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欢喜生命本来的样子-良师益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城南草堂旧时友:致许幻园[1]

    一

    (一九〇一年,上海)

    云间谱兄大人经席:

    奉上素纸三叠,望督收。是序明正作好不迟,付印须二月时也。命书之件,略迟报命。前见示佳著,盥诵再四,哀艳之思,溢于毫素,佩甚佩甚!暇当掇拾数什,奉和大雅,但珠玉在前,而瓦砾恐瞠乎其后耳。雨雪霁时,知己倘有余晷,请到敝寓一叙。临颖依依,曷胜眷眷。即请

    大安!

    如小弟成蹊顿状

    二

    (一九〇三年,上海)

    幻园老哥同谱大人左右:

    别来将半载矣,比维起居万福,餐卫佳胜为颂。弟于前日由汴返沪[2] ,侧闻足下有返里之意,未识是否?秋风菁鲈,故乡之感,乌能已已;料理归装,计甚得也。小楼兄在南京甚得意,应三江师范学堂日文教习之选,束金颇丰,今秋亦应南闱乡试,闻二场甚佳,当可高攀巍科也。××兄已不在方言馆,终日花丛征逐,致迷不返,将来结局,正自可虑。专此,祇颂行安!不尽欲言。

    姻小弟广平顿

    初二日

    三

    (一九〇六年八月三十日,日本)

    幻园吾哥:

    手书敬悉。教员束脩,前嘱家兄汇申,不意至今尚未到着,今已致函催促,不日必可寄到。至零用一节,弟已函达子英君,请君与渠商酌可也。弟自入美术学校后,每日匆忙万状,久未通讯,祈谅之。前《国民新闻》(大隈伯主持)将弟之肖影并画稿登出,兹奉呈一纸,请哂纳,匆匆上。

    姻如小弟哀顿

    八月三十

    附呈致施君一函,祈转交。

    以后惠书请写交“日本东京下谷区茶屋町一番地中村方李〇〇”,因弟即日迁居也。[3]

    四

    (一九一三年七月十六日,杭州)

    幻园兄:

    今日又呕血,诵范肯堂[4]《落照》(绝命诗)云:“落照原能媲旭辉,车声人迹尽稀微。可怜步步为深黑,始信苍茫有不归!”通人亦作乞怜语可哂也。家国困穷,百无聊赖,速了此残喘,亦大佳事;但祝神谶去冬已为兄言,不吾欺也。社中近有何变动?乞示其详。适包君发行部来寓,弟气促声嘶,不暇细谈。代售杂志价洋已交来,当时弟未细算;顷始检查,似缺二元二角有零。晤时便乞一询。

    谱弟李息顿

    七月十六日

    五

    (一九一三年,杭州)

    幻园谱兄:

    承惠金至感。写件本当报命,奈弟近来大窘困,凡有写件,拟一律取润,乞转前途为幸。木印共十二颗,初六日刻好送下,至祷!

    弟息顿首

    六

    (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四日,嘉兴)

    幻园居士文席:

    在禾[5] 晤谭为慰。马一浮[6] 大师于是间讲《起信论》,演音亦侍末席,暂不他适。顷为仁者作小联,久不学书,腕弱无力,不值方家一哂也。演音拟请仓石[7] ,梅盫[8] 各书一幅,以补草庵之壁,大小横直不限,能二幅配合相等尤善。仁者有暇,奉访二老人为述贫衲之意。文句另写奉,能依是书,尤所深愿。今后惠书,寄杭州城内珠宝巷鹾务学校周佚生居士转致,不一。

    释演音十一月十四日

    “索性做了和尚”[9] 夏丏尊

    一

    (一九二一年八月廿七日,温州)

    丏尊居士:

    江干之别,有如昨日。吴子书来,知仁[10] 归卧湖上,脱屣尘劳,甚善甚善。余以是岁春残,始来永宁,(寓温州南门外城下寮)掩室谢客,一心念佛,将以二载,圆成其愿。仁者迩来精进何似?衰老浸至,幸宜早自努力。义海渊微,未易穷讨,念佛一法,最契时机。印老文钞,宜熟览玩味,自知其下手处也。(可先阅其书札一类。)仁或来瓯[11] ,希于半月前先以书达,当可晋接。秋凉,惟珍重不具。(便中代求松烟墨二锭寄下。)

    演音八月廿七夕

    二

    (一九二九年阳历五月六日,温州)

    惠书,诵悉。承询所需。至用感谢。此次由闽至温,旅费甚省。故尚有余资。宿疾本因路途辛劳所致,今已愈十之九。铜模字即可书写。拟先写千余字寄上。俟动工镌刻后,再继续书写其余者。今细检商务铅字样本,至为繁杂。有应用之字而不列入者。有《康熙字典》所未载之僻字及俗体字,而反列入者。若依此书写,殊不适用。令拟改依《中华新字典》所载者书写,而略增加。总以适用于排印佛书及古书等为主。倘有欠缺,他时尚可随时补写也。墓志,造像不列目录,甚善。《佛教大辞典》,是否仍存尊处?因嘉兴前来书谓未曾收到。如未送去,仍以存尊处为宜。阳历四月十九日寄挂号信与上海美专刘质平居士,至今半月余,无有复音。乞为探询,质平是否仍在美专,或在他处?便中示知为感。

    演音阳历五月六日

    三

    (一九二九年,温州)

    昨复一片,想已收到。此次写铜模字,悉据商务《新字典》(前片云,《中华新字典》者,非也。)所载之字。去其钙、腺、尺等新造之字,而将拾遗门之字择要增入。并再参考《康熙字典》,增加其适用之字(如丏字等)。先依此写成一部。以后倘有缺少者,可以随时增入也。拟先写卅纸奉上,计一千〇五十字。

    俟动工镌刻后,乞即示知,再当续写。前寄样纸两张,作废,今拟重新书写也。大约十天后,即可写就奉上。书写模字最应注意者,为全部之字,须笔画粗细及结构相同。必能如是,将来拆开排列之时,其字乃能匀称。又写时,于纸下衬一格纸。每字中画一直线。依此直线书写,则气乃连贯。将来拆开排列时,气亦连贯矣。今夏,或迟至秋中,余决定来白马湖正式严格闭关。详情后达。先此略白。山房存米甚多。乞令他人先取食之。俟余至山房,再买新米。

    演音

    四

    (一九二九年旧四月十二日,温州)

    丏尊居士:

    前奉上二片,想已收到。铜模已试写三十页。费尽心力,务求其大小匀称。但其结果,仍未能满意。现由余详细思维,此事只可中止。其原因如下:(一)此事向无有创办者,想必有困难之处。今余试之,果然困难。因字之大小与笔画之粗细及结体之或长或方或扁,皆难一律。今余书写之字,依整张之纸看之,似甚齐整。但若拆开,以异部之字数纸(如口卩亻匚儿等),拼集作为一行观之,则弱点毕露,甚为难看。余曾屡次试验,极为扫兴,故拟中止。(二)去年应允此事之时,未经详细考虑;今既书写之时,乃知其中有种种之字,为出家人书写甚不合宜者。如刀部中残酷凶恶之字甚多。又女部中更不堪言。尸部中更有极秽之字,余殊不愿执笔书写。此为第二之原因(此原因甚为重要)。

    (三)余近来眼有病。戴眼镜久,则眼痛。将来或患增剧,即不得不停止写字。则此事亦终不能完毕。与其将来功亏一篑,不如现在即停止。此为第三之原因。余素重然诺,决不愿食言。今此事实有不得已之种种苦衷。务乞仁者向开明主人之前,代为求其宽恕谅解,至为感祷。所余之纸,拟书写短篇之佛经三种(如《心经》之类是),以塞其责,聊赎余罪。前寄来之碑帖等,余已赠与泉州某师。又《新字典》及铅字样本并未书写之红方格纸,亦乞悉赠与余。至为感谢。余近来精神衰颓,远不如去秋晤谈时之形状。质平前属撰之《歌集》,亦屡构思,竟不能成一章。止可食言而中止耳。余年老矣,屡为食言之事。日夜自思,殊为抱愧,然亦无可如何耳。务乞多多原谅。至感至感,已写之三十张奉上,乞收入。

    演音上旧四月十二日

    五

    (一九二九年旧八月廿九日,上虞白马湖晚晴山房)

    丏尊居士:

