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决定成败-了解情商:叩开情商神秘之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情商”这一概念诞生以来,它在现代人生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美国《时代周刊》的一篇文章里曾这样说到:“如果你不懂情商,从现在起,我们宣布——你落伍了!”由此观之,了解情商已是刻不容缓!

    1.什么是情商

    情商到底是什么?它的全称是情绪智力商数,是衡量情绪智力水平高低的一项指标。情绪智力是相对于智力的概念,情商、情绪智力表述其实是一个概念。

    在详细讨论情商前,有一个关于“情感智商”雏形诞生的故事颇值一提: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的一家保险公司雇用了上千名推销员,公司先对这些推销员进行了培训,再让他们去实际推销。培训完毕,公司支付了巨额培训费。整个公司各个部门的领导都认为这是很成功的一次培训,坐等这些推销员的好消息。出乎意料的是,一年后就有一半人辞职了,再过了三年,仅仅只有几十个人留下来。

    这种情况的出现很令人吃惊。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呢?原来,在培训完后,推销保险的过程中,推销员每次上门推销都被一次次地拒绝了。久而久之,许多人在遭受多次拒绝后,丧失了信心,失去了继续从事推销工作的耐心和勇气。

    公司对此也是万分着急,他们决定请宾夕法尼亚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来作调查,希望他能为公司的招聘工作提供一些帮助。这次的主要调查对象是那些善于将每一次拒绝都当做挑战而不是挫折的人,成为成功的推销员的可能性是否要比其他人大一些。

    塞里格曼教授曾经提出“在人的成功中乐观情绪的重要性”的理论,从而在心理学界一举成名。他认为:乐观主义者失败时,不会将失败归结于固定的、无法克服的困难,所以,他们为了争取成功会努力改变现状。

    在接受该公司的邀请后,塞里格曼对该公司上万名新员工分别进行了两次测试,第一次是该公司常规的以智商测验为主的测试,第二次是塞里格曼本人设计的、并用于测试被测者乐观程度的测试。测试完以后,塞里格曼还对这些新员工进行了跟踪调研。

    在这些新员工当中,有一组人没有通过甄别测试,但在乐观测试中,他们却取得了“超级乐观主义者”的成绩。

    跟踪研究的结果表明:这一组人在所有人中工作任务完成得最为出色。第一年,他们的推销业绩就比“一般悲观主义者”高出了20%多,第二年竟高出一半多。从那以后,任何推销员要想成功应聘都得先通过塞里格曼的“乐观测试”。

    事实上,这种“乐观测试”就是较早期的情商测验雏形,它在保险公司取得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一个观点:与情绪有关的个人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预测一类人今后到底能否成功。同时,“乐观测试”的出现也为“情感智商”这一概念和理论的诞生,提供了实践方面的有力支持。

    正式提出“情感智商”这一专业术语一直等到了后来的美国耶鲁大学的彼得·耶罗维教授和新罕布什维尔大学的约翰·莫也教授。两年后,他们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了较为突破性的成就。他们一方面将情感智商定义为社会智力的一种类型,另一方面对情感智商应包含的能力内容做了界定,这三种能力包括区分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调节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以及运用情绪信息去引导思维的能力。

    彼得·耶罗维教授还特地将情商归纳为以下几个部分:

    (1)能够自我激励

    现实生活中,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或发挥创造力去攻克某一目标,都要把情绪专注,不然很难成功。因为,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很重要,就是克制冲动。一般说来,集中注意力和发挥创造力都是延迟满足和保持高度热忱的表现,是一切成就的动力。因此可以说,能自我激励的人做任何事效率都比较高。

    (2)把握自己的情绪

    情绪本质是情商的基石,是一种认知感觉能力的具体体现,对了解自己有一定的作用。不了解自身真实感受的人必然在感觉方面缺乏有效认知,反之,掌握感觉能力才能成为生活的主宰。

    (3)了解他人的情绪

    这常常需要较多同情心。同情心也是基本的人际技巧,同样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有同情心的人较能从细微的信息中捕捉到他人的需求信息,这种人在销售、医护与管理等工作方面会很出色。

    (4)人际关系的管理

    人际关系就是管理他人情绪的艺术。一个人的领导能力、人际和谐程度等都与这项能力有关,充分掌握这项能力的人常是社会上的佼佼者。自知、自控、充满热情、擅长社交,这些非智力因素是不能被传统的智商要领所包容的,而且也不能从传统的文凭、学历方面得到证明。然而现实许多经验却证明了许多聪明人常常成为失败者,而一些天资平庸的人却取得了成功。传统的智商概念无法解释这些现象,它无法有效地衡量品质、意志、人格魅力、心理素质、沟通能力等诸多因素,而这些因素往往对一个人的前途命运起决定性作用。

    (5)学会管理情绪

    情绪管理必须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这方面能力包括:自我安慰,摆脱灰暗、焦虑与不安等。缺乏这方面能力的人常需要与低落的情绪交战,而熟练掌控的人则能很快走出生命的低谷,重新出发。

    “情感智商”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心理学界就为此而产生广大反响。同时各行各业人士也都开始关注情感智商,许多企业管理人员甚至尝试着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谈到这里,可以给情商下一个更为精确的定义,如下:

    情商(EQ)是一个人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与智商(IQ)类似,情商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EQ情绪商数是一个度量情绪能力的指标。总体上讲,EQ就是一种情绪管理、准确觉察、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也是一种接近并产生感情、以促进思维的能力和调节情绪、以帮助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

    新泽西州有一位聪明的工程师曾经担任过贝尔实验室的负责人。他在任期间用情感智商的有关理论,对其职员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几乎所有工作业绩好的员工,智商不一定非常高,然而他们的情绪传递总能得到回应。

    美国创造性领导研究中心的坎普尔及其同事曾经做过“昙花一现的主管人员”的研究,研究结果同样令人吃惊:那些人失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技术上的无能,而是因为情绪能力不是太好,常常在人际关系中陷入困境。

    由于有了企业界对情感智商成功应用的诸多例子,一时间,情感智商被人们推向了风口浪尖,新闻媒体也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情感智商》一书,他把情感智商这一研究新成果公诸于世,该书迅速登上了全球畅销书的榜首位置。“情感智商”概念也因此而在世界各个角落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宣传。

    在《情感智商》一书中,丹尼尔·戈尔曼明确地指出了情商跟智商是有很大差别的,情商并非天生注定,由三种可以学习的能力组成:

    (1)控制自我情绪

    安抚自己,并摆脱各种焦虑、忧郁以及控制刺激情绪的根源;

    (2)激励自己

    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并一直朝着既定目标,增强注意力与创造力;

    (3)了解自己情绪

    及时察觉自己情绪,了解情绪产生的根源。

    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商”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方方面面以及人生未来的很关键的品质因素;一个人如果要获得成功,智力与情感因素缺一不可。

