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河民间故事集-传说(7)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道台老爷认得孙鬼头,连忙就问:“孙大人到来何事?”孙鬼头讲:“侬为啥打一个老头?”道台老爷回答:“我奉圣旨筑黄河塘,每隔一丈打一个桩,伊却,这里还有介多一堆柴爿摆着,理该问罪。”孙鬼头说:“伊用啥家伙劈的?”道台讲:“就是这把钩刀。”孙鬼头说:“这倒奇了!我记得皇上叫侬打的铜头铁脚,钩刀咋会劈得进?真是胡说八道。”孙鬼头一句话讲完,道台老爷心里虚哉,恐怕事情被拆穿,连忙就说:“孙大人,小的知罪、小的知罪。”孙鬼头先勿睬伊,动手把老大身上的绳子解掉,老大才晓得这个客人就是孙鬼头,胆气也大哉,就讲:“我路也走勿来哉,下趟船也撑勿动哉,以后日子叫我咋过过?”

    孙鬼头对道台老爷说:“侬身为道台,贪赃枉法,这个老头介大年纪,今朝打得介样子,侬送他一百两银子医伤,否则的话,我要向皇上告你!”道台求之不得,连忙叫人捧出一百两银子给老大,案子从此了结,老大再也勿撑船哉。

    (1986年,采录于余姚城区)

    金船头

    王孙荣/搜集整理

    横河地处江南水乡,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交错,船只如梭,譬如乌篷船、赤板船、快船和埠船等。早先,这些船的船头上,还常常画着有眼、有鼻、有嘴的兽脸,并且还要涂上金色,人称“金船头”。据说,这“金船头”的来历还与孙鬼头有关。

    孙鬼头的老屋在横河孙家境,往西不远就是烛溪湖。烛溪湖是当地的一处名胜,史称有“烛湖八景”。那里群山环绕,碧水荡漾,山上又有不少古庙名刹,文人墨客多欢喜来此游玩,连县官大人也时常光临。

    说起这个县官,四乡百姓莫不怨声载道。此人不理公务,只欢喜坐了官船到处游玩,常到烛溪湖里耀武扬威,吃酒听戏,游湖作乐。有的小船躲避不及,就被撞得船覆人翻,还有人常常被捆绑到衙门,判个犯上之罪,关他个十天半个月。

    对于这些事,孙鬼头也早有耳闻,真是又气又恨。于是,他就早晚出门,悄悄来到附近村落查访。

    一日,他来到航渡桥,忽然从山脚边的一间草舍里传来了一阵哭声。孙鬼头就循声走了过去,只见一个中年男子坐在门槛上,唉声叹气,而那妇女就坐在烧火凳上大哭。孙鬼头上前一问,才知道中年男子名叫阿六,世代靠在烛溪湖里摇船为生。前几日,阿六摇着小船去湖里,不巧正碰上了官船。阿六退避不及,被捉到官船上痛打一顿,还被扣留了船只。眼看着断了生计,阿六怎能不唉声叹气?阿六老婆怎能不号啕大哭?孙鬼头问清了事体的缘由,就对阿六安慰了一番,还摸出一些碎银给他,并吩咐他明天一早,如此这般,按计行事。

    第二日正好是三月三,孙鬼头坐了阿六从邻舍屋里借来的一只小船,直向湖中摇去。没有多少辰光,县官老爷的官船也到了。只听得船上鼓乐阵阵,丝竹悠悠,县官正与一帮乡绅财主在船上吃酒听戏,划拳作乐哩!

    孙鬼头就做了个手势,叫阿六把船直冲官船而去。正好是顺风,眼看着小船离官船越来越近了,船上的衙役一看情势不对,大喝一声道:“来找死吗?”吼声未落,只听得“呯”一声闷响,撞上了。

    三五个衙役一拥而上,把孙鬼头和阿六都抓上了官船。

    那一班人正在兴头上,被小船当头一撞,县官老爷不禁火冒三丈,厉声道:“大胆刁民!竟敢明目张胆冲撞本县,来呀,拉下去打!”

