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玩家赵匡胤-南京!南京!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不过李煜并没有收到这些消息。

    因为摧毁浮桥的行动失败之后李煜就心灰意冷,以时任神卫统军都指挥使的皇甫继勋为抗宋总司令,任命大臣陈乔和张洎为军师,将大军的指挥权完全交给他们。这个烫手山芋送出之后,李煜心情大好,一头扎进后花园里,继续投身到自己喜爱的文艺工作中去,每天跟和尚道士谈谈佛理、讲讲《易经》,在因果报应、否极泰来这些道理中寻求安慰,而对战场情况的了解,则通过几个传话的亲信从皇甫继勋那里得知。

    李煜之所以选择皇甫继勋,是因为他有一个好爸爸。

    他爸就是当年南唐著名战将、驻扎清流关被赵匡胤抄小路杀入而击败的皇甫晖。当然李煜并没有学过遗传学,也没听说过千余年后著名的“老子英雄儿好汉”的名言,但他以为,大人物生的儿子,终归是与众不同的。

    可惜基因突变也是时常会发生的,否则写出“九州生气恃风雷”那样爱国诗篇的龚自珍,他的孙子也就不会带着八国联军放火烧掉圆明园了。

    早在滁州大战时,皇甫晖就带着培养儿子作战经验的想法让他跟着自己,可皇甫继勋不但胆小懦弱怯于厮杀,而且公然不遵守战场纪律,在赵匡胤率大军杀来之前还专心致志地在营帐内烧蛋炒饭,差点被远方轰过来的炮弹炸死。皇甫晖大怒,拿出木棒回身就要打这个不肖儿子,幸亏皇甫继勋躲闪灵活,才没被击中。当然后来朝鲜战场上又有人以皇甫继勋为榜样,大白天研制蛋炒饭,但美军战机的准星显然好过皇甫晖的棒子,只用了一下就连人带饭一起解决了。

    而从随后皇甫继勋的表现来看,这二十多年他实在是进步不大。

    领命之后的皇甫继勋很快开始征募新兵,并组建了几支光听名号就能吓人一跳的护国军,且名称竟有十三种之多。

    皇甫继勋的护国军构成是这样的。

    他征召端午节在村社的龙舟竞渡中优胜者入伍,编成水师,谓之“凌波军”;改编豪强大族以私财招募的市井亡命之徒,护家守院者,谓之“自在军”;召集种田的农户,穿着白纸做成的战甲,以锄头镰刀为兵器,号称“白甲军”;此外,还将金陵城内老弱病残者全部征为兵丁,谓之“排门军”。

    这样带出去到街上抓不法商贩都可能被打得稀巴烂的一支军队,如今要面对的可是身经百战的北宋禁军。

    皇甫继勋其实也没打算好好打这场仗,他心里惦记的是李煜快点投降,可是又不敢明说。于是接下来这位抗宋总司令跟部下谈话的时候,讲得最多的不是咱们应该在某地打他一个伏击,也不是咱们何时组织一个突围,而是告诉他们:咱们接下来的方针,是“一分抗宋,二分应付,七分混日子”,宋军太厉害,咱们肯定是打不过的。而一旦有南唐打败仗的消息传来,他就眉飞色舞地说,瞧,我是有先见之明的,早说了是打不赢吧?

    当然南唐军中也少不了血性之士,所以有看不惯皇甫继勋做法的将领就召集组织了一百余人的兵团组成敢死队,夜半出击,史称“百人兵团大战”,又称“百团大战”,可惜皇甫继勋很快得知了消息,将此将领召至帐下,狠狠地用皮鞭教训了一顿,然后关押起来。可惜的是徒步从史料中没能找到这位将领的姓名,不过根据现有的材料多方推断,此人应该姓彭。