    惠书,诵悉。至白马湖[12] 后,诸事安适。至用欣慰。厕所及厨灶已动工构造。厨房用具等,拟于明后日,请惟净法师偕工人至百官[13] 购买。彼有多年理事之经验,诸事内行,必能措置妥善也。山房可以自炊,不用侍者。今日拟向章君处领洋十五元,购厨房用具及食用油盐米豆等物。其将来按月领款办法,俟与仁者晤面时详酌。立会经理此款资,甚善。拟即请发起人为董事。其名目乞仁者等酌定。以后每月领取之食用费,作为此会布施之义而领受之。(每月数目不能一定。因有时住二人,或有时仅一人,或三人。此事晤面时详酌。)以后自炊之时,尊园菜蔬,由尊处斟酌随时布施。(此事乞于便中写家书时提及,由便人送来,不须每日送。)一切菜蔬皆可食,无须选择也。草草复此,余俟面谈。联辉居士竭诚招待一切,至可感谢。不宣。

    演音上旧八月廿九日

    外五纸乞交于恺居士。

    六

    (一九二九年九月九日,上虞白马湖)

    丏尊居士:

    惠书,忻悉一一。摄影甚美,可喜。山房建筑,于美观上甚能注意,闻多出于石禅[14] 之计划也。石禅新居,由山房望之,不啻一幅画图。(后方之松树配置甚妙。)彼云:曾费心力,惨淡经营。良有以也。现在余虽未能久住山房,但因寺院充公之说,时有所闻。未雨绸缪,早建此新居,贮蓄道粮,他年寺制或有重大之变化,亦可毫无忧虑,仍能安居度日。故余对于山房建筑落成,深为庆慰。甚感仁等护法之厚意也。(秋后往闽闭关之事,是为宿愿,未能中止。他年仍可来居山房,终以此处为久居之地也。)以上之意,如仁者与发起诸居士及施资诸居士晤面之时,乞为代达。因恐他人以新居初成,即往他方或致疑讶者。故乞仁者善为之解释,俾令大众同生欢喜之心也。数日以来,承尊宅馈赠食品,助理杂务,——切顺适,至用感谢!顺达,不具。

    演音答重阳朝

    七

    (一九二九年冬,厦门)

    丏尊居士:

    来厦门后,居太平岩[15]。拟暂不往泉州,因开元寺有军队多人驻扎也。《临古法书序文》写就,附以奉览。此书出版之后,余不欲受领版税(即分取售得之资)。因身为沙门[16] ,若受此财,于心不安。倘书店愿有以酬报者,乞于每版印刷时,赠余印本若干册,当为之分赠结缘,是固余所欢喜仰望者也。将来字模制就,印佛书时,亦乞依此法,每次赠余原书若干册。此意便中乞与章居士谈之,并乞代为致候。字模之字,决定用时路之体。(不固执己见。)其形大致如下。(将来再加练习,可较此为佳。)

    字与字之间,皆有适宜之空白。将来排版之时,可以不必另加铅条隔之。惟双行小注,仍宜加铅条间隔耳。(或以四小字占一大字之地位,圈点免去。此事俟将来再详酌。)是间气候甚暖。日间仅着布小衫一件,早晚则着两三件。老病之体,甚为安适。附一纸及汇票,乞交子恺。

    演音上

    八

    (一九三〇年旧四月廿八日,温州)

    丏尊居士:

    顷诵尊函,并金二十元,感谢无尽。余近来衰病之由,未曾详告仁者。今略记之如下:

    去秋往厦门后,身体甚健。今年正月(旧历,以下同),在承天寺居住之时,寺中驻兵五百余人。距余居室数丈之处,练习放枪并学吹喇叭,及其他体操唱歌等。有种种之声音,惊恐扰乱,昼夜不宁。而余则竭力忍耐,至三月中旬,乃动身归来。轮舟之中,又与兵士二百余人同乘(由彼等封船)。种种逼迫,种种污秽,殆非言语可以形容。共同乘二昼夜,乃至福州。余虽强自支持,但脑神经已受重伤。故至温州,身心已疲劳万分。遂即致疾,至今犹未十分痊愈。

    庆福寺中,在余归来之前数日,亦驻有兵士,至今未退。楼窗前二丈之外,亦驻有多数之兵。虽亦有放枪喧哗等事,但较在福建时则胜多多矣。所谓“秋茶之甘,或云如荠”也。余自念此种逆恼之境,为生平所未经历者。定是宿世恶业所感,有此苦报。故余虽身心备受诸苦,而道念颇有增进。佛说八苦为八师,洵精确之定论也。余自经种种摧折,于世间诸事绝少兴味。不久即正式闭关,不再与世人往来矣。(以上之事,乞与子恺一谈。他人之处,无须提及为要。)以后通信,惟有仁者及子恺、质平等。其他如厦门、杭州等处,皆致函诀别,尽此形寿不再晤面及通信等。以后他人如向仁者或子恺询问余之踪迹者,乞以“虽存如殁”四字答之,并告以万勿访问及通信等。质平处,余亦为彼写经等,以塞其责,并致书谢罪。现在诸事皆已结束。惟有徐蔚如编校《华严疏钞》,属余参订,须随时通信。返山房之事,尚须斟酌,俟后奉达(临动身时当通知)。山房之中,乞勿添制纱窗。因余向来不喜此物。山房地较高,蚊不多也。余现在无大病。惟身心衰弱。又手颤、眼花、神昏,臂痛不易举,凡此皆衰老之相耳。甚愿早生西方。谨复,不具一一。

    演音旧四月廿八日

    马居士石图章一包,前存子恺处。乞托彼便中交去,并向马居士致诀别之意。今后不再通信及晤面矣。

    九

    (一九三二年八月十九日,上虞法界寺)

    丏尊居士:

    昔承过谈,至为感慰!朽人于八月十一日患伤寒,发热甚剧,殆不省人事。入夜,兼痢疾。延至十四日乃稍愈。至昨日(十八日)已获全愈,饮食如常,惟力疲耳。此次患病颇重。倘疗养不能如法,可以缠绵数月。幸朽人稍知医理,自己觅旧存之药服之。并断食一日,减食数日。遂能早痊。(此病照例须半月或两旬。)实出意料之外耳。未曾延医市药,故费用无多,仅半元余耳。(买绿豆、冬瓜、萝卜等。)前存之痧药等,大半用罄,惟余药水半瓶。乞仁者便中托人代购下记之药以惠施,他日觅便带下。因山居若遇急病,难觅医药。(即非急病,亦甚困唯。)故不得不稍有储蓄耳。(药名另写一纸。)如此之重病,朽人已多年未患。今以五十之年而患此病,又深感病中起立做事之困难(无有看病之人),故于此娑婆世界,已不再生贪恋之想。惟冀早生西方耳。阳历九月十日以后,仁者或可返里。其时天气已渐凉(已过白露节)。乞惠临法界寺,与住持预商临终助念及身后之事,至为感企!此次病剧之时,深悔未曾预备遗嘱(助念等事)。故犹未能一意求生西方,惟希病愈,良用自惭耳。今病已愈,乞仁者万勿挂念。丰居士并此致候。不具。

    演音八月十九晨

    十

    (一九三二年冬,厦门)

    久未通讯,甚念。厦门天气甚暖。石榴花、桂花、晚香玉、白兰花、玫瑰花等,皆仍开放。又有热带之奇花异草甚多。几不知世间尚有严冬风雪之苦矣。近由李圆净居士[17] ,交至尊处之天津寄款二十元,乞便中托人送至愚园路胶州路七号佛学书局交沈彬翰居士,收入第七六六号弘一存款户头中,以备将来请经之用。至为感谢。拟于旧历正月二十一日,即藕益大师涅槃之日,在此讲《四分律戒本》及《表记》。

    演音疏

    十一

    (一九三三年,泉州)

    丏尊居士道鉴:

    因事留滞泉州,秋晚乃可入山也(今年未能北上)。前承尊戚施眼镜,甚为适用。但携带未能轻便。仁者前用之眼镜,如已不合用,(闻人云,近十年即须换。)乞以惠施。因余犹可适用此光也。且备有两具,万一有破碎亦可资急需。至镜边金质,可用他物涂之,无有碍也。惟付邮寄下,颇非易事,或致途中破损。乞托眼镜公司代寄,当妥善也。惠书,仍寄厦门转泉州大开元寺。(二月后方移居。)

