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魄力的人,必定毫不犹豫,说到做到。
你还记得那个老掉牙的故事吗?
布里丹的驴子肚子饿得咕咕叫,于是它到处寻找吃的东西。驴子真幸运,很快发现左边和右边都有一堆草可吃。
于是它到了左边那堆草边,可审视一番后觉得没有右边那堆草多,所以饿着肚子跑到右边去吃。到了右边以后又发现没有左边那堆草的颜色青。
想想,还是回到左边去吧。就这样,一会儿考虑数量,一会儿考虑质量,一会儿分析颜色,一会儿分析新鲜度,犹犹豫豫,来来回回。这只可怜的驴子,最后却饿死在途中。
优柔寡断是成功的大敌!
约翰·鲁斯准备从纽约到波士顿。他到机场买票后还有几分钟空闲。于是他走向一个体重计,踏上去,投入一枚硬币后,得到一张纸条:“你的名字叫约翰·鲁斯,体重75公斤,而且你正要搭乘2点20分到波士顿去的班机。”
因为一字不差,所以他大吃一惊,认为这是个玩笑。他再次站上去,丢下另一枚硬币,很快又出现一张字条:“你的名字仍然是约翰·鲁斯,体重仍然是75公斤,而且你仍然赶得上2点20分到波士顿的班机。”现在他比刚才更困惑了。
突然,他想到了一条计策,决定试一试,愚弄体重计一下。他走进更衣室,换了衣服,重新踏上体重计,投入硬币,这次又出现一张字条:“你的名字仍然是约翰·鲁斯,体重仍然是75公斤,但你已经赶不上2点20分去波士顿的班机了。”
你想愚弄生活,结果你也必会被生活愚弄。
我们很多人都错过了“2点20分到波士顿的班机”。
机会青睐于果断。不论是事业上还是爱情上,都不是因为没有机会,而常常是有了机会,我们却没有开放的心态,犹豫、怀疑,缺乏勇气,不敢去尝试,以至于让机会白白溜走,也因此我们常常错过了生命中很多美好的事物。
有人面对一个来之不易的良好机会总是拿不定主意,于是去问他人,问了10人肯定9人说不能做,于是放弃了。其实你不知道机遇来源于新生事物,而新生事物之所以“新”,就是因为90%以上的人还不知道、不认识,等90%的人知道了就不再是新生事物。
决断力,又称为魄力,表现为每个人做事情的决心,直接决定着做事情的成功与否。一个有魄力的人,必定是言之必行、毫不犹豫、说到做到,即使有很大的困难,但也很少被难倒。他会凭着自己的韧劲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如果你允许失败,你将永远难以获胜;
如果你放纵失败,失败对你纠缠不休;
如果你宽容失败,失败反而会报复你;
如果你忽略失败,失败不会自动消失;
你绝对不能失败,才能使你持续胜利!
“你绝对不能失败!”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第一训诫,亦是所有组织和企业必须恪守的生存信条和致胜法则!
在当今这个世界里,充满着各种机会,但是机会都是稍纵即逝的,一旦有了机会,就应该及时把握,就要果断决策,勇敢地去行动,而不能犹豫不决。否则的话,你就只能是永远站在那里看别人成功。
有时候过多的犹豫不决只会导致更彻底的失败。在知道应该行动的时候却不采取行动,最后却让机会白白溜走,这种情形太普遍了。
通常而言,犹豫不决所导致的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失败,而是以较不明显的形式出现的。犹豫不决是造成隐性失败的主要原因。
有的人总是害怕自己会失去什么,如果自己的一生失去控制,或者会失去手中的权力等,这样往往加深了内在失望的感觉。“我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他们会对自己说:“为什么我不能改变?”即使并没有失业,他们还是没有取得自己希望取得的成绩。
果断法则2
你一旦拖延,你就总是会拖延。
杰克小时候就显露出特殊的审美能力。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他发现了自己的人生志向:建筑设计。从哈佛大学建筑系毕业时,他确定无疑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工作:如果建筑是他的宗教,那么贝聿铭就是最高主教。
在贝聿铭的公司里,杰克加入了那一代最杰出的建筑师阵容,而且有相当一段时期在公司里学习成长。但他知道,一个建筑师如果真正相信自己的能力,必须自己开公司,表现自己的才华。
