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事情就是这么怪,你不找它,偏偏事情却会自动找上门来。
原本的王仲,是想一直这样休息下去,等到田庄那里的一些改好以后,就重新和韩惊鸿一起搬回富贵山,过自己的小日子。但是,也许今年就是大景的多事之年。就在距离万寿千秋节还有一个月的时候,高辉又一次找上门来,不过这一次他倒是有些兴奋,而在兴奋之中还带有一丝的害怕,如此古怪的样子,就是王仲都给下了一跳,赶紧问他究竟遇到了什么事情。
如今的銮仪卫,说句实话,王中绝对是不想再管,但是,在送别刘三省之后,天子来了一句,銮仪卫日常事物,自然有高辉在,如果遇到大事,还要王仲照看一二。那种语气和态度根本不容王中拒绝。
人在屋檐下,怎么能顾不低头?
王忠只好答应下来,却又告诫高辉,专心训练新人,没有大事,不要去找自己。
今天他居然这个样子招生那个门来,即便王仲,也得听一听究竟有着什么事情以后,再做决定。
“大人,我在训练那些士子一段时间之后,禀告许大人,他让我们进驻户部,开始核查户部现有的天下户籍黄册,和那些时候在售卖上有着关系的人,看有没有和那个马举人一样,是有一些偏远之地寄籍或者冒籍的存在,虽说那个还没有多大进展,但是,却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看到了这个,你看看。”
说到这里,递过来一纸空白的公文,但是奇怪的是,在哪上面,居然有着官府的大印赫然在。
王仲并不熟悉官府来往文书以及大印的真假,所幸府中有人明白,就叫来夫子钱穆,他原本不就在户部做个小吏么?不但做过小吏,就是县令,也是做过的,不过是前朝的而已。这些东西问他绝对差不了。
“原来是这个啊。不过是空印而已。前朝就有,没想到如今大景也有。”
“这是做什么用的?”
“核对账目啊。”
“怎么个核对法?'
看到王仲真的是不懂,夫子钱穆才详细解释说道。
“每年地方官府都需派人至户部报告财政收支账目,所有账目必须和户部审核后完全相符方能结算。若其中有任何一项不符就必须驳回重新造册,且须再盖上原地方机关大印才算完成。因交通并不发达,往来路途遥远,如果需要发回重造势必耽误相当多的时间,所以前往户部审核的官员都备有事先盖过印信的空白书册以备使用。”
"这就是地方官符带到户部所用的盖过印信的空白文书。“
解释完毕以后,钱穆还特意翻看这张带有印纹的空白文书,忽然之间,他面色大变,声音颤抖的说道。
"不对,这不是那种报账所用的空白文书,那些应该口实账册,而这个只有一张空白文书,填上任何内容就相当于是官府公文。拿到外地,就可以办事的那种。这是哪里得来的?'
这下不但是王仲,就连高辉也被吓到了。他是军中镇抚,空白的带有印信的可以随便填写的官府文书,他自然知道是怎么样的一张严重性的存在。顿时,他看着王仲,哀求说到。
"大人,怎么办?'"
“我知道该怎么办?”
王仲没好气的回答说道,只有钱穆,看着高辉偌大的人,就要哭了,才开口说道。
"你回去不要声张,找个户部小吏,询问一下,如今户部报账是否还在使用空白的账册,得到消息以后,再来禀报,那个时候,在手别的。“
“是,多谢先生。”
高辉走了,王仲看着钱穆,对他说道。
'户部使不使用空白账册,和这个有关么?“
“当然有关,而且是大大的有关。如果已经不再使用空白账册,那就说明,即便是遇着这张空白的公文,依旧事情不会太大,毕竟已经杜绝了那个现象,官府衙门的大印,有着主官掌管,加上佐官书吏,就是想要做些什么大事,可也并不容易。但要是依旧在用空白账册,那就说明,大印恐怕是滥用的居多,如此一来,不但是掌印官在用地下佐官书吏,都有可能使用,这张文书居然出现在户部衙门,你想想看,最有可能会用来做什么?”