    除此之外,为了不打扰在皇宫中钻研佛学的李煜,皇甫继勋以自己军务繁忙为名,平时尽量避免和他见面;同时将前线传来的战报加以过滤,打了败仗的信息自然全都屏蔽,而一旦有了细微的胜利,则要将战果放大几十倍再令人传入皇宫,对外则宣称这是为了“屏蔽不良信息”,以免皇帝了解了不恰当的资讯,影响念佛的心情。

    就像为自己招来的乌合之众取名凌波军、自在军一样,皇甫继勋也为自己正在采取的做法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做“伟大的防火墙”,又称Great Fire Wall.当多年以后方滨兴因为同样的名号而闻名网络的时候,很多人并不知道,皇甫继勋在宋军大兵压境时就为他做出了光辉的榜样。

    而南唐版的GFW之所以不为世人所知,因为它仅仅存活了半年。

    时间很快到了975年五月,这一天,在深宫里呆腻了的李煜忽然来了兴致,想到城楼上去巡视一番,这个行为用今天大家很熟悉的话来说,就叫做“翻墙”。就像徒步经常在翻墙之后看到与国内的局域网报道迥异的信息一样,翻墙之后的李煜也看到了跟被皇甫继勋营造的GFW过滤之后的信息迥异。他原以为攻城数月未果的宋军马上就要扛不住而退兵了,却没想到看到的情景令自己大惊失色。

    他看到远处江岸边帆樯林立,战舰如云;近处步卒营帐棋布,旌旗蔽野;中军帐前旗杆上高悬的大旗更为显眼,而且全是宋军的标志。

    大怒的李煜马上召见皇甫继勋,让他给自己一个说法。皇甫继勋见自己苦心经营的防火墙终于被攻克,一下子傻了眼,无奈地走到李煜的面前。

    李煜见到皇甫继勋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脱下自己的鞋子用尽全力砸了过来。

    可惜当年在极近距离下躲避老爹的棒子都游刃有余,如今躲避远距离的鞋子袭击自然不在话下,只见皇甫继勋闪身躲过,飞出的鞋子砸到一名宫女的头上,马上淤青。

    一击不中的李煜又从怀里掏出了一个鸡蛋,准确地砸到皇甫继勋的脸上,蛋清和着蛋黄缓缓淌下,皇甫继勋打算拿手擦一下,被李煜喝止,皇甫继勋尴尬地说,不擦干净,咱这脸也太难看了。

    旁边那位刚被鞋子击中的宫女低声地接过了皇甫继勋的话头:对你这种搞信息屏蔽的无耻之徒来说,难道竟然也是要脸的吗。

    无独有偶,同样的故事一千余年后再次上演。就在徒步写到这里之前不久的2011年5月,防火墙之父方氏在武汉大学发表讲演,同样遭到鸡蛋和鞋子的袭击,与皇甫继勋的境况略有差别的是,是鞋子而非鸡蛋飞到了方氏的身上。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这样的。被鞋子砸中的方滨兴怒斥主办方:“听说他们在讲座之前就在Twitter上讨论这个事情了,你们怎么没有一点应对措施?”主办方一脸无辜地说:“那个Twitter网站我们打不开,被GFW屏蔽了,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

    甚至有好事者为方氏赋诗一首,名曰《鞋袭》:

    一世功名为筑墙,

    鞋飞鼠窜也惊惶。

    长城故垒今犹在,

    粪土当年秦始皇。

    相比之下,GFW的先驱者皇甫继勋就没这么幸运了,李煜看了看满脸淌着蛋白质的皇甫继勋,没有给他很多的辩解机会,就挥了挥手,说,给我绑起来,推出去,砍了。

    可怜的皇甫继勋刚被推出宫门,就被那些恨他入骨的军士们蜂拥而上,一人一刀将他给碎割了。

    杀了皇甫继勋之后,李煜又处理了整天给他灌输虚妄理念的小长老,然后开始自己亲自处理军政大事。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亲自部署南唐的军队。可这位三十八岁的诗人,这位一贯文采风流,从来没有见识过战争的帝王,又能有什么办法解救已被宋军围困数月的金陵?