    演音启

    十二

    (一九三五年,惠安)

    丏尊居士道鉴:

    久未致讯,至念。上月徙居山中,距邮政代办所八里,投信未便,故诸友处悉无音问也。兹拟向佛学书局请经,附一笺乞转送,并乞由晚晴会施洋三十元附递。费神,至感!山乡风俗淳古,男业木、土、石工,女任耕田、挑担。男四十岁以上多有辫发者。女子装束更古,岂惟清初,或是千数百年来之遗风耳。余居此间,有如世外桃源,深自庆喜。开明出版拙书《华严集联》及《李息翁法书》,乞各寄下三册,以结善缘,感谢无尽!惠书乞寄厦门转惠安县东门外黄坑铺港仔街回春号药店刘清辉居士转交净峰寺弘一收。

    演音疏

    十三

    (一九三六年正月初八日,泉州)

    丏尊居士道席:

    一月半前,因往乡间讲经,居于黑暗室中,感受污浊之空气,遂发大热,神志昏迷,复起皮肤外症极重。此次大病,为生平所未经过。虽极痛苦,幸佛法自慰,精神上尚能安也。其中有数日病势凶险,已濒于危,有诸善友为之诵经忏悔,乃转危为安。近十日来,饮食如常,热已退尽。惟外症不能速愈,故至今仍卧床不能履地,大约再经一二月乃能全愈也。前年承护法会施资请购日本古书(其书店,为名古屋中区门前町其中堂),获益甚大。今拟继续购请。乞再赐日金六百元,托内山书店交银行汇去,“购书单”一纸附奉上,亦乞托内山转寄为感。此次大病,居乡间寺内,承寺中种种优待。一切费用皆寺中出,其数甚巨,又能热心看病,诚可感也。乞另汇下四十元,交南普陀寺广洽法师转交弘一收。(但信面乞写广洽法师之名,可以由彼代拆信代领款也。)此四十元,以二十元赠与寺中(以他种名义),其余二十元自用。屡荷厚施,感谢无尽!

    演音启旧正月初八日

    以后通信,乞寄“厦门南普陀寺养正院广洽法师转交”。余约于病愈春暖后,移居厦门。又白。

    十四

    (一九三八年五月一日,漳州)

    今年在闽南各地弘法至忙。于厦门变乱前四天,已至漳州弘法。今居东乡瑞竹岩静养。通讯,乞寄漳州南门南山寺转交。子恺想仍在长沙,便中乞代致意。不宣。

    演音启五月一日

    十五

    (一九三八年小暑后一日,漳州)

    惠书诵悉。现居乡间高山[18] 之上,虽值变乱亦无妨也,乞勿念!将来汽车通时,拟往泉州或惠安,届时再奉闻也。不宣。

    演音上小暑后一日

    十六

    (一九三八年闰七月六日,漳州)

    近得子恺函,悉仁者殇孙,境缘恶逆,深为叹息。若依佛法言,于一切境,皆应视如幻梦。乞仁者常阅佛书,并诵经念佛。自能身心安宁,无诸烦恼。则恶因缘反成好因缘也。朽人近来漳州城区,弘扬佛法,十分顺利,当此国难之时,人多发心归信佛法也。陈无我居士,寓上海慕尔鸣路一百十一弄六号。仁者若能常常访谈,自必胸怀开脱,获极大之利益也。谨陈,不宣。

    演音启闰月六日

    十七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二十日,泉州)

    丏尊居士文席:

    惠书,诵悉。厚情殷殷,至用感谢!朽人拟于旧十二月一日始(新正月二十日),在承天寺暂时闭关用功,不定期限,可以于数月后移往他处也。时局不宁,交通阻碍,明年能往江浙否,尚未能定。闭关后通信者,惟有仁者一处。子恺或有要事,可以书笺附于仁者函中寄来,亦可人览也。再者,前与陈无我、李圆净二居士商酌,拟重写《护生画集》,重制铜锌之版。此事尚未了结。以后彼二居士,关于《画集》之事,欲与朽人通讯者,亦送至尊处,由仁者便中附入寄来。朽人有必须复彼二居士之信,亦寄至仁者之处,乞为转交也。《画集》之事,不久即可了结,非是数数通讯也。以后惟有信面写仁者姓名,仍可送入关内。其他信件,皆由他人代拆代阅,暂为存贮,决不送至关内也。承询资用之事。前资,余者甚多。且闭关后,更少需用。乞勿汇寄。俟将来移居他处时,或有所需,当随时奉达。附致子恺一纸,乞检阅,并乞便中加封寄去。迟迟无妨。将来有写件寄与子恺者,拟寄至尊处,暂为保管,因桂林近况至不安也。

    演音启十一月二十日

    十八

    (一九三九年元旦,泉州)

    丏尊居士文席:

    今日已六十矣。今岁拟多写字结缘,便中乞惠施廿金,以备购宣纸及其他需用。拙书一纸,附奉慧览,不宣。

    演音启己卯元旦晨

    近来身体较前强健,齿力、目力皆佳,足力更健,无异少年。但精神颇呈老态耳。知念附闻。

    十九

    (一九四二年四月七日,泉州)

    丏尊居士文席:

    去冬沪变[19] 时,曾致明片,未审收到否?《画集》资料,想尚未辑就,无足介意也。因现在诸物昂贵,亦甚难出版。泉州米价将至三百,火柴每一小盒二圆,其他可知。贫民苦矣。朽人幸托庇佛门,食用无虑,诸事丰足,惭愧惭愧。拙书二纸,乞随意结缘。略陈,不宣。

    音启四月七日

    二十

    (一九四二年九月,泉州)

    丏尊居士文席:

    朽人已于九月初四日迁化。曾赋二偈,附录于后:“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谨达,不宣。

    音启

    前所记月日,系依农历。又白。

    一琢一磨皆因缘:致丰子恺[20]

    一

    (一九二九年八月十四日,温州)

    子恺居士:

    初三日惠书,诵悉。兹条复如下:

    △周居士动身已延期。网篮恐须稍迟,乃可带上。

    △《佛教史迹》已收到,如立达[21] 仅存此一份,他日仍拟送还。

    △护生画,拟请李居士[22] 等选择(因李居士所见应与朽人同)。俟一切决定后,再寄来由朽人书写文字。

    △不录《楞伽》等经文,李居士所见,与朽人同。

    △画集虽应用中国纸印,但表纸仍不妨用西洋风之图案画,以二色或三色印之。至于用线穿订,拟用日本式。即是此种?——?之式,系用线索结纽者,与中国佛经之穿订法不同。朽人之意,以为此书须多注重于未信佛法之新学家一方面,推广赠送。故表纸与装订,须极新颖警目。俾阅者一见表纸,即知其为新式之艺术品,非是陈旧式之劝善图画。倘表纸与寻常佛书相似,则彼等仅见《护生画集》之签条,或作寻常之佛书同视,而不再披阅其内容矣。故表纸与装订,倘能至极新颖,美观夺目,则为此书之内容增光不小,可以引起阅者满足欢喜之兴味。内容用中国纸印,则乡间亦可照样翻刻。似与李居士之意,亦不相违。此事再乞商之。

    △李居士属书签条,附写奉上。

    △“不请友”三字之意,即是如《华严经》云:“非是众生请我发心,我自为众生作不请之友。”之意。因寻常为他人帮忙者,应待他人请求,乃可为之。今发善提心者,则不然。不待他人请求,自己发心,情愿为众生帮忙,代众生受苦等。友者,友人也。指自己愿为众生之友人。

    △周孟由居士[23] 等,谆谆留朽人于今年仍居庆福寺。谓过一天,是一天,得过且过,云云。故朽人于今年下半年,拟不他往。俟明年至上海诸处时,再与仁者及丏翁等,商量筑室之事。现在似可缓议也。

    △近病痢数日,已愈十之七八。惟胃肠衰弱,尚须缓缓调理,仍终日卧床耳。然不久必愈,乞勿悬念。承询需用,现在朽人零用之费,拟乞惠寄十元。又庆福寺贴补之费(今年五个月),约二十元(此款再迟两个月寄来亦不妨)。此款请旧友分任之。至于明年如何,俟后再酌。

    △承李居士寄来《梵网经》、万钧氏书札,皆收到。谢谢。

    病起无力,草草复此。其余,俟后再陈。

    八月十四日演音上

    二

    (一九二九年八月廿日,温州)

    子恺居士慧览:

    今日午前挂号寄上一函及画稿一包,想已收到?顷又做成白话诗数首,写录于下:

    (一)《倘使羊识字》

    倘使羊识字,泪珠落如雨。

    口虽不能言,心中暗叫苦!

