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传-老有所为,不当金融市场中的沉默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涉足俄罗斯市场,变故迎头袭来

    索罗斯对俄罗斯之所以极为青睐,据说,是因为他十分热爱这片土地。索罗斯对俄罗斯的赞助行为为他赢来了荣誉,可也给他惹来了不少是非。俄罗斯的民众普遍认为,索罗斯的赞助行为是别有用心的。更有甚者说,索罗斯赞助俄罗斯的目的是为打探俄罗斯国家的科技秘密。

    为完成自己所构想的援助苏联的“撒切尔计划”,在80年代后期,索罗斯曾期望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面,讨论援助苏联的计划。可是,索罗斯的这一愿望并未实现。直到撒切尔夫人下台以后,索罗斯才与她通过一次电话而已。

    1989年,针对苏联新出台的一些政策,索罗斯产生了要亲自和美国总统布什讨论怎样应对的想法,而且为此他还多次要求与苏联的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见面。可是,最终未能如愿。即便如此,索罗斯依旧拿出一亿美元创建了国际科学基金会,旨在向苏联的科学家提供一定的帮助。实际上,索罗斯帮助过很多国家,只是相比之下,他帮助苏联的行为更突出一些。美国政府在1996年给予俄罗斯的经济援助为一亿美元,而索罗斯对俄罗斯的个人经济援助就有5800万美元。

    《独立报》在1995年曾说索罗斯对俄罗斯的援助行为是将俄罗斯当做美国的竞争对手而实施的“温柔”破坏计划。而且,此报以一份来自俄罗斯联邦反间谍局的报告对外宣称,在俄罗斯设立的美国的全部机构,如合作公司、俄美协会、招待处、研究中心、索罗斯基金会等,都在借助各种手段为美国相关部门打探俄罗斯的情报。其实,索罗斯在1993年就曾拿出了一亿美元给自己所创建的基金会,用于帮助俄罗斯进行研究生教育和科学基础研究。而且,索罗斯基金会还利用招标的方式,给予俄罗斯基础科学研究项目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他前前后后共为2611个项目提供了帮助,数千名苏联科学家在索罗斯的援助下获得了出国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的机会。

    若再向前追溯,在苏联解体前索罗斯就已开始帮助苏联了——为苏联高等教育改革赞助了数千万美元;大力支持了苏联人文和社会科学项目的改革;索罗斯创建的国际科学基金依照前苏联的情况,制订并实施了支持科学服务设施的计划,比如在计划之内扩建了60所科技图书馆,为苏联的科学家建立了与各国科学家进行沟通的一体化通信系统;索罗斯基金会出资援助了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改革,同时还拿出部分资金支持苏联的教育、文化、科研、军工等行业,对那些作出贡献的教授和学生予以资金奖励。可以说,与俄罗斯人相关的所有事情,索罗斯基金会都予以了高度的关注。由此来看,索罗斯对俄罗斯的感情无疑是深厚的。不过,在俄罗斯的很多民众看来,索罗斯的举动却另有所图。

    因此,索罗斯对俄罗斯的大力援助,换来的是俄罗斯各界人士的议论、猜测、疑问。而且,俄罗斯有不少人公开说,索罗斯对俄罗斯的各种援助并非于慈善。甚至有官方报告称,索罗斯创建的国际科学基金会借助其捐款,买下了俄罗斯的很多科学发现和新技术。这当中还包括军事方面的发现、发明。该报告所传递出的信息就是,美国以民间基金组织作为幌子,有预谋地渗透进俄罗斯的各个领域,进而达到动摇俄罗斯的政局和经济形势的目的。除此之外,另有报告宣称,美国不仅借助索罗斯基金会大量搜集相关情报,而且还在暗地里搞破坏。

    对来自于俄罗斯的那些舆论,索罗斯并未过多地关注。或许他的使命就是投资。现在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对俄罗斯的投资上。无疑,在俄罗斯投机赚钱是索罗斯最感兴趣的事情。

    香港的金融战争余烟还未散尽,索罗斯的投机触角就伸向了俄罗斯。在一番调查研究之后,索罗斯就朝自己看好的俄罗斯著名财团——“桥”集团中的俄罗斯电信投资公司陆续投进了10亿美元。于是,在得到“桥”集团的大量股份之后,索罗斯就联合一些俄罗斯的金融寡头,向俄罗斯大举进军,以期能在其金融市场中捞得巨额的财富。事与愿违,索罗斯将钱投进俄罗斯金融市场一年不到,就发生了索罗斯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可以说,俄罗斯在90年代初期及中期其金融市场中充斥着极多的不稳定因素。由于俄罗斯在1992年推出了“休克疗法”改革,致使金融市场出现了一定的下跌,直至1997年其金融市场才开始反弹,可升幅却不大。但是,在1997-1998年,俄罗斯的金融市场又发生了好几次比较大的波动。索罗斯之所以在攻击香港的时候同时投资俄罗斯金融市场,是因为俄罗斯金融市场刚刚开始真正地对外开放,这对索罗斯有一定的诱惑力。简言之,俄罗斯的金融市场在此时有钱可赚。

    俄罗斯的金融市场之所以能够吸引索罗斯这样的投机大家,是因为其股市上涨能力强,即便股票的面值不是很高,但是它的回报率却极其可观——少说也得在一倍以上;国债的回报率不仅在20%以上,同时短期国债兑现也很快。所以引得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投资者和投机者纷至沓来。因此,索罗斯才在对香港久攻不下的时候,分出精力对俄罗斯加大了投资的力度。

