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法则1
不是“我想要”成功,而是“我一定要”成功。
有个年轻人想向苏格拉底学知识。苏格拉底就把他带到一条小河边,年轻人觉得很奇怪,结果,更奇怪的事情还在后头,苏格拉底“扑通”一下就跳到河里去了。
这个年轻人就想:难道大师要教我游泳?这时,苏格拉底向年轻人招了招手,示意他下来。年轻人也稀里糊涂地跳下了水。
刚一下水,苏格拉底就把他的头摁到了水里,年轻人本能地挣扎出了水面,苏格拉底又一次把他的头摁到了水里,这次用的力气更大,年轻人拼命地挣扎,刚一露出水面,又被苏格拉底再一次死死地摁到了水里。
这一次,年轻人可顾不了那么多了,死命地挣扎出了水面后,就“哗啦、哗啦”地往岸上游。跑上岸后,他打着哆嗦对大师说:“大师……你要干什么?”
苏格拉底理也不理这位年轻人就上了岸。当他转身远去的时候,年轻人感觉好像有些事情还没有明白,于是,他就追上去对苏格拉底说:“大师,恕我愚昧,刚才你对我的那个动作我还没悟过来,能否指点一二?”
苏格拉底看那年轻人还挺虚心的,于是对年轻人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他说:“年轻人,如果你真的要向我学知识,你必须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要想成功,仅仅存有希望是不够的,一个顶尖的推销员最优秀的素质是有强烈的成交欲望;一个运动员他最优秀的品质是永远争第一的欲望。
有一位世界著名的教练曾经说了这么一句话:“一个优秀足球前锋最可贵的是强烈的射门意识。”
人人都想成功,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希望自己成功,但他成功的意愿不是那么强烈,这种人一旦遇到要他付出代价时,就会退而求其次,或者干脆放弃。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一定要成功!
一般的人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为他们仅仅“有兴趣”成功,而不是“一定要”成功。
美国人约翰·富勒出生在一个贫困的黑人家庭,家中有7个兄弟姐妹,他从5岁开始工作,9岁时会赶骡子。富勒的大多数伙伴都是佃农的孩子,他们都很早就参加劳动。这些家庭认为贫穷是命运的安排,因此,并不要求改善自己的生活。
小富勒有一点与其他小朋友不同:他有一位不平常的母亲,母亲不肯接受这种仅够糊口的生活。她时常对儿子说:“富勒,我们不应该贫穷。我不愿意听到你说:我们的贫穷是上帝的意愿。我们的贫穷不是上帝的缘故,而是因为你的父亲从来就没有产生过致富的愿望。我们家庭中的任何人都没有产生过出人头地的想法。”
“没有人产生过致富的愿望”,这个观念在富勒的心灵深处刻下深深的烙印,以至改变了他整个的人生。他决定把经商作为生财的一条捷径,一心想跻身于富人之列,开始努力追求财富。最后选定经营肥皂,他挨家挨户出售肥皂达12年之久。
后来他获悉供应肥皂的那个公司即将拍卖出售。富勒很想把它买下,他依靠自己在多年经营活动中树立的良好信誉,从朋友那里借了一些钱,又从投资集团那里得到了帮助,筹集到11.5万美元,但还差1万美元。
当他漫无目的地走过几个街区后,看到一家承包事务所的窗子里还亮着灯。富勒走了进去,看见写字台后面坐着一个因深夜工作而疲惫不堪的人,富勒直截了当地对他说:“你想挣1000美元吗?”这句话吓得这位承包商差一点倒下去:“想,当然想。”
“那么,请你给我开一张1万美元的支票,当我还这笔借款的时候,将另付出1000美元利息给你。”当富勒离开这个事务所的时候,口袋里已经有一张1万美元的支票。
后来,他不仅得到那个肥皂公司,而且还在其他7个公司和一家报馆取得了控股权。当有人与他一起探讨成功之道时,他就用母亲多年以前所说的那句话回答:“我们是贫穷的,但不是因为上帝,而是我们从来没有想到致富。”
“野心”法则2
虽然不能成为富人的后代,但我可以成为富人的祖先。
富勒在多次受邀演讲中说到:“虽然我不能成为富人的后代,但我可以成为富人的祖先。”你是否有改变自己的强烈欲望?你是否有做富人祖先的雄心大志?
