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河民间故事集-故事(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讨薪俸

    孙鄂锦/搜集整理

    从前有一户人家,家里有两兄弟,哥哥叫张百文,弟弟叫张百武。哥哥以教书为业,经常去杭州一带教书,为人忠诚老实;弟弟是个农民,为人刚直正义,机智勇敢。哥哥教书赚来薪俸,作为生活的费用或生产的成本;弟弟在家勤劳耕种,种粮食蔬菜,生活还过得去。

    有一年到了年底,哥哥在地主家教书已经结束,他向地主去结算薪俸。可是地主想赖掉他的薪俸,提出一个四横四竖的字问张百文:“先生这是什么字?如果你说得出就给你薪俸,如果说不出你休想要薪俸。”张百文一看不认识,就说:“这个字让我想一想,下午告诉你。”地主想:这个字是自己造出来的,让他去查吧,就答应了他。张百文回到自己的卧室,连忙查字典,查了《康熙字典》没有这个字,又查过《辞海》和《辞源》,都没有这个字。张百文羞得见东家,不辞而别,空手回家。

    张百文回到家里,闷闷不乐,卧床叹气。弟弟张百武以为哥哥病了,便问哥哥说:“哥哥你怎么啦,病了吗?我去请医生来治疗。”哥哥说:“不,不要请医生。”接着把东家赖薪俸的事讲了一遍。弟弟说:“这很简单,我去讨。”说着就到地主那里去了。

    张百武一见地主就说:“你为什么要赖我哥哥的薪俸?”地主说:“我哪里会赖他的薪俸,而是他学问太浅,连四横四竖是个啥字也不知道,怎么还有脸拿我的钱呢?他自知羞愧才不辞而别。”张百武说:“这四横四竖是个‘啥’字。”地主想:这个字是我造出来的,他为什么会知道是个“啥”字呢?便问:“你怎么知道是‘啥’字呢?有什么根据?”张百武说:“这个字人家都知道,你若不信可做一顶大旗,上面写着四横四竖这个字,叫一个你的家丁举着这面旗,我和你跟在旗后面,到杭州大街上去走,如果人家都不认识这个字,我就分文不要。”地主想:这个字是我生造的,人家哪会知道?于是便试一试,并约定日期,满以为这笔薪俸赖定了。

    约定的日期到了,地主和张百武跟在大旗后面,大摇大摆地走在杭州街上。两边的店员和过路的人看着大旗上面的字都说:“这啥字?”“这啥字?”两旁的人也都说:“这啥字?”张百武马上对地主说:“你听,人家不是都读‘啥’字吗?”地主无话可答,只好把张百文一年的薪俸如数交给了张百武。

    (1986年,采录于龙南乡孙家境村)

    借雨伞

    孙尧荣/口述 孙尧新/整理

    阿新和阿王是两个要好的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聊天。

    一日,阿新在阿王家聊天,天下大雨了,就向阿王借了一把伞回家。阿新到家后,小心地把伞撑开,插在椅子背上晾起来。

    第二日,他因有事出去了,没及时还伞。阿王不见阿新来还伞,很不高兴。阿王恐怕自己的伞长时间借给人家被弄坏,就来到阿新家去看,门关着,阿王从窗门中一看,顿时火冒三丈!为啥?他看到自己的伞还撑着。

    他狠狠地说:“落雨时你借我的伞挡雨,到家里还要挡,这不是有意把我的伞弄坏吗?以后有机会,我也要叫你吃点亏。”

    一日,下着雨,阿王冒着雨跑到阿新家里,两人说东道西地谈了一会儿。回家时,阿王收回了自己的雨伞,并且向阿新借了一双钉靴。回家的路上,阿王一路走,一路盘算,怎样才能使自己占到便宜。

    阿王想:你借了我的伞,在雨天里撑着,在家里还是撑着,现在我借了你的靴子,要日夜穿在脚上,来一个“一报还一报”。

    夜里,阿王穿着钉靴睡觉;白天,在太阳下也穿着靴子走路。过了许多天,阿新也没有来向他讨靴。

    靴子上的钉都被磨得发出亮光,阿王那条崭新的被子,早已被靴钉戳碎了。

    (1987年,采录于龙南乡笋岙村)

    拜仙姑

    徐映仙/口述 华引峰/整理

    从前有户人家,家中有三个女儿,个个聪明伶俐,心地善良。三妹凤姑,人品更为出挑。她们有个后母,为人奸刁阴险,做人又不正经,要避着三姐妹做事,总有点不大舒服。她把三个前娘生的女儿,看作眼中钉、肉中刺。

    一年,正是春暖花开时节,三姐妹闷在闺房,感到乏味。做大姐的打开楼窗,往下一看,只见遍野春色,忙叫二妹、三妹偷偷下楼,到村外游春去了。哪知“春日孩儿脸,一天变三变”,霎时竟下起阵头雨来。三姐妹少出远门,碰到了突然来的大雨,都淋得湿透。三妹凤姑说:“种田人每天下地,遇雨湿衣常有,今天我们自身淋雨,就可知种田人的苦了。”大姐、二姐点头称是。从此,三姐妹成了有心人,认真留心起天时变化,慢慢懂得了不少天文知识。