    1997年是俄罗斯吸引外资最多的一年。实际上,俄罗斯的直接投资还不足外资的一半,剩下的基本是短期资本。也就是说,俄罗斯的金融市场在1997年进行的交易基本在外国投资者的掌控之下。而且,其短期债券还有200亿美元在外国投资者手中握着。显然,这为俄罗斯金融市场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俄罗斯的金融市场变化,又一次证实了索罗斯的论断:市场是无法预测的。

    东南亚的金融风波在初始阶段并未使俄罗斯的利益受损。可是不幸的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持续恶化的过程中,危机逐步蔓延,使得亚洲的一些地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韩国的经济也受到了波及。于是,为支撑本国的金融市场,韩国迫于无奈开始从国外市场中回抽资金。而在俄罗斯的金融市场中韩国资金的占有率很高,因而在韩国资金被撤出之后,俄罗斯的金融市场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而且,韩国的撤资在俄罗斯金融市场中很快就引发了“羊群效应”——很多投资者受其撤资的影响也陆续抽撤资金。如此一来,俄罗斯的股市顿时陷入混乱状态,其股票跌幅超过了30%,而且,在此期间,债券市场、外汇市场也受到了波及。

    在俄罗斯的金融发展到如此态势时,索罗斯并未表现出什么异样情绪。其原因是,在他看来俄罗斯政府肯定会出手救市,而且对于俄罗斯政府的能力他一点都不怀疑。也就是说,索罗斯认为当前的俄罗斯金融市场的发展态势在俄罗斯政府的救助下很快就会出现好转。不出索罗斯所料,在第一时间俄罗斯政府就出资35亿美元支援债券市场。与此同时,俄罗斯相关部门的行动也很积极,各部门联合起来进行救市。可是,俄罗斯金融市场中的问题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部分投资者的撤资一次就达到了100亿美元以上,从而造成俄罗斯120亿美元的亏损。

    一连几个月的时间,俄罗斯的金融市场都是在动荡之中度过的。其实,对于俄罗斯的金融市场而言,此前数额不菲的短期资本流入,是个极大的隐患,犹如一颗炸弹随时都会炸开。1998年5月,俄罗斯的股票市场出现了猛跌的现象。其原因是,俄罗斯的股票市场中有近140亿美元的资金被国外投资者撤走。因而,当时不仅美元兑卢布的汇率提高到了1∶6.201~6.230,而且国家短期债券率也有20%的涨幅。就这样,俄罗斯的金融大危机浮出水面。

    俄罗斯的金融市场发展到如此境地,索罗斯仍是神态自若。因为他对俄罗斯政府的能力仍然深信不疑,而且十分看好俄罗斯金融市场将来的发展趋势。仍未出索罗斯的预料,这次,俄罗斯政府为救市,在第一时间出台了如下几点遏制市场继续下滑的政策:

    第一点,提升利率,遏制卢布的动荡。为此,俄罗斯的央行上调净贴现率超过100%。如此一来,俄罗斯的抵押贷款率提升的幅度较大。

    第二点,同一些国家斡旋,进而达到拖延债务偿还期限的目的。

    俄罗斯在1998年上半年,发行的国债在200亿美元,而一个月所要偿还的债务连本加息就有367亿元。很显然,其短期债务偿还能力极为不足。这种情况之下,要使财政的紧张局面有所改观,错开还债的时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第三点,大量发行欧洲债券和其他外债。此举动的实施意味着俄罗斯由借内债正式转变为借外债。其实,该举动所要付出的代价会极高。其原因是,国际市场的融资在此阶段并非很高。不过,因为俄罗斯此阶段处在危难时刻,所以在国际市场上筹资,拿1卢布就要付出1.3卢布的代价。如此看来,大有趁火打劫的意味。俄罗斯政府之所以这样做,无疑是想用这部分资金发行国债,进而填补财政的巨额赤字。

    由于俄罗斯政府出台的新经济纲领不被俄罗斯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认可,所以在1998年8月1日,其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双双出现了下跌。股票市场中,大多数股票的综合指数出现了一半以上的下跌;债券市场更不争气,在其他国家的债券市场上刚发行的欧洲债券的价格跌到了面值的一半。无奈之下,一年期、半年期的国债年收益率在俄罗斯当地提升到了160%。

    俄罗斯的金融市场发展到这种态势已致使俄罗斯政府内外交困,而金融市场的发展态势依旧在朝着不利的形势发展。

    虽然俄罗斯央行自危机出现之后一直严守着汇市,但汇率的下跌趋势却未被遏制住,而且,最终还跌破了极限——1美元兑换8卢布。

    不断恶化的俄罗斯金融市场,引来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在一些国际经济专家看来,短时间之内俄罗斯是无法回避卢布大幅贬值的厄运的。其原因是,短时间之内俄罗斯根本无力偿还内外债务。

    此时的俄罗斯金融市场当然逃离不了量子基金公司人员的目光——不论是普通职员还是高层管理人员,甚至是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总经理都将目光盯向了俄罗斯的金融市场。于是,经过一番研究,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总经理与公司的一些高层人士统一了意见:劝索罗斯撤出俄罗斯的金融市场。

    对此建议,索罗斯并不认可。一直以来,他都坚信俄罗斯政府能够挽救其金融市场。其实,索罗斯有此想法是有根据的,因为俄罗斯政府自金融市场出现问题之后一直都在采取措施积极救市。

    量子基金的高层人士对于索罗斯也不能强加干涉,毕竟在索罗斯的投资中多数都是以赢利宣告结束的。更何况,索罗斯长期以来都在关注俄罗斯,这就意味着索罗斯比他们更加了解俄罗斯的情况。更为重要的是,不久前索罗斯在东南亚金融市场上刚刚为量子基金赚取了巨额的利润。而且,他的投机技巧是无人能比的。因此,在量子基金的高管们看来,只要索罗斯不放弃,就意味着还有希望。

