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曾在一场名为“生命科学与禅修实践研究”的讲座中,谈到死亡。他说自己曾在垂死朋友床侧轻念“阿弥陀佛”,念了一两个钟头,那人依旧拉着他的手,“不肯走”。最后他忍不住,竟说了句:“我不拉你了,你走吧。”
这就是一代大师面对死亡的淡定与从容,正如苏轼的词《水调歌头》中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有生就有死,死亡本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情,然而人类是一种感情动物,身边的人离去必然会不舍得,不适应,有的人大哭,郁郁寡欢,有的人沉默,好几天吃不下饭,这都是正常表现,关键在于别让身边人的离去影响了日后的生活,那就得不偿失了。
《庄子·至乐》记载,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而本无气。杂乎芒忽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意思是说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去吊唁,庄子却像方簸箕一样岔开脚坐着敲打瓦盆唱歌。惠子说:“您和您的妻子住在一起,养大了孩子自己年老过逝,人死了您不哭也就罢了,还敲打瓦盆唱歌,不是太过分了吗!”庄子说:“不是这样的。她死了,我怎么能不为此而慨叹呢。可想一想人最初本来没有生命,不仅仅没有生命而且没有形体,不仅仅没有形体而且没有元气。夹在杂草之间,变得有元气,由元气又变而有形体,有形体然后有生命,现今又变为死,这就和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一样。人都安然寝于天地之间了,而我却要守着她哭,我认为不合乎常理,所以没这么做。”
文天祥面对元军的严加拷打、生死相逼,说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荆柯面对未知的前路,艰难的任务,说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谭嗣同面对顽固派的追杀,决心用自己的血唤醒国人,说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些人面对生死不过是谈笑之间,毫不畏惧,只因为他们有着各自的信念,生又何妨,死亦何哀?
作为普通人,你也应该学习他们看淡生死的觉悟,不是说从此轻视生命,而是要更重视生命。有的人非常重视自己的生命,每天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担心自己会不会出意外,为自己买各种各样的保险,却思久成疾。当你觉得风轻云淡的时候,就会活得更加轻松自在,放慢生活的脚步,好好享受每一天的风景,这样不正是更重视自己的生命吗?
所以乐观,才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把生死当成一种昼夜一样平常,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珍惜生活,当死亡真正来临的时候也不会过分惧怕,一切如常,这才是人生大智慧,大觉悟。
史铁生是我国著名作家,他凭借《我与地坛》走入大众的视线。他1972年双腿瘫痪,从此之后生命的意义更加特别,在他的作品《务虚笔记》和《病隙碎笔》中,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多年来他的生活经历了太多的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史铁生都坚持下来。
当谈到生死时,史铁生说道:“有位哲人说,命运就是一出人间戏剧,角色是不可调换的。当我的双腿和两个肾都被拿走的时候,我的身体失灵了。这是我所认为的命运。有天在报纸上看到一句话,我觉得挺有道理,它说:世界上只有两种生活——一种是悲惨的生活,一种叫非常悲惨的生活。
“我觉得活着就是你对生命有疑问,对生活有质疑。但是关键在于一种面对人生的态度,如何面对生死,而我选择一种乐观的态度,让我如此乐观地看待生死还得感谢卓别林。在《城市之光》这部电影里,女主人公要自杀,卓别林将其救下,这女的说:你没权力不让我死。卓别林的回答让我至今难忘:急什么?咱们早晚不都得死?这是参透生死的大师态度。我想他是在说,这是困境,谁也逃不过,人生的一切事就是在与困境周旋。这需要靠爱去延缓死亡。”
你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如果下一秒你就死了,你这一生做过什么,是无憾无悔,是了无牵挂,还是太多东西无法割舍?绝大多数人都会猛然发现自己有很多的事情被抛在了脑后,要做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人生无常,当下最真,把握好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自己有什么事情没有做,有什么重要的话没有说,不要让这些都成为一种遗憾,也不为自己的拖延找借口,做好每一件事情,这样才能够问心无愧,才能够迎接不知道什么时候降临的死亡。
2.人要洒脱