    自此以后,“情商”一词变得非常流行。人们的言谈中时常引用。EQ概念成为不光美国人,甚至全世界许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它作为一种新的能力指标预测,必将为现代人走向成功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2.情商的真正内涵

    20世纪90年代中期,哈佛大学著名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一本新书——《情绪智力》。此书一经出版,便掀起了轩然大波。整个美国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从公司的白领,到街头的无业游民——都纷纷谈论和关注着一个崭新的名词概念——情绪智力。

    在书中,戈尔曼分五部分叙述了他对情绪智力的认识及解读:

    (1)情绪中枢

    这部分提出了脑部情绪结构的新发现,试图解释情绪影响理智的规律。书中就大脑在人们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发生时的状态分别做了详细的阐述,说明不恰当的学习经验是如何引起难以抑制的情绪习惯以及怎样克制不恰当的行为举动。不仅如此,戈尔曼还通过神经科学的研究进展,反映塑造了下一代情绪经验的窗口。

    (2)情商的含义

    这部分是全书重点,主要探讨先天的神经结构如何影响人的情绪反应。作者在此将智力一词重新下了定义,而其中的情商则被戈尔曼认为是人们最重要的生存能力。

    (3)情商的应用

    这部分指出了情商的影响其实跟生活各个层面都息息相关,巧妙应用情商可以使人际关系变得和谐密切,也可以在新的市场力量使职业要求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更容易让人取得成功。同时作者还指出,消极的情绪反应对健康会造成非常大的危害,比吸烟更严重;反之,情绪的平衡则成了确保健康与幸福的诀窍。

    (4)改变的契机

    这部分探讨儿童时期如何进行情绪训练和养成习惯,它们是塑造高情商品质的重要基础。由此说明了童年和青春期是一个人奠定情绪根基的关键期,这个时期所打下的根基会对人一生都造成深远影响。

    (5)总论

    这部分主要针对那些在成长过程中情商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的人,探讨这些人后来可能会遇到哪些障碍,包括抑郁、暴力行为、饮食失常、药物依赖等各种问题,同时还介绍了有些学校已经率先实施情绪教育了。

    作者在书中还列出了一些让人担忧的统计数据,比如某个大型研究机构发现了一个全球化的普遍趋势:现代儿童的情绪反应比上一代更加激烈了。这一代孩子常常有各种情绪问题,比如易怒、任性、抑郁、孤单,容易紧张、焦虑、冲动以及好斗,等等。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阐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新概念:情商。同时,戈尔曼还继承了许多前人心理学家的观点,从全新的角度定义情商:认识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激励自我、认知他人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等。

    第一,是认识自己的情绪,这就是能认识自己的感觉、情绪、情感、动机、性格、欲望和基本的价值取向等,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不了解自身真实感受的人必然沦为感觉的奴隶,反之则成为生活的主宰。

    第二,是管理自己的情绪,是指对自己的快乐、愤怒、恐惧、爱、惊讶、厌恶、悲伤、焦虑等体验能够自我认识、自我协调。有人发现,当自己情绪不佳时,可以用下列方法帮助调整情绪:正确查明使自己心烦的问题是什么,找出问题的原因,进行一些建设性行动。这些方法可使人在情绪低落时自我安慰、摆脱焦虑和不安,尽快走出生命的低潮,重新出发。

    第三,是激励自我,这是指面对自己想实现的目标,随时进行自我鞭策,始终保持高度热忱、专注和自制。保持高度热忱是成就的动力,但成就事业需要有对情感的自制力——克服冲动与延迟满足。

    第四,便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指对他人的各种感受,能将心比心地快速进行直觉判断。了解他人的情绪、性情、动机、欲望等,并能做出适度的反应。在人际交往中,能从对方的语言及其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姿势等来捕捉他人真实性的情绪和情感。

    第五,是处理人际关系,这是指调控他人情绪的技巧。人际关系就是管理他人情绪的艺术,一个人的领导能力、人际和谐程度都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有关。充分掌握这项能力的人常常是社会上的佼佼者。他们常能使智商高于自己的人为自己效力。人际关系协调者,容易认识人而且善解人意,善于从别人的表情来判断其内心感受,善于体察其动机想法。具备这种能力,易使其与任何人相处愉悦自在,这种人能充任集体感情的代言人,引导群体走向共同目标。

    我国也有情商专家研究发现:构成情商的表现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1)控制自我情绪

    好情绪和坏情绪会经常光顾人们的日常生活。

    著名心理学家丹尼·苔丝对400个人(其中有男有女)做过调查,主要调查这些人摆脱不良情绪有哪些办法。调查结束后,提出了如下忠告:怎样才能平息怒气呢?大多数人的意见是,发泄会使你好受些。真的是这样吗?事实上并非如此,发泄是一种最坏的方式,它启动了脑兴奋系统,增加而不是减少你的气恼。比较有效的办法是有意识地用建设性的态度对情况重新解释。另外,当你的思路厘不清楚的时候,冷静也是消除怒气的好办法之一。她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运动,例如散步。不管你做什么,都不要继续思索让你头疼的问题,快速从这个问题上“分心”。除平息怒气以外,这两种办法还能减轻你的沮丧和焦虑;学会这些,你就有了对付不良情绪的有效措施。

    总之,情绪的控制全在自己,如果要使每天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这有助于塑造人的个性心理品质。

    (2)意识自我

    一种情绪刚刚露出苗头就可将其辨识出来,这种能力是情商的基础。自我意识的培养跟仔细聆听潜藏在身体内层的感受有很大关系,通常在这种感受发生时,人们对其不一定能引起重视。如果在一个天生害怕老鼠的人身上装上传感器,接着给他看一张老鼠的照片,他很可能会通过汗来传达某种信号,这表明他已经变得焦虑和恐惧了;而与此同时,接受实验的人也许会坚持认为其实他根本就不害怕。一个人通过这种有意识的努力其实能够敏锐地辨识自己的情绪。比如有个人经历了一场激烈冲突后,接连几个小时神态都变得失常了;也许他自己并没意识到,等到有人提醒,他才会大吃一惊。然而,如果他早点察觉,就可以避免这种状况的出现。

    (3)激励自我

    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应该有良好的动机。这个动机能将一个人的兴趣、热情和自信全方位地调动起来,从而产生一种“整体效应”。心理学家曾经将奥林匹克运动员、世界级音乐家和棋类大师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这些人的共同特征是善于激励自己,并能够一直坚持各种极为艰苦的训练。英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全,从青年时代起就得了一种罕见的疾病,瘫坐在轮椅上,连说或者是写一句完整的话对他都成了奢侈品,但是他并没有怨天尤人,相反,他不断地激励自己,并给自己生活设定了明确的目标,让自己乐观、自信地生存下去。终于,在自我激励下,霍金先生成为了迄今为止仅次于爱因斯坦的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4)挫折承受能力

