持人杨澜巧用幽默化解尴尬的故事。
有一次,杨澜主持一场大型文艺节目,下台阶时不小心跌了一跤。在公众场合摔跤,这的确是一件很囧很尴尬的事情,而杨澜的脸上却没有露出任何难堪之情,她沉着地站起来,然后幽默地对听众说道:“真是人有失足,马有失蹄呀。大家看我刚才的狮子滚绣球节目,滚得还不熟练吧?看来这次演出的台阶并不好下,但台上的节目很精彩。不信,你们瞧他们!”
在面临摔跤这种尴尬局面时,杨澜的临场发言非常成功,她不仅巧妙地使自己避免了难堪,更充分地展示了她随机应变的能力和非凡的口才。当杨澜发言完毕,台下掌声四起。可以说,大家不仅是被杨澜的机敏智慧所折服,更是被她老练化解尴尬的幽默能力所感动。
所以,在脱稿讲话中,讲话者要想使自己受人欢迎,就一定要善于运用幽默,并掌握好幽默的分寸和尺度。在这里,向大家讲述一下“幽默适度”的三大原则。
第一,幽默要分雅俗。不可在正式场合说低俗的笑话。虽然低俗的笑话可以引得满堂大笑,但幽默并不等同于无原则的逗乐、搞笑,更需要与讲话者以及听众的身份相符。所以,在脱稿讲话时,讲话者尽可能选择那些高雅而风趣的话题,避免讲那些粗俗不堪的黄段子!
第二,幽默要分清对象。不可拿听众的职业、种族、缺陷逗乐。简单来说,讲话者在讲话前,要先弄明白台下听众的身份,调查清楚他们从事什么职业,属于哪一种族,平时有哪些生活习惯。当你想幽他一默时,切忌以对方的职业、身体缺陷、生活习惯开涮,言语中更不能带有任何种族歧视色彩。
脱口秀一哥王自健经常在节目中调侃跳广场舞的大妈们,这已经成了他节目的风格,因为他清楚自己讲话的听众绝大多数都是八零、九零后的年轻人。反之,如果有人东施效颦,对着一群大妈们调侃广场舞,那后果可想而知。估计台上不是砖头、就是瓦块了。
第三,幽默要分清场合。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幽默也是如此,需要讲话者选择适当的场合运用幽默。比如,在朋友的婚礼上,你可以说一些搞笑的段子,甚至调侃一下新郎、新娘恋爱时的逸闻趣事。但严肃、庄重场合,比如在召开重要会议时或在参加他人的葬礼时,则不可嬉笑、打闹。反之,则会招致他人反感。
第四,幽默要与肢体语言相适宜。脱稿讲话中,肢体语言是讲话内容的一部分,要求讲话者的肢体语言与讲话场合相适宜。比如,在严肃、正式场合,讲话者的举止要稳重、表情要严肃,切不可出现搞笑、夸张的肢体语言;反之,如果在娱乐性场合时,讲话者的举止则不要太拘谨,表情也不要太严肃,尽可能以一些滑稽的动作即搞笑夸张的表情,来博得台下观众的欢笑和哗然。
借用修辞手法来幽他一默
幽默是一种语言艺术。日常生活中,那些懂得幽默的人,只需三言两语,就能够使听众笑得前俯后仰、忍俊不禁。那么,脱稿讲话中,讲话者应该如何来提升自己语言的幽默感呢?其实,讲话者只需掌握以下几种修辞手法,便可以给观众留下“过耳不忘”的印象。
第一,讽喻——让批判也幽默。所谓讽喻,就是利用比喻来启明某种道理,或是委婉地进行谴责。脱口讲话中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类问题,就是讲话者需要对某些案例或新闻进行批判,但往往过于严肃的批判会导致演讲气氛沉闷,反而达不到批判的效果,这个时候讲话者不妨利用“讽喻”这个武器来助自己一臂之力。在这里,我们来看看下这个例子。
一群干部一起乘车外出旅游。在上车时,由于大家过于谦让,导致汽车出发晚点。开车后,一个老同志对大家说:“从前有一个孕妇,怀孕10年才生下一对双胞胎。父母问这对双胞胎为什么迟迟不肯降世,他们回答竟然是因为不知道谁是兄长,所以礼让来礼让去,就这么礼让了10年。”
这笑话一出,车上所有的人都哄堂大笑,并在笑声中明白了过于谦让的害处。反之,如果这位老同志板着面孔教训众人,不但不能达到“寓教于乐”的说服效果,反而使听者产生排斥心理。由此可见,在脱稿讲话中,幽默是传达信息的一种有效策略。
第二,拟人——生动活泼幽默自来。即把非人的事物人格化,赋予本来不具备人类情感的动物、植物等事物具备人的特征。比如,童话故事中的很多动物、植物都会说话、会哭、会笑,其实就采用了拟人手法。在脱稿讲话中,如果你擅长运用拟人手法,就会营造出一种出乎意料的幽默效果。
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申渐高,善吹笛,生性诙谐幽默。有一年正值全国大旱,老百姓纷纷祈祷求雨,总不如愿,以至于民不聊生。申渐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苦于没有机会为民请命。正当申渐高为此事焦头烂额、一筹莫展的时候,机会终于来了!有一天,皇帝李升正在御花园举行宫廷宴会,京城近郊不知怎么突然下起雨来。李升对此十分纳闷:“现在皇城附近州县郊区都下起雨来,怎么京城就是不下雨?”
见时机已经成熟,正在表演才艺的申渐高答道:“可能是雨也怕抽税的缘故吧!”皇帝李升闻听此言,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于是下令免除了一切不合理的苛捐杂税。
在此,申渐高就采用了拟人手法,为没有生命的雨水赋予了灵魂。可以说,这种委婉劝谏方式比起直谏要灵活的多,而且更容易让皇帝接受。同样,脱稿讲话也是如此。讲话者要想让台下的观众理解自己,不妨多用拟人的手法来吸引听众。
第三,仿拟——借力打力的一种幽默。所谓仿拟,重在一个“仿”字,简单来说就是借用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句来为自己服务,根据演讲内容更改其中的某个词汇来为自己的主题服务。在脱稿讲话中,这一策略是比较常见的。
第四,双关——一枪打二鸟的幽默。在某种制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使某个词或某句话产生双重意思,即达到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幽默手法。
另外,双关这一修辞手法广告语中运用的也相当普遍。比如,“做女人挺好”、“百事可乐”、“头等大事”等等都巧妙地运用了双关之修辞。
第五,反射——转移关注对象的幽默。所谓反射,即把谈话主题从一个人或物体转移到另外的人或物体之上,从而达到“暗渡陈仓”的幽默效果。其主要目的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小帕蒂期末考试时,有两门成绩不及格。当父亲看到他的成绩单时,愤怒地冲小帕蒂喊道:“你知道么?华盛顿在你这个年龄时,是全校的优等生。”
此时,小帕蒂不慌不忙地回击父亲说:“你知道么?华盛顿在你这个年龄早就是总统了。”听完此话,父亲顿时语塞。
面对父亲的训斥,帕蒂并没有与父亲直接作对,而是运用反射把话题的关注点从自己身上挪到了父亲身上,从而成功地扭转被父亲训斥的局面。同时,小帕蒂也运用幽默的方式告诉父亲,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华盛顿,所以你没必要把我与华盛顿相比。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