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玩家赵匡胤-大蜀皇帝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当赵匡胤在陈桥驿发表声情并茂的《国王的演讲》,随后当上皇帝,接着以雷霆万钧之势御驾亲征逼李筠、李重进自焚的时候,宋朝西面的大蜀皇帝孟昶正在花团锦簇的成都泡妞。

    当赵匡胤在开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兵不血刃平定荆湖的时候,才子孟昶还是在草长莺飞的成都泡妞。

    当赵匡胤和赵普在大雪纷飞的冬夜拟定《宋太祖的名单》,将蜀国列为接下来第一个出兵的对象时,诗人孟昶还是在冰天雪地的成都泡妞。

    都说恋爱中的女人智商为负数,恋爱中的男人智商为零,这话在孟昶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为有一天他泡妞完毕,突然觉得不能再这么虚度光阴了,决定做出一番事业,于是修书一封,装在蜡丸里(好面熟的蜡丸!),派人送给老熟人刘承钧,就是当年因只率三千人和李井一起造反而遭鄙视的北汉睿宗皇帝——约他共同创业,创业内容是联合发兵,攻打大宋。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孟昶甚至派了三个人一路护送蜡丸北上,以免发生收件人地址错误或者邮差走错了路导致蜡丸无法收到的情况。他派出送信的三人中有一人名叫赵彦韬,本是蜀国军营里面一个小人物,但这个小人物很快就要成为大人物了——就像当年李重进派翟守珣送信给李筠,结果翟守珣跑到了开封一样,这次的赵彦韬也跟他一样把另外二人一起骗到了开封,献给赵匡胤的不光有本应送给刘承钧蜡丸,还有蜀国的地图。

    打开蜡丸看到内容的赵匡胤哈哈大笑,“吾西讨有名矣!”

    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宋太祖命忠武节度使王全斌、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崔彦进为正、副都部署,枢密副使王仁赡为都监,组成北路军,率步骑三万出凤州(今陕西凤县),沿嘉陵江南下;令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刘光义为副都部署,曹彬为都监,组成东路军,率步骑三万出归州(今湖北秭归),溯长江西上。两路宋军分进合击,直趋成都。同时他又下令东京的工匠们,抓紧时间在汴水边建好房屋五百间,选址装修,标准同前。

    这次大家不再以为赵匡胤要再次炒房了,他们都知道,孟昶的户口很快就要从成都迁到开封了,身份证上的住址,很快就会写上这批房子的门牌号。

    当赵彦韬把蜡丸交给宋太祖的时候,孟昶正和花蕊夫人在摩诃池边纳凉,在这个即将醉去的男人眼里,此时微醉的美人显得比往常更加娇艳动人,于是孟昶借着酒意,提笔填《玉楼春》一阕: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一点月窥人,攲枕钗横云鬓乱。

    起来琼户启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

    屈指西风几时来,又恐流年暗中换。

    此词措辞考究,用语轻灵隽永,意境清新优美,读之齿颊生香。百余年后,苏轼见到之后犹赞叹不已,又刚好碰到一喜读《洞仙歌》的美少女,于是化孟词原作而成《洞仙歌》,借花献佛泡得一妞: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攲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同一首诗,时隔百年却先后两次被人拿来泡妞,而且都宣告成功,诗句之妙可见一斑。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苏轼自己的说法,他是在七岁的时候(公元1044年)听一位九十岁的朱氏眉山老尼为他吟过孟昶此词,四十年后突然想起这段往事,却只记得开头,于是凭记忆续成全篇,而老尼当年是随其师傅一起入后蜀宫中亲眼见到过孟昶题诗。

    倒推一下,964年的老尼不过十岁,十岁的小女孩能否听一遍就能记住一首五十六字的文章,已是值得商榷;而记忆能保存八十年,再以九十岁之躯给一个七岁的小男孩吟听如此艳词,更是于理不通。倒是北宋年间张邦基所作《墨庄漫录》对此事所载更合逻辑:

