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钦二帝在北方为什么一直受虐待?
答案:金太宗过得一样憋屈,比他们强不到哪儿。甚至这人会无比愤恨地想到,这俩俘虏曾经享受过的是怎样的神仙生活啊……是他的想象力发挥到做梦的程度都没法创意出来的!
不虐待你,这世界还有公平二字吗?
轮到金熙宗与赵构这一对时,情况仍然没有变化。赵构在江南被金军追得鸡飞狗跳,随时准备下海;金熙宗在北方以16岁的未成年年龄受制于一大堆如狼似虎的叔伯辈强人,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赵构在江南剿匪、抗金、压制北伐、杀岳飞,每件事都做得艰险无比、骂声一片,几乎搞得举国成仇、身败名裂;金熙宗在北方驱虎吞狼,在夹缝中一点点地谋杀了一个个金国强人,把一个个威名赫赫的叔叔、伯父送进地狱,只留下了金兀朮一家独大。
绍兴第二次和议终于达成。
赵构在江南主仆易位受制于秦桧,丧失全部权力,每天委屈度日,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金熙宗终于把金兀朮熬死了……他的好日子来临了吗?
不,更抑郁窝火的生活开始了。
由于金兀朮在以往十几年里的活跃表现,我们还是先说一下他最后的时光,以及他应该得到的公平的评价吧。
金兀朮死于安乐,绍兴和议达成,他晋升为金国的太师、领三省事、监修国史、都元帅、领行台尚书省事、越国王,可以说独掌大权,权倾天下。他死在烈火烹油、锦上添花一样的富贵中,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真的是成功人士,而且他个人的成功是建立在他的国家富强的基础上的。由此,可以确定,他是金国的功臣,他的确是金之兀朮。
女真语,兀朮是“头部”的意思。
那么怎样评价他呢?我个人觉得,他像麦哲伦。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在人类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他用航海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这无论如何是一个壮举,具有划时代意义。所以每一个中国的孩子在教科书上都知道了他是一个气宇轩昂、衣饰华丽、理想远大、重于实践的伟大人物。
实际上呢,他也是一个丑恶的海盗。
他的生平浓缩在菲律宾群岛中的一块石碑上。这块石碑正反两面都铭刻着文字,一面上写着人类伟大的航海家、冒险家麦哲伦先生在此岛逝世;另一面上写着丑恶凶残的海盗麦哲伦在此地犯罪时被当地的原住民当场击毙!
完颜宗弼的一生也可以这样总结。
他对宋朝来说是一个屡战屡败、不停挑衅、没有勇气、败了就使阴招的可耻敌人,一生中极少表现出一个战士的本质,却每每以战士自诩,简直是不知所谓;另一方面,他为自己的民族的利益尽了一切努力,尝试了所有手段,最终还成功了。
如此而已吧,还能说什么呢?
金兀朮终于死了,金熙宗桎梏尽去,一身轻松,是真正意义上的金国皇帝了。这时,他29岁,年富力强,学识广博,顺便说一下,他从小受的是全盘汉化教育,师资力量比赵构当年差不了多少。这些年来,他的政府、他个人的形象都有极其明显的汉化特征。举一个小例子,就在不久前他曾经外出打猎,向导把他误带进沼泽里,搞得他步行出来,满腿污泥。
就算一个平常人,这时也不免破口大骂。有权势的人,肯定会动用皮鞭或者刀子,让那个混账向导用哀号声来平息他的怒火。
可金熙宗没这样,他一笑了之,上马回家。
这是多么仁慈的心性,这是多么宽厚的胸怀!就算在汉族的贵人中也不多见吧。可是金兀朮死后没几年,这人突然没白天没晚上地喝酒,酒后性情大变,周围的人不是被鞭子抽就是被刀子砍,在一个月之内,他居然亲手杀了他的皇后……
这种反差显然不正常,其原因用现代人的目光来审视的话,不难得出答案。比如年龄和压力,金熙宗16岁登基,这一年才三十几岁。这段时光正是一个人最青春最跳脱最富有想象力的岁月,可他却没法享受,只能在无尽的危机、压抑、刀兵血火的算计中度过。
这要积累下多少的负面情绪啊!