    1949年4月21日晨,共军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长达500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以60余万守军的长江防线。23日在南京的总统府上悬挂了自己的旗帜,国民政府22年的统治宣告终结。

    如今李煜站在这片与他同龄的国都城墙上,心中充满了对于帝国未来的不安。

    文痞鲁迅曾说,一个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梦醒了无路可走。而此刻的李煜,正置身于这样的痛苦之中。他从皇甫继勋等人营造的GFW中翻墙而过,却发现自己已经身处重重围困,无地可遁。

    此时的李煜多希望突然惊醒,却发现自己是在小周后的怀抱里睡着了,现在看到的一切其实只是一场梦。阳光照着他的脸皱成一团,他眯起双眼,告诉小周后,说刚刚做了个好长的梦,梦里面的场景多么恐怖。小周后揉揉他的脸,骂了一句白痴,说你看现在的天空多么蔚蓝。于是李煜发现世事安好,岁月安稳,一切都还充满希望。

    ……

    南京!南京!

    别无选择的李煜派出了南塘第一辩手徐铉北上,希望用他无与伦比的口才说服赵匡胤退兵;可是赵匡胤先让几个大字不识的武将消磨掉徐铉的锐气,之后方才亲自接见,面对徐铉说出的“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的长篇无罪辩护,赵匡胤只用了一句话就让他哑口无言:尔谓父子者,为两家可乎?

    江南才子应该也在此时意识到了亡国的危险,曾经在此期间填过一首《临江仙》,昔日那位填词如行云流水的词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李煜颤抖的双手,他潦草地写下这样的诗句: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画帘珠箔,惆怅卷金泥。

    门巷寂寥人去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随后,穷途末路的李煜把最后一线生机寄托于江西十五万大军朱令赟的援军身上。此时虽然南唐兵力弱小,但是士兵熟悉水战,长期屯兵于江西鄱阳湖,本来是防御两湖地带,若能火速东进,顺流而下,斩断采石矶的浮桥,断了宋兵后路,逼围困金陵的宋军主力退回江北,可能还会有部分军队来不及撤走成为战俘,南京解围,亦是大有可能。

    在李煜诛杀林仁肇事件中出力甚多、并最终取代了林仁肇的职位的朱令赟却是个优柔寡断之人,手下早就劝他趁着长江夏季涨水的机会,赶快组织船队乘风而下,可惜朱令赟却担心万一不成功,被敌人一断后,就会全军覆没。所以,当李煜在南京城里望眼欲穿的时候,朱令赟在江西等了五个月。

    五个月中发生了很多事情,一是围城宋军的攻势越来越猛,同时还有一个噩耗传来,南唐的大后方阵地润州(今江苏镇江)也失守了。润州在地理位置上十分重要,如果说采石矶是金陵的西大门的话,那么润州就是东大门,金陵城里的后勤补给主要就是通过它来完成的。为了增强润州防御,李煜派跟随了它多年的侍卫长刘澄去当润州的节度使兼留后,可惜刘澄是一个比皇甫继勋更彻底的投降派,到任不久就叛变投敌,投降了攻城的吴越军。

    转眼到了十月。东西门户全部失守的李煜再次遣使催促朱令赟发兵,而朱令赟自己也知道,若是再拖几个月才去支援金陵,只怕到时只能看到死的李煜了。于是下定决心发兵东下,组织南唐水军十余万,号十五万,大的战舰有十余层楼高,能容纳千人,然后顺江而下,直扑金陵采石矶。

    可惜十月的长江正值枯水期,大船难行。

    率大军到达皖口(今安徽安庆市西南)的朱令赟很快遭到了宋军的猛烈袭击,危急时刻朱令赟决定学习三国之时的孙刘联军,省掉周瑜打黄盖的一系列计策之后,点燃满载油脂和柴草的船朝下风位的宋军猛冲过去。

