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易经系辞传-神机妙算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天地大衍

    本章阐述占筮之法,除操作程序外,亦略及其理论基础和发挥运用,使上古占法得以流传于世,是非常宝贵的一篇文献。然而新出土的《帛书易传》却没有这章,其意义为何,颇耐人寻味。本章的内容自古亦多争议,迄今仍难有定论。易占为易学中特具魅力的领域,习占用占者众,而占卦的理论机制为何,因为什么可料事如神?却没有人真正说的上来。

    天地之数五十五,大衍之数五十,其中的差数五是什么意思?单单这个问题,就把人难倒。旧说中各种讲法都不惬人意,有硬掰的意味。有人说,五十五没法算,五十减一成四十九后,依法才可得出揲四以后的六、七、八、九之数,这未免倒果为因。又有人主张,大衍之数就是天地之数,五十后面脱文“有五”二字,如此一来,演算时就不是虚一不用,而是虚六不用了。虚六有何意义?除了与一卦周流六虚的爻位相合外,也找不出其它圆融的说法。

    我想既然名称相异,又缺乏确凿证据,实不宜将二数混同。天地之数出乎自然,由一到十的自然数,分奇偶阴阳所合成;大衍之数则有人为的设计,本于天地之数而有所裁量。泰卦《大象传》云:“天地交泰,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尚书.皋陶谟》称:“竞竞业业,一日二日万机;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大衍之数的占法,明显和纪录四时变化的历法有关。历法的制定是顺天应人而成,故革卦《大象传》云:“君子以治历明时。”革卦人革天命,最标榜人事的积极主动性。自然天时的运转有岁差,人的历法中以置闰校正之。实在来说,大衍之法中,虚一不用以象太极,分而为二,以象天地或两仪,挂一以象天地人三才,揲四以象四时,是以太极为基础,非常完整的天地人时的模拟循环。亦合乎老子所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发展程序。尤其不可忽略挂一以象三,显示人在全局中的关键地位,大衍之数和纯自然的天地之数,应有不同。

    衍字为水之行,有水朝宗于海之象,江河九曲,终向东流,顺势用柔,跻于成功。系传第四章所称“旁行而不流”、“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衍字皆有其义。自然界物种的演化,社会中人事的兴革,乃至人内心中意念的起没,皆可知机因势而推演出,故曰大衍。孔子赞叹:“唯天为大,唯尧则之。”人懂得取法天道,便能自成其大。老子则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又云:“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大衍云云,实为天人参合之后的产物。

    揲字,《说文解字》释为:“阅持也。”阅为更迭数之,既得其数而持之,即为揲。扐字本义应为两指之间,引申义则代表揲四后的余数。分而为二的动作很随机,无法主观操控,却几乎已决定一变的最后结果。挂一以象三,依自古流传的筮法,习惯自分二后的右半边取策,而非左半边,往后十八变皆然。若自始及终即从左边取策呢?确实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这代表什么意义呢?挂一有方向性,并非左右均衡?一般看手相有男左女右的说法,难道占法也有?挂一既象征三才中的人位,人即分男女,古代多为男人问占,所以皆从右边取策吗?这些恐怕都还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乾之策、坤之策,乃至上下经二篇之策的计数,一年三百六十日,一万出头当万物之数云云,实在意义不大。占法和历数有关,但为何可以这样设计,又钻研不出头绪。倒是在实占经验中,不少卦例能精确地预示应验期间,如十二消息卦等等。易占的玄妙机制,真是令人魅惑。

    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四道操作程序决定一变,三变定一爻,十八变成一卦。大衍占法通常十分钟内可得出一卦,比起后世流行的金钱卦要繁复,但透显出的讯息往往丰富而深刻。理论上,占法可计算机程序化,分二的部分以随机数处理即可,如此,则按键数秒钟即可得出答案。就我所知,已有不少人作此尝试,但似乎应用未臻完善,不知问题出在哪里?

