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易经系辞传-敬慎不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拟议成变

    本章选录了七个爻,全为孔子的教学心得,以证成首段有关象和爻的理论。系下传第五章还引用了十一个爻,但未有前言;系上传末章有一爻,多半为错简。总计今本《系辞传》,共引录了孔子对十九个爻的看法,皆精湛扼要,发人深省。系传应为孔门后学所作,设想若将孔子当年所有的解说尽皆录存,当是多大的功德?《帛书易》出土,在《易之义》、《二三子问》等传文中,又出现不少孔子对爻辞的解释。除乾坤各爻不及《文言传》所释精密外,也约有十爻尚属新见,未与今本系传重复,但意境皆嫌不高。看来,今本系传所录还是经过锤炼、捡选的,代表孔子晚年思想成熟后的产物,值得后人一再品味和深悟。

    赜字为复杂幽深之意。天下事形形色色、无奇不有,很难以简单的理论去概括说明。《易经》的作者发明了惟妙惟肖的卦象,去比拟其形态和样貌,抓住其神韵与节奏,恰如其份地呈现出事实的真相。天下事变动万端,息息相关,不易料理周全。《易经》的作者却能以积爻成卦的原理,仿真其互动,研究出共通的法则,并以精简的爻辞判断吉凶。

    卦代表宏观的整体情境,总呈相对稳定。爻则凸显微观的个体意向,可能千变万化。天下之赜,《易经》分类为六十四卦,已经颇为详尽。天下之动,牵涉太广,可就不只是三百八十四爻了!每一卦透过单爻至六爻变,均可变成另外六十三卦,依《焦氏易林》的说法,可有四千零九十六种变化类型。观其会通,会通即变动时各种意向及力量的会聚,其总合效果为何,必须深入观察研究。行其典礼,典礼即常道常法,观察透澈后所得出的结论,化为行动准则,便能趋吉避凶。

    观而后行,决不在情况未明之前轻举妄动,故言不可恶、不可乱。人在面临复杂情势时,千头万绪不得其解,最容易起厌烦心,忧惧不可终日。易理的思维训练,确可造就人平和心气、冷静观察的功夫。《杂卦传》云:“蒙,杂而着。”而即能,再浑沌不清的情况,也能澈底明白,其关键即在心思的专注无扰。蒙卦卦辞所称:“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心思烦渎厌恶,占卦也得不出标准答案。不可恶,才能言天下之至赜。

    观察清楚后,并非就可立即行动。必须先确保本身安全,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等待最恰当的时机出手,一举成功,且无任何后遗症。这就需要一套拟议的工夫,集思广益,计出万全。例如,解卦是要解决难题,卦爻辞即敎导人沉着冷静,先不作任何反应,待深入了解问题症结后,再暗中布署,慢慢解套,取得绝对优势,最后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其卦辞云:“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致虚守静,顺势用柔,从无所往到有攸往,次序井然,一丝不乱。

    再如夬卦五阳决一阴,实力悬殊,似操必胜之券。而卦爻辞的旨意,仍不主张立刻行动,反而先召开内部会议,消弭矛盾,建立共识,才全力出击。卦辞所称:“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可谓人生作重大决策的极佳范例。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无论居劣势或优势,都别打没把握的仗。拟议以成其变化,人事兴革曰变,天道转移曰化,由于思虑周密,行动审慎,在至赜至动的形势下,终获成功。

    人道精神

    “鸣鹤在阴”是中孚九二的爻辞,意境极美,音韵节奏有《诗经》的风情。爻位当山下泽中,在阴而不在阳,在野而不在朝,故孔子以居其室喻之。称鸣鹤,不称鹤鸣,也是修辞的艺术,由于在阴不明显,所以旁人先听到鸣声,觉得好听,再仔细一看,原来是鹤。其子和之,一鸣一和,洋溢着亲子之间最自然的交流和感动,这也正是中孚二字的本义,诚于中形于外,与生俱来,不学而能。

    爵是酒器,多制成鸟的造型,好爵表示装有美酒。靡有望风披靡、倾心醉倒之意。我有美酒,愿意与知音共享同醉。中孚上巽为风,下兑成悦,正是闻其风而悦之,法喜均沾之象。孔子称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近者乎?善言感人,近悦远来,真理不会寂寞。出其言不善,则远近皆违,任谁也不接受。由言推到行,自然也是如此。