好不容易云开雾散了,却迎头撞上了一面更加坚硬、长久的墙——他老婆。金熙宗的皇后裴满氏出自女真大族,金国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几位皇妃中就有裴满氏的族人。这位皇后耳濡目染,从小被培养成了一位杰出的全职女性,就职之后把她老公搞得欲仙欲死。
按说皇后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从概念上讲,她与皇帝是一体,两者没有高低。可无论怎样这是个男权社会,再强势也得让男人有点起码的面子吧?
比如说职场上,再比如欢场上。
裴满氏一律无视,她醋味极重,她男人贵为皇帝,可只能与她一个人亲近,别说外面的野花,就连合法的嫔妃们也必须隔离;她权力欲旺盛,皇宫里唯我独尊远远无法让她满足,她如月的皓臂从皇宫深处伸出来,一直伸到了皇帝的宝座旁边,指指点点。
可怜的金熙宗,他工作的时候不仅要留神满殿的虎狼之臣,还得小心着后宫的虎狼之妻。长此以往,哪个男人受得了?
以前是不得不受,在忍受一大堆神勇的开国完颜的同时,顺带着忍受她。可大权独揽之后,这个疯狂的女人不仅没有产生敬畏及时收手,反而变本加厉了,她觉得形势大好,她的权力地位也得水涨船高……让金熙宗怎么办?
管教、冷宫、废除,这是后宫的三大管理手段,身为皇帝只需要对照执行就可以了。可这不适用于金熙宗,他饱受折磨的身心习惯性地遇到压迫就隐忍,隐忍,再忍,直到……爆炸。
金熙宗忍无可忍,剁了这个了不起的全能女士。平心而论,这实在是很血腥很没必要,但是应该给他以足够的理解。
只是他收不住手了。见了血的刀子像是一道被冲开的堤坝,积压了15年的怨毒像洪水一样冲了出来,爆炸中的金熙宗觉得整个世界都对不起他,身边每一个人都是坏人,他受够了,再不想忍了,只想痛痛快快地报复、报复、报复!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血肉横飞屁股开花。注意,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权贵,以及经常出没于金熙宗身边的亲信。再注意,这些人都没死,只是被打出了血,捅了几个洞而已。
据此而论,金熙宗这个人还是心有善念的,没有借酒装疯以势压人,随便草菅人命。那么这代表什么呢?是事情还能挽回,他发泄够了之后恢复正常,金国长治久安?
错了,他就死在了这点残存的善念上。
女真人立国已到三代,其本性仍然凶狠野蛮,根本没有汉人礼教中的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啰唆,对于他们来说,欲望是本真而直接的。比如权力、金钱、女人和安全。这是他们的全部,无论谁威胁到了这些,都必须去死。
哪怕那个人是他们的皇帝。
金熙宗在发泄中打了一个侍卫100大棍,该侍卫叫大兴国;打了一个亲戚一顿板子,这个亲戚叫唐古辩,还有一大堆的人旁观,据记载他们被吓得整夜发抖睡不着觉,大家商量了一下,决定先下手为强,杀皇帝。
南宋绍兴十九年(1150年),金皇统九年十二月九日夜,这帮人带刀进入金国皇宫。大兴国是侍卫,有进宫符信,唐古辩是驸马,内廷熟悉,这让一切进行得静悄悄的,直到摸到了金熙宗的寝宫大门外。那一天,金熙宗和往常一样喝醉了,由于他每天都要砍人,所以手边常备一把宝刀。同样由于每天都要砍人,所以谁都躲着他。
寝宫内声息皆无,突然间大门被撞开,一群人蜂拥而入!
黑暗中宿醉的金熙宗突然惊醒,他习惯性地向床边摸去,想抓起他的宝刀。可是什么也没有,夜是那么黑,来的人是那么急,他只来得及在床边沿上划拉几下,刺客们就到了。
第一刀时他仍在找,第二刀时他倒下了,也许这时他会发现他随身的宝刀原来就在床下不远处,可什么都晚了。
大兴国是他的贴身侍卫,事先只是把刀从床上放到床下而已。之后的几刀是真正致命的,砍他的人牢牢地按着他,致使他喷溅出去的鲜血染红了这个人的头、面、衣衫(“血溅其面及衣”)。
金熙宗至死也不会相信,杀他的人居然是完颜亮。他们俩在幼年时曾经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那时金熙宗6岁,完颜亮3岁,两人不仅是同血脉的族人,还有亲兄弟一样的过往!
