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燕云活着回来的人,稍微定了点神之后,这些念头就都冒出来了。尤其是军人,皇上你不发抚恤金行,可连陈欠的太原奖金都不发,就太说不过去了吧?那可都是沾着人血的钱哪,一点不给像话吗?
大家怨气冲天,但是谁也没敢去跟赵光义说。皇上刚败又受了伤,这时候往前凑纯粹是有病,何况他们掂了掂自己的分量,谁有这个资格呢?
有一个人有,至少他觉得自己有,武功郡王、检校太尉赵德昭。他来见他的皇帝二叔,想给那些可怜的大兵讨回点公道。
——陛下,您好。
——嗯。他二叔的神色很阴沉,以往不是这样的。
神色不对,可赵德昭决定还是把话说完。这不仅因为他觉得有必要说,也因为他的本性就是这样的,“德昭喜愠不形于色”,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往往不知回头路在哪儿。
于是他替北征的将士们请功、讨赏,陈述功过是非……可是他怎么也预料不到,他的二叔突然间勃然大怒,向他怒吼——等你自己当了皇帝再赏也不迟!
赵德昭蒙了,当皇帝……他脑子里突然间闪过一件事,幽州之夜,那些惊慌失措的将领和大臣……他以为已经过去了,可他的二叔还记着!
那是当年七月七日清晨大败之后,赵光义单骑逃亡,不知去向,直到九日他逃到了金台顿,才派殿前都虞候崔翰去召集溃兵,通告自己还活着。这期间宋军都以为他死了,大军不能无主,他们一致拥立当年的太子赵德昭在军中即位。
这本是不得已才做的事,数十万人都乱了,总得有个统一的指挥吧?而且他们一旦收到了赵光义还活着的消息,就立即中止了一切,重新向赵光义身边集结。
当时赵光义什么也没说,好像他也很理解,并不介意。但是他真的能忘了吗?这时离他的前任——他的哥哥赵匡胤死时才不过三年,人走了,可烧了十七年的茶真的凉了吗?当时在军中的,不仅有秦王赵廷美、前宰相赵普,还有现任的首辅宰相薛居正、赵光义最亲信的中书侍郎卢多逊……那已经是一个完整的朝廷了,这些人一致拥立了一个新皇帝,竟然就是当年的太子本人!
合理合法,浑然天成!
更奇妙的是,现在赵德昭居然来给那些人请功了……真是投桃报李、礼尚往来啊,真有默契!赵光义再也没法忍耐,他用在幽州前线时所没有的突发性暴怒直接向赵德昭摊牌。
你想赏人吗?你想自己当皇帝吗?
二叔翻脸了,不,是要翻牌比大小了。德昭,你怎么办?你真的敢比吗?没人没刀,你死定了。那就承认错误,解释清楚行不行?他不是皇帝也是你二叔,你给他跪下不丢人!
可是德昭的反应是——他什么都没说,默默地离开了。史书上说,他离开后直接回了自己的家,突然问身边的人——你们谁有刀?
听到的人都摇头——宫中不敢带。
德昭一个人走进了茶酒阁,进去后把门关上,用水果刀自杀。
就这样死了,至于原因,史书上只给出了两个字——德昭“惶恐”。只因为被二叔所疑忌,所以一时气闷就自杀了。想想真的很有可能,他本是太子,是赵匡胤的嫡子。但他生母早死,父亲似乎对他也不亲,而且从这件事上就能看出他一点都不机灵,更谈不上讨喜,甚至就在他父亲死的当夜,他继母想到的继承人都是他的异母弟弟。
更让他心冷的是,一旦他看见二叔的暴怒,就会看到一个让他绝望的现状——所有的人都抛弃了他。他来找二叔是为军队请赏,可是竟然没人提醒他要小心,都眼睁睁地看着他往坑里跳!
要知道在出征北汉的前夕,还有个姓吕的大胖子提醒他三叔赵廷美千万别奉旨留守京城,一定要申请随军打仗呢!世态炎凉,人间冰冷,二叔已经图穷匕首见了,难道还真的要等着一步步逼上门来被折磨死吗?不如自杀了事,一了百了。
以上就是赵德昭之死的官方资料及解释。真的是这样吗?再郁闷、再激动的心灵,也不会这样脆弱吧!这里我有两个疑问:
一、幽州之败前,赵光义有杀他侄儿的心吗?
二、德昭被拥立时真的有称帝之心吗?或者赵光义事后认为他真的能继续威胁到自己吗?
先说问题一,如果赵光义想杀他侄儿,在幽州兵败之前,三年的时间相信总会有机会,那非常简单,明的暗的都不是问题,难道非得要等到兵败之后、回国了再明目张胆地弄事?
问题二,在赵光义失踪、全军拥立的情况下,赵德昭都没法取二叔而代之,他的能力也就可想而知了。赵光义没有任何必要担心什么。这是再简单不过的推理了,以赵光义的智慧,他会连这都想不到?
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对德昭疾言厉色?
这关系到一个医学常识,请问一个人在盛夏时节被射中两箭,没做任何医疗处理,就骑马逃命达一天一夜,他的伤口会恶化到什么程度?
这不是将养的问题,历史里有无数个证据可以证明,赵光义从幽州城下开始逃命时起,就一直挣扎在死亡线上。他变了,不是他想变,而是他必须得时刻准备去死,他得担心后事——不是怕德昭还有另外那两个“亲人”篡他的位,而是怕他们篡他儿子们的位,更有甚者,怕他们在自己突然伤重没法收拾时来逼宫造反!
所以,必须解决掉他们……重中之重就是德昭,这位原来的太子,难得他还送上门来。
我的眼前总是出现这样一个画面——当年德昭回到家里,他忐忑不安,闷闷不乐,把自己关了起来,沉默寡言的人需要安静才能想事。这时茶酒阁里只有他一个人了,窗子突然开了,或者干脆就是从门外进来,有人用现场的水果刀杀了他……没有人证,没有物证,倒有自杀的物证。
之后的事情是多么简单,赵光义闻讯大惊,他急忙赶来,抱着德昭的尸体大哭——“痴儿,何至此邪!”
我相信他此时的眼泪是真的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赵光义的心同样悲恸欲绝,他抱着侄儿的尸体,心里一定在疯狂地喊叫:孩子,我从小就抱着你,我真的从来没有想过要杀你!可是谁让我已经到了这一步……不要怪我,我真的是不得已!
这样的悲痛,很快就变了质,人的心就是这样,因为我对不起你,所以要把你伤害到底!很快,赵光义就把这样的事又做了两次……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