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赘婿-第一百八十章 鱼鳞黄册漏洞显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王仲在这里翻着富贵山的鱼鳞册以及黄册,而銮仪卫新近加入的那些北方举人们则是按照王仲的安排,在排查售卖时候所有给与那位马举人说过好话的一些豪商大户的黄册以及他们各自的鱼鳞册,试图从中找出一些和别的正常商人大户不一样的地方。

    王仲觉得,既然那位马举人能够耗费偌大的精力,伪造成一个前朝的举人,而且户籍也从贵州承宣布政司直接找到一个可以掩饰他身份的马家流放贵州的人,用来冒籍和寄籍,那么,一定在这件事情之中花费不少。要知道,一个举人身份,最起码要买通塔索冒用的镇远府的知府以及教喻,到了贵州承宣布政司一级,还有着左右布政司一级左右参政一干官员,连带着贵州学政,也是必须要打点的存在,否则的话,缺少任何一个人的通融,他就不会有着前朝举人的身份。而且,寄籍湖广布政司,同样要打通诸多关系,要不他就不不能落籍在湖广承宣布政司。

    这样一来,花费绝对不小。但只是为了这个马举人一个人,根本化不来,这个是户的交通,相当的不方便,即便是世家大族,影响力也都大多在一个承宣布政司的范围里面,至于别的地方,不过是听说过或者知道世家大族的名号而已,除非是这个家族的生意势力扩张到那个地方,才会杂那个地方有着影响力。所以,王仲看来,但只是马举人一个人,恐怕满足不了那些人的野心,他们一定是一次性做了许多和这位马举人想同的事情,有着一批人从贵州承宣布政司散落在大景各地,有的经商,有的垦殖,还有的干脆就和德安府的张四爷一样,开设赌场或者青楼,这样才能够为幕后的势力或者某些人,快速的聚集财富,用来做一些不可告人的事情。

    所以,有着这个思路的王仲,直接安排那些北方举人,也就是现在的銮仪卫的诸多书吏,直接从贵州承宣布政司查起,看看他同一个时间段,从那里移籍出来多少人,懂什么身份尺,移籍到了哪里,新的身份又是什么,这些注意查查清楚以后,就会知道王仲的猜想正确与否了。

    在一个方面,就是,从高辉的嘴里,王仲知道,本来在德安府并不是很有名的马家车行,在售卖的时候,可是被称作全功驰名,到处通行无阻的存在,似乎是他的触角可以延伸到许多地方,通行无阻,王仲相信,毕竟他有着运军的协助,漕船在通行的时候,是有着特权的,不但优先通过,有些时候,还必须要纳税,那个绑架马举人的运军指挥使明显就是他的合伙人,最后看他有着泄露的危险,才逼不得已动手绑架他的,就是这样,都不舍得动手杀他,以绝后患,可想马举人的身份的特殊。

    你可以通行无阻,到是有些特权就能够做到,但是想要别人吧贵重的东西交由给你来运输,那也是要有这财产来作抵押的,除非你的名声极好,生意很大,让别人相信,即便有了变故,你也能赔得起,否则的话,在有特权,别人也是不敢把贵重物品交给你来运输的,行船走马三分险,一旦出事怎么办?

    所以,他才会找到同伙,来制造出马家车行实力雄厚,通行天下的假象,好把那些宝贝拿到手。而在找到那些人适合他一起从贵州移籍出来的以后,再对照在售卖的时候,曾经给马举人摇旗呐喊的那些人,就可以大致知道,谁会是他的同伙了。

    不得不说,这也就是王仲,在后世看过或者听说过太多的骗局以及他们的操作手法,换个人还不一定能够想到这些,要想核查,除非走一趟贵州承宣布政司,可如今的交通,以及距离贵州的距离,那就不是一年半载可以的熬结果的事情,更别说,如今的贵州还是一片混乱,许多地方正在平叛呢,那里的土司山民正在和官府对峙,虽说没有大的战争冲突,但是想要查明白某些事情,那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嘿嘿,不愧是专业的骗子,着手法居然也是一环套一环的,一不小心就会有人上当的。”

    想通了其中的门道,王仲不遇的摇摇头,自言自语的说道。

    就在这个时候,有着一个銮仪卫的书吏过来禀报说道。

    “大人,在核对黄册的时候,确实找到一些如同大人所说的那么一些人在售卖的时候,出现,而且为那个骗子张目,但是,虽说在他们的黄册之上有着移籍过来的记录,但不过是只是写明很是移入,而没有从那里移出的文字。而且贵州镇远府的黄册却是出现了异常,要想查明他们是不是和马举人一样从镇远府迁移过来的,恐怕是基本不可能的。”

    “什么意思?镇远府的黄册怎么了?”