    这时,只见孙鬼头船中一站,正色道:“谁敢!”说着从袖口里抽出一把纸扇来,拉开扇面,轻轻地摇着。

    县官初来乍到,根本不认识孙鬼头,但见那架势,也不觉愣了一下。还是旁边的师爷眼睛尖,瞟过去一看,马上吓得脸都变色了,急忙到县官耳朵边说了几句。

    县官一听,不禁大惊失色,一头跪倒在孙鬼头的脚下,把头磕得“呯呯”响:“卑职有眼不识泰山,冒犯大人,罪该万死,求大人饶命,饶命啊!”

    原来,这扇是皇帝所赐,上有御题御印。皇帝的御笔题字岂是一般官员所能得到!县官自然吓得魂灵都跳出了。

    孙鬼头自顾自地坐到了酒桌边,自斟自饮起来。等到吃得差不多了,他才慢悠悠地说:“要饶你性命不难,但要依我两件事。”

    县官忽听上头开口,急忙应道:“大人尽管吩咐,卑职一定照办!一定照办!”

    “其一,从今以后,不准再在湖上花天酒地,耀武扬威,欺压百姓。”

    “是、是。卑职照办,卑职照办。”

    “其二,限七日之内把被侬撞破的船只修好,这阿六的小船,还要罚侬包上一个金船头。”

    “这……”县官正想再求求情。

    “嗯?!”孙鬼头两眼一瞪,吓得县官急忙低头应下来。

    不多日,县官就命手下人去给阿六的小船包上了金船头。消息一传开,四乡百姓莫不拍手叫好。因为这金船头长了百姓的志气,灭了官府的威风。许多船只也都学着做金船头了。但贴金毕竟不是穷百姓所办得到的,于是就改涂些金色颜料来代替。从此,这金船头就一直流传了下来。

    (1986年,采录于龙南乡孙家境村)

    粪船撞官船

    李雪芬/搜集整理

    有一天孙鬼头在姚江边散步,刚巧姚江中有一只官船披红挂绿,吹吹打打,耀武扬威地从远处过来。一打听,原来是一个七品县令新上任经过余姚,想出出风头。于是孙鬼头就想教训教训这位新上任的县官老爷。

    碰巧姚江中有一只装粪便的农船经过,孙鬼头挥手叫农船停下,走上前去说:“船夫兄弟,侬想发财吗?”

    船夫一听有财可发,连忙点头说:“想、想,我是日想夜想做梦都想!”

    孙鬼头讲:“那好,只要侬听我话,包你发财。侬马上用料船去撞那只官船!”

    船夫一听,大吃一惊,连忙说道:“用料船撞官船,介是吃勿落格;发财轮勿着,吃官司杀头轮着哉。”

    孙鬼头笑着说:“我是孙老爷,侬听我的话去撞好了,发财了铜钿给侬,吃官司杀头一切后果有我负责。”

    船夫一听是孙老爷,马上放心了,按照吩咐把自己这只料船向那只官船撞了过去。只听得“轰”的一声,把官船撞得一阵摇晃,料船上的粪便溅得官船一塌糊涂,臭气冲天。

    县官从船中出来,大为光火,指着船夫大吼:“大胆刁民,造反啦!来人呀,快把他拿下!”

    船夫连忙道:“慢来慢来,不是小民的罪过,是这位孙老爷叫我撞的。”

    县官听见孙老爷,晓得大事不妙。因为孙鬼头的疾恶如仇、刚正不阿、足智多谋在当朝上下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县官虽然新上任,但这官场中的一切细节已打听得一清二楚,连忙赔笑脸上岸向孙鬼头作揖认错。

    原来当时朝廷规定多少品官可以享受多少排场,七品小县令根本没有资格披红挂绿,鸣锣开道的。若有违反,轻者辞官,重者坐牢,所以县官连连求饶,求孙鬼头不要上报朝廷,愿意私下了结。

    孙鬼头一听,说:“侬既知错,私了了也行,拿出纹银一万两,赔给船夫作损失费。”

    县官满口答应,并当场拿出一万两的银票交给船夫。

    船夫从来没看过银票,今天看到银票,而且还是一万两,不由得高声大喊:“我发财了!”