南怀瑾一天的生活:白天在慈善基金会工作,晚上给学生或客人讲课,夜里读当日学生收集来的书,有时还写点东西,周而复始,数十年如一日。他淡泊名利,节约朴素,但是他享受这种人生,这种人生正是南怀瑾想要的,一种潇洒自得的人生,南怀瑾正是感悟到了这一点,才能将之坚持几十年。
那么什么样的人生才是一种潇洒自得的呢?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描绘了一幅人间画卷,他写道:“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可见正是在这山水间让欧阳修感触颇深,树下歇息的人,山林间歌唱的人,宴会上杯盘交错,这一切都让他“乐在其中”。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全文围绕着这一幅画卷,写“醉”和“乐”,可谓是其乐融融,美景,美酒,尽收眼底。
然而此文的创作背景是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了滁州。欧阳修并没有灰心抑郁,他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加之以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恐怕就是欧阳修“饮少辄醉”的原因吧。
每个人的身边都是一种美景,只要你细心就可以发现生活中的美,而这美也正是醉人的最根本之处。
徐悲鸿曾书“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韩愈曾写下“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王维曾写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这些景色让这些文人墨客看得醉了,才写下如此优美的诗句。他们是在用心感受生活,感受生活里的每一块颜色,才更加贴近生活,才更懂得生活。
生活需要你细细品味,只有品味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味道,囫囵吞枣式的生活会让你忽略很多应该珍惜的东西,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就越会忽略身边的风景。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铁匠,每天的生活就是在他的鞋匠屋前放上一把摇椅,自己卧在里面,手里拿着一个茶壶,一口一口地喝茶,天热了摇摇蒲扇,也不在乎也没有人来打铁,生活怡然自得,每天只赚够一天的生活费就好,他就天天这样坐在摇椅里,眯着眼睛,喝着茶水。
有一天有一个外地来的商人从鞋匠面前路过,眼睛瞥到了鞋匠手里的茶壶:黑漆漆的,还有很多磨损的痕迹,毫不起眼。但是这个商人看到了茶壶底的落款,是好几个朝代之前的东西,也就是说这茶壶价值连城。商人立即提出要用大价钱买下这个茶壶,老铁匠很纳闷,觉得这茶壶很破,是他爷爷留下来的东西,为什么有人会用大价钱来买呢?
老实的商人如实地告诉了老铁匠茶壶是个宝贝,老铁匠一下子就坐了起来,商人表示自己身上带的钱不够多,他过几天再回来买,便走了。留下老铁匠开始坐立不安,往常他都是把茶壶随意放在屋外,现在他在摇椅上睡觉都要随时睁开眼睛,唯恐茶壶被偷走,更不敢用它喝茶了,怕自己失手打破茶壶。
提心吊胆过了没几天,突然来了大批的人,有的是想看看传世珍宝,有的是要用更高的价钱来买茶壶,把他的铁匠铺挤得水泄不通。老铁匠拿起茶壶,猛然摔到地上,摔个粉碎,在场的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老铁匠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他新换了一个茶壶,依旧每天卧在摇椅里,眯着眼睛,喝着茶。
老铁匠是在追求心中的世界少一份烦躁,多一份和谐安宁,少一份忧心,多一份超脱和开心。这就是一种懂得享受生活的智慧。
生活可以是一杯酒,也可以是一杯茶,其中的苦辣酸甜由你自己决定,当你觉得自己已经“醉了”,那正说明你已经开始享受生活了。
人生就像一本书,可能不像小说情节那样跌宕起伏,也不像散文那样优美深刻,不像诗歌那样有豪放激情,它的内容只是些平凡的人和事,甚至平淡得如一杯白开水。但只要你细细品读,这杯“白开水”会变成一杯香醇的美酒,令人回味无穷。
品味生活之道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最好诠释。
3.静心,方能品出人生真味
南怀瑾有做人六字诀——静:少说话,多倾听;缓:稳重做事,不急不躁;忍:面对不公,别气愤,别宣泄,忍让是智慧;让:退一步,海阔天空;淡:一切都看淡些,很多事情随着时间会变成云烟;平:是平凡,是平淡,是平衡。从中可以看出,排第一位的是“静”字。
南怀瑾静心打坐,打坐是口头称谓,实际叫坐禅,还有行禅、住禅、卧禅等称谓。他打坐只是个形式,而真正的在于静心。他比喻道:“譬如一杯水,乱搅动的时候,是看不清楚的,沉淀下来就能看透了。”
有一个门徒在外面修行了一段时间,然后回来找当初的禅师,当天刚好在下雨,他将鞋子和雨伞放在外面之后进到屋子里面去。在他向禅师行礼之后,禅师点点头,问他是把雨伞放在了鞋子的左边还是右边。
这个门徒很奇怪,自己多年修行而归,禅师不问自己的修行,却问这么平凡的事,鞋子和雨伞跟修行有什么关系?这个门徒一头雾水,但是面对禅师的问题也得回答,可是门徒忘记了,他心里又嘀咕:谁会去管雨伞摆在鞋子的左边还是右边?
