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最早称“弈”或“棋”,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后人根据下棋时黑白双方总是相互攻击、相互包围的特点,称之为“围棋”。
围棋是中国古老文化中的瑰宝。它巧妙地将竞技与艺术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围棋文化,散发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在经济发展、竞争加剧的今天,围棋文化的社会价值日益凸显。学习和了解围棋,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而且可以提高个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培养创造潜能和思维能力,还可以磨练意志和毅力,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应对社会压力的能力。
古老的围棋奥妙无穷,借用老子的话说就是“玄而又玄,众妙之门”,让我们轻轻打开这扇“门”,去领略围棋文化那独特的艺术魅力吧!
第二节围棋棋具
一、棋盘
1.棋盘的形制
棋盘形状为正方形或略呈长方形,横竖各19条平行线,构成361个交叉点。棋子就是下在这些交叉点上,而非下在格子里。
棋盘上共有9个点,中间的点称为“天元”,其他的点称为“星”,这些点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只是用来参照方位。
棋盘一般为木质。在古代,楸木棋盘非常受欢迎。楸木质轻而且纹理细腻,是制作棋盘的上佳材料,因此棋盘也被称为“楸枰”。在日本,用榧木制作的棋盘较为名贵,价格高达数十乃至数百万日元。
木质棋盘之外,石制棋盘也较常见。一般置于广场亭台或山间林泉。此外,历史上还出现过玉棋盘、象牙棋盘、瓷棋盘、竹制棋盘等。现代则有电子棋盘、塑料棋盘、磁性棋盘等。纸质棋盘也较常见,好处是便于制作,可随地取材,杜甫就有“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的诗句,充满了生活情趣。
围棋知识
榧木棋盘的制作
榧木棋盘是公认的顶级棋盘料,由于榧木木性稳定,不变形、耐腐蚀、气味芬芳,且木质软硬适中,因此成为制盘的首选。日本的棋盘料最好的是绫营榧木,然后是日向榧木、九州榧木,之后是中国榧材。
制作榧木棋盘的第一步是伐木。一般来说,能够做成美丽正木纹的榧木都是几百年树龄的巨木。树木开发之后首先要进行第一步干燥,就是把整个带皮的树干阴干,这个时间大概是两年左右。把原木按照树心的位置切成一段一段的木墩,这个过程日本叫做玉切。取棋盘木料一定要纵剖,如果横截的话那是制作菜墩,不是棋墩。玉切之后,棋盘匠人将木墩去皮,按照正木、木表、木里的顺序先取整木盘的棋盘料,之后再去取碎料,用来制作拼木盘。棋盘料取出之后,就要在木口进行封蜡,之后进行漫长的干燥期,一般一寸棋盘干燥一年,五六寸的厚棋盘要干燥十年甚至十年以上。通常是父亲留下材料给儿子制作成品。这也就是为什么好的榧木棋盘价格昂贵的原因,材料稀缺是一个方面,而干燥期长则是另一个方面。
棋盘料干燥好了以后,首先由匠人进行粗刨,取出棋盘的大致形态,此时就可以看出盘面的疤节,如果是完美的正目盘,则转交给工作经验几十年的老师傅进行制作。粗刨完工后,由匠人师傅开始使用独角刨子进行细刨,粗刨可以使用机床,但细刨必须由老师傅手工操作,目的是使棋盘六面、十二线绝对垂直。好的师傅经常是一刨到位,绝不会来来去去地刨,要知道榧木极其昂贵,少一寸就可能贬值很多。好的棋盘面据说并不是绝对水平,而是以天元为中心,向四周微微凹下,这样是为了棋子打在上面音效更好。同时,在棋盘的背面正中心有一个正方形的回形槽子,中间好像一个倒过来的金字塔,这个槽子叫做“血馏”,其作用一是可以加快棋盘的干燥,二是打子的声音更加清脆。
棋盘经过细刨、开血馏(响穴)之后,就成了成型的盘坯,下一步是打漆。日本用的是印度漆片,把漆片化开,用一个类似拓片的墩子一点点擦上。擦完之后可基本保持木材原色,而且不怕水。上漆之后是划线。日本的棋盘线画法多样,有用鼠须笔画的,更多的是用钢片压线。棋盘线漆料是用特制树脂调成,配方由划线师傅保留,是一种秘方,不会外传。划线之前棋盘师傅会把棋盘用界尺分好区域,之后用钢片边缘蘸着树脂一道一道压在上面,画完横线,干燥24小时以后再画竖线,之后点上星、天元。树脂干燥后由于张力,会鼓出盘面,这也就是日本棋盘线都鼓出来的原因。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棋子不是直接打在盘上,而是先打在线上,可以很好地保护棋盘。
