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者:墨子传-墨子年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周贞定王元年(约前468) 出生

    两千多年来对墨子的刻意遮蔽,使得墨子连生卒年代也成为云遮雾罩的谜团。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含糊其辞说墨子“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连与孔子是同时还是在其后也没搞清楚。清人孙诒让根据《墨子》五十三篇提供的历史事件为参照,考证出“当生于周定王之初年”。后来的研究者们多取其说。

    中国史学界一直没能搞清楚墨子的真实姓名。史学界的流行说法,墨子姓墨名翟。然而,史学界一直还有另一种声音,认为墨子并不姓墨,而是姓翟名乌。谬传姓“墨”,应该是以墨为道表示学派的名称。也有一种说法,因墨子出生“草根”,长年栉风沐雨肤色黧黑,于是以肤色为姓,被时人称为“墨子”。另据《琅嬛记》:墨子出生时,其母梦到一只五彩斑斓的凤凰飞入家中,醒后就生下了墨子。因为古时凤凰的别名是翟,“翟”上端是“羽”字,下端是“佳”字,都是大鸟的意思,所以他的父母给他起名为墨翟。也或许典籍中透出信息:墨子出生这年是鸡年,由此得名为“翟”。

    关于墨子的籍贯问题,也成为史学界一桩悬案,历来说法很多:有楚人说,有宋人说,有鲁人说,甚至还有墨子是印度人之说。近年比较趋同于墨子出生在鲁地(可能为现东鲁山东滕州或今西鲁河南省鲁山县)一个手工技艺高超的家庭之中,有传说墨子的父亲叫墨祺,是大禹老师墨如的后裔,但未见于史典。

    周贞定王三年(前466) 三岁

    从懂事起,就随父母在家中学艺。在数年间,他学得了一手好手艺,连后来的惠施也赞之为“墨子大巧”。少年学艺,使墨子成为有才学的“士”,为日后成为劳动人民的“平民圣人”奠下基础。

    周贞定王九年(前460) 九岁

    出身于工匠之家的墨子进学略晚,这里定在九岁上。可能“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淮南子》)。但学了数年后,他就对孔学产生了怀疑,“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背周道而用夏政。”

    周贞定王十二年(前457) 十二岁

    背离孔学后,墨子就学于“史角之后”,学习古代的“清庙之礼”,礼简而重实,由史入手,讲述禹道。

    周贞定王十三年(前456) 十三岁

    墨子一面学习禹道,一面自学中华典籍,尤喜《诗》《书》(当时的读本不同于儒家所编),这可以从《墨子》一书中反复引述得到明证。

    周贞定王十四年(前455) 十四岁

    墨子初次出游于郑,适遇“郑人弑哀公”事,后在《墨子.鲁问》中有所记述。

    周贞定王十五年(前454) 十五岁

    墨子由郑西行至晋,恰逢晋内乱大兴。晋六将军中较为强大的智伯以“其土地之博、人徒之众”攻中行氏、范氏,并三家为一家。

    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 十六岁

    在晋。智伯决水灌晋阳,赵臣张孟游说韩、魏与赵联合,决水灌智伯军,擒杀智伯,三分其地。韩、赵、魏分晋之势成。日后,墨子在《墨子.非功》中详述其事,并要人们“鉴之于智伯之事”。

    周贞定王二十一年(前448) 二十一岁

    墨子开始收徒讲学。

    墨子与弟子公尚过一起准备游说越国,先由公尚过到越国去会见越王。越王很高兴,说如果墨子愿从事于越,则可以“裂故吴地方五百里以封墨子”。墨子拒封,只要求越王“听吾言、用吾道”。越王表示认可,墨子去越国,旋因种种原因离越。

    周贞定王二十二年(前447) 二十二岁

    墨子入蔡国,亲见由于“攻战”,蔡“亡于吴越之间”。

    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前444) 二十五岁

    墨子南游卫国,载书甚多,弟子弦唐子见而怪之曰:“吾夫子载书甚多,何有也?”墨子曰:“昔者周公旦朝读书百篇,夕见七十士,故周公旦佐相天子,其修至于今。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吾安敢废此?”

