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战术的作用在于把运动员已经获得的身体、技术、心理等训练成果,根据比赛双方的具体情况最优化地进行综合应用,其核心就是“制人而不制于人”,造成有利的态势,掌握主动权。为了争取主动,一方面对自己要扬长避短,另一方面对对方要抑长制短。在比赛双方旗鼓相当、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正确地运用战术,可以减少体能的消耗和无效行动,对夺取比赛的胜利具有重要的作用。
散打战术的形成与运用是建立在一定的身体、技术、心理、智能基础上的,而散打战术的训练培养过程又能促进运动员这些方面的能力迅速增长和提高,两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
散打战术训练,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战术指导思想,要遵循散打技术的规律和竞赛规则,注重实用性和灵巧性。实现战术目的,必须掌握战术原则、战术形式和发挥战术作用的条件,这是运用战术的基础。至于掌握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战术的质量和效果。故此,战术训练要培养良好的战术意识,在复杂多变的条件下,积极观察场上情况,随机应变,快速准确地决定自己的战术行动方案。战术意识反映在于行动的预见性、判断的准确性、攻防的主动性、技术的目的性、动作的隐蔽性、配合的一致性、战术的灵活性诸方面。
可以说,运动员在比赛中每一个战术的正确运用,无不受战术意识支配。战术意识水平是衡量运动员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散打战术原则
战术原则,是制定战术计划、实施战术方案必须遵循的准则。
按散打的动作功能设计战术
战术,是通过运用一定的技术动作来实现的,不同技术动作的组成方案,表达了不同的战术思想。因此,按散打的动作功能设计战术方案能合理地、有效地充分发挥技术的最大效应。它能使我们从散打技术的整体性、有序性、相关性、动态性的系统观点中,正确地制定战术。不能孤立地、片面地考虑某一个战术环节和某一个战术动作的技术因素,产生单一的战术方案。
散打的动作主要由手法、腿法、摔法和步法组成,其中大部分动作既能进攻,也能防守,或攻中有防,防中寓攻。要充分发挥其功能,就必须认识动作之间的上与下、长与短、大与小、进与退、近与远、攻与防和互相矛盾、互相制约、互相转化的规律,按照不同动作的不同作用,制定不同的战术方案。
按攻防兼顾的原理设计战术
比赛中,有的运动员一味讲究进攻,不顾防守;有的则单纯防守,不讲进攻,结果使攻防失调,顾此失彼。因此,要遵循“攻防兼顾”的原则,在瞬息万变的激烈对抗中,保持攻防的合理节奏。
攻防兼顾不是绝对的或一成不变的。比赛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一般来讲,面对强手应加强防守,防中有攻,以防守反击为主;对弱手则应积极进攻,攻中有防,以主动进攻为主;水平相当时,要攻防兼顾,做到有序进攻,稳妥防守,抓住战机,猛烈进攻。
按控制与反控制的原理设计战术
散打比赛中,常听到运动员说:“我浑身是劲,动作还没有用完就输了,真气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应归结于控制问题。散打比赛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控制与反控制的过程,谁能控制对手,谁就占有主动权。例如,甲擅长踹腿,乙如果不能控制其特长,甲的踹腿也就会越踹越有劲,越踹命中率越高。如果换了丙与其相对,丙了解甲的特长,只要甲使用踹腿,丙便使用有效防守破之,成功几次后,甲在心理上就会慌乱,不但踹腿这一技术专长发挥不出来,而且其他技术也难以正常地发挥和运用。在制定战术时,就是要根据控制与反控制的原理,全面了解对方的情况,避实就虚,先克其长,掌握主动权,使其不能发挥技术特长。
按灵活多变的原理设计战术
散打的任何战术都不是万能的。比赛中采用固定不变的战术,一旦被对方摸到规律,往往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困境。因此,设计战术时,应多考虑几种战术形式及其互相之间的衔接关系,最大限度地体现不同的进攻方向和进攻点,既灵活多变,又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按对方实际状况设计战术
《孙子·谋攻》篇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我国古代军事家确定作战方案的先决条件。散打比赛和打仗一样,要战胜对方,首先要了解对方。否则,制定的战术就没有针对性。设计战术之前应了解对方的下述情况:
1.技术情况
对方是善于用拳、善于用腿,还是善于用摔;他的攻击实力是什么,主要得分手段靠什么;对方的技术弱点是什么,是防拳能力差、防腿能力差,还是防摔能力差等。
