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针对“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而言,重点是“蠢然”。
“蠢然”,危机四伏时蠢蠢欲动,欲望一动,要是不见机早,不做一些防范,下面就很难讲。就像现在的伊拉克,让美国头痛死了。奥巴马反正快下台了,这个烫手的山芋,只有折磨下一任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用的方法有问题,结果越打越凶,越打越残酷,这是对美国的一个教训,也是对世人的一个教训。那些蠢蠢欲动的人可都有美国护照、英国护照。所以这是美国最怕的。这种突袭,美国可禁不起。苏格兰意图独立,对骄傲的大英帝国无疑是一个大巴掌。英国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很重要的角色,但是也是始作俑者,它从开始就掠夺全世界,美国继其衣钵,所以受一点教训也好。这就叫“蠢然”,很多地方都在蠢蠢欲动,要做好管控,就要有一根大大的金箍棒。
为什么会蠢然欲动呢?因为整个时代的风潮、氛围,不动都不行,如同惊蛰、春分的节气一样。像传染病的流行,一不小心,很快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迅雷烈风般传播,以至于藏在地底下的都想冒出来。
“夫道不为万物而生春,万物感春炁而自生;秋不为万物而杀,万物感秋炁而自杀”,对自然之道来讲,它是没有分别心的,没有特定的对象,一切自然而然。就像天道不因为万物产生春天,而是万物感受到春气而自然生长;秋天不是针对万物而肃杀,而是万物感受到秋气而飘零。春夏秋冬的出现,没有目的,是自然之道,万物之感都是自然的。“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易经·系辞传》),一切自然而然。道不是为了万物而有春天,可是万物一定会感染到春气而自生,没有人要它生,它的天性就是生。秋天落叶的时候,也不是有目的的,是万物感秋气而自杀。一个自生,一个自杀。秋天的心就是愁,自然而然就很哀伤,“秋风秋雨愁煞人”(秋瑾诗)也。万物的生灭,都很自然。
“其为生也,不恃其恩,不求其报,故其恩大矣”,天地之间有春天,会生万物,因为万物有感,是“天之无恩而大恩生”,它不是故意的,但是它影响一切,所以天地生了万物,也不觉得对万物有什么恩,它也不求你报答。挟恩求报,这是人的行为,老天爷不干这种事。“不恃其恩,不求其报”,这才叫大恩,因为它没有想法,也不是有目的的。很多人帮别人忙是有目的的,有些人是点滴之恩,希望几十年之后帮助的对象涌泉相报,这就不合乎天道。《易经》中的益卦第五爻称“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这就告诉我们,要照顾老百姓,让百姓享受真正的实惠,不要掺杂私欲,不要问天,也没有什么好问的,这样做一定好。“有孚惠心”,不考虑回报,也不必人家感恩,结果是“勿问元吉”,最后发现受惠的人都拥戴自己,从而形成一个互信、互惠、互爱的社会。如果做事尽想着回报,结果就变成益卦的上爻:“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可见,起心动念真的是骗不了人。精打细算,那是做买卖,不是布施。“其为杀也,不恃其威,不求其惧,其威大矣”,天杀时,不会大显威风,也不会让大家害怕,这才叫大威。一切都是自然的,没有目的。
“凡物取而得之者小,不取而得之者大,故圣人不取”,自然之道就是这样,不是有意要取,如果有心想要取得什么,真正得到的东西反而有限。“不取”就是无为而治,结果自然给的东西多,“故圣人不取”。这完全是老子、道家的智慧。取就是想得,得了就有失;不取,无心、自然反而最好。
“夫君王有道无道,则人民治乱之机,歌谣或乐或哀,则时年丰俭之兆”,当国君的有道无道,有没有这种智慧,是人民安定和动荡之机。民歌或乐或哀,是年成丰收与歉收的征兆。所以,掌握权力资源的人一旦不正,就会影响人与人、人与天地鬼神的平衡,马上就有灾眚。君王有道还是无道,老百姓是治是乱的机就系于此。领导人太重要了,他的起心动念,关系民生。“歌谣或乐或哀”,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色。通常到革故鼎新、改朝换代的时候,有些童谣就显现那个时代的气运。这在汉朝叫做谶纬,像庙里面的签诗一样,听起来好像有天机,但天机绝对不会通过大人讲出来,一定是通过小孩显现出来。