    情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衡量一个人对失败的承受能力。不管是在工作、生活还是在学习中,一个人很可能随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失败。有的人乐观豁达,能够正视失败,并从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有的人却消沉萎靡,认为失败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范围。如果要做同样的某件事情失败了,乐观豁达的人可能会认为:“这次我不过是经验不足,下次一定能重新成功的。”或者“这次是我努力不够,有些细节被我漏掉了”;而消沉萎靡的人则会认为:“我本来就不适合做这样的工作,失败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或者“只怪我倒霉,下次应该要选个好日子再做这件工作”。很显然,前者的挫折承受能力比后者更强。几乎每个人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者是那样的挫折,对于那些从事推销工作的人来讲,更是如此。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其他各种各样的挫折,比如意外的车祸、亲人的去世等等,很容易使一个人变得消沉、颓废下去,从此再也爬不起来,然而挫折同样也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潜力,从而最终帮你走向成功。

    (5)公关能力

    及时捕捉他人情绪变化,了解他人心理感受,这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这在工作、恋爱、交友和家庭生活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有时候人们需要通过细微、甚至是不容易察觉的“信号”来彼此传递和获取信息。比如一句简单的“谢谢你!”,由于表达方式不同,既可能是发自内心的感谢,也可能是傲慢地被打发一个人。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如果越是能够体察别人交际信号背后的情绪,他也就越能控制自己所发出的种种信号。

    心理学家罗伯特·凯利和珍妮特·卡普兰对贝尔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追踪研究很能说明人际交往的重要性。进这个实验室的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学识智商都很高,然而过一段时间后,有些人取得很不错的成绩,另一些人却整日愁眉苦脸。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状况呢?答案是前一种人比较善于广泛的交际,人缘不错,而后一种人却常常独来独往。这样的人在遇到技术难题时,很难主动去跟不同领域的专家交流、请教,自己一个人埋头苦干浪费了时间往往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善于交际的人很少遇到这种情况,因为他们在这之前就建立了可靠的人脉交际网,需要什么样帮助的时候一开口,就能得到相应的帮助。其实,综观各行各业的成功者们,他们与自己的对手相比,差不多具备了这些共同的特征:情绪稳定、主动、自信、善于控制自己、善于同别人沟通交流,这些特征恰恰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共同特点——情商。

    3.情商高低对处世的影响很大

    俗语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即受到一次挫折,应得到一次教训,增长自己的情商。

    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那么他既要重视自身智力的开发与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注意自己情商的培养。智商很早就可以测量与评定,在情商被提出来以后,加拿大科学家们经过研究,也认为可以从15个方面来对其进行测试,测试内容包括:尊重和接受自我能力、认识自我情感能力、建立良好人脉能力、给予和接受情感能力、控制冲动能力、理解他人情感能力、承受与应变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评估经验和现实一致性能力等。

    目前情商的理论在学术界的争议还很大,其测验方法也有待于完善。但是,在实践中不难发现,一个具有良好情感的人,比情绪经常不稳的人,其成功的几率要高得多。一个人的情商部分由先天遗传而来,但更为重要的是后天的社会环境对情商的培养有更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情商是可以培养与改变的。父母应重视子女情商的培养,否则,孩子的情商经常容易低下,难以适应今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难以成为人才;其实对于自身情商的培养,不光是孩子,成年人也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成年人要懂得通过社会实践磨炼来提高自身情商,进而为自身事业的成功铺平道路。

    各行各业对情商的要求是不太一样的。一个人如果从事单独的与物打交道的职业,比如手工艺、音乐美术以及其他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等,这时候智力因素占的比重就比较大了,情商因素在解决智力水平的发挥问题时影响相对较小;但是对那些从事需要频繁跟各种人打交道的职业的人,情商因素所占比重就非常的大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有不少美女出于强烈的民族情感,甚至甘愿充当间谍。在这些美女中,有很渊博学识的人相当的少,然而她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几乎个个具有高情商,非常擅长了解并控制自身以及他人情绪,其手法几乎可以用完美来形容。敌方国家许多经过严格训练的机要工作者与“头面人物”终究“英雄难过美人关”,纷纷掉进了她们的陷阱。其实就是在近年来,综观世界各国,女企业家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男女平等观念的提高,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女性情商比男性要高。

    许多企事业单位在人才招聘中,常常对应聘者的情商都有较高要求。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案例:一个公司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他们向两名应聘者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无意间打开了一位旅客的房门,发现一名女士正在洗澡,你这时候该说什么更合适?第一位应聘者回答道:“对不起,小姐。然后退出房间。”而第二位应聘者却回答道:“对不起,先生。然后退出房间。”两者相比,显而易见,第二位的回答比第一位机智巧妙,镇定自若,更为对方着想,毫无疑问,第二位应聘者的情商比第一位要高很多。

    因此,为了能让在今后的交往与工作等更加顺利,任何人都有必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情商,为成功增加砝码。

    4.情商对人的精神及心理的影响

    有关人类精神及其独特性这个问题通常是心理学家们的专长,下面简单透过历史对其进行认识:

    自17世纪末18世纪初一直到今天以来,整整经历了两个半世纪,科学家和哲学家一直都对人类的精神世界都有着较强烈的兴趣,最近半个世纪来,这一块儿更是得到了比以往更多更深的关注。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就是其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曾经把人的心理及其干扰因素运用到他的精神分析法当中。他奠定了一定基础后,行为主义理论家和认知行为主义理论家这两个追随派也相继产生了,且这两个心理学派还分别有许许多多个变种。这两个学派都对心理干扰因素的诱因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其目的都是为了消除人的心理干扰因素对人类生活的消极作用。

    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行为主义理论都认为,如果要消除这种心理干扰,关键是要教人们如何去辨认各种无益的信念和行为,取而代之的是如何利用一些特别的技巧,让人类的生活重新回归到正轨上来。

    事实上,这些心理疗法主要的作用也不过是将人的情感健康度从一个负值提升到零,负数的健康度当然属于心理干扰因素(如沮丧或忧虑症),它们的确会阻止你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而零的健康度仅仅表示那些负面的心理因素不致干扰生活。

    这似乎有些令人失望,幸运的是心理学家们经过努力找到了一种更积极的方式: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是第一位把研究和思维跳出病理学这一概念的科学家。他全面分析了为什么人会骨折、受伤或是患有神经疾病,着重研究患者本身的精神世界,探索促进人本性中正面而非负面的一些因素。

    就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精神病学家和催眠治疗师密尔顿·艾瑞克森、理查德·班德勒、约翰·葛瑞德等一批人在马斯洛著作的基础上发展了“神经语法程式学”、“语法”、“程式”,是一门通过改变人类心智的内在态度,从而改变生命外在的应用心理学。这个理论把心理治疗当作一个积极的工具,帮助患者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情感健康度,享受比以往更成功更幸福的生活。他们的神经语法程式学是以优异模范为基础,即找一个自己认为情商高的人作为典范,用神经语法程式学的技巧来培养自己优异品质。