2.攻防类型
一般来讲,运动员的攻防类型有三种:一种是以主动进攻为主的进攻型,一种是以防守反击为主的防守型,另一种是能攻能守的综合型。在制定战术前,要了解对方是属于哪一种攻防类型。
3.动态类型
运动员有不同的动态类型,有的属于力量型,进攻时主要依靠强大的力量威慑对方,削弱对方战斗力,以力取胜;有的属于技术型,主要依靠良好的技术发挥,以得分取胜。对付前者需要制定以快制力、以巧制力的战术;对付后者则需要封堵路线、改变距离等,制定连续进攻的战术。
4.身体素质
运动员之间的身体素质有着明显的差异,有的力量大,有的体力好,有的反应快,有的速度快,有的则协调性好。对于不同身体素质的对方要采用不同的战术。例如,遇到耐力差的就要采用消耗其体力的战术,逼着打或是把对方斗急拖着打,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使其体力迅速下降而取胜。
5.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这里着重泛指运动员的意志及表现,在激烈对抗中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控制能力。有的运动员虽然技术好,但心理素质差,遇到激烈的拼搏便产生惧怕、恐慌等心理障碍,不能正常地发挥技术而导致失败;有的运动员无所畏惧,敢打敢拼,在不利的条件下能“处虚若无”,从容对阵,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控制能力。在制定战术时要全面考虑对方的不同心理素质,有针对性地确立合理的战术方案。
散打战术形式
散打的战术形式,是指为了完成战术意图而由各种动作组成的具体方法。散打以它丰富的技术内容和相生相克、相互转换的技术规律,为多彩多姿的战术形式提供了先决条件。
直攻战术
直攻战术,是指在没有虚晃及假动作的掩护下,使用技术方法直接进攻对方。运用直攻战术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当对方的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弱于对手时。
2.当对方的进攻动作不够熟练时。
3.当对方体力不足时。
4.当对方的防守姿势出现空隙时。
5.当与对方的距离能有效地使用进攻动作时。
强攻战术
强攻战术,是指硬性突破对方的防守后发出的攻击。运用强攻战术需具备以下条件:
1.力量、速度、耐力素质比较全面,但技术不如对方时。
2.身体素质好,技术比较全面,但比赛经验不如对方时。
3.对方的近战能力比较差时。
4.对方的耐力比较差时。
5.对方的心理素质比较差时。
强攻不是盲目蛮干,而是通过强攻这一战术手段,扬己之长,实现打击对方的目的。
佯攻战术
佯攻战术,是有目的地造成对方的错觉,把对方引入歧途,实现真实进攻。在散打比赛中,佯攻是最为常见的战术形式之一。
随着技术水平的普遍提高,特别在对付动作反应快、防范能力强的对手时,直接进攻容易被其防守、截击。而采用指上打下、指下打上、指左打右、指右打左等假动作,可以转移、分散对方的注意力,促使其对虚假动作产生某种反应,再乘机攻击其防守的空当部位,定能提高进攻效果。
迂回战术
迂回战术,是指利用步法的移动从侧面进攻。“有力当中上,无力走两旁”。当对方的动作力量大、正面攻击力强,或者当对方集中注意力进行正面防守时,采用迂回战术,向左或右侧移动步伐,既可以避其锋芒,又可以制造战机,“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我们知道,直线比弧线短,动作抵达快。但散打的弧线动作又可以破直线动作。迂回前进,调动对方随之转动,从而破坏对方的动作习惯以产生空隙,再伺机进攻,即可奏效。因此,在迂回移动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移动的方向、角度、距离和进攻时机,更要注意步法的灵活性和身体位移的突变性。
制长战术
制长战术,是采用相应的方法,制服对方的战术意识。每一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的技术专长,这种技术专长是本人得分取胜所依靠的主要手段。如果能针对对方的擅长制定战术,使其擅长的技法不能正常发挥,从而被迫采用其他的动作,这无疑能起到制彼所长的作用。
制长战术大致有以下几种:
1.克制善于用手法的对方。
2.克制善于用腿法的对方。在多种腿法中,又要区分擅长哪种腿法。
3.克制善于用摔法的对方。
4.克制善于用重拳、重腿的对方。
5.克制善于主动进攻的对方。
6.克制善于防守反击的对方。
7.克制能攻能守的对方。
制短战术
制短战术,是集中力量专门进攻对方的薄弱环节,制其所短。每一个运动员既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弱点和短处。有的防拳能力差,有的防腿能力差,有的防摔能力差,有的防上能力差,有的防下能力差,有的某种身体素质差,有的基本动作差,有的有习惯性的错误动作等等。
