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的防卫,大景王朝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自然是皇宫禁卫部分,是属于拱卫司的,而另一部分则是有着京师京军负责京城防务。归属于五军都督府的武勋掌管。除此以外,还有着各地轮流驻守京师的班军编制。
在京师里面,所有的治安事宜则是有着五城兵马司负责。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五军都督府负责京师外围防御,五城兵马司负责内城治安,拱卫司亲军负责守卫皇宫的格局。
原本在拱卫司成立之初,许会耀曾经在私下建议天子在拱卫司属下单独设立一部亲军,负责京师监控缉捕事宜,单独对于天子负责,用来监控那些前朝降臣以及一些不法官吏。被皇帝直接拒绝。毕竟,作为皇帝,居然连自己的臣子都要监控,岂不是有失信任,造成君臣隔阂?不过他到也知道,许会耀如此建议,还是私下对自己说的,是忠于自己,并不是揽权想要扩大实力。所以,并没有对此放在心里。
可是,今天的这份密报,却让他感觉到了自己的治下,那些官员的离心背德,作为一个皇帝,还是出身低微的那种,在做了天子之后,对于朝臣,他可以说,不但大度容忍了许多他们私下的小动作,而且有些事情,即便是他知道的,也装作不知。为的就是君臣一心,把大景建好。不说流芳千古吧,最起码也要让给百姓过得好一些。
但是,自从大景建立以后,那些朝臣们的所作所为,让他有些寒心。
武勋还好,大多是他的老部下,跟随自己久经战阵,屡立战功。而在文臣一脉,不管是跟随自己许久的李善长他们还是有打前朝重新被自己启用看重的右相贾旭,以及那些自己开了科举,如今依旧在翰林院观政侍读的新科进士们,一个个的心中,不说明证,自己都能感觉得到,他们对于自己这个出身低微的皇帝来说,有着一种无形的优越感,而且,还有着某种疏离的感觉。
他就不明白了,自己的天下也是一刀一枪打下来的,虽说邮局古话在,只能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但那也不是说的自己这些会打仗的人,就不能下马治理天下吧?他说的应该是不能拿着打仗的思维来治理天下而已。这个是自己绝对确定的。
但是,那些文官却觉得,只有读书人才有着资格治理天下,不想在大景初建,就和他们闹得太僵,所以,许多事情就按照他们的建议来做。唯有军权一事,作为天子是绝对不会放手的。所以才会设立了五军都督府掌管全国军事,虽然依旧依照文臣的建议,设立了兵部,但是很明显的,这个兵部就是文臣用来抗衡军中大将的一个衙门而已。
自己是马上打下的江山,自然清楚,虽说那些文官鄙视武将,觉得他们粗鄙不堪,不屑与之沟通交往。但是打仗也是一个技术活,那些兵部的家伙,觉得读几本兵书就可以对武将指手画脚,运筹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了?狗屁。真要他们领兵上阵的话,绝对连个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楚,就更不用说,一刀一枪的对面搏杀,不管自己还是敌人,都会如同一个血葫芦一般的在厮杀中搏命了。他们上阵,如果不尿裤子都是好样得了。
按说,武事他们不擅长,倒也可以原谅。但是大景建立这么久,我放权下去,你们说怎么做就怎么做,不是出奇出格的举动,一律不做干预,却还是闹到户部银库之中,空荡荡的饿死老鼠。马上连朝臣的俸禄都要发不出了。
可是我依旧不怨你们。毕竟刚过乱世,许多地方没有恢复,该收的赋税也没有收上来。所以,我才会想个办法,借着南州的名义,缓解一下朝廷的钱荒,为了这个,我堂堂天子的脸面都不要了。居然还有人在后面拉后腿?