    再说,这三姐妹楼房背后的一间草舍里,住着一个叫阿牛的后生,家里有年老父母,靠阿牛租种财主的远地薄田过日子,辛辛苦苦,还是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尤其是碰到刮风落雨,全身找不到一处干的地方。三姐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一天早晨,阿牛带着农具准备下地去做生活,只听得背后传来唤声:“阿牛哥,今天中午前要下大雨,勿要到远地做生活去!”阿牛仔细一看是三妹凤姑,道了谢,仍旧下地干活去了。

    三妹的话真灵,那天气说变就变,阿牛下地没到一餐饭的工夫,大雨就落下来了,阿牛被淋成“落汤鸡”,回家生了一场病。从此以后,阿牛凡要出远门去,便向姐妹们探问天气情况。阿牛为了答谢三姐妹,有时也从地头带些水红菱和黄金瓜来,从窗口递到姐妹们手里。三妹凤姑看到阿牛忠诚老实,早生爱慕之心,也常常溜出后门,把煮熟的鸡蛋塞到阿牛袋里。

    日子长了,邻居们都奇怪起来,为啥阿牛出远地不逢雨?阿牛是个老实人,把三姐妹当“活菩萨”的消息,泄露了出去。大家也十分相信三姐妹,把她们比作活菩萨。

    三姐妹的后母与账房先生私通,常搬点心给账房先生吃,她怕此事败露,对三姐妹早生戒心。阿牛与三妹凤姑相好的消息,很快传到后母耳里,后母立即摆出一副冠冕堂皇的样子,指责三妹勾引阿牛,还说大姐、二姐包庇三妹。三妹气不过,顶了几句。后母竟下了毒手,第二天在三妹吃的小菜里下毒。哪知大姐、二姐也吃了这碗小菜,可怜三姐妹都被狠心的后母毒死了。

    消息传开后,人们对三姐妹的死深抱不平。为了纪念三位心地善良的姐妹,人们特塑了三尊像。人们称大姐为大仙姑、二姐为二仙姑、三妹为三仙姑,还根据姐妹们生前出来游春的日子——初八、十八、二十八,来问全年的天时地利,例如风潮、大水、庄稼、年成、灾情和病况等。从此以后,“三八”拜仙姑的习俗也就流传下来了。

    (1987年,采录于横河镇上横江村)

    倒挂灯擎

    徐德尧/口述 沈诚/整理

    马堰牌轩头的徐太公家里非常有钱。

    一天,他特地从江西请来一位颇有经验的风水先生为他寻找一处好墓基,准备给自己做寿坟。

    风水先生跑遍山山水水,最后才找到一块好墓基。风水先生便对徐太公说:“好墓基倒是寻找到了,在后山叫松山的山腰里,这块地方叫‘倒挂灯擎’。但不知这盏灯是否会亮?会亮的话,这块是热地,风水还在;如果不会亮了,便表示风水已经流走了。”

    徐太公对风水先生讲:“灯会亮与不会亮怎么知道呢?”风水先生说:“那当然有办法,你将二十四只有雄鸡蛋①4埋在这块我指定的地方。等过二十天后去看,如果能孵出小鸡的话,那么这盏灯还亮着,是热地;如果经过二十天后有雄鸡蛋孵不出小鸡的话,那么这盏灯熄灭了,风水就是流走了。”

    这时,徐太公的女儿清清楚楚地听到风水先生与父亲的这席话,她成竹在胸。徐太公叫女儿取来有雄鸡蛋二十四只,但女儿都把它煮熟了,父亲与风水先生拿了鸡蛋到倒挂灯擎处埋好。

    等过二十天后,徐太公与风水先生一同上山,刨开土一看,连一只小鸡都孵不出来。风水先生对徐太公说:“这块地冷了,风水流走了。”

    接着,徐太公的女儿偷偷地拿了二十四个有雄鸡蛋上山埋在原来的地方。过了二十天,她去看个究竟,一扒开泥土,她非常惊讶,二十四个鸡蛋里的小鸡出壳的出壳,也有啄破蛋壳的,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徐太公的女儿把这些小鸡全部砸死在地。

    过了几年,徐太公的女儿要出嫁了。但是,她哭哭啼啼睡在床上不肯上轿,徐太公问她何故。

    女儿装着孝孝敬敬地对父亲说:“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我是马堰的父精母血。活着孝顺父母,百年之后要把尸体葬在娘家,与父母朝暮相见啊!”

    徐太公听了女儿的话后,便对女儿说:“随你选择好了。”女儿说:“我地方小一点好了,就是后边的那块松山。”父亲一口答应。

    女儿一嫁到婆家,等了一段时间,女儿借故要给祖父做坟,就来到松山倒挂灯擎地方挖山做坟。不料,坟只做一半,就大祸临头,徐太公的女儿一命呜呼了。婆家慌了手脚,认为这地方不能做坟,感叹说:“福人葬福地,我们没福,快快收场吧!”