采用这一战术,关键在于是否了解和掌握对方的短处和弱点。这可以通过赛前对对方以往比赛情况的回忆,或者借助于对方同第三者比赛时进行观察,或者通过其他人进行调查,综合各种情况进行分析。除了赛前“侦察”以外,更重要的是在比赛中进行观察,通过几个回合的试探性进攻,对对方的弱点迅速做出判断,及时调整自己的战术手段,攻击对方的弱点。但是也要不断地变换方法,以免对方察觉自己的战术意图。
多点战术
多点战术,是指进攻点立体交叉,全方位地攻击对方。当对方的技术水平较高时,采取单一方法进攻容易被防范。应采用上、中、下,正面、侧面,手法、腿法、摔法的多点战术,不断地变化进攻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分散对方的防守注意力,牢牢地掌握主动权。
实施多点战术要求运动员技术全面,头脑清楚,并有较好的灵活性和动作转换的协调能力。
重创战术
重创战术,是用力量打击对方,使其失去战斗力。实施重创战术需要具有一定的身体、技术条件。当自己的攻击力量比对方好但耐力差,或者攻击力好而技术不如对方,或者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或者由于其他因素不能打持久战时,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寻找、制造机会,用重拳或重腿打击对方,使其身体及心理受到威慑,失去继续比赛的信心和能力。
实施重创战术,一是自己的手法、腿法要有较大的功力。二是要准确、果断、迅速、有力地打击对方抗击能力差的部位,但不能违反竞赛规则和有意伤人。
突袭战术
突袭战术,是针对对方自然的习惯动作,采用相生相克的方法进攻对方。散打比赛时,只要留心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对方无意识地表现出一些习惯性动作。例如,有的运动员提膝抬腿,习惯将身体重心放在前腿上;又如,在一个回合的进攻中,裁判员并没有发出“停”的口令,而双方运动员都停止了进攻,自然分开,然后准备下一回合的较量,这是一种典型的动态习惯。如果利用这个习惯,当对方停止动作时,突然发出进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个措手不及,可达到突然袭击的效果。
采用突然袭击战术,需要不断地观察和捕捉对方的习惯动作,然后制定具体的突袭战术行动方案;平时要加强训练,以便掌握突然袭击战术所必备的技术和身体素质。
反击战术
反击战术,是当对方发出进攻动作后,在防守的过程中反击对方。攻守对抗历来讲究“以静带动”、“后发先至”。主动进攻需改变预备姿势,身体的某一部位必定会产生防守空隙和薄弱环节,如能在防守的同时进行反击,就能避免上述弱点,取得战机的主动。防守者“以静带动”,有思想准备,也比较容易进行反击。
当遇到性情急躁、缺乏比赛经验、喜欢猛冲猛打的对手时,可以以反击战术为主、主动进攻为辅。以主动进攻掩盖自己反击战术的意图,刺激对方,使其更加急躁,为反击战术创造条件。反击战术的手段主要有迎击、挡击、抓击、顺击、闪击和钻击等。
下台战术
下台战术,是利用竞赛规则和擂台等客观条件,采用技术方法迫使对方掉下擂台的战术手段。下台战术按其形式可分为逼打下台和牵引下台两种。
逼打下台:就是当对方退到警戒线时,用动作封堵对方的两侧,不让他转移到擂台中央,直接把他打下台或使他无法招架而自己跳下台。
牵引下台:牵引下台必须借用对方的冲力,引进落空。这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好的视觉判断能力和距离判断能力。一般来讲,以擂台上的警戒线为标志,小级别、个子矮的运动员以退到警戒线上使用该方法为宜;而大级别、个子高的宜退到警戒线内侧为佳。
边角战术
边角战术,是利用对方退到擂台边缘怕掉下擂台的不利心理状况进行攻击的战术。比赛中,有目的地将对方逼到擂台的边线或角上,造成对方的心理恐惧导致动作紊乱,抓住这个机会,在防止被对方牵引下台的前提下,力争多进攻、多得分。
体力战术
体力战术,是通过合理的体力分配以取得胜利的战术方法。散打比赛,运动员体力消耗较大,采用体力战术,就是在一场三局的比赛,合理地分配体力,既不虎头蛇尾,也不能一味保守。在比赛中如何分配体力要根据对方的情况来定。如果对方技术较弱,可以保持体力以技术取胜;如果对方技术较好,可以采取消耗对方体力的打法取胜;如果双方实力相当,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如果对方耐力较差则应打体力消耗战,连续进攻不给对方喘息机会,迫使其体力下降以此获胜。
心理战术
心理战术,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方式和措施,给对方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而取得比赛胜利的方法。心理战术形式多样,如赛前隐瞒实力,麻痹对方;漏出破绽,造成对方的错觉;激怒对方或松懈对方斗志等等。比赛中的重创战术、强攻战术、边角战术、佯攻战术、制短战术、制长战术等,都具有心理战术的因素,其目的就是迫使对方紧张、恐惧、气馁,从而失去比赛的信心,导致比赛失败。