    因前配之古诗,不贴切。故今改做。

    (二)《残废的美》

    好花经摧折,曾无几日香。

    憔悴剩残姿,明朝弃道旁。

    (三)《喜庆的代价》

    喜气溢门楣,如何惨杀戮。

    唯欲家人欢,哪管畜生哭!

    原配一诗,专指庆寿而言,此则指喜事而言。故拟与原诗并存。共二首。或者仅用此一首,而将旧选者删去。因旧选者其意虽佳,而诗笔殊拙笨也。

    (四)《悬梁》

    日暖春风和,策杖游郊园。

    双鸭泛清波,群鱼戏碧川。

    为念世途险,欢乐何足言!

    明朝落网罟,系颈陈市廛。

    思彼刀砧苦,不觉悲泪潸。

    案此原画,意味太简单,拟乞重画一幅。题名曰《今日与明朝》。将诗中双鸭泛清波,群鱼戏碧川之景,补入。与系颈陈市廛,相对照,共为一幅。则今日欢乐与明朝悲惨相对照,似较有意味。此虽是陈腐之老套头,今亦不妨采用也。俟画就时,乞与其他之画稿同时寄下。

    再者:画稿中《母之羽》一幅,虽有意味,但画法似未能完全表明其意,终觉美中不足。倘仁者能再画一幅,较此为优者,则更善矣。如未能者,仍用此幅亦可。

    前所编之画集次序,犹多未安之处。俟将来暇时,仍拟略为更动,俾臻完善。

    八月廿二日演音上

    此函写就将发,又得李居士书。彼谓画集出版后,拟赠送日本各处。朽意以为若赠送日本各处者,则此画集更须大加整顿。非再需半年以上之力,不能编纂完美。否则恐贻笑邻邦,殊未可也。但李居士急欲出版,有迫不及待之势。朽意以为如仅赠送国内之人阅览,则现在所编辑者,可以用得。若欲赠送日本各处,非再画十数叶,从新编辑不可。此事乞与李居士酌之。

    再者,前画之《修罗》一幅(即已经删去者),现在朽人思维,此画甚佳,不忍割爱,拟仍旧选入。与前画之《肉》一幅,接连编入。其标题,则谓为《修罗一》《修罗二》。(即以《肉》为《修罗一》,以原题《修罗》者为《修罗二》。)再将《失足》一幅删去。全集仍旧共计二十四幅。

    附呈两纸,乞仁者阅览后,于便中面交李居士。稍迟亦无妨也。

    廿三晨

    三

    (一九二九年八月廿四日,温州)

    子恺居士:

    新作四首,写录奉览:

    凄音

    小鸟在樊笼,悲鸣音惨凄。

    恻恻断肠语,哀哀乞命词。

    向人说困苦,可怜人不知。

    犹谓是欢娱,娱情尽日啼。

    农夫与乳母

    忆昔襁褓时,尝啜老牛乳。

    年长食稻粱,赖尔耕作苦。

    念此养育恩,何忍相忘汝!

    西方之学者,倡人道主义。

    不啖老牛肉,淡泊乐素食。

    卓哉此美风,可以昭百世!

    麟为仁兽,灵气所钟,不践生草,不履生虫。繄吾人类,应知其义,举足下足,常须留意,既勿故杀,亦勿误伤。去我慈心,存我天良。

    〔附注〕时读《毛诗·麟趾章》,注云:“麟为仁兽,不践生草,不履生虫。”余讽其文,深为感叹。四十年来,未尝忘怀。今撰护生诗歌,引述其义。后之览者,幸共知所警惕焉。

    我的腿(旧配之诗,移入《修罗二》)

    我的腿,善行走。

    将来不免入汝手,

    盐渍油烹佐春酒。

    我欲乞哀怜,

    不能作人言。

    愿汝体恤猪命苦,

    勿再杀戮与熬煎!

    画集中《倒悬》一幅,拟乞改画。依原配之诗上二句,而作景物画一幅(即是“秋来霜露……芥有孙”之二句)。画题亦须改易,因原画之趣味,已数见不鲜,未能出色;不如改作为景物画较优美有意味也。再者《刑场》与《平等》二幅,或可删,亦可留,乞仁者酌之。

    论月八月廿四日

    四

    (一九二九年八月廿六日,温州)

    子恺居士慧览:

    将来排列之次序,大约是:

    (一)《夫妇》,(二)《芦菔生儿芥有孙之画》(案芦菔俗称萝卜),(三)《沉溺》,(四)《凄音》等。中间数幅,较前所定者,稍有变动。至《农夫与乳母》以下,悉仍旧也。

    再者,《芦菔生儿芥有孙》之画,乞仅依“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二句之意画之。至末句中鸡豚,乞勿画入。

    以前数次寄与仁者之信函,乞作画或改题者,兹再汇记如下:

    △增画者《忏悔》《平和之歌》,共二幅。

    △改画者《芦菔生儿芥有孙之画》(旧题为《倒悬》,今乞改题)、《今日与明朝》(旧题为《悬梁》)、《母之羽》,共三幅。

    △修改画题者《沉溺》(原作《溺》)、《凄音》(原作《囚徒之歌》)、《诱惑》(原作《诱杀》)、《修罗一》(原作《肉》)、《修罗二》(原作《修罗》),共五处。

    以上所写,倘有未明了处,乞检阅前数函即知。

    八月廿六日演音上

    今年夏间,由嘉兴蔡居士寄玻璃版印《华严经》二册至尊处(江湾),想早已收到(当时仁者在乡里),前函未提及,故再奉询。

    五

    (一九二九年九月初四日,温州)

    子恺居士:

    前复信片,想达慧览。尚有白话诗二首,亦已作就,附写如下:

    《母之羽》:雏儿依残羽,殷殷恋慈母。母亡儿不知,犹复相环守。念此亲爱情,能勿凄心否?

    此下有小注,即述蝙蝠之事云云。俟后参考原文,再编述。《平和之歌》:昔日互残杀,今朝共舞歌。一家庆安乐,大地颂平和。

    附短跋云:李、丰二居士,发愿流布《护生画集》。盖以艺术作方便,人道主义为宗趣。虽曰导俗,亦有可观者焉。每画一页,附白话诗,选录古德者□首,余皆贤瓶道人补题。纂修既成,请余为之书写,并略记其梗概。

    新作之诗共十六首,皆已完成。但所作之诗,就艺术上而论,颇有遗憾。一以说明画中之意,言之太尽,无有含蓄,不留耐人寻味之余地。一以其文义浅薄鄙俗,无高尚玄妙之致。就此二种而论,实为缺点。但为导俗,令人易解,则亦不得不尔。然终不能登大雅之堂也。

    画稿之中,其画幅大小,须相称合。如《!!!》一幅,似太大。《母之羽》一幅,似稍小。仁者能再改画,为宜。虽将来摄影之时,可以随意缩小放大,但终不如现在即配合适宜,俾免将来费事。且于朽人配写文字时,亦甚蒙其便利也。

    附二纸,为致李居士者。乞仁者先阅览一过,便中面交与李居士,稍迟未妨也。

    九月初四日演音上

    师生情谊:致刘质平[24]

    一

    (一九一五年九月三日,杭州)

    质平仁弟足下:

    顷奉手书,敬悉。《和声学》亦收到。尊状近若何,至以为念!人生多艰,“不如意事常八九”,吾人于此,当镇定精神,勉于苦中寻乐,若处处拘泥,徒劳脑力,无济于事,适自苦耳。吾弟卧病多暇,可取古人修养格言(如《论语》之类)读之,胸中必另有一番境界。下半年仍来杭校甚善。不佞固甚愿与吾弟常相叙首也。祗询近佳!