    “东坡少年遇美人,喜《洞仙歌》,又邂逅处景色暗相似,故檃(同隐)括稍协律以赠之也。”明确指出,苏轼是读过全词的,而且是在孟昶原词基础上略加改动而成新词,至于词前小序中提到的“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数句,无非是“以此叙自晦耳”。

    不过在徒步看来,美好的东西当然应该物尽其用,而不消被说三道四;只是美人拿到的《洞仙歌》上不曾署名“转自后主孟昶”,苏轼泡妞之举还是略显不厚道的。

    在此次纳凉之前仅半年,后蜀广政二十七年(公元964年)的春节,孟昶命人在门口备好桃符,挥毫写下中国历史上第一幅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一般说来,泡妞完了醉酒之时还能为对方写个诗填个词,尤其春节时候还能写写春联的,多半不是一个堕落的人——事实上,不久之前的孟昶不仅不堕落,甚至是一个很有追求的人。

    时间回到后蜀明德元年(公元934年),那时候的赵匡胤年仅八岁,还在洛阳的巷子里面穿着开裆裤与伙伴以抓蟋蟀斗草为乐,那首著名的“池塘边的柳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的诗篇《童年》也远未问世——而此时十六岁的孟昶,就已经是后蜀的皇帝了。

    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后唐灭掉王衍的前蜀,李克用派自己深为赏识的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并把自己侄女、弟弟李克让的女儿许配给他。次年正月,孟知祥入成都,到达蜀地之后整顿吏治,减少苛税,境内渐安,于是在接下来的六七年时间里东征西讨,领土面积扩大不少,于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被封为蜀王。到了后唐应顺元年(934年),朝廷一片混乱,李从厚李从珂堂兄弟俩为争皇位打得热火朝天,孟知祥见自己突然变得没人管了,就在正月于成都称帝,年号明德,国号蜀,史称后蜀。

    回望孟知祥的发家之路,跟924年创建荆南的高季兴何其相似。

    同样的偷偷立国,同样的殚精竭虑,然地处四面被围的荆南虽左冲右突,发展数十年也只有三州之地;而在后蜀当皇帝的孟知祥盘踞天府之国,四面山川围绕,气候适宜,形成天然屏障,不但冷风吹不进去,而且敌人打不进来,发展数年,国富力强,日后不几年,孟昶甚至有了和柴荣叫板的资本——只是高季兴死得早,否则得空了研究一下历史,对比自己和孟知祥一样的奋斗,相异的结果,一定会长叹一声: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啊。

    可惜孟知祥运气虽好,却不长寿,刚当上皇帝半年就在明德元年七月患脑溢血死去,第三子孟昶即位,年仅十六。

    应该说,当上皇帝的孟昶,在其后很长时间里都面临了一个极为有利的国际环境,因为中原地区纷争不休,皇帝正像赌场上的庄家换个不停:后唐闵帝李从厚跟表兄李从珂的战斗已经分出胜负,李从厚被推翻;李从珂称帝不久,又被石敬瑭借契丹兵打败,石敬瑭建立后晋;几年后,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贵又被契丹军队俘虏,后晋大将刘知远乘机建立后汉;刘知远刚死,儿子刘承祐又被郭威推翻,建立后周。趁着没人管,孟昶还有可以偷空打几场主动出击的战争,抢几块地回来,日后柴荣对后蜀发兵,占领的东北秦、成、阶、凤四州之地,就是这段时间孟昶发兵从刘知远手里抢过来的。但对孟昶来说,抢人家的东西又被柴荣抢走,倒也不是多少严重的事情,略加伤心,写几首诗安慰一下自己也就过去了。