“户籍,钱粮。”
“不错,就是这两项,户籍不用说,只要掌印官一纸文书,不用空白的也能办到,但要是钱粮,恐怕数额不会太少,怪不得如今大景居然会忽然有着钱荒出现。一旦我的预测成真,那就是一场真正的血雨腥风。许多人会因此绑上法场,砍掉脑袋的。”
“但愿不是吧。”
听到这里,王忠叹息一声。他又看了一眼那张空白文书上的大印,印文清晰,明明白白的写着,北平承宣布政使,那里可是已经到了北部边境,怎么自己都要小心查证才是,免得引得局势动荡。
趁着高辉还没回来,王仲趁机向着钱穆了解大景地方官府的一些设置和官员情况。
就以大印上的北平承宣布政使为例。
布政使司的主官为左右布政使,其下设有:
布政使司左右参政(员额不定),从三品。
布政使司左右参议(员额不定),从四品。
参政、参议分司诸道:督粮道、督册道、分守道。
大景初立,各地官府官员不多,所以,督粮道,督册道,以及分守道,大多都是只有主官一人,只要手中有着布政使大印的文书,可以说,许多事情就可以一言而决,不到关键时候,绝对是雁过无痕,查都不知道从哪里查起。
“这么说来,如果真的有些贪腐的话,那即是惊天大案?”
“可以这么说。就是到了知府一级,原本有着的通判也只有分掌粮运、水利、屯田、牧马、江海防务等事。而最初具有的监督知府的职能已经没有了,由此可想而知,一份空白的带有官府主官大印的文书,有着多大的威力。”
“那简直就是无往而不利,尤其是现在交通不便,远隔千里,来往一次就要半年,等到查到什么的时候,估计黄瓜菜也凉了不是么?”
"就是如此,我才大为吃惊。“
“看来户部已经成为一处四处漏风的地方了。我真的不想做什么大事,但为什么大事总是找上我呢?'
说到这里,王仲哀嚎一声,不再开口。钱穆刚要劝说几句,高辉已经回来了,他虽然不知道钱穆要他问的东西有着多么重要,但是也不敢掉以轻心,问的不但仔细而且明白。
每年各个布政使司下属府州县都需派出审计官吏前往京师户部,核对其所在衙门缴纳中央官府的钱粮、军需事宜。所有账目必须和户部审核后完全相符方能结算。若其中有任何一项不符就必须驳回重新造册,且须再盖上原地方机关大印才算完成。
因为交通并不发达,往来路途遥远,如果需要发回重造势必耽误相当多的时间,所以前往户部审核的官员都备有事先盖过印信的空白书册以备使用。这原本是从前朝既有的习惯性做法,也从未被明令禁止过,钱粮在运输过程中会有损耗,所以从运送一直到户部接收时的数字一定不会相符,在路上到底损耗了多少,官员们无法事先预知,只有到了户部将要申报之时才能知道其中的差额,所以派往京师的官员都习惯用空印文书在京城才填写实际的数目。
而且,官方文书要有效,必须盖有完整的印章,而钱粮文书盖的是骑缝印,是不能用来为非作歹的;朝廷此前一直没有明确禁止空印的立法,所以,一直沿用前朝做法直到如今。
“呵呵,他们倒是说的清楚明白,只是空口白话,不如证据一纸,这张文书上的是骑缝半印?明显是在狡辩。看来户部之中确实有憋,而且做憋着品级不低。”
王仲虽然不懂大景规制,对于户部报账的详细规定,但是来自于后世的他,再怎么也懂得一些记账报账的规矩,不说别的,就是骑缝的半印,如果遇到有心人,都危害巨大,更不用说还有着手中的这张空白留有全印的文书佐证了。
只是,现在的这个时候,王仲也不知道是不是该揭开这个盖子的时候,毕竟千秋万寿节距离现在已经不足一个月,现在去给天子添堵?怎么看都不是很好的时候。
“到底该怎么办?”
王仲看着夫子钱穆,想要自己的这位夫子给自己一个主意。
"你觉得应该揭开?'
夫子钱穆问道。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