    此外,从外部因素上说,索罗斯在此时的华尔街已经被“神”化了,这主要源自他攻击东南亚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所以,很多人相信只要是索罗斯所作的投资就不会失败。人们还猜测索罗斯这次不愿撤离俄罗斯是另有目的。此时量子基金的高层也在高抬着索罗斯。即便俄罗斯的问题连一般的经济分析人士都能够从中发现利害关系,可是量子基金的高层人士依旧没有阻止索罗斯继续行走在俄罗斯的金融市场。

    2.真情面前,索罗斯魔力尽失

    虽然俄罗斯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越发严峻,可是索罗斯依旧不瘟不火。这或许是因为此刻他依旧陶醉在东南亚的胜利之中——仍盼望着俄罗斯的金融市场可以借助国际援助走出下滑的泥沼。

    俄罗斯的金融形势每到最严峻的时候,量子基金的高层人士就会聚集起来研究讨论。而索罗斯却依旧心平气和,坐在家中写他的哲学专著。

    于是,面对俄罗斯金融市场的严峻形势以及索罗斯的态度,量子基金的高层人士开始不断向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总经理提议将俄罗斯金融市场中的资金撤出。在这些高管的不断催促下,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总经理也开始着急了。于是,无奈之下他不断打电话给索罗斯,告诫他短时间内俄罗斯是无法逃离这种糟糕局势的。

    或许是索罗斯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听了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总经理的话后,立即赶往量子基金公司的办公室。在办公室里,索罗斯以最快的速度研究了俄罗斯的详细材料。一研究完资料,他就拨通了俄罗斯总理办公室的电话。电话接通之后,丘拜斯副总理当时不在。于是,索罗斯就与一直在主持俄罗斯政府工作的盖达尔交谈了起来。索罗斯的大概意思就是,建议俄罗斯政府加大救市力度,以免其金融市场滑进不可收拾的局面。对于索罗斯的建议,盖达尔表示十分感谢。同时,他还表示俄罗斯政府也想极力救市,可是却有些力不从心。其原因是,目前至少需要七亿美元才可使俄罗斯金融市场的紧张形势得以缓解。如若不然,俄罗斯金融市场中的危机就会继续向纵深处发展。

    与盖达尔结束谈话之后,索罗斯沉默了良久。紧接着,“到底撤不撤资”的难题开始困扰索罗斯。于是,索罗斯拨通了美国财政部的电话。电话接通之后,索罗斯和国务卿李普顿寒暄了几句,就立即将话题转移到了俄罗斯的问题上。索罗斯问国务卿李普顿美国如何看待俄罗斯金融危机。李普顿表示,国际社会无法给予太大的援助,这需要俄罗斯自身去解决当前所面对的困难。

    在其经济形势急剧恶化的8月中旬,俄罗斯政府为提升投资者的市场信心,制定了清偿国债的措施。于是,俄罗斯政府在8月10日出资53亿卢布,偿还旧国债,同时希望投资者能拿出资金购买新债券。可是,政府的愿望却并没有实现——资金兑现后有一部分投资者抢购了大量美元;另一部分投资者把兑现的资金基本都握在了手中,持币观望。如此一来,股市以及债市的危机进一步恶化。

    此刻,索罗斯的希望还寄予在俄罗斯政府身上。于是,万般无奈之下,索罗斯给俄罗斯总理写了公开信。信的大概意思如下:

    目前来看,俄罗斯金融市场瓦解并非难事。由于交易无法分割,所以股市同样会被迫中止交易。如果不加大救市的力度,国库券的价格和政府公债的价格依旧会持续下滑。如此一来,会有更多的人将他们在银行的钱取出,进而导致事态进一步恶化。

    一旦出现民众挤兑现象,资金缺口就会越来越大。所以,目前最好下调卢布利率15%~25%,这样,可帮助政府减轻解困的负担,渐渐消除危机。可以说,降低利率是政府实现财政目标的有效途径。即便会带来不小的伤害,可细细算来还是利大于弊。俄罗斯持有近400亿美元的外汇,待价格趋向于合理时,假若有联系汇率制作保障,就会吸引一些投资者购买以卢布计价的国家公债。不过,行动假若过晚,解困的办法就会越来越少,将要付出的代价就无法衡量。比如,很有可能出现违约和物价狂涨的现象。如此一来,不论是经济后果还是政治后果都会极为严重。

    从这封刊登在《金融时报》上的由索罗斯写给俄罗斯政府的公开信中,可读出索罗斯对俄罗斯金融市场的无限担忧。以至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总经理说出了这样的话:“相比之下,俄罗斯的总统担心俄罗斯的金融市场局面的程度都不及索罗斯这样深。”

    在索罗斯的信公开发表后的第二天,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他宣称,卢布不会出现贬值。

    不过,总统的良好心态立即就被事实击得烟消云散了——即将到期的240亿美元的债务,只靠17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自然无法偿还。

    俄罗斯政府由于再也无力抵挡金融市场的压力,所以最终制定出了强硬措施。其实,这还是意味着俄罗斯政府承认了卢布的贬值,同时也意味着此前俄罗斯政府采取的一些措施是失败的。虽然在此期间俄罗斯政府得到了国际货币组织提供的226亿美元的贷款保证,但依旧不能完全填补到处是窟窿的金融市场。

    卢布被公开宣布贬值以后,俄罗斯的物价飞速上涨。短短三四天的时间,莫斯科出口食品的商店里,就开始按1美元兑10~15卢布的比例出售食品。进口油料出现了高达30%~40%的涨幅。进口日杂品平均涨幅4%。进口植物油、进口家电等物品的价格涨了近一倍。此外,国内商品的涨幅也在10%~15%。

