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古典音乐的40堂课-户外亲善大使——管乐团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上中学时,每天早上八点全校师生要到操场集合举行升旗典礼。唱“国歌”与“升国旗”时,听到的音乐不是从扩音器播放出来,而是由现场十几位同学组成的鼓号乐队演奏。等到兵士进入示范乐队,每天例行的差事就是早上与下午升、降旗,乐队人数也是差不多十几位。这就是古今中外管乐团的雏形。

    严格地说,现在一个编制完整的管乐团,除了包括各式各样的木管与铜管乐器外,还有各式各样的打击乐器。近来更有所谓的“交响”管乐团的称谓,除了乐器编制更庞大,甚至还纳入低音大提琴。

    在早期的欧洲,管乐器的吹奏场所往往是在户外。无论是打猎时猎人的号角声、传递信息的号角声,或是战场上的号角声,都可清楚看见管乐器在特定的人类活动中所扮演的功能性角色,更不用说在各类型的典礼中不可或缺的管乐演奏。

    上述这些场合有几个特点:1.户外;2.场域宽阔;3.环境嘈杂。要让参与这些场合活动的人都能听见吹奏的音乐,管乐器一定要能发出嘹亮的声音。音量是每样乐器在发展制作时最主要的考量之一。要符合壮盛的军容,就要有雄壮威武的阳刚之声,这就是管乐团基本的定位。

    直到19世纪以前,管乐队就像其他的乐团一样,几乎都是附属在贵族阶层之下,服务并满足贵族婚丧喜庆各类型活动的要求。这种情况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有了显著改变。当平民百姓的基本权利获得改善、独立自主的经济能力开始提升之后,一些本属贵族垄断享用的资源。(例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或音乐厅)一般人民也可以开始享用时,原本只为贵族与教会服务的管乐队,也开始有了全新的发展,演奏的音乐越来越贴近平民百姓的生活。

    管乐队在美国的发展就是很好的例子。除了传统为阅兵吹奏的军队管乐队之外,民间与学校的活动也开始大量采用所谓的“游行”管乐队。例如,节庆嘉年华会的大游行,总是由管乐队带领开始;学校的校庆典礼或运动会,也是由管乐队带头进场。发展到后来,重大典礼或大型足球赛事的开幕式,乃至国际性的奥林匹克运动竞赛的开幕与闭幕仪式,都是由管乐队开头。这时的管乐队,已由之前的十数人发展到超过六十人,转型成为管乐团了。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管乐团演奏的场合和户外活动的行进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长久以来,“进行曲”一直是管乐团演奏的主要乐种。从法国的《马赛》进行曲到19世纪后半叶美国军乐作曲家苏沙创作的许多进行曲,甚至台湾的《梅花》进行曲,各类型进行曲可谓丰富又多元。

    时间拉近到20世纪后半叶,管乐团以担任户外活动演奏为主的定位,开始有了新的发展。一种专门在音乐厅(室内)开音乐会演出的管乐团诞生了,这种类型的管乐团被称为“交响管乐团”,从交响乐团转化而来。

    顾名思义,“管乐团交响化”,乐器人员的编制就像个交响乐团。根据统计,光是在美国,这类型的乐团(包括职业的与业余的)就超过三万个!演奏的曲目超越了以“进行曲”为主的传统范畴。从古典到现代、严肃到爵士,进入21世纪,更从电影配乐到动漫配乐,将交响管乐团的角色与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台湾地区学校管乐队的成形大概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在台各地的管乐团数量与活动能量,可能居各类型乐团之冠。在嘉义市已举行多年的管乐节,更是台湾管乐团发展的指标性活动。近年来几个公立职业乐团附属管乐团的成立,加上早已经营多年的许多学校与私人的管乐团,为台湾地区音乐文化注入了不少热情的活力。学一样管乐器,是许多孩子跃跃欲试的事,而几岁可以开始学吹管乐器,也就成为父母关心的事。

    确实,吹管乐器,特别是铜管乐器,在年龄生理条件上有一定的门槛,不像弹钢琴或拉小提琴可以从四五岁就开始。肺活量与肌肉骨骼必须成熟到一定程度,才能满足吹管乐器所需的条件。以20世纪60年代台湾光仁小学音乐班为例,学管乐器的大部分都是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吹铜管的学生,体格、体能方面又要比较强才能胜任。至于像低音号如此“重”大的铜管乐器,则最好是在青春期发育完整之后学习为宜。

    音乐小知识

    管乐器吹奏小技巧

    吹管乐器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呼吸换气,若能每天一大早练习长音,对于吹奏每个音的掌握能力就会逐步提升。毕竟,在一个乐团中吹奏时“放炮”,是件非常尴尬的事。因为任何一样管乐器的声音都不小,万一吹错了,台上台下都听得到。不过,管乐团的本质就是很容易亲近、引起共鸣,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欢乐。作为许多活动的亲善大使,管乐团真的是非常适合的选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