    尤其是那些负社会清望,或居高位领导群众的人,一言一行动见观瞻,影响重大,更得谨言慎行,以免造成负面示范。枢是门枢、户枢,控制门户的开阖,稍一旋动,即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机如弩箭发射之机,一旦击发,再难挽回。君子之言行就像枢机之发,发而中节,远近响应;发而失当,自取败辱。言行能动天地,改变周遭的大环境,必须慎之又慎,拟议再拟议。

    “先号咷而后笑”为同人九五爻辞,后面还有“大师克相遇”的补述。九五和六二中正相应与,实属天造地设的绝配。却因九三图谋染指、九四骑墙观望,横生枝节,还是靠了以坚强的实力震慑,终获结合。先号咷痛哭,后破涕为笑,历经艰辛考验才达到目的,可见同人不易。

    旅卦上九爻辞有云:“旅人先笑后号咷。”过程和结果与同人九五正相反。依《杂卦传》所释:“同人,亲也…亲寡,旅也。”同人亲爱精诚,主张四海之内皆兄弟,突破族群藩篱;旅则异域漂泊,难以落地生根。先笑后号咷,真是难堪的流浪者之歌。

    同人究竟同什么呢?孔子明确告诉我们在于同心,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已超越了外在言行的层次。只要同心同德,其利足以断金,出处语默都不影响彼此的信念和情谊。二人同心所说出来的话,有如兰花般的清香。

    咸卦彖传云:“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人心共同的企盼就是没有战争,永享和平。孟子所谓:“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又称:“天下莫不与也。”说的正是同人、大有之义。二卦卦名贯串起来,不就是大同吗?咸为下经之首,详论人道之前,先揭橥天下和平的大义,可谓用意深远。

    同样,上经第一卦乾明天道,彖传结语为:“万国咸宁。”又言:“云行雨施,品物流形。”皆为倡导和平、共存共荣之义。但理想归理想,第二卦坤言地势,就有迷失的可能。上六阴阳相抗,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又成残杀惨烈之局。野若象征广大荒远的人迹所至之处,龙战于野即为世界大战之象,生灵涂炭,无一幸免。同人卦倡言同人于野,希望透过族群融合,唤醒人的良知,缔造世界和平。

    然而和平非一蹴可几,在族群矛盾未澈底化解以前,仍不得废弛武备,故而同人九五仍有大师克之象。先号咷而后笑,王道乐土的建立,恐怕还须经过霸道“尊王攘夷”的历程。

    出生入死

    “藉用白茅”为大过初六爻辞,用白色的茅草铺在地上,就可不受咎责,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直接把东西放在地上就好了,体贴的人还懂得先铺上白茅草,再放东西,真是敬慎周到之至,必能赢得他人的好感。茅草路边就有,不是什么贵重难求之物,就地取材,却能发挥极大的作用。人若能慎持这种方法去奋斗,永远也不会失败。

    大过为极度凶险、濒于崩灭之卦,与其灭顶于终,不如慎之于早。初爻谨小慎微,周到防护,其意不难理解,但白茅铺地,上面究竟要放什么东西呢?不仅经文未提,孔子也没讲清楚。旧注多以放祭祀用的供品释之,揆诸卦象卦理,也说得通。大过为非常时期,宜有权变措施,下巽有闻风而伏之象。人在急难当头、负荷不了之时,常有呼天抢地之举,借着拜拜的仪式,而获心安。荒郊野外,临时有此需要,既无庙堂香案,只能拔路旁的茅草,扫扫地面,权充供桌了。就像回教徒一样,随时随地准备一张毛毯,拜拜时对着圣地麦加的方向祈祷。然而,经文原意真是如此吗?

    《诗经.召南.野有死麕》全文:“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麕;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这首诗明写青年男女野合之事,白茅的意象一再出现,垫在地上的白茅,可是情郎急欲之际仍体贴所致?果能如此,自然能讨少女欢心。大过上兑下巽,有入而后悦之象;初六爻变成夬卦,刚决柔,不利即戎,利有攸往。小象传云:“柔在下也。”明显是说的初六顺承九二,而九二爻辞称:“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小象云:“过以相与也。”情色之象昭著。

    其实,大过六爻皆涉男女欢爱之事,有的明显,有的隐晦。九五“老妇得其士夫”,年龄相差悬殊,非常之恋自不必说。上六过涉灭顶,凶而无咎,实即纵欲过度,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其爻变为姤,卦辞称:“女壮,勿用取女。”不遵此戒,依卦序由大过入坎矣!

    三、四两爻为人位。九三过刚,栋挠凶;九四以柔济刚,栋隆吉。栋是什么?若澈底了悟大过一卦,有纵欲伤生及死里求生的深意,则可知栋实为生机所在,为人道的象征,也就是阳根。栋挠难行人道,栋隆才可阴阳和合。九三爻变为困,泽无水,阴阳难谐;九四爻变成升,地泉源源而出矣!