    俄罗斯汇市受卢布贬值的影响,出现了大幅下跌。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等交易所被迫停市。紧接着,股市的交易量极度萎缩——日均交易量只有300万~500万;蓝筹股的平均市值一年内的跌幅高达83%。债市也不例外——短期国债宣布停市;长期债券100卢布面值的,只能卖1卢布。

    在索罗斯看来,一种货币一旦让投资者对它失去信心,那么,它就会加速通货膨胀的步伐。不过,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在卢布贬值之后却并不能得到有效缓解。由于俄罗斯政府的资金源泉已经干枯,所以欠下的外债必定拖延下去。因此,此时俄罗斯想要走出经济困境,就必须走广泛合作之路,寻求大量的资金。然后,借助自身的资源优势积累财富,最终走出经济困境。

    与此前的投资相比较,索罗斯投资于俄罗斯是最特殊的一次。

    俄罗斯政府对金融市场已束手无策,索罗斯也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说,卢布的贬值与俄罗斯政府宣布扩大卢布同美元之间的浮动幅度有直接关系。而且,卢布的贬值还产生了剧烈的连锁反应,使得很多小型银行濒临崩溃的边缘。面对这种态势,俄罗斯的央行也无力提供援助,只能任其自生自灭。由于不少银行都有外汇债务,所以俄罗斯政府采取的延期偿还债务的做法使长期积累起来的银行信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不仅如此,还有很多国家受到了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影响。比如,亚洲、欧洲、美洲的经济等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波及。其中,美国的对冲基金遭受的损失最大。甚至在遭受损失以后美国的银行家信托公司一度面临着被德意志银行收购的命运。

    俄罗斯的股市、汇市、国债在1998年8月17日分别崩盘、狂跌、停市。受此影响,全球的金融市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振荡。据经济界相关人士统计,仅俄罗斯以外的投资者受此危机影响就损失了330多亿美元。

    毫无疑问,索罗斯在俄罗斯金融危机中也是苦不堪言。据说,俄罗斯民众认为是索罗斯发出公开信之后,才使得俄罗斯中央银行采取限制卢布兑换的措施的。不然的话,可能该措施的实施还要更晚一些。

    可以说,只要提起索罗斯,人们往往就会想到巨额利润,特别是索罗斯提到“卢布要贬值”时。毫无疑问,索罗斯只要有大的动作,就肯定有一定的意图。因而,在俄罗斯人看来,索罗斯不从俄罗斯金融市场撤资是对卢布有所企图。毕竟索罗斯做空头大师的名声早已人尽皆知了,因而,这种怀疑也是理所当然的。这一次索罗斯是被冤枉了。他的确感到很委屈,无法背此黑锅。再三考虑之后,索罗斯决定给《纽约时报》写信,阐明一些观点,同时也阐明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他才是最大的受害者。他根本无意卖空卢布和其他的货币。

    信中,索罗斯还呼吁七大工业国的政府能够给予俄罗斯一定的支持,因为在他看来,如果没有外部的援助,俄罗斯将很难摆脱困境。

    为使俄罗斯的金融市场早日恢复原来的运行轨迹,索罗斯倾尽了所有的力量——为找出帮俄罗斯摆脱困境的方法,他不仅频频接触美国高层,甚至还住在了俄罗斯,同一些重要人士进行会谈,商议怎样来控制当前的局势。

    不过,这些努力都未起到丝毫的作用——索罗斯还居住在莫斯科时,俄罗斯政府就宣布了扩大卢布的交易的同时延期偿还已经到期的国债,使得卢布当即下跌35%。

    在此期间,索罗斯所承受的压力不仅仅来自于俄罗斯的金融危机。与此同时,他策划的攻击香港金融市场的战役也在对峙的紧要关头,胜负难料。即便是这样,索罗斯都未现身香港,去亲自处理相关事宜。不过,俄罗斯却是个例外。索罗斯自其金融市场出现危机以来,一直在作着各方面的努力以改变这个国家的局势。即便俄罗斯民众对他有很多误解,可是他依旧在作着各方面的努力。

    当索罗斯在莫斯科积极周旋时,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总经理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俄罗斯政府的做法,引起了世界上各国投资者的不满。其原因是,俄罗斯政府制定的政策让各国的投资者觉得还债遥遥无期,同时还得眼睁睁地瞅着自己投资的资金不断缩水。对于所有投资者而言,这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

    在量子基金的总值持续缩水的情况下,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总经理和量子基金的所有高管都夜不能寐。而恰在此时,香港方面因香港特区政府的直接入市,套牢了他们的大量资金;俄罗斯这边,他们投资一年多的资金缩水也十分明显。此时的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总经理,其清醒度远远超过索罗斯。在索罗斯还信心满满时,他就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其负责香港市场所有事务时,索罗斯曾强调可以再多投入一些资金,可他却深感恐惧。

    其实,对索罗斯意图靠量子基金将香港市场击垮的想法,他当初就表示不赞同。因为,在他看来这种做法会像越南战争一样,演变成长久的疲劳战。不过,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总经理却并未同索罗斯过度地进行争论。其原因是,他相信,作为投资天才的索罗斯会很快地明白决策的正确与否,同时也会及时调整思路,最终回到正确道路上来。

    即便如此,为使量子基金的损失降到最低,关于是否要杀出俄罗斯市场和香港市场他们还是进行了沟通。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总经理本来是希望在俄罗斯的问题上与索罗斯进行详细的沟通与探讨的,不过,他很快就意识到自己错了。此时的索罗斯在对俄罗斯的投资上已经误入歧途——他感觉自己完全有能力将俄罗斯股市中的危机化解掉。因此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总经理意识到,再跟索罗斯说什么都是浪费口舌。