    马丁·塞利格曼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位著名心理学教授。他也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发表了一篇关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文章《乐观主义学术》,研究了怎样尽可能地感到幸福。他在文中提出:不用去细究什么定论或是争辩“幸福”的准确含义,也不用拿什么标准来衡量幸福,但有一点相信大家都认同——对生活感到满足,这当然也是大多数人的目标。这个目标可能也是人们最容易触及和理解的幸福。塞利格曼在世界各大洲展开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又试图回到历史发现幸福的某种或某组品质,这些品格可以跨越种族、地理、宗教和历史偏见的界限——它是某种全球性的品质,任何时候都可以用来保证个人幸福。

    5.情感的具体作用是什么

    什么是情感?在《钱伯斯字典》里给出了这样一个定义:情感指的是感觉的触动;思维的激荡,如气愤、喜悦、恐惧、悲伤以及相对应的身体症状;一种与认知和意愿不同的感觉。

    如果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它可用两个生物学上的“理由”来加以解释:

    首先,情感延续了生命。冲动、欲望和爱驱动了男女的身体接触,父母对子女的保护欲望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安全和保护。其次,情感保护了我们的安全。对人类来说,尤其是在早期涉猎时代,如果没有对危险本能的反应,没有逃跑和抵抗的反应,那么人类将很难生存下来。

    情感保护着人们的安全。美国著名精神病学家阿伦·贝克有句名言:“天性宠爱忧虑基因。”这句话的意思是忧虑和恐惧的情感拯救了人类,让人不会跑到车子底下去,从而免去了太多的潜在危险。

    情感同样也会影响人的心理,特别会加快心跳速率,血流迅速供应到情绪相对应的身体部位去。

    如果没有了情感,那你能够想象你的生活与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吗?有些人因为被消极情感困扰而长时间生活在痛苦与悔恨中,他们不愿意去尝试享受美好的积极情感,以至于白白错过了很多让人激动的精彩生活。

    大脑到底由哪些部件所构造,它怎么欺骗人们呢?为了全面理解情商,有必要对大脑起源的部分知识有个了解。情感记忆记录在大脑的“中枢边缘系统”。中枢边缘系统中心有个扁桃形小结构叫大脑杏仁核,这是情感思想的聚集地。信息传入到大脑皮层处理之前,情感部分已经对它进行了诊疗。

    经过多种调查研究表明:思想中情感部分的力量经常都能够战胜理智。大脑杏仁核专注于管理与情感相关的事,驱动着愉快、同情、兴奋、愤怒以及其他一系列情感。其实,大脑杏仁核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看门员,负责审视每一条进入的信息。大脑杏仁核比理性思维更迅速地采取行动,它不用去考虑后果。一旦大脑杏仁核检测到“紧急信息”,它就会立即做出反应,迅速启动大脑和身体其他部位。这里有一个有关情感战胜理智的案例分析:

    在一个不错的日子里,艾米悠闲地散着步,心情也还不错。然而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呀,阳光明媚的天空突然间乌云密布,狂风卷起,空气也骤然变冷。悠闲的散步变成了寒冷的折磨,艾米悻悻地准备回去了。

    正当她转身要走的时候,她听到附近的丛林中传来一阵嘈杂声。她停下脚步,仔细听了听,但除了狂风折断小树枝的声音和脚步踩过树叶声外,什么也没发现。然而,就在不远处的声音离她越来越近了。她吓得几乎连大气也不敢喘。天越来越黑了,艾米身边一个人都没有。她感到自己的心脏在砰砰地乱跳个不停,连脚似乎都被定住了似的。身体的汗毛好像都竖了起来。她的情感向她尖叫,可能真的碰到危险了,必须马上逃走。她奋力地挪动脚步,拼命地跑了起来,还险些被灌木丛绊倒。

    终于,她跑出了丛林,这时,天也放晴了。她的车就停在附近,她赶紧跑了过倒吸几口凉气,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艾米这时候才思考自己刚才是不是反应过头了,她转过头看了看。就在那时,一只漂亮的小鹿正从丛林中走出来,小心翼翼地看着周围。同时,另外一个散步的人带者狗走了过来,那条狗冲鹿叫了几声,鹿很快也跑回丛林中去了。

    从这个案例中,你能辨别出艾米的理性思维在什么时候发挥过作用吗?她的行动是否完全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如果是,这种情感是担忧还是恐惧呢?很容易得出结论:她决定跑开的决定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这时是大脑杏仁核在发挥作用,著名学者丹尼尔·戈尔曼创造了一个很专业却也很形象的词来形容这种状态——“情感劫持”。一个人当他的情感作出迅速反应的时候,“情感劫持”就发生了。“情感劫持”轻而易举地取代了理智反应。

    为什么大脑结构中的大脑杏仁核能够成为信息处理的第一个港口呢?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因为它在保护人们。在丛林中漫步不会总是安全的,有时候也可能有危险。树枝可能是被某个行凶抢劫的人用刀割断的,而这时花时间去理性判断声音的来源或是去调查核实一下,很可能导致严重的甚至致命的后果。在上面这个例子中,让情感做出迅速反应是最好的方法。

    情感拥有战胜理智的能力,那么大脑究竟怎样控制情感呢?大脑必须能够控制情感,否则它们将完全脱离人们。

    这一系列工作得依靠新大脑皮层来完成。新大脑皮层位于前额正后方,是情感大脑的一部分。它负责“控制”情绪,重新评估情境,找出一个可能更合适的反应。

    然而,重新评估的时间比大脑杏仁核及时反应的时间要长。这就是为什么艾米第一反应就是跑到车里,这一步决定便由大脑杏仁核所驱使,后来她的新大脑皮层才对情况作出更为理智的思想判定。

    表面看上去大脑杏仁核和新大脑皮层是很亲密的合作伙伴,其实不然,大脑杏仁核比新大脑皮层要强。大脑杏仁核的本能情感反应如此强而有力,以致它完全战胜了新大脑皮层,更进一步导致了大脑短时间内无法作出更冷静的判断。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心烦的时候,他经常会说出“我无法作出理智选择”之类的话了。他们的确是“无法”冷静思考了,因为大脑杏仁核已经劫持了新大脑皮层。

    大脑杏仁核储存已有的经历,把现在可能发生的事情与之联系起来。一旦它发现现在的状况跟某个曾经的经历类似,它就能启动已有经历中对应的情感,就像是在重复过去,把情感反应到现在一样。

    在做出一系列反应之前,理性思维会去检查当下情境,但是感性思维反应的速度更快一步,从而导致人们不会花时间去衡量这些迹象然后去比较不同的情况。感性思维反应提前一步到达了大脑,情绪也就优先高涨了。

    这就是一个心烦的人为什么没法进行理性思考的原因了。情感捷足先登,理智自然也只能先退避三舍了。

    情感既然有如此强势的战斗力,那么它从何处而来呢?如果让你仔细回想一下自己的情感,你能发现其来源吗?