然而光阴荏苒,杰克发现自己逐渐迷失在贝聿铭公司的眩目光环之中。在贝聿铭公司的生涯是充满魅力的,很安稳,而且提供了另一种替代性的成功,这种成功从来不必让他冒着失败的风险。而问题恰恰就在于他没有失败的感觉。他清楚地了解这一点,正是这种了解使他感到绝望。
经过一段极端痛苦的历程,杰克终于采取了行动。他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那天我走进贝聿铭先生的办公室,对他说:“我要离开这里。”贝聿铭先生镇静地抬起头说:“杰克,我等待这一天已经7年了。”然后,他补充道:“我认为公司里只有2个人可能会出去试试身手,你就是其中一个。”
杰克很惊讶的发现,并不是贝聿铭使他成为一名“囚犯”———其实贝聿铭先生一向再和蔼不过了———这一切都是杰克自己造成的。与贝先生一起工作的这么多年中,杰克最持久的建筑创作就是这个自囚的笼子。
在有名气的公司里面工作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你可以跟一位大师学习;缺点却很抽象:你对自己的个人能力没有很强的信心;不敢背水一战,独自出去创天下,去干你自己的事业。
大部分的人都太喜欢拖延了,他们对什么事情不是做不好,而是不去做,这是失败最大的恶习。不行动,怎么可能会有结果呢?
著名演讲家李践说:“我自己以前也是一个拖延者。在彻底尝到失败的苦果之后,我才开始检讨。我想成功、想赚钱、想人际关系好,可是我从不行动;想健康、有活力、锻炼身体,可是我从不运动;知道要设计目标、定计划,但我从来不去做,就算设计了目标、定了计划,也不曾执行过;要早起、要努力,可是就是没有行动力;知道要推销,可是从不拜访顾客。就这样,一天一天抱着成功的幻想,染上失败者的恶习,虚度了好几年。”
每一个成功者都是行动家,不是空想家;每一个赚钱的人都是实践派,而不是理论派。你一定要养成马上行动的好习惯。
马上行动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做事的态度,也是每一个成功者共有的特质。
宇宙有惯性定律。什么事情你一旦拖延,你就总是会拖延,但你一旦开始行动,通常就会一直做到底,所以,我认为,凡事行动就是成功的一半,第一步是最重要的一步,行动应该从第一步开始,而不是第二步。
只要从早上睁开眼睛那一刻开始,你就马上行动起来,一直行动下去,对每一件事都要告诉自己立刻去做,你会发现,你整天都充满着行动力的感觉,这样持续三个星期,你可能就养成了马上行动的好习惯了。
所以,现在看到这里,请你不要再想了,再想也没有用,去做它吧!任何事情想到就去做!放下书本,现在就做!去行动!
拿一张纸写上“马上行动”,贴在你的书桌前,床头、镜子前,贴满你的房间,你一看到它就会有行动力的。现在就做!
为了养成你马上行动的好习惯,请你大声地告诉自己:“凡事我要马上行动,马上行动!”连续讲10次,立即行动!只有不断地行动,才能帮你成功,是行动的人改变了这个世界,是行动的人才会在21世纪获得成功。
果断法则3
当你做了不属于自己的工作时,机会就来了。
这个小法则讲的是关于“机会”的三个故事,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著名的“上帝与乞丐”的故事。
上帝想改变一个乞丐的命运,就化做一个有钱人来点化他。
他问乞丐:“我如果给你1000元,你如何用?”
乞丐说:“那太好了,我就可以买个手机了。”
上帝不解,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我可以用他和这个城市的各个地区联系,那里人多,我就去哪里乞讨啊!”
上帝很失望,又问:“假如我给你10万呢?”
乞丐说:“那我可以买部车了,这样以后就可以开车出去乞讨了,很快的!”
上帝感到很悲哀,再问道:“假如我给你100万呢?”
乞丐听了眼睛都放光了,说:“那太好了,我可以把这个城市最豪华的地段买下来。”
上帝听了很高兴,这时乞丐又说:“到那时我把我领地的乞丐全撵走,不让他们抢我的饭碗。”上帝听完,长叹一声,黯然离去。
从这个故事可见:生活中的机遇随处皆是,但是决定人一生的还是自己的思维。我们再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日本三洋电机的创始人井植岁男,成功地把企业越办越好。
有一天,他家的园艺师傅对井植说:“社长先生,我看您的事业越做越大,而我却像树上的蝉,一生都坐在树干上,太没出息了。您教我一点创业的秘诀吧?”