    索罗斯曾很明确地告诉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总经理,俄罗斯金融市场中的问题他会想办法处理,而且他还表示俄罗斯金融危机对量子基金构成的威胁他也看到了。“我觉得俄罗斯一定会很快渡过难关的!国务卿李普顿还给我打电话咨询俄罗斯金融市场的情况,我认为美国即将采取行动拯救俄罗斯的金融市场,毕竟这样也可避免美国自身的利益遭到损失。”索罗斯对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总经理这样说道。此刻,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总经理清楚地知道,索罗斯已经不是在清醒地思考当前所面临的危机了,感情已经战胜了他的理智。国务卿李普顿确实给索罗斯打了电话,而且希望索罗斯给美国国务院写一份备忘录。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并不意味着国际社会一定会关注俄罗斯的危机。

    俄罗斯内部的步调其实并非和索罗斯所认为的那样协调一致。比如,俄罗斯总统和杜马之间矛盾重重。这种情况下,俄罗斯银行的表现也极畏缩,让所有人都看不到希望。即使世界七大工业国有心为俄罗斯提供硬通货来解决当前的问题,那也需要俄罗斯颁布相应的法案,以保证他们的援助有利可图。

    在俄罗斯的经济局势真真切切地呈现在已清醒的索罗斯面前时,他也极为气愤。于是,他这样说道:“俄罗斯如果想获取国际社会的信任,就必须积极地作出要承担责任的承诺。”听到这样的话后,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总经理意识到,索罗斯此刻并不只是单纯地沉湎于俄罗斯的金融市场了,而是融进了俄罗斯的政治、经济等一系列复杂的关系中不能自拔了。据说,在索罗斯看到国际社会对俄罗斯危机的冷淡反应时,他竟然想到要利用总统的力量来解散国会,同时希望可以说服叶利钦总统这样做。他之所以会有如此想法,是因为叶利钦此前也曾经这样做过。显然,索罗斯对俄罗斯的前景仍然心存幻想。

    在俄罗斯金融危机中,索罗斯的做法,清楚地表明了他不是以投资为唯一目的来取舍自己在俄罗斯的利益的,而是将自己融进了俄罗斯政要的角色,承担起了化解俄罗斯困境的重担。对此,索罗斯自己却全然不知。

    因索罗斯已深陷俄罗斯政局,所以不论是量子基金的高层人士还是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总经理都无法左右他在俄罗斯金融危机中的思想。关于投资俄罗斯金融市场一事,索罗斯甚至都不让他们插手,以至多数时间都是索罗斯以一己之力在应对俄罗斯的金融危机。

    3.驱散迷雾之后,看清俄罗斯局势

    在俄罗斯的金融市场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索罗斯想出了新的救市方法。那就是通过解散国会来挽救俄罗斯的金融市场。当索罗斯将此方案提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时,没想到他竟然真的下令解散基里延科政府,同时提名切尔诺梅尔金为新政府总理。不过,其决定却遭到了国会的极力阻挠。一番周折之后,普里马科夫被任命为新政府总理。其实,叶利钦与索罗斯的思想并非完全吻合。只不过,他们在解散政府和国会的意见上是一致的。

    实际上,索罗斯同被解散的基里延科政府的很多人员之间都有着极深的交情。因为这些人员基本都是在索罗斯的慈善基金会的帮助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不仅精力充沛,而且思想活跃。可以说,在这些人的心目中索罗斯的地位是极高的。对此,索罗斯也很清楚。索罗斯不仅十分爱护这些年轻人,而且也极为赞赏这届政府。不过,这届政府的经济工作却做得不是很好。也就是说,他们的经济工作是失败的,而且在索罗斯看来他们的失败就是自己的失败。因此,这届政府最终被迫解散。其实,在索罗斯看来,帮助俄罗斯,就是在帮助自己。但索罗斯马上又意识到,这并不能说是政府或自己的失败,只是政治信仰的问题。于是,他后来将这些都归结为全球资本主义的失败。

    显然,基里延科政府的解散,就意味着索罗斯在俄罗斯投资的失败。索罗斯虽然深感痛楚与绝望,可他也无计可施。他一直都希望可以得到外援,可是最终此愿望却因方方面面的因素而未能实现。而俄罗斯的内部问题也日趋复杂,难以把握。因此,俄罗斯的金融市场越发恶化,这给索罗斯的投资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

    量子基金遭受巨大损失之后,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总经理伤心至极。不仅量子基金投资的大量俄罗斯债券和股票已覆水难收,而且公司账面上的亏损已对当年的经营状况产生了深度影响。除此之外,还有更糟糕的——在索罗斯的策划下,以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机集团对香港市场的攻击,不仅未获任何收益,反而在香港特区政府的抗击下,节节败退,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而在这些损失中,量子基金的损失就在20亿美元以上。这对在俄罗斯金融市场上遭受巨亏的量子基金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尽管是索罗斯操纵金融市场引发了全球的经济危机,但因其在世界各国的相关利益,经济危机同样对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量子基金受此影响也出现了严重的资金周转问题,所以其经营也陷入了困境。而且,数额巨大的呆账、坏账,也使得量子基金的股东认识到了市场变迁的力量。

    索罗斯回到量子基金总部之后,渐渐清醒了过来。也就是说,他已逐渐走出了俄罗斯市场的迷局。与此同时,索罗斯也迎来了难堪的局面。其原因是,量子基金的发展形势,出现了有史以来最糟的状况:呆账和坏账高达60亿美元;排除那些呆坏账,量子基金在俄罗斯的损失高达30亿美元;同时,由于俄罗斯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性市场崩溃,经济的连锁反应导致量子基金在一些国家的利益也受到直接损害,损失也超过15亿美元。量子基金的总值从220多亿美元缩水至130亿美元。更为可怕的是,这130亿美元中可调动的只有70亿美元。