    直到1958年,马堰群众为了建造窖池,去拆这座坟的石料(当时去拆坟的人,现都健在),等一拆开石廊,里面果然不见棺材和骷髅,便认定这是一座空坟,人们回忆当时造坟时的一段传说,都认为确有此事。

    后人就此广为传谈:“福人葬福地,谋来的风水是不好的。”

    (1987年,采录于石堰乡马堰村)

    抲蛇老人

    童银舫/收集整理

    从前,有一个专门抲蛇的老人,独身一人,靠卖蛇苦胆过日子。

    有一天,抲蛇老人来到彭桥黄墙弄,发现当地的人都脸黄肌瘦,大家都说自己近来有气无力,经常呕吐,不知是什么原因。抲蛇老人说:“你们都中了蛇毒。”大家十分惊慌,问抲蛇老人有什么法子解救,抲蛇老人说:“只要诸位协力帮助我将它找到,我一定设法替你们除灭。”

    于是,大家跟着抲蛇老人到处寻找,寻遍了墙头地角、石缝树洞,找了七七四十九天,抲掉了九九八十一条蛇,但抲蛇老人还是说没有找到那条剧毒蛇。大家有的松劲泄气了,有的摇头叹气了,有的怀疑抲蛇老人在说谎。就在第五十天正午,抲蛇老人终于在一棵枯树上找到了那条剧毒蛇。

    大家抬头看,这条蛇只有筷子那么大小,看不出什么花纹,蛇舌头像一枚绣花针,尾巴上却生着一个疙瘩。这条毒蛇盘绕在枯枝上,好像一根枯藤,如果不仔细寻找,是很容易疏忽过去的。

    大家都着急地请求抲蛇老人去捉它下来,抲蛇老人摇摇头说:“它刚从地里钻出来没几天,毒气极盛,现在千万不可去碰它。一碰,它尾巴上的疙瘩就要喷毒气,任何动物碰上立时三刻就死掉,植物碰上就会枯萎,要是惊动它,乱窜起来,不但你们村里人要死光,连附近的村庄也要遭殃。”

    众人一听,都吓得张口结舌,脸色青白,有的甚至两腿“弹起琵琶”来。人群中走出一位白发银须的老汉,他跪在抲蛇老人面前连连磕头,要抲蛇老人想个好法子,为全村人除灭这条剧毒蛇。众人也都跪地苦苦哀告。抲蛇老人答应了众人的请求,但他要大家在十天内办好一件事,否则他也奈何不了这条蛇。

    各位,你猜抲蛇老人提出了啥条件,要钞票?不是!要什么好东西?也不是!原来他要大家准备四只七石缸,每只缸里须盛满人的唾液。这条件可把全村人难住了,这么多的唾液怎么收集啊。还是白胡须老汉想出高招,叫十多个青年抬上七石缸,分头到赶集的路口去求众人帮助,其他人都带上脸盆瓦罐,到附近村庄里挨家挨户讨唾液去。人们听说有这么一件性命交关的事,都很乐意地献出几口唾液帮助他们。有人会问:要这么多唾液干什么呀?原来,唾液能够解百毒。

    且说抲蛇老人日夜守着枯树上那条毒蛇,到了第九天,四缸唾液都盛满了。抲蛇老人吩咐大家把缸放在枯树四周,然后叫全村人紧闭门窗在家里躲一天,不准出来看望,到夜里他会来敲门通报的。到时若不来敲门,说明他已经不行了。

    全村人都为抲蛇老人的献身精神所感动,老婆婆们关起了门,燃烛点香,求菩萨保佑抲蛇老人。

    于是,抲蛇老人爬进一口盛满唾液的七石缸里,伸出刚劲的右手,看准毒蛇的七寸一把掐住,将它浸在唾液中边捋边洗,不一会儿缸中的唾液沸腾起来,他便跳到另一只缸里捋蛇洗毒……这样不知来回爬动了多少次,毒蛇越洗越小,奄奄垂死,抲蛇老人也觉得头晕目眩,浑身剧痛,眼看东方渐渐泛出光亮来……

    全村人提心吊胆地守了一夜,不见老人来敲门。第二天清早,人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奔到枯树下,都为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抲蛇老人趴在七石缸边上,全身黑紫,七窍渗出一丝丝乌血,僵硬的手还紧掐着那条缩皱得像蚯蚓一样的毒蛇,四只盛满唾沫的七石缸里冒出的黑色泡沫各足有一尺高。

    白胡须老汉跪在抲蛇老人的遗体前,喊了一声“老兄弟”,早已老泪横溢,泣不成声了。

    全村男女老少含泪安葬了抲蛇老人,并且建造了一座庙宇,让子孙后代永远纪念这位不知名的救命恩人。以后,每遇抲蛇人从这里走过,村里总是很热情地招待。这真是:舍己为人除毒害,恩泽后世美名扬。

    (1987年,采录于彭桥乡桥上村)

    自讨没趣

    胡遐/搜集

    风水先生、裁缝师傅和小长工同在一户有钱人家做活,开饭时,主人在客厅里为他们摆了一桌酒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