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课堂1:养育女孩-优秀的女孩要柔软,也要坚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女孩子,柔软一些,才可爱。可是这个世界并不总是美好,女孩总有一天要独自面对风吹雨打,艰难险阻,到了那个时候,一味地柔软只能让女孩变得懦弱胆小,经不起风雨。所以,女孩该坚强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坚强。而培养女孩坚强、不服输的个性,需要父母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给予女孩面对困难时的胆量和勇气,让她更加坚强地面对明天。

    撒娇是女孩的天性,但不可太过火

    喜欢撒娇是女孩子的天性,偶尔撒娇可以让女孩子看起来更可爱,惹人怜爱。因为女孩天生都有一颗脆弱敏感的心,她们都渴望被爱,被保护,所以喜欢撒娇示弱,企图用这样的方式来寻找安全感。有时候,适当的撒娇能让女孩子显得更加娇嗔可爱,但是,过度的撒娇,则不利于女孩以后坚强性格的养成,容易让女孩失去斗志。

    女孩在成长时期太过娇里娇气并非一件好事,这样的女孩,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从不会想尽办法解决,总是想通过撒娇示弱来寻求帮助。而此时,作为孩子的父母,不宜太过骄纵孩子。家长必须要明白,有些事情,必须要女孩子自己来解决。过多的娇宠,保护,只会让她越来越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久而久之,就会变得缺乏斗志,面对失败,不堪一击。

    所以,为了培养女孩今后在社会上独自面对困难的能力,为了让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更坚强地面对压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做的是精心设计一个有益的教育环境,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适当地吃些苦头,培养她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有了这样的准备,孩子才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顺风顺水。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对40岁得女的农民夫妇,对女儿非常宠爱,女儿从小娇生惯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从小便爱发脾气,做事情没有斗志,一遇到一点小困难,就想着要退缩,什么事情都想躲在爸爸妈妈身后,从来不会想办法解决。女儿上学了,从来也不知道爱惜衣服,回家时不是弄脏了衣服,便是把书包忘在了田野里,回家后就只知道哭鼻子。母亲即使每天跟在她身后,也没有办法改掉她的坏习惯。一天,父亲拿着铁锹,在女儿回家的必经路上挖了很多坑,又在坑上搭起一座座独木桥。女孩回家时,走到桥边,不知所措。田野里没有人,只有风从树林中吹过,女孩想哭,却不知道哭给谁听。没有了后路,女孩只好小心翼翼地走上桥,她胆战心惊地走过一座座独木桥后,学会了认真对待小桥。回家后,女孩得意扬扬地告诉父母今天的经历。母亲不理解,父亲解释说:“就是因为她平时都是走在平坦的大路上,畅通无阻,所以造成了她这种软弱的个性,现在当她独自面对独木桥时,再也没办法寻求别人的帮助,所以只能全靠自己。就这样,女孩因为走过了一条艰难的路而变得勇敢坚强起来。

    人生就是一条大路,孩子早晚有一天需要独自踏上旅程,如果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对一点小风雨时就想着怎样替她遮风挡雨,把她当成温室里的花朵一样,那么,她就会失去独自解决困难的能力,如果当挫折在脚下,而又没人可依靠时,那么她就会自己寻求解决的办法,就会因挫折而变得坚强、成熟起来。

    心理学家常常会接待这样的母亲:她们被自己的孩子伤透了脑筋。问其原因,如果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母亲们便不会再给孩子买有鞋带的鞋子;如果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弄湿了衣服,母亲们就不再让孩子走近洗碗池。这样的孩子永远也学不会系鞋带,学不会洗碗。当她们长大后遇到困难也会想办法绕开,因为她们没有学会克服困难的本领。