    索罗斯个人以及其公司都损失惨重,可是他并没有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中自责伤心,而是很理性地对这次失败作了仔细的分析。而且,在分析的过程中他还总结出了不少投资经验。他说:“如果投资时投资者把成功视为理所当然,那么戒心就会降低,碰到问题时,往往就不能完满地解决。”

    关于在俄罗斯投资失利一事,索罗斯在量子基金的高层会议上进行了自我检讨。他说:“我的精力过分放在了关注投资以外的事情上,不仅考虑不周全,同时也未意识到以我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左右市场的。当初我在俄罗斯的举动,现如今看来,是和一个投资者的身份极不相符的。”

    其实,索罗斯自己也承认,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不完整的,难免会出现很多扭曲,得出与主流观点完全相反的看法。流行的偏见和主流互相强化,直至两者之间的距离大到可以引起一场大的灾难。

    虽然在中国香港和俄罗斯的投资中失利,使索罗斯遭受了巨额的经济损失,可同时他也有所收获——他的投资理论和投资经验更加丰富了。索罗斯曾经这样说过:“市场中的很多投资者常常被我的胜利误导,看到我获取财富的一面,而未看到我和其他人同样会犯很多错误,甚至会犯最低级的错误。”

    量子基金在俄罗斯金融危机中损失30多亿美元之后,元气大伤。于是,认清局势的索罗斯对外宣布停止对俄罗斯的投资计划。第二年年初,索罗斯才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由于外国的机构和私人投资者的利益在俄罗斯的金融市场上无法得到保障,所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该放弃继续支持俄罗斯。在索罗斯看来,俄罗斯的金融之所以不可挽救是因为俄罗斯的政治发展方向出现了问题。因此,索罗斯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该去帮助那些应该帮助的国家,而不是再为俄罗斯做事情。

    其实,索罗斯在俄罗斯金融市场中的投资失败,不仅值得索罗斯沉思,而且也值得所有投资者沉思。

    索罗斯毕竟是顶级投资大师,即便在投资中遭受了巨额损失,也并未停止他前进的步伐。他又暗暗瞄上了中国的金融市场。

    4.中国经济形势大好,引来“金融大鳄”

    国际金融投资大师索罗斯于2001年9月初飞抵中国北京,首次踏进中国的国门。他之所以来北京,是因为他受邀来参加由外交学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举办的“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国际论坛”。据说,索罗斯在此次会议上发言的时间仅有15分钟,不过,他发表的《21世纪全球资本市场和中国的作用》的主题却很吸引人。其实,索罗斯此次来中国,并非只是来出席一个会议。据说,在俄罗斯的金融市场上失败之后,索罗斯就开始细心地研究中国的经济发展了。索罗斯曾于2000年预言,新一轮的金融风暴将会从美国这个全球资本主义市场中心爆发,然后逐渐蔓延到世界各国,从而导致全球经济出现衰退。而智慧的投资者无疑会在全球范围内极力寻找高回报的机会,中国对他们而言,则是最好的选择。

    索罗斯之所以如此预言,是因为在他看来中国正处在工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过渡的阶段。也就是说,中国的金融资本市场刚刚开放,潜力巨大,隐藏着很多好的投资机会。当美国等资本市场发生金融风暴、国际市场低落时,中国市场却依然靠自身的免疫力保持着良好势头,这无疑具有诱人的吸引力。正因如此,索罗斯才极为看好中国市场。与此同时,中国的建设也需要大量的外资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由此来看,索罗斯投资中国市场不论是对他自己还是对中国而言都是有益的。

    索罗斯的投资步伐虽然没有停止,可是从他的举动中人们却可以发现,迈入老年门槛的索罗斯已经改变了以往的投资风格,开始与高风险的投机活动保持一定的距离,进而保证自己有稳定的投资回报。

    量子基金属下的美国航空基金管理公司在无数的投资对象中选择了中国B股市场,而且成为海南航空的最大股东,后又相继投资日本、欧洲的房地产业,以及俄罗斯的传媒产业。由此可以看出,索罗斯的投资策略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自索罗斯把资金投入中国的金融市场开始,他就一直在获得利润回报。而中国的金融市场也一直如他所期望的那样,保持着高度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显然,这再次证明了索罗斯投资目光的准确性和前瞻性。

    可是,全球股市在2007年年初却意外地出现了大跌现象。对此,有不少国际上的经济界人士认为这是由中国金融市场引起的。而《金融时报》针对这个问题采访索罗斯时,他说:“确实如此,此次股市大跌是从中国开始的。可是,大家必须清楚,中国的管理层是不愿看到此种局面的,股市低迷对他们无任何好处。在我看来,中国股市在2008年奥运会开始之前肯定会恢复到良好的发展态势下。”在2007年3月12日,索罗斯再次就全球股市大跌问题公开发表评论,他认为国际金融市场剧烈的波动,是由于日本长期零利率使日元套利交易大量增加所造成的。当时的中国证监会领导也发表谈话,认为中国的股市不足以给国际市场带来如此大的影响。其原因是,中国股市的规模较小,国际化程度也不高,而各个国家内部的因素才是关键。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索罗斯表示,亚洲会最早走出金融海啸,因其金融体系破坏程度较小。紧接着,美国也会逐步摆脱困境。而中国将代替美国成为世界经济超级大国。在索罗斯看来,目前美国经济虽仍比中国强,可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却比美国大。