    孟昶治理后蜀的近三十年里,中原皇帝自顾尚且不暇,哪有精力照看后蜀,再加上进入四川的路实在不好走,我们很快就会见识到——不然李白也发不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叹息了——因此孟昶的后蜀本土一直非常安定,没有遭受战火肆虐,不光老百姓,皇帝本人的日子也一直过得很舒坦。可惜那时候的军工业不够发达,否则孟昶还可以趁着别国打仗的机会,贩卖些火箭筒之类赚点外汇,发他几笔战争财。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个远近,从时间上讲得通,从空间上看,似乎也对。即位之初的孟昶,虽然国际环境一片大好,国内却是一团糟,准确地说,是朝廷上下一团糟。

    就像日后刘知远死后给儿子刘承祐留下了杨邠、郭威等五位顾命大臣一样,死前的孟知祥也给儿子留下了几位顾命大臣,大将军李仁罕、御林军首领张业、藩镇大将军李肇。看来这两位开国皇帝的名字取得不好,知远者所知不远,知祥者也未必详。

    因为这三人压根不把年幼的孟昶放在眼里。

    他们倒是没有杨邠等人那么粗鲁,在朝廷上公然禁止小皇帝开口说话,但是完全把蜀国当成了自家的菜地,想种白菜就种白菜,想挖萝卜就挖萝卜,李仁罕、张业舅甥俩干的主要事情是盖房子,而盖房子免不了征地,在这个过程中夺人良田,毁人坟墓无数,毫无顾忌;藩镇大将李肇,则是天天拄着拐杖,见到皇帝就拱一下手,对孟昶说老臣有病在身,不能下拜,鞠个躬算了,陛下你就将就一下啦。

    孟昶很生气,后果同样很严重。

    与刘承祐主演的《少年天子杀人事件》故事情节相同,孟昶同样采取了干净利落的手段,即位后数月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抓住李仁罕问斩,杀其全家。不过与刘承祐的鲁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十六岁的孟昶此时显示出了极为老练的一面,杀完李仁罕之后怕引起动乱,而没有找此时掌握御林军的张业的麻烦,反而任命其为宰相。

    可惜这位新宰相对前车之覆视而不见,舅舅刚刚因为目无法纪被诛,他这外甥坏事做起来更加变本加厉,竟然在自己家里开起了监狱,更以严酷治人闻名四川,史载“蜀人大怨”。于是过了几年,等大家都把李仁罕忘得差不多的时候,孟昶又同样干净利落地把张业也逮来杀掉了。

    杀人给人看,很明显比杀鸡给猴看效果更为显著。

    闻知李仁罕等人被诛杀信息的李肇,突然像吃了新盖中盖的钙片,腰不酸了,背不疼了,腿也不抽筋了,再见孟昶时老远就扔掉拐杖,跪伏于地,大气也不敢喘。

    从诛杀权臣的经历来看,史书上对孟昶的评价“资质端凝,少年老成,果敢刚毅”,果然是恰如其分。此时近忧已除,远患未至,颇有追求的孟昶开始了自己治国之旅,其随后治国的表现,也无愧明君之名。

    孟昶为了告诫官员严谨理政,不要贪赃枉法,曾亲自撰写了二十四句、九十六字的《官箴》颁布国内,字字珠玑,句句中肯,爱民之心,溢于言表。全文曰:

    “朕念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长,抚养安绥。政在三异,道在七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得所,风俗可移。无令侵削,毋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朕之爵赏,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罔不仁慈。特为尔戒,体朕深思。”

    后世也有精简版的《官箴》,词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极尽空洞之妙,对比孟昶所撰,几乎就是个流行歌曲的歌词了。

    当然,仅靠为官者的自律,就算把《官箴》熟读到背下来也是不够的,孟昶还在朝堂设置举报箱,以听取民间意见,百姓有冤情苦楚的,可直接向皇帝上访告状,孟昶根据举报,查实处理。史书上说孟昶“于朝堂置匦,以通下情”,开创了让百姓监督政府的先河。

    在励精图治、勤政爱民的孟昶的治理下,后蜀国富民强,官场廉洁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宋朝张唐英《蜀梼杌》称:“昶……自袭位,颇勤于政,边境不耸,国内阜安”,境内一派繁荣富庶景象。