    (1986年,采录于龙南乡孙家境村)

    【徐横山轶事三则】

    徐爱(1487—1517),字曰仁,号横山,浙江余姚(今慈溪市横河镇马堰村)人。明正德三年(1508)中进士,历任祁州知州、南京兵部员外郎、工部郎中。徐爱去世后,其父搜集其遗稿,托蔡宗兖编成《徐横山遗集》两卷,并附亲友哀词一卷,于嘉靖十三年(1534)付梓印行。

    横山来历

    胡信传/搜集 俞士强/整理

    横河镇有一个横山村,村因山而命名,山因人而取名。横山,相传在明朝以前还是一座无名小山,只因近山的村子里在明代出了个叫徐横山的名士,从此扬名。

    再说徐横山乃何许人也?他名爱,别号横山。横山先生才学极高,明朝正德三年(1508)考中了进士,做过祁州知州。任祁州知州时,恰遇刘六、刘七农民起义,他因镇压有功,再加上疏陈朝廷大事,大多被采纳,即升为南京兵部员外郎,不久又转为南京工部郎中。为官期间,以廉勤著称,尽心供职。

    徐横山先生从少年开始就相当聪颖。他出口成章,落笔成文,颇受当地人士的器重。当时最著名的学者余姚人王阳明先生素知他贤能,有过深交,还把亲妹妹许配给他。在学术上和其他方面,横山先生深受阳明先生的影响。

    两人未曾相识前,有过一段趣闻:一次朝廷命官阳明先生骑马路过马堰,恰遇正在路沟边的横山先生,两人互相以对联斗智,横山先生妙语惊人,阳明先生大为赏识,相见恨晚。

    后来,阳明先生因上奏章弹劾奸臣刘瑾而被捕入狱,徐横山先生也因此受到株连而被革职。刘瑾被诛杀后,阳明先生东山再起,在南京任职,徐横山先生也调至工部任职,又树政绩。继而徐横山先生返回故里,潜心论学,传播王阳明良知之说。徐横山先生非常喜欢说古人的一句名言:“朝闻道,夕死可矣。”

    可惜,徐横山先生三十一岁那年不幸病逝。阳明先生非常难过,好像孔夫子死了得意门生颜回一样,痛哭流涕。

    从此,人们把横山村后面的一座小山称为横山,并建了一座祠堂,来纪念这位先贤。

    继徐横山先生之后,马堰十八村人才辈出。现马堰祠堂尚存“殿中执法”和“绿野黄堂”旧匾两块,已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1987年,采录于石堰乡马堰村)

    对课得妻

    徐德尧/口述 沈诚/整理

    据说在明朝时期,徐曰仁在马堰石孔头一所闻名遐迩的私塾里读书。一天,私塾放假,学生们都在后官大路旁边的水沟里戽泥鳅。忽然听到远处传来“啷啷”的马铃声和“的、的”的马蹄声,学生们扭转头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穿红袍的做官人骑着高头大马奔过来。一看这威严的做官人来了,学生们都被吓得四散逃回家,只有徐曰仁不走,他刚好捉了一条大泥鳅,便不慌不忙地把泥鳅用双手捧到大路上,泥鳅一到大路上便噼里啪啦地活蹦乱跳起来,这匹马一见到大泥鳅颠来倒去被吓傻了眼,嘶嘶地狂叫。