棋盘完工之后要安装腿,据说,日本棋墩的腿部是一种含苞待放的花朵,其寓意是提醒人们观棋要安静,好像静静的花苞。
2.棋盘的演变
围棋棋盘的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在甘肃水昌县鸳鸯池出土的原始社会末期的陶罐,不少绘有黑色、红色甚至彩色的条纹图案,线条均匀,纵横交错,格子齐整,形状很像现在的围棋盘,但纵横线条只有十至十二道,而不像现在是十九道。考古学家称之为棋盘纹图案。
最早的十九路棋盘可能从东汉时就已出现。《孙子算经》上有句话:“今有棋局方十九道,问用棋几何?答曰:三百六十一。术曰:置十九道,自相乘之,即得。”近人论证《孙子算经》可能是东汉时的作品,那就是说,东汉时围棋盘已是纵横十九道了。东汉人马融、蔡洪《围棋赋》中,有“棋”、“五岳”的名称,间接支持了这种推断。
三国时魏国邯郸淳的《艺经》里写道:“棋局纵横各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村古墓群中,有初唐当地豪族张氏墓,保存了不少初唐文物,其中有一幅仕女图,描绘了11个妇女形象,其中有两个对弈的贵妇,用的也是17道的棋盘。
1971年,湖南省湘阴县一座唐代古墓的随葬品里有围棋盘一件,大小呈正方形,纵横各15道。
1977年4月5日,在内蒙敖汉旗丰收公社白塔子大队发掘的一座辽代古墓里,挖出围棋方桌,高10厘米,边长40厘米,桌上画有长宽各30厘米的围棋盘。棋盘纵横各13道,布有黑子71枚,白子73枚,共144枚。另有黑子8枚、白子3枚空放着。
这些只是众多考古新发现中的几件古物,但足以说明以下几点:首先,围棋在原始社会时,已具雏形。纵横交错的棋盘图形已经基本形成。其次,从出土棋盘的十、十三、十五、十七直至今天通用的十九道线的发展过程看,围棋不可能是某一个人某一天里突然创造出的奇迹,而是经过了由简单到复杂、棋子由少到多、着法由单一到多样的发展变化过程。
二、棋子
棋子通常为圆形,一面凸起呈拱形,黑白两色,黑子181枚,白子180枚,总数为361枚,与棋盘的361个点相吻合。普通棋子的用料多为玻璃、陶瓷、塑料等,贵重的有水晶、玛瑙、玉石等。好的棋子颜色对比要鲜明,纯正悦目;棋子要薄,便于两指拈起;还要坚固,有一定的重量,以便安放平稳。
在我国,云南保山出产的棋子较为有名,俗称云子,曾被列为贡品。
围棋知识
云子
云子最初称为永子,原产于云南永昌郡(今保山市)。永子的生产始于唐宋,盛于明清,为达官贵人、文人雅士所喜爱,也是历朝历代贡品,有“永昌之棋甲天下”的美誉。云子有其特殊的工艺配方,制作时先在高温下将石料融化成液体,然后用小勺将其滴落在平滑的石板或铁板上,冷却之后自然形成了圆形的围棋子。云子白子洁白如玉,润而发光,色如嫩牙,晶莹可爱;黑子乌黑透碧,迎光而成墨绿色,周边有一道神秘的墨绿光环,着盘即成黑色。云子色泽柔和,着盘声铿,手感舒适,导温性低,有冬暖夏凉之感,素有国宝之誉。
三、棋盒
棋盒古称棋奁,是存放棋子的器具。
棋盒以紫檀木或楠木等贵重木料制成的为上品,多配以精致的木棋盘,精致典雅,不失古风逸趣。当然棋盒的制作可以不拘一格,款式、花样、造型、用料等全凭个人喜好。
第三节围棋的别称
围棋在中国古代称“弈”,最早见于春秋时代诸子百家的著作。后人取黑白子对抗围地之意改称为围棋。围棋有许多有趣的别称。
围棋盘是方的,棋子和棋盒是圆的,所以有人称它为“方圆”。围棋盘上纵横交叉的线条犹如河图与洛书,因此有人称之为“河洛”。“一灯明暗覆吴图”,杜牧诗句中的“吴图”指的是三国时期流传下来的棋谱,今已失传,“吴图”也被用来借指围棋。围棋的棋子色彩分为黑白两色,黑子如乌鸦,白子如白鹭,有人称它为“乌鹭”。下棋时棋手默不作声,仅靠手指来展示棋艺,有人遂称之为“手谈”。古代传说王质观仙人对弈,一局未终而斧柄已烂,围棋因此又被称为“烂柯”。棋手下棋时专心致志,两耳不闻窗外事,犹如隐居一般,人喻之为“坐隐”。对弈时思想集中,忘记一切忧愁和烦恼,故又称为“忘忧”。古代围棋子多用玉石制成,棋盘多用楸木,故称为“玉楸枰”。大凡下棋者多如被狐狸精缠身,加之棋盘又是木头做的,故称为“木野狐”。此外“略阵”、“围猎”、“坐藩”等也都是围棋的别称,但今天多已不用。
明代才子解缙用围棋别称写了一首《观弈诗》,读来别有趣味:
鸡鸭乌鹭玉楸枰,君臣黑白竞输赢。
烂柯岁月刀兵见,方圆世界泪皆凝。
河洛千条待整治,吴图万里需修容。
何必手谈国家事,忘忧坐隐到天明。
