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赘婿-第一百七十九章 扑朔迷离鱼鳞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大景建立黄册制度后,每十年大造一次黄册。册籍收储于京师玄武后湖洲上的黄册库里。

    这个黄册制度,是大景的赋役之法,也是大景户籍与赋役的基本制度。黄册十年大造一次,包含各户的丁口情况、事产、户类及税则级别等内容,是大景为核实户口、征调赋役而编制的户口版籍。它们“关系国计至重,天下钱粮、赋役根本于此”,可谓国家之命脉。

    黄册以户为单位,登记户籍户等、人丁事产两大部分的事项。其中人丁部分包含计家男妇、男子、成丁、不成丁、妇女、妇女大、妇女小等项,含每人的姓名、年龄;事产部分包含田地山塘(总计)、田、地、山、塘、房屋、车船、头匹(耕畜)等项。各地黄册共攒造一式四份,“一上户部,其三则布政司、府、县各存一焉”。

    开国后还编造了登记田亩的鱼鳞图册。黄册与鱼鳞图册相互配合、补充,“(黄册)以人户为母,以田为子,凡定徭役、征赋税用之”,“(鱼鳞图册)以田为本,以人户为子,凡分号数、稽四至,则用之”。两者构成了大景赋役制度的基石。

    黄册库选址于玄武后湖中的洲上,是由玄武湖独特的地形条件决定的。黄册作为国家之根本和命脉,收储保管时首先要绝对保证其安全。此时的玄武湖水面浩渺,湖中的几个洲与世隔绝,“周遭四十里,中突数洲,断岸千尺”,安全防卫较有保障,实乃天造地设的建库之地。

    虽然自然地形得天独厚,但朝廷对后湖的安全防卫一点也没有放松。当时的玄武湖被划为禁地,“人不得窥伺矣”,更不许随便进入。沿湖军民“不许偷引水利”,湖边土地不许耕种,湖内鱼蟹、菱茨薪草不许采取。若有违反,究问如律。

    黄册库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大景规制,黄册库由户部侍郎代管;增设户制给事中一员和户部广西清吏司主事一员专营户籍。后来又在京师设立了户科管湖公署和户部管湖公署,这就使后湖黄册库更具有了独立的性质。户部侍郎,户科给事中和清吏司主事,都可以直接向皇帝奏报黄册库工作。每届黄册汇送后湖之后.由他们主持统计核算,然后类编全国户口、田亩、税粮的总册,呈递皇帝御览,作为施政的参考和依据。

    所以说,即便王仲拿着圣旨,带着禁军,来到黄册库想要查阅黄册和鱼鳞册,都要得到管理黄册库的户部侍郎郭桓许可之后,拿到管湖公署的文书才能够登上后湖的湖中小洲,进入黄册库翻阅查勘。

    既然打的是富贵山田地官司的旗号,一进黄册库,自然是把所有关于皇庄的所有黄册和鱼鳞册取出来进行翻阅。两相对照,看其中有没有什么不符的地方。

    皇庄在最初也就是普通的农户农田,不过在划入皇庄之后,这里的产出不再交给官府,而是直接交给宫内,作为皇宫的花费使用,这样一来,不但皇庄的农户可以免除赋税徭役,就是官府也不必要支付皇宫花费,这样的做法按说是有着相当的必要性的。毕竟,皇家和朝廷还是分的清楚一些比较好。

    能够得出这么一个制度,还是由于前朝的教训。在那个时候,换家德花费有朝廷的户部支出。而皇帝本就是独裁的态势,所以,一时兴致,就会搞出超出必要太多的花费,弄得户部焦头烂额。入不敷出。

    而到了后期,那位皇帝即便是在北伐失败之后,户部收入已经大大减少的情况之下,依旧不愿意减少宫中花费,甚至还要超过以前,这就让前朝的崩溃更加的加快了速度,毕竟,户部没钱,就是朝廷没钱,没有钱粮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不管是募兵还是装备训练,有些时候,就连朝廷官员的俸禄都要拖欠,这样的朝廷,谁会维护于他?不改朝换代就没有天理了。

    所以,大景建立之后,干脆就来个包干制度,画出一些皇庄作为宫中的日常花费,只是有些关于朝廷脸面的东西依旧有户部承担。这样一来,户部供应宫中的钱粮大大的减少,比起前朝来说,简直节省的太多了。