    大过一卦为何尽言男女之事?颐卦言养生,大过言丧死,皆为孟子所看重的人生大事,养生丧死无憾,才是王道之始。养生首重饮食,颐卦以灵龟和猛虎为喻,阐明食物链中的供需生态,大快朵颐,其欲逐逐,描绘生与食的关系,至为深刻。丧死则饮食已无能为力,只有男女交合,生育下一代,才有延续精神生命的意义。故而大过颠鸾倒凤,枯阳生花、枯杨生稊,爱与死的纠缠,令人惊叹。

    谨言慎行

    “劳谦”为谦卦九三爻辞,有实力而止之于下,谦让不争,能有最好的结果。谦卦卦辞云:“亨,君子有终。”和爻辞同调,可见九三为全卦宗旨所在。

    谦为言之兼,发言必兼顾多方立场及感受,故能赢得他人好感,化解许多无谓的冲突。伐是夸耀、自我膨胀,最易令人反感。颜渊所谓:“愿无伐善,无施劳。”辛勤做事,却不夸张自己的劳苦;成事有功,却不自以为德。这才是厚道到了极点,不居功还甘居人下。功德盛大,待人谦恭有礼,谦卦的要旨正是将恭敬的精神发挥到极致,只有这样,才能永远保持其地位。

    谦为全易中极好的卦,卦爻无一不吉,除孔子特别推重外,《老子》五千言亦无处不表彰谦的精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儒道两家最具有原创性的思想,在此有了交会点。

    九三爻变成坤,厚德载物,乃终有庆,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孔子称劳谦为“厚之至”,确实允当。坤卦六三爻变为谦,其爻辞云:“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无成才能有终,劳而能谦,是人生最上乘的智慧。

    “亢龙有悔”为乾卦上九爻辞,姿态过高,刚愎自用,和谦卦的低调正相反,必生咎悔。劳谦存其位,亢龙却贵而无位。劳谦万民服,亢龙高而无民,下有贤人也说不进话,帮不上忙。这种自绝于群众的作法,当然动而有悔。孔子此处的解释和《文言传》中完全相同,一字不差。满招损,谦受益,物忌盛满,从飞龙走上亢龙之路,古今中外葬送了多少枭雄人物?

    “不出户庭”为节卦初九爻辞,前有九二挡道,潜龙之位不得妄动,须特别节制才能无咎。人生许多祸乱,皆由出言不慎所致。领导人口风不密,会失去干部的信任;干部不守密,甚至可能有杀身之祸。事情的机密一旦泄漏,一定会带来失败,所以有智慧的人做事,绝对谨慎周密,守口如瓶。初九爻变成坎,正成泄底之象,原本泽上有水,遂泛滥成灾矣!《小象传》云:“不出户庭,知通塞也。”当通时通,当塞时塞,而节之初九乃当塞之时。

    “负且乘”为解卦六三爻辞,背着沉重的包袱坐车,不懂得将包袱放下,实在不知变通,不合时宜。“致寇至”,这样冥顽不灵的人必有弱点,会引起外敌觊觎入侵。解卦的主旨是要解脱包袱,寻求和解。六三执着太甚,反而引发了战机。冤家宜解不宜结,人间多少纷争与憾事,即由负且乘而生。爻辞尚有“贞吝”二字,固守过时的包袱以行事,自以为正,路子却愈走愈窄。《小象传》云:“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谁咎也?”严厉批判,毫不同情。

    孔子由此爻阐发人间寇盗之事的由来,认为《易经》的作者深知此理。古代阶级森严,一般小民背着包袱在路上走,做官的才有车坐。又背包袱又坐车,显然角色错乱。小人而居高位,表现无法称职,当然就有外敌想把他拉下来。一个团体里,居上位的人轻忽傲慢,在下位的人狂暴无理,贻人可乘之机。这就像看守仓库的人失职,引诱强盗去抢;女人打扮的妖里妖气,遭人强暴一般,完全咎责在己,不能怨人。

    以上七爻皆提醒人谨言慎行,正合拟议而后言动之意。中孚九二云“可不慎乎”,大过初六云“慎斯术也以往”,节初九云“慎密而不出”。真心为慎,人对真正关怀的对象,一定敬慎护持,设想周到。中孚的亲子情怀,同人的金兰之义,乃至大过的非常男女,都是一片真情流露。人应谦和处世,勿骄勿慢,勿妄言生乱,勿背过时的包袱以生仇怨,致罹寇灾。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