因为小孩自然感应到了,童谣就莫名其妙地跑出来了,再加上一些有野心的政客利用歌谣,就能煽动人心。《诗经》中的《国风》就体现民众的心声。“或乐”,兴旺的时代必有祯祥;“或哀”,灭亡的时候必有妖孽。东汉黄巾起义,口号就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歌谣所揭示的改朝换代,不要小看,那都叫“机”。通常那些苟延残喘的末代王朝,一定不敢面对真相。反而要很真诚的老百姓,最好是小娃娃,突然哼起惊魂动魄的歌谣,因为他们保持了纯真,有什么就反映出什么。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经》本来就是歌谣体,三百篇里面不知有多少“怨”。《诗经》的收录是周朝有意搜集民情,了解社会风气。但是春秋时期这种做法已不受重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为民喉舌,来警告当政者,这就是孟子所说的“诗亡而后《春秋》作”。“歌谣或乐或哀,则时年丰俭之兆”,会影响到那一年的生产,就像《易经》的预测一样。
“时人不能省察,天地乃降征祥,或五云腾起,七曜变行,皆因国风,是以然矣。”这一般人不能反省觉察,因为他们不是追逐名,就是追逐利,嗜欲深,天机就浅,怎么能够省察呢?那些个名嘴每天急着要上电视,哪有时间看书思考、反省自己的行为呢?所以每一个人都面目狰狞了,无论男女,全部都是禽兽的象,好可怕。“时人不能省察”,老天爷可着急了,它虽然是无心自然,但还是希望人间不要那么惨,可是一般人老是不醒悟,所以“天地乃降征祥”。天地所降的“征祥”不一定是好的,有时是灾疫,目的就是让你赶快改,改还有机会,要是不改,下面还有更重的打击。“或五云腾起”,五云腾起还好。“七曜变行”,七曜是中国古代对日(太阳)、月(太阴)与金(太白)、木(岁星)、水(辰星)、火(荧惑)、土(填星、镇星)五大行星的总称。“七曜变行”,不就是“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吗?原来的运行轨道都变了。然后“皆因国风,是以然矣”,这是因为国家的风气就是这个样子。感应了,多变了,就有“八月之凶”(《易经·临卦》),就是这么回事。《春秋》论灾疫也是这样,所谓的天人感应,绝对不是迷信。像《诗经》的十五国风,每一个民间的歌谣都包含着很重要的天机。
下面就讲春秋时代的历史事件了:“且宋君失德,荧惑守心;及乎谢罪,退之三舍。”宋景公三十七年(公元前480年),荧惑守心,景公忧心大祸,问于太史兼司星官子韦,子韦说:可移于宰相或苍生。景公因念及天下苍生而不同意,此时荧惑竟退避三舍。此事详细记载在《史记·宋微子世家》:
三十七年,楚惠王灭陈。荧惑守心。心,宋之分野也。景公忧之。司星子韦曰:“可移于相。”景公曰:“相,吾之股肱。”曰:“可移于民。”景公曰:“君者待民。”曰:“可移于岁。”景公曰:“岁饥民困,吾谁为君!”子韦曰:“天高听卑。君有君人之言三,荧惑宜有动。”于是候之,果徙三度。
那么何谓“荧惑守心”呢?
“荧惑守心”,“荧惑”又名赤星、罚星、执法。又视火星在东方叫悬息,在西方为天理,在南方为火星。火之精,赤帝之子。方伯之象,主岁成败,司宗妖孽,主天子之礼,主大鸿胪、主死丧、主忧患。总的来说,在古人的眼里,火星近于妖星,司天下人臣之过,主旱灾、饥疾、兵乱、死丧、妖孽等。火星在五常为礼,于五事为辨。
“心”指中国传统的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中的心宿,心宿有三颗星,分别代表了皇帝和皇子、皇室中最重要的成员。而火星总是在黄道附近移动,荧惑守心是指火星在心宿内发生“留”的现象。在中国的占星学上被认为是最不祥的,象征皇帝驾崩、丞相下台。
可见,宋君失德,“天发杀机,移星易宿”,王者失德,天上的星象就反应不正常,宋国的国君吓坏了,马上就斋戒沐浴祷告,于是星象就退了,又恢复正常。
“用今俦古,皎在目前;以彼喻斯,岂劳心术?”古人今人一也,道理非常简单,我们都了解天人感应,拿这个来比喻那个,哪里还需要费脑筋去想呢?自然之道的“迅雷烈风”一定是“莫不蠢然”,没有一个例外。
“故智者悟于人事之初,而愚者晦于星象之后矣”,智者看到危局已经出来了,而愚者直到天上大乱的时候,才晓得实情如此。这就是后知后觉,甚至是不知不觉。先知先觉的人刚开始就知道不对了,赶快下手。好,这就叫“蠢然”,面对危机,及早防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