井植点点头说:“行!我看你比较适合园艺工作。这样吧。在我工厂旁有2万坪空地,我们合作来种树苗吧!树苗1棵多少钱能买到呢?”
“40元。”
井植又说:“好!以1坪种2棵计算,扣除走道,2万坪大约种25000棵,树苗的成本是不是100万元。3年后,1棵可卖多少钱呢?”
“大约3000元。”
“100万元的树苗成本与肥料费由我支付,以后3年,你负责除草和施肥工作。3年后,我们就可以收入600多万元的利润。到时候我们每人一半。”
听到这里,园艺师傅却拒绝说:“哇!我可不敢做那么大的生意!”
最后,他还是在井植家中栽种树苗,按月拿取工资,白白失去了致富良机。
要成功地赚大钱,非得有胆量不可。一个没有胆识的人,再好的机会到来,也不敢去把握与尝试;固然他没有失败的机会,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机遇。我们伟大的思想家鲁迅曾经说过: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下面是最后一个故事。
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马上就要下班。因为周末,其他人都显得松弛了,盘算着怎么度过休息时间。一位陌生人走进来问朗格,哪儿能找到一位助手,来帮他整理一下资料,因为他手头有些工作必须当天完成。
朗格问道,请问你是谁?他回答,我们办公室是在一个楼层,我是一个律师,我知道你们这里有速记员。朗格告诉他,公司所有速记员都去看体育比赛了,如果晚来5分钟,自己也会走。但朗格却说,自己还是愿意留下来帮他。因为“比赛以后还有的是机会,但是工作啊,必须在当天完成”。
做完工作后,律师问朗格应该付他多少钱。朗格开玩笑地回答:“哦,既然是你的工作,大约1000美元吧。如果是别人的工作,我是不会收取任何费用的。”律师笑了笑,向朗格表示谢意。
朗格的回答不过是一个玩笑,他没有真正想得到1000美元。但出乎意料,那位律师竟然真的这样做了。3个月之后,在朗格已将此事忘到了九霄云外时,律师却找到了朗格,交给他1000美元,并且邀请朗格到自己公司工作,薪水比现在高得多。
如果不是你的工作,而你做了,这就是机会。有人曾经研究为什么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无法把握,答案是:因为机会总是喜欢乔装成“麻烦”的样子。
“麻烦”来了,一般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逃开,也就错过了机会。当别人交给你某个难题,也许正在为你创造一个珍贵的机会。谁的问题谁负责,是一般员工的想法,这样的员工充其量叫“合格”;对于一个聪明的员工来说,他总是很乐意自找“麻烦”。
果断法则4
对于强者而言,碰到的每一件小事都是一个机会。
美国运输业巨头、著名企业家科尼里斯·范德比尔特在汽船行业看到了自己的机会所在。他认定自己要在汽船航海方面发展事业。他的这一决定让家人和朋友十分震惊。他竟然放弃了原本已经蒸蒸日上的事业,到当时最早的一艘汽船上当船长,而年薪仅为1000美元。
当时,富尔顿已经取得了用汽船在纽约水面上航行的专有权。但范德比尔特认为,这项法令不符合美国宪法的精神。他一再要求取消这个法令,并最终获得了成功。不久之后,他拥有了一艘自己的汽船。
在当时,政府为往来欧洲的邮件要付出大笔补贴,然而,范德比尔特却提出他愿意免费送邮件并提供更好的服务。他的这一要求很快就被接受了。靠着这种方式,他很快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客运与货运体系。
后来,他预见到,在美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铁路运输将会大有可为。于是,他积极投身到铁路事业中去,为后来建立四通八达的范德比尔特铁路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约翰·洛克菲勒在石油行业预见了机会。他注意到,这个国家的人口如此众多,却只有极少数人在用电灯。这儿石油储藏非常丰富,然而由于石油冶炼加工方法十分原始,产量非常低,使用起来也不安全。而这正是他的机会所在。
他先是找到了一个合伙人,一个与他共同工作过的维修工塞缪尔·安德鲁。到了1870年,利用他的合伙人发明的新的冶炼加工方法,洛克菲勒冶炼出了他们的第一桶石油。由于石油质量好,生意很快红火起来。后来,他们又增加了一个合伙人,名叫弗莱格勒。