刺客们在皇帝的血泊中喘息,他们成功了。完颜亮在他族兄的床上坐下,确立了新一代金国皇帝的地位。这时天将破晓,他换上龙袍走向前殿。
完颜亮开工,金国一片血色。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宣召女真皇室当时资格最老的两个亲王——完颜宗敏、完颜褎上殿。这老哥俩当天还真在一起,已经喝了一夜的酒。两个醉醺醺的老完颜见到了一群杀气腾腾的小完颜,顺便说一下,主角完颜亮这时才28岁。
他下令立即处死曹王完颜宗敏,理由只有一个,这老头儿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亲儿子,只此一条,必须杀了!
白发苍苍的老王爷不甘被杀,在金殿上“左右走避”,躲避武士,结果“肤发血肉,狼藉满地”,就在大殿上被当场杀死。
完颜亮是第四个金国皇帝,他是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直系后人,那么杀了亲叔叔除掉潜在的竞争者之后,就收手了。
轮到了金太宗一系,完颜亮诬陷金太宗的子孙们谋反,派人四下追捕,把散布在广阔的金国大地上的金太宗子孙自东京留守完颜宗懿以下70余人全抓起来,一个不饶都砍掉。
金太宗绝后。
之后轮到了完颜秉德。这个人是杀金熙宗那晚上的同伙,位高权重造反坚定,是完颜亮的好帮手。可杀字临头,一样全家都死。杀完之后,人家惊醒,咦,这人原来是大太子完颜宗翰的孙子呀……完颜亮也发现了,那好,除了他全家外,搜捕完颜宗翰的其余子嗣50多人,全杀了。
完颜宗翰绝后。
在这一大堆的尸体里,有四个人是独立的。他们是完颜亭、完颜亭的儿子完颜羊蹄,以及完颜亭的两个老婆。尸山血海,按说四个不算什么,可杀了之后金国立即动荡!
因为他们分别是金兀朮的独生儿子,单传孙子,以及两个儿媳妇。怒的人说这真是疯了,杀谁也不能杀金之兀朮的单传子孙,那是女真人的英雄;也有人报以冷笑,这就是报应,当年金兀朮屠兄杀弟,首开金国皇室自相残杀之端,这时天道轮回,也让他自家尝尝滋味!
完颜宗弼绝后。
杀完勋贵杀功臣。
那天晚上合伙闯进金熙宗卧室的人,只有三个活了下来。一个是完颜亮本人,一个是大兴国,另一个是完颜亮的妹夫完颜坦贞。
大兴国升官发财,在完颜亮当政期间,此人稳如泰山;完颜坦贞很久之后和儿子们一起被砍头,孙子们却都保全了下来,其中一个外孙大有来头,就是后来的金章宗。
这是仅有的两位幸存者。
总结一下,完颜亮杀了很多人,基本上都是男人,至于女人,据传说都被他收藏了。具体的情况请参照明朝人写的画本小说《金海陵纵欲身亡》,里边的内容是相当限制级的,以至于让人怀疑它的公正性。但是,又有《金史·后妃传上》与之前后呼应,那可是正史啊,是女真人自己主编的,难道也有假?
不好说,存疑吧。
综上所述,完颜亮是一个没有半点人性的色鬼屠夫。没错,这就是他在历史中的定位。可是与这些相比,另一些事就被人选择性忽略了。
比如政治。
完颜亮一边杀人如麻,一边大刀阔斧改革金国。之前,金熙宗把女真祖制改为汉族的“三省六部制”,这很好,可完颜亮不满意。因为还有官职制约着皇帝。他把“三省六部”改成了“一省六部”,三师、三公等职务都成了虚衔。元帅府、都元帅也都撤销,军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比如文化。
公正地说,完颜亮是一位文学天才,女真族最杰出的诗人。
他的诗性是飞越的,他的思维是灵动的,他的表现是豪迈的,单以天赋论,哪怕在宋朝,也是一等一的诗才。
他曾有言:“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
他曾说:“生有三志,第一,国家大事尽出吾手;第二,率师伐国,执其君长,问罪于前;第三,得天下绝色而妻之。”
他曾经作过一首《念奴娇·雪》:
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珍珠索。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
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沾旗脚。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貔虎豪雄,偏裨英勇,共与谈兵略。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以上,尽是男儿之赏心乐事。
宋朝有首词传到了北方。
柳永的《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山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并不是一味地婉转凄凉,不是永远陷在温柔乡里不知死活,单以这首词而论,用作杭州市旅游宣传词怎么样,还有比它更好的吗?
