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有着异人以喂养训化鹞鹰为生。被五姓七家招揽之后,训练出的鹞鹰不但能够捕捉大景军队的信鸽,阻断这种快速传信的方式,而且也可以用来快速远距离的传递信息。
但由于这种可以传信的鹞鹰驯养不易,所以,在外出的人有着重大事务的时候,才会携带。免得泄露。
儿这次冒名朝贡,本就牵涉到五姓七家的兴盛于衰败,所以,自然是属于重大事务。
杨元提出的用药应传信回去,没有人反对。
于是就在他们商议好的夜里,一直带来的传信鹞鹰,就在夜色的掩护下,直冲天际,向着川贵之地飞去。
别看京师距离土司那里远隔两千多里,以鹞鹰的速度,只用一夜时间,就能够飞到地方,把信息传到土司府中。
川贵相邻边界的土司,一共有着五姓七家,四大土司,一个长官司。
分别是水西土司,思州土司、播州土司、水东土司。加上一个长官司。
其中,水西土司属于安家。思州土司属于田家,播州土司属于杨家,水东土司属于宋家。加上一个长官司罗家。这就是四大土司,五个姓氏。其中宋家和安家又都分为水东水西两个家族,所以也称为五姓七家。
但在这其中,杨家虽然只有播州一地,却是实力最强,而且也是当初五姓进入川贵的当家人。而掌管着长官司的罗家,则是当初掌管四家后勤辎重的大管家而已。如今依旧是四家的大管家。
四大土司属下有着一个长官司,归于罗家掌控,这样一来,四家土司独立,罗家的长官司作为纽带,是联通四家联合在一起的主要关联。
其实说起来,虽然依旧成为四大土司,但是在这里,出自于五姓七家以及归附他们的外姓土司,还有许多,只不过他们势力最大,也是领头人的存在,所以外面习惯的称呼他们这些共同进退的这一片区域的土司土官,依旧是沿用的四大土司,五姓七家。
前朝以前,不知道属于哪个朝代的时候,边缘之地的四个小国,共同出兵,入侵这里,朝廷接到警报,派一位朝中大将作为平南将军,不但一举大腿了四个小国,还顺手攻入那四个小国,直接覆灭了他们。
大军撤退的时候,留下一营军兵镇守西南,也算是平复刚刚灭国的那四个地方。
而留下的那一营官军,就是杨家的先祖所带领的那个营。属下有着三位校尉和一个辎重营官。这就是五姓的由来。
后来,王朝覆灭,改朝换代,他们也已经把家属搬到这里,融入当地土人当中。但是,新朝不想在这种偏远地带耗费兵力,也就顺手加封他们成为四大土司。
所以,当时的他们的名号叫做播州沿边安抚司。意思就是,这里地处边远,安抚你们也就是了。归属川地。
后来,改换朝代,把他们叫做播州沿边宣抚司。也就是说,宣传一下,朝廷对你们属于安抚的意思。
再后来,改为播州沿边宣慰司,意思是你们劳苦功高,表示慰问的意思。
到了最后,直接改为安抚使,下设长官司至今。
也就是把他们坎组自己人,到这里安抚那些部族民众了,设立长官司,用来管辖那些他们收服的部族。
可以说,到了这个时候,他们五姓七家才有了内部分开,但是对外联合的雏形,也得到了对外扩张的特权,安抚的名义,说的好听,也就是准许扩张的代名词。
就这样的五姓七家,逐渐形成,也慢慢壮大,到了大景的时候,已经历经几百年,五姓七家已经深深的扎根在这里,他们的品级也有最初的六品官,到如今三品大员,还想要升为二品,和朝廷六部重臣平起平坐,压住各处承宣布政司从二品一头了。
所以,才会有着川贵这里的四大土司,五姓七家,携裹其余土司土官的大叛乱,大景天子倒也硬气,直接排除老国公沐天博督帅大军,直接平叛,不打算讲和,想要一举在川贵之地,改土归流,不在纵容土司土官。
儿老国公沐天博,本就是一个稳扎稳打的老将,秉承天子旨意,直接步步紧逼,让五姓七家无可奈何,却也不得不步步迎战,却又步步失败,步步后退。虽然地盘丢的不多,都是在叛乱之后,占据的朝廷地方,但是人力以及财力却损耗不少,表面上看似和朝廷势均力敌,但是实际上却是在消耗着他们的底蕴潜力,等到合适的时候,就会一举猛攻,彻底解决川贵之地的土司土官独裁问题。