    而后蜀之富庶,从李昊点评王恺、石崇之语可知一二。

    后蜀宰相李昊读到晋代以炫富而闻名的王恺、石崇的传记,不禁失笑,称“穷俭乞儿,以此为富,可笑可笑。”王恺、石崇何许人也?这两个富可敌国的大款曾在很长时间里互相比富,王恺家里用糖水刷锅,石崇命厨房以蜡烛当柴火烧;王恺以紫丝编成屏障在门前夹道四十里,石崇用更贵重的彩缎铺了五十里;皇帝赏赐给王恺一棵两尺多高的珊瑚树,王恺兴冲冲向石崇炫耀,石崇却一下子将其敲碎,命人从家里搬出五六棵珊瑚树来还他,每棵都有三四尺高。

    但这种人在李昊的眼里,却不过两个“穷俭乞儿”罢了。不比叫花子富上几十倍,敢把别人称作叫花子吗。

    读到这里,也许有读者存疑,当官的有钱,算得了什么。万一后蜀只有政府钱多,百姓民不聊生,那就是一个姜子牙所称的“无道之国”,还不是白搭?姜子牙曾告诫周文王:王者之国,使民富;霸者之国,使士富;仅存之国,使大夫富;无道之国,使国家富。

    这是个好问题。

    民间的富裕程度不好衡量,但可以从物价水平略做比较。《资治通鉴》载,唐太宗贞观年间,“斗米不过三四钱”;而《蜀梼杌》论及后蜀之富庶时,说广政年间“蜀中久安,赋役俱省,斗米三钱”,主要的粮食价格比公认的大唐盛世之时还要便宜,后蜀想必早已解决温饱问题,而向小康线迈进;有了便宜大米,老百姓吃饭之时肯定是想吃米饭就吃米饭,想喝稀粥就喝稀粥,米饭盛两碗,一碗自己吃,一碗喂鸡吃!

    所治之地国富民安,孟昶自然有理由踌躇满志,自信非常。所以日后柴荣举兵西进,攻克秦、成、阶三州之后,孟昶写信向柴荣求和,落款写的都是“大蜀皇帝”某某,柴荣恼火,不予回复,而后继续兴兵,再克凤州。好在随后柴荣还要攻打南唐,所以拿下四州之后就罢兵回开封了。

    不久之后孟昶惊闻周世宗击破南唐,担心下一步又要举兵伐蜀了,于是再次上书柴荣,无奈周世宗仍不搭理,孟昶郁闷,自尊心受到打击,愤愤地说:“朕为天子郊祀天地时,尔犹作贼,何敢如是!”说的倒也是实话,十六岁的孟昶当上皇帝的时候,七岁的赵匡胤穿着开裆裤满地跟人斗蛐蛐,而那时十三岁的柴荣,还到处跟人走街串巷贩卖茶叶,处于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境地,如今在我面前摆什么架子,称你作兄弟你还不理我,这都什么世道。

    如果孟昶此时突然像他老爹一样得病死掉,那么必定会在历史上留下一段清廉治国的好名声,庙号就会是后蜀太宗,不但不至于落下后主之名,而且大家在谈起这位英年早逝的大蜀皇帝的时候,也会像说起英年早逝的柴荣那样满脸遗憾,并且表示惋惜。

    可惜他没死。

    而且活着就要折腾。

    孟子说,饱暖思淫欲。

    让一个已经取得辉煌成绩的人长久保持谦虚清醒的头脑、孜孜不倦的态度是很困难的,英雄如唐太宗者,昔日征战南北所向披靡,玄武门前百步穿杨,被尊为“天可汗”之时万民朝拜,何等的英明神武,到了晚年仍在立太子问题上犯了鼠目寸光之忌,立温驯服从的李治为太子,本意是这样会让另外几个儿子得以善终,却不料此举竟几乎让大唐王朝提前善终。