    所以有时候,父母们真的需要咬咬牙,放手让孩子去独立完成一些事情,教会她克服困难的本领比帮她解决困难更有用。

    育女心经

    要想让孩子成就辉煌的人生,做父母的有时就必须要“狠心”,不要纵容女孩的撒娇,不要让让自己的女儿撒娇成性。要学会放手,让生活的磨难去磨练孩子坚强的品质和心性。让她成为一个充满斗志,在风吹雨打中依旧能够傲然挺立的花朵,而不是温室里经不起风霜的花蕊。

    不要让“娇弱”成为女孩的代名词

    一提到女孩,大家首先就会联想到“娇弱、无助、弱小”等名词,仿佛,“娇弱”已经成为了女孩子的代名词。很多人会觉得女孩大多容易敏感、娇弱、没主见。可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女孩子,是否真的天生就软弱可欺,脆弱不堪呢?

    其实,女孩并非生来就娇弱,像一朵温室里的小花,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也有的女孩子,能在风吹雨打中依然挺立,积极地生长,这就要看父母从小对她们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了。

    女孩小时,正是品性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极具可塑性。孩子虽小,却也具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这个时候,父母就要努力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生活能力,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让孩子懂得生活的艰辛,同时,要培养孩子面对困难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这样,你的女儿再不会如同温室里娇弱的玫瑰,经不起风吹雨打了。

    念念的妈妈发现,随着女儿的长大,每年的春秋季节,女儿都会发烧感冒,很长时间都好不了,打针、吃药,总是要持续一个多月才能慢慢恢复。因为念念特别挑食,所以她长得比较瘦弱,平时又不喜欢劳动,每次班上组织大扫除,她回家会对妈妈抱怨半天,说自己很累,要不是拉不下面子,真不想干了。学习上只要有一次考试没有考好,念念就会伤心上许多天,然后每天晚上都熬到半夜,说是不能退步,要努力,任凭妈妈和奶奶怎么劝她去休息,她都不肯。

    有一次,因为念念上课走神了,老师批评了她,她就一直哭个不停。后来是班主任来劝她,她才停止了哭泣。念念的妈妈为此也很头疼,女儿如此娇弱,不能打,更不能骂,甚至一点委屈也不能受,要不然就是闹情绪、赌气、不吃饭。她真的不知道怎么做才好。就这么一个女儿,从小就宠着,不让吃苦不让受罪,怎么还是让人如此担忧呢?

    大多数女孩给人的感觉总是柔弱的,首先从外形上看就没有男孩子那么阳光和健壮。但是由于女孩天生需要保护的特质,家人往往会对她们过于疼爱、娇惯,让她们变得娇弱不堪,就像念念一样。但并非所有的女孩都这样。女孩子性格的养成,其实和父母的教育有着很大关系。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人家的孩子,由于家境贫困,从小就经历了痛苦和磨难,较早地体味到生活的艰辛,从而更加珍惜现在,努力创造未来。因为在面对风雨时,没人会替她们撑伞,所以,她们在挫折面前,便会抛开所有的娇弱,从而在困境的磨练下变得愈发坚强。

    女孩能否早日“当家”,其实并非只取决于家境,还取决于她有没有过艰辛的经历。我国古人也指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因此,对家长而言,只有立足于现在,适时地制造一些困境,让女孩吃点儿苦,让她早日体味到生活的艰辛,她便能过早地成熟起来,她稚嫩的双翼才能变得愈加丰满,从而更有力量面对未来的一切。

    所以,为了女孩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让女孩了解父母的辛苦与不易,家长可以适时地为女孩制造一些“困难”,让她独自承担,让她早一点了解到柴米油盐的日子,生活的艰辛,这样,可以让孩子早日“当家”。

    育女心经

    女孩过于娇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父母过于疼爱和娇惯造成的。所以,在女孩的成长过程中,家人更要注意对女孩子心性的培养和意志的磨练,时不时制造一些“困境”让女孩独自面对。这样有助于培养她坚韧的性格。不要让娇弱成为女孩的代名词,要培养像小草一样可以经历风雨的女孩。女孩是花,但更要有草的内心和精神。