我们每个人都曾有美好的愿望,但为什么很多的愿望像肥皂泡一样一个个地破灭了?
举个例子你即会明白,如果你是家具公司的营销员,有一把椅子市场价100元,如果让你600元卖掉,闪跃脑际的想法是什么?肯定想到的是“不可能”。
但如果现在有一伙绑匪,将你生命中最珍爱的人,将你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人绑架了,让你在两小时之内把椅子600元卖掉,如果卖不掉,这些绑匪就要撕票,你能不能卖掉?你不仅想卖掉,而是一定要卖掉,心头会滋生出一种强烈的欲望,去做成这件事。
往往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并没有卖椅子那样困难,为什么离成功总是那么的遥远,取决你是否有火一样的激情投身于你最热望的事业中去,是否有强烈的欲望填充你的心灵深处;不再只是有美好的愿望想去达成某件事,而是有强烈的欲望要去达成;不再是想成功,而是一定要成功!
从前有一个人,家里很穷,他决心要改变现状,于是告别父母,千里迢迢来到北方,在大森林里寻找人参。然而,幸运之神并没有光顾他,在大森林里迷了路,身上带着的干粮吃尽了,水也喝光了。他在茫茫无际的森林里,找不到出去的路径,而且随时都有葬身于野兽之腹的可能。
他在森林里漫无目的地走了3天,已经筋疲力尽,奄奄一息。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耳边响着松涛声和野兽的怪吼声,无边的恐惧像潮水一样向他袭来。他感到自己快不行了,但是,他不想死在这里,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活着走出这片森林。
饿极了,他就随便抓起一把草塞进嘴里,不停地咀嚼,微苦的草汁流进胃里,他感到不那么饿了。他躺在地上数着天上的星星,“一颗、两颗……”他用这种办法来对抗着寒冷和饥饿。
不知道过了多久,天慢慢地亮了,万道霞光从森林的枝叶间透进来,采参人漫不经心地看了看他昨夜随手抓过的草,蓦然,他在那片草丛中看到了火红的参花!是那么新鲜,那么耀眼。霎那间,采参人看到了希望。他不仅采到了一棵极为罕见的七品人参,而且沿着太阳的方向,走出了森林。
贫穷虽然不能给人带来任何利益,但能磨炼人的品性、意志。许多人凭借这些来冲破困境、阻力,打开一条从没有人打开过的通往成功之路。
一位原籍上海的中国留学生刚到澳大利亚的时候,为了寻找一份能够糊口的工作,他骑着一辆旧自行车沿着环澳公路走了数日,替人放羊、割草、收庄稼、洗碗……只要给一口饭吃,他就会暂且停下疲惫的脚步。
“野心”法则3
斩断退路,把自己逼上悬崖。
一天,在唐人街一家餐馆打工的他,看见报纸上刊出了澳洲电讯公司的招聘启事。留学生担心自己英语不地道,专业不对口,他就选择了线路监控员的职位去应聘。过五关斩六将,眼看他就要得到那年薪3.5万的职位了,不想招聘主管却出人意料地问他:“你有车吗?你会开车吗?我们这份工作时常外出,没有车寸步难行。”
澳大利亚公民普遍拥有私家车,无车者廖若星辰,可这位留学生初来乍到还属无车族。为了争取这个极具诱惑力的工作,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有!会!”
“4天后,开着你的车来上班。”主管说。
4天之内要买车、学车谈何容易,但为了生存,留学生豁出去了。他在华人朋友那里借了500澳元,从旧车市场买了一辆外表丑陋的“甲壳虫”。第一天他跟华人朋友学简单的驾驶技术;第二天在朋友屋后的那块大草坪上模拟练习;第三天歪歪斜斜地开着车上了公路;第四天他居然驾车去公司报了到。时至今日,他已是“澳洲电讯”的业务主管了。
这位留学生的专业水平如何我们无从知道,但他的胆识确实令人佩服。如果他当初畏首畏尾地不敢向自己挑战,绝不会有今天的辉煌。那一刻,他毅然决然地斩断了自己的退路,让自己置身于命运的悬崖绝壁之上。
正是面临这种后无退路的境地,人才会集中精力奋勇向前,从生活中争得属于自己的位置。
给自己一片没有退路的悬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给自己一个向生命高地冲锋的机会。你的欲望有多么强烈,就能爆发出多大的力量;当你有足够强烈的欲望去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候,所有的困难、挫折、阻挠都会为你让路,欲望有多大,就能克服多大的困难,就能战胜多大的阻挠。
你完全可以挖掘生命中巨大的能量,激发成功的欲望,因为欲望即力量。
在讲台上,老师对一位女士说:“你能不能做成200个俯卧撑。”女士回答:“做不到。”“给钱。”“也做不到。”“那么你听好了,”老师郑重的说,“现在我是一个强盗。如果你现在做不了200个俯卧撑,我就杀掉你儿子。想一想,想好了再回答。”女士想了一下,咬咬牙:“能!”