    爻变卦变

    成卦之后,接着要考虑可能变卦的问题。卦的变化自然由爻的变化而生,整体环境的变动,系于其中全部个体意向及动向之总和。《焦氏易林》的64x64=4096的变化类型,即根据于此。但自然的演化及人事的兴革,似乎还没有这么简单:个体的意向有趋变、有守常,趋变的力度和能量,也并不一致,如何作出最准确的评估,真是煞费思量。再者,人千算万算,不如老天一算。许多大环境的变动,还有超过一切主观预期的。所有这些影响变动的因素,都使易占的变卦法格外艰难而复杂。

    兹举一卦占为例:这是我占公元两千年的台湾经济情势之卦。依大衍之法,十八变后,过揲之数依序为9、8、9、8、8、6,为地火明夷。卦辞云:“利艰贞。”日暮昏黄,穷途潦倒,伤筋动骨,极为痛苦难熬。初九、九三、上六为不稳定的老阳或老阴,可能转变为稳定的少阴或少阳。但这三个变爻究竟会怎么变,对全卦又会造成什么影响呢?若依《焦氏易林》的逻辑,三爻齐变,为山地剥卦。底层几近淘空,资源流失殆尽,呈现岌岌可危的局面。明夷之剥,卦象之坏,完全料中了当年的情势。但何以致之?从这三个变爻中能否看出端倪呢?

    依高亨的独到看法,这时就用上了天地之数。五十五为代表自然的极数,爻的过揲之数总和,在三十六到五十四之间,决不会超过五十五。这意味人智再怎么精密运算,也不可能违反自然、超越自然。以五十五减去六爻过揲数之总和,以所得的差数,来检测宜变的爻位,决定大环境变动的时机。

    以本占例而言,六爻过揲数之总和为四十八,五十五减四十八,得差数为七,由初爻往上数、再由上爻往下数的第七位,恰恰为上六,上六为老阴可变。宜变的时位与可变的爻结合,表示上六为最重要的变量,必然发生变化,并进而影响全卦的动向。依例,以明夷上六爻辞断占:“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小象传》云:“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明夷上六即全卦祸源所在,造成全局蒙难的黑暗中心,本为失势的大老之位,却蛮横主导政局发展,居高临下,阴影笼罩一切。初登于天,后入于地,正是先盛后衰,日出复日落之象。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失去了应有的合理规范,失则的则,实则天则、自然律。在乾卦《文言传》中,以“乾元用九,乃见天则”释之。换言之,群龙无首,众生平等,才合乎自然界的最高法则。明夷上六以独夫宰制社会,使生灵涂炭,应受强烈谴责。

    上六爻变,成山火贲卦。贲为虚饰的官样文章,上六的所作所为,是以政治力粉饰太平,例如以各种名目的基金为股市护盘,以戒急用忍阻碍两岸三通之类。这些都扭曲或违反了经济市场的自然规律,以看的见的手,掣肘“看不见的手”。一旦勉励支撑的力道一失,推得高也跌得重,全民为此付出惨重代价。

    上六是罪魁祸首,影响重大,那九三和初九呢?虽有变动可能,未值宜变时位,属次要变量,影响较小。九三爻辞云:“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大首即祸首上六,必须澈底铲除,才重获光明。以下伐上,故称南狩以避讳之。九三深富潜力,亦明知上六之害,但在此占中变革的力道不足,被上六压制住,十分可惜。

    初九爻辞云:“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主人有言。”初九代表广大的民间基层,在上六错误领导的肆虐之下,经济不但不能起飞,还受到严重的挫伤。财务吃紧,周转不灵,必须到处奔走,求援纾困。受尽冷嘲热讽,生计之苦,难以言状。

    分析至此,我们已很清楚本占“明夷之剥”的变化机制。既然本土民不聊生,经济活力受制于政治干预,依市场生存法则,资金、技术、人才当然大量流失。更妙的是剥卦恰为十二消息卦之一,时当阴历九月,即当年阳历十月左右,台湾经济的各项指标,因核四政争陡直下降,一泻千里,又明示了“初登于天,后入于地”的逆转时机。即便以明夷卦衡量,卦气亦当阴历九月中,换言之,卦象早已测出剧烈变动的时间点,似乎在劫难逃。