    若不出意料,你可能会写某些已经发生的事、产生过恐惧、忧虑、喜悦、兴奋等的“一件事”或“某种情形”来。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事件并没能创造情感,而恰恰是你对事件的想法。如果再回到艾米在丛林散步这件事上来就比较容易对之作出解释了。

    丛林中天越来越黑,加上树枝被风折断声、树叶被踩的嘎吱声,这些都造成了艾米的恐慌。如果光从表面上看起来,造成这些情感的原因是对事件的思考:“有嘈杂声必然是有人在那儿,我时刻面临着危险”,然而如果让艾米的大脑杏仁核不能先入为主,而是让新大脑皮层来思考以作判断,艾米可能只会简单地这么想:“我想那可能不过是只狐狸或鹿罢了”,尽管她可能还是会有些担心,但是就不致做出那么多本能反应了。

    除此而外,情感从儿童时代的经历中也能学习来不少。儿童时代的经历对一个人培养、感受和表达情感影响很大。一个人小时候成长在充满爱的家庭会情感开放,一旦等他到了成年的时候就很容易表达情感了。不幸的是,很多小孩因为家庭和父母问题,而不能健康成长,他不仅不能有效地去表达情感,更有甚者,他得被迫学习怎样阻止情感。比如,孩子可能学到:当比他们大的哥哥姐姐嘲笑他们的时候,如果哭的话就会遭到更多嘲笑;当父亲第一次让孩子学骑自行车时候,如果他们表现出害怕,就会被人说成是懦夫;当得到不公正待遇时候,孩子如果表现出愤怒,他们就会因为表达了愤怒而受到体罚。久而久之,孩子就只能学习如何阻止情感、慢慢压抑情感,压抑对生活的要求。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长大了很难变得开朗,要改变这种情形可能需要一些专业的心理帮助。心理治疗可以有效地帮助改善,人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重新系统性地学习情感表达。这种治疗教人们不仅要刺激情感反应,也要控制情感反应,惟其如此,才能正确地培养好情感,理智才能恰当地运用情感。

    情感也离不开大脑的控制,大脑就像一个容量非常大的记忆书店。它总是储存着对情感产生过有力影响的记忆,而大脑杏仁核则负责收藏这些记忆。当某个诱发因素启动某件过去的事时候,大脑往往就会在行动之前做出准确的反应,即使这种反应可能不适合这个场景。

    不久前有这样一位来访者,她曾经不小心在一次办公楼电梯事故中受伤。从那以后,每次她一看见电梯,就会感到恐慌。她的大脑储存了一种情感记忆,一靠近电梯,这种记忆就会被触发,哪怕电梯明明是安全地在上上下下。经过几个阶段的认知行为治疗,她的错误思想和信念受到了挑战,现在基本已经恢复正常了。其实,她的经历给人们刚好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借鉴。大多数情况下,大脑是在已有的经历上运转,如果有什么新情况,它就会启动最合适最有用的情感。

    如果能有效利用情感,它能帮助人们提高与别人相处的能力。各种书籍、话剧或者是历史,都讲述了许许多多激情战胜理智的故事。这些例子正好说明了情感会积极地去征服和囊括理智所试图作出的努力。

    这并非说纯粹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反应总是会造成比较坏的结果。纵观历史和心理学研究,没有人曾经这样讲过。它们只是在告诉人们,即使一个人情感很强烈,他的情感也是可以容忍理智的。强烈的情感如果能发挥适当,同样会收获好的结果。

    其实愤怒也形同与最炙热的爱一样,它也是最强烈的情感之一。愤怒一旦运用不合适,就会成为最具破坏性的和最恐怖的情感,然而愤怒也能给世界带来很多好处。面对贫穷、饥饿、暴君的统治,只有当人民愤怒起来了,他们才会去与暴君暴政作斗争。如果斗争胜利了,就能消除不公平。这时候的愤怒其积极效果可见一斑,在这里,它就得到了高效率的运用。相反,如果仅是冷静的理智,它不太可能挑战不公平。这个本身就很强势的东西,它需要激情来激发。因此,如果一个人最有效地利用了情商,他必然会受益无尽。

    6.情绪的感染力

    人际交往中,有一个基本定理就是情绪的相互感染。情绪相互感染正是影响力的一个重要体现。人们在交往中,互相之间传输和捕捉着情绪信息,并会聚成各自内心世界的潜流,通过这股潜流的涌动来感染并影响对方的情绪。一个人如果对这种情绪的控制能力越高,他在社交中的影响力自然就会越大。

    你或许有这样的经验:在每一次与人交往过程中,你都能感觉自己在不断地传递着情感信息,去影响周围的人,同时你也在不断接受他人的情感信息。然而,你有可能没有这样的经验或者相对较少。这是因为在多数情况下,这种交流与感染比较间接和隐秘,不容易被大多数人所察觉,而这种感染作用的的确确地存在着。大多数人都喜欢与热情大方开朗的人接近,从他们身上可以感受到勃勃向上的生命的力量,难道他们从来都不曾忧郁、悲伤与痛苦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们只不过是懂得如何将情绪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方投射到他人身上。

    其实,情绪的感染力是无处不在的。有时你充当的是一个主动的感染源,有时却会在不经意间成了某种情绪的被动感染者。也许在刚刚被感染的当时,你并不能明显地察觉到,直到你的情绪已经发生明显变化时,你才觉察到原来情绪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很独特的转变了。

    全场欢呼雀跃的演唱会上,歌手们活力四射,把台下观众的情绪调动到了最高峰,他们的歌声和舞姿令观众发狂,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情绪让观众们不由自主地跟着融入进去;而观众在有时候看一些缠绵悱恻、凄惨苍白的电视剧时,也常常会被剧中人物演绎的悲情所感染,跟着剧中人物一起欢笑,甚至一起流泪,这些正是情绪感染的力量。

    平时的情结就像是一股暗流,一直流淌在一条小溪中。除非是在情绪大爆发时期,才会像决堤了的洪水一样滚滚涌来。除此之外的大多数时候,情绪的交流会细微到几乎无法察觉,却又无时无处不在左右着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清晨,一个人的一句话或许能够让你整个上午都有所不安,心里总是有解不开的结,也许你认为早已把那事儿给忘了,然而它却影响了你一整天的工作效率。

    如果你能够把热情倾注到你的工作或学习中,这会使一切焕然一新的。许多研究与事实表明:热情具有影响人生成就的重大功效。同样地,热情也是影响人际交往关系的重要因素。类似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热情,那他在与人交往中往往更为积极主动,更勇于承担责任,更容易给予他人以关怀和帮助,因而更受人欢迎。是什么促成了这种源于个人自身的内部推动力?答案正是情商。当一个人满怀热情地与人交往时,常常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投注于交往对象以及双方的情感互动与交流上,从而使两人之间的情绪同步协调,而热情的人常常占据着主动者、控制者的位置。

