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F.R.利维斯:《小说家劳伦斯》,企鹅图书公司1956年英文版,第11页。
[3]与拉法格的谈话,转引自《卢卡契文学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92页。
[4]卢卡契:《马克思、恩格斯美学论文集引言》,见《卢卡契文学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91页。
[5]卢卡契:《马克思、恩格斯美学论文集引言》,见《卢卡契文学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91页。
[6]乔治·丁·贝克编:《D.H.劳伦斯》,弗里德里克·安格尔出版公司1980年纽约英文版,第143页。
[7]《新不列颠百科全书》第十集,英文版,第1219页。
[8]赵少伟:《戴·赫·劳伦斯的社会批判三部曲》,载《世界文学》1981年第2期。
[9]赵少伟:《戴·赫·劳伦斯的社会批判三部曲》,载《世界文学》1981年第2期。
[10]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72页。
[11]F.R.利维斯:《小说家劳伦斯》,企鹅图书公司1956年英文版,第120页。
[12]西方有学者将首章的开场视为《圣经·创世记》的笔法。见《创世记》第1—3章、第6—9章。
[13]F.B.比宁编:《劳伦斯研究指南》,麦克米兰有限公司1978年伦敦英文版,第148—149页。
[14]卢卡契:《马克思、恩格斯美学论文集引言》,见《卢卡契文学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00页。
[15]卢卡契:《马克思、恩格斯美学论文集引言》,见《卢卡契文学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83页。
[16]D.H.劳伦斯:《劳伦斯中短篇小说选》,毕冰宾译,漓江出版社2012年版,第23页。
[17]参见D.H.劳伦斯:《心理分析与无意识》导言(菲利浦·里夫),(伦敦)海盗书社1972年版,第11页。
[18]乔治·丁·贝克编:《D.H.劳伦斯》,弗里德里克·安格尔出版公司,1980年纽约英文版,第54—55页。
[19]乔治·丁·贝克编:《D.H.劳伦斯》,弗里德里克·安格尔出版公司,1980年纽约英文版,第54—55页。
[20]赵少伟:《戴·赫·劳伦斯的社会批判三部曲》,载《世界文学》1981年第2期。
[21]卢卡契:《马克思、恩格斯美学论文集引言》,见《卢卡契文学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93页。
[22]特利·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2页。
[23]参见黑马译:《劳伦斯论美国名著》,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3页。
[24]鲁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事》,见《且介亭杂文二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163页。
[25]理查德·奥尔丁顿:《前言——致弗里达》,见《启示录》,马丁·塞克有限公司1932年伦敦英文版,第7页。
[26]A.赫胥黎:《劳伦斯书信集前言》,载《劳伦斯书信集》,海纳曼有限公司1937年伦敦英文版。
[27]此文为早期《虹》的译者序言,此次有修改和增补。
[28]Richard Hoggart:Between Two Worlds, Aurus Press,2001,p.69.
[29]见《旧约·创世纪》第9章12节,第17页。
[30]《劳伦斯书信集》,2002剑桥版,第577封。
[31]《劳伦斯书信集》,2002剑桥版,第691封。
[32]F.R.利维斯:《小说家劳伦斯》,企鹅图书公司1956年英文版,第139页。
[33]克里斯特弗·海伍德:《D.H.劳伦斯新研究》,麦克米伦出版公司1987年版,第125—126页。
[34]克里斯特弗·海伍德:《D.H.劳伦斯新研究》,麦克米伦出版公司1987年版,第125—126页。
[35]克里斯特弗·海伍德:《D.H.劳伦斯新研究》,麦克米伦出版公司1987年版,第125—126页。
[36]克里斯特弗·海伍德:《D.H.劳伦斯新研究》,麦克米伦出版公司1987年版,第125—126页。
[37]孙席珍:《外国文学论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35—257页。