    “我也不好说,大人跟我来一看便知。”

    “走,看看去。”

    等到王仲在属于贵州承宣布政司的那个黄册库看到应该是镇远府的黄册的时候,不由得摇摇头,这会就是他自己都没有了办法。

    真的是没办法,因为所有镇远府的黄册包括鱼鳞图册,都已经成了灰不说,还可以看到一些蛀虫在里面爬来爬去。别说翻阅了,就是想要拿起来都不容易。

    “怎么会是这样?管理这处库房的吏员呢?”

    王仲在来查阅黄册的时候,可也是做过学问的,不管是黄册还是鱼鳞图册,为了能顾长久保存,黄册的规格有严格要求,用纸必须是上等厚绵纸,不得染色或者漂白。长宽各为一尺二寸,不得丝毫有误。必须用正楷书写,字体大小、行间距都有明确标准。每一页如果有一个字写错,就必须整页重抄,不得涂抹挖补。装订也有统一标准:必须用粗牢的棉线装订,可以少量使用糨糊,但糨糊中必须加入椒末等杀虫药来防蛀。

    而在黄册库这里,每届全国新册汇送后湖之后,委派户科给事中一员,监察御史二员,户部主事二员,督同监生以旧册对比清查,厘校讹舛, 并由管册官汇总户口、田土、税粮总数,进呈御览。

    后湖黄册库平时设办事吏30名,库匠、抬册夫、水夫、膳夫等百余名,另由国子监调拨监生50名专司晒晾。

    每届新册入库,新旧对比的“大查”之年,人员还要大量增加。送贮黄册均按朝(年)先后和所属区域分库保存。

    库房均东西向, 前后有窗,以便通风日晒,册架一律木制,不准用竹,以防虫蛀。每年4~10月晒册,其他月份不准晒晾。库内禁绝灯火,湖内外防卫森严,每旬一、六开船过湖,平时与外界完全隔绝。对吏民查阅黄册限制尤为严格,明令敢有私受财物、偷抄洗改后湖黄册者,不分首从皆斩。

    所以说,要想出现眼前的这种景象,基本是不可能的,除非其中有憋。

    一者可能是册库经费支绌,匠役工作怠惰,库房不能及时修葺,黄册不能按时晒晾,所以导致虫蛀鼠咬,册籍霉烂,损失严重。

    但是,要是这种原因的话,那就不会是只有镇远府一个地方的黄册损毁,而应该是所有的黄册都有着虫蛀鼠咬,册籍霉烂,损失严重的现象才对。而如今却是镇远府的黄册基本已经无用,而别的地方的黄册不说依旧如新,但也是保存得当,没有任何的毁坏。

    那么只有第二种原因了,那就是在造出这些黄册的时候,就已经做了手脚,为的就是在入库不久就要让他损毁。对于这种需要,手段多得是。

    比如说,依照规定必须使用厚实白绵纸造册,然而许多地方为贪污经费,专门以脆薄的劣质纸张造册。更有许多在造黄册时动了大量手脚的底层官员为了毁灭罪证,特意使用容易被虫蛀的上过粉的纸来造册,装订时又违反规定,使用大量面制糨糊。这样,黄册送到后湖之后,不久就会被蛀蚀一空。

    要知道,夫子钱穆自己本就是前朝户部的小吏,当时自己就是管理黄册库的,自然精通其中的许多门道,本来王仲要带他一起过来的,只不过钱穆以自己没有官身,而直接推辞掉了。一个官身对于王仲并不难,但是看得出夫子钱穆不想再来后湖,所以王仲也就不再劝说。

    不过在来之前,夫子千亩可是把她所知道的一切黄册作假的手段逐一和盘托出,这样一来,即便他没有过来,相信以王仲的细心,也能够发现许多的事情。

    有着黄册损毁,掌管的小吏不敢怠慢,急忙赶了过来,跪在地上,痛哭流涕的说道。

    "大人啊,晾晒的时候,这些黄册还是完好无缺的,可谁知道这才过了多久,它,它怎么就损毁了呢?'

    "可有证据?“

    “晾晒的时候,就不是我一个人能够搬得动,做得了主的啊,在场人数不少,大人尽管去查。”

    “知道了,暂且关押,随后在做处置。”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