但是过了不久,安德鲁表示,他对现状不满,希望结束合作关系。洛克菲勒问他:“你想要什么作为补偿呢?”安德鲁漫不经心地将要求写在一张纸上:“100万美元”。不到24个小时,洛克菲勒就将这笔钱递到了安德鲁手中,然后说:“你只要100万美元,而不是1000万,要价真的不高。”
在短短的20年中,这个固定资产只有1000美元的不起眼的小冶炼厂,滚雪球般地迅速成长为一个托拉斯“美孚石油公司”。总资产达到了9000万美元,股票价格也升至每股170美元,而公司的市场价值则高达1.5亿美元。
坐等机会不等于守株待兔。在做好一切准备的同时,应积极主动地寻找机会。机会不会偏爱哪一个人,谁先创造出了机会,成功必定属于他。
一生中能获得特殊机会的可能性非常小。然而,财富就在你手边,机会无处不在。要想成功,你必须行动起来:老师所讲的每一堂课是一次机会;每一次考试是一次机会;每一个病人对于医生是一个机会;每篇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文章是一次机会;每一个客户是一个机会;每一次交易是一次机会,是一次展示文明礼貌、果断与勇气的机会,是一次表现诚实品质的机会,也是一次社交成功的好机会;每一次面对困难都是一次机会。
有的人不但主动寻找机会,而且还主动为自己创造机会。对于强者而言,碰到的每一件小事,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机会,都会让他们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都会使他们的个人能力更加突出。
想一想吧,不幸瘫痪的张海迪尚且能够通过努力而使自己成为一位杰出的作家,那么,比张海迪拥有更多机会和自由的年轻人,是不是应该做得更好些呢?
懒惰的人总是无法战胜自己的惰性,却怨上天不给自己机会;而勤劳的人永远不停地行动着,努力地创造机会。正如哲人罗兰所说:“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在战胜别人之前,先得战胜自己。”
果断法则5
不要因为那些“如果”,影响了你的果断。
在人的一生中,一次偶然的机会,导致了伟大而深刻的发现,使科学家功成名就;一个突如其来的机会,使有的人大展才华,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从而名垂青史;甚至一次意外的变故,竟影响了一个人的整个生涯,对他的发展起着转机作用。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但是,抓住机会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能不能预见机遇的到来,能否在它来临之际抓住它,都取决于你是否具备了一种能力,取决于你是否具备了敏锐的感觉和先见之明。
希尔顿32岁时到得克萨斯州准备干最热门的职业,但他的资金只有37000美元,用于采油显然不够。他带着失望和疲惫进入一家旅店,发现旅客爆满,而老板却不愿意继续经营。
希尔顿仅仅在与老板谈了几句话,喝了一杯酒后,就断然决定用10万美元买下这家旅店,开始了庞大的希尔顿集团的创业史。一次偶然的机会,成为希尔顿命运的转折点。
靠着这次偶然的机会,希尔顿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是如果希尔顿不去德克萨斯州,或者在旅店老板出卖旅店时,希尔顿设想:生意这么好,老板为什么要卖掉它呢?或者担心37000美元投入“无底洞”。假如上述“如果”变为现实,希尔顿就不会成为后来的希尔顿了。
不要因为那些“如果”,影响了你的果断。
你的判断力深植于个性当中,如静水深流。判断力不应受情感波动、建议、批评以及表面现象的干扰。判断力是处理任何重要事件所必需的。除了事实本身的真实状况外,它不受任何影响。
有的人虽然能力出众,却毁于这样一个小小的个性弱点,尤其是当他在其他方面的能力都很强的时候,这是人生的悲剧。今天,成千上万的人虽然在能力上出类拔萃,却缺乏果断的个性而沦为平庸之辈。
要知道,在任何情况下,不能信心百倍地做出自己的决断都是一个悲剧。许多人正是因此遭致失败,而非缺乏能力。那些总是犹豫不决的人,世上没什么东西能帮助他们形成迅速决断的行动习惯。因此,一个人试图面面俱到,是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的。