    眼看宋军就要像曹操的水军在赤壁之战中一样葬身火海。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令朱令赟突然晕了过去。

    因为江面上忽然刮起了北风,火船倒退回来,点燃了他自己的高大战船。

    十五万南唐水军全军覆没,朱令赟以身殉国。

    欲哭无泪的李煜怀着最后一线希望,再次派徐铉北上求情,得到的答复是赵匡胤按剑而起: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史载徐铉“惶恐而退”。

    当徒步行文至此,再回头清点文字的时候,发现南唐部分已经占去超过全书五分之一的篇幅,于是想起1993年6月23日剑桥大学的牛顿研究所。台上的怀尔斯宣读着证明,会场上保持着特别庄重的寂静,当他写完费马大定理的证明时,他说:“我想我就在这里结束”,然后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持久的掌声。

    我想我也应该在这里结束了。

    樊若水,李煜,皇甫继勋,当这三个人在战争中的演出结束时,这场战争其实就已经落幕。尽管前文数千字的简短描写无法刻画出他们真正的表现,但就算另一方的指挥者不是雄才大略的赵匡胤,不是以仁厚闻名的曹彬,而换上另一个蹩脚的指挥者,只要他不是徒步,就大致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三人的结局并不一样,皇甫继勋在战事尚未结束的时候就被切割而死,樊若水不久之后官拜江南转运使,颇有作为,却在十八年后被举荐为四川转运使,正巧赶上王小波起义,因害怕义军攻进成都而逃往东川,最后惊惧而亡。而国主李煜,却在两年后自己的生日宴会上死在了赵光义的毒酒之下。

    在讲述怀尔斯证明费马大定理故事的报告文学《费马大定理》中,作者西蒙·辛格以粒子物理学博士的身份,却用足够让文学家都惊叹的精美的文笔写成了这部传世之作。全书的开始,作者援引了十九世纪英国数学家哈代的一段话:

    “即使埃斯库罗斯被人们遗忘了,阿基米德仍会被人们记住,因为语言文字会消亡而数学概念却不会。‘不朽’可能是个缺乏理智的用词,但是或许数学家最有机会享用它,无论它意味着什么。”

    而当我们如今在这里对这段过往的历史指指点点的时候,我很愿意说,即使成吉思汗被人们遗忘了,李煜仍会被人们记住,因为征伐杀戮会消亡而美丽的文字却不会。

    十一月二十七日,李煜下令开城投降,南唐十九州,三军,一百零八县之地,六十五万五千户,约327万人口纳入宋朝版图。

    虽然在此之前李煜可能真的说出过“聚室自焚,不做他国之鬼”的狠话,但他不知道,自己其实是有着一道护身符的。早在曹彬率军从汴京出发的时候,赵匡胤就曾告诉他:城破之日,慎勿杀戮。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

    而手持赵匡胤赐予的宝剑,有着“副将而下,不用命者斩之”如此大权的曹彬,在围困金陵长达一年多而知道李煜即将守不住的时候,曹彬曾经数次致书李煜让其投降,犹豫不决而且心有不甘的李煜在经过数次拖延之后,曹彬发出了最后通牒:此月二十七日,城必破矣,宜早为之所。

    不过李煜并不知道,虽然手握生杀大权,曹彬为了确保完成太祖“城破之日,慎勿杀戮”的命令,务必不出现当年王全斌平蜀时所犯之错,身在军营的曹彬甚至主演了一幕装病的好戏。

    这天部将突然发现日上三竿了曹彬居然还没起床,这时有人报告说主帅病重,诸将赶紧过去看望。看看人都到齐,病床上面色蜡黄的曹彬才伴着咳嗽说:我这病吧,看起来不重,吃药却是吃不好的……

    众将大惊,我们在你的率领下攻打南唐一年多,吃苦不计其数,眼见着胜利果实就要到手,您老人家却即将升天,太可惜了。

    曹彬却说,要死倒也没这么快,只消你们对天发誓,城破之日绝不妄杀一人,我的病自然就好啦!