    周考王元年(前440) 二十九岁

    墨子奔走于楚、越、宋等国之间。

    公输般至楚,为舟战器。

    周考王二年(前439) 三十岁

    墨子自鲁至楚,将自己著的书献给楚惠王,楚惠王“爱而读之,曰:良书也!”但又因墨子为“贱人”说话,而“以老辞”,即推说自己年老了,不接见他。

    周考王七年(前434) 三十五岁

    韩非子在《显学》中说过一句话:“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墨学之成为显学,与儒学并称,定在墨子三十五岁上,较为妥帖,因为此时墨子已为饱学之士,周游列国,名扬四海,孟子后来说的“墨翟之言盈天下”,当在此时始。

    墨学之成为显学,主要是禹道成为学说之宗,“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如此。”而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正是禹道的体现。

    周考王十年(前431) 三十八岁

    墨子到山东小国莒,亲见其为齐所亡,哀其“攻战”而失国。

    周威烈王三年(前423) 四十六岁

    楚国鲁阳文君想攻打弱小的郑国,墨子急忙赶到楚国,以“非攻”之理劝诫鲁阳文君,使之止攻。

    周威烈王十四年(前412) 五十七岁

    齐国出兵攻占了鲁国的葛及安陵,墨子自告奋勇到齐国,当着齐王田和的面指摘其侵凌小国之地,并告诫他,多所征战必“受其不祥”。

    周威烈王十五年(前411) 五十八岁

    齐国又一次征伐鲁国,夺取都城。墨子又一次赴齐,批评齐国以大国侵凌小国。

    周威烈王十六年(前410) 五十九岁

    墨子收齐国人高何、县子硕为弟子。此二人“初为暴者”“指于乡曲”,后学于墨子,成为“天下名士显人”。

    周威烈王十七年(前409) 六十岁

    在齐国的战争威胁下,鲁国国君召见墨子,求教于墨子:“吾恐齐之攻我也,可救乎?”墨子为鲁君出了三条主意:一为“尊天事鬼”,实际上是尊重客观规律;二为“遍礼四邻诸侯”,与邻邦建立友好关系;三为“爱利百姓”,这样才可动员全国力量反对齐国侵略。

    周威烈王十八年(前408) 六十一岁

    齐国又一次攻伐鲁国。

    周威烈王二十年(前406) 六十三岁

    魏文侯灭中山国,墨子非魏之攻战。

    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前404) 六十五岁

    墨子游宋国,“宋信子罕之计而囚墨翟”。子罕是宋国的大臣,他反对墨子宣传的“非攻”“兼爱”思想,设计囚禁了墨翟。不久,墨子被救离宋国。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 六十六岁

    公输般(鲁班)为楚造云梯,将以攻宋。墨子闻之,传钜子于禽滑釐,由鲁裂裳裹足,步行十日十夜,赶到楚都郢。“公输般九设攻城之机关,墨子九拒之”,最后,公输般和楚王都只得罢休,“请无攻宋矣”。

    同时,墨子派弟子助宋拒楚,“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已持守圉之器以待楚寇”。

    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前402) 六十七岁

    由楚回鲁,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宋闾者不纳也”。墨子一点也不显耀自己,他像其他“贱人”一样穿着破旧,守城的士兵不知他就是保卫宋国的大恩人墨子,因而“不纳”!

    周安王六年(前396) 七十三岁

    墨子到郑国,适逢郑子阳之党杀公,关郑君乙,墨子感慨系之,称为“郑人三世杀其君”。

    周安王八年(前394) 七十五岁

    齐康公攻鲁,取鲁之最(今曲阜东南),墨子说韩救鲁。

    周安王十六年(前386) 八十三岁

    周天子承认齐太王(田和)为诸侯,墨子游齐国,对齐太王晓以“非攻”之理。禽滑釐传钜子于孟胜。

    周安王十七年(前385) 八十四岁

    齐国又一次攻伐鲁国,墨子理喻齐太王,不听。

    周安王二十一年(前381) 八十八岁

    楚国发生巨变。楚悼王在位时,用吴起为令尹,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其爵禄,裁汰不急之官,供养选练之士,令贵人实空虚之地,南收扬越,遂有苍梧。这一年,在位二十一年的楚悼王死,贵族追杀吴起,吴起伏王尸上,王尸中箭。

    随吴起变法者不服,起而作乱,凡七十余家。阳城君因参与作乱出走,墨者钜子孟胜为阳城君臣,率弟子一百八十三人战死之,宋人田襄子继孟胜为钜子。

    周安王二十三年(前379) 九十岁

    墨子针对“齐康公兴万乐”(即建立一万人的舞蹈大队),提出墨家体系的“非乐观”。墨子指出,在“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的社会大背景下,大兴乐舞,是“亏夺民衣食之财”的举动,是应该加以反对的。

    是年,齐康公死。

    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 九十三岁

    《墨子》一书中记事消失于这一年,墨子之殁,当不过周安王二十六年。后有田襄子传钜子腹,以及墨分为三,有邓陵氏之墨,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墨家学说是战国的显学,至汉代遭统治阶级残酷扼杀而中绝。

    (此《墨子年表》取信于陈雪良的《墨子年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