    在情绪互动的过程中,高情商者常常能够成为情绪的主导者,他能够将情绪传导给周围的人。衡量一位领导者是否成功、能否胜任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他能否鼓舞整个团队的士气,使整个团队处在一种较为积极、兴奋的情绪状态中,从而能够产生更好的工作绩效。

    如果你希望能够表达情绪信息,并使他人顺应你的情绪步调,一般有两种形式可供参考: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毫无疑问,语言本身就含有丰富的情感信息,怎样组织安排语言、运用什么样的词汇跟人交谈,既是智商又是情商的体现。如果一个人能够成功地运用鼓励、安慰、赞美,那么他必定会拥有一份较为成功的人际关系。除此以外,人的非语言表现也是可以调节情绪的,一个人如果面带迷人微笑、充满自信和热情,那他必然随时随地都会受人欢迎。

    人们在交往时,情绪传递的方向总是从表达能力较强的一方指向相对较为被动的一方。很多人比较容易受到情绪的感染,也就是极易动容。善于顺应他人情绪或使他人情绪顺应你的步调,这必然能够提升你的影响力,并在工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凡成功的领导者和富有感染力的演讲家都具有这一特征,能够用这种方式调动千万人的激情。

    其实,在每一次人际交往时,人们都在不断地不同程度地传递着情感的信息,并以此来影响对方。一个社交技巧愈高明的人愈能够自如地掌握这种信息。社交礼仪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预防情感的不当传递。然而,如果将这种礼仪运用在亲情关系上,同样会让人感到很不自然。

    情绪的感染常常是很难被人察觉的,曾经有几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请两个经过特别挑选的实验者,一个极善于表达情感,一个则是喜怒不形于色的实验者,写出当时的心情,接着请他们相对静坐,等候研究人员到来。大约两分钟后,研究人员来了,请他们再次写出自己的心情。实验结果很有趣,喜怒不形于色的实验者的情绪总是会受善于表达情感的实验者所感染,每一次都是如此。

    这种神奇的传递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原来,人们会在无意识中模仿他人的情绪表现,诸如表情、手势、语调及其他非语言的形式,从而在心中将对方的情绪重复出来。这有点像导演所倡导的表演逼真法,要演员回忆产生某种强烈情感时的表情动作,以便重新唤起同样的情感。

    如果要在日常生活进行情感模拟更为困难,相关研究者们发现,人们看到一张微笑的脸时,会感染同样的情绪,这种变化可以从脸部肌肉的细微改变而得到证明,然而这种改变必须通过电子仪器才能侦测到,肉眼是很难察觉出来的。

    情绪的传递常常都是由表情丰富的一方传递给相对不那么丰富的一方,也有些人比较容易受感染,那是因为他们的自主神经系统非常敏感,因此比较容易动容,看到一些较为煽情的镜头很容易流眼泪,和愉快的人稍微谈一谈,便会很容易受到感染。这种人通常也较易产生同情心。

    俄亥俄州大学有一位著名的社会心理生理学家约翰·卡西波,他在这方面做过许多的工作。通过他的研究结果表明:看到别人表达情感就会引发自己产生相同的情绪,虽然你并不是有意地模仿对方的表情。这种情绪的鼓动、传递与协调,几乎每一刻都在进行着。人际关系互动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情绪的协调。观察两个人谈话时身体动作的协调程度,可了解其情感的和谐度。比如不失时机地点头表示赞同,或者两个人同时改变坐姿,或者是一方向另一方倾斜;甚至可能是两个人以同样的节奏摇动着沙发。

    研究发现,其实师生之间也有类似的情形,上课时师生的动作愈协调,相互之间就会愈觉得融洽、愉快而富有很高的积极性。

    通常来讲,动作的高度协调代表互动双方彼此喜欢。从事相关实验的心理学家法兰克·柏尼端说:“你与某人相处觉得是否自在,其实与生理反应有关,动作协调才会觉得自在。简而言之,情绪的协调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这与前面所说的亲子情感的调和并无不同。人际关系的好坏与情感协调能力很有关系。如果你善于顺应他人的情绪或使别人顺应你的步调,人际关系互动必然较顺利。”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或者是表演者,能够使千万人融进他的情绪中来,而不善于传递或接收情绪信息的人,在人际关系互动上却总是常常处于被动,因为别人与其相处感到很不自在,尽管人们可能说不出任何理由来。在人际互动中,决定情感步调的人,居于主导地位也是理所当然,对方的情感状态将受其很大程度影响。比如说,对跳舞中的两个人来讲,音乐便是他们的生物时钟。在人际关系互动上,情感的主导地位常常属于较善于表达或较有权力的人。常常是主导者一方话比较多,而另一人不得不时常观察主导者的表情。高明的演说家、政治家或传道者,非常擅长带动观众的情绪,夸张一点讲,就是调控对方的情绪于股掌之间,这正是影响力的本质。

    由此可见,情绪的感染力是多么重要,因此,学会主动积极有效地表达情绪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必不可少的。

    7.情商是一种智慧

    早在19世纪中叶美国有个叫菲尔德的实业家,他率领工程人员,要用海底电缆连接起欧美两个大陆。因此,他成为美国当时最受尊敬的人之一,被誉为“两个世界的统一者”。在举行盛大的接通典礼上,刚被接通的电缆传送信号突然中断,人们的欢呼声变为愤怒的狂潮,都骂他是“骗子”、“白痴”。可是菲尔德对于这些只是淡淡地一笑。他不做解释,只是埋头苦干。经过6年的努力,最终通过海底电缆架起了欧美大陆之桥。在这次庆典会上,他没上贵宾台,只远远地站在人群中观看。

    菲尔德不仅是“两个世界的统一者”,而且是一个理性的胜利者。当他遇到难以接受的厄运时,通过自我心理调节,然后作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在实际行为上显示出强烈的意志力和自持力。这正是一种理性的自我完善。

    世上有许多事情的确是难以预料的,成功常常与失败相伴。人的一生,有如花团锦簇,既有春风得意之时,也有愁云惨淡之日。面对成功或荣誉,要像菲尔德那样,不要狂喜,也不要盛气凌人,把功名利禄看轻些,看淡些,这样,面对挫折或失败就不会像中国人“家喻户晓”的范进,中了举却发了疯。

    有位修行很深的禅师叫慧隐,无论别人怎样评价他,他只会淡淡地回敬一句:“就是这样的吗?”在慧隐禅师所住的寺庙旁,有一对开食品店的夫妇,有一个很美丽讨人喜欢的女儿。突然有一天,夫妇俩发现女儿的肚子竟然无缘无故地大了起来。这还得了,夫妇俩对此是暴跳如雷,对女儿进行苦苦逼问。女儿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了两个字——“慧隐”。