    还有本书开头曾经提到的近代科学史上罕有的天才牛顿,读完《宋史·太祖本纪》之后为了验证赵匡胤骑马狂奔,脑袋撞木门上一事的真实性,经数年钻研而得出万有引力定律,其后又在物理、数学诸多领域取得几乎无人突破的成就,但是到了晚年,竟然花了二十多年时间企图证明上帝的存在,而且至死都没能证明出个所以然,留下终身遗憾。

    李世民、牛顿尚且如此,年轻的孟昶又怎能免俗。

    于是在治国数载并取得若干成效之后,孟昶的很多业余爱好就渐渐成了他每天的主要工作,一头扎进自己的小天地,不问政事,把国家大小事务都交给旁人处理。

    不过,孟昶终究是个文化人,玩起来既不像前朝的暴虐之君,酒池肉林以为乐事;也不像后来后来的朱氏子孙,潜心研究木工技术。孟昶的业余爱好是很上档次的,玩的都是文化。

    归纳起来,大致是种花、填词、写春联;行医、雕刻、开画院。

    下一章还会提及孟昶这些爱好,所以就此处就一笔带过了。除此之外,成年后的孟昶还突然变得“好房中术”,其症状和当年荆南的高保勖有得一拼。据说孟昶与比他小五岁的高保勖某次偶然相遇,俩人一同谈到都爱读的《金瓶梅》,如遇知音,论及书中醉生梦死的西门庆,高保勖不禁感叹“大丈夫生当如此”,而孟昶微微一笑,“彼可取而代之”,境界高下立现。所以日后高保勖召集很多江陵的娼妓到官府,自己围观其淫乐,并写下“为人不识武藤兰,称帝江陵也枉然”的诗篇,孟昶却是寻到了国色天香、美得惊动宋太祖的知音花蕊夫人,爱情故事得以千古流传,与高保勖所干之事,又不在同一个档次了。

    有朋友读至此处,向徒步提出疑问:《金瓶梅》成书之日,孟昶高保勖死了几百年都不知道,两人哪里来的机会对此书指指点点。

    可是这有什么问题呢,所谓食色性也,人类对性爱这项事业的追求亘古不变,就算俩人不曾谈及兰陵笑笑生亲撰的《金瓶梅》,我们又怎知他们没机会读到五代版的《肉蒲团》呢。

    俗话说,每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以此类推,而每个失败男人背后都有一个更失败的男人。

    孟昶背后的这个男人,叫做王昭远。

    在所有的历史材料里,王昭远都被描写成一个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人,靠着哄孟昶开心而当上后蜀枢密副使。事实上,王昭远不但主修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术,而且在吹牛领域也是一代宗师,每每自诩诸葛亮,文韬武略,有通天彻地之能。

    吹牛是个技术活。

    吹得好了就成了东方不败,“日月神教一统江湖”,不但有人喊,而且有人信;吹得更好了就成了《人民日报》,亩产十万斤,把光合作用的产能提高到核聚变的水平,打破了生物学物理学的基本规律。

    而吹得不好了会变成啥样呢,看看王昭远就知道了。

    这个当年成都寺庙里的小和尚,十三岁的时候就因为为人机灵而被孟知祥看中,安排给孟昶当小书童,从此形影不离。等到孟昶即位,原枢密使王处回退休,他就安排这个一起长大、熟读兵书的伙伴担任枢密使,掌管蜀国兵权。日后宋军打过来的时候,孟昶命他领兵抗敌,与宰相李昊一起在城外为之设宴饯行,酒席上王昭远手执铁如意,三碗酒下肚,捋起衣服,抱着李昊的胳膊说:兄弟我这次出兵,可不止把宋军赶回去这么简单,我要领着手下这三万健儿,杀入开封,恢复中原,干一票大的,以后你做你的宰相,我做我的枢密使,东边管到太平洋,西边管到地中海!