[38]查理斯·罗斯:《恋爱中的女人·导言》,企鹅出版社1989年英文版,第43页。
[39]F.R.利维斯:《小说家劳伦斯》,企鹅图书公司1956年英文版,第120页。
[40]F.R.利维斯:《小说家劳伦斯》,企鹅图书公司1956年英文版,第126页。
[41]从“天地生生不息”到“无处藏身”,这一段被有些评论家认为是仿《创世纪》的笔法,见《创世纪》第8章第22节。其意象令人联想到上帝造物和大洪水后诺亚与其儿子们过着富足的生活,他们如同布朗温家的人,是“继承人”。
[42]珀涅罗珀是奥德修斯忠实的妻子。她为了等奥德修斯回来,假称要织完一张网才能接受求婚者们的爱。她白天织,晚上拆,以此拖延时间。尤利西斯是奥德修斯的拉丁文名。瑟茜是《奥德赛》中的女妖,她可以把人变成猪。
[43]参见Coventry Patmore(1823—1896)之诗集《家中天使》。这个书名在维多利亚时期成为赞美女性美德的成语。
[44]英国住家一般只有遇上大事或有贵客来访时才开正门,平时都是通过后门进家。突然有人敲前门就容易让人产生错觉。——译注。
[45]丽蒂雅也是劳伦斯母亲的名字。但小说里这个波兰女人的背景令人联想到劳伦斯妻子弗里达的祖母,她是波兰人,其母亲娘家姓是斯克里宾斯基,这个姓氏在本书以后的章节里会出现。
[46]应该指的是俄国兴起的民粹主义。
[47]1772年后,俄国占领了波兰大部分领土。1863年,开始在波兰征兵,由此引起的反俄运动被俄国残酷镇压下去。
[48]喀西马尼:耶路撒冷附近的花园。耶稣常在这里和门徒们聚会并在此被犹大出卖。
[49]凯旋驱进:福音书暗喻,耶稣进入耶路撒冷城,受到人民热烈欢迎的盛况。
[50]见弥尔顿名著《力士参孙》。
[51]《汤姆叔叔的小屋》里奴隶女孩的名字。
[52]《创世记》第2章第24节。
[53]参见《圣经·民数记》第20章第11节,摩西杖击磐石,水从石头中淌出。
[54]一种产于苏格兰的古典花纹披巾。
[55]《新约·约翰福音》第2章第4节。
[56]传说中的不列颠国王,性情快活,爱喝酒,是儿歌和儿童诗中的主人公。
[57]一首古老的英国儿歌里的人物,儿歌名为《哈巴德老妈妈》。
[58]著名的《六便士之歌》的歌词。原歌词里讲到二十四只黑鸫鸟被放入馅饼里烤,但切开馅饼后鸟儿们竟然开始歌唱。
[59]安娜此时由《六便士之歌》串到另一首《玫瑰》的童谣上去了。
[60]这是诺丁汉城通往达比郡的一条大路。
[61]Gentleman-farmer,一类以农活为消遣但不以此为生的人。
[62]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英国哲学家,进化论者。他用一种涵盖一切的进化原则解释宇宙。为此劳伦斯在《论哈代》一文中对他提出批评。
[63]《新约·马太福音》第10章第39节。
[64]《新约·路加福音》第9章第28—36节。
[65]《新约·列王记》(上),第8章第13节。
[66]《新约·出埃及记》,第13章第21—22节。耶和华白日在云柱间、夜晚在火柱间为百姓引路,使他们可以日夜兼程。
[67]18世纪和19世纪英国的一种学校,通常由一位穷困的老妇人掌管,以此取得些收入。学校只开读写和算术课。
[68]威廉姆·艾瓦特·格莱斯顿(1809—1898),英国国务活动家,首相(1868—1874、1880—1885、1892—1894)。
[69]马耳他骑士团:最早成立于1048年(耶路撒冷),照料伤患和朝圣者。后来几经起落,成为圣·约翰医护团,属慈善性质。
[70]莎士比亚的一个剧本。
[71]亚历山德拉(1844—1925),以美貌著称,后成为爱德华七世的王后。
[72]鹅市即鹅成熟的季节里以贩卖鹅为主的集市,在1870年间诺丁汉的鹅市每次都要举办10天。以后鹅市逐渐演变成一种娱乐活动。法律规定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四开市,为期3—4天。
[73]这两句是拉丁文祷词的始句。
[74]原文是拉丁文。
[75]威廉的爱称。
[76]做礼拜时众人和牧师轮流作答或吟唱。
[77]罗斯金(1819—1900),英国艺术批评家和社会评论家,对哥特式建筑的复兴产生过重要影响。
[78]哥特式:尖拱式建筑。
[79]垂直式:14世纪至16世纪英国哥特式建筑的一种。
[80]诺丁汉近郊的一座古镇,以大教堂著名。《恋爱中的女人》第23章里对此地有更详尽的描述。——译注。
[81]这个用语专门用来形容刻薄的人或背后中伤别人的人。此语源于林肯郡大教堂里的一尊石雕像。
[82]请参看以下第二段“夏娃诞生图”。见《马太福音》《马可福音》等。
[83]请参看以下第二段,见《圣经·创世记》。
[84]见《圣经·以赛亚书》第6章第2节。
[85]摩西带领以色列人穿过干旱的荒原走向希望之地时,两次击打石头,从中流出水来。石与水的意象经常出现在劳伦斯的作品中,象征男性的生命力。