可见,我们一直没有成功,是因为我们缺少一个理由,一个成功的理由。朋友,给自己一个成功的理由,你的路就会越走越宽。
不知大家是否看过一部叫《微笑》的电影。其中有一个情节令我非常感动。片中有一位护士在上“非典”一线前,给男朋友打电话说:“我看到她们都报名,我也就报了。我真的好害怕。在报名前我想:我下辈子再也不当护士了;可现在,既然我选择了护士,我就必须要去。因为,这是我的责任。”
面对死亡的威胁,任何犹豫和恐惧都是可以理解的。可在这个时候,她想到的是责任。虽然想到会死,但还是要去,因为她决定负起自己的责任。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世界上扮演着某一份角色。或是做人子女,或是为人父母等。仔仔细细地想一下,我们是否负起了自己的责任?
无论你下一辈子如何选择(你甚至可以选择不再做人),这一辈子你既然做了,就必须让你的父母亲安度晚年,就必须让你的子女受到最好的教育,让你的另一半过上安乐的生活。因为,这是你的责任。
所以,成功不是你想不想,也绝不是你要不要,而是你必须要做的。为了责任,去努力,去奋斗,直达成功。生活只是一种形式,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选择。但不知大家是否思考过,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野心”法则4
你必须放弃一些平凡人的快乐
每个人的出生和死亡都是相同的,赤裸裸的来,赤裸裸的去。唯一不同的,只是一个过程。大多数人每天重复自己的生活:上班,吃饭,上班,吃饭,睡觉,上班,如此往复,365天等于1天。而这种循环一旦被打破,其生活就将陷入一个僵局。如此一个生活的过程,你满意吗?
人在这个社会上生活,我们只能和自己去比。因为如果你和比尔·盖茨比,和李嘉诚比,你肯定是一个失败者。而如果你一定要和那些非洲难民相比,那么你已经成功的不得了了。由此可见,一个人活着,就是要做好你自己。
每天进步一点点,哪怕是1%。你一年就会成长3.65倍。只要你不断进取,不断努力,不断地发挥你的潜能,你就一定能够活出一个最精彩的自己。
有一个农村来的大学生,非常内向。他始终搞不懂学生公寓里的声控灯是怎么亮的。但他又不好意思问人,怕别人说他土气。一天,他下晚自习回宿舍撞了头使灯亮了,他突然明白:原来要用头撞灯才会亮的。
谁欺骗了他呢?他自己,他的无知和盲目的自信欺骗了他。
很多人沉浸于自己的一些所谓经验当中,无法接受一些新的东西。其实你仔仔细细地想一下,如果你的那些所谓的经验真的管用,你今天该是一个什么境况呢?想一想是谁教给你的这一点经验呢?你的父母,老师,亲戚,朋友。可他们自己是不是成功了,没有。那他们能教会你一些什么。如果想得到些什么,就一定要向内行的人请教。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该做些什么,为什么做,怎样才能做好。
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而在这世界上,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者却很少。为什么呢?这个世界真的很公平,你要得到一些东西,就必须舍去另一些东西。所谓“舍得”,说的也就是先有舍后有得。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成功者,你就必须放弃一些平凡人所拥有的快乐,比如说打麻将,闲聊,看一些无聊的电视剧;而又必须承受一些平凡人不愿承受的痛苦,比如说寂寞,孤独,不被人理解。不愿放弃快乐和承受痛苦,这就是很多人不能成功的原因。
具有强烈成功欲望的人,他们看到的是成功以后。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只有成功,才能真正地解除他们的痛苦和满足他们所要的快乐,所以他们一定要成功。而他们更清楚地知道,在成功的道路上有些东西是必须放弃和承受的,所以他们愿意。
成功者之所以会成功,自然有着许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坚决的认定:我要!我愿意!