    高亨这套决定爻变及卦变的方法,据称由苦参《左传》、《国语》中诸多筮例而来。尤其是本章首段末句:“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更触发了他的灵感。五十五的天地之数,正是用来决定宜变爻位的基准。本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说:知变化之道,就知道神之所为。系传第五章云:“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说卦传》则称:“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道是最高存在的本体,神则是道的妙用,也就是变化生成万物的大能。本章末段所言,实即成卦之后的变化问题。所谓“显道神德行”,彰显真理,透过人的实践,将其妙用澈底发挥出来。在筮法的操作上,即以天地之数来贞定卦爻的变化。

    五位相得,指天地奇偶之数的相得益彰,即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观念。天一与地二相得、天三与地四相得…各有合,指天数、地数各自相加,故而得出二十五、三十之数,总合即为五十五。《说卦传》云:“参天两地而倚数。”参两应即参伍错综、参合交错之意,倚数即立数,指的正是天地之数的形成。“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可见天地之数,确实和卦爻的变化有关。

    引伸触类

    四营而成易,四次操作成一变;十有八变而成卦,照讲所成之卦已为六画卦,怎么又称八卦而小成呢?传统的解释多以三画卦的八卦为小成,经引伸触类后,六画卦的六十四卦为大成,可描摹尽天下之能事。但我怎么看这段文字,都不像在说重卦这样简单的事,而应该是在探讨成卦之后的变卦问题。换言之,系传本章的首尾二段是相互呼应的。不然,成卦后仍无法确定最后的动向,要如何断卦呢?演卦容易断卦难,系传既有专论占法一章,必然涉及判断问题,而天地之数就是其中的关键。

    此处所谓的八卦,应即六十四卦的代称。其实,全部易传从未提过六十四卦,概以八卦称之。十八变后所得卦象,还未必是最后结果,故称小成。除了援用天地之数,来找出宜变爻位外,还有许多复杂的考虑,如可变之爻(9、6)有几个、和宜变爻位合不合,以及如何斟酌权变等等…。这些变化很难制式规范,须断占者引伸其义,触类旁通,作出最后的综合判断。有时以本卦卦象、卦辞为主。有时以变卦卦象、卦辞为主。有时须合参两卦以定夺。若可变之爻恰值宜变爻位,又须以该爻爻辞为主,其它变爻爻辞为辅。若可变之爻超过三个,则数爻齐变,而导致卦变的可能性即增大。变爻愈多,本卦愈难维持稳定,在群体求变的推力下,值宜变爻位之变爻便渐失其重要性,该爻爻辞亦仅供参考而已。

    因此,爻变、卦变所造成的变化类型,虽然理论上应为四千零九十六种,判断时所须考虑的因素,却远比《焦氏易林》的陈述复杂。这大概也是许多人的实占经验中,《易林》的准确率偏低,甚至很离谱的原因。《易经》的卦爻辞集众智而成,千锤百炼,精密无比,当然不是焦延寿一人逞意构画,所能望其项背。

    显道神德行,断卦不仅是科学,还是门艺术。境界够了,足以彰显真理,更能精练我们的思维,提升我们的行动能力,使我们在人际间应对自如,处理难题都能迎刃而解。酬酢本是宾主间相互劝酒之意,引伸为人事互动。可与酬酢,一旦精熟了爻变、卦变的各种变化,碰到任何情境,都能找出恰当的对策。可与佑神,即藉由我们的高明实践,进一步改造而丰富了自然,也就是《中庸》所谓,“参赞天地之化育”之义。

    神代表自然造化之妙,一般趋吉避凶,都说祈求神佑、天佑。大有上九所云:“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从自助、人助谈到天助,已经是极高境界。这里却气势更大,靠着人的作为,还要反过来去佑神,去协助自然!《尚书》讲:“天工人其代之。”泰卦《大象传》称:“裁成辅相”。《说卦传》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乾卦《文言传》称:“先天而天弗违。”都充分凸显了人能人智的积极主动性。大衍之数之所以不同于天地之数;前述变爻愈多,由天地之数决定的宜变爻位,亦非绝对的限制,仍应以数爻齐变的众意为主,实亦反应了这种刚健进取的精神。

    以上本章论述,重在占法中天人观念的疏通,和一些关键问题的探讨,不着意于逐字逐句的翻译,以及基本占法程序的说明。有关这些部分,请参考高亨《周易古经通说》第七篇:《周易筮法新考》。还有拙著《决策易》三、四两章:《占卜玄机》(上)(下),都有详尽的介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