决策就是决定性的、不可更改的,一旦做出就要尽力执行,就算有时候会犯错,也比那种事事求平衡、总是思来想去、拖延不决的习惯要好。当我们致力于形成一种快速决策的习惯时,哪怕在最初这种做法显得有些机械,它也会让我们对自己的判断力产生信心。由此,一个人将会获得一种全新的独立精神。
有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给自己留着重新考虑的余地,就连写信也是这样。他总担心自己的信会有改动,不到最后一分钟不敢封口。即使信的一半已经塞到邮筒里了,他还会犹犹豫豫地把它抽出来,拆开,再看一遍,这一看,可能又发现哪儿不对头了,然后他只好把这封信拿回去重写。
对他来说,寄一封信很不容易,寄出去以后,他还是惴惴不安的,成天惦记着那封信的措词是否得体。最可笑也是尽人皆知的事,就是有一次他把信寄出去以后,又发电报叫人家赶紧把信退回来,千万不要打开看。
他人品非常好,为人处世非常得体,但就是由于这优柔寡断的性格,得不到人们的信赖,谁也不愿意跟他合伙做事。
比鲁莽更糟糕的是犹豫不决。
犹豫不决的人常担心事情的凶吉好坏,今天做出一个抉择,明天会发生更好的可能性,总是不敢做出决断。他们因此失去很多好机会,埋没很多好想法。
良机稍纵即逝,犹豫不决的人很难抓住机会。
果断法则6
偶尔做出错误的决定,总比从不做决定要好。
雷厉风行难免会犯错误,但总比什么也不敢做强。
威廉·沃特说:“如果一个人永远徘徊于两件事之间,对自己先做哪一件犹豫不决,他将会一件事情都做不成。如果一个人原本做了决定,但在听到自己朋友的反对意见时犹豫动摇、举棋不定,那么,这样的人肯定是个性软弱、没有主见的人,他在任何事情上都只能是一无所成,无论是举足轻重的大事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概莫能外。”
“他不是在一切事情上积极进取,而是宁愿在原地踏步,或者说干脆是倒退。古罗马诗人卢坎描写了一种具有‘凯撒式’坚忍不拔精神的人,实际上,也只有这种人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这种人首先会聪明地请教别人,与别人进行商量,然后果断地决策,再以毫不妥协的勇气来执行他的决策和意志,他从来不会被那些使得小人物们愁眉苦脸、望而却步的困难所吓倒———这样的人在任何一个行列里都会出类拔萃、鹤立鸡群。”
像墙头草一样摇摆不定的人,无论他其他方面多么强大,在生命的竞赛中,总是容易被那些坚定的人挤到一边,因为后者想做什么,立刻去做。可以这样说,拥有最睿智的头脑不如拥有果敢的判断力。
成千上万的人在竞争中溃败而归,仅仅因为耽搁和延误。而数不胜数的成功者因为在关键时刻冒着巨大风险,迅速做出决定,创造了财富。
智者说:“使一个人形成果断决策的个性,是生命成长中道德和意志训练方面最重要的工作。”
“果断决策的习惯对于我们非常重要,以至于经常要准备冒险做出不成熟的判断或采取不利行动。对一个人来说,偶尔做出错误的决定,总比从不做决定要好。”
快速决策和异常大胆使许多成功人士度过了危机和难关,而关键时刻的优柔寡断几乎只能带来灾难性后果。难怪有人说:世间最可怜的是犹豫不决的人。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父亲试图用金钱赎回在战争中被敌军俘虏的两个儿子。这个父亲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和一笔赎金来救儿子。但他被告知,只能以这种方式救回一个儿子,他必须选择救哪一个。
这个慈爱而饱受折磨的父亲,非常渴望救出自己的孩子,甚至以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但是在这个紧要关头,他无法决定救哪一个孩子、牺牲哪一个。这样,他一直处于两难选择的巨大痛苦中,结果他的两个儿子都被处决了。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他还没有名扬天下之前,就已经才高八斗、满腹经纶了,但仍旧不被人知。
白居易初涉长安,由于自己没有名气,所以他想给自己创造一个机会,于是便毛遂自荐到当时的社会名流顾况之处。顾况一听,有一个叫白居易的人,顿时讥讽道:“长安米贵,要在此地居住下来可不容易!”
