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的环境一直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噪声”,即使是广播、电视或网络所播出的声音,往往也不甚悦耳。但我们的内心世界往往比外在的环境更为嘈杂:来自学校功课的压力,来自父母、同学、朋友间的人际压力,来自自我的压力,使得我们的内心世界更为纷扰,晚上睡觉可能噩梦连连,有时还会被惊醒。
忍受不了这些外在与内在嘈杂的世界时,我们自然会去寻找一个安静的庇护所,那可能是一个很私密的小天地。我从小就喜欢追求宁静,进入光仁音乐班以后,每天一个人待在一间小小的琴房练琴,算是一种很特别的个人独处经验。但这其实并不安静。因为隔音不好,一个楼层隔了几十间琴房,那可真是最佳的“噪声”制造场所,并不是理想的练习空间。
离开台湾去美国念书之前,虽然已经常去图书馆、博物馆与音乐厅,但大部分都和学校活动或课业有关,从来不认为这些是会使我静下心来追求完美的地方。等我到了纽约,这一切也随之改观。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大教堂,是我在美国生活十几年最喜欢待的地方。
我特别喜欢纽约一些中、小型音乐厅。它们没有华丽的水晶吊灯与大理石地板,整个空间以原木打造,朴实温馨、没有距离感,让人可以好好地沉浸在这没有压力的空间里。在曼哈顿车水马龙的第五大道上,走进洛克菲勒中心对面的大教堂时,我完全能感受到,为什么人们会默默地跪在那里祈祷。
要注意的是,音乐厅是个正式的公共场合,听音乐会时,有些规则要记得遵守,例如服装、时间、鼓掌等,才不会失礼。
参加音乐会尽可能不要迟到,提早到当然最好。若能在开演前十五分钟到,时间会比较充裕。大多数音乐厅都规定,迟到的人要等节目表上的第一首乐曲演奏结束才能入场。有些更严格的甚至要到中场休息时间才让迟到的人进去。至于服装,虽然比较少要求穿正式服装(西装、礼服),但至少应穿着整齐,避免不雅观(例如不要穿拖鞋、短裤),最好带件小外套,以免因为音乐厅冷气太冷而着凉。
音乐会进行时,应该安静地聆听,避免发出可能影响别人(例如手机铃声、手表闹钟、呼叫器等)的声音。最后,鼓掌时机也很重要。一般而言,交响曲或组曲是全曲结束之后拍手;协奏曲通常分成三个乐章,最好也是结束后拍手;若是不分乐章的乐曲,可以观察指挥者的手是否已经完全放下,等乐曲完全结束之后便可鼓掌。
从音乐厅到图书馆,都是让人心灵安静沉淀的地方。唯有安静下来,才能真正地阅读、欣赏、聆听,进行真诚的交流与互动。下一次,当你到音乐厅欣赏音乐会,听到广播提醒“请将随身的电子产品、手机关机或改成震动”时,请一定要跟着做。因为,这是一次难得净空自己、学习安静倾听的珍贵时刻,而精彩的表演结束时,也请记得热情地鼓掌!
音乐小故事
一定要起立聆听的音乐
被称为“神剧之父”的亨德尔,除了《皇家烟火》《水上音乐》等知名管弦乐组曲以外,他的神剧(由独唱、合唱、管弦乐所组成的乐曲,以宗教题材为故事核心)《弥赛亚》也为人所熟知。《弥赛亚》全曲共由三部组成,其中又以第二部终结处的大合唱“哈利路亚,全能上帝统治”特别有名。今天大家听到这段合唱时,上至国王、下至平民,都会起立聆听。这是因为1743年在伦敦演出时,英王乔治二世听到第二部最后大合唱“哈利路亚”时太过感动而肃然起立,从此相沿成习,以后只要听到这里,大家都会起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