围棋传说
烂柯
南朝人任撰写的《述异记》和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都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晋朝有一个叫王质的打柴人,一天,他到信安郡石室山(今浙江衢州)去打柴,路上碰到一间石屋,有两个童子正在下棋,王质便站在一旁观看。童子给了王质一种像枣一样的东西吃,吃下去便不觉得饿。一局棋还未下完,童子指着斧子对王质说:“瞧,你的斧子柄都烂了。”王质如梦初醒,赶紧往家赶。等王质回到家乡时才发现,他已经一百多岁了,和他同时代的人早已都不在人世了。正所谓“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从此“烂柯”一词不仅成了围棋的代名词,也成了一个典故,用于比喻世事的巨大变迁。
第四节围棋段位
现代围棋的段位制产生于三百多年前的日本,相传为第四世本因坊道策(1645-1702)所创。
棋手的段位分为专业段位和业余段位两种。专业段位与业余段位的区别是:段位之前的数字是阿拉伯数字的为业余段位。
职业段位共有九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为:初段、二段、三段、四段、五段、六段、七段、八段、九段。专业棋手的段位要由围棋组织授予,或通过特定的升段比赛成绩来决定是否晋升。
业余段位由低到高的等级是:1段、2段、3段、4段、5段、6段、7段。
棋手要想成为业余1段到业余5段,只要参加区县级体育部门组织的升段比赛,并在一定组别中获得一定胜率,就可以得到相应的业余段位称号。业余6段的获得者必须是参加省市一级乃至全国性业余围棋比赛并获得前六名的选手。业余7段的获得者必须是参加国际性业余围棋比赛并获得前三名的棋手。
业余段位又分成级和段两个组成部分。级的水平比段更低。围棋最低水平的级为业余25级,相当于刚刚学会下棋。围棋最高水平的级为业余1级,但其水平仍低于业余1段。通常每个业余级和段之间相差的围棋水平为一子,如业余5段可以让业余2段三个子,业余1级可让业余9级八子。
专业棋手之间实力差距相对较小。日本最初制定围棋段位时规定,九段要让初段三子。但是到了现代,由于段位只升不降,初段棋手在比赛中战胜九段早已屡见不鲜。段位制已逐渐失去了它的意义。
围棋知识
何为古代围棋的“九品”
我国古代品评人物分九个等级,古代官职也分九个等级,即从一品到九品。围棋亦承此例,将围棋手的等级称为“棋品”。汉魏时期学者邯郸淳的《艺经》一书中载有中国古代围棋九品的名称: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体,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现代围棋的九段制就是参照围棋九品制而制定出来的。
第五节围棋的特点
一、规则简单
与象棋、国际象棋等其他棋类游戏相比较,围棋的规则是最简单的。棋手面对的是一张空棋盘,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在棋盘上的任何一点落子。所有棋子的性质功能都是相同的,没有任何限制。而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的空间就相对局促得多,不仅对棋子的功能作出种种限制,而且行进路线往往也十分狭窄,像国际象棋,摆满棋子以后,就只剩下32个空格。很难想象,在这样的棋盘上会出现“宇宙流”之类的行棋风格。围棋的广阔空间和自由行棋的规则为棋手想象力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实现,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条件。
二、变化复杂
在所有棋类项目中,围棋的变化是最为复杂的,素有“千古无同局”之说。有人还就一局棋的变化可能性专门做过研究,得出的数字高达750多位。计算机可以下出高水平的国际象棋,像电脑“深蓝”可以战胜前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但是目前最先进的电脑也只能达到围棋业余中级选手水平。制约计算机围棋程序发展的主要障碍就在于围棋的复杂性。一般而言,一盘国际象棋的比赛很少会超过100个回合。而围棋比赛常常会突破300手。手数越多,变化就越复杂。