    息[25] 上九月三日

    不佞于本学年兼任杭、宁二校课程[26] ,汽车[27] 往来千二百里,亦一大苦事也。

    〔今夏〕游日本未及到东京,故章程尚未觅到。详情容后复。

    二

    (一九一七年一月十八日,杭州)

    手书诵悉,清单等皆收到。愈学愈难,是君之进步,何反以是为忧!B氏曲[28] 君习之,似躐等,中止甚是。试验时宜应试,取与不取,听之可也。不佞与君交谊至厚,何至因此区区云对不起?但如君现在忧虑过度,自寻苦恼,或因是致疾,中途辍学,是真对不起鄙人矣。从前鄙人与君函内解劝君之言语,万万不可忘记,宜时时取出阅看。能时时阅看,依此实行,必可免除一切烦恼。从前牛山充[29] 入学试验,落第四次、中山晋平[30] 落第二次,彼何尝因是灰心?

    总之,君志气太高,好名太甚,“务实循序”四字,可为君之药石也。中学毕业免试科学,是指毕业于日本中学者;君能否依此例,须详询之。证明书容代为商量。五日后返沪,补汇四元廿钱。前君投稿于《教育周报》,得奖银十六元。此款拟汇至日本可否?望示知!

    此复,即颂

    近佳!

    李婴上一月十八日

    (再者)鄙人拟于数年之内,入山为佛弟子(或在近一二年亦未可知,时机远近,非人力所能处也)。现已络续结束一切。君春秋尚盛,似不宜即入此道。但如现在之遇事忧虑,自寻苦恼,恐不久将神经混杂,得不治之疾,鄙人可以断言。鄙意以为,君此时宜详审坚决。如能痛改此习,耐心向学,最为中正之道。倘自己仍无把握,不能痛改此习,将来必至学而无成,反致恶果;不如即抛却世事入山为佛弟子,较为安定也。叨在至好,故尽情言之。阅后付丙。

    三

    (一九一七年,杭州)

    质平仁弟:

    借假(款)无复音,想无可希望矣(某君昔年留学,曾受不佞补助。今某君任某官立银行副经理,故以借款商量,虽非冒昧,然不佞实自志为窭人矣,于人何尤!)。不佞自知世寿不永,又从无始以来,罪业至深,故不得不赶紧修行。自去腊受马一浮大士之熏陶,渐有所悟。世味日淡,职务多荒。近来请假,就令勉强再延时日,必外贻旷职之讥,内受疚心之苦(逾课时之半,人皆谓余有神经病)。君能体谅不佞之意,良所欢喜赞叹!不佞即拟宣布辞职,暑假后不再任事矣。所藏音乐书,拟以赠君,望君早返国收领(能在五月内最妙),并可为最后之畅聚。不佞所藏之书物,近日皆分赠各处,五月以前必可清楚。秋初即入山习静,不再轻易晤人。剃度之期,或在明年。前寄来之木箱,已收到。丰仁[31] 君习木炭画极勤。即颂

    旅祉!附汇日金二十元,望收入。

    李婴

    前曾与经先生谈及,君今年如返国,可否在一师校任事?经先生谓君在东,曾诽谤母校师长,已造成恶感。倘来任事,必无良果云云。附以直达,望以后发言,宜谨慎也。不佞拟再托君购佛学数种,俟后函达。

    四

    (一九一七年,杭州)

    质平仁弟:

    昨上一函一片,计达览。请补官费之事,不佞再四斟酌,恐难如愿。不佞与夏先生素不与官厅相识,只可推此事于经先生。经先生多忙,能否专为此事往返奔走,亦未可知。即能任劳力谋,成否亦在未可知之数(总而言之,求人甚难)。此中困难情形,可以意料及之也。君之家庭助君学费,大约可至何时?如君学费断绝,困难之时,不佞可以量力助君。但不佞窭人也,必须无意外之变,乃可如愿。因学校薪水领不到时,即无可设法。今将详细之情形述之如下:

    不佞现每月入薪水百零五元

    出款:

    上海家用四十元年节另加

    天津家用廿五元年节另加

    自己食物十元

    自己零用五元

    自己应酬费买物添衣费五元

    如依是正确计算,严守此数,不再多费,每月可余廿元。

    此廿元即可以作君学费用。中国留学生往往学费甚多,但日本学生每月有廿元已可敷用。不买书、买物、交际游览,可以省钱许多。将来不佞之薪水,大约有减无增。但再减去五元,仍无大妨碍(自己用之款内,可以再加节省),如再多减则觉困难矣。

    又不佞家无恒产,专恃薪水养家。如患大病不能任职,或由学校辞职,或因时局不能发薪水;倘有此种变故,即无法可设也。以上所述,为不佞个人之情形。

    倘以后由不佞助君学费,有下列数条,必须由君承认实行乃可。

    一、此款系以我辈之交谊,赠君用之,并非借贷与君。因不佞向不喜与人通借贷也。故此款君受之,将来不必偿还。

    二、赠款事只有吾二人知,不可与第三人谈及。家族如追问,可云有人如此而已,万不可提出姓名。

    三、赠款期限,以君之家族不给学费时起,至毕业时止。但如有前述之变故,则不能赠款(如减薪水太多,则赠款亦须减少)。

    四、君须听从不佞之意见,不可违背。不佞并无他意,但愿君按部就班用功,无太过不及。注重卫生,俾可学成有获,不致半途中止也。君之心高气浮是第一障碍物(自杀之事不可再想),必痛除。

    以上所说之情形,望君详细思索,写回信复我。助学费事,不佞不敢向他人言,因他人以诚意待人者少也。即有装面子暂时敷衍者,亦将久而生厌,焉能持久?君之家族尚不能尽力助君,何况外人乎?若不佞近来颇明天理,愿依天理行事,望君勿以常人之情推测不佞可也。此颂

    近佳!

    李婴

    此函阅后焚去。

    五

    (一九三一年三月十九日,温州)

    质平居士惠鉴:

    兹奉托购二物惠施,于便中托人带下。

    一、绿色铁色纱(此名不知其详,即系铁丝编成之纱网——,夏天用于罩于窗上,俾免蚊蝇飞入)。今拟购一尺,用以自做佛前之灯罩。

    二、乞向旧式铜器店,定做小荷叶二只,即系书箱门上所用,另有样子奉上,乞照此样子大小定做两只。

    亦用薄铜做钉子八只,一并交下。原样仍乞带还,费神至感。

    丁居士不久或奉访仁者。若彼来时,倘询问赠余之物,乞仁者阻止,劝其不必购买,因彼家境清寒也。

    三月十九日演音疏

    六

    (一九三一年新八月廿一日,上虞法界寺)

    质平居士:

    《集联》已书写,但只能书一种体。因目力昏花,久视则病疼,故不能书他体也。兹奉上样子四纸(格式甚好看),乞收入(此是写废者,乞随意赠人),大约至阳历四月底必可写齐也。

    《赞佛偈》有更动增减,如下所记。

    说戒回向偈:

    过去诸菩萨,已于是中学,未来者当学,现在者今学。

    此是佛行处,圣主所称叹。我已随顺说,福德无量叙。回以施众生,共向一切智。愿闻是法者,疾得成佛道。……

    至于书写之时,须再迟一月以后,病体复元,乃络续书写。写时尚须由仁者磨墨并帮忙,因一人力有不支也(对联须帮忙,小立轴可以一人缓缓写之)。法界寺可以住宿,米饭甚好,菜蔬大约可食。否则由仁者自带罐头亦可。居此数日,想可以安适也。晚晴山房正中方桌抽屉内,有开罐头之铁器。仁者他日来时,可以顺携来。此复,不具。

    新八月廿一日音复

    七

    (一九三一年九月廿九日,上虞法界寺)

    质平居士:

    廿五日自甬寄来之函,诵悉。近日身体已如常,终日劳动,亦不甚疲倦,乞释远念。书件已写毕(惟除大听二十八对未写),如此功德圆满,可为庆慰。俟仁者来寺之后小住,或朽人与仁者同暂时出外,云游绍、嘉、杭、沪、甬诸处,约一二月再归法界寺。统俟晤面时再约定也。不宣。

    九月廿九日夕一音疏

    乞购大块之墨一方带下。附写四联句:

    今日方知心是佛

    前身安见我非僧

    事业文章俱草草

    神仙富贵两茫茫

    凡事须求恰好处

    此心常懔自欺时

    事能知足心常惬

    人到无求品自高

    八

    (一九三二年三月十六日,镇海伏龙寺)