    让她知道,付出才能有收获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长们很容易溺爱,对其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一个家庭里面,孩子就如同小太阳般,让一家人围着她团团转,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做父母的往往为孩子付出很多,却忽视了孩子也需要学会付出爱,学会关心别人、爱别人。

    父母如果一直单方面地把爱付给孩子,不给孩子回馈表达爱的机会,认为毫无保留地付出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长期以往,孩子就会认为家长的付出和对自己的千依百顺是应该的,孩子就会把接受爱当做是理所当然,会成为只想得到不想付出的无情无义的人,不但不知道感谢,反而在稍微不如意时就大吵大闹,更有甚者撕扯家长的头发和身体。这种破坏性行为不但让父母伤心,还会让给孩子身心的正常发育蒙上阴影,埋下骄横跋扈、自私自利的种子。

    只有一个有爱的孩子才能活得更健康更快乐。如果孩子连亲爱的父母也不知道关爱,对父母任何付出都不知回报的话,那她长大之后也必定只想着不劳而获,一味索取,不懂付出,那她将来的人生也会变得很失败,让孩子从小就习惯关心别人、为周围人做事,从小便教会她先付出、再收获的道理,她自然会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长大了才会自然而然把心里的对其他人、对社会的关爱表达出来,成为一个有“爱的能力”的人。

    生命教育不仅在于父母的告知,还在于孩子的种种体验,这种体验包含着父母的精心设计。如何让早年一直接受付出的孩子也懂得付出是很有必要的。只接收而不付出的人一定是自私之人,自私之人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如何才能让孩子懂得付出呢?那就是父母要学会示弱,要让年幼的孩子分担家中部分责任,分担家庭中的部分任务。凡包办生活全部的父母一定得到的是个自私并不知感恩的孩子。在学校的学生也要付出,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要义务地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使其懂得这个社会是彼此互助才可生存的社会!在互助中知道“人”字是相互支撑的道理。

    要让孩子学会先付出再收获,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不仅仅是家长一味地说教,更需要做父母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

    1.不要对孩子付出太多,不要事事替孩子包办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保护过多,那么孩子就会渐渐习惯父母的包办代替,就会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久而久之,孩子就很难再感谢父母对他们所做的一切了。

    2.不要轻易对孩子许下承诺

    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应先思考一下是否合理,即使是合理的要求,也不要马上答应,给孩子一些经受挫折的机会。让孩子学会自己去争取自己需要的东西。当孩子通过一些努力获得所需的时候,她才会知道在父母的爱和保护下是幸福的。同时,父母也不要预先对孩子承诺太多。做不到的事情,就应该实话实说,不要对孩子空许下承诺。

    3.父母要为孩子做出榜样

    父母希望孩子做的事情首先自己要做到,父母希望孩子是一个懂得付出的人,首先自己便要学会感恩。孩子在成长阶段,可塑性极强,父母是他们最好的模仿对象。身教的力量远远大于言教。孩子懂得付出、懂得回报,才会懂得珍惜、懂得体谅。

    此外,父母还可以多给孩子讲一些付出与收获的寓言故事,寓教于乐,告诉孩子,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的事。从小便让孩子知道,无论是什么事,只有先付出,才能有所收获。

    育女心经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所以,作家长的,要想教会孩子先付出、再收获的道理,首先,自己便要做一个懂得付出的人。如果做父母的都不知道感恩,总是坐享其成,又怎么能教出一个懂得付出,懂得感恩的孩子呢?