    而对于这种制度,大景天子也是极度赞同的,反正他出身地位,奢靡的生活对于他来说,没有多少奢望,而且他还激励赞同宫中内监衙门,能够自力更生,最好,宝庆银楼就是这种思想之下的产物,用公众所有的那些能工巧匠,利用闲暇的时间和人手,开设了一座银楼,为着民间豪富服务,赚取的银钱,一样用来补贴宫中花费。

    就是这样,即便是今年户部钱荒,大景天子依旧要举行千秋万寿节,为自己的生辰祝贺,以来显示大景国泰民安。朝廷之所以并不反对的原因,就在于,这是宫中自己出钱,所有花费不用朝廷户部出哪怕一文钱。不用花费,彰显吵醒威势,就是再严苛的朝廷大臣也无话可说。

    更何况为了解决户部钱荒,大景天子还把南州送来的贡品,进行售卖来补贴户部,这样的好事,谁会反对?

    宫中人数不少,花费自然也不会小,那么自然皇庄可也不少。就在黄册以及鱼鳞图册之上,不但有着户主的人口田地,可还有着自从建立黄册以及鱼鳞图册以来的人口田地的变迁更改。

    而在皇庄来说,原本就是一户户聚居而成的村庄整体划入皇庄体制的,不过是换了一个上缴的对象而已,实际上的人口土地还是原本的那些,不过是多了一些被划进皇庄附近的官地而已。

    自家的土地,当然自然有着各自的户主看顾,那些同事划进去的官地,虽然有着那些农户租种,但毕竟不是自己的,所以,也就对于田地的多少变化没有那么的关心。

    如果是平素不查黄册和鱼鳞图册还好,这次一查,就看出了许多的问题。

    江南的土地,大多临近河流,浇灌方便,而且便于运输。

    但是在翻看那些皇庄的黄册以及鱼鳞图册的时候,王仲就第一时间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集中在某一时间段的时候,皇庄附近的田地体积住户,大多都发生了改变,而且还都是位于皇庄所划进去的官地那一面,而同时写明的地界标志,大多都是看似明确,实则是可以改变的那种。

    要么就和富贵山一样,笼统的来一个以河为界,要么就是一某刻大树或者什么看似不可移动,但是却在实际上不过花谢力气或者人手就可以移动的那种。

    这样一来,很有可能,就是一种遇着预谋在吞噬皇庄的举动。

    看来富贵山那里,恐怕不是一个个例才对。

    想到这里,王仲叫来高辉,让他直接去到宫中。取来所有皇庄的地籍文书用来对照,看师傅真的有这什么人居然敢于大胆到这个程度,用来吞噬皇庄田地。

    高辉走后,王仲又翻看富贵山的鱼鳞图册,却惊讶的发现,不但富贵山附近如今和那个沈家在淳化县打着官司的河道以及河道对面的一大部分田地属于富贵山原本所有,就是如今的整条河流包括他的上游一部分如今也都在富贵山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在富贵山划归皇庄的时候,河流确实在富贵山的边缘,可是这么多年以来,河流整体实在向着富贵山方向移动整条河道,慢慢的原本的作为界河的河流不但全部侵占了富贵山的土地,而且已经深入富贵山腹地,而在河道对岸,应该属于富贵山的土地,如今已经由于河道的迁移,变成了属于沈家的滩地。再过几年以后,沈家开始屯垦之后,得到官府的许可,就成了永久的沈家土地。

    这样一来,等于沈家无形之中侵吞了富贵山不少的田地不说,还得到都是由于河道迁移而留下的有淤积的河泥覆盖的上好水地。

    沿着河道再往上看去,原本的通畅河流被一条人为的堤坝所截断,河流改向之后,从另一个方向注入另外一条河流,继续流入大江,而富贵山这里,只留下一条断头河。

    “呵呵,好大的手笔,但是这是为了什么呢?”

    王仲并不相信,只是为了一些田地,沈家就会动用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那样的花费并不值得。但是,当王仲的目光落在富贵山那条河流改道之后,新的河流岸边的一处田庄的时候,似乎是明别一些什么。

    那座田庄规模巨大,由于河流的改道,使得那里多了许多上好的水田,而且还能够借助新的河流,便利的通往京师各处以及直接进入大江。

    花费这么大的手段,目的一定不是这么简单的,应该还有这上面看不清楚的东西。要到那里实地看看才能够看的清楚明白。只是不知道哪里的主人是谁,居然会联合沈家,花费这么大的力气。“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