    往伏龙寺之路线

    下山坡后,即至伏龙寺,由前门入。门牌号字:1932.清晨在江北岸,乘“镇江”轮船。

    或云八时开,或云六时开,乞预早数日询问宁波三北公司可也。其码头似在永川附近。

    至龙山,统舱六角,甚舒适。

    到龙山海边,约十二时前,即乘火车(仅二里无票),至龙山三北公司门首,由此步行上山五里,即到伏龙寺。

    山岭甚高,如步行者宜着布底鞋或草鞋。

    由公司门首上山之路,略绘如上方……之记号,即是行路之线。近山顶有凉亭,可以休息。公司门首有轿否?不知其详。即有者,亦是元宝篮耳。如携带物件,乞存在伏龙寺下院,俟翌日嘱工人往取。公司至下院甚近,不足半里。至下院时,乞交老媪收至妥。下院中仅彼一人看守。谨达,不具。三月十六日音启

    九

    (一九三二年,上虞法界寺)

    质平居士:

    前云做衣之布尚有余者,如仍存贮宁波尊寓,乞托工人做小衫二件(若无布料不妨从缓,尺寸另纸写)。余于新历二十三日后,天晴时,即往伏龙寺。仁者如愿来游,乞于新历二十七日至四月十日之间,惠临甚宜。如有属书之件,乞随带来。四月十八日以后,余或即返金仙寺也。(旧端阳节前,仍往伏龙寺避暑)

    余于病后,神衰腰痛,乞仁者向大药房购兜安氏保肾丸一二瓶惠施,至感。其他补品,皆乞勿购。

    十

    (一九三三年,泉州)

    质平居士:

    惠书诵悉。腰痛本是闪伤,属于外科,故前服清补腰部之药无效。近用止痛药水擦之(外科用),颇有效力,想不久即可痊愈也。服“百龄机”已数日,甚为合宜,以后拟继续服之。兹奉上洋四元,乞代购:

    兜安氏止痛药水,二瓶。买时乞细看包纸上“兜安氏”三字及止痛药水字样。

    牛奶饼干,一大盒。牛奶本是素物,可以供佛,但余近年来不甚愿食,今因病发,虚弱太甚,不得不食是以滋补也。

    演音疏

    十一

    (一九四〇年九月八日,永春)

    质平居士澄览:

    惠书诵悉。承施资,至用感谢。闽南自去秋以来,物价昂贵。近封锁海口,沪港货物不能运入,故价益昂。米价已涨至每石百二十元(去年仅五元余),小而薄之手巾,现价一元(昔仅值洋数分)。宣纸价前曾闻友人云:每张四元,故现在未能在此购买宣纸。仁者所寄五元,乞以施与朽人杂用,俟时局平靖,由朽人自备宣纸,书联寄奉可也。兹附邮奉八言长联(去年元旦写,今秋题款),乞收入(此联纸重,兹先寄上一纸,其下联俟下次寄)。尚存(旧写)五言联一对亦宣纸者,俟后随信寄上。前寄上大佛字之纸,为闽特产。若装裱后,甚为美观。谨复,不具。

    九月八日音启

    致蔡元培、经亨颐、马叙伦等

    (一九二七年三月十七日,杭州)

    旧师孑民、旧友子渊、彝初、少卿、钟华[32] 诸居士同鉴:

    昨有友人来,谓仁等已至杭州建设一切,至为欢慰。又闻孑师等在青年会演说,对于出家僧众,有未能满意之处。鄙意以为现代出家僧众,诚属良莠不齐。但仁等于出家人中之情形,恐有隔膜。将来整顿之时,或未能一一允当。鄙意拟请仁等另请僧众二人为委员,专任整顿僧众之事。凡一切规画,皆与仁等商酌而行,似较妥善。此委员二人,据鄙意,愿推荐太虚法师及弘伞法师任之。此二人,皆英年有为,胆识过人。前年曾往日本考察一切,富于新思想,久有改革僧制之弘愿。故任彼二人为委员,最为适当也。至将来如何办法,统乞仁等与彼协商。对于服务社会之一派,应如何尽力提倡(此是新派),对于山林办道之一派,应如何尽力保护(此是旧派,但此派必不可废)。对于既不能服务社会,又不能办道山林之一流僧众,应如何处置:对于应赴一派(即专作经忏者),应如何严加取缔。对于子孙之寺院(即出家剃发之处),应如何处置。对于受戒之时,应如何严加限制。如是等种种问题,皆乞仁者仔细斟酌,妥为办理。俾佛门兴盛,佛法昌明,则幸甚矣。此事先由浙江一省办起,然后遍及全国。弘伞法师现住里西湖新新旅馆隔壁招贤寺内。太虚法师现住上海(其住址问弘伞法师便知)。谨陈拙见,诸乞垂察,不具。

    弘一三月十七日[33]

    昨闻友人述及仁者五人现任委员。此外尚有数人,或系旧友,亦未可知。并乞代为致候。

    与家人书:致李圣章[34]

    一

    (一九二二年四月初六日,温州)

    圣章居士慧览:

    二十年来,音问疏绝。昨获长简,环诵数四,欢慰何如。任杭教职六年,兼任南京高师顾问者二年,及门数千,遍及江浙。英才蔚出,足以承绍家业者,指不胜屈,私心大慰。弘扬文艺之事,至此已可作一结束。戊午二月,发愿入山剃染,修习佛法,普利含识。以四阅月力料理公私诸事:凡油画、美术、图籍,寄赠北京美术学校(尔欲阅者可往探询之),音乐书赠刘质平,一切杂书零物赠丰子恺(二子皆在上海专科师范,是校为吾门人辈创立)。布置既毕,乃于五月下旬入大慈山(学校夏季考试,提前为之),七月十三日剃发出家,九月在灵隐受戒,始终安顺,未值障缘,诚佛菩萨之慈力加被也。山家既竟,学行未充,不能利物;因发愿掩关办道,暂谢俗缘。(由戊午十二月至庚申六月,住玉泉清涟寺时较多。)庚申七月,至新城贝山(距富阳六十里)居月余,值障缘,乃决意他适。于是流浪于衢、严二州者半载。辛酉正月,返杭居清涟。三月如温州,忽忽年余,诸事安适,倘无意外之阻障,将不它往。当来道业有成,或来北地与家人相聚也。音拙于辩才,说法之事,非其所长,行将以著述之业终其身耳。比年以来,此土佛法昌盛,有一日千里之势。各省相较,当以浙江为第一。附写初学阅览之佛书数种,可向卧佛寺佛经流通处请来,以备阅览。拉杂写复,不尽欲言。

    释演音疏答四月初六日

    尔父处亦有复函,归家时可索阅之。

    二

    (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十六日,温州)

    圣章居士:

    省书,所论甚是,斯事未果行。今岁初夏大病已来,血亏之症,较前弥剧(寒暑在五十度以下,即寒不可耐,幸是间气候殊燠)。神经衰弱症,始自弱冠之岁,比年亦复增剧。俟此次撰述事讫(明正可了),即一意念佛,不复为劳心之业矣。承爱念,率复,不次。

    昙昉白答嘉平十六夕

    比年所撰文字十数首[35] ,小暇当写以奉览,聊志遗念。尔后将捐弃笔墨,无再浪费精神矣。

    三

    (一九二五年十月廿三日,温州)

    圣章居士丈室:

    五月往普陀,参礼印光法师,六月返温。八月将如钱塘,抵海门,乃知变乱复作,因留滞上虞、绍兴者月余。本月初旬归卧永宁,仍止庆福(城下寮)。居上虞、绍兴时,与同学旧侣晤谈者甚众,为写佛号六百余叶,普结善缘,亦希有之胜行也。老友丏尊曾撰序《子恺漫画集》文,刊入《文学周报》,略记朽人近状,附邮以奉慧览。又佛号数叶,亦并邮呈,此未委具。昙昉疏十月廿三日

    四

    (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初五日,杭州)

    圣章居士:

    夏间寄至温州之函,因辗转邮递,已过时日,故未奉复。自巴黎发来之函,前日披诵,欣悉一一。朽人于今年三月至杭州,六月往江西牯岭,本月初旬乃返杭州。现居虎跑过冬,明年往何处尚未定。仁者于明年到上海时,乞向江湾立达学园丰子恺君处询问朽人之居址至妥。倘朽人其时谢客,亦可在他处约谈。当于明春阳历三月写一信预存丰君处。仁者至彼处,即可索阅也。倘丰君不在校,乞问他职员亦可。以后通信,乞寄杭州延定巷五号马一浮居士转交至妥。天寒手僵,草草书此。

    演音

    五

    (一九二七年三月廿八日,杭州)

    圣章居士:

    前获来书,具悉一一。朽人现住杭州清波门内四宜亭常寂光寺。如乘火车抵杭州,天尚未黄昏者,乞唤人力车至清波门内四宜亭(车价至多小洋三角);如抵杭州已黄昏者,乞在旅馆一宿,明日唤车来此。将来到杭州时,以住常寂光寺为宜:一者费用少,二者清洁寂静,可以安眠也。余面谈。

    弘一旧三月廿八日

    遗书:致性愿法师

    一

    (一九二九年三月廿一日,温州)

    性愿法师慈鉴[36] :

    在泉之时,诸荷照拂;濒行又荷远送,感谢无尽!十五午开轮,十六午前到马尾,昨夕达温州。一路风浪平静,未遇险厄。营副饶君待遇音等甚为亲切,至可感激。现拟在温度夏,秋凉或须至衢州一行,但尚未决定也。命写各件,不久即可加墨。拟俟座下云游归后,再奉上,俾可不至遗失。谨致谢忱,顺颂慈安!