完颜亮被它迷住了,江南、钱塘、临安……拥有!他要以最豪壮的声势、最宏伟的举动,把这枚明珠揽为己有。
完颜亮下令在金国辖下的各族,凡是年满20岁以上、50岁以下的都要从军。在这种力度下,集结起来的军队达到了传说级,很多的版本都没法确定到底是多少。
按完颜亮自己说,他南征的军力是500万;
据完颜亮本人写的那首最著名的诗采信,是100万;
据宋史大家王曾瑜先生考证,此次南征完颜亮自将中军是17万人,浙东水师7万人,西蜀道、汉南道共7万人,合计31万大军。
就算只是31万吧,看一下这对当时的金国意味着什么。按照《中国人口通志》里的数据,金国当时的人口总户数是550万户,计人口为3600万左右。于是可以得出,这次战争,金国约每100人养一个兵。
怎么个养法呢?
首先是马,金军上阵一般是一人配两匹马、三匹马,此时金国内部的契丹大起义还没有爆发,养马地很安全,又经绍兴和议的十余年的休养,马的集结在原则上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实际运作上困难重重,竭尽全力连公务员的专用马都没收了,也只搜刮到近60万匹。
运输途中损耗了十分之一左右,这样等到临战前,部队的马远远达不到要求,最多只有八成;还有粮。
30万大军,按每人每天一斤的饭量算,每天就是30万斤。按宋时亩产量120斤左右计算,那就是每天要吃掉几千亩的产量。
跟百年不遇的大蝗灾差不多了。
有人会说,粮食每天都要消耗,这些人哪怕不当兵一样得吃,所以这笔账算错了。不,这里有个最根本的区别。
金国的军队不是府兵制,不是平时种地战时出征。他们平时是纯粹的手工业者、农民,可以养活自己,向国家缴税。可当了兵就是兵,开始了纯粹的消耗。
一出一入之间,是国家成倍的负担。
以上还只是小投入,只是维持军队的最基本存在条件,最大的开销——武器,还不在内。说到金军的武器,它们是非常有特点的,某些方面做到了中国历史上的极致。
他们的弓箭很简陋,甚至是原始的。史籍中记载的最强弓不超过七斗,既不美丽,也不强劲,简直像是土著用的。
七斗,岳飞的弓力是三石!
这就可以知道为什么在和尚原等地,宋、金两军对射的时候,女真人溃不成军了。弓力不强,箭支也很少,女真骑兵上阵,通常携箭不超过100支,最多时300支。这远远无法与后来的蒙古军队相比。可就算是这样,乘以30万的庞大基数,其数量也极其惊人了。
这是女真军队的短板,再看一下它的强项。
金军骑兵的特点在一个重字。他们披重甲,甲合58宋斤,约合今70斤,加上一顶只露出眼睛的头盔,以及披在马身上的马甲,重量会超过100斤。这还只是普通的骑兵。如果是全副武装的精兵的话,他们会是——“人马皆披甲,腰垂八棱棒一条或刀一口,枪长一丈二,弓矢在后,弓力不过七斗,箭支不满百。”
这些东西林林总总,在当时都是专业作坊才能做出来的高端产品,它们都是钱。
乘以30万基数的钱!
以上仍然还只是标准配置,真正的特需工具还得另算。比如攻城要云梯、鹅车,水军要海鳅、楼船,行军要帐篷,运粮要民夫,等等,等等,已经消停了十多年的金国一下子极速运作起来,怎一个难字了得。
所以,完颜亮需要充足的外交接触时间。
完颜亮读书有成,非常清楚金国是怎样从宋朝那儿赚取到最大化利益的,那从来都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在外交上。为此,完颜亮派出了他的第一拨使者。为首的是前北宋进士,时任金国礼部侍郎施宜生。
施宜生心怀故国,本不愿出使,到了江南之后忍不住像闲聊一样,对南宋人员张焘说:“今日北风甚劲。”
张焘不解,施宜生拿起桌上的笔,敲了敲桌案,又说:“笔来!笔来!”
张焘猛醒,这是在暗示金军必将南侵,而且为期不远。
这个暗示的代价极其高昂。
施宜生回到金国之后,全家被抄斩,他本人被扔进锅里活活煮死。如此惨烈,宋、金两国的官场却都波澜不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