    女孩也需要承受挫折的能力

    男孩和女孩由于生理结构的不同,从而在性格和面对挫折时的承受能力也大不同。有的父母认为,女孩子生来就娇贵,柔弱,所以,在她的成长中,会给予她更多的关爱,凡事都挡在她前面,处处替她遮风挡雨。尤其是现代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从小娇生惯养,是每个家庭的掌上明珠,她们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成长的道路可谓一路“绿灯”、一路平坦。唾手可得的安乐和幸福让她们觉得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她们不懂得珍惜和感恩,缺乏风雨的洗礼和困难的磨砺,使她们的心灵变得过分脆弱,难以从容面对挫折的考验。有的女孩子甚至会因为这样而变得软弱无能,面对困难时,毫无招架能力。

    父母对独生子女的过度爱护,使之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一丝一毫的风霜雨雪,稍有不如意,就大吵大闹离家出走甚至寻死觅活。究其责任,当然在家长。这是家长在用“最爱”之心为孩子设置了将来立足于社会的障碍,扼杀了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的过度保护和包办,使得孩子的多种能力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识也难以培养起来。这样,当孩子真正面对现实生活,面对竞争,不能处处得到满足时,他们自然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可见,不适当的家庭教育给孩子所营造的成长氛围,与孩子在家庭之外的真实经历之间的强烈反差,是孩子难以面对现实、承受挫折能力差的重要原因。不少家长认为,帮孩子解决困难,就可以让孩子免受更多的挫折。但是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对于女孩子的成长和坚韧性格的养成是极其不利的。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帮助孩子为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做好准备,从小就培养女孩面对挫折时的能力。在成长过程中,女孩子由于自身性格等原因,往往会遇到更多的烦恼和意想不到的困难。然而,女孩的一生不能永远躲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她们总要独自去面对生活中的风浪,可是,当她们独自面对挫折时,如何才能重新站起来,充满斗志地走下去?这就需要女孩的父母从小就培养她面对挫折时的能力。而如何能培养女孩的这种能力,就需要父母费一番心思了。

    1.注重榜样的力量

    榜样对孩子行为的形成和改变有显著的影响。给孩子树立不畏困难、战胜挫折的榜样,不仅有助于增强孩子勇敢面对挫折的信心,还可以向孩子揭示出这样的道理:对任何成功都不应仅仅羡慕而更应敬佩和学习,世上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只有在挫折中不断进取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2.寓教于乐

    家长还需要通过一些寓言故事,古人的经验教训、名人逆境成才的案例给孩子灌输坚强、努力、积极进取的思想。比如:海伦·凯勒、司马迁、贝多芬等等,使孩子能够全面、客观地看待挫折。

    3.要下“狠心”,肯放手

    中国的家庭对孩子宠爱过度,使孩子在成长期间完全与吃苦和磨难相隔离,失去了培养吃苦精神和抗挫折能力的大好机会。这些孩子,缺乏对社会复杂性和人生艰苦程度的最起码的认识,被称作小皇帝。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学习日本,日本的小孩子,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并不像中国的孩子一样被严严实实地裹起来,而是衣着单薄,甚至被要求赤脚在雪地里玩耍。而这种近乎残忍的方式,就是为了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毅力,让她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可以不被任何艰难险阻打败。中国的父母,有时候买也需要这样的“狠心”,这种狠心并不代表不疼爱子女,相反,这才是真正的“爱之深,责之切”。中国的家长,有时候对孩子,就是太放不开,尤其是女孩,总是想去替她解决问题,可是却不知道,这种“代劳”并不能真的解决她们的问题。

    挫折其实在帮助孩子迅速成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玉不琢不成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一个不断经受挫折,再战胜挫折的过程。孩子每战胜一次挫折,就已经为自己更好的面对挫折增添了力量,也更增添了精神财富。

    所以,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而作为父母,真正帮助孩子战胜挫折的方法就是让她独自去面对。

    育女心经

    父母要从小培养女孩们的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这样,她将来才不会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被轻易击败。父母不能仅仅培养温室里的花朵,更要培养出一朵可以迎着风雪,傲然挺立的寒梅。