[86]《马太福音》第22章第30节。
[87]每当传统节日(如圣诞节)之夜,乐队挨家挨户吹拉弹唱。
[88]圣乔治:英国的守护圣徒。
[89]这是方言中的谐谑语,表示上床睡觉。
[90]原文是Anna Victrix(拉丁文:女征服者,女赢家)。
[91]见《创世记》第5—9章。
[92]参见《圣经·出埃及记》,据说碑上刻的碑文是:“至高无上的神对以色列人民的训诫。”
[93]指石碑。
[94]《圣经·出埃及记》:“上帝在荆棘丛生的森林中召唤摩西,这森林一直燃烧着,永远烧不尽。”
[95]这个名字的英文是由“情人”和“种子”两个字组成。劳伦斯善于给小说中的人物起一些颇具讽刺性的名字。
[96]《忏悔录》引文。
[97]在这里大写的羊(Lamb)指的是耶稣。在基督教的教义中,基督是一只为人类幸福献身的羔羊。
[98]耶稣殉难前曾给他的门徒们吃饼和酒,声称饼和酒象征着他的肉体和血液。
[99]即圣母怀抱着耶稣尸体的那幅图。
[100]德国纽伦堡附近的城市,建于1004年。大教堂内存有公元8世纪的木雕。
[101]指耶稣在十字架上受难。
[102]《启示录》第4章第8节。
[103]《路加福音》第1章第26—38节。
[104]迦拿:加利利地区的一座古城,耶稣在此创造了他的头两个奇迹。他在这里把水变成酒。从此得到了门徒们的信任。——《约翰福音》第2章第11节。
[105]这里指威尔·布朗温。
[106]《约翰福音》第2章第10节。
[107]《马可福音》第12章第31节。
[108]《创世记》第2章第21—23节。
[109]《路加福音》第1章第46—55节。
[110]安基里珂(1400—1455),意大利艺术家。
[111]《圣经》中以色列人在旷野四十年里,所获得的神赐食物。见《旧约·出埃及记》第16章。
[112]《圣经》中,大卫是牧人的儿子,他战胜了非利士巨人歌利亚,后来他娶了以色列王扫罗的女儿米甲做妻子。见《撒母耳记下》第6章第14—23节。
[113]《撒母耳记上》第17章。
[114]见《一千零一夜》。一个老人外号叫“摆脱不掉的海老人”,他请求辛伯达背他过河,可过了河他仍然趴在辛伯达背上折磨辛伯达,直到辛伯达把他灌醉,才摆脱了他。
[115]《约翰福音》第2章。
[116]《以赛亚书》第11章。
[117]原文是拉丁文,意思是女征服者或赢家。
[118]厄秀拉,五世纪英国的公主。据传说,她同一万一千位处女一起去罗马朝圣,在科隆被匈奴人杀害。
[119]毗斯迦山(在约旦河东),《圣经》中说,先知摩西死前在这座山上望见了上帝赐给人类的乐园——迦南(即巴勒斯坦)。
[120]《但以理书》第3章第23—28节。
[121]《列王纪》第8章第27节。
[122]英语中用“她”代指一个事物时,表示说话人崇敬的心情。
[123]见《圣经·出埃及记》:上帝在荆棘丛生的森林中召唤摩西,这森林一直燃烧着,永远烧不尽。
[124]《马太福音》第16章第17节。
[125]北欧神话中的人物,见《尼伯龙根传奇》。
[126]《马太福音》第6章第28节。
[127]指从瑞典引进的手工课教育。1890年英国教育部在小学实施木工课教育。
[128]《圣经·创世记》称,上帝因世人行恶,降洪水于人世,命义人诺亚造一大船名方舟,全家避入,使之得救。洪水退时,诺亚放出鸽子,鸽子口衔一片新拧下的橄榄叶飞回,说明洪水已退,平安已到来。鸽子和橄榄枝被西方人视为和平的象征。
[129]《马太福音》第5章第45节。
[130]《圣经·约翰福音》第14章第2节。
[131]见《启示录》第1章第8节:主称自己是始也是终,是万能的。
[132]父亲的正式名字是威廉·布朗温。
[133]鲁本斯(1577—1640),佛兰德斯派著名画家。
[134]英国诗人阿尔弗莱德·丁尼生(1809—1892)以英国古代传奇《亚瑟王和圆桌骑士》为题材写的诗集。
[135]《国王的田园诗》中的诗句,见前注。骑士兰斯洛特冒险来到城堡,城堡中的少女埃琳娜爱上了他,演出了一场悲剧。
[136]法国诙谐歌曲《有一位牧羊女》的开头两句。
[137]《马太福音》第26章第36—45节。
[138]《圣经》中希伯来法官与先知。
[139]《马太福音》第26章第48节。
[140]指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
[141]《创世记》第5章第2—4节。
[142]《约翰福音》第1章第14节。
[143]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别名。
[144]《马太福音》第19章第24节。
[145]耶稣被钉在十字架那天。
[146]见《约翰福音》第20章第17节。
[147]《路加福音》第19章第1—10节。
[148]《马太福音》第14章第22—32节。
[149]《马可福音》第6章第35—44节。
[150]《马太福音》第14章第25节。
[151]《使徒行传》第9章第3—9节。