散打战术训练方法
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1.努力培养战术意识
培养战术意识是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比赛中的战术运用要靠赛前了解情况,制定战术方案,靠教练的临场决策指挥,更重要的是在瞬息万变的情况下,要靠运动员的独立作战能力、战术思维能力和战术应变能力等。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要通过各种途径使运动员学会比较、分析、综合、判断,促进战术意识水平的提高。
2.基本战术同多种战术相结合
在战术训练中,首先使运动员精练几套基本战术,这样运动员才能在临场比赛中根据战局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除基本战术外,还应根据自己的特点,确立对待不同对手的几套特殊战术的方案,以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在战术训练中,既不能华而不实,只求多而不求精,也不能把战术训练得过于简单化。
3.要重视战术训练的质量
在战术训练中,不仅要求运动员全面地掌握战术训练在形式上的具体使用方法,而且要求在实施过程中保证较高的质量,并严格按照实战的要求去训练。战术动作的力量、速度、时机、判断、反应节奏、方向、距离和角度等,都应保质保量地完成。
4.战术训练要同其他训练相结合
战术训练与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智训练有着密切的关系。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智训练是战术训练的基础,而战术训练又是前者综合能力的反映和延伸,在训练中要科学地安排,协调地发展。
战术训练的方法
1.假设性训练
设想对方各种不同的打法,“身临其境”,假设性地运用相应的打法形式。如设想对方采用“主攻抢打”,可用相应的“反击战术”破之。这种练习可以一种战术反复练习,也可以多种战术结合练习;可以单法练习,也可以配套练习。如先“诱攻反击”,接着“快招连打”;或者先用“主动进攻”,然后“强攻硬取”。总之,可以设想各种情况进行空想空击,也可以利用沙包、树干、假人等目标,采用佯攻巧打,或闪躲进攻来击中目标。这种假设性训练的方法,主要目的是培养战术意识,掌握各种战术的具体用法。
2.战例分析训练
具体做法是从比赛录像中选择一些反映战术特点和应用战术较典型的片段,组织运动员观看。典型片段可选择战术运用好的,也可以选择战术运用不好的,借助声像的直观印象,启发运动员的综合分析能力,研究本队(或个人)在战术运用中的特点和问题,制定方案,实施贯彻。
3.战术分解训练
一种战术形式一般要由几个技术动作组成,为了使每一个技术动作掌握得牢靠扎实,可先分解进行训练,有一定质量后,再进行完整的战术形式训练。例如,练习指上(冲拳)打下(踹腿)的佯攻战术,第一步先练冲拳,目的是为了先行造势,引起对方的注意与反应;第二步练习踹腿,要求踹腿突发,快速有力;第三步,把上步冲拳与踹腿连起来完整练习,掌握正确的动作节奏。
4.模拟训练
是教练员(或同伴)根据不同战术训练的要求选择针对性动作,陪同队员练习的一种方法。例如,模拟主动进攻型的对手,模拟防守反击型的对手,模拟重拳重腿的对手,模拟擅长拳法的对手,模拟擅长腿法的对手,模拟擅长摔法的对手以及模拟比赛中的各种特殊情况等。要求模拟者动作逼真,提高练习者的适应能力和战术运用能力。模拟训练应逐步加大难度,可由慢到快,虚实结合,由固定到活动,由单一打法到多种打法,逐步增加难度,以提高诸种战术的运用能力。
5.条件实战
根据战术训练的需要,教练员规定一定的内容或使用动作范围进行对抗战术训练。有效限制进攻或防守动作的实战对抗、限制击打力量的实战对抗、限制击打部位的实战对抗等,不管条件实战如何规定内容,其着眼点都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练习者的战术意识和战术运用能力上。条件实战,教练员应视情况随时叫暂停,分析练习战术运用的情况,指出问题,提出新的目标和任务。组织方法可固定对手,也可根据需要轮流“坐庄”。
6.实战比赛
实战比赛的条件和环境应按照竞赛规则的要求,训练和培养运动员运用战术的能力,丰富临场比赛经验,并可根据比赛需要,安排有特定条件的对抗实战。如不同体重级别、不同技术水平的对抗比赛,一场三局,每局轮换一名比赛对手的比赛等。
“既得艺,必试敌”。实战比赛是训练和检验战术运用效果的唯一手段,应及时进行总结,养成研讨战术的良好习惯,牢固地树立战术观念。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