对于这件事情,满朝文武知道的人不多,武勋一个都没有参与,全部都是文臣。唯一稍微知道一些的驸马都尉还在自己的田庄富贵山那里为着那些庄户的活命在努力呢,而且他来自于南州边郡,在京师认识的人都不多,绝对不会从他那里传出流言。
既然不是他,也不会我自己,那么剩下的只有参与的几个朝中重臣,全部都是文官。
在我们君臣商议的时候,就特意说明,一定要保守机密,毕竟作为皇帝还要出售臣子给自己的贡品来筹钱,绝对是丑闻一件。所有的人指天发誓,绝对不会有所泄露。
“呵呵,居然刚刚开始,就有着流言出现。毁掉了京师的大好局面不说,还让京师动荡不安,就是市面都萧条了不少。
这是要做什么?看来一个李善长的满门抄斩,株连九族,吓唬不住有些人啊。那就干脆一些,原本拱卫司的计划还在呢,拿出来就是了,作为皇帝,本就该大权独揽,乾纲独断,你们不行的话,我自己来。看看谁的脖子不怕我手中的钢刀。
刚刚想到这里,黄内监禀报,拱卫司指挥使许会耀到了。
“进来吧,不用多礼。你以前说的那个事情,我准了。你尽快着手准备,挑选精干人员,首先监控京师各个衙门,诸位武勋权贵,要让京师的一举一动都不要有着错漏,全部看在眼中,听在耳朵里,不轨之举,直接禀报。”
许会耀长久跟随天子,自然知道他的秉性,这会突然叫自己觐见,还说出这么一番话语,自然知道是自己原本的建议被批准了。不过对于这个建议成立的新衙门,他还是有话要说的。
”名称,编制,还有驻地,还要陛下决定。“
“名称么,就叫鸾仪卫,表面上负责天子出行的车架仪仗,开路诸般事宜。编制么,仿照拱卫司编制,暂定三千人。驻地就在拱卫司大营。粮饷和拱卫司看齐。等到京师部署完毕,在推行到大景各处。”
“指挥使还要陛下钦点。”
“暂时有你代管,随后再说。去吧,最近京师可不太平,注意一些,看看谁在暗地里兴风作浪。”
“谨遵令喻。”
许会耀退下了,听到他这么多年都没有变过的自己当大都督时候的回应,天子不由低声说道。
“还是军中之人爽利啊。可惜,不是那个时候了。”
感叹过后,天子收起自己的感慨,叫过一直等在一边的黄内监,吩咐说道。
"刚才的话语,都听到了?写道谕旨,不用右相用印,直接出中旨,晓谕天下,敲打一下那些自命不凡的家伙。“
黄内监领命出去,自去书写中旨去了。
所谓中旨,就是圣旨的一种。一般圣旨,需要丞相用印颁发,而中旨则是直接有皇帝用印,不经丞相用印,直接颁发的就叫中旨,意思就是圣旨直接由宫中发出。表示出皇帝对于丞相的不满。
如果是弱势的皇帝,中旨一般效力不如圣旨,毕竟有着丞相用印,就代表朝臣也同意圣旨内容。但如果是强势皇帝,丞相用印与否,什么都不影响。照样具有威力。
皇帝用印代表皇权,丞相用印代表相权。君臣相得,极少会有中旨出现,但一旦出现了中旨,不管事情大小,都代表着皇权和相权的争端。
大景建立以来,这是第一次有着中旨出现,即便当初李善长作为左相和天子争执到几乎就要对面大吵的时候,都没有出现过中旨。而今李善长谋逆被杀,反倒有着中旨自宫中直接发出。顿时引起各方瞩目。
右相贾旭得知以后,顿时叹息说道。
“皇帝这是对我不满,觉得我没有控制好朝局,使得这一次的计划泄露于外,不但有着流言出现,还让京师市面大为萧条。这个时候,发出这么一道中旨是在敲打我呢,还是别有所图?”
富贵山中,早就回到驸马府坐镇打探京师消息的隋越自然也知道了这件事情。马上派人通知王仲。
“一道中旨而已,不过是在表达天子对于朝臣的不满而已,据说京师由于一桩流言,使得这次的出售计划,差不多就要搁浅不说,就是京师市面,也萧条不少。天子这是发怒了啊。”
夫子钱穆看了隋越送来的中旨内容,感叹着说道。
而王仲在看了中旨内容之后,不由得有些恍惚。心中说道。
“这是要设立锦衣卫的节奏么?居然会这么的眼熟?鸾仪卫,究竟是要做什么的?”
中旨上面自然不会写明鸾仪卫监控京师,随后会扩展到大景每个地方的内容,所以,许多人并不清楚这里面的具体含义。而王仲可是知道,不会这么简单的。
“你怎么了?难道这道中旨还有着别的含义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