1949年,一位24岁的年轻人充满自信地走进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应聘做会计工作。他来应聘的原因只是因为他的父亲曾经说过“通用汽车公司是一家经营良好的公司”,并建议他去看一看。
在面试的时候,他的自信使助理会计检察官印象十分深刻。当时只有一个空缺,而面试的人告诉他那个职位十分艰苦难做,一个新手可能很难应付得来。但他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进入通用汽车公司,展现他足以胜任的能力与超人的规划能力。
当面试官在雇佣这位年轻人之后,曾对他的秘书说过,“我刚刚雇用了一个想当通用汽车董事长的人”。
这位年轻人就是通用汽车前董事长罗杰·史密斯。罗杰刚进公司的第一位朋友阿特·韦斯特回忆说:“合作的一个月中,罗杰正经地告诉我,他将来要成为通用汽车的总裁。”正如罗杰所愿,32年之后,他成了通用的董事长。
“野心”法则5
态度决定高度,企图决定版图。
成功学鼻祖卡耐基说:“企图心是将愿望转化为坚定信念与明确目标的熔炉,它将集中你所有的力量和资源,带领你到达成功的彼岸。”
企图心说白了就是野心。但在许多人眼中这些名词往往被贬为庸俗甚至是恶魔,那是因为人们只看到了企图心所做出的坏事,而忽视了企图心所带来的追求成功的支持力。
企图心本身并没有错或对,错或对的标准只在于你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只要你所追求的东西是正常的,那拥有一份强烈的企图心对自己就是一件好事。
人的思考是源于某种心理力量的支持。一个连内心都懒洋洋的人,即使他有什么愿望,这些愿望对他来说也永远只能是漂浮的肥皂泡,甚至连肥皂泡都不算,因为愿望对他并没有什么美好的诱惑力,他也就丝毫没有力量去思考达到愿望的详细步骤。
当人有了某种愿望后,就要去渴望达到或追求实现这些愿望,而不要总是找理由来打击自己的企图心。但有一点是必要的,这种愿望在你的心中必须是意识所能接纳的,是美好的。
很多人在陌生的城市中打拼了几年,或者在学校里郁闷了多年,发现自己没有了激情和目标。生活中除了无聊和郁闷,似乎没有别的色彩了。看着别人的成功也觉得无所谓了,麻木了。
虽然几年前还是那么的艳羡,似乎还有个崇拜的偶像,还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现在什么感觉都没有了。每天的生活就是麻木地工作、闲聊、发呆、看无聊的电视或沉迷于网络,对自己不懂的东西已经没有任何好奇心了,甚至连10分钟都静不下心来读一本书。
整个人已经麻木了。心灵已荒如沼泽,人已形同枯蒿。如果这个人就是你,那你该醒醒了,该找回自己的企图心了!
有句话是这样讲的:如果你把箭对准月亮,那么你可以射中老鹰;但如果你把箭对准老鹰,你就只能射中兔子了。如果你在这么年轻、这么精力充沛的人生阶段是这种状态,那你一辈子只能射兔子了,甚至连兔子也射不到,沦落到守株待兔的境地,一生中再也没有射中老鹰的臂力,甚至连这样的机会上帝都不会给你。如果你是这样的状态,并且打算就这样持续下去,那你这一生就完了。
也许你并不是这么糟:你仍然有激情和憧憬,有欢笑和朋友,那就好好珍惜,塑造自己的企图心,开始奋斗吧!别等到你的这些激情和梦想消失殆尽的时候再枉自叹息,别等到风烛残年的时候再慨叹不堪回首!
拥有成功的企图心你才可能成功。拥有一颗奔腾不息的企图心,会为你的生活创造一个孕育动力的落差,时刻提醒你去奋斗,引导你去奋斗;时刻让你与别人不同,让你能够激情地工作和生活;时刻给你憧憬和力量,让你倍感使命的召唤;时刻为你点燃希望的烛火,让你在黑夜中不会迷失方向。
树枝的方向,由风决定;人的方向,由自己决定。
“态度决定高度”、“企图决定版图”、“信念决定命运”,这些至理名言都在提醒你,拥有成功的企图心吧!