那个门徒回答不出,低着头,心里却疑惑不解,禅师也不回头看他一眼,只是说:“那么你出去再静心七年。”
“七年!”那个门徒说,“就为了这个小小的错误?”门徒非常困惑,他不理解禅师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错误不分大小。”禅师说,“这表示你还没有很静心地生活,就这样而已。”
门徒颔首,恭敬地退了出去,继续自己的修行。
颜渊曾问孔子道:您常教诲我们,一个人千万不能为事物所拘泥,要保有一颗宁静的心。我们究竟如何才能达到这个境界呢?
孔子回答说:古人比较纯朴,多半能依道而行,所以他们不能适应外物的变化,还能使心志毫不动摇;可是,现在很多人的心灵,却很容易被外物所左右,以致丧失了应有的冷静,无法顺应外物的变化,因此,我们最好能保持无心的状态。
静心,即心灵得到安定宁静。这就要求在思想上排除一切杂念和歪想。在物质上说穿了就是淡薄名利;在感情上则不要太沉湎于私人恩怨。除去了杂念,远离了世俗,才是最自然、最本真的人。
很多人都易烦躁、抱怨、牢骚,各种骚动和不安常常困扰着人们的神志。所以懂得静心就显得尤为必要。诸葛亮曾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作家张炜有“三不主义”:不看热闹的书,不去热闹的地方,不交热闹的朋友。有时候哪怕是一个深呼吸,也会让你平静下来。
一个小和尚要出门云游,但日期一推再推,已经过了半年了,还迟迟不肯动身。方丈把他叫去问:“你要出门云游,为什么还不动身呢?”小和尚忧愁地说:“我这次云游,一不知要走几万里路,跨几千条河,翻几千座山,经多少场风雨,所以,我需要好好地准备准备啊。”方丈听了,沉吟了一会儿,点了点头说:“是啊,这么远的路,是需要好好地准备准备。”
方丈吩咐寺里的僧人,每人帮小和尚准备十双芒鞋,一会儿就送到禅房里来。不一会儿,寺里的僧人就纷纷送鞋来了,每人十双,上百的僧人,很快就送来了上千双芒鞋,堆在那里,像小山似的。
方丈又吩咐大家说:“你们这师弟远去,一路要经不知多少场风雨,大家每人要替他准备一把伞来。”不一会儿,寺里的僧人便送来了上百把伞。小和尚不解地说:“方丈,徒儿一人外出云游,带这么多的东西,我怎么能够移得动啊!”
方丈笑着说:“别急,准备得还不算足呢,你这一去,山万里,水千条,走到那些河边,没船又如何能到彼岸呢?一会儿老衲我就吩咐众人,每人给你打造一条船来。”小和尚一听,慌忙跪下,说:“方丈,徒弟知道您的用心了,徒儿明白了,现在徒儿就要上路了!”