变化的复杂性决定了计算的复杂性。局势的优劣,转换的得失,杀气的长短,劫争的输赢,官子的大小,最终的输赢,都需要计算。要做到计算准确,并不容易。围棋比赛中甚至发生过裁判点错目的情况,这在象棋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三、趣味性强
围棋有一个很有趣的别称叫“木野狐”,形容其像成了精的狐狸一样,善于迷人心性。围棋艺术虽然博大精深,入门却相对简单,只需稍加点拨就可以对弈。学会以后却很容易让人痴迷,金庸先生就曾经说过,在他所认识的人中,凡是学会围棋而且下了一两年的,没有一个不废寝忘食般热爱的。苏东坡流放海南岛,看他儿子下棋,一整天都不会厌倦。看棋都如此痴迷,围棋的魅力可见一斑。
四、可以益智
2002年,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达人教授等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科研人员分别完成了下围棋和下国际象棋时的脑功能核磁成像实验,对两者的脑活动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后发现,下国际象棋时多用左脑,下围棋时则右脑活动占优势。下围棋时,位于大脑额叶、顶叶、枕叶、后颞叶的多个脑区被激活,而且右侧顶叶的激活强度高于左侧,显示出右脑优势。下国际象棋时则相反,更多使用的是左侧顶叶。韩国进行过一项社会调查,有83%的学生家长认为围棋对子女的教育有很大的帮助,也有近一半以上认为围棋对大脑开发有明显的效果。由于围棋是一项非常需要动脑筋的运动项目,所以精神医学专家一致认为下围棋可以把人们从日常繁杂的工作和学习中解脱出来,并且效果十分明显。围棋对解除紧张情绪和保持精神健康也非常有益。好的棋手在从事别的工作时,常常条理清晰,讲究效率,随机应变,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赛时较长
围棋变化的可能性和计算的复杂性使围棋比赛的平均时间比世界所有的棋类都长。围棋比赛的时间通常长达6-8小时,日本有的重大比赛要进行两天。在日本围棋史上,曾出现过一盘棋持续几十天的纪录。对弈时间较长对棋手的体力的要求很高,棋手在重大比赛后,体重有时要减轻一两公斤。如何在较长时间和高度紧张的比赛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相比之下,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对弈时间就短得多。
围棋术语
长考
经过长时间思考才下一手棋,称为“长考”。现代围棋一般都有时间限制,一般一手棋考虑20至30分钟就可以称为长考。职业棋手比赛时长考已是司空见惯之事。日本古代至二十世纪初一些重要比赛因不受时间限制,思考时间更长,如1907年田村保寿对井石千治的一局棋,田村一手棋竟然长考了8个多小时。
即使在现代有时间限制的对局,一手棋长考1至2小时也是很常见的,如日本著名棋手赵治勋九段在下七番棋决赛时,动不动就会长考上几小时,然后不慌不忙地进入读秒,有时候一手棋会长考5小时以上。
这还不是最厉害的。日本已故的棋手星野纪九段,少年时参加入段赛,一手棋居然长考了16小时,这显然就是想进行体力战,用时间来拖垮对手。
六、围棋还是一门艺术
古人把琴棋书画并称为四艺。艺术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人的一种精神游戏。人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以后,便会产生种种的精神需要,于是便有了艺术。艺术是非功利的,以自由、快乐、和谐与美为旨归。
围棋作为一种竞技游戏,一种战争游戏,首先追求的当然是胜负。但是作为一门艺术,它又是符合美的规律的。首先从形式上来说,棋盘棋子,一方一圆,“围奁象天,方局法地”,天地方圆之间,便有一种对立和谐之美。其次从行棋的方式来看,围棋有好形坏形之分。如果说跳、飞、虎、扳头、拔花等是让人看着就舒服的美的形状,那么笨拙的尖、愚形三角、团形子、分裂形、后推车、二子头被扳就是愚笨而且丑陋之形,通常情况下,美的一手也往往是合理的一手。有的棋手宁愿输棋也不愿走出俗手、恶手,这在其他棋类比赛中是不可思议的。从围棋比赛的过程来看,围棋比赛的复杂性导致围棋比赛的局势判断不具备直观性,有的比赛,其实最优秀的选手也难以对局势作出精确的判断,因此围棋比赛往往充满戏剧性,强烈的戏剧性也使围棋充满了艺术之美。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