    在索罗斯看来,中国股市之所以发展前景广阔,是因为中国是从贫穷的发展中国家走过来的,发展极快,GDP将赶超日本和美国;由于人民币的稳定趋势,不断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者来中国投资,从而会促进未来中国经济的再次攀升;另外,中国市场的保障性大,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力度强,中国正以科学、系统的举措来加强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索罗斯几乎没有停止过对中国市场的研究,而中国市场也正像他预料的那样,生机勃勃、稳步向前,给无数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收益。索罗斯对中国海南航空公司的投资经历,就是最好的实例。

    在海南航空公司于1995年到美国华尔街市场进行融资时,索罗斯认定未来的国际旅游高潮必将到来,国际航空业前景光明。于是,他毅然拿出2500万美元,投资海南航空公司,并以25%的持股优势成为海南航空的第一大股东。而且,在2005年,索罗斯又公开向海南航空公司注入2500万美元,作为对海南航空公司与新华航空公司重组的支持。

    实际上,这还不是索罗斯与中国最早的经济交往。早在1986年索罗斯就向中国政府表示,愿意仿效在匈牙利的做法,代表美国“中国改革与开放基金会”创建中国的体制改革研究所,每年赞助不少于100万美元。到这个基金会于1989年撤离中国的时候,索罗斯已经为中国汇来了250万美元。

    投资于海南航空公司,又一次证明了索罗斯目光的敏锐性。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是海南航空集团属下航空运输板块的龙头企业,经规范化股份制改造后,对所辖的中国新华航空有限责任公司、长安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山西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实施行业管理。公司于1993年5月2日正式开航运营,其网络遍布全国各地,公司拥有125架飞机,500条航线,而且拥有山东潍坊机场、湖北三峡机场、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和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更为关键的是,公司初创的12年之中,发展的步伐一直都很稳健。2004年,运送旅客近1000万人次,年销售收入达84亿元。

    不仅如此,海南航空还是中国民航第一家A股和B股同时上市的航空公司。其航线网络遍布全国各地,并先后建立了北京、西安、太原、乌鲁木齐、广州、兰州、大连等七个航空营运基地,以及国内外航线近500条,其中通航城市达90多个。海南航空开航运营17年来不仅保持了稳步的发展,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安全纪录,累计安全飞行170余万飞行小时,运输旅客超过7000万人次。服务质量在业界和旅客中创造了良好口碑,2005年海南航空“鲲鹏”标识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中国民航企业中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2000年、2003年、2007年连续夺得中国民航安全生产奖项“金鹰杯”,九次获得“旅客话民航”用户满意优质奖。由此可见,历届海南航空的领导人都是非常有能力和水平的。

    在看到海南航空的美好发展“钱”景之后,索罗斯就不断地加大投资力度。当时中国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和南方航空公司每一家的资产总规模都在500亿元左右,而海南航空公司的总资产仅为190多亿元,并且中国整个航空业的经营状况也不是很理想。在这种情况下,索罗斯并没有向那些势力雄厚的大航空公司进行投资,相反却青睐于一个规模和影响都很小的公司,这使不少投资者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索罗斯之所以如此坚定地投资海南航空公司,是因为他很清楚地认识到,海南航空如果要发展壮大,就要扩大规模,这就急需资金作为保障。但是,海南航空在国内的融资却受到了很多方面的压力和限制。而索罗斯的这次投资正如雪中送炭一样,给海南航空注入了生机。很多人认为索罗斯在作一个不理智的投资,而索罗斯却充分认识到了其中的利害关系。海南航空在股改之后,索罗斯就坐享其整体上市的成果,以原股东的身份参与定向增发,回报自然是极丰厚的,这也是索罗斯金融才能的表现。

    或许人们会质疑,当初海南航空到美国华尔街去融资,没有多少投资者对这个不知名的企业感兴趣,那么具有“金融大鳄”之称的索罗斯为什么就会注资给它呢?有不少人都将其归结到海南航空当时的当家人陈峰与索罗斯之间的渊源上。

    如果说,当年海南航空在华尔街只融到量子基金旗下“美国航空投资公司”的2500万美元的资金,对海南航空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可是,海南航空公司很幸运,它将索罗斯的眼光吸引了过来。索罗斯对此公司有了了解之后,很快就成为了它的坚强后盾。无疑,索罗斯的介入给海南航空带来的广告效果是绝对惊人的——海南航空公司很快募集到了数十亿美元,而且顺利组建了“大新华航空集团”,荣居中国第四大航空集团的位置。

    看到不断发展壮大的海南航空,很多人突然对当时的总裁陈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少谣言也开始纷纷扩散开来:有人说为了寻求资金,陈峰曾去找过索罗斯;有人说,陈峰是无意间和索罗斯成为朋友的,然后索罗斯在陈峰危难之时提供了帮助。不论这些传言是真是假,总之,索罗斯给海南航空公司注入了大笔资金。

    其实,索罗斯投资海南航空,反映出他十分看好中国的金融市场前景。或许,这才是他投资海南航空的真正原因。

    5.看好中国市场,不断注资中国企业

    索罗斯之所以决定到中国投资,那是因为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形势十分看好。而且,他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21世纪的中国肯定会将全世界投资者的目光吸引过来。

    在索罗斯看来,1997年的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之所以未受到太大的影响,是因为中国的金融体系还比较封闭。索罗斯在中国入世以前,曾在北京的一次会议中这样说道:“中国金融系统存在的大量坏账,会使整个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索罗斯还说:“中国的资本市场被控制得极为严格,因而,国际投机者想在其市场中进行投机几乎是不可能的。”

    据说,索罗斯还给中国提出过建议——发展内部金融市场的同时还需要建立制度严谨的投资公司,而且最好设立退休基金、成立共同基金。索罗斯之所以给中国提出如此建议,是因为他不仅十分看好中国,而且有意大手笔地注资中国。