    李昊听完,吓得一个哆嗦。

    每读至此,我都会想到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位手拿戒尺的私塾先生,鲁迅说他读书到兴起的时候就会“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然后念:“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那神态,像极了三杯就醉的枢密使王昭远,挥舞着铁如意,气吞河山。

    有了美人相伴,再加上身边这么一个吹牛拍马的枢密使,孟昶的生命开始一天天腐化下去,就像我们今天看到很多包二奶的贪官在狱中写下来的工作总结一样,他终于没能抵抗美色和物欲的诱惑,堕落了。

    于是后蜀宫中出现了被孟昶称为七宝溺器的日用品,是用精美的珍宝做成的夜壶。可以想象,夜壶用珍宝做成,那么总得有与之相配的马桶;有了黄金做好的马桶,你的卫生间又不能太寒碜;一个金碧辉煌的卫生间,总不能被藏在一个像徒步现在的蜗居那样的破房子里吧。

    孟昶的生活,是超乎你想象极致的豪华奢侈。

    这个曾经很有追求的大蜀皇帝,开始变得像个昏君一样醉生梦死。——当然你可以说,他就是一个昏君。

    孟昶的转变总让我想起苏半仙跟我讲过的一个大学女同学的故事,毕业之初她曾经怀着和当初徒步一样远大的理想,决心让她的存在而拉动上海GDP每年增速的一个百分点。苏半仙最近跟她通过一次电话,得知此人已经嫁了一个有钱老公,日子过得轻松惬意,她深有感触地说,原先,我特想把人生过得跌宕起伏,可如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散养在家,上午抱抱儿子喂喂奶,下午做做按摩抹抹脸,晚上学学烹饪烧烧菜。最后夜深人静的时候,裹着毯子,对着昏黄的月亮发发呆……我愿,成为一个废人,面朝大海,吃嘛嘛香。

    而同时期的赵匡胤不但自己勤俭节约,宫中窗帘什么的都用青布制成,身上所穿衣服也是缝了又逢补了又补,甚至女儿昭庆公主(生年不详,大中祥符元年即1008年逝世。太祖与贺皇后长女,哲宗元符年间改封魏国大长公主)某一天在衣服上镶了几根漂亮的羽毛,赵匡胤都要教训一番,让她扯下来。

    公主不依,说,不就是几根鸟毛吗,也算奢侈?

    赵匡胤告诉她,你身为公主,一言一行,是个表率作用。你今天奢侈一下,衣服上别几根鸟毛,明天其他宫女就会照办,不久之后整个开封城就会流行衣服上别鸟毛,开封的鸟毛价格就会上涨,小商小贩必会倒卖鸟毛,进而蔓延全国,金融市场就接着就会乱,国家财政也要糟,明白没,还不赶紧把羽毛扯掉。

    看来导演赵匡胤的经济学功底也是相当扎实啊。

    可惜孟昶没有机会从太祖这里学习一点宏观调控的基本知识了。

    他手下山寨版的诸葛亮每天都做着恢复中原的梦,这个不甘平庸的枢密使王昭远,见众人皆看不起自己,于是决意立一番功业给大家看,告诉他们,我不光会吹牛,还会打仗。这一天在孟昶泡妞之余,对皇帝说,咱们君明臣贤,不应龟缩于四川一隅,而要以平定天下为大计,不如趁赵匡胤立国不久,联合北汉,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待中原收复,咱们晚上可以欣赏大漠边关的冷月而谱《塞下曲》,白天可以笑看东海潮水的涨落而奏《听海歌》,何如?你瞧张惠妹“听,海哭的声音”那歌多好听。

    孟昶怦然心动,此举一旦成功,不但可以青史留名,还能为写诗填词增添无数素材,于是修书一封,囊于蜡丸之中派人送给刘承钧,没想到不久之后,收件人却变成了赵匡胤。

    很快,这对明君贤臣没听到张惠妹吟唱的海哭的声音,却听到自己哭的声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