用积极的方法克服自我限制的观念,这些观念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处处设障,使我们无法开阔视野,拓宽自己的生活空间。如果我们看到自己的信念能够在生活中得到生动的体现,我们最好还是充满期望,怀抱最美好的憧憬。
我们要学会看到自己和别人优秀的一面,当然,并不是说我们对自己和别人的缺点视而不见。我们应该把自己的信念建立在内心渴望的基础上,它会在不知不觉中使美梦成真。只要改变我们的观念,就能改变我们的世界。
“野心”法则6
与众不同的经历,造就与众不同的未来。
作家林语堂曾勉励我们:“人生有梦,筑梦踏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只是到头来,许多人都只会怪生活磨蚀了梦想,却从不责怪自己为何不踏实筑梦。“美梦成真”这句话,也许听起来很遥远,但永远不会嫌迟,晚来总比不来好,成功是没有时间表的。
海伦14岁时就梦想成为作家,但沉重的经济压力使她和一般人一样,过着劳碌奔波的生活,从来没有创作过任何一部作品。
到了50岁时,好不容易卸下生活的重担,她才有机会对自己的人生做出新的规划。海伦加入一个写作团体,开始尝试写作,并将自己的第一部悬疑小说寄给三家出版社。
结果,她收到三份退件。海伦仍不死心,又将书稿寄给33家代理商,只是这33家代理商同样寄了33份退件给她。他们客套地称赞海伦颇具创意,但是从事写作,光有创意是不够的,言下之意,他们认为海伦除了创意之外,一无是处。
海伦并不为此感到沮丧,她很高兴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意见,并虚心地把这一切都看成是学习的机会,让自己知道在哪些方面比较缺乏,在哪些部分需要加强。
凭着对写作的热情,她参加了一个犯罪调查和辩论技巧的研习班,开始收集有关犯罪事件的文章,并经常请教犯罪专家,从中汲取各种经验。
经验使人成长,海伦内心积累的能量越来越多,也受到许多启发,并把各种零星事件串联起来,开始构思故事。
后来,海伦带着完成好的前半部作品参加一个作家会议,与会之前,海伦用心调查每位代理商的背景,并决定把书稿交给其中最具潜力的一家。这一次,代理商没有支支吾吾,看完海伦的小说,只问了一个问题:“你想要多少稿酬?”
海伦想了片刻,大胆提出足以令她安心写作2年的价钱:“12万美元。”代理商欣然同意。于是,海伦出版了她的第一部小说《盐的世界》,当时她已经52岁了。
人只要还有梦想,无论到了什么年纪,都还有圆梦的希望。
见过达因公司董事长张璨的人一定都会惊讶:这样一位年轻、美丽,脸上还带着一股学生气的女士,竟会拥有一系列令人羡慕的财富———自己的大厦、多家分公司,以及上亿美元的净资产……
1982年,张璨考进了北京大学。在大学里,张璨就是个活跃分子。那时,她的梦想是当一名出色的外交官,一名女大使。
但是,在大三的时候,张璨却被告知,她的学籍被注销了,原因是3年前张璨曾考上了某大学,但她没去报到,第二年又考上北大。按当时规定,有学不上的考生必须停考一年。这件事对张璨打击很大。
“这件事至少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张璨说,“就是遇到什么事都不能哭,遇到什么问题都要想尽办法去解决。”张璨暗暗对自己说:“一定要坚强,一定要坚定,一定要比别的北大同学读更多的书。”
1986年7月,同学们毕业了,很多被分到中央国家机关当干部,让张璨很羡慕。她自己也完成了学业,却因没有文凭,只得到一纸说明,大意是说被注销了学籍,但坚持上课,成绩合格,学校不管她的分配。在张璨的毕业纪念册上,同学们给她留下这样一行赠语:“与众不同的经历,造就与众不同的道路。”
工作没有着落,张璨一离开校门就开始在中关村到处找工作。她鼓励自己说:“没有工作也许会更有前途,因为自己面对的机会更多。”
张璨说她真正的第一桶金应该说是做电脑。当时做电脑在中关村还没有品牌的概念,电脑的品牌概念应该说是由他们给推出来的。
她把目光瞄准了当时正如火如荼的计算机市场。她注册了一家电脑贸易公司,她给公司起名“达因”。D这个字母,既有曲线又有直线,真是一个完美的结合。你可以说做人要外圆内方,也可以说人生的道路有直线也有曲线,然后你可以解释世界上很多东西谁也预料不到,如今达因公司已经成为拥有40多家分公司且净资产上亿美元的大型集团公司。
张璨觉得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它由个人的个性与能力决定。然后你就可以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去努力,去奋斗。“野心”法则7
想越过高墙,你就得先把帽子扔过去。
这个世界永远有新的“高墙”立在你的前面,有新的领域等待你去征服,关键是你敢不敢把“帽子”扔过高墙。
一天,几个小孩比赛翻墙,有个叫来喜的男孩翻了几次,都没有成功。他正要离开时,一位老爷爷走过来说:“小家伙,别泄气,这墙你能翻过去了。”
来喜摇了摇头。
老爷爷说:“你想翻过去,我有办法。”说着便摘下来喜头上的帽子,顺手扔过了墙。
来喜一看,别的小孩都走了,恼怒地叫嚷:“坏老头,你是个坏老头!”