    索罗斯于2005年再次来访问中国时,为证明自己十分看好海南航空,宣称会再增加2500万美元的资金给海南航空,作为重组中国第四大航空资金的一部分。

    在部分国外的媒体看来,索罗斯之所以会再次投资海南航空,是因为索罗斯十分看好海南航空的发展前景。显然,索罗斯的再次注资行为证明了他十分信任海南航空。英国神太金融咨询公司董事长马克利济对索罗斯注资中国一事,曾对外说过这样的话:“索罗斯注资中国的金额虽不大,但这无疑向世界各国的投资者表明了中国市场有非常大的潜力。”

    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索罗斯对海南航空的管理层作出了极高的评价。在他看来,虽然海南航空规模不是很大,可是它却是个收益极佳的公司。而且,他认为,海南航空的行政管理、经营、财务管理、策划都达到了国际标准。与此同时,索罗斯也提到了海南航空短期内所遇到的困难。不过,在他看来,当下面临的困难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从索罗斯近十年持续投资海南航空一事上看,他采取的是长期投资的原则。这对其他投资者来说,并不足为怪。不过,对索罗斯这个国际投机大师而言,却是十分可贵的。他不但未套现,反而在十年之后还持续注资海南航空,这无疑再次表明了他对中国市场的认可程度。

    在注资海南航空公司之后不久,索罗斯的目光又瞄准了中国的另一家公司,而且他还注资了该公司,这家公司就是在2000年诞生于北京中关村的“百度”。

    百度,是由两个从美国进修归国的青年人——李彦宏和徐勇创建,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公司。其创始人李彦宏先生,是新一代互联网技术领域的权威专家,不仅创立了ESP技术,而且把它成功地应用到了INFOSEEK/GO.COM的搜索引擎中。不仅如此,它至今依旧被广泛地应用于华尔街各大公司网站的系统中,其中,包括华尔街多家知名报刊的网络版。

    百度面世以后,很快就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中站稳了脚跟,为无数客户提供搜索技术服务。其实,百度的成长速度之所以如此之快,主要源自于李彦宏和徐勇的悉心培育和艰苦奋斗。1998年,李彦宏先生在中国出版了《硅谷商战》一书。其书的内容,主要来自于他在硅谷工作和生活的经验。对此书,各界人士都给予了好评。不仅如此,他还荣获了“中国创业人物”、“中国IT风云人物”、“中国软件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

    在百度成立之后的一年时间内,百度公司就从后台服务转向独立提供搜索服务,同时正式发布Baidu.com搜索引擎Beta版,而且很快就成为了中国最主要的搜索技术提供商,首创了中国竞价排名的商业模式。不仅如此,百度公司在五年之后还获准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并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吸引着很多投资者的热切目光。虽然百度的市值高达100多亿美元,可是它却并未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而是更加努力地发展和挖掘新的资源。不仅追求技术创新,同时还借助中国文字的精华,向广大用户提供优惠的互联网搜索服务。其做法受到了中国企业界的好评和整个市场的欢迎。

    在其业务不断更新和优化的过程中,一天之内百度就要响应来自138个国家的数亿次搜索请求。发展到该阶段,百度已经有多达数万个搜索联盟会员将百度与自己的网站结合,其网页的数量同样在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增长、更新。

    百度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具备天然的优势。这个优势就是,百度的技术人才一直都在寻觅、挖掘中国网民的需求。为了给用户提供最大的支持和方便,百度开始提供多样化的搜索服务,在提供音乐、影视、文档的同时,还发明了“知道”、“贴吧”、“百科”等多种搜索服务功能。可以说在百度发展的过程中,其主要目标一直以来都是“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百度公司持续不断地努力开拓新的领域,克服新的技术难题,进而使百度搜索引擎成为最优搜索工具。

    毫无疑问,百度之所以能够成为很多投资者关注的对象,甚至能够将索罗斯这样的投资大师的目光吸引过来,就是源自于其天然的优势和特殊的地位。据说,当下的知名投资机构几乎都介入了百度,其中,不乏华尔街上的知名投资家和投资机构。

    据相关资料显示,富达投资以12%的份额成为了百度最大的投资者。不仅如此,一些全球的知名大型基金会和有实力的投资银行(比如威灵顿投资基金、老虎基金、摩根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投资银行等等)都相继介入了百度公司。

    时时都在搜寻投资的大好时机的索罗斯,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投资机会。于是,一番思索之后,索罗斯于2006年第一次以每股80美元的价格买入了6000股百度的股票;第二年,他又买入了50万股百度的股票。显然,索罗斯的再次注资证明了百度的美好发展前景。而且,这同时也加强了其他投资者长期持有百度股票的信心。

    对于投资界人士的青睐,百度给予了可观的利润回报。当李彦宏在2007年被评为世界商业领袖五十强的那一天,百度仅在纳斯达克市场的交易价就达160万美元。这更增强了投资者持有百度股票的信心。

    百度诞生之后,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上仅用了几年时间就占有了高达60%的市场份额,为股东们创造的价值在4000倍以上。

    其实,李彦宏入选全球顶级企业领导人所依靠的并非是财富和知名度,而是创新理念和技术。不仅如此,他之所以能够跻身中国互联网搜索引擎第一的位置,所依靠的还是创新理念和技术。不过,李彦宏并未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停滞不前。在他看来,自己当前所取得的成绩并不算什么。因为中国的人口有10多亿,可网民的总人数却仅有1.37亿,只占总人口的10.5%。由此来看,百度将来的发展空间无疑是巨大的。

    显然,索罗斯之所以大手笔地投资百度,肯定也与此有很大的关系。而在索罗斯拿出巨额资金购入百度的股票之后,也为百度吸引来了大型机构投资者。这无疑会使百度的成长加快速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