    夫妇俩闻此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好你个修行人,竟然干出这么下流的事儿来。他们立刻就去找慧隐讨说法,然而这位大师还是不为自己辩驳,依然若无其事地回了句:“就是这样的吗?”孩子生下来后,夫妇俩将其给了慧隐。此时,慧隐已经是名誉扫地,然而他也没当回事,只是非常细心地照顾孩子——他向邻居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有些邻居对他冷嘲热讽,他总是处之泰然,仿佛他是受托抚养别人的孩子一样。

    事隔一年后,这位未婚妈妈,终于承受不住自己良心煎熬。她老老实实地告诉了夫妇俩孩子的生父其实是住在附近的一位青年。

    夫妇俩愧疚至极,责备完女儿,就立即带着女儿再去找慧隐禅师道歉,求其宽恕,并将孩子领了回去。

    慧隐禅师还是淡然若水,他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时候,又轻轻说了声:“就是这样的吗?”仿佛不曾发生过什么事,即使有,也只像微风吹过耳畔,瞬间即逝。

    慧隐为了给夫妇俩的女儿以生存的机会和空间,代其受冤枉,让人们对其冷嘲热讽,然而他始终泰然处之。“就是这样的吗?”这几个字平淡无奇,然而却正显露了其中“宠辱不惊”的智慧,这一点正是生活在一个浮躁年代的现代人非常缺乏的。

    著名作家冰心曾经翻译过泰戈尔的《飞鸟集》,第一句就是:天空没有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一个人一生要经历许许多多成功失败,这要求他具有经历并战胜失败的精神防线。成功的时候别忘记世上的任何成功或荣誉,都是由许多机缘所促成,你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失败时候也没必要一蹶不振,奋斗过了,拼搏过了,又还有什么遗憾的呢?如此一来,自然就会赢得一个广阔的心灵空间,使自己对宠辱得失都能够泰然处之,并进一步把握自我,超越自我。

    佛经里记载过这么一句话: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如果一个人能把虚空宇宙都包容到自己心中来,那么他的心量自然就能像天空一样广大。荣辱悲喜也好,成败冷暖也罢,你的心量放到足够大了,你自然也能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了。

    8.情商也是一门艺术

    20世纪50年代,有一位叫道森的美国人去日本学气功,一天傍晚他准备回自己的临时居住地,便坐上了东京的地铁。刚上地铁,他发现了一个满身酒气的高大男子,脸色十分难看,好像是要寻衅滋事。

    那个男子在车厢乱窜,竟然将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撞倒在了一对老夫妇身上。他自己先大吼起来了,那架势像是要和整个车厢的人过不去,满车的人见此被吓得目瞪口呆,生怕那个男子会动起手来。

    道森见此情景,一时间也上了劲儿,正打算用所学气功小试牛刀,大显身手,自卫并保护他人。他从容不迫地从椅子上站起来,那个男子见状立即做出准备出击的姿势,一场搏斗眼看就要发生了。就在这千钧一发时刻,车厢里想起了一声洪亮而友好的声音:“嗨!”这声音甚至让人感到是一种好友久别重逢的欣喜。那个男子不由得转过身去,看见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正笑容可掬地向他招手示意他过去呢。男子大步流星地走了过去,恶狠狠地问道:“你是谁?我凭什么要跟你说话?”白发老人不慌不忙,慢条斯理地问起了醉汉:“兄弟,你喝的什么酒呀?”男子一脸不屑,回答道:“我喝的是清酒,怎么了,关你啥事儿?”老人喜悦地说:“太好了,我也喜欢喝清酒,每天晚上我都温一小瓶拿到花园和太太边聊边喝。我家后花园中景色优美迷人,各种树木长得很好……你呢?一定也有一个不错的老婆吧?”“不,她去世了……”男人的话匣子被老人打开了,他不由得开始啜泣起来,接着对老人讲述起了他的不幸遭遇。老人不失时机地鼓励男子将所有压抑全部吐出来。当道森要下车时,他看到那个男子已经平静下来了,斜倚在椅子上,头几乎是埋在了白发老人的怀里。

    这个故事不正是情商的一次精彩表现吗?老人处理事情和语言的智商深不可测,然而更让人折服的是他的人际智能。

    情商并不是与智商针锋相对。情商本身自己就是一种智慧,因此如果谁想把智商值作为预测将来智力的唯一指标显然是很武断的。许多事实证明,智商与遗传有关,然而一个人后天的努力更为重要。韩国当年的名噪一时的神童金雄犒,两岁时就已会读写两千多个个字,刚刚10岁智商就达到了成年人的普遍水平。他曾经壮志凌云,对记者说:“我以后要当总统!”然而,据跟踪报道,快30岁时的他只不过是一个很平凡的青年。类似例子不胜枚举,这关键在于如何正确理解智商的内涵。青少年儿童的智力每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用一次几十分钟的测试来对孩子的前途下结论无疑是草率武断的。事实上,一个人将来在社会上能否成功,智商所起的作用并不像想象中那样明显。

    许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要使孩子获得高智商,关键还是在于教育与培养。只有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合适的环境,他才有可能真正慢慢发展成为一个天才。

    情商要成为一门艺术前首先得学会成功地控制感情。它指的是人们的行为受到思想和感觉的指导。具备了控制感情的能力就可以找到有效的途径将认知和感情融合起来。有些人认为,感性和理性并没什么联系,这种错误的二分法导致人们形成错误的观念。其实人们的感情常常离不开理性的表达。如果不具备将感情和思想融合的能力,人们就只能去费劲地分析诸多问题的细节,道貌岸然地做违心的事情,以所谓的“从容不迫、不受感情影响”作为盲目骄傲的资本。但是,人们可能会失去感情指示的重要信息源。另一方面,人们也可能被感情冲击、湮没,在猛烈地拍打下寻不到出路。

    这种能力可有效地将心与脑平衡了起来,告诉人们感情包含了重要的信息,没有感情就没有决策的产生。达玛西奥通过对患有不同种脑损伤病人做过系统研究,结果发现:当负责感情分析的脑部无法工作时,“理性的”决定也是无法做出IQ。调节自己及他人情绪的能力是现代社会人不可或缺的。

    如果人们不能调节好自己的感情呢?例如当一个人无法作出对未知事物的决定时,总感觉有些东西在和自己作对一样,特别是当人们感到很烦恼的时候。这时的感情调节,即在短期内使人们心情恢复过来,远远要比控制自己的冲动更重要,虽然对冲动的控制有利于人们实现长期目标。这时,对冲动的控制就无法奏效了,这是因为现在感觉到心情好或者说心情不坏要比实现长期的目标如减肥、对孩子和蔼或修改明年的预算更加重要。

    在一系列经典实验中,哥伦比亚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发现:那些被要求记住生活中伤心事的孩子,当不允许他们玩玩具时,抗拒玩具诱惑的能力要弱于其他孩子,记忆里的悲伤使他们更想得到眼前的满足。