    这时骑在马上的官人王守仁(即王阳明)见到徐曰仁这个英俊的少年,上身穿着一件绿背心,就信口念道:“小小青蛙穿绿袍。”徐曰仁也信口答道:“烤熟虾公马上跑。”(当时王守仁身上穿着大红袍)王守仁随即慨叹说:“可惜!可惜!”而徐曰仁马上反诘说:“可惜什么?”王守仁还连连慨叹:“可惜!可惜!”“你难道看我农民子弟可惜吗?我也在读书,等过几年也可以与你一样做官哟!”徐曰仁反驳道。这时王守仁忙问徐曰仁:“你们的老师姓甚名谁?”徐曰仁一一回答。王守仁知道这位陈老师是黉门秀才出身,德高望重,知识渊博,闻名遐迩。但他又回想起当时徐曰仁答的是“死课”①,2所以连叹“可惜!可惜!”

    于是,王守仁跳下马走进私塾拜访了这位陈老师,寒暄之后便向陈老师询问徐曰仁在私塾学习情况。一问便知道徐曰仁出类拔萃,深为感动,并说:“此人将来会出人头地。”

    过了几天,王守仁回到家里。一天,全家人吃夜饭时,只见父亲(王华公)唉声叹气,儿子看出父亲心事重重,便问父亲:“爹爹你为何唉声叹气?”王华公说:“我其他都感到十分满意,只可惜你阿妹年纪已不小但未曾配郎,你常在外巡视,难道没有相配的才郎吗?”王守仁马上对父亲说:“有倒有,就是这个人的寿命似乎不长啦!给我对的是‘死课’。”“什么死课?”王华公追问。王守仁把当时在马堰怎样碰见徐曰仁,怎样对课,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王华公经过深思熟虑后对王守仁说:“我看你的妹妹的寿命也不会长哩!”

    第二天,王守仁骑马又来到马堰石孔头私塾会见陈老师,并请陈老师做月老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徐曰仁为妻。过几年,徐曰仁与王守仁妹妹成了亲,夫妻俩如胶似漆,恩爱非凡。

    不出王守仁所料,妹夫仕途顺畅,一路青云直上,最后官居南京工部郎中。徐曰仁办事认真,廉洁奉公,深受皇上宠爱。只可惜,好花即逝,好景不长,徐曰仁在三十一岁时因病谢世,噩耗报到家中,其妻赶忙坐轿奔到新华府守灵,入殓后偕同灵柩返家时,新府台已奉皇上之命,开锣喝道,旌旗如林,浩浩荡荡地前来上任。这时徐曰仁之妻闻得此讯,马上对手下人说:“你们要发财吗?”手下人说:“当然要发财。”“那好,快把我的轿子放在大街中央。”

    这时新府台的跟班跑过来大声呵斥说:“快把你们的轿子抬走,否则,将轿子踢翻。”这时徐曰仁之妻落落大方地撩开轿帘,对来者说:“我是王华公之女、王阳明之妹、徐爱之妻,正为官人守灵,因缺少盘缠,站在街坊,请不要喝令骂厮,淘你狗官之气!”这新上任府台的跟班听得明白,马上一个一百八十度转弯跑到新府台面前说:“轿子里的女人家讲‘我是王华公之女、王阳明之妹、徐爱之妻,为官人守灵,缺少盘缠,站在街坊,请不要喝令骂厮,淘你狗官之气!’”新府台一听,倏地出轿走到徐爱之妻面前,磕头跪拜,接着将上任十万花银悉数给了徐爱之妻。徐爱之妻拿到这笔巨款之后,随即将全部花银分给随从和轿夫。

    不出王华公的预料,徐爱之妻一返故里,忧郁成疾,终于不治身亡。

    (1987年,采录于石堰乡马堰村)

    传播心学

    张水洲/搜集整理

    徐爱(1487—1517),字曰仁,号横山,是明朝年间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明正德三年(1508)考中进士,出任祁州知州,后升南京兵部员外郎转南京工部郎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