方丈说道:“一个人上路远游,一鞋一钵就足矣,东西太多,就走不动了。人生一世就是一场远游,心里装的东西太多,又如何能走得远呢?”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很欣赏“静心”,《酬裴相公见寄二绝》之一写道:“习静心方泰,劳生事渐稀。可怜安慰地,舍此欲何归。”他在《对镜》一诗写出“退为闲叟”时的真实感受:“静中得味何须道,稳处安身更莫疑。”可见静心在古代是多么盛行。
心神平静下来你就会听到细小的声音,你就会看见微妙的事物,你就会品味到真正的人生,这就是静心,让你更好地感受生活。
4.给人生一个鲜明的意义
在一次南怀瑾的演讲中,有学生提出“人生的目的”,南怀瑾便讲道:“以逻辑本身来讲,谈人生的目的是不合逻辑的。但是,这又很合逻辑。我回转来讲,为什么合逻辑?因为题目的本身就是答案。题目是‘人生以什么为目的’,答案是‘人生以人生为目的’。因为人生没有理由、毫无理由。
“人有三个阶段:莫名其妙地生来,无可奈何地活着,不知所以地死去。但是,我们人肯定不甘愿这样,自己总以为人生有个目的,因此要认识清楚。”
南怀瑾认为现在很多人把“生活”和“生存”混淆,而最不应该的就是把这二者混淆。
陶渊明少年时曾胸怀大志,接受儒家思想,希望建功立业。但做了一段时间官之后,现实使他感到失望,他不愿与当政的人同流合污,便选择了一条退隐归耕的道路。
他在《归去来兮辞》里描写归家的喜悦心情:“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他传世的名篇《桃花源记》,正是他对如同上古原始时代的那种人们自食其力、友好相处、没有种种现实中的纷扰与贫困的“怡然有余乐”社会的憧憬。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他自己给自己的人生的鲜明意义,无所谓高官贵禄,无所谓名留青史,只要自己能够悠然地采择菊花,喝上一口酒,就足够了。
人生在世,应该说人人都有所追求,追求本身便是自己给自己设立的人生意义。倘若没有追求、没有渴望、人生就如同嚼蜡,缺少滋味,毫无意义,这样的人生是毫无趣味的,想必每个人都不想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人生的意义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并不是所有人都要去当官或者当企业家,你是一个种田者又何妨?只要你觉得这是你一生的事情,你去做了,你的人生就开始有了鲜明的意义。
最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的意义在哪里,做一件事情想另一件事情,这样就是被生活给绑架了,或者总是羡慕别人的生活,只是糊里糊涂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样会让你越活越累,找不到方向,产生一种眩晕感。最后浑浑噩噩地过了几十年,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留下,而已不再年轻,也什么都没有做,自然也就无法晓得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了。这才是该感叹的地方。
一天,有个富翁经过一个小渔村,正好碰到一个渔夫打鱼回来,破旧的渔船上堆着一些刚打捞上来的鱼。富翁走向前去,夸渔夫打的鱼好并和渔夫聊了起来。
富翁问渔夫:“你打这些鱼需要多长时间?”
“用不了多长时间。”渔夫说。
“那你为什么不多打一会呢?”
渔夫笑了,“这些就足够用了。”
富翁很奇怪,问:“你每天剩下的时间都做些什么呢?”
渔夫想了一会说:“我会领着孩子们玩一会儿,陪陪妻子,晚上到村子里和朋友们一起聊聊天,喝点酒……”
“噢,原来是这样,”富翁点点头,“我可以帮助你过上一种幸福的生活。”
渔夫不解地看着富翁。
富翁说道,“你可以这么做:从今天开始,以后每天多打一会鱼,用多余的钱再买几条渔船,让这些船也继续多打鱼,这样过不了多久,你就会有一支自己的船队。然后把鱼直接卖给批发商,或者,你也可以自己把鱼批发出去,卖给内地的村民们,那里市场很大,非常需要新鲜的鱼,你的鱼在那里可以卖到高价。”
“这样需要多长时间呢?”渔夫问。
“15到20年吧。”
“这样看上去不错,然后呢,还有什么打算?”渔夫问道。
“以后你就可过上一种幸福的生活了。”富翁接着说,“你可以回到海边,闲暇时到海边钓钓鱼,领着孩子玩一玩,或陪陪你的妻子、父母,晚上和你的朋友们喝喝酒、聊聊天,做什么都可以。”
“这就是幸福的生活呀!”渔夫反问富翁,“现在我每天不都是这样过的吗?我为什么要浪费20年时间去追求我已经拥有的生活呢?”
富翁听了无言以对。
有了明确的方向,就会让本来“毫无意义的人生”有一个非常鲜明的意义。这个意义,就会在人生的旅程中减少生命的颓废和空虚,带来愉快和喜欣;这个意义,就会永远璀璨、不会变质,不会让你觉得身心俱疲,反而会让你更加轻松。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有不同,相同的是都要自己给自己找一个意义或者目标,只要你认准了,这个意义就会成为你幸福快乐的源头,也是在为你的人生涂上颜色。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