    在罗伊·鲍梅斯特和其同事的一个实验中,部分人服了些药片,并被告知药片会保持他们的情绪不发生任何变化,而另一部分人则没有。然后,两组人在实验室中都受到了相同程度的紧张性刺激。结果那些服了药的人更不容易向自己的冲动妥协。这就意味着只有当你相信食物或香烟会使你感觉好些的时候,你才会伸手去拿这些东西。当然,这些稳定情绪的药片也有可能改变了服药人的生理状态,并在身体里发生了化学作用。这种假设的问题在于,根本就不存在这种稳定情绪的药片,这种药片只是安慰剂,根本没有明显的生理上的影响。这些都是你脑袋里想出来的。

    一个人在感觉情绪很稳定时,可以继续解决手头的难题,而不是吃甜点、休息或者和同事闲聊。然而,一个人在感情上有压力时,就更有可能向自己的冲动妥协。在较短时间内,这很有用:吃点东西、喝点水可以让人感觉好一些。但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对冲动情绪的妥协并不能让人长时间的适应环境,人们会比从前更觉得糟糕。那时消极的感情会卷土重来,并且还会伴随着愧疚等感情。

    不幸的是,你随时可以在自己的周围找到这种真实的例子。大多数人认为,喝酒可以放松情绪,减轻忧虑。当你感到烦恼、生气或失望时,喝点酒可能会使你变得平静或者不那么害怕,但是,那只是权宜之计。喝了一两杯之后,你会比此前感觉更难过。酒精可以提高人的情绪,但这种短暂的麻痹过后,你就会感觉更糟糕。从药理学的角度来讲,酒精是一种镇静剂。

    当一个人失去对冲动的控制时,争斗便成为了调节感情的另外一种手段。如果一个人实验性地惹别人不高兴,那么他们为了使自己感觉好点就会变得很好斗。如果你相信大发雷霆来宣泄自己的感情会使你感觉好点的话,你也许更有可能不顾场合、不顾风度。事实上,乔治梅森大学的一位名叫琼·堂哥尼的心理学家证明了被羞辱是最容易导致愤怒的一种原因。

    坏情绪以及人们渴望摆脱它的愿望也可以影响人们长期的投资战略。戴安·泰斯和她的同事让学生们参加了一个模拟投资游戏,在游戏里,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长期投资比短期投资营利更多。泰斯发现,心情不好的同学比那些心情好的或者感觉中性的同学兑现得早。这可能因为那些心情不好的同学想要摆脱坏心情,而短期内赚钱就可以助他们达到目的。

    拖延是另外一种不良的感情调节工具。为了达到长期目标,人们通常要完成枯燥乏味的任务。人们也会对自己是否能达到目标而感到忧虑。当一个人心情不好时,做事情的速度也会随之而变慢。因为做自己认为有趣的事也许是可以让自己感觉好一点的一种方式。一个心情不好的大学生一方面想复习有机化学,另一方面又想和朋友们玩撞球。这时,他的选择更有可能是玩一两场撞球。假如待在办公室里感觉不快,人们就有可能花时间削铅笔、从自动售货机里买糖,而不是花心思完成自己的销售报告。

    如果一个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将感情和思想结合起来,那么他作出的决定就有可能更正确、生活也会更顺心。这就是感情控制的挑战之所在!既不压抑感情,也不宣泄感情,而是分析感情、将感情融入思维并作为信息的来源,从而作出更明智的决定。

    学习控制感情过程是一个由技术向艺术转化的过程。一个人懂得了控制自己感情,在此过程中细细体会,自然也可让情商成为一门艺术。

    情商小测试:

    出了10道关于情商测试题,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您可以对自己的情商有一个粗略的了解。

    (1)乘坐飞机时,突然出现震动,并且你也会随着机身不停摇摆。这时候,你的做法是( )

    a.马上询问空乘服务人员,仔细听播音员的播音,并做好应付紧急情况的准备。

    b.对震动不太在意,继续读书或看杂志。

    c.a和b都有一点。

    d.不能确定。

    (2)你带着4岁的儿子去公园玩耍,别的孩子都不和你的儿子玩,你的儿子大哭大闹。这时候,你的做法是( )

    a.和孩子交流,并帮助他想办法。

    b.不予理会,让孩子自己想办法。

    c.告诉他不要哭,哭解决不了问题。

    d.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引导他玩一些其他东西。

    (3)如果你是一个在校大学生,想在某门课程上得取得优秀,结果却只得了及格。这时候,你的做法是( )

    a.重新制订学习计划,并下决心按计划复习。

    b.没关系,下决心以后好好学习。

    c.这门课程考不好不要紧,把其他可能考得好的课程上考好。

    d.去拜访任课教授,让教师把分数抬高一点。

    (4)你如果是一个推销员,去访问一些有潜在希望的顾客,结果很多人对你敷衍,让你感到失望。这时候,你的做法是( )

    a.这只是一天的遭遇,改变一下思路,想办法争取其他的顾客。

    b.重新考虑自己是否适合推销工作。

    c.没关系,下次拜访时努力些,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d.不行就换一份工作。

    (5)如果你是一个公司负责人,曾经强调过不允许搞民族歧视。有一天,你发现有人在公司开有关民族歧视的玩笑。这时候,你的做法是( )

    a.马上指出,这种玩笑开不得,至少在公司里是不能容忍的。

    b.把开玩笑的员工严厉地训斥一顿。

    c.不予理睬,因为这只是一个玩笑而已。

    d.建议这个开玩笑的员工去参加一个有关反对民族歧视的培训班。

    (6)朋友开着车拉着你正走在马路上,突然别人的车危险地抢到你们前面,你的朋友顿时大怒,但你却想让他平静下来。这时候,你的做法是( )

    a.告诉朋友,自己也有过同样的经历,当时也很生气,可是后来想到为这种事生气很不划算,就算了。

    b.在车上录音机里放一盘他喜欢听的磁带,转移他的注意力。

    c.和朋友一起责骂那个司机。

    d.告诉他:别生气,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7)你的孩子非常胆小,尤其是对陌生人和陌生地方有些神经过敏或者说有些恐惧。这时候,你的做法是( )

    a.分阶段的制订计划,让他有目的地接触一些人,带他到各种陌生的地方,逐步地克服他的恐惧心理。

    b.带他去看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c.任其发展,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好些。

    d.接受这样的事实,想办法让孩子避开陌生的环境。

    以上7道测试题最佳答案为a。综合评价如下:

    (1)如果您做对0—2道,说明你的情商指数偏低,这对于你的工作、学习、处理问题有直接的影响。

    (2)如果您作对3—5道,说明你的情商指数一般,不太注重日常生活或工作学习中的细节问题,希望在今后的学习或工作中努力做的更好一些。

    (3)如果您作对6—7道,说明你的情商指数可以,希望继续保持、努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