但当他读完白居易的那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时,对白居易的评价就大不一样了,一见开头两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觉得很有味道,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拍案叫绝,叹道:“有如此之才,白居亦易!”于是,立即召见,并大力地推举了他,使得白居易很快便在京城名声大扬,站稳了脚跟。可见,机会都是靠自己去创造并抓住的。
可是太多的人终其一生都在等待一个完美的机会自动送上门,以便他们可以拥有光荣的时刻。
直到他们了解,每一个机会都属于那些主动找寻机会的人,那时已经太晚了!机会并不是苦苦等待就会降临的。
斯迈尔斯说:“碰不到机会,就自己来创造机会。”
果断法则7
我们还有机会,因为我们还活着。
有个人在一天晚上碰到一个神仙,这个神仙告诉他,有大事要发生在他身上了,他会有机会得到很大的一笔财富,在社会上获得卓越的地位,并且娶到一个漂亮的妻子。
这个人终其一生都在等待这个奇异的承诺,可是什么事也没发生。他穷困地度过了他的一生,最后孤独地老死了。当他死后,他又看见了那个神仙,他对神仙说:“你说过要给我财富、很高的社会地位和漂亮的妻子,我等了一辈子,却什么也没有。”
神仙回答他:“我没说过那种话。我只承诺过要给你机会得到财富、一个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和一个漂亮的妻子,可是你让这些机会从你身边溜走了。”
这个人迷惑了,他说:“我不明白你的意思。”神仙回答道:“你记得你曾经有一次想到一个好点子,可是你没有行动,因为你怕失败而不敢去尝试吗?”这个人点点头。
神仙继续说:“因为你没有去行动,这个点子几年以后被另外一个人想到了,那个人一点也不害怕地去做了,他后来变成了全国最有钱的人。还有,你应该还记得,有一次发生了大地震,城里大半的房子都毁了,好几千人被困在倒塌的房子里。你有机会去帮忙拯救那些存活的人,可是你怕小偷会趁你不在家的时候,到你家里去打劫偷东西,你以这作为借口,故意忽视那些需要你帮助的人,而只是守着自己的房子。”这个人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神仙说:“那是你去拯救几百个人的好机会,而那个机会可以使你在城里得到多大的尊崇和荣耀啊!”
“还有,”神仙继续说,“你记不记得有一个头发乌黑的漂亮女子,你曾经非常强烈地被她吸引,你从来不曾这么喜欢过一个女人,之后也没有再碰到过像她这么好的女人。可是你想她不可能会喜欢你,更不可能会答应跟你结婚,你因为害怕被拒绝,就让她从你身旁溜走了。”
这个人又点点头,这次他流下了眼泪。
神仙说:“我的朋友啊,就是她!她本来该是你的妻子,你们会有好几个漂亮的小孩,而且跟她在一起,你的人生将会有许许多多的快乐。”
是的,我们每天身边都会围绕着很多的机会,包括爱的机会。可是我们经常像故事里的那个人一样,总是因为害怕而停止了脚步,结果机会就溜走了。
不过我们比故事里的那个人多了一个优势:我们还活着!
我们可以从现在起去抓住那些机会,我们还可以去创造我们自己的机会。
如果自己不去创造机会,那么就很可能被社会埋没了。所以我们要善于创造,把握机会,机会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机会之门要靠自己的力量来打开,所以每天都要不断地努力,并且对工作充满自信和兴趣。
记住,机会不会因为等待而来,你必须去争取!
15岁的亨利向哥哥借了0.25元美金,在报纸上刊登了一行小字广告:“做事认真,勤奋苦干的少年求职。”
不久,他就被著名的比达韦尔公司雇用了。他开始当的是服务生,薪金很少,工作繁杂、紧张,但他总是挂着一脸微笑,对别人的工作也尽力帮助。
后来,亨利受到董事长垂爱并获得资助,因开办制铁厂成为千万富翁。他的朋友钢铁大王卡内基在自传里称赞说:“亨利就是这样自动地、积极地创造机会,开拓自己的前程。”
机会偏爱有心人,它只留意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只垂青那些懂得追求它的人,只喜欢有理想的实干家。倘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或一处逆境就悲观失望,灰心丧气,那么,机会是不会自动来拜访的。
行动笔记
不必羡慕街上那些有钱人,他们只不过比你多了一点点胆量和行动而已!敢做敢为、勇往直前的人常常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财富和快乐。做别人不敢做的事,现在就开始记录下你伟大的成功笔记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