    三月廿一日后学演音和南

    二

    (一九三三年四月十一日,厦门)

    性公老法师慈鉴:

    昨奉惠书,敬悉一一。承介绍往草庵息暑,至用感谢!但学律诸师之意,谓有五六人(或不止此)随往者。草庵床具、斋粮或未能具备。诸师意欲往雪峰[37]。但未知转解[38] 和尚之意如何?拟请座下先为函询,俟得回信后乃能动身。倘雪峰不能容多众者,仍乞座下慈愍,代为设法介绍他处。因厦门气候较热,暑季三四月内不能讲律,虚度光阴。现欲觅山中凉爽之处,居住四个月以上,结“后安居”[39] ,继续讲律也。

    惠示,乞寄妙释寺转交最为妥迅。勿由文灶社转(甚迟缓且易遗失也)。谨恳,顺请法安!

    末学演音稽首四月十一日

    末学近辑《灵峰警训略录》一卷,名曰《寒笳集》,仅三十页。可以作佛学校国文教科书用也。不久即送至佛学书局印行。附白。

    遗书[40]

    (一九四□年□月□日,永春)

    性公老人慈鉴:

    后学居南闽十数载,与慈座友谊最笃。今将西逝,须俟回入娑婆,再为晤谈。甚望今后普济道风日隆,律仪宏阐。后学回入后,仍可来普济居住,与诸缁素道侣相聚首也。谨达,顺颂

    法安!不宣。

    后学演音稽首

    法缘:致广洽法师

    一

    (一九三一年九月,上海)

    广洽大师慈鉴:

    前上明信,想达慈览。本拟即往厦门,兹因上海友人劝阻(因时局不宁),暂缓动身。以后有他处寄与弘一之信函及书籍等送至尊处者,乞暂为收贮。俟明年春夏之际(或迟至下半年)至宁波时,再当奉复,觅便转寄可也。种种费神,感谢无尽。性愿老法师处,乞代致意。顺颂

    法安!

    演音和南

    二

    (一九三四年,晋江)

    广洽法师道鉴:

    年终二十七日,曾交工人信一件,付安海邮局。本拟挂号,彼不允许,故仅贴邮票五分,未知已收到否?信内所述者,恳为惠施三物:

    一、绿豆一大口袋(做稀饭用)。

    二、石炭酸一瓶。

    三、血清药水(系内服者)一打,计十二瓶。

    因此次生外疮,血已污浊不清。故今全身常痒,又生小疮甚多。故必须多服血清药水,令血清洁,自然诸病自愈矣。但不知血清药水(内服者)以何种为最好?乞为请问陈天恩。

    演音

    三

    (一九三六年九月望日,鼓浪屿)

    广洽法师、胜进居士同览:

    《清凉歌集》已寄到。兹奉上三十册,乞收入。此书内容甚好。芝峰法师《达旨》,契理契机,可称杰作。曲调亦甚适于当代青年之嗜好,当可风行一时也。此三十册中,乞分十五册,交与忠儒居士,转赠闽南诸中学音乐教师,虽不解文学者亦可赠之。彼唯见此曲谱,则如饮甘露矣。所余十五册,乞分赠闽南诸青年学生。(外江,可以不送,彼等可见故;出家人处,亦可不送。若不解音乐而甚喜此书者,亦可赠之。)

    叶慧观处,乞赠二册:一册赠彼,一册托彼转送彼校之音乐教师也。中山公园内艺术学校,亦可由胜进居士便中送与一册。《韩偓》稿已改就,俟洽师来时带上。《总目录》甚善。谨陈,不宣。

    九月望日演音启

    四

    (一九三七年,厦门)

    二十六年岁次丁丑,二月六日,初落一齿,十日复落一齿,并奉广洽法师藏之,以为纪念。

    弘一

    五

    (一九三七年夏至日,青岛)

    广洽法师道席:

    来齐州已一月余,身体精神日益强健(传贯师等亦然,甚肥胖)。寺中同住者近九十人,皆废止晚食,而大半体胖力大。或由多餐面食有以致之欤?昔本拟托代讲,到湛山寺后,因学者多有程度,无人愿任代讲之事。故由朽人一人担任[41] ,已近一月。终日忙碌,亦不觉疲劳,稍前大不同也。兹将每周课作略写如下:每日课作时间,约七八小时:

    星期日,预备功课。星期一,上午讲律,

    以后写字或编讲义。星期二,预备功课。

    星期三,同星期一。星期四,预备功课。

    星期五,同星期一。星期六,写字或编讲义。

    每星期共讲三次。

    夏至日演音疏

    六

    (一九三九年九月十二日,永春)

    朽人今年世寿六十,老病日增。即拟方便掩关习静,以后暂未能通信。(他处寄来之信件,即付邮退还,未能收受)谨达,不具。

    音启九月十二日

    附录乐石社社友小传

    夏铸,字丏尊,号闷庵。上虞人。

    李息,字叔同,一字息翁。燕人,或曰当湖人。幼嗜金石书画之学,长而碌碌无所就。性奇僻,不工媚人,人多恶之。生平易名字百十数,名之著者:曰文涛,曰下,曰成蹊,曰广平,曰岸,曰哀,曰凡。字之著者:曰叔桐,曰漱筒,曰惜霜,曰桃溪,曰李庐,曰圹庐,曰息霜。又自谥曰哀公。

    楼启鸿,新登人。字秋宾,号逍遥子。为人磊落不慕荣利,善属文。嗜金石,作印宗西泠丁黄诸子,能得其神似。

    杨凤鸣,字子岐。嘉善人。性明敏,工书法,神似真卿。印仿汉人,能不失古意。

    陈兼善,字达夫。诸暨人。嗜古金石之学,天资尤聪颖。故学印仅一岁,已深入汉人堂奥。

    吴荐谊,字翼汉,又号闻秀。诸暨小东大庄人。幼好古,尤嗜印学。每见古印佳石,多方购得之,摩挲品玩,几欲具袍笏而拜焉。及入县学,乃研究章法刀法之道。作印甚夥,旋来武林,课余之暇,常摹仿古印,尤孳孳不倦。

    周其,字淦卿。杭人。仪容秀隽,性忧郁。名其庐曰爱吾,意盖以孤芳自怜乎。刻印上宗周秦,朱文尤佳,细致周密,类其人也。

    朱毓魁,字文叔。桐乡人。通文学,精刻印,不加修饰,得浑厚之气。

    杜振瀛,字丹成。嵊人。别号郯道人,以地名也。善写兰,劲健中尤饶秀气。间写梅竹,亦有可观,盖:其天资过人一等也。出其余力刻印,以浑古称。

    徐啸涛,名葆玚。上虞人。知诗善画,篆刻初师辛谷,壬子来杭,与西泠诸印人朝夕研求,知印以宗汉为正。因尽弃辛谷之学而学之。尤善白文,浑厚高古,得汉人神髓。

    邱志贞,字梅白。诸暨人。性亢直,有奇癖,见书画篆刻等,尝恋不忍去。家中寄其用费,多以购古书画碑帖之类。初学刻石,孤陋无师,不足以言印。岁壬子,就学武林,始与西泠诸印人相往来,又得西泠印社所藏自周秦以迄晚近诸名人印谱而卒读之,学乃益进。书画亦浑健,不失古法,但所作极鲜。