[152]《出埃及记》第14章第21—22节。
[153]《出埃及记》第3章第2节。
[154]《路加福音》第18章第22节。
[155]《马太福音》第5章第39节。
[156]《马太福音》第23章第37节。
[157]《以西结书》第2章第1节。
[158]《路加福音》第15章第4—5节。
[159]《马太福音》第11章第28节。
[160]劳伦斯的贵族观主要来自尼采。
[161]《创世记》第3章第23—24节。
[162]《创世记》第18章第1—2节。
[163]1898年马赫迪的追随者包围了喀土穆后被他人所败。
[164]《创世记》第19章第26节,罗得的妻子变成了一根盐柱。
[165]以上所引《圣经》各段参见《圣经·旧约·创世记》第6章、第9章。
[166]后三人为诺亚之子。
[167]《哈姆雷特》第2幕。
[168]《马太福音》第10章第30节。
[169]布尔战争(1899—1902)。
[170]源自“绝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是功利主义创始人Jeremy Benthan(1748—1832)的名言,成为该运动的口号。
[171]《民数记》第22章第22—35节。
[172]羞耻,是那个时期提到同性恋常用的词。1915年在审理《虹》的法庭诉讼中,这一章节被特别指出内容不适。
[173]《如愿以偿》为莎士比亚的一个剧本。
[174]1871年在剑桥设立的两所女子学院之一,另一所为戈顿。
[175]狄安娜为罗马神话中月亮和狩猎女神。
[176]摩洛克神,古代腓尼基人所信奉的火神,以儿童作为献祭品。
[177]此处原文为大写的“Lamb”(羔羊)和“Dove”(鸽子)。基督教用温顺柔弱的羔羊象征耶稣,据《圣经》记载,在耶稣受洗礼时,圣灵像鸽子从天而降。
[178]蛇吞自己的尾巴是传统上表达永恒的象征,但劳伦斯认为它代表着干枯的理念。
[179]见左拉描写矿工生活的小说《萌芽》。
[180]这句话原文为法文。
[181]多那太罗(1386—1466),佛罗伦萨雕塑家。
[182]佛罗伦萨雕塑家。
[183]佛罗伦萨雕塑家、金属匠和宝石匠。
[184]Edmund Spencer(1559—1599)所创作的《婚礼预祝歌》的副歌。
[185]法国童谣。
[186]ReynoIds(1723—1792),英国肖像画家。《天真时代》被伦敦国家美术馆收藏。
[187]引自华兹华斯(1770—1850)的诗句。
[188]森林之神,出自希腊神话,性好欢娱,耽于淫欲。
[189]农牧神,古罗马传说中半羊半人的神。
[190]柯勒律治(1772—1834),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191]参见Alfred Tennyson(1809—1892)的《诗篇·追思》。
[192]厄秀拉的外号。
[193]“厄秀拉”一词的方言发音。
[194]罗比亚(1399—1482),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陶雕塑家。
[195]多那太罗(1386—1466),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雕塑家,是现实主义雕塑的奠基人。
[196]波提切利(1445—1510),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
[197]阿芙罗狄蒂,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类似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
[198]史文朋(1837—1909),英国诗人。
[199]梅瑞狄斯(1828—1909),英国诗人和小说家。
[200]拉辛(1639—1699),法国新古典主义剧作家。
[201]李维(公元前59—公元17),罗马历史学家。
[202]贺拉斯(公元前65—前8),罗马诗人。
[203]1903年创立的妇女组织,争取村选举权。
[204]希腊神话中美丽的预言家。拒绝阿波罗的爱情后,阿波罗判她终生不受信任。
[205]取自印度最古老的颂诗集《梨俱吠陀》。尼采曾将该句引用于其著作《黎明》的首页。
[206]贝奥武甫,英国传奇长诗《贝奥武甫》中的主人公。此诗被称为英国的民族史诗。
[207]见威尔斯(1866—1946)的小说《隐身人》。
[208]此句原文为法语。
[209]此句原文为德文。
[210]托尼为安东及安东尼的昵称。
[211]《但以理书》第3章第23—28节。
[212]见希腊神话。
[213]《创世记》第2章第6节。
[214]《创世记》第9章第11—17节。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