而这次的欧阳伦回京,禀报上去的诸多物资,就是为随后不就得进攻做的准备。
但是,缺乏常识极度贪婪的欧阳伦,却把这么重要的事情,当做他和敌人交易的机会,毫不客气的透露了出去,而且还是他明明知道的敌人一方。
被敏锐的杨元抓住,然后急于立功,好让自己独立出杨家的他,毫不犹豫的用到携带的唯一一头鹞鹰,传信土司府,让大哥和父亲,决断,是否要以打促和,解决目前五姓七家的空前危急。
不得不说,有些时候的血脉遗传还是有些道理的。杨家的先祖能够以自己的一营兵力,镇压四个小国,他的后人,一样的组合非凡的洞察力,从欧阳伦透露出来的不多的信息,就能够看出许多的东西。
而杨元的杨宠比他更加的优秀。只是一看鹞鹰带回的信息,就做出判断,大景进攻在即,儿全力进攻发的大景,绝对不是五姓七家可以抵挡得住的。所以,按照杨元的建议提前下手,即便是不能以打促和,获得最好的交换条件,也能够打破大景的这次猛烈攻势,让大景的进攻暂时延后,给与五姓七家一个长一些的喘息良机。
而且,只要这一次抓住机会,趁机吧大景给打疼了,觉得和五姓七家纠缠,不值得,得不偿失,那么讲和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最为主要的就是把我一个限度,那就是既要把大景打疼,让朝廷感觉到继续下去得不偿失,不如讲和,又不能把大景大的过狠,一旦大景恼羞成怒,不计代价也要覆灭五姓七家,那就麻烦了。
起事这里平叛的难点也就在于此。
对于朝廷来说,投入的兵力太多,不说耗费过大,也摆不下,就这么一个屁大的地方,还是许多的深山老林,就是当地人都不会进去的那种,能够有着多少可供大军进发的地方?所以,自这种地方平叛,只能稳扎稳打,慢慢的来,而且还不能杀戮过盛。一旦惹起当地土人的极端仇恨,那就是不死不休。
要知道,在某些部族之间,仇恨的原由可能已经无人知道了,但是依旧属于死敌,而且还是那种不共戴天的仇恨,一见面就是你死我活的那种。
土人部族就是这么野蛮和嚣张,儿五姓七家手下,最多的就是这种部族。至于他们自己,让他们说,都承认属于标准的华族人。
要是他们穿着大景的衣服,走在大景内地,只要不开口,说出带有川贵一带的口音,你根本看不出他和大景人的区别。
而对于五姓七家也是一样,既要抵抗,也不能惹怒了朝廷,那样的话,对于五姓七家,就是踏天大祸,灭门之灾。
而现在也是这样的情况。
而且对于五姓七家来说,他们毕竟在这里扎根几百年了,已经融入当地土人里面,就是在大景大军控制的地方,都有着他们的眼线,甚至官府的小吏和衙役就是他们的人。但是,由于老国公的稳扎稳打,就是知道了某些兵力调动,他们也是无可奈何的。
这就是堂堂之阵,阳谋而已,所有兵力部署摆在你的面前,你都无可奈何。
但是,如果继续僵持,五姓七家以及杨宠自然不会找到破绽,但是要开始进攻,而且是大规模全面的进攻,他们就会有机可乘了,毕竟各部官军不会衔接的严丝合缝,再加上有着他们派出的人的监视和故意的误导,引诱。找到机会并不难,难得还在于一个度。
这可不好把握。
无奈之下的杨宠建议父亲杨汇召集五姓七家的所有当家人一同商议,大家决定,打到什么程度,具体要打哪里,免得最后,杨家做主,成为五姓七家的罪人。
就这样,一番忙活过后。五姓七家的当家人会聚在一起,商讨杨元的建议以及决定打哪里,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
一番激烈的争吵和商议,大家一致决定,杨元的建议,绝对属实,那么就要按照他所预计的那样,提前下手,以打促和,用来逼迫大景和五姓七家议和,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事叛乱。
"终于到了结束的时候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