    关仁本,字根心。杭人。性嗜美术,工刻印,旁款尤精。

    戚纯文,字继棠。吴兴人。性淳笃,多巧思,工书画,尤嗜金石,遇有先人印谱,无不精心研究,故其所作之印古雅绝俗。

    陈伟,钱塘人。原名家煜,字骨秋,别号骨道人。工篆刻,直追秦汉。以浑厚自持,不泥于章法。得老缶神髓。又善画山水,苍古老到,高出流辈。

    翁镕生,字慕陶。杭人。性温和,酷嗜美术。刻印疏落入古。

    毛自明,字伯亮,一字亮伯,号耿中。安吉人。恂恂儒雅,力学不倦。工篆刻,所作印有汉人遗意。

    徐志行,字拙夫。上虞人。性聪慧,嗜金石文字。善行楷,兼工篆刻。

    经亨颐,字子渊,别号石禅。上虞人。作印有家学,书宗小爨,因又号爨盫。

    堵福诜,字申甫,又号屹山。会稽人。工画,喜作印。

    张金明,字砺成,号侣尘。长兴人。性嗜古,收藏古书画甚富。又喜篆刻,甲寅冬,乐石社起,遂人社治印。

    费砚,字剑石,号龙丁。华亭人。精于金石书画之学,夫人李氏,亦工诗,善篆刻。

    胡宗成,字梦庄,号止安。绍兴人。工文辞,喜金石之学。搜藏汉魏六朝碑版及唐人墓志,精拓甚富。好奕棋,能书八分,刻印以秦汉为宗。尝与二三同志,创立臧社,推为社长。

    王世,字掬昆,号菊悃。禹航西乡人。侨寓武林,喜探数理,兼有金石癖。

    周承德,字佚生。海宁人。工文辞,博学好古,书法宗六朝,上窥汉隶,力学不倦,以其余暇,戏弄铁笔,所作印章,均有秦汉六朝神韵。

    柳弃疾,字亚子。吴江人。少无乡曲之誉,而猖狂喜大言。十年结客,始愿莫酬,则杜门削辙,左对孺人,右弄孺子,自谓有终焉之志矣,顾复时时作近游。四年夏,泛舟西泠。遇故人李息霜,方创乐石社。邀之,则敬谢曰,仆少瞢于艺事,金石刻划之学,诚有所未能,可奈何。李子曰,无伤也耳。因欢然从焉。昔齐王好竽,而南郭先生不能竽,乃滥厕众客之间,毛遂谓十九人曰,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盖于古有之,是以谢客难矣。

    张一鸣,字心芜。桐乡人。杭爽倜傥,有淳于东方之风,一语出,令人颐解。尝奔走国事,从燕市酒徒游。既失意,归为湖上寓公。益以诗酒自放,佯狂落魄,闻者悲之。初为南社社友,继入乐石社。

    姚光,字石子。金山人。年少媚学,恂恂有儒者风。长身玉立,意态洒然也。早岁入南社,从海内诸贤豪,上下其议论,继乃创国学商兑会于金山之留溪,声名益盛。四年夏五,结伴游武林,复为乐石社社友。

    附:

    徐渭仁,宇善扬。上虞人。自幼好学甚笃,以家贫中道而止。年二十,佣于武林师范学舍。执役之暇,辄手一卷,吟讽不辍。以贫故,无资购书,则拾字簏之弃本读之。又以余暇,为乐石社拓印款,工洁可爱。予以资,则不受。以书画印章等贻之,则大喜称谢。其嗜好殊俗如斯,可以传矣,故附及之。

    注释

    [1] 许幻园,江苏松江人,居上海南市城南草堂。李叔同初到沪时,名成蹊,参加文会,屡获嘉奖。许幻园慕其才学,辟草堂一隅与李叔同一家居住,自书“李庐”赠之。松江古称云间,故此信上款称幻园为“云间谱兄”。

    [2] 此札作于一九〇三年秋,此时,他刚从开封返沪。广平,是弘一法师年轻时在南洋公学读书及赴乡试时所用的学名。

    [3] 此札作于一九〇六年旧八月三十日,李哀(弘一法师丧母后初到日本时之名)考入东京美术学校不久。

    [4] 范肯堂,江苏南通人,近代著名诗家,为同时名流所推重。

    [5] 禾,具称嘉禾,即今浙江嘉兴古称。弘一法师初出家后,曾于嘉兴精严寺藏经阁小住。

    [6] 马一浮,精通儒学和佛学,为弘一法师挚友。

    [7] 仓石,即吴昌硕,近代著名书画金石大家。

    [8] 梅盫,即李梅庵,别号清道人,近代名书法家。

    [9] 弘一法师曾说,“我的出家,大半由于这位夏居士的助缘,此恩永不能忘!”

    [10] 仁或仁者,佛典常作第二人称,有“您”之意。“仁等”为复数。

    [11] 瓯,为温州之略称。

    [12] 白马湖,在浙江上虞县东三十里处,春晖中学所在地。晚晴山房即建于此。

    [13] 百官,曹娥江畔小镇。

    [14] 石禅,浙江一师校长经亨颐(子渊)之别号。

    [15] 太平岩,厦门小庙之一。是年弘一法师到厦,因南普陀修建“水陆法会”,故暂居太平岩。

    [16] 沙门,印度梵语,即出家僧人之通称。

    [17] 李圆净,一作圆晋,粤人,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18] 高山,此处是指漳州城东江东桥附近半山之瑞竹岩。五代时,僧楚熙居此,以竹笕引泉,笕生枝,因名瑞竹。

    [19] 去冬沪变,指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占领上海租界之事。

    [20] 丰子恺,浙江桐乡石门人。弘一法师执教浙江一师时的得意门生。毕业后游学日本,学习绘画,遂以漫画名家。曾与弘一法师合作画《护生画集》,驰名佛教界。著有《子恺漫画》《缘缘堂随笔》,译有《源氏物语》等。

    [21] 立达,即上海江湾立达学园,一九二六年夏丏尊、丰子恺等人所创办。

    [22] 李居士,即李圆净居士。

    [23] 周孟由,温州有名居土,印光法师弟子。

    [24] 刘质平,浙江海宁人。于浙江一师毕业后,留日专攻音乐。最后一年,学费不继,弘一法师曾资助他,刘质平终身不忘师恩。

    [25] 弘一法师任教杭州时,改名李息。

    [26] 兼任杭、宁二校课程,指一九一五年李叔同兼任杭州渐江第一师范及南京高等师范二校功课。

    [27] 汽车,即火车。当时一度习用的日本称呼。

    [28] B氏,即贝多芬,德国大作曲家。

    [29] 牛山充,日本音乐学者。

    [30] 中山晋平,日本近代著名作曲家,创作了许多具有日本特色的民谣。

    [31] 丰仁,即丰子恺,是他就学浙江一师时的学名。

    [32] 蔡元培,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清末任教上海南洋公学特班,为李叔同之师。子渊即经亨颐之号,曾任浙江第一师范校长。彝初一作夷初,即马叙伦。少卿,姓周,时主管浙江教育。钟华,即宣中华,时主浙江宣传。

    [33] 弘一法师此信作于一九二七年旧历三月,时正闭关杭州云居山常寂光寺。

    [34] 李圣章,名麟玉,为弘一法师俗侄。此札历叙出家前后情况,至为详尽,为研究弘一法师重要史料之一。

    [35] 弘一法师写赠李圣章之《晚晴剩语》十余首。

    [36] 性愿法师,福建南安人,历任漳泉厦诸寺监院住持等职。1928年弘一法师至厦,和他一见如故,前后十余年,法师在闽南安居,多受其照拂。

    [37] 雪峰,即雪峰寺,在泉州南安县,俗称小雪峰。

    [38] 转解,时为雪峰寺住持。

    [39]“后安居”,安居为古印度僧众在雨季九十日间,禁止外出,集中一处修学的制度。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名“前安居”,五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名“后安居”。

    [40] 此遗书不署年月,一种说法是弘一大师于一九四〇年在永春普济寺所写,留给性愿法师的。

    [41] 此时弘一法师应青岛湛山寺之请,在寺讲律布道。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