“说啥也没用,你现在必须翻过去,才能拿到你的帽子。”老爷爷说完扬长而去。这时,来喜面对高墙,不翻也得翻,经过几番努力,终于从高墙上翻过去了。
来喜长大后,在新加坡开办了一个纺织厂,不幸的是一场大火把工厂烧成灰烬,一夜之间他又变成了穷光蛋。他只好决定返回宁波老家去,想在那儿过平安日子。就在动身时,他忽然想起小时候翻墙捡帽子的事。
他顿时眼前一亮,于是便产生了背水一战的决心,最终取消了回家的念头。他领着两个伙计来到马来西亚的一个岛上,先在一家农场打工,经过10年的拼搏,终于创建了自己的农庄。后来,他深有感触地说:“老爷爷扔了我的帽子,我却捡回一个智慧。”
一个目标一旦确立,不在奋斗中死亡,就在奋斗中成功。人在绝境或没有退路的时候,才容易产生爆发力,展示出非凡的潜能。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詹姆斯的研究表明:一个没有受逼迫和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出潜能的20%~30%,而当他受到逼迫和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相当于前者的3~4倍。
人生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取必有所弃。只有不断地超越“高墙”,才能发现可能的境界,从而进入“不可能的境界”。
我国伟大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就是一位敢于跨越人生“高墙”的成功者。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旅途中度过的。他登悬崖,攀绝壁,涉洪流,探洞穴,历经了无数艰难险阻。
他在游嵩山时,向当地人打听下山的道路,人家告诉他,下山的路有两条:一条是平坦的大路,另一条是险峻的小道。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出没于陡岩丛莽中,经过艰难的跋涉才到山下。经历了这番艰险,他感慨地说:“人家说嵩山没有什么可游的,正是没有看到险峻的地方。”他的话道出了一个成功者的智慧。
徐霞客主动给自己制造逆境,看到了自然界的美景。他撰写的《徐霞客游记》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研究岩溶地貌的科学著作,比欧洲人的此项考察早了200多年,人们评价这部游记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成功是个人的选择,只有选择成功的人,才能成功。如果我们想在最恶劣、最不利的情况下取胜,最好把所有可能退却的道路切断,有意识地把自己逼入绝境,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必胜的决心,用强烈的刺激唤起那敢于超越一切的潜能。
失败也是个人的选择,失败者是因为放弃了成功的选择而失败。有些人自甘埋没,对身边的一切事情都作低调处理,以为这最保险,最稳妥,殊不知这正是在埋没自己的才能。与其说失败、逆境可怕,不如说留下退路更可怕。一个人天天想着退路,事事考虑稳妥,这个人十有八九会失败。
这个世界永远有新的“高墙”立在你的前面,有新的领域等待你去征服,关键是你敢不敢先把“帽子”扔过去。
行动笔记
不必羡慕街上那些有钱人,他们只不过比你多了一点点胆量和行动而已!敢做敢为、勇往直前的人常常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财富和快乐。做别人不敢做的事,现在就开始记录下你伟大的成功笔记吧。
1.看了“野心”法则之后,你是否还觉得有“野心”是一件让你害羞的事?不!你不需要掩饰自己的“野心”!这正是你与众不同的资本,是你出类拔萃的开始!请写下你一生中最大的“野心”、最可能实现的“野心”以及最近想要得到的东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