    众人赶紧发誓。

    此戏虽然剧情简单,台词稀少,但要让一个活蹦乱跳的大将躺在床上唉声叹气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凭借这出戏,曹彬可提名本书最佳男主演之名。

    十一月二十七日的南京,四处弥漫着隆冬的讯息。

    清晨的李煜曾看到窗外雾气浓重,太阳犹如破碎的蛋黄悬浮于紫金山的背后,一群白色的不知名的鸟儿从树林中低低掠过,留下数声哀婉的啼啭和几片羽毛。李煜的心里涌上莫可名状的悲哀。

    李煜并没有实现当初自焚的诺言,却焚毁了自己多年搜寻而来的图书,同时烧毁了当初他和大周后一起费尽心血补齐的《霓裳羽衣曲》曲谱。当他看到纸张的残屑婆娑起舞的时候,他在火光中看到了昔日爱人的影子。

    随后李煜率领亲属官员四十余人,肉袒到城外投降。

    次日,经过一番匆忙的准备之后,李煜和他的亲属、官员被押上大船送往汴京,走上了和前代金陵的帝王孙皓、陈叔宝相同的道路,永远离开了给过他无尽欢乐的江南。途中他以血泪之笔写下这首《破阵子》,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

    垂泪对宫娥!

    十二月,亡国的南唐都城金陵饿殍遍地,宋太祖下诏,以米十万石赈城中饥民。

    俘虏李煜一行到达汴京的时间是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的正月初四。这一天,胜利者赵匡胤登上了明德门城楼,举行了接受献俘的仪式,让白衣纱帽的李煜一行在城楼下听候宣判。随后虽没有追究李煜的罪状,却下令封其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赐违命侯,以作为当初李煜屡次拒绝进京朝见的惩罚。

    这一刻的赵匡胤气吞山河。

    从建隆三年(962年)冬天学习成语“假道伐虢”并征讨荆湖,一举拉开这场长达十五年统一战争的帷幕开始,时至今日,他已经缔造了一个拥有超过两百万平方公里疆域和三千万人口的庞大帝国(从乐史《太平寰宇记》,所载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即980年全国有650万户,人口约3250万,推算976年北宋人口约600万户),理应享有无上的尊崇。

    不过赵匡胤并不知道自己仅仅十个月后就将在一个雪夜悄然死去。

    而站在明德楼上的赵匡胤也并不知道,仅仅152年之后,他的子孙赵佶、赵桓就会在建炎二年(1128年)被俘至金朝上京(今黑龙江阿城),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封大宋皇帝徽宗赵佶为昏德公,钦宗赵桓为昏德侯,我想,若能预知未来,赵匡胤不会为李煜备好“违命侯”的称号。

    但至少在这一刻,赵匡胤回想起了十六年前的正月初四,他迎着陈桥驿的朝阳,在战马上作出的《国王的演讲》中,他曾经许下这样的诺言:

    有一天,这个国家将强大起来,一切不如意的现状都将得到改变。南边,西边,北边众多的敌人,都对我们虎视眈眈,我们将一一平定。每一个峡谷将升高,每一座山丘和高峰被削低,崎岖粗糙的地方改造成平原,弯弯曲曲的地方变得笔直,上苍的荣耀得以展露,诸位,我们将举目共睹。

    这是我们的希望,这是信念,带着这个信念我们将回到汴梁,怀着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山中开采出一块希望之石。怀着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我们国家的刺耳的不和谐音,转变成一曲优美动听的兄弟情谊交响曲。怀着这个信念,我们将团结在一起,战斗在一起。因为我们知道,有一天我们将重塑辉煌。

    而今天,我做到了!

    我即将达到辉煌的顶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