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论史-山水画南北宗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明万历年间,莫是龙、董其昌、陈继儒及沈颢提出山水画的南北宗论,这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次提出的关于画派的理论。此论提出后,得到许多人赞成,流行三百多年,影响到国内外。日本人编了《南画大成》。美国也有人研究南北宗问题。

    对南北宗论加以怀疑,是近几十年的事。现在国内美术家中有些人认为南北宗论是主观臆断,不符合实际。我认为,研究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探明:中国山水画以艺术流派论,发展的面貌究竟是怎样的?

    创南北宗说的四人中,影响最大的是董其昌。在明末清初一些画家心目中,董其昌的地位可比元代的赵孟。他是一个画家,并有理论著作。他有自己的审美观,这审美观正是他提出南北宗论的依据。抓住这一点,可以认识南北宗论,也可以回答南北宗论流行的原因。

    莫是龙最先树南北宗论。他说:“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著色山水,流传为宋之赵,赵伯驹、伯骕以至马、夏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关、郭忠恕、董、巨、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画说》)

    莫是龙认为,山水画分南北宗,在于画法不同。李思训是“著色山水”,王维“始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

    董其昌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李龙眠、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大家黄子久、王叔明、倪元镇、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沈则又远接衣钵。若马、夏及李唐、刘松年又是大李将军之派,非吾曹当学也。”(《画旨》当,一作易)

    董其昌以是否为文人画分南北宗。王维是文人画之祖,李思训是非文人画之祖。文人画与非文人画的特征何在?没有讲。

    陈继儒说:“山水画至唐始变,盖有两宗:李思训、王维是也。李之传为宋王诜、郭熙、张择端、赵伯驹、伯骕以及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皆李派。王之传为荆浩、关仝、李成、李公麟、范宽、董源、巨然以及燕肃、赵令穰、元四大家皆王派。李派板细无士气,王派虚和萧散;此又慧能之禅,非神秀所及也。至郑虔、卢鸿一、张志和、郭忠恕、大小米、马和之、高克恭、倪瓒辈,又如方外不食烟火人,另具一骨相者。”(《偃曝余谈》)

    陈继儒是以绘画风格分南北宗的,认为“李派板细无士气,王派虚和萧散”。董其昌论文人画与非文人画的区别,被陈继儒说出来了。

    沈颢说:“禅与画俱有南北宗,分亦同时。气运复相敌也。南则王摩诘裁构淳秀,出韵幽淡,为文人开山。若荆、关、宏、璪、董、巨、二米、子久、叔明、松雪、梅叟、迂翁,以至明之沈、文,慧灯无尽。北则李思训,风骨奇峭,挥扫燥硬,为行家建幢。若赵,伯驹、伯骕、马远、夏珪,以至戴文进、吴小仙、张平山辈,日就野狐禅,衣钵尘土。”(《画麈》)

    沈颢也是以绘画风格分南北宗的。他认为,王维“裁构淳秀,出韵幽淡”,李思训“风骨奇峭,挥扫燥硬”。他与陈继儒相同,认为南宗是文人画,北宗是行家画。

    四家言论,主要观点相同,即:南北分宗始于唐代;南宗创始者是王维,北宗创始者是李思训;两派区别主要在风格(莫是龙说的画法差异仍是风格差异的表现);南宗是文人画,北宗是行家画。这些论点有一部分不符合绘画史实,属于编造;有一部分有道理,可作为探讨中国山水画派的参考。

    中国山水画,形成独立画种始于东晋、南朝,以宗炳、王微为代表。宗炳、王微的画论是文人画主张,他们提出了抒发自己感情和畅神的山水画功能说。如果说文人山水画之祖是宗、王,也未尝不可。他们的见解为后来的苏轼所赞同,倪瓒曾写过:“澄怀卧游宗少文。”宗炳、王微时代,还是青绿山水,如文徵明说的“余闻上古之画,全尚设色,墨法次之,故多用青绿。中古始变为浅绛,水墨杂出”(《岳雪楼书画录》)。盛唐以前,不外乎重彩设色,有隋展子虔的《游春图》为证。如果以青绿与水墨作区分画派的标志,展子虔应代替李思训的地位而成为青绿山水之祖。古代有人讲,展子虔是唐画之祖,有道理。把李思训作为青绿山水的创始人,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明人没有看到《游春图》。一是误解了有关画论,如张彦远说“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张彦远说的是山水之变化成于二李,并非说始于二李。把李思训视为青绿山水之祖,不符合历史事实。把王维视为水墨山水之祖,根据也不足。

    荆浩说:“水墨晕章,兴我唐代。”水墨山水兴于唐代是肯定的;但是始于谁?是王维,还是张璪?很难说。唐代水墨山水画最负盛名的是张璪而不是王维。见过王维水墨真迹的张彦远,说王维“破墨山水,笔迹精爽”,也不像陈继儒、沈颢所讲的“虚和萧散”、“出韵幽淡”那样的风格。

    一个画派的形成,最主要的是画家对现实生活有共同的理解和感受,在艺术上有共同的审美观。画法不是形成艺术流派最主要的因素。五代、北宋时,荆、关、李、范写北方山水,以雄伟气象为美,有共同风格;南方的董、巨描绘水乡风貌,尚平淡天真,另是一种风格。

    创立南北宗论的莫、董、陈、沈四人,想用艺术风格分流派,可是从唐至明,山水画风格几经演变,画家对自然景物的态度、审美趣味也有种种差异,在这么长的历史时期,只用两个画派归类,难免要牵强附会。

    南北宗论者以艺术风格区别画派,拘于青绿和水墨两种画法,于是产生了矛盾。董其昌评画以有无“士气”为文人画的标准,他承认“李昭道、赵伯驹、伯骕,精工之极,又有士气”,而在分南北宗时,划分李思训是另一派。沈颢还骂赵伯驹、赵伯骕等人是“野狐禅”。

    既然南北宗论有失于历史事实、论证矛盾混乱的地方,为什么能流传几百年呢?南北宗论是文人画思潮的一种反映。创论者接受了苏轼、米芾等人的审美观影响。王维本来不是唐代名列前茅的画家,因为苏轼推崇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又说“吾于维也无间言”,影响了后代。此外,米芾推崇董源一派绘画对元明也很有影响。黄公望说山水画必以董为师。董其昌讲,他“非不好元四家画者,直溯其源委,归之董巨”。在这种思潮下,南北宗论一出现,就为文人画家所同意。到了清代,有些有创造性的画家如石涛,他哪个也不宗,有他自己的主张;但一般画家还是同意南北宗论的。近几十年间,开始有人怀疑,写了批评文章。南北宗论者贬低他们所谓的北宗山水,这是错误的。可是在中国历史上,画山水毕竟有两种风格与画法,黄宾虹认为这是事实。他的看法代表一些人的观点。我以为,莫、董、陈、沈是中国古代最先、也是唯一的有系统地研究山水画流派的人,由于他们对历史事实掌握得不准确和文人的艺术偏见的影响,未能得到完满的、充分的、令人信服的理论成果,但不应该抹杀他们作为艺术流派探讨的先行者作用。今日的美术理论家,应该从古人的手中接过来这个问题再研究,对山水画的流派作出科学的解释和论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