    胆量和勇气让女孩变得更美

    提起“胆量”和“勇气”,很多家长都会觉得那是男孩子才应该具备的,女孩子似乎就应该温温柔柔,羞羞答答。其实,胆量和勇气低于女孩来说,同样重要。

    在很多家庭中,爸爸似乎是全能的,很多家庭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女孩被草丛里的小昆虫吓得哭起来的时候,爸爸往往像救世主一样出现在女孩的面前,告诉她:“乖女儿,不要怕,爸爸在呢!爸爸帮你打死它!”;当女孩面对难题一筹莫展的时候,爸爸出现了:“有什么问题?爸爸帮你解决!”久而久之,爸爸,也就成了女孩心里的“靠山”,有爸爸在,自己什么都不用做,什么都不用想。的确,因为性别不同,在女孩眼中,爸爸更能代表着权威和能力,更能代表着勇敢和坚强,当她们遇到挫折、碰到困难,总是在第一时间想到爸爸,而通常情况下爸爸也总是能在第一时间给予孩子庇护。但是这种做法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一旦爸爸这个“靠山”,不在女孩的身边时,女孩就会慌了手脚,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胆小如鼠,遇事缺乏勇气。

    女孩的胆小不是天生就有,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尤其是像现在的孩子,在家总是被父母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疼爱,摔倒了、磕碰了全家人都担心的不得了,还经常教育孩子别和陌生人说话,外面世界很危险等等观念,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必然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

    女孩之所以会担心、会害怕更多的因素是因为没有安全感。安全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能够让女孩觉得环境舒适,也能够让女孩更加本色更加懂得如何表达表现自己。但是如果没有安全感的话,女孩很容易退缩,很容易变得狂躁和不安,所以父母要训练女孩的胆量,最要做的就是增加女孩的安全感。而安全感的培养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

    1.教孩子与人交流

    并非一定强迫孩子如何叫人,而是要创造一种令孩子想说话的环境,不一定是大人教她说什么,是鼓励孩子和别人说话,一般来说,小孩之间容易做到。所以,要多带孩子出去见人,去亲友、邻居家串门,或是别人来做客时,让孩子尝试招待客人。

    2.开拓女孩的视野

    一个见过大世面的人总不会显得太小气,她们没有斤斤计较的小市民心态,凡事都能够从宽处、大处着眼,自然能够顺势时不骄,逆势时不馁。经历了挫折和磨难的孩子,总会比别人更理解这个世界,她们能理解变化,能够应付变化,而且在变化中不断增加自己的胆量和勇气。当女孩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了一定的处事经验,自然也就拥有了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教她如何保护自己

    家长不要过分担心孩子,有时并非孩子胆小,而是家长胆小,老怕孩子不安全,怕孩子出什么事情,而导致孩子胆小;所以,要多安慰外婆,让老人家别担忧,教孩子一些安全知识,学会保护自己,胆小的孩子一般很谨慎,大人不用太担心。

    4.给其独处的机会

    女孩也要学会独处,能够自己独立做事情、游戏和看书等。让女孩从小就学会独立睡一个小房间,对于培养女孩的胆量和勇气也非常有必要。

    5.为她制造一些“逆境”

    日本一名教育家曾经说过:“我们应该教育孩子,要有勇气去积极而冷静地面对挫折。一个人如果能够认识到‘只有在挫折与困苦当中才能得到锻炼’,那么他是非常坚强的,即使摔倒了,也不是随随便便爬起来就算了。有着这样生活态度的孩子,一定也是一个具备非凡胆量和勇气的孩子。当那胆小怯懦的女孩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摔打,她自然就会变得强大,充满胆量。所以,在生活中,时不时地制造一些“困难”,让女孩独立去解决,对于培养她的勇气是很有必要的。

    育女心经

    温室里的鲜花最怕风雨的袭击,然而人生处处有风雷,没有一种抗摔打的能力,很难走出精彩的人生。家有女孩的家长,当你的孩子对什么事物或问题畏葸不前的时候,不要再充当她的“靠山”,给她面对困难的胆量和勇气,比给她盲目地保护更重要。用行动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让她在一次次困难和挫折面前变得强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